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建议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4 怎样加快溶解 教案1
4 怎样加快溶解一、教学目标1. 知道加快溶解的基本方法。
2.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自己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并用自己最擅长的方法交流和表达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3. 通过科学探究养成尊重证据、细致观察的习惯。
4.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难点: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在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三、教学用具为学生准备:相同质量的细盐、粗盐、烧杯、温水、热水、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四、相关资源【教学实验】溶解快与慢的研究.mp4.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预设】加快溶解。
【过渡】回答的很好,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那我们如何快速得到一杯糖水呢?这一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
【新知讲解】知识点一:说一说我们如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呢?【总结】我们可以用热水溶解、搅拌或用研钵研磨等加速溶解。
【过渡】刚才我们提到了搅拌、加热或研碎都能加快溶解,那么我们如何证明搅拌能加快溶解呢?知识点二:怎样使食盐在水中加快溶解【讲述】我们将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首先我们来进行第一个实验,搅拌能加速溶解。
【展示】展示实验所需材料和工具。
食盐、杯子2个、水、搅拌棒、药匙。
【实验步骤】1.准备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2.同时倒入两个盛有同样温度、同样多水的烧杯中;3.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另一个烧杯始终不搅拌;4.观察哪个烧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5.将结果记录下来。
(3)观察记录【点拨】搅拌能加快溶解。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刚才我们推测还有哪些方法能加快溶解呢?【总结】加热或温度高的水也能加快溶解。
2个杯子、冷水、热水、药匙。
1.准备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2.分别加到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中;3.静置不动,观察并比较食盐溶解的快慢;4.将结果记录下来。
【展示】展示表格,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填写实验表格。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 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备课一、学生基本情况三年级学生这是第二学期学习科学课,基本了解了这门学科的特点及学习方法:玩中学、想中学、做中学、用中学。
了解了实验课中应具备的团结协作精神,并能努力去做,需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三、教学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一)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运动和力”、“时间”、“生物与环境”、“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
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
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之一。
第二单元要让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从而认识到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的。
同时,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还将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一定时间间隔的长短,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概念。
2020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4怎样加快溶解
2.出示实验记录表
我们提出的问题
搅拌与溶解快慢有关系吗?
我们的推测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
实验过程与方法
3.组织学生结合上一个实验,完成上面的实验记录表。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我们提出的问题
搅拌与溶解快慢有关系吗?
我们的推测
食盐搅拌比不搅拌溶解的快。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
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
水温相同、水量相同、食盐量相同、同时加盐
实验过程与方法
1.准备两份质量一样的食盐;
2.将食盐同时加入到两杯一样多的冷水中;
3.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观察比较食盐溶解
的快慢;
4.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2.出示实验记录表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面的实验记录表。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5.介绍实验要求以及学生活动手册的填写方法。
(1.小组合作;2.分步进行;3.及时记录。)
我们提出的问题
温度与溶解快慢有关系吗?
