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建设-项目成果介绍-20090224
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报告及综合示范工程建设项目成果介绍
社会主义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建设成果介绍一、农网规划设计1 A、B、C三类典型供电模式技术原理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是符合我国农村特色的电网典型规划设计方案,从典型区域经济水平、供电需求出发,在电压等级匹配、供电半径优化、电网布局优化等优化设计的基础上,对电网结构、供电单元和电网装备等供电系统主要组成要素、要点进行优化配置,形成与该区域实际相适应的代表性供电方案。
A、B、C三类区域划分标准:A类区域代表了经济发达、负荷密集、供电质量要求高及具有特殊供电需求的区域,如县城中心区、商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及经济发达乡<镇)、村等。
B类区域代表了经济较发达、负荷相对密集、供电质量要求相对高的区域,如一般县城区、周边郊区及经济相对发达乡(镇>、村等。
C类区域代表了除A、B类区域外的其它区域,其经济水平一般或欠发达、负荷密度低、对供电质量要求不高,如一般性乡<镇)、村等。
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有A、B、C三类,每类又按电压等级分为典型区域低压、中压和高压供电模式,及按行政区分为县、乡、村供电模式,共计有64种。
A类典型供电模式23种,其中低压(村>供电模式6种、中压供电模式8种、高压供电模式3种,县、乡供电模式6种;B类典型供电模式21种,其中低压(村>和中压供电模式各6种,高压供电模式3种,县、乡供电模式6种;C 类典型供电模式20种,其中低压供电模式5种、中压供电模式6种、高压供电模式3种,县、乡供电模式6种。
每种典型供电模式由适用条件和模式配置两部分组成。
适用条件给定了主导产业、区域简况、负荷等;模式配置则界定了供电系统的电网接线、无功补偿、导线选择、自动化配置模式、供用电安全措施等各主要组成要素。
特点及适用范围符合我国农村电网实际特点,实现供电方案模式化、标准化,满足东、中、西部不同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地区的建设需求,适用于指导新农村电网规划设计。
查新国电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报告编号:2008-0427,2008-08-12应用示范及推广应用,如表1所示。
农村供电工程方案
农村供电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电力需求不断增加。
由于我国农村电网的建设相对滞后,电力供应能力不足,导致了农村电力供应短缺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农村电力供应水平,满足农村居民生活和农村生产的需要,现拟定农村供电工程方案。
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通过工程建设,提高农村电网的建设水平,增强农村电网的供电能力,实现农村电力供应的持续稳定和可靠性。
2. 任务:完善农村电网布局,提升变电站和配电站的建设水平,优化农村电网负荷分布,增强农村电网的供电能力。
三、方案设计1. 农村电网规划:根据农村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规划农村电网布局,确保电力供应的全覆盖和通达性。
2. 变电站建设:加大对农村变电站的建设力度,提高变电站的运行可靠性和供电水平,优化供电结构布局。
3. 配电站建设:加大对农村配电站的建设力度,提高配电站的供电能力,提升农村供电层次。
4. 设备选型:选择先进、稳定、高效的电力设备,确保农村供电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四、工程实施1. 农村电网规划: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制定农村电网规划方案,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 变电站建设:统筹规划农村变电站建设,选址合理、设备优质、供电可靠,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能力。
3. 配电站建设:根据农村电网规划,科学规划布局农村配电站,提升农村配电站的供电能力和运行水平。
4. 设备选型:根据工程需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力设备,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五、工程效益1. 提高农村电网供电水平,确保农村电力供应的持续稳定和可靠性。
2. 优化农村电网负荷分布,实现农村电网供电的均衡和良好的电能质量。
3. 降低农村用电成本,提高农村电力供应效率,提高供电质量。
4. 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村发展水平。
六、投资估算1. 农村电网规划:根据农村电网规划方案,预计投资约500万元。
2. 变电站建设:根据变电站建设标准,预计投资约800万元。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的农网供电模式分析
建材发展导向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的农网供电模式分析王晓丹(沈阳沃森科技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00)摘要: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电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由于农村电网建设 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很有必要采用新型的农网供电模式不断完善农村电网建设体系。
现通过介绍农村 电网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的农网供电模式。
关键词: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农网供电模式近年来,由于我国对于城镇化建设的力度加大,使得我 国农村建设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和进步。
农村实现电气化是一 项利国利民的价值工程,具体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不 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实现农村电气化,不仅带动农村经济的 发展,同时也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前发展。
1我国农村用电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1)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当前,农村的用电程度普 遍的比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农村居民 (县级以下)普遍摆脱了贫困,整体达到了小康水平,生活 水平普遍提高,收入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整体的趋 势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集中居住,从平房搬进了楼房,相 应的农村基础设施越发完善,这种趋势势必会使农村生活用 电水平提高。
