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换技术策略的利与弊

合集下载

中国利用外资的三大认识误区

中国利用外资的三大认识误区

中国利用外资的三大认识误区_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外资企业为__带来了技术、资金,激活了国内要素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开放进程的推进,引进外资的美好设想反而成为人们认识的误区。

为了更好的利用外资促进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市场换技术、分享人口红利和成本领先战略这三大误区。

一、市场换技术改革开放之初,以市场换技术,开放国内市场,引进外资获得技术的确是一条捷径。

但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以市场换技术已成为利用外资的一大误区。

主要源于三个方面:首先,陷入低技术陷阱。

日本经济学家斋藤优提出的技术转移周期理论认为,技术的生产收益随技术的生命周期发生变化。

第一阶段,技术持有人通过产品贸易获得技术的唯一受益权收益;第二阶段,技术持有人通过技术的内部使用,如跨国公司,FDI等形式进一步获得利益;第三阶段,持有者所在国不能从技术中受益,将获转手收益。

__以市场换技术的认识正是基于第二阶段。

在依靠外资的技术转移获得新技术的过程中,__将产生技术依赖,从而使本国技术研发的主动性大为削弱。

在合资企业中,由于采用外方产品的技术,中方只有生产许可权而没有产品设计确认权,__研发人员不能对此技术进行改进,于是RD活动被锁定在某个特定层次,产生技术锁定。

技术创新的能力被压抑,国内技术供给不足,导致更严重的技术依赖。

另外,当外资从__撤走,技术也随之带走,剩下的企业将出现技术空心化,为保持企业正常生产,__将不得不从外方购买技术专利,从而陷入发达国家技术周期的第三阶段。

这就形成了低技术陷阱。

其次,本土企业被边缘化。

以市场换技术,各地政府必然出台种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

这无疑对本地企业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外资企业资金雄厚,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本地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状态,被外资优惠政策所边缘化。

本地企业品牌的缺失也是本地企业被边缘化的标志之一。

以苏州模式和东莞模式为代表的__产业集群尽管创造了诸多神话,但企业品牌的缺失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成效不佳的原因辨析及我国的对策

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成效不佳的原因辨析及我国的对策

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成效不佳的原因辨析及我国的对策二、主客观多方面缘故造成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成效不佳1.我国相关政策的不完善(1)重硬轻软,急功近利在技术引进和吸引外商投资过程中,“重硬轻软”是一大通病。

由于机械设备的直截了当引进能够迅速提高和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能够迅速占据国内市场,打败竞争对手。

因此,在技术引进和招商引资过程中,许多企业更倾向于生产线以及关键设备的引进。

据对1990~1996年我国重大引进项目的抽样调查,软件与硬件的比例不足0.2:1.1997年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四类软件技术引进合同共705项,合同金额为21.79亿美元,分别占合同总数和总金额的11.7%和13.68%,软硬件引进技术比例仅0.158∶1.(2)缺少信息沟通和和谐机制以及相应的政府指导,造成重复引进我国重复引进的特点要紧能够归结为三种特点:一是低水平重复引进多,一样性加工项目重复引进多;二是地点性重复引进的项目多;三是集中性重复引进的多,要紧发生在市场需求急剧扩大或者产品利润高的行业重复引进的多。

诸如钢铁、机床、电缆、汽车、外表、化肥、电子电器等行业集中表达了我国技术引进中的过度重复性。

重复引进的一个重要缘故在于企业对同行技术引进信息了解不完备,既不明白自身技术在世界所处的水平,也不明白在国内所处的水平,信息的欠缺往往使企业只从局部范畴来考虑是否引进技术及其引进技术类别的选择。

另外,政府缺少统一规划,缺少相应的治理和指导也是一个重要缘故。

2.跨国公司逐利性的本质,决定其只会依照自身利益需要向我国转让有关技术(1)产品周期理论较好地说明我们不可能得到最先进的技术依照弗农(Vernon)的产品周期理论,只有产品到了成熟时期之后,跨国公司才会向进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这就从整体上决定了其在中国投资企业不可能采纳最先进的技术。

事实上,跨国公司总是保持其母公司与海外的子公司的技术优势,如此能够使其在以后的投资活动与东道国的政府和企业谈判时保持实力上的优势,以提供先进技术为条件而逼迫东道国政府与企业做更多的利益让步,同时又不阻碍母公司的先进产品向东道国出口。

