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精选3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精选3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根据作品的文体特色,语言特点进行诵读。

2、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欧阳修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感情,反复诵读文章,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文体特点和语言特点。

2、从读音、语气停顿、语调、表情达意等方面掌握文言文诵读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学生自读课文,熟悉课文,并对照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

二、全体学生齐读,进入学习氛围。

三、分析、朗读第一段:1、请一位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朗读第一段,其他学生倾听。

2、全体学生齐读开头“呜呼”两字,揣摩语气(这两个字的语气内涵比较浅显,学生比较容易把握,教师联系全文内容,提示学生)答:“呜呼”这两个字,确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慨叹,惋惜。

3、讨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1)请学生翻译:国家盛衰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也是人事吗?(2)打出幻灯片:“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之理,虽曰天命,亦乃人事也。

”比较它们的异同,讨论他们的优劣。

(教师引导:原文采用反问句,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而改用陈述句后,语气、力度改变了。

)4、讨论:“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1)重点:原,推究。

所以,表……的原因。

(2)问:可以知之矣的之指代什么提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的故事贯穿全篇,结果得出这个结论,或者说就是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证明这一句正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5、再次向学生明确全文慨叹、惋惜的基调,学生以这种基调再次集体朗读。

四:分析、朗读第二段。

1、学生自己揣摩晋王的临终遗言,并自由朗读。

2、请学生做示范朗读,并总结语气。

(教师引导:晋王的临终遗言,应该是语重心长,遗恨未消,用幻灯片打出)3、有条件的教师可示范朗读,然后学生根据相应语气集体朗读。

4、问:庄宗对晋王的遗命持什么态度?教师引导:庄宗对晋王的遗命是恭恭敬敬,兢兢业业。

5、问:这些态度可以从庄宗对待哪样事物看出?答:从他对待晋王的遗矢可以看出。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3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3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盛”“告”“困”“于”“其”“之”等产件文言词语的用法,《伶官传序》教学设计4。

2.体会一些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3.体会本文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表现主旨的方法。

[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层层深入的写法。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1.检查学生预习。

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考查阅读课文的熟练程度,从而了解预读情况。

2有关的国王与国名:课文第二段“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文中提到晋王、庄宗、梁、燕王、契丹、有的是王名(指人),有的是国名(也暗指人),请根据注释简述他们的情况(不要照读注解)。

3.时代背景简介:五代(907-960年),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徘优(pái yōu,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

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4疏通课文:(1)正音:矢(shǐ)盛(①shèng盛衰之理;②chéng盛以锦囊)函(hán)(2)补充注释:原—一用作动词,推原,意指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

人教版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伶官传序》的作者和作品背景;2.理解《伶官传序》的文言文阅读技巧;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伶官传序》的主题和写作手法;2.学会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

教学难点:1.理解和解读文言文中的难句;2.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进行翻译和理解。

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与学生们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们对伶官传进行预热。

2.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共同研读伶官传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3.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齐读、分析句意等方式,对伶官传序进行解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回忆和了解《伶官传序》的作者和作品背景,让学生们热身。

二、研读《伶官传序》(15分钟)1.教师进行整体导读:指导学生们快速浏览《伶官传序》,了解其主题和写作手法。

2.学生合作研读:学生们分组,共同阅读并理解《伶官传序》,并在小组内讨论彼此的理解。

教师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三、理解文言文阅读技巧(15分钟)1.教师进行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帮助学生们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常见的句式结构和解读方法。

2.学生学习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分析和理解《伶官传序》中的难句,并尝试翻译和解读。

四、个别辅导与整体分享(15分钟)1.教师进行个别辅导:针对学生们翻译和解读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个别指导和解答。

2.整体分享:学生们将自己的翻译和解读结果与全班分享,互相学习和探讨。

五、梳理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们梳理归纳他们对于《伶官传序》的理解和感悟,对于主题、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们阅读整篇《伶官传序》,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主要以《伶官传序》为例,帮助学生们了解和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

