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教师权威的因素.
浅析教师权威
教师权威近年,随着自由、民主、平等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把其作为重要的理念用来探讨师生关系。
人们高举“民主”的大旗对传统师生关系不断解构,教师的权威受到巨大挑战。
师生关系已不再是传统的师生关系,但也远没有达到人们希望建立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理想。
当前,由于教育新理念的冲击、信息化的发展、拜金主义的影响、学生主体意识的苏醒、家长维权意识的增强等,教师的权威渐趋削弱。
一.对教师权威的界定“权威”一词源于拉丁文,一般认为,“权威”指普遍承认的组织、集团或者个人对一定的社会生活领域所起的影响,这种影响所产生的后果是,其他人在自己的影响下生活和观点中服从或依赖于这个组织、集团或者个人。
教师权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信从的力量或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的来源一般分为四种,即传统的、法定的、感召的与专业的。
其中,传统的、法定的权威源于教育制度,是外在于教师个体的,其大小取决于一定社会的教师文化传统和有关教师权利的法律条款;而感召的、专业的权威源于教师个体素质。
二.教师权威受到威胁师生关系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其中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是“教师中心论”,另一种是“学生中心论”。
卢梭和杜威促成了“教师中心”向“儿童中心”的转变。
杜威之后,民主和平等的思想日益得到重视,并被用于阐释师生关系。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教育理论界提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观点。
而后,师生关系也经过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到教师、学生“双主体”再到教师和学生主体间性的发展。
综观师生关系的嬗变,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师生关系中的民主成了对学生的民主,师生关系的“天平”越来越向学生倾斜,而教师的权威遭到批判,甚至被消解。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师生关系的误读,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权威也同样重要。
三.教师权威是客观存在的权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现象。
在我国,教师权威的存在,有着历史的原因。
几千年的尊师重道的传统使教师对于学生总有一种权威感。
教师影响力与教师威信的形成与作用-精选文档
教师影响力与教师威信的形成与作用Formation and Function of Teachers' Influence andTeachers' AuthorityMAI Hongyuan(Guangxi Electric Power Professional TechnologyCollege, Nanning, Guangxi 530007)Mainly elaborated the teacher authority and theteacher influence, the teacher prestige relations, theteacher prestige formation and the function. Teacher'slofty prestige, affects student's important attribute,once forms, will certainly to play the huge role in theteaching and the education.1教师xx是教师影响力的前提条件“教师权威”指的是教师在某一特定的学术领域掌握了非常丰富的知识,他在该学术领域的造诣极深,是该学术领域的专家,另外他还具有某种别人无法具备的认知能力、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权威”更多是一种知识的权威。
在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权威是绝对的。
在课堂上,教师的权威主要体现在教师扮演的是主宰者的强势角色,而学生只能扮演服从者的弱势角色。
当今,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的共识,传统的教师权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课堂上不再是教师的“独奏者”和“一言堂”,教师由主宰者的角色逐渐演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学生也是课堂的主人!师生间是一种双向的沟通关系。
于是教师权威逐渐延伸到了教师影响力的领域。
教师的影响力主要是指教师调控与改变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能力。
教育社会学
1、教育社会学:本书把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学校系统中的行为、活动、组织和制度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互动过程”。
简言之,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的学科。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教育行动、教育活动、学校组织、教育制度。
3、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实证性。
4、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①教育学的基础学科②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③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5、孔德是“社会学之父”,涂尔干是社会学奠基者和教育社会学创始者之一。
6、教师社会地位的指标:①教师经济收入②教师权力③教师职业声望④教师专业地位7、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因素:①国家与政府的教育、教师政策②教师队伍的规模③教学工作中女性比例较高④教师从业资格的要求相对较低⑤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8、教师的教育者角色的特点:①教师行为的道德性②教师行为的规范性③教师行为的抽象性④教师行为的自律性9、影响教师权威的因素:①教师的专业素质②教师的人格魅力③教师的评价手段④师生关系10、教师社会代表者与同事角色的冲突:①社会代表者的基本特征是“社会规定性”,教师必须隐瞒自己而成为“社会代言人”。
实际上教师在扮演社会代表者时所奉行的是“不平等原则”。
②同事的基本特征是“个人独立性”,要求教师以同行的身份、同辈的姿态、朋友的口气与其他教师交往,所以教师在扮演同事角色时所奉行的是“平等原则”。
11、教师角色社会化:是指某些人成为教师职业的成员,并逐步担当起合格教师角色的过程。
内容主要包括:内化教师职业价值、获取教师职业手段、认同教师职业规范、形成教师职业性格、养成教师职业态度。
12、教师角色扮演的过程:①教师角色期待②教师角色领悟③教师角色实践13、教师角色社会化的阶段:①教师预期社会化②教师继续社会化14、学生的社会位置和地位:。
影响教师权威的因素
新课改情境中教师权威的影响因素摘要:教育必须是一种权威性的活动,权威存在于教师这一方面,教师如要良好地履行教育者角色就必须具有相应的权威。
新课程实施后由于传统的知识观和教育观以及师生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师权威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境,而现代教师权威还缺乏一个清晰的界定。