并且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完善发展,农村地 区的小城镇变多了,这将会形成新的用电增长点。
农村地区 小城镇的发展刺激了乡镇企业范围的扩大,也増加了乡镇企 业的数量,而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小城镇经济状况 的发展,从而刺激了农村地区的用电需求。
另外,农村电网 制度的改革和电网布局的调整,有助于农村电气化建设进程 的加快,为电气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用电结 构趋于多元化。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用电主要农业 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两种,农村用电的规模不大,在全社会 用电中所占比例也比较小。
随着农村居民经济和生活方面的 提高,农村的工业和生活服务用电将逐渐替代原来的灌溉、照明、生活用电,从而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不断减小城乡的 用电水平差距。
为农村经济发展助力——山东省胶州市新农村供电模式示范工程建设纪实
也 是该公 司
民生 活 电气化水平 的提高
的对 客 户 服 务 的指挥 和 内部服 务 过 程 的监 督 平
。
新 农村 电气化 建设 是 造 福地 方
、
惠及 乡亲 的 民心
,
台 负责监 控指挥 全公 司的服 务工 作
,
工 程
,
,
我 们不 仅担 负着新 农 村 电气化 的建设 任 务
、
更肩
作 为 山东东部沿海 的经 济发 达县
,
中国电力科 学 研 究 院在胶 州 市组 织
“
统等信息 系统
,
、
通 过这 个平 台 实现 了服 务全 过程 的监
,
召开
社 会 主义新 农 村供 电模式 研 究 及 综 合示 范工 程 胶 州重 点示 范工 程
“
”
做到 了内 外部服务过程 的闭环 管理
、
真正 实现 了
实现 了 由职
,
建设
会
。
”
科技 项 目子课 题
,
农 村 电气化试点单位之
,
才能 保 障人 民致 富 奔 小康 的 电 力需 求
、
才能
铁地 表态
。
促进 农 民增 收 农村稳定 和农 业 生产 的大发 展 种形 势
,
。
面对 这
该 公 司领 导班 子 清楚 地 认 识 到
设 点 多面广
, ,
,
胶州 市供 电公 司原 有 的服 务信息技术平 台 已
,
时间紧
、
一
针对这
一
山东 省胶 州市
挥平 台
整合 了电 网实时信息 系统
、
视频 系统
GPS
新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应用案例
新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应用案例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各种力图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借助电力技术、信息技术和经济技术的发展,农村电气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工作,而对农村电气化村的典型供电模式应用则更为重要。
因此,本文就以中国典型的农村电气化村的供电模式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具体的应用情况。
首先,典型的农村电气化村供电模式是一种集中式供电模式,其特点是单一的电源集中在小范围内,供电线路经过简化和改造,实现多情况多用电,从而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的进度。
其次,该模式重点改造了农村居民用电,强化了布线,将原本需要多次拆除重装的农村用电线路,统一进行改造,实现了家庭低压用电,提升了家庭供电安全和便利性,并且通过社会化经营,实现了节能减排,是一个节能环保的电源配置方式。
此外,农村电气化村的典型供电模式应用还需要做好十足的安全技术保障,以确保村民的安全和提升供电效率。
例如,做好全村各个家庭用户的供电安全保障,监测家庭用电的安全性,安装私家用电安全设备,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及时发现故障和安全隐患,以确保家庭用电安全和正常运行,保证农村电气化村的正常发展。
此外,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应用还需要优化智能系统,让供电系统更智能、更节能,例如,引入智能配电系统和智能电表,实现数据采集和动态监测,实现电表自动上传和结算数据,从而使得整个供电系统更加智能化、节能化,提高供电水平和效率,促进电气化村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应用可以实现节能减排,有效提高供电安全性和便利性,节约电能资源,提高农村电气化建设的进度,加快农村社会的发展步伐,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上述技术应用到农村电气化领域中去,实现更加节能环保的电源配置,实现贴近农民实际需求的智能化电力供应。
新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应用案例
新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应用案例
新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应用案例有:
1、大叶农村电气化改造项目——河北省定兴县大叶乡运用了
中心性集控两级电压供电模式,使节能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同时保障了上面用电的稳定性。
2、中科德电力有限公司——重庆市垫江县的中科德电力有限
公司采用的是中心电源集控三级供电模式,实现了以此模式为基础的综合智慧电网建设,同时也改善了垫江县的地方经济发展。
3、建筑电气化—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使用了基于中心电源集
控三级电压供电模式,将传统架构改成现代架构,提高了用电效率,减少了能耗。
分析新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
分析新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摘要:我国的农网分布面积较广、规模较大,且发展很不平衡。
随着人口数目的增多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用电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长。
为满足新农村发展的需要,优化农村电网的建设和规划十分关键。
本文简要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电气化村的典型供电模式。
关键词:新农村;电气化村;供电模式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6年3月27日,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以“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三农”电力发展服务战略。
在6年的发展时间里,农村供电范围在不断扩大,供电保障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电气化建设促进了农村电网改造技术的发展,加强了农村电力设施的建设,基本满足了农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农村电网的建设,作为国家供电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战略实施。
