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2-4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
放射性衰变的规律
半衰期、衰变常数、放射性活度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放射性衰变的机制
各种衰变类型的物理过程及其能量释放。
辐射剂量计算和防护措施
辐射剂量的定义和单位
吸收剂量、当量剂量、有效剂量等。
辐射剂量的计算方法
点源、面源、体源等不同情况下的剂量计算。
辐射防护措施
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等原则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感生电动势
由于磁场本身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其大 小与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以及导体与磁场的 相对角度有关。
自感与互感现象分析
自感现象
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 在该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阻 碍电流的变化。自感系数表示线圈自 感能力的大小。
互感现象
当两个线圈相互靠近时,一个线圈中 的电流变化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 应电动势。互感系数表示两个线圈之 间互感能力的大小。
将多种不同功能的传感器集成在 一起,实现一机多用,提高传感 器的综合性能和应用范围。
03
光学仪器与光学现象解释
Chapter
几何光学基础知识回顾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形成影、日食、月食等现象。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 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遵循折射定律。

传感器应用实例分析
温度传感器
在智能家居系统中,温度传感器 能够实时监测室内温度,并根据 设定值自动调节空调或暖气等设
备,以保持舒适的室内环境。
压力传感器
在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中,压力 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轮胎内部压力 ,当压力低于安全值时及时报警, 以确保行车安全。
位移传感器
在工业机器人中,位移传感器能够 实时监测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 和姿态,为机器人的精确控制和自 动化生产提供重要保障。

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 12-4

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 12-4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4
波的衍射和干涉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标要求
1.知道波的衍射现象,理解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2.知道波的叠加原理和波的干涉现象. 3.理解形成稳定干涉图样的条件,知道波的干涉图样的特点.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4.知道衍射和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 ●课标解读 • 1.理解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知道衍射是 波特有的现象. • 2.知道波发生衍射是没有条件的,只是明 显不明显的问题. • 3.知道波的叠加原理,知道什么是波的干 涉现象和干涉图样,知道干涉现象也是波所 特有的现象. • 4.了解波的衍射和干涉在生活中的应用, 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2.思考判断 • (1)两列波相叠加就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 (×) • (2)在操场上不同位置听到学校同一喇叭的声 音大小不同,是声波的干涉现象.(×) • (3)两个人一起说话,不会发生干涉现象.(√)
• 3.探究交流 • 有人说在波的干涉图样中,加强点就是位移 始终最大的点,减弱点就是位移始终为零的 点,这种说法对吗? • 【提示】 这种说法不正确.在干涉图样中 的加强点是以两列波的振幅之和为振幅做振 动的点,某一瞬时振动位移可能是零.同理 ,减弱点是以两列波的振幅之差为振幅做振 动的点,它的位移不一定始终为零.
• ●教学流程设计








1.理解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知道衍 1.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2.知道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的干涉现象,理解干涉图样的特点 ,知道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的条件和产生干涉的 条件.(重点) 点和减弱点的分析.( 重点)

高中物理第四章1光的折射定律课件教科版选修3_4

高中物理第四章1光的折射定律课件教科版选修3_4

探究一 探究二
对光的折射现象的进一步理解 (1)光的传播方向: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 般要发生变化(斜射).但并非一定变化,当光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 向就不发生变化. (2)光的偏折方向:如果光线从折射率小的介质射向折射率大的介 质,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并且随着入射角的增 大(减小)折射角也会增大(减小);如果光线从折射率大的介质射向 折射率小的介质,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并且随着 入射角的增大(减小)折射角也会增大(减小). (3)光的传播速度: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速度一 定变化,当光垂直界面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虽然不变,但也属于折 眼是根据最终射入的光的方向来确定发光物体位置的,光 在空气中的折射,人眼是觉察不到的.
【例题2】一半圆柱形透明物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底面AOB镀银 (圆中粗线),O表示半圆截面的圆心.一束光线在横截面内从M点入 射,经过AB面反射后从N点射出.已知光线在M点的入射角为 30°,∠MOA=60°,∠NOB=30°.求:
由④⑤式得 n=
6+ 2.
2
答案:(1)15° (2) 6+ 2
2
反思先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光路图,再利用几何关系确定光路中
的边角关系,要注意入射角、折射角的确定;最后利用反射定律、
折射定律求解;要注意灵活运用光路可逆中的逆向思维.
12345
1关于光在介质界面上的行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一定要发生偏折
【例题1】 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 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 )
A.将提前 B.将延后 C.某些区域提前,在另一些区域延后 D.不变 解析:假如地球周围没有大气层,太阳光将沿直线传播,如图所示, 在地球上B点的人将在太阳到达A'点时看到日出;而地球表面有大 气层时,由于空气的折射率大于1,并且离地球表面越近,大气层的密 度越大,折射率越大,太阳光将沿如图所示AB曲线进入在B处的人眼 中,使在B处的人看到日出,但在B处的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则 认为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A'点,而此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相当于 日出时刻提前了,所以无大气层时观察到日出的时刻将延后. 答案:B