本文将重点分析影响现代教师权威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教师权威影响因素一、教师权威的界定《现代汉语词典》对权威作了两个层面的诠释:一是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二是在某种领域里最有威望、地位的人或者事物。
换句话说,权威是包含权力因素在内的使人信服的力量或威望。
所谓的教师权威,即教师运用自身的威望和影响对学生形成的支配性力量。
二、教师权威的源泉教师的权威来源于何处?比较严谨与细致地研究教师权威的学者,是克利夫顿与罗伯兹,他们在“教师权威:一种社会学观点” (1990)一文中,以韦伯的“权威三类型说”为基础,提出了教师权威的四层面说:法定的权威、传统的权威,这两者均源于教育制度;感召的权威、专业的权威这两者均源于教师的个人因素。
四者的互动构成了教师的实际权威三、当今教师权威的弱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当前,教师权威处于不断弱化的情境,教师权威中的法定权威和传统权威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深入人心并为人们所认同;教师的感召权威和专业权威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弱化教师权威的因素在本人看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人们对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误读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追求的是平等、公平、民主和创新的理念,导致了人们对课堂教学价值、教师职业素质、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传统教师权威在实践中与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理念是相悖的,而教师又不能取得有效的调整,这就使得广大人们对教师权威产生了质疑,“权威消失论”与“权威无用论”一时间很有市场。
但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不是使教师权威消失,而是对教师权威的重新解读;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对知识价值的重新界定,因此人们需要深刻认识新课改的实质支持教师权威。
教育社会学作业答案 新
《教育社会学》期末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
3.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
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学生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6.同辈集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
7.失范行为:凡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和冲突的行为就是失范行为。
包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几种。
8.前排中间效应: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各方面表现更好,更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
9.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
10.显性知识:以学科课程类别以及具体课程内容等法定知识或法定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育知识。
11.隐性知识:以学校生活经历以及学校文化熏陶等非正式教育影响所教给学生的知识。
12.从众行为: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13.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14.文化失调论: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受到破坏的现象。
15.伴生性教育问题: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16.失误性教育问题: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没有及时顺应这种变化,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导致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7.教育制度的功能失调:当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教育制度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
教师专业地位的影响因素
教师专业地位的影响因素教师专业地位是指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通常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教师专业地位的因素:1. 教育背景与专业资质:学历:教师的学历水平通常与其专业地位直接相关。
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教师在专业领域内的研究和知识深度更高。
教育培训: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培训,获得专业认证和资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 教学经验:教学经验可以积累教育实践的丰富度,提高应对不同情境和学生需求的能力,从而增强教师的专业地位。
3. 教育研究和学术贡献: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发表论文、参与学术活动等,可以提升教师在学术界的声望,加强其专业地位。
4. 持续专业发展:参与教育研讨会、培训课程、专业组织等,表明教师具有持续学习和发展的意愿,有助于提高专业地位。
5. 教学质量和学生评价:优秀的教学质量和受学生欢迎的教学风格可以在教育机构内树立良好的口碑,提高教师的专业声望。
6. 领导和管理能力:能够在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担任领导职务,具备管理和领导团队的能力,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
7. 社会认可度和声望: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和声望,包括在教育界以外的专业领域中的影响,也会影响教师的专业地位。
8. 教育政策和体制因素:教育政策和体制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地位,例如教育改革、教师评价制度等。
9. 个人素质与沟通能力:优秀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都是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重要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综合影响了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专业地位。
不同文化和国家的教育体系可能会对教师专业地位产生不同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四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四答案《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4答案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35 分)1 、什么是品德?品德形成的心理实质是什么?P279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