对“以市场换技术”的反思的反思

对“以市场换技术”的反思的反思
1自主 雹 新 的 能 力 。 0
致 的技 术 非 自愿扩 散 ,且 这 些 收益 并 非为跨 国公 司所
攫取 ,而是 与 东道 国企业一 起 分 享。
“ 以市 场换 技 术 ” 我 国引进 外资一 直奉 行 的一 个 是
原 则 。实施 “ 市场换 技 术 ”的前提 一般 有三 个 :一是 以
来 ,唯有 以 市场 化体 制 才 能避 免这 种只 增 长不 发展 的
引 资误 区。如果 说 F D 的溢 出效 应不 明显 ,那 么政府 主 J
宰 交换 , 而将 技 术 又 “ 送”给 缺 乏 学习 与吸 收 能 力的机
让 出 了市 场 , 在 “ 但 换技 术 ”上却 基 本 失败 。如今 ,当
国 家间 的经 济技 术 发展 水平 处于 不 同阶段 ;二 是 产 品
引 进技 术 不 等 于 引进 了技 术 创新 能 力 。应 该 说 ,
“ 以市 场换技 术”与 自主 创 新 并非 非此 即彼 , 自主创 对 新 的 渴 望并 不 意味 着 对 “ 以市 场换 技 术 ”的摒 弃 。 目
具 有生命 周期 ; 三是 技 术存 在 代 际差 异 。 以 , 为依 所 作

前要 紧的是 根据 新 战略和 新要 求 ,对 这一 策略进 行 改
进 与完 善 。就技 术 引进 的 方 式 而言 ,有仅 为使 用 而引
进和 为 自主 创 新 而 引进 可供 选 择 ,前者 无 益 于技 术改
企 业 管理 E t ̄rs l g Fel n e i Ma a e ̄ l g e l lL t
进 ,后 者 则不 乏 成功 先 例 因而后 发 国家对 发达 国 家 的技 术追 赶 策略 来 看 ,有 自力更 生和从 “ 拿来 ”到 “ 自 创 ”的两种 基 本路 径 。 者若走 好 吸 收 、 后 消化 之路 , 以 “

我国汽车行业市场换技术得失分析

我国汽车行业市场换技术得失分析

我国汽车业市场换技术的得失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弥补市场资金、技术不足的局面,在招商引资政策中提出了“市场换技术”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国内无数企业与外资开始了“我给你市场,你提供技术”式的合作,中钢设备公司与卢森堡一家公司的合作就是这种模式。

几十年合作下来,双方都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但在最近,卢方却要“甩掉”中钢设备公司,他们认为中钢设备公司的技术依赖性太强了,已经成了卢方的负担……那么,交出市场却未换来技术的中国企业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可用交换的市场没了,我们还拿什么换技术?换来的技术能让国内企业一劳永逸吗?“市场换技术”的一个典型败例由于涉嫌违约,中钢集团旗下中钢设备公司的卢森堡合作方,近日已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提出申请,要求终止与中钢设备公司的所有合作合同及协议。

下个月,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法庭将对该合同纠纷进行仲裁。

这家卢方公司即全球著名钢铁冶炼设备提供商卢森堡保尔沃夫公司(以下简称“保尔沃夫”)。

上世纪80年代,保尔沃夫开始把眼光投向庞大的中国市场,与冶金部旗下的西安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签下合作协议,双方在高炉无钟炉顶装料设备专有技术及专利许可转让方面进行合作,首次合同期限为10年,合作方式即当时热门的“市场换技术”模式:中方从卢方授权输入高炉无料钟炉顶技术进行制造加工,双方共同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

第一个10年,双方合作还比较愉快,并在1996年续签了10年合同。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保尔沃夫逐渐有了自己单独在华开展业务的想法,但因时机尚未成熟,保尔沃夫并未动作。

随后,冶金部消失,西安冶金机械有限公司被划为中钢集团旗下,后改名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重机”)。

2006年,西安重机携母公司中钢设备公司与保尔沃夫再次续签12年合同。

“其实双方2006年前的合同早有规定,若2006年终止合同,中方将免费得到包括高炉无料钟炉顶技术在内的约30项保尔沃夫的专利技术使用权,但中方却莫名其妙地选择了续签,这一续签不要紧,不仅技术不给中方了,还直接把中方送上了仲裁法庭。

国际合作论述题-以市场换技术战略

国际合作论述题-以市场换技术战略

以市场换技术由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我国“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成效不佳,并提出随着我国经济技术实力的增强,我国应适时调整和丰富“以市场换技术”的内涵,通过加强管理,增强我国研发能力,鼓励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合作、合资设立研发机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促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转移。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技术发展战略,希望通过出让部分市场换取我国产业技术的进步,然而10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推动本国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成长的策略却成效不彰。

一、阻碍“以市场换技术”原因实施“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开放国内市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引导外资企业的技术转移,获取国外先进技术,并通过消化吸收,最终形成我国独立自主的研发能力,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