一、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一)电网规划新农村电气化村的建设既要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居民生活的用电需求,又要与当地的农村建设步伐相协调。
同时,要坚持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技术先进和减少维护的原则,采用适合当地发展的技术和设备,不得使用不合格或者已经被国家命令淘汰的产品。
此外,低压配电网应以分区供电为原则,明确供电的范围。
(二)配电变压器选择节能、环保的配电变压器,积极地应用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以及调容变压器。
对于高层建筑或者地下室以及有特殊防火要求的要配备干式变压器。
而对于居民生活区和有特殊用电要求的区域,单项变压器比较适合。
(三)无功补偿无功补偿适合选择集中补偿和分散补相结合的方式。
且选择时应选择自动装置,且应具有功率因素和电压综合控制。
对于侧电机功率大于4kw时,应加装无功补偿装置。
(四)低压线路低压线路的设置要根据当地环境,按照远景规划进行设置,且结构应尽量简单、安全,接户线需使用绝缘线。
对于a电气化村,供电半径应在400米以内,每户容量不低于8kw。
而对于b、c类电气化村的供电半径应控制在500米以内,b类容量不低于6kw,c类容量不低于4kw。
农村供电工程方案范文模板
农村供电工程方案范文模板一、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农村供电工程1.2 项目地点:XXX市农村地区1.3 项目规模:覆盖XXX个村1.4 项目背景:农村电力供应不足,影响农民生产生活二、项目目标2.1 解决农村供电不足问题,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2.2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电力供应系统2.3 进行电网升级和改造,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质量三、项目内容3.1 电网改造:对现有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增加输配电线路和变压器容量3.2 新建变电站:根据实际情况,在农村地区新建变电站,提高供电容量3.3 安装智能电表:为农民提供智能电表,方便用电管理和计量3.4 增加户外照明:在村庄和农田间增设户外照明设施,提高农村夜间能见度3.5 配电网优化:对配电系统进行优化,提高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四、项目实施4.1 前期调研:对XXX市农村供电现状进行调研,制定详细的改造方案4.2 技术设计:委托专业设计院对改造方案进行技术设计和论证4.3 采购设备:根据设计方案,采购所需的输配电设备和材料4.4 施工安装:组织施工队伍进行电网改造、变电站建设和设备安装4.5 联合调试:对改造后的电网进行联合调试,确保运行正常4.6 竣工验收: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取得竣工验收合格证书五、项目投资与效益5.1 项目投资:整个项目总投资约XXX万元5.2 项目效益:提高农村供电水平,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六、项目管理6.1 项目组织:成立项目管理小组,负责项目实施和管理6.2 进度控制:制定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加强监督和管理6.3 资金管理:合理安排项目资金使用,确保资金安全和效益七、风险分析7.1 市场风险:受市场需求和电力政策影响7.2 技术风险:施工、设备安装技术出现问题7.3 资金风险:资金紧张导致项目暂停八、环境保护8.1 项目影响评估:对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8.2 环境治理措施:在施工、设备安装过程中加强环境治理8.3 废弃物处理:对项目废弃物进行合理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8.4 生态修复:对施工中破坏的植被进行生态修复九、总结与展望农村供电工程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农村电力供应情况,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供电工程项目成果报告与总结分析
供电工程项目成果报告与总结分析一、项目背景在供电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供电工程项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某供电工程项目的成果进行报告与总结分析,以期向相关人员提供有关项目进展和成果的详细信息。
二、项目概况该供电工程项目旨在升级并改进现有配电系统,以提高供电质量和效率。
项目由供电公司委托,由一支由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负责实施。
三、项目成果报告1. 供电质量提升:通过升级设备和优化供电系统,该项目显著提升了供电质量。
供电中断次数大幅减少,电压波动范围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大大减少了对用户的不良影响。
2. 能源效率改善:通过对供电网络的优化,项目实现了能源的有效利用。
合理规划电源分配、降低线损、优化负载等措施有效提高了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3. 线路的可靠性提升:项目针对存在故障率高、老旧设备多的线路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改造,使得线路的可靠性得到显著提升。
整体电网可靠性指标得到明显改善,降低了故障发生率和恢复时间。
4. 安全管理改进:项目侧重于加强供电系统的安全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
实施安全培训、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强化设备巡检等措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项目总结分析1. 成功因素:合理的项目规划与管理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以及合作与沟通能力的良好发挥,都对项目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2. 存在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人力资源的匮乏、资金投入的不足以及一些技术难题等因素都对项目的完美实施造成了一定影响。
在未来的项目中,应该更加注重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3. 改进策略:针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策略:加强团队建设,提升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增加资金投入,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重视技术研发,解决项目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五、未来展望本供电工程项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但仍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项目管理,不断改进技术和流程,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供电行业需求。
浅析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