我们的推测
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快,在冷水中溶解的慢。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
一杯热水、一杯冷水
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到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和研碎,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教学难点
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小组准备:相同质量的食盐4份、等重的粗盐与细盐各一份,四杯水(三杯自来水、一杯热水)、 玻璃棒1 根、秒表1只、学生活动手册等。
学法指导
(1)、学生以实验小组的形式组织对比实验,约10个小组,每组4人左右,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
新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第一课影子一、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影子”,并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影子吗?先回想生活中观察过的影子,再说一说。
2.学生汇报。
二、探究活动(一)找一找哪里有影子。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会有影子呢?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
2.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继续提问:请同学们看一看,并想一想这样的场景可能涉及哪些知识、原理。
3.学生汇报自己的认识。
4.学生通过回想生活中见过的影子,汇报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二)画影子。
1.师生谈话:同学们画过影子吗?2.学生讨论,教师提示:你们打算怎样画影子?影子可能是什么样的?3.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分组配合画同伴的影子。
4.活动体验完成后,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影子与太阳分别在人(物体)的两侧;影子的底端是与人(物体)相连的;影子是灰黑色的;(三)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1.制造影子。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能不能制造影子?可以用什么物品、什么方法?(2)学生思考、讨论如何进行实验。
(3)学生分组完成实验:4个学生在一起做影子形成的实验,一个学生手握手电筒操作,两个学生配合,另一个学生记录。
(4)学生汇报、交流观察的情况。
2.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
(1)教师提出问题与要求:如果没有橡皮,纸屏上还会有影子吗?如果没有手电筒,纸屏上还会有影子吗?教师引导学生先思考,再进行实验,做到边观察边记录。
(2)学生进行实验。
(3)全班范围内展示学生的记录。
(4)学生交流观察的收获与体会。
(5)师生共同小结:当橡皮挡住手电筒的光时,纸屏上就形成了橡皮的影子。
如果没橡皮,纸屏上不会出现物体的影子;如果没有手电筒,纸屏上也不会出现物体的影子。
(四)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1.玩手影游戏。
(1)教师导课:刚才,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
为了更好地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们一起来学做几个手影吧。
(2)教师进行演示,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做出手影的动作。
(3)学生分组模仿教师进行手影操作。
青岛版(六三学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植物的花》说课课件附反思含板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植物的花
花冠——招引昆虫传粉 雄蕊——产生花粉
雌蕊——接受花粉,孕育果实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采用了直观教学和活动 探究的教学方法,“师生双本,多元发展”,教师“导”,学生“学”,放手让 学生资助探索学习,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知识,从而到 达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人工授粉的相关知识。开辟视野,丰富认识。
二、说学情
神秘的生物世界让有很多问题想解决的学生产生好奇,本单元遵循 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通过对植物各个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对植物的 各个器官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植物的花》一课是在学习了《植物的根 》《植物的茎》《叶的蒸腾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植物 的果实》做好了铺垫,学生学习起来既容易又深刻。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通过开展系列探究活动,到大自然中去视察各种各样的花,研 究各种花的构造,根据花的构造进行分类,认识花各部分的作用,培养 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花是一株植物最美丽的 部分,它是植物发育成熟的标志。
六、说教学过程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白纸、桃花。 教师准备:镊子、油菜花、百合花及课件。
3.[PPT 6出示]教师讲授镊子的使用方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控制镊子的松
紧,使镊子后柄位于掌心,注意不要太用力,以避免手发抖。要夹住被撕 部分的基部而不是上部。注意安全,不要被镊子夹着手。
4.[PPT 7出示]认识花的组成部分。 花萼——由许多萼片组成,花开放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 花冠——花开放以后靠美丽的颜色招引昆虫传粉,许多片花瓣组成花冠 ,花萼和花冠合称花被。
2024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4篇)
2024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物体和生物的形态特征;2.了解饲养鱼和昆虫的基本方法;3.了解动物和植物的基本需求;4.了解不同季节的气温和气候变化;5.了解物体的重量和容积的测量方法;6.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物体的形态特征(2课时)1.1 学习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材质等形态特征;1.2 了解物体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
2. 生活中的常见物体和生物(4课时)2.1 学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并观察它们的形态特征;2.2 了解家禽、狗、猫、蝴蝶等生物的饲养方法;2.3 学习了解鱼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
3. 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需求(4课时)3.1 学习了解植物对光、水和土壤的需求;3.2 学习了解动物对食物、水和气候的需求;3.3 了解动物和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4. 季节和气候变化(4课时)4.1 通过实地观察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的气温和气候变化;4.2 了解不同季节里的物种生长和繁殖的特点。
5. 重量的测量(2课时)5.1 学习了解不同物体的重量单位和测量工具;5.2 学习了解物体重量的比较和排序。
6. 容积的测量(2课时)6.1 学习了解不同物体的容积单位和测量工具;6.2 学习了解物体容积的比较和排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活中的常见物体和生物的形态特征;动物和植物的基本需求。
难点:动物和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的讲解及教学方法。
四、教学方法1. 利用教材、图片和多媒体等辅助教具进行教学;2. 进行实地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物体的形态特征1.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形状、颜色、大小和材质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分类;2. 引导学生讨论物体的形态特征对其功能和用途的影响;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制作海报展示他们观察到的物体形态特征。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通用5篇)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通用5篇)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通用5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
那么教学计划要怎么写才能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教学内容分析: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
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8篇选读课文。
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
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
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在精读课文后标出。
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二、五、六、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认的字。
每个语文园地仍由五个栏目组成。
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分别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这些栏目在八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学科素质教育的目标与任务:1、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了解周围环境,为保护家乡环境出谋献技;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理解亲情、友情的可贵,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阅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想象能力。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有所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五四制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植物的生长》全部课件(共5课时)
12.种子发芽了
活动准备
玉米种子
大豆种子
放大镜
盘子
纱布或纸巾
镊子
活动过程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玉米 大豆
实验方法: 1.剥种皮 用镊子夹住大豆。用解剖刀在种脐部 位划开一个小口,将大豆种皮剥下, 将2片子叶分开。 2.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 3.纵剖玉米种子 用镊子夹住玉米种子,沿种子较宽面 的正中线纵向切开使其成对称两部分。 4.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
活动过程
交流
家乡的植物有哪些,以及它们的 分布和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想一想
人类活动对植物有怎样的影响?
