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治理理论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实现策略
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整体性治理的措施,包括建立跨部门工作小 组、制定共同目标、实施信息共享、推动资源整合等。
实践效果
英国政府整体性治理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提高了政府服务效率 和质量,增强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案例二:美国联邦政府协同实践
实践背景
美国联邦政府在21世纪初面临着 国内外的挑战,需要加强国内各 州之间的协同合作,同时推动与 其他国家的国际合作。
整体性政府的定义
整体性政府是指政府在治理过程 中,以整体、协调、整合的思想 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整 合各种资源,实现跨部门、跨层 级、跨地域的协同与合作,提供 无缝隙的公共服务。
整体性政府的特点
整体性政府强调政府的整体性、 协调性和整合性,它以信息技术 为手段,整合各种资源,打破部 门壁垒,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 量和效率。
01
优化组织结构
根据整体性治理的要求,优化组织结构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消除 信息孤岛现象。
02
03
完善运作机制
制定完善的运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 职责、权力、工作流程等,确保各部 门之间的高效协同和无缝衔接。
策略三:构建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搭建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部门的信息资源, 实现信息共享和互通。
制定信息共享制度
制定信息共享的制度和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的信息 共享责任和义务,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更新。
加强沟通与协作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常态化的信息交 流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04
整体性治理的实践案例与启示
案例一:英国政府整体性治理改革
改革背景
英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面临着严峻的财政压力和公众对政府服 务质量的质疑,需要提高政府整体效率和协同能力。
人工智能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依据
人工智能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依据一、整体性治理理论整体性治理最早是安德鲁·邓西尔提出来的,后来该理论的代表性人物英国学者佩里·希克斯在《整体性政府》、《圆桌中的治理——整体性政府的策略》、《迈向整体性治理》三本书中对该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并倡导整体性治理理念和提出整体性政府实践路径。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建立在两个背景之上:一是盛极一时的新公共管理的衰微;二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即数字时代的来临。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整合和协调,它有效修正了新公共管理改革所造成的治理碎片化和分散化问题。
以公众为中心的治理价值取向、整体性的协同治理网络、全新的信息技术治理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治理效率和效益。
整体性治理理论具有四大核心特征:第一,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目标。
该理论倡导整合政府部门为公众提供有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公平民主和公共利益是首要价值取向。
第二,整体性的网络状治理结构。
该理论强调在公共事务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条块状治理结构已经不能有效满足治理需求,政府、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多元治理主体形成的网络状治理结构成为有效的治理结构,各个主体之间共享资源和团结合作从而发挥出整体性的治理优势。
第三,先进的技术治理方式。
整体性治理理论主张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治理手段,充分发挥技术治理的优势,促进多元治理主体间互联互通。
第四,协调、整合、信任的治理机制。
通过协调行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合作关系来缓解矛盾冲突,推进大家对共同目标的认同,从而增强网络的凝聚力;通过整合不同治理主体、层级和功能,从而提升整体性治理水平和效益;通过增进不同行动者和组织机构之间的信任,从而促使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处理治理难题。
概言之,整体性治理就是政府、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多元治理主体在协调、整合和信任的治理机制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治理活动,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从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目标。
可见,整体性治理理论中所强调的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目标、整体性的网络状治理结构、先进的技术治理方式以及协调、整合、信任的治理机制正是人工智能时代社会治理创新所追求的。
整体性治理_服务型政府的治理逻辑
第22卷第1期2010年2月广东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22No.1Feb.2010收稿日期:2009—09—24作者简介:曾凡军,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广西大学讲师;韦彬,广西大学组织部,助理研究员。
整体性治理:服务型政府的治理逻辑曾凡军1,韦彬2(1.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2.广西大学组织部,广西南宁530004)摘要:整体性治理是在对科层治理、竞争性治理等治理模式进行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形成的全新治理模式,是服务型政府的治理逻辑和理想选择。