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伶官传序 教案_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

伶官传序 教案_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

《伶官传序教案_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摘要:《伶官传序》是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短序,《新五代史》即《五代史记》7卷是部纪传体史因有薛居正编篡《旧五代史》前故称《新五代史》,列传皆用类传有《人》《行》《义儿》《伶官》等传欧阳修《伶官传序》是学语教材传统目那么教学上要什么呢?接下编就和分享人教版高三上册语伶官传序教案希望对有助!07年人教版高三上册语伶官传序教案教学目标欧阳修了欧阳修宋代散史上地位和作者写作给伶人立传目、德育目标盛衰成败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道理、知识目标掌握实词原恨其乃纳何其函组告抑忽微逸豫B、多义词与归易告、虚词、词类活用兴亡身函梁夜呼东出、古今异义至3、能力目标筛选主要观论据论证信息能力B、掌握词类活用相关知识教学重、词类活用、课三段教学难对名句理教学方法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学法学生学会积累养成良习惯、导入单元我们学习了唐宋八宋代三位学作品苏洵、苏轼、王安石今天我们学习欧阳修作品《伶官传序》欧阳修不但是学他还是位史学他著有两部史部是与人合编《新唐》部是《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今天我们学习《新五代史》《伶官传》清代学沈德潜认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对给予了极高评价下面我们就欣赏品味下这二、释题师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期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史实庄宗喜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就是基这样史实而写序三、作者宋仁宗景祐三年(036)至皇祐五年(053)所撰二十四史有两部《五代史》宋初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称《旧五代史》欧阳修撰名《新五代史》《新五代史》以纪传体记了梁、唐、晋、汉、周五代史实其列传有合传《伶官传》记了敬新磨、景进、史迩怼⒐?鸥叩热宋?筇谱?谒?孕也⒌贾掳苷?夜?氖肥怠秃芏嗍费Ъ乙谎??费粜薇嘧?肥榈哪康氖俏?饨ǖ弁跆峁┩持尉?楹屠?芳?洹R虼耍???思切鹗肥抵?猓?钩3R浴奥邸薄ⅰ靶颉钡男问椒⒈碜约旱募?狻酒?闶恰婀俅?非暗男蚵邸?br选《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00707)北宋学史学永叔醉翁晚年六居士卒谥忠吉州永丰人官至枢密副使参加政事六居士初谪滁山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颍水上则又更六居士客有问曰六何谓也?居士曰吾藏万卷集录三代以金石遗千卷有琴张有棋局而常置酒壶客曰是五尔奈何?居士曰以吾翁老五物是岂不六乎?欧阳修是北宋学革新领导人物唐宋八以韩愈宗力反对浮靡倡导有容古他散多议论当事切弊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他积极培养、提拔、奖掖进著名古三苏父子、曾巩、工安石等都出他门下他散、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评论上有很高成就其以散造诣高著有《新五代史》、《欧阳忠公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宋史》卷三十九史传《伶官传序》是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短序《伶官传》是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伶人伶官指古代宫廷乐官是指供奉廷授及官职令人唐庄宗李存勗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人仗其势擅权乱政使唐朝廷上下离心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了告诫当北宋王朝执政者以庄宗宠幸伶人身死国灭历史事实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并阐明了国盛衰成败由人事深刻道理四、代背景介绍五代(907960)指唐宋五封建朝廷即梁、唐、晋、汉、周是我国历史上动荡期这53年先换四姓十四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唐庄宗就是被杀庄宗称帝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庭伶人由用事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握庄宗光四年(9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史彦琼拒不发兵又单人独骑逃走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00多年欧阳修就事发表感慨借事论理指出王朝兴亡不天命而主要人事五、学生课正音强调矢(ǐ) 盛g(盛衰理);g(盛以锦囊) 函()六课上知识原用作动词推原指推究事物根原因函动词装木匣子里原是匣子动词溯、推跟原思相七、要(学生讨论)①出论开门见山提出论呜呼!盛衰理虽曰无命岂非人事哉!连用两感叹句表明作者对盛衰理重视对岂非人事强调用原推寻原因出庄宗得失事引出主要论据确定全论证容虽曰岂非是反诘语气折复句葸强调者②出论据主要是叙述庄宗接受父命、报仇雪耻由胜败、由盛衰事实③如何通正反论证突出心论?叙事融人作者议论表达了作者观引史评史就史论事真实记述史实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从归结出道理告诫人们汲取历史教训这是史论目和特先写晋王临终遗嘱庄宗恪守父命出兵报仇终凯旋有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首壮举证明成则由人道理次写庄宗报仇雪耻以功告成不思强盛宠信伶官由盛而衰落得仓惶出逃、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惨状证明了败亦由人道理用对比手法和情感强烈句式写出盛衰、成败两方面终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道理印证了开头论加强了说理性段进步推论仍用方其及其对比句式推出祸患常积忽微而智勇多困所溺道理扩展了论照应了题加强了思想性八、讨论如何理容与题目关系?伶官情况传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庄宗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事评述国兴亡盛衰理以史论事容系紧密重落实庄宗盛衰史实和评论上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事实使伶人作乱和唐盛衰程直接系起突出心九、介绍《新五代史》推荐课外《新五代史》即《五代史记》7卷是部纪传体史因有薛居正编篡《旧五代史》前故称《新五代史》旧史记了量帝王受命天等荒诞不事欧阳修以不宜垂劝诫示世故重新编写了五代史列传皆用类传有《人》《行》《义儿》《伶官》等传推荐《伶官传》及其他十、板设计胜衰理岂非人事(庄宗得失可知)恪守父命仇雠已灭气盛何其衰也得易守难成败皆人谦受益满招损历史教训夫祸患积忽微而智勇多困所溺岂独伶人哉?(十)、语言训练示例将下面两段话改成对偶句并试析两种表达优劣①庄宗受而藏庙其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修改庄宗受矢太庙藏每逢出征则遣从事以太牢告祖庙请三矢灵前盛以锦囊以己躯统师前驱士卒争先凯旋而还朝纳矢而入庙试析全部使用对偶句显得板滞奇偶并用长短错落给入灵动气②修改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夫夜呼乱者四应及辞庙仓皇东出贼及见军已溃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试析答案可参照()看了人教版高三上册语伶官传序教案人还看高语诗《采薇》教案高三上册语伶官传序教案3高上册语《诗》两首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白桦教学设计5高语《我与绘画缘分》教案表格式6人教版高语课目录人教版高语目录7八年级上册语人教版古诗十首。