浅析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电气化工程的加快推进,电力农网工程在中国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力农网工程是指将电力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为农村提供可靠、高效的电力供应,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项工程。
在电力农网工程建设中,创新模式的运用对于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的定义、作用、特点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创新模式的定义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是指在农村电力建设中,采用了新的管理理念、技术手段、合作模式等,在推动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更好地满足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需求的一种工作模式。
创新模式的出现,代表着电力农网工程建设正朝着更高效、更可靠、更节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二、创新模式的作用1. 提高农村电力供应的可靠性。
传统的农村电力供应方式多采用集中供电的方式,电线杆破损、设备老化等问题时常发生,造成了电力供应的不稳定性。
而采用创新模式,可以更好地利用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储能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保障农民用电需求。
2.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模式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提高。
可以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电力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和销售。
3. 优化资源配置,节约能源。
创新模式可以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电网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可以更好地实现能源的清洁利用,降低耗能水平,保护环境。
三、创新模式的特点1. 多元化的技术手段。
创新模式的应用,不仅仅是单一技术手段的运用,而是多元化技术手段的整合。
可以结合分布式能源、储能技术、智能化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电力农网工程的高效建设和运行。
2. 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
创新模式多采用多方参与的合作模式,比如政府部门、电力企业、农业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组成的合作联盟。
农村电力供应体系创新研究
农村电力供应体系创新研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电力供应体系一直是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分散、用电需求较小、供电设施老化等问题,传统的农村电力供应体系存在诸多不足。
因此,如何创新农村电力供应体系,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效率,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电网建设的投入。
农村地区地势复杂,通常需要更多的电网设施来覆盖整个区域,因此需要增加对农村电网建设的资金投入,以确保农村地区的供电设施完备,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其次,要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步伐。
由于农村电力供应体系的老化,很多供电设施已经使用多年,存在安全隐患和供电不稳定的问题。
因此,需要加快对农村电网的改造升级,更新老化设施,提高供电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农村居民的用电需求得到满足。
再次,要推动农村电力供应体系与新能源产业的融合发展。
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为农村电力供应体系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可以通过建设光伏发电站、风力发电站等新能源设施,将新能源与传统电力供应体系有机结合,提高供电效率和环保性,推动农村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还要注重建立健全的农村电力运营管理机制。
农村电力供应体系的稳定运行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高效规范的运营机制。
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农村电网运营企业的监督,确保其合法合规经营,提高农村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要加强农村电力供应体系的技术研究与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数字化已经成为未来电力供应的发展方向。
应当加强对农村电力供应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引入智能化技术,建设智能电网系统,提高供电的智能化水平,提升电力供应的效率和可靠性。
此外,要重视农村电力供应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推动农村电力供应体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加强对农村电力供应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农村电力供应团队。
同时,要注重农村电力供应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社会主义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建设”项目通
过验收
本刊编辑部
【期刊名称】《农村电气化》
【年(卷),期】2008()11
【摘要】9月25-26日,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在杭州组织召开了国家电网公司重点科技项目——“社会主义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建设”验收会。
以清华大学卢强院士为主任的11名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该项目立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创立了以供电模式为核心的新农村电网建设模式;研究成果及示范工程符合我国农村电网的特点与发展需求,对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项目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总页数】1页(P1-1)