应该说,该战略实施10多年来,对我国产业发展,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也应看到,在外资企业获得了巨大市场份额,甚至垄断我国某些产业的同时,国内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却进展缓慢,甚至在一些产业内形成了严重的技术依赖。

1.外资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日趋加强(1)三资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三类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力军。

外商投资企业仍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要力量。

(2)在部分产业领域,外资企业的垄断进一步加强。

同时,我国企业在同外资企业的合资合作过程中,由于外资企业的品牌优势,使我国的一些民族品牌逐步消失。

有名的例子包括,“中华”牙膏、“熊猫”电子等。

(3)有可能陷入被动局面。

跨国公司在取得市场后,抛弃国内合作伙伴单飞,这种情形也不鲜见。

在合资过程中,双方由于意见相左、观念冲突等原因,从而产生股权结构变动,甚至单飞的情况也经常发生。

由于很多合资企业只是拥有一条生产线的工厂,不过是跨国企业的一个海外工厂而已,缺乏自身的研发和市场行为能力,在外国公司单飞后,就很容易陷入被动局面。

我国实施“市场换技术”战略的再思考

我国实施“市场换技术”战略的再思考

引进 的技术 ,甚至 削弱 了我们 的 自主创新 能力 。
我们实施对外 开放 战略的一 种经典 表述或 解读 , 这或许是 这次争议 中最具实质性的观点。 是 对 外 开放 的 从 属 性 战 略 ,也 是 我 国吸 引 外 国直 我们认为 ,要认定 “ 场换技 术 ”的提法是 市 市场换 不是有 问题 ?有没有 必要 提 出或实施 ?不 能只凭 接投 资必须遵 循 的战略方针 。难道 提 出 “ 主观判 断 ,而要摆事 实 ,讲道 理 ,要从 我 国对外 技术 ”这一战略有问题吗? ! 其 次 , 从 “ 场 换 技 术” 的 理 论 逻 辑 层 面 上 市 开 放 的实 际进 程 中去 寻 找 答 案 。 我 们 可 以从 以下 分析 。谁 都清楚 ,我们讲 “ 市场换 技术 ”并不是 三个基本层而上进行分析。
自去年 以来 ,国内针对 “ 市场换技 术”这一 提法或观点 的质 疑 、批评 的文章 多了起来 。有 学 者认 为 ,过去2 多年 我们 的市 场是让 出去 了 ,但 0 换 来的不是外 国的先进技 术 ,而是对 国外技术 的 依 赖 ,搞 “ 场 换 技术 ”这 一 引 进 战 略是 失 败 市 的 。由于实施 “ 市场换技 术” 战略所引发 的国 内 争议 ,涉及 到对我 国2 多年 开放市 场 、利用 外资 0 的正确评价 ,也涉及到 如何统筹 国 内发展 与对外 开放的关 系 ,我们不能不对 这一 次 国内争议 引伸 出的一些 问题进 行 再 研 究 、再 思考 。
维普资讯

Fo R EI GN N V ESTM EN T I
额 ,也不存在对 市场产权 ( 主权 )上 的占有 。 或 另外 ,市场又 是有价 的,它是一 种稀有资源 ,又 是一种可 以使 国内外 资本要 素实现更有效 配置 和 优化 的基础性资 源。如果说 外 国投 资者愿意把其 资本要素投 向中国市 场 ,肯定是 因为通 过中 国市 场的配置和优化可 以使其获 得更多 的利润 ;我们 之所以要选择换取技术 ,因为技术是 国内经 济 中

以市场换技术是可行的?

以市场换技术是可行的?

济 资源是 有限的 , 它把宝贵 的经济 资 源错误地 配置到服装部 门了, 没有 资 源 去 生 产 波 音 飞机 了 ,只 好 穿 上
服装成 功地卖 给消 费者 ”, 果你能 如
够认识到外 国公司在设计 、 营销 方面
积累 , 国的产业 结构 自然就会 不断 我
升级 , 本密集 型的产业 才有可 能不 资 断发展起 来 , 而随着研 发投 入的不 进 断 增加和 创新 活动 的制 度环 境 的改
于我 国的劳动 力资 源 方面 的优 势 和
资本稀缺 的事 实 , 劳动 密集型产业 获 得 了巨大的发展 , 这不是哪个专 家或 政府部 门规划 的结 果 , 是市场经济 规 律作 用的结果 , 因为这是我们具 有比 较优势 的产业 , 是我们最具 有竞 争 也 优势 的产业 , 这就 意味着发展这 些产
么高了 , 其实他们仅 能够获得 一个正 常水平的投资 回报率 , 他们真正 的不
善, 技术 密集的部 门才可 能进一步发
展 起来 。这就 是经 济 发展 的客观 规 律, 过去 我们都 以拥有 一台 日本产 的 电视机 为荣 , 后来我们使 用中国产的 日本品牌的 电视机 , 再后 来我们 放心
材料 、 服务 业、 建筑 业 也创造 了大量
需求。 其次 ,失去 了不 见得回不来 了。 随着 我 国具有 比较优 势 产业 的资 本
生产 不了 ,但如果美国生产 了衬衫 ,
它就 无法再 生产波音飞机 了, 因为经
。 畿够 设计 出来最 有竞 争 力 的产 品
来 , 以做 到 “ 难 能够将 一流 设计 的
因为 我们 生产 的 产品 的技术含 量 低
就是 “ 附于 人 ”, 一 定会 “ 人 依 就 任