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
虽然道德品质的心理结构比较复杂,不同理论学派所强调的侧面也不一样,但从一般看法是把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看成是道德品质的两大构成部分,因而道德品质的形成也就是这两大部分相互联系的过程。
2.皮亚杰和科(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动机在道德品质形成中有哪些作用?P286 答:认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柯尔伯格。
这一学派强调道德动机在道德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其基本观点为:第一、道德品质的发展与人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第二、道德品质的形成取决于道德动机,道德判断和道德知识;第三、要根据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去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
3.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规律。
P289答:通过大量研究,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的总规律: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
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自律指儿童根据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进行道德判断,认为年幼儿童的道德判断,认为年幼儿童的道德判断是由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的,具有客观的性质,是一种他律水平的道德;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道德认识也不断发展,道德判断标准开始逐步摆脱承认惩罚的影响,去评价某种行为的是非时,能依据自己牚握的道德标准对行为做出判断,这种道德判断具有主观性质,是一种自律水平的道德。
4 、教学设计由哪些基本问题组成 P309 第三段答: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要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其次是“我如何去那里?”即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等;再次是“我怎么判断我已达到了那里?”即教学评价与监控。
“双减”背景下影子教育机构教师权威的现实样态——基于教师的质性访谈
中国校外教育2023年8月第04期Aug.2023 No.04AFTER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双减”背景下影子教育机构教师权威的现实样态——基于教师的质性访谈*欧阳小蝉 刘录护 齐学红摘要:影子教育机构的教师作为非主流教育的承担者,无论是在教学资质还是教育实力方面,都被认为是欠缺权威的。
然而,对机构全职教师的质性访谈发现,“双减”之下,机构教师并未放弃对教师权威的维持。
面对组织规则权威“模糊”、文化规则权威“失落”、道德权威“弱化”以及知识和能力权威“割裂”,教师自为撑持实质的知识和能力权威以弥补其他权威的缺失,更加依赖“以分数为中心”的专业发展路径。
此番教师权威图景是在国家政策导引下,奉行“顾客是上帝”的影子教育机构经营者、持工具理性教育期望的家庭、兼具营利性与补偿性的影子教育共谋的结果。
机构教师权威的样态表明,在工具理性为主导的教育场域,依托价值理性的教师权威在客观上难以维系,教师实质的知识和能力权威成为其教师权威保存的生命线。
关键词:“双减”;教师权威;影子教育机构;教育场域;营利性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8502(2023)04-0059-16作者简介:欧阳小蝉,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研究;刘录护,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齐学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道德教育研究。
影子教育作为校外辅导的众多形式之一,专指针对中小学常规教学科目开展的课外辅导[1]。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国家一般项目“历史文化视域下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BEA200117)。
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文简称“双减”),提出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从严审批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机构,将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坚持校外培训的公益属性[2]。
教师的威信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教师的威信受那些因素的影响什么是威信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威信是人群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德才兼备的人通过一贯的言行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受到众人的尊敬和信赖。
教师的威信是由其资历、声望、力量与品德等决定的。
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巨大的作用。
形成和维护教师良好的威信,既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又是教师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前提。
因此,威信是名师必备的素质。
教师的威信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催化剂,是完成教育任务的助推器。
正如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儿巴特所说:“绝对必要的是教师要有极大的威信,除了这种威信外,学生不再重视任何其他意见。
”的确,学生对有威信的教师的课,学得格外认真,对他们的劝导,往往也是言听计从。
而对那些没有威信的教师则持完全相反的态度。
在这里,我们必须把教师的“威信”与道貌岸然、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区分开来。
“威信”使人亲而近之,而“威严”则让人敬而远之。
学生感到有威逼力量的教师,不一定是具有威信的教师。
为什么“威信”会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呢?这是因为,学生确信有威信的教师讲授的和指示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从而表现为掌握知识和执行指示的主动性。
教师的要求可以很容易地转化为学生的需要,教师的表扬或批评很容易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产生愉快和自豪感,并使其产生要学得更好和工作得更好的愿望,深刻地感到有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必要。
同时,学生把有威信的教师视为自己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一旦成为学生的榜样,学生就会处处向教师模仿。