教科版物理选修3

教科版物理选修3

♦。

同手测控*♦1.(2012-邻水中学高二检测)扩散现象说明了()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物质内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C.分子间存在着空隙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解析:选CD.扩散现象是一种物质的分子进入另一种物质内部的现象,因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着空隙;而物质混合达到均匀,则表明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2.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运动,布朗运动停止了,分子运动也会暂时停止B.微粒做布朗运动,充分说明了微粒内部分子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C.布朗运动是无规则的,因此它说明了液体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D.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是由于外界条件无规律的不断变化而引起的解析:选C.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运动,它不是指分子的运动.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是由液体或气体分子的撞击引起的,通过布朗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或气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它不是由颗粒内部的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是由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决定的,并不是由于外界条件变化引起的,故只有C对.图1—3—43.如图1 —3—4所示为悬浮在水中的一花粉微粒的布朗运动的情况.在一段时间内从A点开始计时,每隔30 s记下一个位置,依次记为B、C、D、E、F,则()A.图中的折线为此花粉的运动轨迹B. 2 min内,此花粉的位移大小是AEC.第15 s时,此花粉应在AB的中点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B4.(2012-大竹中学高二检测)关于热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运动是物体受热后所做的运动B.温度高的物体中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C.单个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D.大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解析:选D.热运动是指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不是单个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故A、C项错,D项正确.不仅高温物体中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低温物体内的分子也同样做无规则运动,只是其平均速率不同而已,故B项错误.5.(2012-遂宁中学高二检测)对分子的热运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子的热运动就是布朗运动B.热运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同种物质的分子的热运动激烈程度相同C.气体分子的热运动不一定比液体分子激烈D.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内部的分子热运动就越激烈解析:选C.分子的热运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错.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只与物体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就越激烈,这种运动是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属微观的范畴,与物体的宏观运动没有关系,也与物体的物态没有关系,故B、D错.一、选择题1.在下列给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A.雨后的天空中悬浮着许多小水珠B.海绵吸水C.把一块铅和一块金的接触面磨平、磨光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几年后会发现铅中有金D.将大米与玉米混合均匀,大米与玉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解析:选C.扩散现象指不同的物质(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很明显,A、B、D不是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C满足扩散条件.2.(2012-南充高中高二检测)关于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固体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显著B.液体的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C.与固体微粒相碰撞的液体分子数目越多,布朗运动越显著D.与固体微粒相碰撞的液体分子数目越少,布朗运动越显著解析:选BD.布朗运动的颗粒越小,其周围的分子数越少,周围液体分子对颗粒的碰撞越不易平衡,布朗运动越显著.温度越高,液体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对固体颗粒的碰撞越频繁,布朗运动越显著.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跟温度有关的是()A.扩散现象中,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B.随着温度的升高,微粒的布朗运动愈加剧烈C.温度越低,湿衣服干得越快D.在某些条件下,不发生沸腾的水中分子的热运动可能比沸腾水中分子的热运动更为剧烈解析:选AB.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说明了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它们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布朗运动越剧烈.4.分子的永不停息的运动是建立在以下哪些实验或事实基础上的()A.扩散现象B .布朗运动C•液体或气体的对流D.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体积之和解析:选AB.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从不同角度验证了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而对流是液体或气体的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总体积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两者都不能说明分子的热运动性质,故正确答案为A、B.5.(2012-乐山一中高二检测)下列关于布朗运动、扩散现象和对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现象在月球表面都能进行B.三种现象在宇宙飞船里都能进行C.布朗运动、扩散现象在月球表面能够进行,而对流则不能进行D.布朗运动、扩散现象在宇宙飞船里能够进行,而对流则不能进行解析:选AD.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是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结果,而对流需要在重力作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由于布朗运动、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热运动而形成的,所以二者在月球表面、宇宙飞船里均能进行.由于月球表面仍有重力存在,宇宙飞船里的微粒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对流可在月球表面进行,而不能在宇宙飞船内进行,故选A、D两项.图1—3—56.如图1 —3 —5所示,一个装有无色空气的广口瓶倒扣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上,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当抽去玻璃板后所发生的现象,(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过一段时间可以发现上面瓶中的气体也变成了淡红棕色B.二氧化氮由于密度较大,不会跑到上面的瓶中,所以上面瓶中不会出现淡红棕色C.上面的空气由于重力作用会到下面的瓶中,于是将下面瓶中的二氧化氮排出了一小部分,所以会发现上面瓶中的瓶口处显淡红棕色,但在瓶底处不会出现淡红棕色D.由于气体分子在运动着,所以上面的空气会到下面的瓶中,下面的二氧化氮也会自发地运动到上面的瓶中,所以最后上、下两瓶气体的颜色变得均匀一致解析:选AD.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运动而产生的,与重力无关.分子在运动过程中,其相互之间发生碰撞的力比重力大得多.扩散与分子密度(浓度)有关,而与本身密度的大小无关.7.物体内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在0 °C时冰块内的水分子的运动状态是()A.仍然是运动的B.处于静止状态C.处于相对静止状态D.大部分分子处于静止状态解析:选A.分子的运动虽然受温度影响,但永不停息,A对,B、C、D错.8.(2012-三台中学高二检测)下列有关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分子运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都说明了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B.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没有本质的区别C.扩散现象突出说明了物质的迁移规律,布朗运动突出说明了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规律D.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都与温度有关解析:选ACD.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都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所以A对;扩散是物质分子的迁移,布朗运动是宏观颗粒的运动,是两种完全不相同的运动,则B错C对.两个实验现象说明了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剧,所以都与温度有关,D对.二、非选择题9.在一锅水中撒一点胡椒粉,加热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这说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这种说法对吗?解析:不对.首先,胡椒粉不是布朗微粒,做布朗运动的微粒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其次,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这是由于水的对流引起的,并不是水分子撞击的结果.答案:见解析10.在房间的一端打开一瓶香水,如果没有空气对流,在房间的另一端的人并不能马上闻到香味,这是由分子运动速率不大造成的.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解析: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实际上是比较大的.并不能马上闻到香味的原因是:虽然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比较大,但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且与空气分子不断地碰撞,方向不停地在改变,大量的分子扩散到另一个位置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人要闻到香味必须等香味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行.答案:见解析。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2-4.docx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2-4.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时间:60分钟)知识点一电源及电动势1.下列关于电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源向外提供的电能越多,表示电动势越大B.电动势表示电源将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时,非静电力所做的功C.电源的电动势与外电路无关D.在电源内从负极到正极电势的升高等于E解析电源向外提供的电能除与电动势有关外,还与输出的电流、通电的时间有关.所以电源向外提供的电能多,并不意味着电源的电动势一定大,例如,一个电动势较小的电源,如果长时间向外供电,照样可以提供较多的电能;一个电动势较大的电源,如果没有工作,即没对外供电,则它根本不向外提供电能.