市场换技术政策实施效果

市场换技术政策实施效果

式 中 :Y 为 全 部 国 有 及 规 模 以 上 非 国 有 装 备 制 造 企 业 工
业 总 产 值 ,计 算 时 用 工 业 品 出 厂 价 格 指 数 进 行 平 减 (1996
rt
年为基年);e 是时间指数趋势,用来测定技术进步,t=1,2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科技政策与管理
…,10;K 为资本存量, 取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和流
将 上 述 值 带 入 式 (3),可 以 求 出 每 年 的 技 术 进 步 率 α,由
此建立外商资本与技术进步率之间的关系模型:
α=c2 +d2 KF
(5)
通 过 对 式 (1)、 式 (5) 拟 合 , 得 到 外 商 资 本 与 外 商 市 场
份额、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从而间接考察“市场换技术”
法、数据包络法 (DEA)、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SFA)和指标
法等[6]。 其中,索洛余值法最为常用,该方法以希克斯中性
技术进步为前提,假设除资本、劳动外,引起产值增长的其
余因素全部归结于技术进步;随机前沿模型虽然没有严格
假设,但其实证研究对象主要为面板数据;数据包络法同
样适用于面板数据, 也有学者研究基于 DEA 的时间序列
Policy Assessmen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Market for Technology″: A Study Based on Empirical Data from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YUAN Yijun, TAN Shaopeng, LV Cuiji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3, China) Abstract: The policy of ″Market for Technology″ is vital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an export- oriented economy in China. However, there are great divergence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olicy. In this paper, we establish the models to assess the policy from tw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local enterprises. And then an empirical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based on the data from 1997 to 2006.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by conducting the policy of ″market for technology″, the market share of foreign goods is increasing,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promoted, but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lo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has been hindered, which mean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olicy is not ideal. Key words: market for technolog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市场换技术

市场换技术

市场换技术市场换技术:新时代的商业战略市场换技术,顾名思义,是指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交易,以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知识。

这一商业战略在当前的全球化时代变得愈发重要,因为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日益加快,企业需要保持竞争力并适应市场的动态变化。

市场换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实施科技创新的方式,还是不同企业之间合作与竞争的一种模式。

市场换技术的前提是企业要有自身明确的技术需求以及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的意愿。

在市场换技术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购买技术许可、进行技术引进、合作研发等方式来获取所需的技术和知识。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还能够减少研发时间和成本。

通过市场换技术,企业可以借助其他企业的技术实力和资源,快速实现技术升级和创新,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市场换技术的核心是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企业可以了解到其他企业的技术和知识,获得市场情报,掌握行业动态。

这些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将有助于企业优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市场换技术也促进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推动市场的发展与变革。

然而,市场换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企业在进行市场换技术时需要识别和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选择不当可能导致技术不匹配、利益冲突等问题。

其次,信息的共享也有可能带来技术的泄漏和风险的传播。

企业在进行技术交流时需要注意保护自身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确保合作是基于互利共赢的原则。

在实施市场换技术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注重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企业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和技术调研,明确自身的技术需求和合作的目标。

其次,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知识管理机制,将市场换来的技术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有效的技术应用和转化。

最后,企业需要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为技术交流和合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市场换技术不仅仅是国内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涉及到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市场换技术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反思