孔子云:“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师的天职是用榜样去教育学生。
因此,作教师的一定要牢记,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教师的威信有如此巨大的作用,那么,它会受那些因素的影响呢?首先是来自客观方面的因素,包括社会、教育行政机关、学校领导干部、学生家长、学生等对教师的态度,这些都对教师的威信有很重要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对教师的态度和其职业的社会地位。
教育社会学第三章 学校中的角色行为(2)学生
37
再次,学生的互动性重要他人往往会有层面之分,即学 生可能同时有几个不同的互动性重要他人,而这些重要 他人分别对应着学生的社会发展或社会性需要的不同方 面。 比如:在消费观念方面,主要表现为父母;在兴趣爱 好方面,主要表现为同辈伙伴;在职业选择方面,主 要表现为教师。
38
通过这些变化,也反映出: 作为得到受社会委托对学生进行社会化的专职教育工作 者,作为一心要使自己的影响主导学生社会化发展的正 式权威,很难在所有方面都成为学生的重要他人,甚至 可能在任何方面都不能成为学生的重要他人。
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互动性重要他 人”,二是“偶像性重要他人”。
35
一、互动性重要他人
互动性重要他人是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 以家长、教师及同辈伙伴为例:若他们已成为学生的互 动性重要他人,则其在学生心目中的角色分别为楷模、 导师及知心朋友;若没有成为互动性重要他人,则其角 色形象便仅仅是监护人、社会权威及一般的活动同伴。
④作为以经济联系为纽带的群体,家长往往有意无意的将物质奖惩 作为增强其影响力的手段,故家庭影响不仅左右家长的社会地位优 势或亲子情感,而且还伴有物质后盾。
7
2.学校是受社会委托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 计划的教育影响的权威机构,学校对学生 的影响具有“系统性与可控性”;作为权 威的教育机构,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具有 “社会界定性”。
学生同辈群体的形成,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其在家庭 与学校中得不到满足的各种需要。就社会学角度来看,导 致学生形成、加入或向往同辈群体的主要的原因是对于平 等的期求。
16
家庭生活过程与学校教育过程对学生来说都不可能是学生 与家长及教师的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磋商过程、民主决策过 程及自由选择过程。家庭与学校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平等 需要,无法成为能使学生完全自由地展现自我、充分发挥 自己潜力的场所。因此,学生便自然会去寻求可使自己获 得真正的平等、民主与自由的另一种世界。
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1. 引言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档旨在深入探讨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
2.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2.1 个人因素2.1.1 教育背景教师的教育背景对其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高学历和丰富的教育经历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理论知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1.2 学科知识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以提高教学水平。
2.1.3 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
教师应通过实践、研究和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2 环境因素2.2.1 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积极向上、尊重教师、重视教学的学校文化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
2.2.2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影响。
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研究和发展机会。
2.2.3 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政策应为教师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激励机制。
2.3 社会因素2.3.1 社会地位教师的社会地位对其专业发展具有一定影响。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2.3.2 家长期望家长的期望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2.3.3 社会发展趋势社会发展趋势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应关注社会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3. 建议与结论3.1 建议- 提升个人素质: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背景、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 优化学校环境:学校应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政策支持。
- 关注社会因素:教师应关注社会地位、家长期望和社会发展趋势,积极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
3.2 结论教师专业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关注和改善这些影响因素,可以有效促进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育社会学》电大本科作业答案
《教育社会学》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人文研究范式:教育社会学者充分接纳了人文主义方法论的研究传统。
20世纪70年代,以英国“新“教育社会学的兴起为代表,强调对师生人际互动的解释主义分析方式、全力解剖教育教学的实际内容和过程,主张研究者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理解和解释。
由此分化出了各种分之理论,“如符号互动论”、“现象学方法论”、“人种学方法”等,这就形成了教育社会学研究中“人文研究范式”,其基本特征是强调价值判断,反对事实判断,注重科学解释性得出结论,反对演绎性得出结论,强调定性分析,反对定量分析。
2.教师角色社会化:是指某些人成为教师职业的成员,并逐步担当其合格教师角色的过程。
教师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内化教师职业交织,获取教师职业手段、认同教师职业规范、形成教师职业性格,养成教师职业态度。
教师角色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制度层面和个体层面。
3.教师权威:教师权威是教师制约教育影响效果最重要的因素。
教师的权威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于教师自身,只能归结于教师自身对道德的内在忠诚。
教师权威的运用在于是学生的行动处于一种有序状态,或协调起来合作实现某一目标,这是大臣谷有序的教学活动或教学秩序的主要机制之一,教师权威也是教师权利的一种特殊形式,他通过命令来安排或联合其他行动者的行动。