故选项A的说法错误、选项D也错误,故选B、C两项.答案BC2.关于电动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电源内部把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非静电力做功,电能增加B.对于给定的电源,移动正电荷非静电力做功越多,电动势就越大C.电动势越大,说明非静电力在电源内部把单位正电荷从负极向正极移送做功越多D.电动势越大,说明非静电力在电源内部把正电荷从负极向正极移送电荷量越多解析电源是将其他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在电源内部把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非静电力做正功,电能增加,因此选项A正确.电源电动势是反映电源内部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能力强弱的物理量,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移到正极所做的功,不能说电动势越大,非静电力做功越多,也不能说电动势越大,被移送的电荷量越多,所以选项C正确.答案AC知识点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3.某电池当外电路断开时,路端电压为3 V,接上8 Ω的负载电阻后其路端电压降为2.4 V,则可以判定该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分别为( ).A.E=2.4 V,r=1 ΩB.E=3 V,r=2 ΩC.E=2.4 V,r=2 ΩD.E=3 V,r=1 Ω解析外电路断开时,U=E=3 V接上8 Ω的电阻后,I=U′R=0.3 A,R总=EI=10 Ω所以r=R总-R=2 Ω.答案 B图2-4-114.如图2-4-11所示电动势为2 V的电源跟一个阻值R=9 Ω的电阻接成闭合电路,测得电源两端电压为1.8 V,求电源的内电阻.解析通过电阻R的电流为I=UR=1.89A=0.2 A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得电源内电阻r=E-UI=2-1.80.2Ω=1 Ω.答案 1 Ω5.电动势为E=12 V的电源与一电压表和一电流表串联成闭合回路.如果将一电阻与电压表并联,则电压表的读数减小为原来的13,电流表的读数增大为原来的3倍.求电压表原来的读数.解析设电源和电流表内阻之和为r,电压表原来的读数为U,电流表原来的读数为I,一电压表和一电流表串联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U+Ir;当一电阻与电压表并联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 =13U +3Ir ,两式联立得E=43U ,所以U =34E =34×12 V =9 V. 答案 9 V知识点三 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6.如图2-4-12所示的电路中,R 1和R 2是定值电阻,在滑动变阻器R 的滑动片P 从下端a 逐渐滑到上端b 的过程中,电阻R 1上消耗的电功率( ).图2-4-12A .一定是逐渐减小B .有可能逐渐减小C .有可能先变小后变大D .一定是先变小后变大解析 R 1为定值电阻,由P 1=I 2R 1可知R 1消耗功率由干路电流I 决定,而干路电流的变化则由R 、R 2部分电路总电阻变化引起,设该部分的总电阻为R P ,则R P =(R aP +R 2)·R Pb(R aP +R 2)+R Pb由极限定理可得:R aP +R 2+R Pb =R +R 2=定值 当(R aP +R 2)=R Pb 时,(R aP +R 2)·R Pb =最大值 此时R P 最大.讨论:若R ≤R 2,则P 在向上移动过程中,R P 一定减小.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Er +R 1+R P一定增大,R 1消耗的功率变大.若R >R 2,则P 在向上移动过程中,R P 先变大,当取得最大值后,R P 再减小,这样回路中电流先变小,再变大,R 1消耗的功率也先变小,再变大.答案 C7.如图2-4-13所示,经过精确校准的电压表V 1和V 2,分别用来测量某线路中电阻R 两端a 、b 间的电压时,读数依次为12.7 V 和12.3 V ,则 ( ).图2-4-13 A.a、b间的实际电压略大于12.7 V B.a、b间的实际电压略小于12.3 VC.电压表V1的内阻大于V2的内阻D.电压表V1的内阻小于V2的内阻解析并联电压表使电路总电阻减小,电流增大,故a、b两端电压比实际电压要小,且电压表内阻越大,测量值越大,越接近实际电压.答案AC图2-4-148.如图2-4-14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滑向b的过程中,三只理想电压表的示数变化绝对值分别为ΔU1、ΔU2、ΔU3,下列各值可能出现的是( ).A.ΔU1=3 V、ΔU2=2 V、ΔU3=1 VB.ΔU1=1 V、ΔU2=3 V、ΔU3=2 VC.ΔU1=0.5 V、ΔU2=1 V、ΔU3=1.5 VD.ΔU1=0.2 V、ΔU2=1 V、ΔU3=0.8 V解析由电路连接关系可知,ΔU2=ΔU1+ΔU3.这是由于R ab变小,电压表V 1示数减小,而电压表V3示数变大,V2示数应为V1、V3两值之差,V2、V3两表中V2变化大,故B、D项正确.答案BD图2-4-159.在科技活动中某同学利用自制的电子秤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如图2-4-15所示为电子秤的原理图,托盘和弹簧的电阻与质量均不计.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与弹簧上端连接,当托盘中没有放物体时,电压表示数为零.设变阻器的总电阻为R,总长度为l,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限流电阻的阻值为R0,弹簧劲度系数为k,不计一切摩擦和其他阻力,电压表为理想表,当托盘上放上某物体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求此时称量物体的质量.解析设托盘上放上质量为m的物体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由题设知mg=kx,得x=mg k①由全电路欧姆定律知I=ER+R+r②U=IR′=I Rx l③联立①②③求解得m=kl(R+R+r)RgEU.答案kl(R+R+r)RgEU图2-4-1610.如图2-4-16所示,电源电动势E=9 V,内电阻r=0.5 Ω,电阻R1=5.0 Ω、R2=3.5 Ω、R3=6.0 Ω、R4=3.0 Ω,电容C=2.0 μF.当电键K由与a接触到与b接触通过R3的电量是多少?解析K接a时,U C =U1=ER1+R2+rR1=5 V此时电容器带电量Q C =CU 1=1×10-5 C K 接b 时,U C ′=U 2=ER 1+R 2+r R 2=3.5 V此时电容器带电量Q C ′=CU 1=0.7×10-5 C 流过R 3的电量为ΔQ =Q C +Q C ′=1.7×10-5 C 答案 1.7×10-5 C 11.图2-4-17用1台E =240 V ,r =1 Ω的小发电机给一幢楼房供电,输电线干路电阻r导=1 Ω,楼房内部导线电阻不计,今在干路上串联滑动变阻器用以调节送到宿舍的电压,从而保证电灯始终正常发光,如图2-4-17所示,若所装灯泡为“220 V 100 W ”,则:(1)最多可以装多少盏电灯?(2)为了保证不论开多少盏电灯,变阻器都能调节灯泡正常发光,变阻器R 的总阻值至少应多大?解析 本题考查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1)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源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电压之和:E =U +I (r 导+r )=U +n PU (r 导+r ),240=220+100220(1+1)n ,n =22(盏). (2)为了保证不论开多少盏电灯,电灯都能正常发光,只要干路上串联一只滑动变阻器就能保证电灯正常发光,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就是此题的解:当装1盏电灯时电阻R 最大E =U +P U(r 导+r +R ),所以R =42 Ω.答案 见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律教案教科版选修3-4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律教案教科版选修3-4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在线学习平台,发布关于光的折射定律的预习资料,包括PPT、教学视频和预习指导文档,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光的折射现象,设计问题如“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为什么会有折射现象?”和“你能想到哪些生活中的折射实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布置相关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提交。
-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的科学文章、视频和在线模拟实验,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 拓展学习: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深入的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收获和不足。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帮助学生形成反思习惯,促进自我提升。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讲解与演示】(15分钟)
1. 详细讲解斯涅尔定律的三个要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光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定律。
【练习与讨论】(10分钟)
1. 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实例,如凸透镜成像、水中物体看起来位置变化等。
2. 布置练习题:根据光的折射定律,计算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角。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机械波4惠更斯原理波的反射与折射教案2教科版选修3-4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机械波4惠更斯原理波的反射与折射教案2教科版选修3-4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波的反射与折射》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光线或声波反射和折射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波的反射与折射的奥秘。
(2)一波从介质A传播到介质B,已知在介质A中的波速为v1,在介质B中的波速为v2,求波在介质B中的频率。
希望同学们通过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如有疑问,请随时提问。
八、内容逻辑关系
① 重点知识点:
1. 惠更斯原理:描述波的传播路径,理解每一个波源的概念。
2. 波的反射:反射波的计算方法,反射波与入射波的关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波的反射与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实验操作技巧:进行波的反射与折射实验时,学生可能不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数据记录方法。
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惠更斯原理的讲解,通过图示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物理意义。同时,加强对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的解释,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在实验环节,教师应演示实验操作,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2章 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1课时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2章 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1课时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气缸重力的0.4,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可忽略。
开始时被封闭气体的压强为1.0×105 Pa、温度为27 ℃,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缓慢升高气体温度,气缸恰好开始向左运动时气体的压强p和温度;
答案 1.2×105 Pa
87 ℃
解析 气缸恰好开始向左运动时,气缸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此
答案312 K
解析 设气体被加热前后的温度分别为 T0 和 T
根据气体等压变化规律,有
1
=
0
联立代入数据得 T=312 K。
对点演练2
(2023浙江嘉兴高二期末)一圆柱形气缸,质量M为10 kg,总长度L为40 cm,内
有一厚度不计的活塞,质量m为5 kg,横截面积S为50 cm2,活塞与气缸壁间摩
要点提示V2<V3。
知识归纳
1.p-T图像与V-T图像的比较