【关键词】示范工程建设;供电模式;新农村;主义;社会;国家电网公司;农村电网建设;农村电气化建设
【作者】本刊编辑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61;TU852
【相关文献】
1.社会主义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与综合示范工程宽城电气化县建设技术经济分析报告 [J], 蒋文海
2.“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建设”项目获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J], 安四清
3.国家电网公司“社会主义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建设”项目第二次工作推进会在山东临朐召开 [J], 王学胜;井玉霞(摄)
4.国网公司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建设 [J], 本刊编辑部
5.首家通过国网公司验收的新农村供电模式海宁示范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
浅析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随着中国农村电力建设的不断发展,电力农网工程也逐渐成为重要的工程之一,为农村带来了更加便利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在电力农网工程建设过程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尤为重要,可以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减少工程成本,更好地服务农村居民。
1. 引入现代信息化技术,提高农网建设效率和质量现代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农网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减少建设成本。
例如,采用全站仪进行建设测量,可以准确测量地形地貌,避免误差的出现;使用电脑辅助设计软件,可以快速设计出符合规范要求的电力农网工程;利用电子招投标平台,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并提供更便捷的投标服务。
2. 推进市场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市场化管理是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电力农网工程建设中,实行市场化管理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降低企业成本。
在市场化管理的模式下,电力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工程建设方案,树立和完善服务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
3. 建立有利于产业升级的新型农村电网建设体系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建立了新型农村电网建设体系。
通过新型农村电网建设体系的建立,可以为电力行业和其他行业提供有利于产业升级的支持。
建设新型农村电网不仅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电力服务,还为电力行业提供发展空间,推进产业升级。
4. 探索共享经济,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建设成本共享经济是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共享经济来实现资源共享,即可以提供服务,也可以使用服务。
在此模式下,电力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合作,共享资源,共同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是对传统建设模式的改进和创新,通过引入现代信息化技术、推进市场化管理、建立新型农村电网建设体系和探索共享经济等多种方式,来提高电力农网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更好地服务农村居民。
工作报告中的农村电网建设成果展望
工作报告中的农村电网建设成果展望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持续增长。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地区的电网建设滞后,供电条件不佳。
为推动农村电网建设,提高农村供电水平,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农村电网建设成效1. 农村电网改造通过农村电力网络改造,我国成功实现了农村电网的整体升级。
在山区和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新建了多座高压变电站以解决过去电力供应不稳定的问题。
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电网管理和数据采集,提高了电网的运行效率。
2. 农村电网覆盖率提高我国积极推进城乡电网一体化建设,加大了农村电网建设力度。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95%以上的农村地区实现了电网覆盖,农村电网建设的成效显著,有效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3. 农村电力供应质量提升农村电网建设的另一个显著成果是农村电力供应质量的提升。
通过加强电网监测和运维,减少了供电故障和停电时间,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
这不仅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用电环境,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4. 新能源接入农村电网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展迅猛,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
通过农村电网建设,我国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新能源接入,并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实现了对新能源的有效管理。
这为农村地区的清洁能源利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并为发展绿色农业、农村经济增添了新动力。
三、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措施1. 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尽管农村电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的问题。
有些贫困地区仍然存在电网缺陷,供电质量有待提高。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电网建设投入,并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管。
2. 新能源接入难题尽管新能源接入农村电网的成绩显著,但随着新能源规模的不断扩大,接入难题也逐渐凸显。