其治理途径包括提升对公民需求的整体回应,加强治理层级、治理功能和公私部门的整合,运用信息技术建设电子化政府及加强组织间协调等方面。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整体性治理;理论阐释;合理性;实现路径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533(2010)01—0022—04一、整体性治理的理论阐释整体性治理理论是英国学者希克斯于1997年在《整体政府》一书中首次提出,并得到英国工党的认同和采纳。
1999年,希克斯和他的同事提出了建构整体政府的策略,并于2002年合作出版了《迈向整体性治理:新改革议程》一书,随后,整体性治理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
这一理论倡导组织机构间的合作与整合,以协调、整合和责任作为核心要点,得到了OECD 多个国家的共识与借鉴。
整体性治理模式具有丰富的内涵。
其在理念上,注重治理问题的预防导向、公民需求导向和结果导向,以满足公民需要的整合型政府运作为核心。
在组织架构与型态上,坚持“治理层级的整合、治理功能的整合和公私部门的整合”[1]29,关键活动包括政策、规章、服务和监督四个方面。
[1]28在组织结构上,以功能性分工为基础的部会结构;以预算管制和行政目标管理为核心,定期评鉴政府业务整合之程度;以信息技术的制度化设计为基础,建立政府业务整合系统结构。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实现策略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实现策略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整体性治理的实现策略•整体性治理的实践案例分析•整体性治理的优化对策与建议•结论与展望01引言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剧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域的协调与合作需求迫切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的重构必要性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问题研究目的探究整体性治理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策略,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研究问题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如何实现整体性治理?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论文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整体性治理的实现策略、结论四部分。
02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内涵整体性治理是一种强调协同、整合和多元化的治理理念和模式,旨在克服公共治理中的碎片化问题,提高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
特征整体性治理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强调协同合作,即通过跨部门、跨层级的合作与协调,实现治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二是注重整合,包括政策目标整合、政策工具整合和治理手段整合等,以解决原有治理体系的碎片化问题;三是强调公共服务的以人为本,即关注公民需求,加强与公民的互动与合作,提高公民参与度;四是倡导多元化治理,通过多元主体、多种手段的结合,提高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
整体性治理的内涵与特征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为整体性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治理理论治理理论强调多元主体参与,注重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协同合作,为整体性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公共服务理论公共服务理论注重满足公民需求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主张以人为本、注重公平和公正,为整体性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整体性政府理论整体性政府理论强调政府内部的协同合作,注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为整体性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整体性治理理论
整体治理是一种政府治理模式,它以公民的需求为治理导向,信息技术为治理手段,协调,整合和责任为治理机制,并有机地协调和整合诸如治理水平,职能,公私部门关系之类的零散问题。
信息系统,从分散到集中,从局部到整体,从分散到融合,不断为公民提供无缝,不分离的整体服务。
将整体治理理论修订为新的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看待政府管理。
其背景是,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需要效率,西方现代工业社会要求公共服务多样化,官僚体系的结构和运作模式由于繁琐的工作和低效率而普遍受到污染。
因此,新公共管理所采用的治理方法,如强调绩效,结果,权力下放,解散,效率和重塑政府,都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整体治理理论基于政府内部机构和部门的整体运作,其背景是信息时代的到来。
随着1990年代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新公共管理的某些治理方法已经终止或改革。
新的公共管理在提高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服务提供商竞争过程中引入多样性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
但是,新公共管理的市场化,分权化和解体化也破坏了政府机构,大大增加了决策系统的复杂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政府管理从分权到集权,从部分到整体,从分散到集成。
邓立伟认为,数字信息时代的治理核心在于强调服务的重新整合,整体和协作的决策模式以及电子行政运作的广泛数字化。
此外,与新公共管理打破官僚主义的努力不同,整体治理基于官僚主义,也就是说,整体治理强调信息技术的运营是基于官僚组织。
正如菲利普·库伦(Philip Cullen)所说,现代公共管理在垂直权限模式和并行协商模式相互交叉的条件下运作。