图像
纵坐标
压强p
体积V
斜率越大,体积越小
斜率越大,压强越小
斜率意义
,V4<V3<V2<V1
,p4<p3<p2<p1
相 ①都是一条通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同 ②横坐标都是热力学温度T
点 ③都是斜率越大,气体的另外一个状态参量越小
2.分析气体图像问题的注意事项
就表现为气体体积的增大。
情境链接
我国民间常用“拔火罐”来治疗某些疾病,即用一个小罐,将点燃的酒精棉球
放入罐内,棉球烧完后迅速将火罐开口端紧压在人体的皮肤上,待火罐冷却
后,火罐就被紧紧地“吸”在皮肤上。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要点提示 火罐内的气体体积一定,冷却后气体的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故在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全册课件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全册课件

2.简谐运动的位移 (1)定义:振动位移可用从平衡位置指向振子所在位置 的有向线段表示,方向为从平衡位置指向振子所在位置,大 小为平衡位置到该位置的距离。 (2)位移的表示方法:以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以振动 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规定正方向,则某时刻振子偏离平衡 位置的位移可用该时刻振子所在位置的坐标来表示。 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 (1)由F=-kx知,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大小与振子的位移 大小成正比,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即回复力的 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2)公式F=-kx中的k指的是回复力与位移的比例系数, 而不一定是弹簧的劲度系数,系数k由振动系统自身决定。
2.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某一阶段的振动是否为一次全 振动,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判断: (1)振动特征:一个完整的振动过程。 (2)物理量特征:位移(x)、加速度(a)、速度(v) 等各物理量第一次同时与初始状态相同。 (3)时间特征:历时一个周期。 (4)路程特征:振幅的4倍。
典题强化 2.如图所示,弹簧振子以O为平衡位置在BC间做简谐运动, 则( ) A.从B→O→C为一次全振动 B.从O→B→O→C为一次全振动 C.从C→O→B→O→C为一次全振动 D.从D→C→O→B→O为一次全振动
教科版高中选修3-4 物 理 全册优质课件
第一章 机械振动
简谐运动
一、机械振动
1.机械振动: 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在某一位置两侧所做的 运动, 简称振动。 2.平衡位置: 物体能静止的位置(即机械振动的物体所围绕振动的位置)。
二、简谐运动 1.回复力: (1)概念:当物体偏离平衡位置时受到的指向 的 力。 (2)效果:总是要把振动物体拉回至 。 2.简谐运动: (1)定义:如果物体所受的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的 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 ,则物体所做的运动叫做 简谐运动。 (2)公式描述:F=-kx(其中F表示回复力,x表示相对 平衡位置的位移,k为比例系数,“-”号表示F与x方向相反)。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2-4.电容器(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2-4.电容器(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4.电容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先填空]1.电容器对交流电的导通作用(1)实验电路(如图2­4­1)图2­4­1(2)实验现象:电路中串有电容器时,接通电源,灯泡不亮;接通电源时,灯泡亮.(3)实验结论:能够通过电容器,不能通过电容器.(4)电容器导通交流电的实质电容器接入交变电路时,使电容器反复地和,使电路中形成交变电流.2.电容器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1)容抗:电容器对交流电的作用称为容抗.(2)容抗大小的影响因素容抗的大小跟电容和交流电的频率有关.电容、频率,容抗越大,容抗大小的公式是X C=1 2πfC.(3)电容的作用:交流,直流,通,阻.3.电容器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1)隔直电容:利用了电容器、的性质.只让交流信号通过而直流成分不能通过.如图2­4­2甲所示.(2)旁路电容:利用了电容器对电流阻碍小而对电流阻碍作用大的特性.低频信号不能通过而高频干扰信号可以通过,如图2­4­2乙所示.甲乙图2­4­2[再判断](1)对于同一个电容器,容抗可以发生变化.()(2)在有电容器的交流电路中,没有电荷通过电容器.()(3)电气设备和电子仪器的金属外壳都应该接地.()[后思考]电阻、容抗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相同吗?[合作探讨]探讨1:试解释为什么交变电流能够“通过”电容器.探讨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交变电流通过电容器时能量的转化情况.[核心点击]1.对电容器容抗的理解(1)产生原因电容器的极板充电带有电荷后,会产生阻碍电流的反向电压,从而对继续充电产生阻碍作用.(2)相关因素①电容:电容器的电容越大,充电过程中两极间电压增长越慢,对继续充电阻碍作用越小.②频率:交流电频率越高,电流方向变化越快,对继续充电的阻碍作用越小.2.电容器在电子技术中的两种应用(1)隔直电容器:如图2­4­3所示,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因为直流电不能通过电容器,交流电能“通过”电容器.起这样作用的电容器电容要大些.图2­4­3图2­4­4(2)高频旁路电容器:如图2­4­4所示,作用是“通高频,阻低频”,因为对不同频率的交流电,频率越高,容抗越小,频率越低,容抗越大,即电容器对低频交变电流阻碍作用大,对高频交变电流阻碍作用小,起这样作用的电容器电容要小些.1.电容对交变电流影响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交变电流能通过电容器B.电容器具有通直流、阻交流的作用C.电容器电容较小,它具有通高频、阻低频的作用D.电容器的电容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小2.(多选)如图2­4­5所示,白炽灯和电容器串联后接在交变电源的两端,当交流电源的频率增加时()图2­4­5A.电流表示数增大B.电压表示数增大C.灯泡变暗D.灯泡变亮3.(多选)如图2­4­6所示,接在交流电源上的电灯泡正常发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2­4­6A.把电介质插入电容器,灯泡变亮B.增大电容器两板间的距离,灯泡变亮C.减小电容器两板间的正对面积,灯泡变暗D.使交变电流频率减小,灯泡变暗1.电容器通交变电流的实质是充放电.2.决定容抗大小的因素:电容器电容的大小和电源的频率.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容抗越小;交变电流的频率越低,容抗越大.5.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先填空]1.电感器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1)感抗:表示电感器对交流电的大小.(2)影响感抗大小的因素线圈的(即)越大,交流电的越高,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即感抗越大.感抗大小的公式是X L=2πfL.2.电感器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1)低频扼流圈特点:电感、电阻,感抗.对交流电产生较大的感抗.作用:可用来“、”.(2)高频扼流圈特点:匝数较,自感系数,感抗较,对交流电产生较大的感抗.作用:“、”.[再判断](1)电感器的感抗只由线圈本身决定.()(2)电感器对直流电的阻碍作用也较大.()(3)电感器对直流没有阻碍作用,对所有交流电的阻碍作用都一样.()[后思考]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为什么随线圈的自感系数、交变电流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合作探讨]探讨1:在忽略线圈电阻的情况下,电感线圈对恒定电流有阻碍作用吗?探讨2:分析交变电流通过电感线圈时能量转化的情况.[核心点击]1.电感器由导线绕成的各种形状的线圈,电感器用字母“L”及电路符号“”表示.2.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的成因交变电流通过电感器时,由于电流时刻都在变化,所以自感现象就不断地发生,而自感电动势总是要阻碍电流的变化,故电感器表现出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3.扼流圈及其作用(1)低频扼流圈,线圈绕在铁芯上,匝数为几千甚至超过一万,自感系数较大,对低频电流感抗也较大,所以有“通直流、阻交流”的作用.(2)高频扼流圈,线圈绕在铁氧体芯上,匝数有几百或几十,自感系数较小,只对高频电流有较大的阻碍作用,对低频电流和直流阻碍都很小,所以有“通直流、通低频,阻高频”的作用.4.(多选)电感对交变电流的影响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B.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感抗C.电感对某一频率的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跟线圈的自感系数无关D.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5.交变电流通过一段长直导线时,电流为I,如果把这根长直导线绕成线圈,再接入原电路,通过线圈的电流为I′,则()A.I′>I B.I′<IC.I′=I D.无法比较6. (多选)在如图2­4­7所示的电路中,L为电感线圈,L1为灯泡,电流表内阻为零,电压表内阻无穷大,交流电源的电压u=2202sin 100πt V.若保持电压的有效值不变,只将电源频率改为60 Hz,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图2­4­7A.电流表示数增大B.电压表示数增大C.灯泡变亮D.灯泡变暗1.电感器的感抗,是由于变化的电流在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引起的,与制成线圈导体的电阻无关.2.电感器的感抗不仅与线圈本身的自感系数有关,还与电流的频率有关,电流的频率越大感抗就越大.。