新能源的不稳定性和波动性给电网运行带来了很大挑战。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新能源的储能技术研发,建立智能化的调度系统,并完善政策和法规,推动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供电新模式 服务新农村
供电新模式服务新农村
王学胜
【期刊名称】《农电管理》
【年(卷),期】2010(000)008
【摘要】近年来,临朐县供电公司按照新农村供电模式要求,实行农村中低压电网典型设计、标准化配置,认真遵循结构紧凑型、设备无油化、控制智能化、节约环保型原则,突出推广应用综合节能降损新技术和数字化农网与信息资源整合重点项目,全面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总页数】1页(P13-13)
【作者】王学胜
【作者单位】《农电管理》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612
【相关文献】
1.创新模式支撑新农村建设——记首都新农村建设科技创新服务联盟 [J], 邓爱华
2.真情服务新农村建设——山东省高密市供电公司服务新农村建设纪实 [J], 贾聚光;任叙杰
3.建设辽宁首个"互联网+"模式智能供电营业厅开启供电服务新模式 [J], 舒静;田璐
4.建设供电服务指挥平台r构建新时代供电服务新模式 [J], 国网湖北武汉供电公
司
5.朔州供电公司推出供电“片警”为民服务新模式 [J], 田丽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
浅析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电力农网工程是指将电力与农业有机结合,通过电力技术手段解决农业领域的电力供应问题。
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是指在电力农网工程的实施中,采取一系列新的思维和方法,以实现目标的模式。
本文将就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进行浅析。
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的核心是以电力技术为驱动力。
电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使农业生产工艺更加高效、方便、可控。
比如利用电力技术实现农田灌溉和排水的自动化,可以提高农田灌溉的水量和时间的控制,减少浪费和人力成本;利用电力技术实现农业温室大棚的自动化控制,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自动调整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还强调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应用。
通过智能化技术和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和预测性。
比如利用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自动调整灌溉和温度等参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提供精准的农业管理方案。
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还注重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
在电力农网工程中,可以通过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热等资源,提供清洁能源和环保产品。
比如利用农业废弃物进行生物质能源的生产,替代传统的燃煤发电方式;利用废水和废热进行热能和电能的循环利用,提供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能源。
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强调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电力农网工程是一个涉及能源、农业、制造业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工程,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
比如电力供应商、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可以建立合作机制,实现对电力需求和供应的协同管理;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可以建立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的合作机制,实现农产品的高效利用和加值。
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在解决农业领域的电力供应问题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析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
浅析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电力农网工程是指在农村地区建设电力基础设施,为农村居民供电。
在过去,电力农网工程一般采用传统的工程模式,即由电力公司统一建设,农村居民享受供电服务。
随着社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农村电力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传统的电力农网工程模式已不能满足需求。
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应运而生。
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农村居民需求为导向,注重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和技术手段,提供符合农村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的电力供应方式。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进行浅析。
在电力农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集约化的模式,即将多个农村居民聚集在一起,形成电力集中供应的形式。
这样可以减少线路和变电站的建设,降低成本,提高供电可靠性。
还可以通过集中供电的模式,推动农村电力使用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提高供电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可以借鉴分布式发电的思路,以农村居民自身的能源资源为基础,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和分布式电力系统,满足农村居民的电力需求。
可以利用农村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生物质资源,进行生物质发电,为农村提供绿色、环保的电力供应。
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还可以采用以农村居民为主体、政府和企业为支持的合作模式。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企业可以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持,农村居民可以参与项目的运营和管理。
这样可以形成政府、企业和农民共赢的局面,推动电力农网工程的快速发展。