唐纳德·基特尔(Donald keitel)在评论由斯蒂芬·戈德史密斯(Stephen Goldsmith)和威廉·埃格斯(William D. Egers)撰写的《网络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式》一书时指出:“戈德史密斯和埃格斯最深刻的见解是,他们必须根据传统的最高水平建立垂直的电力线。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及应用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及应用一、本文概述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管理理论,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实务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探讨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发展历程、核心要素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通过对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深入研究,本文期望为公共管理实践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指导,推动公共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本文将简要介绍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阐述其产生的历史脉络和理论基础。
接着,本文将重点分析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核心要素,包括治理主体、治理机制、治理工具以及治理目标等方面,揭示其独特的理论特点和优势。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整体性治理理论在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其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还将对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方向和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整体性治理理论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整体性治理理论概述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管理理论,其核心理念在于跨越组织边界,通过协调与整合的方式,实现政策、服务和管理的连贯性与一致性。
这一理论的核心要义在于解决碎片化问题,提升政府治理的效能与效率。
整体性治理理论强调,政府应超越传统的部门分割,构建一个全面、协调、整合的治理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各个政府部门和机构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为公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这一理论的提出,旨在解决传统政府治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政策冲突、资源浪费、服务碎片化等。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强调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注重政策制定的整体性和连贯性,避免政策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再次,强调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提供一体化、便捷的服务;通过整合政府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智慧税务”建设路径优化研究
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智慧税务”建设路径优化研究一、概括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税收征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降低税收征管成本,各国政府纷纷提出了智慧税务的建设目标。
然而智慧税务并非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需要在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指导下,从政策、制度、组织、人员等多方面进行综合优化。
本文旨在通过对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分析,探讨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智慧税务建设路径,以期为我国税收征管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税收管理逐渐从传统的线下模式转向线上,税务部门的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智慧税务”建设成为了税务部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税收征管的重要途径。
然而如何实现“智慧税务”建设的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是当前税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强调在组织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达成。
将整体性治理理论应用于“智慧税务”建设有助于从全局视角审视税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最终实现税收征管的现代化。
因此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智慧税务”建设路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税收管理理论体系,为我国税收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它可以为税务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指导其制定合理的“智慧税务”建设方案。
它有助于推动税收征管体制的创新,促进税收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税收制度和税务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降低税收成本,各国政府纷纷开始探索智慧税务的建设。
在这一背景下,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智慧税务建设路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理论研究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
现有研究往往局限于对智慧税务的概念、特点、功能等方面的探讨,缺乏对智慧税务本质、内在机理以及发展趋势的深入剖析。
试论整体性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试论整体性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试论整体性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摘要整体性治理是为解决由新公共管理带来的“碎片化”困境问题所提出的一种全新公共治理模式,主张通过协调与整合,使多元主体的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实现多区域多部门的合作,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的政策目标的一种治理方式。