教科版高中物理教材目录

教科版高中物理教材目录

教科版高中物理教材目次【2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活动的描写1.质点参考点空间时光2.地位变化的描写位移3.直线活动中位移随时光变化的图像4.活动快慢与偏向的描写速度5.直线活动中速度随时光变化的图像6.速度变化快慢的描写加快度7.匀变速直线活动的纪律8.匀变速直线活动纪律的运用9.匀变速直线活动的加快度测定第二章力1.力2.重力3.弹力4.摩擦力5.力的合成6.力的分化第三章牛顿活动定律1.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2.牛顿第必定律3.牛顿第二定律4.牛顿第三定律5.牛顿活动定律的运用6.自由落体活动7.超重与掉重8.汽车安全运行与牛顿活动第四章物体的均衡1.共点力感化下物体的均衡2.共点力均衡前提的运用3.均衡的稳固性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一章抛体的活动1.曲线活动2.活动的合成与分化3.平抛活动4.斜抛活动第二章圆周活动1.描写圆周活动2.圆周活动的向心力3.匀速圆周活动的实例剖析4.圆周活动与人类文明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1.天体活动2.万有引力定律3.万有引力定律的运用4.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1.功2.功率3.动能与势能4.动能的定理5.机械能守恒定律6.能源的开辟与运用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1.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2.懂得相对论3.初识量子论选修3-1第一章电场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2.库仑定律3.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场线4.电势差5.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6.电容器和电容7.静电的运用及伤害第二章直流电路1.欧姆定律2.电阻定律3.焦耳定律4.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运用5.伏安法测电阻6.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8.欧姆表.多用电表9.逻辑电路和掌握电路第三章磁场1.磁现象磁场2.磁感应强度磁通量3.磁场对电流的感化——安培力4.磁场对活动电荷的感化——洛伦兹力5.洛伦兹力的运用选修3-2第一章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的发明2.感应电流产生的前提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楞次定律5.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守恒6.自感日光灯7.涡流第二章交变电流1.交变电流2.描写正弦交换电的物理量3.试验:演习运用示波器4.电容器在交换电路中的感化5.电感器在交换电路中的感化6.变压器7.电能的输送第三章传感器1.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和光电式传感器3.生涯中的传感器4.试验探讨:简略的光控和温控电路选修3-3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惟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2.分子的热活动3.分子间的互相感化力4.统计纪律分子活动速度散布5.温度内能气体的压强6.试验探讨: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第二章固体和液体1.晶体和非晶体2.半导体3.液体的表面张力4.液晶第三章气体1.气体试验定律2.气体试验定律的微不雅说明及图像表示3.幻想气体4.饱和汽与未饱和汽5.空气的温度第四章能量守恒与热力学定律1.能量守恒定律的发明2.热力学第必定律3.宏不雅热进程的偏向性4.热力学第二定律5.熵概念初步第五章能源与可中断成长1.能源与人类生计的关系2.能源运用与情况问题3.可中断成长计谋选修3-4第一章机械振动1.简谐活动2.单摆3.简谐活动的图像和公式4.阻尼振动受迫振动5.试验探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快度第二章机械波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2.横波的图像3.波的频率和波速4.惠更新道理波的反射与折射5.波的干射衍射6.多普勒效应第三章电磁振荡电磁波1.电磁振荡2.电磁场和电磁波3.电磁波谱电磁波的运用4.无线电波的发射.传播和吸收第四章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律2.试验探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3.光的全反射第五章光的波动性1.光的干预2.试验探讨:用双缝干预油光的波长3.光的衍射与偏振4.激光第六章相对论1.经典时空不雅2.狭义相对论的两个根本假设3.相对论时空不雅4.相对论的速度变换定律质量和能量的关系5.广义相对论选修3-5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1.碰撞2.动量3.动量守恒定律4.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第二章原子构造1.电子2.原子的核式构造模子3.光谱氢原子光谱4.玻尔的原子模子能级第三章原子核1.原子核的构成与核力2.放射性衰变3.放射性的运用.伤害与防护4.原子核的联合能5.核裂变6.核聚变7.粒子物理学简介第四章波粒二象性1.量子概念的诞生2.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3.光的波粒二象性4.什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5.不肯定关系。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律教案1教科版选修3-4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律教案1教科版选修3-4
2.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3.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实验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辅助材料:收集光的折射现象的相关图片、图表和视频,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定律。
3.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玻璃棒、水、三棱镜等器材,并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以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4.教室布置:将教室布置成实验操作区和讨论区,以便学生在实验和小组讨论时能够有合适的环境。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思考光的折射定律在其中的应用。
(3)邀请光学实验设备的制作原理和操作方法的专家进行讲座,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组织学生进行光的折射主题的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创新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导入环节采用提问和展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光的折射定律时,学生可能会对光速变化、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感到困惑。此外,进行实验时,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存在困难。此外,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也是学生面临的挑战之一。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教科版选修3-4》教材,以便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光的折射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4同步教案:第12章 12-4波的反射和折射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4同步教案:第12章 12-4波的反射和折射