“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反思
维普资讯
■林




“ 以市场 换技 术 ” 略是 在 8 战 0年 代 本规 律 ,必须扬弃传统 资本流动理论 中 越 高 , 占反应亦越强烈 。 寡 初开始逐 步形 成的 ,集 中反映在 当时修 的完全竞 争市场 的假设 ,并且 以不完全 二 、 入 世 前 后 跨 国 公 司 在 华 投 资 行 订的 “ 资企业 法” “ 合 、合作企业 法” “ 、外 竞争 市场为基础 ,构建 全新的垄断优 势 为 的 若 干 具 体 变 化 资企业法 ” 及其实施 细则 中。 然而经过 近 理 论 。 ( ) 世半年 来“ 个没想到” 变 一 入 三 的 二十年改革 开放的实践 ,此 战略基本 上 化 第 三 ,跨 国公 司活 动的真实舞 台是 。 是失败的 , 对于为什么会 失败 、 如何促使 个不完全竞 争的国际市 场环境 ( 括 包 我 国人世前 ,有相 当一 部分 国内外 跨 国企业加快 向中方转移技 术 、如何提 要素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的不 f 学者估计 , 由于关税 的大幅调降 , 国商 外 升我国高科技产业 的 自主开 发能力和核 完全竞争 ,以及政策及法规 干预造成 的 { 品将蜂涌进 人中国市场 ,并 取代一部分 心技术实力 。 众说纷纭 。 笔者将从 当代跨 市场不完全 竞争 )跨 国公 司所具有 的各 J 。 外商直接 投资 , 也就 是说 , 商更愿意在 外 国公司理论及 人世前 后跨 国巨头在华投 种垄断优势是促使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 f 华销售 商品 , 资办 厂的意愿将会 降低 。 投 资行为的具体变 化两个视角 ,提 出若干 资 的巨大动 力。 然而人世半 年来却出现 了与上述估计完 浅见。 第 四,跨 国公司上述各 种垄断优势 J 全相反 的“ 三个没想 到” 的重要 变化 。第 理 论 的 反 思 中 ,突 出的是技术与知识 资产的核心 与 1 据 外经 贸部统计 ,0 2年 1至 6月 20

对加入WTO后“以市场换技术”的思考

对加入WTO后“以市场换技术”的思考

对加入WTO后“以市场换技术”的思考【摘要】加入WTO对于技术引进有着重要影响,市场换技术成为一种主要方式。

本文探讨了加入WTO后技术引进的影响、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和途径、带来的挑战和优势,以及如何更好地实施市场换技术。

市场换技术在加入WTO后变得更加重要,未来发展方向应注重平衡技术和市场需求。

加入WTO后应更好地利用市场换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市场换技术,我国可以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促进技术创新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加入WTO、市场换技术、技术引进、影响、方式、途径、挑战、优势、实施、重要性、发展方向、利用。

1. 引言1.1 加入WTO的背景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它不仅意味着中国将更深入地融入全球化的经济体系,还将对中国的国内企业、市场、技术以及贸易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加入WTO是中国致力于推进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致力于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倡导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

加入WTO是中国积极追求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体现,也是中国开放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国加入WTO是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崛起的必然结果。

中国在加入WTO之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加入WTO将为中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机遇,使中国经济实力得到更大的释放和提升。

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将推动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更加紧密,促进中国经济的全方位发展。

1.2 以市场换技术的思考"以市场换技术"是指企业通过市场交易获取先进技术的一种方式。

这种模式在加入WTO后变得更加普遍,因为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促进了跨国公司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成效不佳的原因辨析及的对策

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成效不佳的原因辨析及的对策

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成效不佳的原因辨析及的对策市场换技术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市场手段获取先进技术,以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然而,这一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导致战略效果不佳。

下面将从企业自身、市场环境和技术供给三个方面对其原因进行辨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首先,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导致市场换技术战略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可能缺乏相关的市场分析和评估能力,无法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从而无法选择到适合自身的先进技术。

此外,企业在技术引进和运用方面可能存在技术管理不善、技术能力有限等问题,导致技术无法有效地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市场分析和评估能力的建设,提升技术管理和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转化。

其次,市场环境也是导致市场换技术战略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市场环境的不稳定性和竞争激烈程度增加了技术引进的难度。

例如,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可能导致企业选错技术方向,造成投入浪费;市场上存在的多种同类技术供选择,企业难以发现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竞争对手也会采取类似的技术引进策略,进一步加大了技术引进的难度。

因此,企业需要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和分析,为技术引进提供可靠的市场预测和竞争情报,并制定相应的技术引进策略。

最后,技术供给方面也是影响市场换技术战略效果的关键因素。

技术供给不稳定、质量不可靠等问题可能导致企业引进的技术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此外,技术供给方在技术交流和合作方面的不配合也会限制企业获得先进技术的能力。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企业可以通过与技术供给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技术合作、交流和培训,提高技术供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市场换技术战略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包括企业自身能力不足、市场环境不稳定和技术供给方面的问题。

为了提高战略效果,企业应加强市场分析和评估能力,提升技术管理和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转化;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制定合适的技术引进策略;与技术供给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技术合作、交流和培训。