研究从理论反思与现实依据的两个方面阐述了理论的缘起与价值,并就整体性治理兴起的原因进行分析,梳理了整体性治理的主要内容,强调了治理的整合性,整体性运作的目标实现,和整体性治理机制。
整体性治理在我国公共危机治理、财政预算和大部制改革等方面的现实实践,以期给的政府管理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整体性治理公共危机治理大部制改革一、引言公共行政的治理模式一直在西方学者的研究领域受到较高的重视,治理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政府管理活动,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同时在学术和实践领域也具有十分显著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末,在经历了对传统治理模式的变革之后,英国学者提出了一种被认为有可能成为21世纪关于政府治理的重大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
这一理论的首倡者与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学者佩里·希克斯(Perri6)和帕却克·登力维(Patrick Dunleavy)。
依据希克斯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整体性治理就是以整合作为其管理理念,通过网络式服务的组织形态,逐级扩大授权,通过政策的整合解决公民关注的生活问题,实现政府的政策与公民需求、科技、资源的一种高度整合。
二、理论反思与现实依据:整体性治理兴起的原因分析(一)理论反思1.官僚制。
传统的官僚制是一种以功能为导向的组织之间的运作模式。
这种模式导致了一系列的弊端:狭隘的服务视野、公共服务分布于各部门间、政府机构设置出现重叠、资源运作重复浪费、政策目标与手段相互冲突等等。
它具有较为明显的分散性和间断性、根本不可能从整体上提供公民所需求的服务,从而导致一种“功能分裂式治理”。
豍官僚制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理性的体现,等级式的官僚体制是实施严格的功能组织管理体系。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实现策略
整体性治理需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以实现持续 的优化和发展。
网络化治理理论
网络化治理的优势
网络化治理能够发挥各主体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 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网络化治理的挑战
网络化治理需要解决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和协调问题,建立有 效的合作机制和信任关系。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整体性治理的实现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和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 创造力,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员工招聘和培训、绩效评估和激励、员工关系和福利等问题,需要采 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其 实现策略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整体性治理理论概述 • 理论基础 • 实现策略 • 实践案例分析 •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整体性治理理论概述
理论起源与发展
理论起源
整体性治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 的英国,旨在解决政府机构间存在的 碎片化问题。
理论发展
认可度。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某省卫生健康系统的整体性治理实践
总结词:部分实现
详细描述:某省在卫生健康系统实施整体性治理后,医疗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升。但仍然存在部门间信 息共享不足、协调难度大的问题。
国际上整体性治理的实践与经验
总结词:值得借鉴
详细描述:国际上一些国家在整体性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英国、澳大利亚等。这些国家的成 功经验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有助于推动我国整体性治理的进一步发展。
整体性治理理论
整体性治理理论与实践启示发端于英国的整体性治理理论和以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代表的整体政府建设实践,对于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也要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
发端于英国的整体性治理理论和以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代表的整体政府建设实践,对于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提出及由来整体性治理理论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统官僚制政府以功能为导向而导致政府职能重复分散的批判,是对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而导致公共服务碎片化的回应。
整体性治理理论由英国学者佩里·希克斯首倡。
1997年,佩里·希克斯在其《整体政府》一书中第一次提出整体性治理理念。
整体性治理就是以公众需求为治理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治理手段,以协调、整合和责任为治理机制,跨越组织功能边界,在政策、规章、服务、监督四个方面,对治理层级、功能、公私部门关系及信息系统等碎片化问题进行有机协调与整合,不断从分散走向集中,从部分走向整体,从破碎走向整合,为公众提供无缝隙、非分离的整体性服务,充分体现国家治理的包容性、整合性。
1997年,托尼·布莱尔执政的英国工党政府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其政府改革纲领,并提出协同政府概念。
1999年,英国政府出版《现代化政府》白皮书,在对前两年工作进行总结基础上推行整体政府改革十年规划。
这一模式也迅速推广到经合组织诸多国家。
澳大利亚通过引入整体性治理理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打造整体政府,是最早响应整体性治理的英联邦国家。
《澳大利亚联合政府报告》中对整体政府定义进行了说明:横向上,对国家安全、科学、统计、环境、区域发展、就业等领域进行革新,实现组织间跨部门合作;纵向上,强化总理在行政领域的主导地位,实行统一财政管理体制。