12.4、5 波的反射和折射、波的衍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知道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2)知道衍射是波的特有现象。

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教学教具:水波槽、两块挡板教学过程:波的反射和折射、波的衍射(一)引入新课大家都熟悉“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物理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原来波遇到狭缝、小孔或较小的障碍物时会产生一种特有得现象,这就是波的衍射。

(二)进行新课波在向前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波线弯曲,偏离原来的直线方向而绕到障碍物的背后继续转播,这种现象就叫做波的衍射。

1、波的衍射(1)波的衍射: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衍射。

哪些现象是波的衍射现象?(在水塘里,微风激起的水波遇到露出水面的小石头、芦苇的细小的障碍物,会绕过它们继续传播。

)实验:下面我们用水波槽和小挡板来做,请大家认真观察。

现象:水波绕过小挡板继续传播。

将小挡板换成长挡板,重新做实验:现象:水波不能绕到长挡板的背后传播。

这个现象说明发生衍生的条件与障碍物的大小有关。

(2)衍射现象的条件演示:在水波槽里放两快小挡板,当中留一狭缝,观察波源发出的水波通过窄缝后怎样传播。

第一、保持水波的波长不变,该变窄缝的宽度(由窄到宽),观察波的传播情况有什么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在窄缝的宽度跟波长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水波绕到挡板后面继续传播。

(参见课本图10-26甲)在窄缝的宽度比波长大得多的情况下,波在挡板后面的传播就如同光线沿直线传播一样,在挡板后面留下了“阴影区”。

(参见课本图10-26乙)第二、保持窄缝的宽度不变,改变水波的波长(由小到大),将实验现象用投影仪投影在大屏幕上。

可以看到:在窄缝不变的情况下,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

将课本图10-27中的甲、乙、丙一起投影在屏幕上,它们是做衍射实验时拍下的照片。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12单摆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12单摆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12单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第4册第12章的内容,主题是“单摆”。

具体内容涉及单摆的周期公式推导,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以及单摆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并能够熟练运用。

2. 使学生了解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并能够分析实际问题时运用相关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单摆的周期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以及周期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单摆实验装置、秒表、米尺。

2.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单摆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单摆的摆动过程。

(2)提问:单摆的摆动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2. 知识讲解(1)引导学生推导单摆的周期公式。

(2)讲解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如摆长、重力加速度等。

3. 例题讲解(1)给出一个单摆的例题,引导学生应用周期公式解题。

(2)讲解解题步骤,强调关键点。

4. 随堂练习(1)发放随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学生互相讨论,教师解答疑问。

5. 实验操作(1)组织学生进行单摆实验,测量不同摆长下的周期。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单摆的周期公式和影响周期的因素。

(2)引导学生思考单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单摆的周期公式2. 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3. 例题及解题步骤4. 实验数据及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给定摆长下单摆的周期。