活动过程
建立自然保护区
围海造田
活动过程
自然保护区是在原始的自然状态下,人为划定的一片区 域,对其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可以使植物在原始的状态 下生长,避免人类的破坏干扰,更有利于植物的生存。
围海造田会使海域和沿海湿地的面积减少,对海洋植物 和湿地植物的生存造成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交流
你种植过植物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种植植物的。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辣椒的种植过程
活动过程
想一想
种植辣椒的步骤有哪些? 要注意些什么?
活动过程
①选种: ②播种:
籽粒饱满 点种
活动过程
③覆土: ④浇水:
要薄,也可覆一层塑 料布,保温
适量
活动过程
想一想
需要观察什么? 怎么观察? 怎么记录?
活动过程
不同条件:1号种子放在有空气的环境中,2号种子放在真空环境中。
观察记录:
其他条件必须 相同才可以!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探秘植物世界课时1:认识植物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掌握植物的生长繁殖方式。
•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植物的基本特征–根、茎、叶的功能和结构–动植物的不同之处2.植物的分类–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水生植物等–用常见植物进行分类练习3.植物的生长繁殖–种子的结构和发芽–利用种子进行观察实验–植物的无性繁殖:分株、扦插、嫁接等方式4.植物的保护意识–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引导学生爱护周围的植物环境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植物生长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植物认识的兴趣。
2.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进行植物的分类练习,让学生根据结构特点将常见植物进行分类。
4.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结构,并进行发芽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5.介绍植物的无性繁殖方式,通过图片和视频演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繁殖方式的特点。
6.培养学生对植物的保护意识,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7.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资源•视频:植物生长的过程•实物:常见植物、种子•图片:植物的不同部分、植物的分类等教学评估1.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学生的分类练习成果展示。
3.学生对植物保护意识的理解和表达。
课时2: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适应性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
•掌握植物的适应性特点和表现。
•培养对植物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光线、水分、温度和土壤等要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植物对生长环境要求的差异2.植物的适应性特点和表现–显性和隐性适应性–植物生长的特殊环境适应能力3.植物的珍惜和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发表对植物的态度和看法–培养对植物的珍惜和保护意识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一些植物的适应性特点,引起学生对植物生长环境的思考。
2.介绍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通过图片和图表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种子发芽了》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植物的繁殖》第三课时《种子发芽了》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单元的第三课时《种子发芽了》。
本课结合学生对植物的生长经验,认识种子的结构,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本课主要内容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活动准备,教材用一个问题引出,即“在适宜的条件下,一粒种子是怎样长成一株植物的?”引导学生课前进行思考。
并用材料包呈现了“浸泡后的玉米粒、花生米等种子”实验材料,意在引导学生课前提前将种子浸泡,为上课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是活动过程,其中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是观察植物种子的构造。
引导学生借助工具对种子的结构进行细致观察,通过对比观察了解玉米种子和花生种子的结构特点,知道种子里面最重要的是胚;活动二是探究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假设种子发芽可能需要的条件,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研究。
然后把种子种在花盆里,继续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活动三是交流我们的研究成果。
第三部分是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种花生覆盖地膜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
了解种子的构造。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能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能运用图表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能对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耐心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珍爱生命,爱护植物。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控制对比实验的变量和不变量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交流,尝试将观察到的现象做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知道覆盖地膜可以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植物的繁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态度责任:
①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植物的花、果实、繁殖表现出探究兴趣。
②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合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③能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彩,不乱采摘植物的花朵、果实。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重难点:
①知道花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②知道。
②知道果实的构成及作用。