《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推荐5篇)

《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推荐5篇)

《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徐爽南京市第一中学执教地点:南京市第一中学崇文楼电化教室(一)执教时间:2016年4月8日下午第三节课执教班级:高一(10)班教学指导教师:施红艳【学习目标】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实词“原”、“盛”、“纳”、“系”、“函”、“溺”的意义和虚词“以”、“而”等,掌握词类活用“约”、“函”等。

2、通过“因声求气”的诵读方法,品味本文“气脉中贯”的语言风格。

3、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守成难”的现实意义,启发学生联系现实,对“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提出自己的看法。

【学习重、难点】1、反复诵读课文,因声求气,品味本文“气脉中贯”的语言风格。

2、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守成难”的现实意义。

【学习方法】诵读法、探究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 房玄龄曰:“草昧②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草昧;此指开创国家。

到底是“创业难”还是“守成难”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或许能够对“创业难”还是“守成难”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伶官”是什么意思啊?“伶官”就是乐官。

在这篇文章里,就是后唐庄宗宠信的伶人,授以官职,败坏国政。

在《新五代史·伶官传》中有这样一段话:“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这就是欧阳修写《伶官传序》的背景。

一、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把握欧阳修叙述和议论的语气。

(同学读完以后,引入刘大櫆《论文偶记》中对于“因声求气”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注意把自己放在一定的情境中诵读文章。