(2)分析摆长变化对单摆周期的影响。

2. 答案:(1)周期T = 2π√(L/g),其中 L 为摆长,g 为重力加速度。

(2)摆长越长,周期越大;摆长越短,周期越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单摆周期公式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2. 拓展延伸:(1)研究其他摆动系统(如复摆、扭摆)的周期规律。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4全册课件【完整版】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4全册课件【完整版】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4全册 课件【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162页 0236页 0266页 0268页 0374页 0456页 0498页 0567页 0623页 0652页 0682页 0725页 0811页 0831页 0889页
第一章 机械振动 2 单摆 4 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 1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3 波的频率和波速 5 波的干射 衍射 第三章 电磁振荡 电磁波 2 电磁场和电磁波 4 无线电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 1 光的折射定律 3 光的全反射 1 光的干涉 3 光的衍射与偏振 第六章 相对论 2 狭义对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4 相对论的速度变换定律 质量和能量的关系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4全册 课件【完整版】
2 单摆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4全册 课件【完整版】
3 简谐运动的图像和公式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 受迫振动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4全册 课件【完整版】
5 实验探究:用单摆测定重力 加速度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4全册 课件【完整版】
第一章 机械振动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4全册 课件【完整版】
1 简谐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12-4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12-4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同频率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波长
频率
本学案栏目开关
矢量和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频率相同
本学案栏目开关
频率相同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固定不变
始终加强 不随 互相间隔 始终减弱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自我·检测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本学案栏目开关
知识·储备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最大距离 凸起的最高处 凹下的最低处
知识·储备区
障碍物
本学案栏目开关
差不多
更小
知识·储备区
特 征
本学案栏目开关
矢量和 频率相同 振幅加大 振幅减小
干涉
衍射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比波长小
本学案栏目开关
波长差不多
自我·检测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自我·检测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自我·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2-4.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2-4.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课后跟踪演练||||| 巩固基础|||||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是( )A.I1=UR1B.I1=U1R1C.I1=U2R2D.I1=U1R1+R2解析由欧姆定律得I1=U1R1,由于串联电路的电流相等,故B、C选项正确.答案BC2.电阻R1与R2并联在电路中,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为1:2,则当R1与R2串联后接入电路中时,R1和R2两端电压之比U1:U2为( ) A.1:2 B.2:1C.1:4 D.4:1解析由题可知UR1UR2=12,R1和R2串联在电路中时,U1=IR1,U 2=IR2,U1U2=R1R2=2 1.答案B3.一电压表由电流表G与电阻R串联而成,如图所示,若在使用中发现此电压表的读数总比准确值稍小些,采用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加以改进( )A.在R上并联一比R小得多的电阻B.在R上并联一比R大得多的电阻C.在R上串联一比R小得多的电阻D.在R上串联一比R大得多的电阻解析依题意电压表的读数总比准确值稍小些,说明流经电压表的电流稍小些,因此,应使串联电阻稍小些,所以B选项正确.答案 B4.如图所示,电阻R1、R2、R3、R4满足R1:R2:R3:R4=1:2:3:4,则当A、B间接上直流电压时,通过R1、R2、R3、R4的电流之比I1:I2:I3:I4为( )A .1:2:3:4B .3:2:1:6C .6:3:2:11D .3:2:1:4解析 由于R 1:R 2:R 3=1:2:3,R 1、R 2、R 3是并联关系,各电阻两端电压相等,即I 1R 1=I 2R 2=I 3R 3,得I 1I 2=21,I 1I 3=31,I 2I 3=32,所以I 1:I 2:I 3=6:3:2.流经R 4的电流等于R 1、R 2、R 3三个电阻电流之和,所以I 1:I 2:I 3:I 4=6:3:2:11,C 选项正确.答案 C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ab 端为输入端,AB 为输出端,并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置于变阻器的中央,则( )A .空载时输出电压U AB =U ab2B .当AB 间接上负载R 时,输出电压U AB <U ab2C. AB 间的负载R 越大,U AB 越接近U ab2D. AB 间的负载R 越小,U AB 越接近U ab2解析 空载时A 、B 间的电压为总电压的一半,即U AB =U ab2,故A选项正确;当AB 间接上负载R 后.R 与变阻器的下半部分并联,并联电阻小于变阻器总阻值的一半,故输出电压U AB <U ab2,但R 越大,并联电阻越接近于变阻器总阻值的一半,U AB 也就越接近U ab2,R 越小,并联电阻越小,U AB 就越小于U ab2,故B 、C 选项正确,D 选项错误.答案 ABC6.如图所示为一双量程电压表的示意图,已知电流表G 的量程为0~100 μA ,内阻为600 Ω,则图中串联的分压电阻R 1=____________ Ω,R 2=____________ Ω.解析 用5 V 的量程时,I g =5R 1+R g .①用15 V 的量程时,I g =15R 1+R 2+R g.②由①②两式得R 1=4.94×104 Ω,R 2=105 Ω. 答案 4.94×104 1057.如图所示,设R 1=R 2=R 3=R 4=R ,求开关S 闭合和断开时,A 、B 两端电阻之比.解析 首先将电路简化,画出它的简化电路,如下图所示.S 闭合时,电路为R 2、R 3并联后再与R 4串联,整体与R 1并联,R AB=35R . S 断开时,R AB ′=23R ,R AB R AB ′=35R 23R =910. 答案 910||||| 拓展提升|||||8.如图所示,四只电阻并联起来使用时,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分别是I1、I2、I3、I4,则其大小顺序为( )A.I2>I4>I3>I1B.I4>I3>I2>I1C.I1=I2=I3=I4D.I1>I2>I3>I4解析由I-U图象可知斜率越小的图线代表的电阻值越大,所以R4>R3>R2>R1.将它们并联后加一定电压时,这四个电阻的电压相同,因而电阻越小通过的电流越大,故选D.答案 D9.图中,考虑两表内阻的影响,用两表示数算出的R测=UI( )A.比R的真实值小B.比R的真实值大C.引起误差的原因是U偏大D.引起误差的原因是I偏小解析由于电流表有内阻,所以电压表的读数U为被测电阻和电流表内阻的电压之和.而R测=UI比R真=U真I偏大,产生误差的原因是由于电流表的分压而使电压表的读数U偏大,故B、C选项正确.答案BC10.如图所示,若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用两表示数算出R测=U I( )A.比R真实值大B.比R真实值小C.引起误差的原因是电压表分流D.引起误差的原因是电流表分压解析电流表的读数I=I V+I R,R测=UI.而R真=UI R,故R测小于R真,故B选项正确;引起误差的原因是电压表分流造成的,故C选项正确.答案BC11.R1=10 Ω,R2=20 Ω,R1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1.5 A,R2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10 V,若将它们串联,加在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可以是( )A.45 V B.5 VC.25 V D.15 V解析由题可知,R1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U1=I1R1=15 V,R2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2=U2R2=0.5 A,串联后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I2,则U=I2(R1+R2)=15 V,故D选项正确.答案 D12.一量程为100 μA的电流表,内阻为100 Ω,表盘刻度均匀,现串联一个9900 Ω的电阻将它改装成电压表,则该电压表的量程是____________V.用它来测量电压时,表盘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电压表的读数大小为____________V.解析灵敏电流表与一较大的电阻串联即可改装为量程较大的电压表.根据R=U-I g R gI g,有U=I g R+I g R g=10-4×(100+9900)V=1 V.此时指针所指示的电压为0.80 V.答案 1 0.8013.有一满量程为1 mA的小量程电流表,刻度盘共有50格,若给它并联一个10-2Ω的电阻,则可将它改装成一个量程为1 A的电流表.若要把这个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成一个量程为10 V的电压表,则应在小量程的电流表上串接一个____________ Ω的电阻.将这个电压表接在某段电路上,指针偏转40格,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____V.解析设改装成电流表的量程为I,则I=I g+I g R g R0.即1=10-3+10-3R g10-2,得R g≈10 Ω.当改装成10 V的电压表时需串联的电阻为R,则U=I g(R g+R),得R=UI g-R g=1010-3Ω-10 Ω=9990 Ω.当指针偏转40格,即4050I g时,表明这段电阻两端电压为U′=45U=8 V.答案9990 8。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12-4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12-4
高中物理课件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本学案栏目开关
知识·储备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凹下的最低处
最大距离 凸起的最高处
知识·储备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差不多
障碍物 更小
知识·储备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特 征
振幅加大
矢量和 频率相同
振幅减小
干涉 衍射
学习·探究区
No Image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自我·检测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自我·检测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自我·检测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自我·检测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自我·检测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自我·检测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自我·检测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自我·检测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波长差不多
比波长小
学习·探究区 同频率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矢量和
波长 频率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Hale Waihona Puke 本学案栏目开关学习·探究区 频率相同 频率相同
本学案栏目开关
学习·探究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固定不变
No 始终加强
始终减弱
Image 不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时间:60分钟)
知识点一电源及电动势
1.下列关于电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源向外提供的电能越多,表示电动势越大
B.电动势表示电源将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时,非静电力所做的功C.电源的电动势与外电路无关
D.在电源内从负极到正极电势的升高等于E
解析电源向外提供的电能除与电动势有关外,还与输出的电流、通电的时间有关.所以电源向外提供的电能多,并不意味着电源的电动势一定大,例如,一个电动势较小的电源,如果长时间向外供电,照样可以提供较多的电能;一个电动势较大的电源,如果没有工作,即没对外供电,则它根本不向外提供电能.故选项A的说法错误、选项D也错误,故选B、C两项.
答案BC
2.关于电动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电源内部把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非静电力做功,电能增加
B.对于给定的电源,移动正电荷非静电力做功越多,电动势就越大
C.电动势越大,说明非静电力在电源内部把单位正电荷从负极向正极移送做功越多
D.电动势越大,说明非静电力在电源内部把正电荷从负极向正极移送电荷量越多
解析电源是将其他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在电源内部把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非静电力做正功,电能增加,因此选项A正确.电源电动势是反映电源内部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能力强弱的物理量,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移到正极所做的功,不能说电动势越大,非静电力做功越多,也不能说电动势越大,被移送的电荷量越多,所以选项C正确.答案AC
知识点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
3.某电池当外电路断开时,路端电压为3 V,接上8 Ω的负载电阻后其路端电压降为2.4 V,则可以判定该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分别为().A.E=2.4 V,r=1 Ω B.E=3 V,r=2 Ω
C .E =2.4 V ,r =2 Ω
D .
E =3 V ,r =1 Ω
解析 外电路断开时,U =E =3 V 接上8 Ω的电阻后,I =U ′R =0.3 A ,R 总=E I =10 Ω
所以r =R 总-R =2 Ω.
答案 B
图2-4-11
4.如图2-4-11所示电动势为2 V 的电源跟一个阻值R =9 Ω的电阻接成闭合电路,测得电源两端电压为1.8 V ,求电源的内电阻.
解析 通过电阻R 的电流为
I =U R =1.89 A =0.2 A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 =U +Ir ,得电源内电阻r =E -U I =2-1.80.2 Ω=1 Ω.
答案 1 Ω
5.电动势为E =12 V 的电源与一电压表和一电流表串联成闭合回路.如果
将一电阻与电压表并联,则电压表的读数减小为原来的13,电流表的读数增大为
原来的3倍.求电压表原来的读数.
解析 设电源和电流表内阻之和为r ,电压表原来的读数为U ,电流表原来
的读数为I,一电压表和一电流表串联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U+Ir;
当一电阻与电压表并联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1
3U+3Ir,两式联立得E
=4
3U,所以U=3
4E=
3
4×12 V=9 V.
答案9 V
知识点三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
6.如图2-4-12所示的电路中,R1和R2是定值电阻,在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片P从下端a逐渐滑到上端b的过程中,电阻R1上消耗的电功率 ().
图2-4-12
A.一定是逐渐减小B.有可能逐渐减小
C.有可能先变小后变大D.一定是先变小后变大
解析R1为定值电阻,由P1=I2R1可知R1消耗功率由干路电流I决定,而干路电流的变化则由R、R2部分电路总电阻变化引起,设该部分的总电阻为R P,则
R P=
(R aP+R2)·R Pb (R aP+R2)+R Pb
由极限定理可得:R aP+R2+R Pb=R+R2=定值当(R aP+R2)=R Pb时,(R aP+R2)·R Pb=最大值
此时R P最大.
讨论:若R≤R2,则P在向上移动过程中,R P一定减小.
一定增大,R1消耗的功率变大.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
r+R1+R P
若R>R2,则P在向上移动过程中,R P先变大,当取得最大值后,R P再减小,这样回路中电流先变小,再变大,R1消耗的功率也先变小,再变大.答案 C
7.如图2-4-13所示,经过精确校准的电压表V1和V2,分别用来测量某线路中电阻R两端a、b间的电压时,读数依次为12.7 V和12.3 V,则
().
图2-4-13
A.a、b间的实际电压略大于12.7 V
B.a、b间的实际电压略小于12.3 V
C.电压表V1的内阻大于V2的内阻
D.电压表V1的内阻小于V2的内阻
解析并联电压表使电路总电阻减小,电流增大,故a、b两端电压比实际电压要小,且电压表内阻越大,测量值越大,越接近实际电压.
答案AC
图2-4-14
8.如图2-4-14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滑向b的过程中,三只理想电压表的示数变化绝对值分别为ΔU1、ΔU2、ΔU3,下列各值可能出现的是().A.ΔU1=3 V、ΔU2=2 V、ΔU3=1 V
B.ΔU1=1 V、ΔU2=3 V、ΔU3=2 V
C.ΔU1=0.5 V、ΔU2=1 V、ΔU3=1.5 V
D.ΔU1=0.2 V、ΔU2=1 V、ΔU3=0.8 V
解析由电路连接关系可知,ΔU2=ΔU1+ΔU3.这是由于R ab变小,电压表V1示数减小,而电压表V3示数变大,V2示数应为V1、V3两值之差,V2、V3两表中V2变化大,故B、D项正确.
答案BD
图2-4-15
9.在科技活动中某同学利用自制的电子秤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如图2-4-15所示为电子秤的原理图,托盘和弹簧的电阻与质量均不计.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与弹簧上端连接,当托盘中没有放物体时,电压表示数为零.设变阻器的总电阻为R,总长度为l,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限流电阻的阻值为R0,弹簧劲度系数为k,不计一切摩擦和其他阻力,电压表为理想表,当托盘上放上某物体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求此时称量物体的质量.
解析设托盘上放上质量为m的物体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由题设知mg ①
=kx,得x=mg
k
由全电路欧姆定律知I=E
R+R0+r