4.学生重要他人:任何一个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会受到一些重要人物的影响,如家长、同伴、教师、历史上的英雄,现实生活中的典型。
由于重要他人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远大于非重要他人,因此,学生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其重要他人的类型与特征。
学生的重要他人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与偶像型重要他人。
所谓互动性重要他人,是指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
所谓偶像型重要他人,是指因受到学生特别喜欢、崇拜或尊敬而被学生视为学习榜样的具体人物。
(二)简答题1.简答学生社会背景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答:学生社会背景与学业成绩存在高相关。
吉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2017年_真题-无答案
吉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2017年(总分120,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小题1分,共30分)1. 外语兴趣小组活动属于()。
A. 文体活动B. 科技活动C. 社会活动D. 学科活动2. 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下面关于技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B. 练习过程中存在“高原现象”,过了此期.技能水平还会提高C. 技能水平随练习会不断提高,不会出现起伏现象D. 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存在个别差异3. 班杜拉对学习与学习理论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
A. 环境学习B. 强化学习C. 模仿学习D. 顿悟学习4.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A. 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B.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C. 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D. 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5. 在全面发展的教育学中起到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
A. 德育B. 智育C. 体育D. 美育6.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A. 科学的、艺术的、人文的B. 上等的、中等的、下等的C. 理想的、现实的、功利的D. 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7.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所依据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
A. 顺序性B. 阶段性C. 不均衡性D. 差异性8. 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冲动型B. 沉思型C. 场依存型D. 场独立型9. 在促成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常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知”即是()。
A. 动之以情B. 晓之以理C. 导之以行D. 持之以恒10. 我国政府通过在国外设立“孔子学堂”,让更多的外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喜欢中国,这说明教育可以()。
A. 创造更新文化B. 传播交流文化C. 选择提升文化D. 筛选保存文化11. 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的设计者主要运用的是()。
A. 常规思维B. 创造思维C. 动作思维D. 逻辑思维12. 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并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活动的要求,这种意志品质被称为意志的()。
关于教师权威的辩证思考
关于教师权威的辩证思考教师的权威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权威性不仅关系到教学效果,更与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管理密切相关。
教师权威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需要进行辩证思考和合理探讨。
一方面,教师的权威是学习和教育的基础,它建立在教师的专业知识、经验和对学生的关怀之上。
教师的权威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上,教师的权威可以有效地管理课堂秩序,确保教学的有效进行。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一个明确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而教师的权威正是这样的存在,能够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的权威也需要进行辩证思考。
一味强调教师的权威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合理的。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主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应该建立起与学生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的权威也需要通过其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来建立和维护,而非简单地依赖强制性的“权力”。
在教师权威的辩证思考中,我们需要重视以下几点:一是教师的权威需要建立在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基础之上。
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赢得学生和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二是教师的权威需要建立在对学生的关怀和尊重之上。
教师应该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三是教师的权威需要建立在与学生平等的关系之上。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思考。
教师的权威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辩证思考对于教师权威的理解和实践至关重要。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权威,积极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更好地发挥权威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教育社会学-复习题与答案
《教育社会学》试题库一、填空题1.作为教育社会学母学科的社会学,其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组织和个体、___、主要社会设置、社会环境和___。
其中,社会不平等主要研究___、社会阶级与___、年龄与健康问题、性别;社会变迁主要研究城市变迁、城市化和___。