进一步明确诵读的要求。

)学者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于字句,则思过半矣。

其要只在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9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9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伶官传序》教学设计【9篇】《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文紧扣“盛衰”二字,夹叙夹议,史论结合,笔带感慨,语调顿挫多姿,感染力很强,成为历来传诵的佳作。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伶官传序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伶官传序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盛”“告”“困”“于”“其”“之”等产件文言词语的用法。

2、体会一些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3、理解作者的思想主题和写作目的;体会围绕中心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4、体会本文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表现主旨的方法。

[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层层深入的写法。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同学们,初中时我们学过《醉翁亭记》,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欧阳修的文学创作风格,体味到了他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洒脱之气。

今天我们将学习欧阳修的另一篇传记《伶官传》的序言《伶官传序》,从中学习他的另一人生观点。

二、作者作品与时代背景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

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

早年热心政治改革,但晚年对王安石变法有所不满。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

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

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

诗、词也有很高成就。

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

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伶官传序》是他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

写敬新磨善于讽谏,没有贬词。

另三个人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逞意,即陷人于罪,破家灭族,使后唐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优秀4篇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优秀4篇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优秀4篇代史伶官传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原、所以、恨、函、抑、本”等文言词语,判断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疏通文意,理解作者观点。

2、品味语言,感受本文行文抑扬顿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后唐庄宗的叹惋之情和借史讽喻的苦心。

(重点)3、了解史论文以史带论、以史论证的特点,深入理解、体会“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等文中警策句的内涵和人生启示。

(难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六国论》中苏洵警告当权者“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过秦论》中贾谊以秦警醒,“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那么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又有何深意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二、目标展示三、预习反馈四、教学过程(一)提要钩玄寻挈领师: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学习文言文读必不可少,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找一找文章的核心句在哪里呢?生:读课文师:苏洵的《六国论》以六国灭亡为事例,开头便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中心观点,同样作为史论文,你找到《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在哪里了吗?他又是以谁的史事展开论证的呢?生1:明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

无怪乎——《古文观止》的编者认为本文“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

不仅如此,呜呼2字,还为全文笼上了特有的情感色彩呢?师:“呜呼”是什么意思——啊!哎!文章开篇便言呜呼,你觉得这“呜呼”二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生:悲凉、痛心、痛惜、叹息、感慨、惋惜、慨叹……师点拨:叹惋,作者是用慨叹语气起笔的,内心是相当沉重的,应该是沉重的切入,些读得沉重些,语重心长些。

同时,还要注意反问句,语气强烈,突出“人事”的重要。

还要注意“哉”字的感叹语调。

)你能用自己的声音传达一下这种叹惋吗?生1、2,齐(二)盛衰得失析人事第二段——师:怎样的盛衰引得作者如此叹惋呢?那我们就跟着作者的步子且看庄宗如何得天下,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二段,并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晋王三矢——遗恨、期盼庄宗受矢——遗志、使命师:你能感受到晋王的遗言当中饱含着怎样的情感吗?——满腔仇恨,抱恨终身,满腹期待。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2篇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2篇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篇4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词类活用的文言语法现象。

2、体会正反说理突出中心的写法。

3、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的相关文言知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等。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论证来论证文章中心论点的写作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反复诵读,钩玄提要,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培养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作者以史为鉴的作序初衷。

难点:学习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英国培根在《培根随笔》中说:读史使人明智。

杜牧读六国之史,明白了骄奢暴虐可以亡国;苏洵读六国之史,看到了勇于抗敌才可以兴国。

那么欧阳修读五代之史,又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就一起去学习《五代史伶官传序》,去回到历史现场,鉴往知来。

二、写作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三、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领导了北宋诗文的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篇1
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伶官传序》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 3篇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 3篇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篇6【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原、赐、负、抑、遗、系6个实词2.积累归纳:与、其、归、易、告5个词的义项和用法。