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还应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电力农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到农村居民的长期发展需求,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可以利用新能源技术和节能技术,提高电力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还可以发展农村电力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浅析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
浅析电力农网工程创新模式电力农网工程是指在农村地区建设供电、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工程,是国家计划中的农业电气化、农村信息化和扶贫开发的重要支撑。
电力农网工程的创新模式涉及到项目管理、资金保障、技术支撑和组织管理等方面。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项目管理创新电力农网工程建设的过程需要规范和科学的管理,优化的项目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 项目预算管理:科学合理地编制工程预算,并根据实际进度进行预算变更,避免资源浪费,降低项目成本。
2. 项目规划管理:建立完善的项目规划体系,准确评估工程需求和实现程度,规避项目风险,提高项目整体效益。
3. 项目实施管理:科学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全程跟踪实施情况,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工程,优化项目效率。
二、资金保障创新资金是农网工程建设的核心保障,如何合理配置资金成为电力农网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实际运行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来解决:1. 资金审批机制:建立严格的资金审批机制,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优化农网工程资金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2. 融资模式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农网工程建设,采用多种融资模式,扩大资金来源,确保项目建设的资金保障。
3. 资金监管机制:加强对农网工程建设资金的监管,建立有效监督机制,规避资金滥用和浪费,保证资金安全。
三、技术支撑创新1. 技术人才引进:吸引高技能人才参与电力农网工程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水平。
2. 技术应用创新:结合实际需求,使用一些新的技术,如智能电网、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等,提升电力农网工程的品质和效能。
3. 技术保障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体系,包括技术研究、技术咨询、技术推广等,为电力农网工程建设提供卓有成效的技术支撑。
电力农网工程的组织管理这一环节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创新:1. 机构体系创新: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机构体系,明确职责和权限,加强对电力农网工程建设的领导和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农村生活电力综合治理工程勘察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方案
农村生活电力综合治理工程勘察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方案项目背景农村生活电力综合治理工程是为了改善农村地区的电力供应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而进行的综合治理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是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满足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需求。
项目目的本方案的目的是为农村生活电力综合治理工程提供一个全面的勘察设计、采购和施工方案。
通过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实现项目的高效管理和优质交付。
方案内容1. 勘察设计阶段:- 对农村生活电力综合治理工程的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估。
-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
- 确定工程所需的设备和材料清单。
2. 采购阶段:- 根据设计方案和施工需求,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
- 与供应商协商并选择优质的设备和材料。
- 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3. 施工阶段:- 根据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工作。
- 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高效和质量。
- 监督施工进展,及时解决问题和调整计划。
方案优势- 使用EPC总承包模式,实现项目的高效管理和优质交付。
- 综合考虑勘察设计、采购和施工过程,确保项目的一体化管理。
- 通过合理的调查评估和采购计划,降低项目成本并提高效益。
-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风险与风险应对措施- 采购过程中可能遇到供应商的合同违规行为,我们将严格遵守合同约定并保护项目利益。
- 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工期,我们将制定应急计划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大施工力度。
关键里程碑- 完成勘察设计阶段:预计时间为X个月。
- 完成采购阶段:预计时间为X个月。
- 完成施工阶段:预计时间为X个月。
预算和费用控制本方案的预算将根据详细设计方案和采购计划进行制定,并严格控制费用的使用。
总结本方案提供了农村生活电力综合治理工程的综合勘察设计、采购和施工方案。
通过EPC总承包模式,实现项目的高效管理和优质交付。
我们将严格控制质量和费用,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建设成果介绍一、农网规划设计1 A、B、C三类典型供电模式技术原理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是符合我国农村特色的电网典型规划设计方案,从典型区域经济水平、供电需求出发,在电压等级匹配、供电半径优化、电网布局优化等优化设计的基础上,对电网结构、供电单元和电网装备等供电系统主要组成要素、要点进行优化配置,形成与该区域实际相适应的代表性供电方案。
A、B、C三类区域划分标准:A类区域代表了经济发达、负荷密集、供电质量要求高及具有特殊供电需求的区域,如县城中心区、商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及经济发达乡(镇)、村等。