澳大利亚整体政府建设实践主要体现为在政府内部建立伙伴关系,整合自身资源;对外建立协同关系,拉近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建立“中央链接(Centre link)”,同一系统集结各种社会服务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实现策略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实现策略整体性治理是一种综合的治理模式,它将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政策和行动融合在一起,以达到一种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理目标。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在于系统思维和复杂性理论。
本文将通过对整体性治理的概念、组成要素、实现策略等方面的分析,简要介绍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实现策略。
一、概念与组成要素整体性治理是指将社会、经济、政治、环境、文化等不同领域的政策和行动相结合,以达到一种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理目标的跨学科和综合的治理模式。
整体性治理需要遵循系统思维的方法,将治理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系统,并使用系统性方法来实现治理目标。
整体性治理包括以下组成要素。
1. 系统性思维:即将治理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系统,并使用系统性方法来实现治理目标。
在整体性治理中,系统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分析复杂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2. 多元治理:即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包括法律、政策、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手段等,以满足各方的需求和利益,从而实现社会和谐与发展。
3. 社会参与:即社会各方面参与治理,促进治理的民主化和公正化,提高治理效率和效果。
4. 协调与合作:即各种机构、部门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同合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5. 综合性指导:即在整个治理过程中使用综合性指导,整合不同领域的政策和行动,以实现整体性治理的目标。
二、实现策略实现整体性治理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包括以下策略。
1. 综合考虑:一个整体性治理的战略必须综合考虑各种不同的利益,以及其影响和相互作用。
2. 社会参与和协作:整体性治理包括社会各部门的参与和协作。
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使得不同社会利益相关方可以参与到治理中来。
3. 协调各政策:治理措施需要考虑多元化的政策要求,并且协调这些措施以达到一个更广泛的治理目标。
4. 制定整体性指导:需要制定一个整体性的指导方案,以指导各部门和利益相关方协同工作,从而达到一个共同的治理目标。
5. 应用最新技术:要应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以改进整体性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整体性治理_公共管理的新范式
最后 ,整体性治理理论也是传统的合作理论和 整体主义思维方式的一种复兴 。当前 ,面对复杂 化 、动态化 、多样性世界的挑战 ,整体主义思维再度 风靡学术界 。⑧整体主义思维方式和合作理论是社 会科学研究中一个行之有效并有广泛应用的传统 方法和论域 。但是 ,深受经济学帝国主义对公共管 理研究的入侵和影响 ,整体主义思维一度被轻视 。 以社会资本理论 、多中心治理理论 、组织网络理论
第 49 卷第 1 期 Vol. 49 No . 1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azho ng Normal U niversity (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整体性治理理论
整体性治理理论:整体性治理就是以公民需求为治理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治理手段,以协调、整合、责任为治理机制,对治理层级、功能、公私部门关系及信息系统等碎片化问题进行有机协调与整合,不断从分散走向集中、从部分走向整体、从破碎走向整合,为公民提供无缝隙且非分离的整体型服务的政府治理图式。
整体性治理理论对新公共管理的一种修正。
新公共管理是从经济和社会的视角看待政府的管理,其背景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对效率的要求,西方现代工业社会对公共服务提出的多元化的要求,以及官僚体制的结构和运作方式由于繁文缉节和低效率而遭到普遍垢病。
因此,新公共管理所采用的治理方式,比如强调绩效、结果、分权以及解制、效率、重塑政府等都反映了当时时代的要求。
而整体性治理理论则是以政府内部机构和部门的整体性运作为出发点的,其背景是信息时代的来临。
20世纪90年代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使新公共管理的一些治理方式被终止或被改革。
新公共管理在提升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服务提供者的竞争过程中引入多样性等诸方而取得了不少的成功。
但是,新公共管理的市场化、分权化与解制也使政府机构破碎化,极大地增加了决策系统的复杂性。
而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政府管理从分散走向集中,从部分走向整体,从破碎走向整合。
在登力维看来,数字信息时代的治理的核心在于强调服务的重新整合,整体的、协同的决策方式以及电子行政运作广泛的数字化。
此外,与新公共管理要打破官僚制的努力不同,整体性治理是以官僚制作为基础的,即整体性治理强调,信息技术的运做是以官僚制组织为基础的。
正如菲利普·库琅所言,现代公共管理是在垂直的权威模式和平行的协商模式互相交叉的情况下运作的。
唐纳德·凯特尔在评论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和威廉·D·埃格斯著的《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书时曾指出,“戈德史密斯和埃格斯的最深刻的见地是,必须按照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层级结构建立纵向的权力线,并根据新兴的各种网络建立横向的行动线。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公共管理领域的新兴理论,旨在解决复杂社会问题和提高政府治理效能。
本文将对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研究历程、现状进行梳理,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该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如何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实现高效、协调的治理,为提升我国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在研究历程方面,本文将回顾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分析该理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观点和理论贡献。