能力目标1.学习掌握词类活用的文言语法现象(名词活用为动词)。

2.体会正反说理突出中心的写法,并背诵课文第三节。

德育目标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识记11个词语,掌握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征,学习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本文是“传序”,所以众多的史实都是正文的主要内容,这里可简约地点到即可,也正因如此,给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成为学习的难点,只要对涉及的人事有一般的了解即可。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利用注释、工具书,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理解作者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苏洵在《六国论》中论说六国灭亡的原因,以借古讽今的写法,讽谏宋王朝要以六国为鉴,勿蹈六国覆辙。

今天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也是借古讽今,总结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现在听录音,轻声跟着阅读,思考庄宗李存勖17岁后发生在他身上的有什么事。

二、解题同学们根据注释,谈谈作者与《新五代史伶官传》,教师补正。

明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

欧阳修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于他的门下。

他是唐宋八大家中的重要作家。

《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伶官传序教案4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教案4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教案4篇《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下面是分享的伶官传序教案4篇《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供大家赏析。

伶官传序教案1一、导入新课二、解题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⒉介绍“序”三、整体感知⒈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⒉质疑解难⒊思考:①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语文教案-伶官传序。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四、具体分析中心论点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伶官传序》。

明确:①908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受三矢,继父遗命。

②912年,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③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

④926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伶官传序教案2伶官传序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满遭损,谦得益”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2、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进行论证的写法。

3、了解文言词语的省略。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论证的方法。

2、难点:弄清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及对作者结论的评价。

三、教学时数课内自读课文、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北宋吉州永丰(江西永丰)人,官至枢密副史,参知政事。

在政治上,他早年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旗帜鲜明。

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他是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对北宋诗文改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成就,以散文最为突出。

他的文章,含蓄委婉,平易自然,各类文章又各有其独到之处。

例如他的记事文往往运用精炼的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活动或山水的景色,并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他的史论文常常充满激情,选择不同时代的类似史实作适当比较,经过反复论证,最后自然而然地得出切合现实的经验教训。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3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3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积累并掌握本课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培养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和语感,积累文化常识一、选择题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全文立论的根据,也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B.第三段连用问句,并寓结论于疑问中,之后引《尚书》作答,引出古训,点明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即本源在于“天命”。

C.篇末引出历史教训,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使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D.文章既用平实的语言客观地叙述事例,又引《尚书》论证,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首尾采用反问句,感叹中包含着肯定。

2.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相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含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D.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

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D.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4.下列属于作者认为庄宗的“盛”“衰”原因的一句是()A.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5.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此三者,吾遗恨也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6.下面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②及凯旋而纳之凯旋:取得胜利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尔、其、乃:第二人称代词④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⑤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乐⑥泣下沾襟泣:流泪A.①②④B.①⑤⑥C.①④⑤D.②⑤⑥7.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盛以锦囊,负而前驱而皆背晋以归梁B.此三者,吾遗恨也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此制作之本意也虽逾本色不能复化D.请其矢,盛以锦囊请奉盆缶秦王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与其所以失之者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岂独伶人也哉C.①契丹与吾约为兄弟②为天下笑D.①自然之理也②莫能与之争9.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句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C.家祭无忘告乃翁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中的“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函梁君臣之首B.吾得兄事之C.忧劳可以兴国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11.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B.此三者,吾遗恨也恨:怨恨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所有的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优秀3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优秀3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优秀3篇)《伶官传序》一文作为一篇总结历史教训,为在世及后世君主提供借鉴的史论,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

人教版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精选10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精选10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精选10篇)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3、学习本文布局谋篇的特点。

4、本文是史论,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的道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

德育目标:1、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

2、理解“谦受益,满招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的启示。

教学重点:1、文中关键字、词、句。

2、文章议论思路。

3、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内容与题目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引申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举出所学过的欧阳修的文章。