U=IR′=I Rx l ③
联立①②③求解得m=kl(R0+R+r)
RgE U.
答案kl(R0+R+r)
RgE U
图2-4-16
10.如图2-4-16所示,电源电动势E=9 V,内电阻r=0.5 Ω,电阻R1=5.0 Ω、R2=3.5 Ω、R3=6.0 Ω、R4=3.0 Ω,电容C=2.0 μF.当电键K由与a接触到与b接触通过R3的电量是多少?
解析K接a时,
U C=U1=E
R1+R2+r
R1=5 V
此时电容器带电量Q C=CU1=1×10-5 C K接b时,
U C′=U2=E
R1+R2+r
R2=3.5 V
此时电容器带电量Q C′=CU1=0.7×10-5 C
流过R3的电量为ΔQ=Q C+Q C′=1.7×10-5 C
答案 1.7×10-5 C
11.
图2-4-17
用1台E=240 V,r=1 Ω的小发电机给一幢楼房供电,输电线干路电阻r
导=1 Ω,楼房内部导线电阻不计,今在干路上串联滑动变阻器用以调节送到宿舍的电压,从而保证电灯始终正常发光,如图2-4-17所示,若所装灯泡为“220 V 100 W”,则:
(1)最多可以装多少盏电灯?
(2)为了保证不论开多少盏电灯,变阻器都能调节灯泡正常发光,变阻器R 的总阻值至少应多大?
解析本题考查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1)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源
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电压之和:E=U+I(r导+r)=U+n P
U(r导
+r),240=220
+100
220(1+1)n,n=22(盏).
(2)为了保证不论开多少盏电灯,电灯都能正常发光,只要干路上串联一只滑动变阻器就能保证电灯正常发光,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就是此题的解:当装
1盏电灯时电阻R最大E=U+P
U(r导
+r+R),所以R=42 Ω.
答案见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