谈“以市场换技术”的悖论

谈“以市场换技术”的悖论
说 , 这 叫 做 “ 士 断 腕 ” 一 定 要 壮 ,
进 技 术 、 引 进 设 备 时 多 了一 个 筹
码 ,可 以要求他们 与 中国 的企业进
是 ,我们 是否得 到 了想 要 的东西 ? 以汽车为例 , 我们现在 9 %的轿车都 0 是 国外品牌 ,跨 国公司 甚至 已经在 中国划分 出了 自己的势 力范 围,武 汉 的车很难卖 到上 海 ,上海 的车很
人 的帮手 、当别人 的伙 计 ,那还 能
第 一个悖 论 :市场 是什 么 ?我 们知道 ,今天 的 国际竞争 归根到 底 就 是市场 的竞 争,各 个 国家 、各 个
企 业大 量 地投 资 ,不 断 地 明争 暗
斗,不就 是为 了抢 占市 场 吗 ?在 许 多国家看 来 ,市 场并不 是一 个可 以
中国市场 提供最 强有 力 的支持 。但 是 ,“ ”到 了这样 一 种 极 点 ,我 让 们 的创 新 能 力却 止 步 不前 ,一 汽 、
的土 地 、矿 产 资源 。一 旦被别 人 占 领 了 ,想 要 重 新 抢 夺 回 来 谈 何 容 易 !有的 学者甚至 认为 ,如果 单纯 从经 济意义 上讲 , 占领市 场 比 占领 领土 更为重 要 。过 去老牌 的殖 民主 义国家都是赤裸裸地抢 占别国的领土
第 二 个 悖 论 ; 我 们 换 回 了什
么?市场 都 已经 “ ”出去 了 ,许 让
多 领域甚 至 “ ”得 一干二净 。但 让
得 ,虽 早我 们 曾经有 一 款 “ 海 ” 上 牌 的 轿 车 。为 了与德 国大众 合 资 , 上海 市干 净利 索地 把 “ 上海 ”牌轿 车 给 灭 掉 了 。 当 时 的 上 海 市 领 导
种 能力。但到 了右岸 之后 ,情况 就

汽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的得失、原因与对策

汽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的得失、原因与对策

·汽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的得失、原因与对策·北 京 汽 车文章编号:1002-4581(2013)03-0007-04汽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的得失、原因与对策项继友Xiang Jiyou(标致雪铁龙亚洲研发中心,上海 200233)摘 要:文中根据技术创新3个方面的基本理论,即技术创新的动机、集群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深入分析中国近30年来汽车产业发展,以市场换技术的产业政策的得失、原因,提出发展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技术创新;汽车产业;市场换技术中图分类号:F426.471文献标志码:A1 技术创新的基本理论技术创新的基本主体是企业(或者企业内部组织)和个人,在创新活动中,这2者是相互依存的。

虽然创新最终实施者是某个个体或者某些人组成的群体,但企业为有效实施创新活动提供组织、资源等保障,并最终负责应用创新结果,推出产品或者改进工艺,从而实现创新。

离开了个体的或者个体组成的群体的脑力劳动,企业也就失去了创新的源泉。

技术创新的基本理论研究有3个方面,即技术创新的动机、集群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

企业是以赚取利润为目标。

企业技术创新的动机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诱导。

为了优化成本、改进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企业要不断进行工艺优化,进行工艺创新。

为了维护市场主导地位或者扩大市场份额,除了拥有成本、质量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企业要引领或者追赶产品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向市场源源不断提供新一代产品,赚取市场的竞争优势。

为了扩展业务链,根据本身的特点和战略方向,向产业链的上游或者下游延伸,进行产品创新,开发新产品,扩展产业规模。

个人则是一个复杂的个体,以企业为平台进行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不同层次的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个人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每一个层次的需求都可能成为个体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 [1] 。

集群创新是指创新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产业集群)中成群出现的现象,可分为2类,即时间意义上的集群创新和空间意义上的集群创新。

以市场换技术策略的利与弊

以市场换技术策略的利与弊

以市场换技术策略的利与弊以“市场换技术”策略的利与弊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提出“以市场换技术”政策,希望通过让渡一些国内市场吸引外资,换取或学习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

但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我国企业获得了多少技术?该政策到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话题。

持支持态度的学者提出我国的国情决定了要以市场换技术,它减小了我国的技术差距。

因为技术引进比自行研发成本低、见效快,并可为自主创新积累经验;外商投资的技术比出售的技术先进,并解决了我国缺乏外汇的困难。

他们认为以市场换技术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首先,外商的进入引发了以产业关联为基础的技术波及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其次,引入国外企业参与竞争增强了我国企业的竞争意识,在一些行业促进了本土创新。

第三,合资使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最后,外商投资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增长。

我国虽然让度了部分市场份额,但总的市场规模增加得更快,本土企业的产量也大幅增加。

实施“以市场换技术”,开放市场,使得外资得以借此“东风”大举挺进我国市场,但究竟换来了什么技术和多少技术,却值得我们加以细致探讨。

第一,让出市场,吸引外资,我们确实引进了一大批技术,从汽车行业、家电行业到计算机行业等,通过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们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相关产业的升级换代。