③知道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的条件。
④知道有的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繁殖后代。
科学思维:
①学会观察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如种子繁殖、分株繁殖等,并能描述其特点。
②通过观察和实验数据,归纳出植物繁殖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③理解植物繁殖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
植物的繁殖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深层次的了解植物的构成、繁殖方式等内容,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切身的感受和课外读物的阅读,以及三年级上册《植物的生活》的学习,对植物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为学习本单元内容奠定了基础。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①知道花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④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美术、文学等,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应用。
探究实践:
①在教师引导下,能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解剖桃花,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②在教师引导下,能细致认真地观察果实,找到果实的共同点。
③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工具,观察种子的结构,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
④在教师引导下,能亲自动手扦插一盆月季。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4课《矿物和矿产》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4课《矿物和矿产》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和目的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的第四课,讲解矿物和矿产的知识。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什么是矿物,什么是矿产,以及矿物和矿产的用途。
教学目的如下:•了解矿物和矿产的概念;•掌握一些常见矿物和矿产的名称;•了解矿物和矿产的用途。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矿物和矿产的概念,掌握常见矿物和矿产的名称。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了解矿物和矿产的用途,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物进行说明。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以探究式学习为主,通过组织课堂活动、比较和归纳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5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哪些矿物和矿产?2.老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图片(如手机、电脑、汽车等),让学生尝试猜测这些物品中可能含有哪些矿物和矿产。
正文环节(35分钟)1.概念讲解–老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引导学生了解矿物和矿产的概念,介绍矿物和矿产的区别。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矿物?有哪些常见的矿物?并呈现矿物的图片,让学生逐一认识和标注。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矿产?提供矿产图片,让学生通过分类的方式,将矿物和矿产进行归纳。
2.常见矿物和矿产解析–结合实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常见的矿物和矿产。
(如铜、铅、钨等)–解释这些矿物和矿产的用途,让学生知道它们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3.知识达成检测–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练习,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拓展环节(10分钟)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老师可以在本节课的拓展环节设计矿物的采矿,矿产的加工方法等实际操作的活动(如用小小的锤子砸硬的岩石,找寻其中矿物脉络,模仿矿工的工作体验),让学生深入了解矿藏和矿产的实际情况,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课堂总结(5分钟)1.学生自主表达对矿物和矿产知识的认识和体会。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单元计划
张庄中心小学单元教案第四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2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到生态园观赏花卉的情境,借助问题“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引入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学习。
教材通过摆学具,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借助问题“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探究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参观蔬菜种植区的情境,借助问题“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和”把番茄苗移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探究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呈现了多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如;列表法、画线段图等,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以及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在于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乘法、除法或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
因此,让学生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等到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成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整理信息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及小数乘法等内容的基础。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
张庄中心小学课时教案课题:信息窗1 连乘、连除解决问题课型 新授 第 1课时 第 周 主备人:贺建峰 使用人: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