在现状方面,本文将重点介绍整体性治理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包括理论应用、实践案例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发展趋势方面,本文将探讨整体性治理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创新点,包括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对整体性治理的影响,以及整体性治理理论在全球治理、区域合作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为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二、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整体性治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其背景是公共管理体系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政策挑战。
传统的官僚制治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因此,学者们和政策制定者开始寻找新的理论框架来指导公共管理实践。
在这个背景下,整体性治理理论应运而生。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协调与整合政府部门间的功能和资源,打破碎片化的治理局面,以实现政策目标的协同和公共服务的无缝隙提供。
整体性治理理论强调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倡通过跨部门合作、信息共享、流程优化等手段来提高政府效能和回应性。
自整体性治理理论提出以来,其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早期的整体性治理理论主要关注政府内部的协调与整合,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拓展,该理论逐渐扩展到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等多个领域。
整体性治理理论开始强调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合作,以及政府在市场监管和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权力向上,治理向下:关于整体性治理的一种视角
权力向上,治理向下:关于整体性治理的一种视角罗婕桑玉成内容提要中国政府改革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处理集权和分权的关系,进一步说是解决权力结构 和治理结构的关系。
因此,需要区分权力结构和治理结构的维度,前者体现的是国家性,后者体现的是社会 性;权力的运行需要依赖好的治理,治理的实现需要依托权力;权力结构决定治理结构。
整体性治理理论,整 合了权力结构和治理结构,在权力分配中融入治理理念,在治理中实现权力的合理分配,通过权力向上的集 中,治理向下的协调,实现政府的整体性以及治理的有效性。
整体性治理理清了权力配置和治理层级问题,对 新一轮政府职能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权力治理整体性治理政府改革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人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也转化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
为了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需要通过深化改革,使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原则。
因此,政府职能改革要进一步协调权力结构和治理结构,理顺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关系,继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强化政府权威,又要实现治理有效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整体性治理主张将政府职能的特性与权力的国家性和治理的社会性结合起来,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提高的同时兼顾人民的利益,为我国政府改革提供了借鉴。
政府如何优化职能配置,整合权力,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是我国政府改革面对的重要问题。
政府改革的核心是职能改革,而处理好政府职能的权力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关系,寻找权力体系和治理体系的内在统一性,又是政府职能改革的重中之重。
有效调整纵向权力结构配置,实现政府职能的层级优化,是现代政府治理体系的核心。
①因此,可以认为,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纵向层级权力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关系,是政府改革的前提,这也是本文分析政府改革的切人点。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本栏目责任编辑:代影·vacation tour 度假旅游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基础理论2019年1月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综述姜庆霞,张绍芃(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61)摘要: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治理的碎片化、服务的裂解性问题也随之而来,所以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去反思和修正这些问题。
整体性治理主张用整合、协调、网络化的方法解决治理碎片化的问题,近些年,国内外学术界对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研究数不胜数,从不同的理论层面诠释整体性治理,为改革实践和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因此通过阐述整体性治理的概念并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其的发展研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总结出整体性治理是公共管理的新范式,能够有效解决我国治理碎片化问题。
关键词:整体性治理;概念;发展综述;理论评价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1-0010-0220世纪90年代,整体性治理理论—公共管理学界的新理论,首先产生于西方国家。
公共管理在治理过程中出现低效率、碎片化困境,因此整体性治理理论应运而生。
整体性治理理论发展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对一些发达国家把公共管理理论运用实践当中产生深刻影响。