2.教育社会学的制度化历程始自于1907年,因为在这一年,___在美国___首开教育社会学讲座。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冠名为“教育社会学”的讲座。
3.社会差异是___的主要根源,其可以分为___、___、___等。
4.根据组织为其成员服从并参与组织而采取的手段的区别,社会组织可以分为强制性组织、___与___。
对于教师而言,学校是兼具___的组织;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是___兼而有之的组织。
5.社会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有___、个案法、___和问卷法。
各种方法经常是互相交叉使用。
6.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_。
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一书。
7.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___、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___。
8.就所属社会群体而言,学生主要生活在由___、___及___构成的三重社会之中。
9.1982年2月,___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揭开了我国重建教育社会学学科制度的序幕;1989年4月,我国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学术团体___在杭州成立。
10.教师权威的源泉:教师的法定权威、___、知识权威、人格权威分别是教师对学生施加法定性影响、___、知识性影响及___的主要载体。
11.社会变迁分为___和___、社会混变;其中社会渐变可分为系统和因素水平的渐变;社会剧变可分为___和振荡式剧变;社会混变可分为体制混变和___。
12.教育社会学研究取向的二次大调整中,第一次是由验证的研究取向取代了___的垄断地位,第二次是___打破了宏观的研究取向的垄断地位。
13.在西方国家,通常以声望、___及___作为评价与分析教师地位的三条主要标准。
教育社会学作业2
2、 先赋角色
先赋角色,又称"归属角色"
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如种族、民族、家庭出身、性别、年龄等赋予的角色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社会流动很少
人们的许多角色都是由血缘关系决定的
因而是先赋的
如职业角色、阶级角色等就属于先赋角色
3、 自致角色
自致角色
增加角色学习
扩展生活知觉
促进行为的弹性和适应性
5、 学生重要他人
一词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概念
是指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学生重要他人是由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前者指的是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
后者指的是因受到学生们特别喜爱、崇拜或尊敬而被学生视为学习榜样的具体人物
心理学家发现:进入青少年时期
青少年开始思考自该成为怎样的人
自己可以成为怎样的人
这些问题是每个青少年都思考过的问题
这是青少年对自己的未来第一次认真的思考
青少年渴望成功
这是青少年的理想
但现实生活中
青少年本身离成功还很遥远
这让青少年苦恼、失望
在明星身上
青少年似乎找到了现实生活中可望不可及的东西
1、 根据你的体会谈谈教师权威的影响因素
①国家与政府的教育、教师政策
把教师工作和教育事业放在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地位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②教师队伍的规模
不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
师资队伍的规模明显地高于其他所有职业.
③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不怒而威——教育威信形成的主观条件
不怒而威——教育威信形成的主观条件教育威信的建立除了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外,主要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主观条件,即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威信是出自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和尊敬。
所以,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师到底应具备些什么样的素质条件,才有助于教师教育威信的建立呢?【教综易错1000题】领取注意事项!一般说来,教师的威信主要受专业素质、人格魅力、评价手段、师生关系等四方面因素的制约。
1.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如果教师在其所教学科方面不具备应有的丰富知识和熟练技能,那么便不能指导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难以得到学生对教师起码的资格认可,并因此而不能镇住学生。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权威首先是专业权威。
2.教师的人格魅力。
热情、和蔼、诚实、谦逊、守信、公正等人格特性可以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有助于教师威信的树立与提高。
而冷漠、粗暴、虚伪、傲慢、失信、偏袒等人格特性则会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
这样的教师即便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也难以被学生认可。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成为学生的权威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成为人。
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所谓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不能补。
【教综易错1000题】领取注意事项!3.教师的评价手段,包括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时机是否适当、评价的场合是否适宜、评价的强度是否适中、评价的方式是否合适等。
这些都关系到评价的效果,影响着学生对教师所做评价的接受程度,并因此而影响到教师权威的建立与巩固。
许多教育实践证明,教师有时就因一次评价错误或评价不当而从此在学生面前永久性地丧失了权威。
4.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良好时,教师所施加的影响即便是错误的,学生也能乐意接受,尽管这种接受常带有盲目性;师生关系恶化时,教师所施加的影响即便是正确的,学生也难以接受,甚至根本不接受,尽管这种不接受带有反抗性。
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引言教师是社会的基石,承载着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重任。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二、外部因素1. 政策环境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政府制定的教育政策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政策的稳定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调整,从而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2. 社会观念和价值观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和认可程度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动力和发展方向。