但是,我们更多地却把那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的市场出让给了外资,总体上,以前阶段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效果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第二,我国虽然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口号,明细具体化程度却不够,配套的政策法规缺乏,相关的细节问题没有在有关法律中得到明确体现,导致在进行引资洽谈时,外商对技术要么避而不谈,要么态度强硬,而我方却往往由于受各种因素和利益驱使,对政策贯彻不力,让出市场却不谈或很少谈技术。

结果是市场拱手相送,技术却没学来。

第三,由于众多地方政府在利用外资中的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普遍,为了吸引外资,不惜给予外商过度优惠,一味让出市场迎合外商。

以市场换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以市场换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以市场换技术的可行性分析黄实彪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361005)E-mail:54871175@摘要:以市场换技术有助于引进外国资本与技术,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

但又会使国内企业对外产生依赖,放弃自主技术研发,失去市场的同时民族产业本身可能也遭受破坏。

通过分析,以市场换技术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如果实施不力,便会“引狼入室”。

关键词:以市场换技术,技术,消化吸收,比较优势,自主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实施以来,外商来华投资巨增,这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以及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这笔“交易”是不公平的,我国让出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却只换取到少量的技术[1];外资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日趋加强,我国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却进展缓慢,甚至在一些产业内形成了严重的技术依赖。

“以市场换技术”是否可行一直争论不休。

1.“以市场换技术”的界定实施“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开放国内市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引导外资企业的技术转移,获取国外先进技术,并通过消化吸收,最终形成我国独立自主的研发能力,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

“市场”,即国内需求,让出“市场”是指允许部分的国内需求让外资企业来满足。

并不是任何“市场”都可用来换技术的,只有外资企业具有相对技术优势的产品供给,我国企业又无法或完全满足的“市场”才能拿来换,这才不会对我国民族企业构成威胁。

“技术”必须是高于我国或我国不具备的技术,利用它能生产出我们国内还不能生产或是能生产但质量差、成本高、资源消耗多、缺额大,需要长期大量进口的先进产品,特别是那些高、精、尖产品。

“以市场换技术”,不是将市场份额直接给予外资企业,而只是将市场对外开放,国内企业仍可在该市场开展商业活动进行竞争,并努力夺回市场。

2.“以市场换技术”理论上是可行的假定A国X产业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为100单位,而国内企业仅能满足其中的30单位。

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成效不佳的原因辨析及我国的对策

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成效不佳的原因辨析及我国的对策

市场换技术战略成效不佳的原因辨析及我国的对策引言在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市场换技术战略作为一种常见的商业模式,旨在通过获取或购买新技术来快速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然而,很多企业在执行市场换技术战略时,却发现其成效并不如预期。

本文将辨析市场换技术战略成效不佳的原因,并提出我国的对策。

市场换技术战略的原理市场换技术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购买、引进或合作等方式获取先进技术,从而提升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

这种战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技术识别和分析:企业通过市场调研和技术研发等手段,寻找潜在的先进技术。

2.技术获取:企业通过技术购买、技术引进、技术合作等方式,获取目标技术。

3.技术应用和整合:企业将获得的技术应用于产品或服务创新,并与自身的核心能力进行整合。

4.市场推广:企业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推广新产品或服务,提升市场占有率。

尽管市场换技术战略在理论上有很大的潜力,但在实践中却常常出现成效不佳的情况。

下面将辨析市场换技术战略成效不佳的原因,并提出我国的对策。

市场换技术战略成效不佳的原因市场换技术战略成效不佳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技术不匹配在执行市场换技术战略时,企业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获得的技术是否与自身的产品和业务相匹配。

技术的引进或购买并不意味着它能够有效地应用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中,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应用能力将导致技术的流产。

2. 管理能力不足市场换技术战略需要企业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来推动技术的整合和应用。

然而,很多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着不足,导致技术无法有效地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优势。

3. 人才短缺技术创新需要具备相应技能和知识的人才支撑。

然而,我国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企业在执行市场换技术战略时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来支持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4. 市场不适应市场换技术战略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反应和接受程度。

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成效不佳的原因及对策

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成效不佳的原因及对策

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成效不佳的原因辨析及我国的对策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技术发展战略[3],希望通过出让部分市场换取我国产业技术的进步,然而10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推动本国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成长的策略却成效不彰。

一、“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实施“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开放国内市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引导外资企业的技术转移,获取国外先进技术,并通过消化吸收,最终形成我国独立自主的研发能力,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

应该说,该战略实施10多年来,对我国产业发展,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也应看到,在外资企业获得了巨大市场份额,甚至垄断我国某些产业的同时,国内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却进展缓慢,甚至在一些产业内形成了严重的技术依赖。