但是,国内对其理论的研究还处于探索性阶段。
在得到诸多专家学者对整体性治理理论解决碎片化困境、服务裂解性等问题的高度认可后,我国学者更加重视把此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所以,客观公正的评价整体性治理理论,促进整体性治理理论本土化发展。
1整体性治理概念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国家,复杂和危机并存的政府管理问题警示着现代社会将进入风险时期,这期间,新公共管理的主导地位导致政府管理出现财政、信任、管理等危机,此时,整体性治理理论应运而生。
希克斯(Perri Six )1997年指出整体性治理以协调、整合为治理机制。
对治理层级、治理功能、治理的信息系统等方面出现的碎片化问题进行整合,逐渐形成一个整体模式。
国内外整体性治理比较研究
一、国内外整体性治理现状
在国外,整体性治理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英国政府通过设立专门的整体性 治理机构,实现了政府服务的整合和协同。美国政府则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提高 整体性治理水平,澳大利亚政府则将整体性治理应用于公共服务改革。
在国内,近年来政府也逐渐重视整体性治理。例如,我国成立了中央全面深化 改革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此外,各级政府也在积极探索 整体性治理的实践,如一体化政务服务、跨外整体性治 理现状
02
二、国内外整体性治 理比较分析
03 三、国内外整体性治 理未来发展趋势
04 四、结论与展望
05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各国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治理挑战。为了提高 治理效率和公众满意度,整体性治理逐渐成为各国政府改革的重点。本次演示 将从国内外整体性治理的比较研究出发,探讨当前的整体性治理现状、异同点 及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建议。
三、国内外整体性治理未来发展 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内外整体性治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下:
1、政策法规方面:各国政府将进一步完善整体性治理的相关政策法规,为政 府改革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同时,各国政府也将加强政策交流和经验借 鉴,推动整体性治理的国际合作。
2、技术方面: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将进一步推动整体性治理的发展,提高 政府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同时,各国政府也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 发展,推动整体性治理的经济社会基础不断巩固。
最后,在手段方面,网络化治理主要依靠信息技术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整体性治理则主要依靠政策法规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数 字治理则主要依靠数据挖掘技术来实现社会问题的精准化管理和治理。
总之,网络化治理、整体性治理和数字治理是当前公共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话 题。虽然它们都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提出的,但在治理理念、方式、手段等 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比较研究这三个概念的概念内涵、特点及优劣势等 方面可以发现: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也可能会 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理方式和方法 来解决问题。
整体性治理理论
整体性治理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与实践启示发端于英国的整体性治理理论和以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代表的整体政府建设实践,对于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也要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
发端于英国的整体性治理理论和以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代表的整体政府建设实践,对于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提出及由来整体性治理理论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统官僚制政府以功能为导向而导致政府职能重复分散的批判,是对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而导致公共服务碎片化的回应。
整体性治理理论由英国学者佩里·希克斯首倡。
1997年,佩里·希克斯在其《整体政府》一书中第一次提出整体性治理理念。
整体性治理就是以公众需求为治理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治理手段,以协调、整合和责任为治理机制,跨越组织功能边界,在政策、规章、服务、监督四个方面,对治理层级、功能、公私部门关系及信息系统等碎片化问题进行有机协调与整合,不断从分散走向集中,从部分走向整体,从破碎走向整合,为公众提供无缝隙、非分离的整体性服务,充分体现国家治理的包容性、整合性。
1997年,托尼·布莱尔执政的英国工党政府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其政府改革纲领,并提出协同政府概念。
1999年,英国政府出版《现代化政府》白皮书,在对前两年工作进行总结基础上推行整体政府改革十年规划。
这一模式也迅速推广到经合组织诸多国家。
澳大利亚通过引入整体性治理理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打造整体政府,是最早响应整体性治理的英联邦国家。
《澳大利亚联合政府报告》中对整体政府定义进行了说明:横向上,对国家安全、科学、统计、环境、区域发展、就业等领域进行革新,实现组织间跨部门合作;纵向上,强化总理在行政领域的主导地位,实行统一财政管理体制。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生态环境治理对策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摘要:整体治理是上世纪末英国学者提出的一个概念。
相信有必要改变分散管理的传统观念,关注会议的整体需求,关注司法的民主价值和责任的基础上,肯定效率的价值,并强调多元民主价值观的追求。
在整体治理的背景下,开展地方环境保护工作,应借助整体治理理论,积极开展各方面工作,全面提升地方环境保护效果。
关键词:整体性;治理视角;生态环境;治理对策一、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定义整体性治理理论是目前在西方最为推行和前沿的治理理论,希克斯在其著作《迈向整体性治理》(2002)中将整体性治理理论定义为政府机构之间在充分沟通与合作的条件下,达到有效的协调与整合,使得彼此的政策目标能够连续一致,政策的执行手段能够相互配合,创造相互强化的效果,达到没有间隙的合作治理。