(《醉翁亭记》)。

2、与《醉翁亭记》对比导出《伶官传序》(如果说《醉翁亭记》通过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通过勾勒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来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的话,那《伶官传序》则是通过写后唐庄宗接受和执行其父亲遗命等一串故事,通过总结宠幸伶人这一教训,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3、由学生介绍欧阳修。

4、关于序。

5、背景介绍。

二、学习新课。

1、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2、共同研讨:共同翻译全文,解释个别词,字义,说明特殊用法,疏通文意。

3、再次齐读课文,教师指导:①读出重音,体现这种强调的意义来。

(岂非人事哉,“得失”“人事”等)②读出节奏,体现出文气的急切舒缓来。

(“方其”领起下面分句一气贯通,有声势,不可一世的气概。

)③读出对比,体现出文章的抑扬变化来。

④读出玉器,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来。

三、研讨本文严谨的思维线索。

1、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现代汉语表述。

(虽由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成败,由于人事。

伶官传序(教案)(教师中心稿)

伶官传序(教案)(教师中心稿)

伶官传序(教案)(教师中心稿)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伶官传序》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欧阳修及其时代背景。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阐述《伶官传序》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序言。

2. 讨论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3. 探讨《伶官传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教学资源:1. 课文前的序言。

2. 关于欧阳修的资料。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效果。

2. 检查学生对作者欧阳修及其时代背景的了解程度。

六章:课文解析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伶官传序》的文言文表达。

2. 学生能够解读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

教学内容:1. 分析《伶官传序》的文言文结构和用词。

2. 探讨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象征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韵律。

2.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结构。

3. 小组讨论,识别并解释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资源:1. 课文《伶官传序》。

2. 文言文阅读指南或词典。

评估方式: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

2. 学生对课文词汇和句子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解释能力。

七章:历史背景与文学价值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伶官传序》产生的历史背景。

2. 学生能够评价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价值。

教学内容:1. 探讨《伶官传序》创作时的历史背景。

2. 分析《伶官传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历史背景资料。

2. 教师讲解《伶官传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

3. 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伶官传序》的文学贡献。

教学资源:1. 历史背景资料。

2. 相关学术论文或评论。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讨论的历史背景分析。

2. 学生对文学价值的理解和表述。

八章:比较研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将《伶官传序》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

2. 学生能够分析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一)作家研究1、生平事迹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生平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

仁宗天圣八年(1030)欧阳修成为进士。

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景佑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

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

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

嘉佑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嘉佑五年(1060),欧阳修拜枢密副使。

次年任参知政事。

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等职。

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不准。

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

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

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

熙宁三年(1070),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

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

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

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

居颍州。

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逝世,卒谥文忠。

2、思想精神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

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仲淹等共谋革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五代史》中的《伶官传》所作的序。

《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而这篇序则是通过后唐庄宗得天下又失天下的故事来来达成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文章作为一篇史论,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先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即“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以此来讽谏北宋统治者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学情分析:
本文短小精悍,阐述的道理比较简单,布局谋篇也不复杂。

高三的学生已经有了相当的文言文基础,也有一定的利用工具书和相关资料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但出于对学生学习自觉性的考虑,需要通过一定手段来进行检测和巩固。

同时对于这类论述结构相对简单完整的议论文,学生应该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但在对文章写作目的等深层次的内容理解可能还需要强化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提高通过查阅资料、工具书,疏通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积累并掌握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点;
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等信息的能力;学习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说理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懂得“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文章借古讽今的手法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劝谏。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赏析、教师点拨指导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利用工具书、学案等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文体、背景等相关常识。

通过学生的自学和小组讨论等形式,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列举苏轼的《留侯论》、苏洵的《六国论》,古文运动倡导“文以明道”,唐宋八大家的史论往往从史实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以犀利的论辩、澎湃的激情让读者为之折服。

二、解题: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所写的序言。

伶,乐工,艺人。

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人擅权乱政,使后唐朝廷上下离心,祸乱不息,最终亡国。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记载了当时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的故事。