1.外资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日趋加强(1)三资企业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力军。

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来看,三资企业所占比重逐步加大,从1996年的70.5%增加到2001年的81.5%。

2002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共556.58亿美元,同比增长46.93%,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82.20%,数据显示外商投资企业仍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要力量。

(2)在部分产业领域,外资企业的垄断进一步加强。

从市场份额来看:感光材料行业,1998年以来,柯达出资3.75亿美元,实行全行业购并,迅速获取,富士大40-50%了中国市场的较大份额,至目前为止,柯达的市场份额大约为约占据30%,乐凯大约为20%.移动通信行业,Motorola曾经一度垄断我国市场,随着Nokia 和Ericsson的进入,市场集中度有一定下降,但市场集中度仍很高。

1999年三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大约达到80%以上,国内一些企业如波导、科健、东信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0%左右。

轿车市场更为严重,国内产量几乎全部由大众、雪铁龙、本田、通用等几家跨国公司的投资企业的产量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市场换技术”策略的利与弊
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提出“以市场换技术”政策,希望通过让渡一些国内市场吸引外资,换取或学习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

但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我国企业获得了多少技术?该政策到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话题。

持支持态度的学者提出我国的国情决定了要以市场换技术,它减小了我国的技术差距。

因为技术引进比自行研发成本低、见效快,并可为自主创新积累经验;外商投资的技术比出售的技术先进,并解决了我国缺乏外汇的困难。

他们认为以市场换技术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首先,外商的进入引发了以产业关联为基础的技术波及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其次,引入国外企业参与竞争增强了我国企业的竞争意识,在一些行业促进了本土创新。

第三,合资使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最后,外商投资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增长。

我国虽然让度了部分市场份额,但总的市场规模增加得更快,本土企业的产量也大幅增加。

实施“以市场换技术”,开放市场,使得外资得以借此“东风”大举挺进我国市场,但究竟换来了什么技术和多少技术,却值得我们加以细致探讨。

第一,让出市场,吸引外资,我们确实引进了一大批技术,从汽车行业、家电行业到计算机行业等,通过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们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相关产业的升级换代。

但是,我们更多地却把那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的市场出让给了外资,总体上,以前阶段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效果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第二,我国虽然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口号,明细具体化程度却不够,配套的政策法规缺乏,相关的细节问题没有在有关法律中得到明确体现,导致在进行引资洽谈时,外商对技术要么避而不谈,要么态度强硬,而我方却往往由于受各种因素和利益驱使,对政策贯彻不力,让出市场却不谈或很少谈技术。

结果是市场拱手相送,技术却没学来。

第三,由于众多地方政府在利用外资中的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普遍,为了吸引外资,不惜给予外商过度优惠,一味让出市场迎合外商。

利用外资中重复低效引进,重引进硬件设备而忽视软件,重引进轻消化吸收,轻信外商而忽视自身各
方面建设,结果是市场给外商了,自己却往往得不偿失。

第四,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中,跨国公司操纵技术优势从而以之作为其金融战略扩张和发展的核心武器的趋势日趋扩大,因而跨国公司在对外投资中对技术转让极为慎重和吝啬,一般只转让成熟的、一般的外围技术,而对占领东道国市场却不遗余力。

我国利用外资中,高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些对国民经济关系重大的核心技术、尖端技术却鲜有外资进入,部分原因即在此。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国民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质量要得到提高,技术水平的提高仍是实现目标的一个关键手段。

利用外资作为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一个重要途径依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我国的利用外资工作逐步地走向成熟,引资质量的提高是大势所趋。

是故,我们有必要对“以市场换技术”进行理智冷静的思考。

首先,我国的利用外资正在发生着十分深刻的转变: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迅速发展,外商的投资意图正转向对我国输出商标品牌意识,开拓和长期占领我国广阔的市场。

伴随着这种深刻的变化,跨国公司的国际经济竞争将日益渗透到我国的国内市场的各个方面中,国有企业日益面临着跨国公司的严峻挑战,通过国内市场的出让换取国外技术的难度增大,成本提高,风险上升。

其次,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未发育成熟,市场体系和机制尚不健全,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尚未彻底转换,在内外经营环境上都无法同跨国公司抗衡。

同时,国内市场又是我国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基础,国内企业首先经受国内市场的洗礼才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因此“以市场换技术”必须适可而行,对国内市场不能一味让出,而是需要恰当选择,并实行合理、适度的保护,否则,失去了市场,企业丧失了存在基础,技术的引进将变得毫无意义。

基于以上所述,今后的利用外资工作中如何搞好“以市场换技术”的“适度”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的予以对待。

基本的出发点应该是:市场的出让要能符合我国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利益取向,同时不能危害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