三、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四、学情分析本学期三年级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不强。
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五、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本册书22课。
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五个单元:1、游戏里的科学:(1--6)课,主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力的现象进行研究,如推力和拉力;物体之间相互接触而形成的摩擦力;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弹力等等,让他们对力的各种现象有一个亲历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
【新】青岛版(六三学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植物的果实》附反思含板书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果实的结构,掌握果实的共同特征。 2.了解不同种子的特点,知道种子的传播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观察不同果实的结构,并画出结构图。 2.由个别到一般归纳果实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珍爱生命,保护动植物。
六、说教学过程
【器材准备】
[ppt2出示] 学生准备:苹果、梨、青椒、葵花子、樱桃、 苍耳。
教师准备:
1.水果刀。 2.火龙果、桃、土豆、花生等图片。 3.苍耳、蒲公英、喷瓜、豆荚、凤仙花等图片。 4.微视频《苹果从花到形成果实的过程》、《观察果实的共同特 征》。
(一)、导入新课 1.师:仔细观看,思考视频中呈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2.[ppt3出示]单击“植物的果实”,播放视频《苹果从花到形成果实的 过程》。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 植物的果实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 旨在讲述果实的共同特征和种子的传播方式两个知识 点。通过让学生解剖果实,观察果实的结构,得出果实的共同特征。 主要内容为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问题:花儿凋谢了,果实挂满枝头。果实 有什么特点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准备甜瓜、桃子等材料课上进行探究。 第二部分活动 过程,通过从外观观察到解剖各种果实,观察不同果实的结构,归纳总结果实的共同特征:都 有果皮和种子,同时,让学生学会横切和纵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果实的哪些特点有利于 植物种子的传播。通过观察苍耳、樱桃、豌豆、蒲公英等的果实特点,认识到植物可以通过黏 附、被动物吃掉、自身弹力、风等方式传播种子。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观察周围某一植物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的过程,做好观察记录。培养学生中 长期观察的习惯。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4课《矿物和矿产》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4课《矿物和矿产》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矿物和矿产的定义;2.能够辨别常见的矿物和矿产;3.了解矿物和矿产对日常生活和工业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1.矿物和矿产的定义;2.常见的矿物和矿产。
教学难点1.对一些较为复杂的矿物和矿产进行识别;2.找到矿物和矿产对日常生活和工业的作用。
教学准备1.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4课教材;2.展示用的矿石标本;3.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矿物和矿产;2.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平时所了解的矿物或矿产,提醒学生今天需重点关注矿物和矿产的定义,以及常见的矿物和矿产。
探究(35分钟)1.发现矿物:铁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
–教师展示对应的标本或者图片,并介绍其特点和用途。
–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讨论,发现它们的相同点和区别。
2.矿物和矿产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对矿物和矿产的认识,并进行文本解释的阐述。
–教师在黑板上或幻灯片上呈现相关的定义并强化。
3.探讨矿产对生活和工业的影响:–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工业的角度思考矿物和矿产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教师的补充进一步明确;–教师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矿产对生产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总结(10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2.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强化相关知识;3.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再次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后记矿物和矿产是学生了解地球的必学知识,而本课也是通过多种形式组织,从而让学生领悟矿物和矿产的重要性。
同时,老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讲解一些学习的方法,为学生们打开一个更美好的思维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教材,事半功倍
——我这样教学人体单元
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共包括四课内容,依次是:《我们的身体》、《骨骼》、《关节》、《肌肉》。
在我讲完《我们的身体》之后,我觉得接下来讲《肌肉》更合适。
因为学生已经知道“人的皮肤下面是肌肉和骨骼”。
于是我就安排了先讲《肌肉》,然后再讲《骨骼》、《关节》。
通过实际教学,我发现这样调整后教学效果远远大于按照教材顺序的讲授。
因为《肌肉》这课中有这样一句话:“肌肉的两端分别长在不同的骨上”。
再讲骨骼之前复习关于肌肉的有关内容即可引入“骨骼”的教学。
人体上206块骨头是相互连接的,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就是关节。
自然而然的进入关节的教学。
仔细研究这几课的内容,就会发现这几课内容之间的教学衔接语就存于课本中,利用教材提供的衔接语就可以顺利的进行下一内容的教学,顺手而又得意,感觉像赚了个大便宜。
其实,小学科学教材中涉及的教学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有纵向的(居多),也有横向的,它是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成长规律逐步进行编排的,作为任课教师,要认真的通读课程标准中关于知识教学的要求,通读教材,把握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度,才能更好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环境里学习科学,感受科学的滋润,才能让科学教学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