三、相关常识:
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2、序,古代一般又“书序”和“赠序”。

“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书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可以在文的前面,也可以附后,主要说明作品书籍的创作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也可以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或者对其中有关问题的研究和阐发。

四、讨论与交流:
1、朗读课文,正音。

2、自读课文,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圈划出认为重要的文言知识点,将自己理解上有困难的地方标记出来。

3、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翻译,探讨各自遇到的疑难问题。

4、汇总学生经过讨论仍然有疑义的问题,教师引导释疑。

5、反复诵读课文,通过朗读带动学生对文意的进一步理解。

五、作业布置:
1、归纳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特殊文言句式。

2、完成《凤凰》课堂导学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文言常识;梳理并学习文章的论述结构和论证方法;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其观点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
二、复习巩固:
1、解释句中加点字: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
2、找出词类活用的字并解释:
负而前驱
函梁君臣之首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数十伶人困之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3、指出文言句式:
此三者,吾遗恨也。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三、讨论与交流:
1、自读课文,思考: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段来证明自己的论点的?
明确(1):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用现代汉语陈述这句话,作者对“天命”和“人事”两者对“盛衰”的影响是什么态度?)明确(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主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主要论据: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故事)“得、失”与“盛衰”一一对应,可见作者议论的严谨性。

2、作者的论证过程,也就是对庄宗故事的讲述,主要集中在文章的2、3小节。

朗读这两个小节,然后根据给出的相关时间,整理出作者提及的几个事件。

908年,接受遗命,“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912年,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灭后梁,“函梁君臣之首”,建后唐;
926年,身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这几件事正是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几个关键节点,从这张简单的履历表来看,你能看出些什么?
明确:时间上的对比:所用时间的长短能说明什么吗?
精神状态的对比:朗读相关语句,感受庄宗精神状态的不同
表现的对比:失天下的表现补充(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庄宗宠幸伶人以致灭国的故事已经在传中有详细的叙述,此处无须再重复,而晋王赐三矢的故事是所谓“世言”也就是传说,正史中并未记录,但这个传说在当时流传甚广,作者在这里作出补充说明,也展现一个著史者的客观和严谨。

作者使用了对比论证,通过庄宗前后不同的表现及其导致的不同结果来展示庄宗的“人事”对于后唐“盛衰”的重要影响。

4、作者对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原因是怎样表述的?
明确: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5、在明确表达观点之前,为什么要连用两个问句?
明确:既使得行文出现波澜,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又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再一次强调了中心论点。

6、行文到第三小节已得出结论,论证似乎可以结束了,那么最后一小节是否多余?为什么?
齐读第四小节:“夫祸患积于忽微,而智勇多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翻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有(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明确: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中心论点——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限于溺爱伶人;结尾扣题,点明写作目的——告诫北宋王朝执政者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借古讽今)
延伸:从贾谊的《过秦论》、杜牧的《阿房宫赋》到苏洵的《六国论》、苏轼的《留侯论》,文人们对历史故事的一再回顾和议论,不是因为沉浸于历史为古人悲叹,而恰恰是要“以史为镜”,让世人,尤其是统治者知兴替明得失,吸取古人的经验教训,防止重蹈覆辙。

在鉴赏咏史诗和史论性文章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明确作者这种借古讽今的良苦用心,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三、延伸拓展:
1、其实,“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这些道理岂止对北宋的统治者极具借鉴意义,对于今天的我们,这些道理也是相当有价值的。

你能举出一些听过、看过、甚至经历过的例子吗?
2、欧阳修从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对比中看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从庄宗的人生里,你还看到了什么?
提示:命运掌握在谁手中?上天还是自己?(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
如何正确对待兴趣爱好?(千古词帝李煜、木匠皇帝朱由校)
四、作业布置:
1、完成学案剩余部分
2、就本文涉及的警句或事例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运用适当的论证方法。

资料补充:
1.时代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

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

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借事论理,指出王朝兴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

2.写作背景:
100多年后,北宋王朝建立,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