波利特在其发表的《联合性政府》一文中认为整体性治理是一种通过横向和纵向协调的思想与行动来实现预期利益的政府治理范式。
简言之,整体性治理理论是以政府内部各层级机构、部门的整体性运行为出发点,强调预防、公民需求和结果导向,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在治理当中的重大作用,通过在政策、规章、服务和监督四个方面的层级整合、功能整合、公私部门整合,达到整体性的治理效果,为公民提供一站式无缝隙的单一窗口服务的新兴治理理论。
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特点(一)区域差异不均衡客观的空间区域差异还会造成的主观民众素质的区域差异。
客观空间区域差异又可体现在两方面:其一为城乡差异。
由于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迥然不同,问题解决进度也迥然有异,两者虽说不上天壤之别,但相对落后的农村与飞速发展的城市还是造就了区域差异非均衡的局面;其二则是指地理区域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在上得天时,气候宜人、温暖湿润的条件下偏偏又下得地利,部分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又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的优越自然地理条件又造就了其水陆交通繁荣便利,面朝大海易吸收外来的信息技术的经济地理优势。
天然的环境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使得人民科技发展水平高,教育范围广泛,教育质量高,人民素质相对高;而中西部自然环境恶劣,本身环境就脆弱,偏偏落后的经济发展造成了生产生手段落后的人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低、于是环境保护意识相对淡薄不太懂得加之保护的局面,容易陷入越贫困人口增长越快生态恶化越严重的恶性循环中,加剧了本身就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恶化。
当代公共管理前沿理论:整体性治理的域外借鉴
当代公共管理前沿理论:整体性治理的域外借鉴发布时间:2021-04-20T09:48:23.43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月第2期作者:陈瑜[导读] 西方政府治理模式在行政体制改革领域历经统治、管理、治理三个阶段。
陈瑜浙江杭州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311121摘要:西方政府治理模式在行政体制改革领域历经统治、管理、治理三个阶段。
整体性治理是本次西方公共行政改革使用的治理理论。
整体性治理是在反思和弥补新公共管理导致的部门化、碎片化和裂解性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
关键词:协同治理、数字化转型、矛盾调解中心、多元协同一、整体性治理的历史发展逻辑百年来,西方政府治理模式在行政体制改革领域历经统治、管理、治理三个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韦伯的科层制渐渐取代了传统的、单一的简单的统治模式。
科层制所具有的劳动分工、专业化、层级化、制度化、去人格化管理等特征为当时西方较为单一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制度的保障。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也带来了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问题。
传统僵化的科层制使得政府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事倍功半,不仅产生了更多的行政成本,同时也降低了行政效率,降低了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是以,西方各界以自身实际需求和利益出发,发起了以分权化、市场化、民营化为手段的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重塑政府,形成了一套有别于传统科层制的治理模式。
公共管理模式的革新并不仅限于事务性改革,而是一种以政府职能以及公民社会关系变迁的一种制度性变革,这种模式的应用意味着公共部门行政领域出现新型范式。
但随着时代发展,新公共管理模式在政府行政领域中也面临新的困境。
新公共管理面对跨组织联动的治理无门、无层级控制难协调共同目标、过分追求效率与忽视维持调控公民信任的重要性、跨层级治理网络中责任主体混乱等问题时,新公共管理模式下竞争与调控的冲突使治理问题更加复杂化,最终导致政府失灵。
同时,新公共管理模式下政府行政体质分散化改革,导致政府机构分裂化、权力碎片化,进一步导致政府治理体系面临碎片化治理困境从而导致治理中协调、整合、整体性运作等职能面临失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性治理
整体性治理就是以公民需求为治理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治理手段,以协调、整合、责任为治理机制,对治理层级、功能、公私部门关系及信息系统等碎片化问题进行有机协调与整合,不断从分散走向集中、从部分走向整体、从破碎走向整合,为公民提供无缝隙且非分离的整体型服务的政府治理图式。
兴起
整体性治理理论对新公共管理的一种修正。
新公共管理是从经济和社会的视角看待政府的管理,其背景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对效率的要求,西方现代工业社会对公共服务提出的多元化的要求,以及官僚体制的结构和运作方式由于繁文缉节和低效率而遭到普遍垢病。
因此,新公共管理所采用的治理方式,比如强调绩效、结果、分权以及解制、效率、重塑政府等都反映了当时时代的要求。
而整体性治理理论则是以政府内部机构和部门的整体性运作为出发点的,其背景是信息时代的来临。
20世纪90年代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使新公共管理的一些治理方式被终止或被改革。
新公共管理在提升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服务提供者的竞争过程中引入多样性等诸方而取得了不少的成功。
但是,新公共管理的市场化、分权化与解制也使政府机构破碎化,极大地增加了决策系统的复杂性。
而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政府管理从分散走向集中,从部分走向整体,从破碎走向整合。
在登力维看来,数字信息时代的治理的核心在于强调服务的重新整合,整体的、协同的决策方式以及电子行政运作广泛
的数字化。
此外,与新公共管理要打破官僚制的努力不同,整体性治理是以官僚制作为基础的,即整体性治理强调,信息技术的运做是以官僚制组织为基础的。
正如菲利普·库琅所言,现代公共管理是在垂直的权威模式和平行的协商模式互相交叉的情况下运作的。
唐纳德·凯特尔在评论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和威廉·D·埃格斯著的《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书时曾指出,“戈德史密斯和埃格斯的最深刻的见地是,必须按照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层级结构建立纵向的权力线,并根据新兴的各种网络建立横向的行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