教育被视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受到社会的尊重和重视的同时,教师专业发展也会得到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三、个人因素1. 教育背景教育背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教育背景为教师提供了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使其具备更好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通过获得学位、参加培训、进修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层次。
2. 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要素。
专业素养包括教学技能、学科知识储备、教育理论水平等方面。
教师通过自我学习、教学实践和专业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自我意识和主动性教师的自我意识和主动性对专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学习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能够主动了解教育前沿知识、关注教学改革动态,并积极践行、实践。
只有具备自我意识和主动性,教师才能不断学习和成长。
四、学校因素1. 学校领导与管理学校领导与管理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领导应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发展机会,营造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文化氛围。
同时,学校管理部门应合理制定教师岗位设置、职务评定和薪酬激励政策,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2. 学校资源支持学校资源支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情境中教师权威的影响因素
摘要:教育必须是一种权威性的活动, 权威存在于教师这一方面, 教师如要良好地履行教育者角色就必须具有相应的权威。
新课程实施后由于传统的知识观和教育观以及师生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师权威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境, 而现代教师权威还缺乏一个清晰的界定。
本文将重点分析影响现代教师权威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教师权威影响因素
一、教师权威的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对权威作了两个层面的诠释:一是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二是在某种领域里最有威望、地位的人或者事物。
换句话说, 权威是包含权力因素在内的使人信服的力量或威望。
所谓的教师权威,即教师运用自身的威望和影响对学生形成的支配性力量。
二、教师权威的源泉
教师的权威来源于何处?比较严谨与细致地研究教师权威的学者,是克利夫顿与罗伯兹,他们在“教师权威:一种社会学观点” (1990一文中,以韦伯的“权威三类型说”为基础,提出了教师权威的四层面说:法定的权威、传统的权威,这两者均源于教育制度; 感召的权威、专业的权威这两者均源于教师的个人因素。
四者的互动构成了教师的实际权威。
三、当今教师权威的弱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当前, 教师权威处于不断弱化的情境, 教师权威中的法定权威和传统权威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深入人心并为人们所认同; 教师的感召权威和专业权威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弱化教师权威的因素在本人看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们对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误读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追求的是平等、公平、民主和创新的理念, 导致了人们对课堂教学价值、教师职业素质、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传统教师权威在
实践中与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理念是相悖的, 而教师又不能取得有效的调整, 这就使得广大人们对教师权威产生了质疑,“权威消失论”与“权威无用论”一时间很有市
场。
但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不是使教师权威消失, 而是对教师权威的重新解读;
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对知识价值的重新界定, 因此人们需要深刻认识新课改的
实质支持教师权威。
(二、教师角色的模糊性和不适应性是教师权威弱化的主因按照社会学理论,
当社会期望随着社会变迁发生变化时, 人们必须调整自身的角色行为以符合新的社会期望的要求, 否则就会导致角色冲突和角色的不适应性。
可是由于这种变化对现今很多教师而言来的太过于突然, 超出了他们的短期调节能力; 使得他们很难适应新的客观环境; 不能调整自身的角色行为以符合新的社
会期望的要求, 对自身角色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位。
这使得社会对教师的表现很失望, 从而导致了教师权威的弱化!
(三、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对教师权威的影响
网络时代的到来 ,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带来教育资源的多样化和教育过程的个性化 , 使得教师不再成为分配教育资源的唯一阶层 , 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介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使教师对教育资源的控制失去了意义从而导致教师知识权威的消解。
在网络时代 , 人类社会正从米德所说的“后象征文化”向“互象征文化”和“前象征文化”转变。
教师不再拥有绝对的知识优势,教师“知识上位者”的角色逐渐被消解。
(四、收入因素对教师权威的挑战
由于当前社会教师行业经济收入微薄 , 使得人们对该职业敬而远之 , 从而影响到教师从教的积极性和教师的自尊心 , 影响到教师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 , 进而影响到教师权威的树立。
(五、代际差异对教师权威的影响
教师和学生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 , 他们具有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 , 这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
不同的代际关系对教师权威有
不同的影响, 而当前社会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中, 代际差异非常巨大。
这种背景下 , 教师的权威地位开始动摇 , 教师的传统权威已经慢慢失去了意义 , 师生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 教师的权威地位正在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