B类区域代表了经济较发达、负荷相对密集、供电质量要求相对高的区域,如一般县城区、周边郊区及经济相对发达乡(镇)、村等。
C类区域代表了除A、B类区域外的其它区域,其经济水平一般或欠发达、负荷密度低、对供电质量要求不高,如一般性乡(镇)、村等。
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有A、B、C三类,每类又按电压等级分为典型区域低压、中压和高压供电模式,及按行政区分为县、乡、村供电模式,共计有64种。
A类典型供电模式23种,其中低压(村)供电模式6种、中压供电模式8种、高压供电模式3种,县、乡供电模式6种;B类典型供电模式21种,其中低压(村)和中压供电模式各6种,高压供电模式3种,县、乡供电模式6种;C类典型供电模式20种,其中低压供电模式5种、中压供电模式6种、高压供电模式3种,县、乡供电模式6种。
每种典型供电模式由适用条件和模式配置两部分组成。
适用条件给定了主导产业、区域概况、负荷等;模式配置则界定了供电系统的电网接线、无功补偿、导线选择、自动化配置模式、供用电安全措施等各主要组成要素。
特点及适用范围符合我国农村电网实际特点,实现供电方案模式化、标准化,满足东、中、西部不同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地区的建设需求,适用于指导新农村电网规划设计。
查新国电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报告编号:2008-0427,2008-08-12应用示范及推广应用,如表1所示。
表1 电气化示范村建设模式示范及推广应用统计表“新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在5省8县542个供用电示范村建设中应用,居民端电压合格率平均提高了3.63个百分点,低压线损率平均降低了3.41个百分点,人均年生活用电量平均增长率为14.75%。
“新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已在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实施,在26个网省公司10296个电气化村推广应用,服务地方新农村建设效果显著。
2新农村变电站典型建设模式技术原理遵循“两型一化”原则,综合考虑各地区经济水平及负荷水平的差异性,提供县城规划区、工业园区、其它城乡地区三类功能区块的22种变电站/开闭所典型建设模式及技术选择原则。
特点及适用条件满足农网差异化供电需求,具有结构紧凑、维护方便、节约占地、建设周期短等特点。
应用陕西户县35kV太平变电站、人民路开闭所、安徽肥西110kV烟墩变电站3 35kV小型集成式变电站技术原理农村紧凑型集成化变电站是指具有模块化、工厂化、标准化、节能型、智能化、免维护特点的农村终端变电站。
变电站根据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建设原则进行设计,为线路变压器组接线方式,单台主变压器容量在6300kV A及以下的35、66kV县及县级市以下地区变电站,主要采用户外敞开式布置。
接线简单,保护简化,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建设速度快,占地面积小。
传统的农村35kV变电站一般按照双线双变、10kV线路呈放射式的传统模式建设,供电可靠性不高、灵活性差;还存在占用地面积大、资金投入多、设备的日常维护量大、施工周期长等缺欠。
农村紧凑型集成化变电站的建设方案,是在总结国内外变电站设计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与过去建设的常规变电站和简陋变电站有明显区别。
无论是主接线方式、设备配置及选型、总体布置还是保护方式,都形成了一种新的格局。
主要有两种方式:(1)全户外式变电站。
即变电站一次、二次设备全户外式布置;采用模块化钢构架或箱式结构。
(2)半户外式变电站。
即变电站一次设备户外布置,采用模块化钢构架或箱式结构;二次设备布置在户内,变电站保留一定面积的建筑物。
特点及适用范围可有效完成电压调整、潮流(电力系统中各节点和支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流向及分布)控制以及输配电线路和主要电工设备的保护。
强化了配电网的环网联络,有利于自动化水平的发挥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的提高。
适用于各类35kV变电所建设,能够推动新农村变电站向小型化、智能化发展。
应用陕西省户县35kV太平变电站静态投资约405万元,占地691平方米,投资及占地分别占35kV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2005年版)A-2方案的79.7%和40%。
设备全部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10kV设备集成于SF6成套装置中,现场直接安装,工作量小,安装工期仅为8天。
4 集成化封闭式开闭所技术原理集成化封闭式开闭所采用小型化SF绝缘成套供电单元设备,将所有的一次6气室中,具有可靠的机械联锁,配备电带电部分(断路器、母线等)封闭在SF6动操作,可实现遥信、遥控等功能。
10kV双电源通过地下电缆进线方式引入;母线连接采用电缆方式;真空开关采用双稳态永磁操作机构;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集中组屏方式;箱壳采用新型隔热阻燃环保材料和不锈钢密封焊接技术。
采用紧凑型充气开关柜技术、绝缘电缆技术、低压模块化技术、综合自动化技术等,实现无人值班和达到“四遥”的功能。
特点及适用范围可实现10kV配电线路分段、各分支线路控制等功能,解决高压变电所中配电出线开关柜数量不足、出线走廊受限,相同路径的电缆条数过多等问题。
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活住宅小区、城市绿化带等10kV接线集中的用电区域。
应用陕西省户县人民路开闭所采用户外箱式环网柜结构,单列布置,静态投资281万元,占地42.2平方米,投资及占地分别约占10kV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配电工程分册同类型KB-4方案的74%和78%。
全所设备全部采用工厂预装式生产,建设周期92天,现场安装周期仅为4天。
二、农网装备技术1 10kV永磁柱上真空断路器技术原理ZW32-12/D1250-20型户外永磁机构真空断路器是一种新型复合绝缘的真空断路器,可有效承载分、合系统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
断路器采用永磁操动机构及电子控制系统,可动部件少、动作稳定可靠;采用自主创新技术提高线圈磁场对动铁芯动态反应能力,显著提高了永磁机构的分闸速度和开断性能;采用整体布局,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单元尺寸小、重量轻、便于柱上安装。
特点及适用范围主要用于电力系统中开断与关合负荷电流、过载电流及短路电流,配置电流互感器和配智能控制单元可实现智能控制功能;适用于城乡电网线路或配电系统户外变电站中。
专利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线圈磁场对动铁芯动态反应能力的方法和装置(200810106052.1)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提高线圈磁场对动铁芯动态反应能力的永磁机构(200820080435.1)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永磁机构手动分闸装置(200820080146.1)测试高压开关及直流电源质检站,(K)2005-297鉴定北京电器电材行业协会京电鉴字[2007]第005号应用安徽阜阳、河北唐县2 10kV气箱式环网柜技术原理绝缘环网开关设备,由断路器单元、HXGN□-12系列气箱式环网柜是一种SF6断路器加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单元、负荷开关加熔断器组合电器单元四大类组成,可实现各种功能单元之间的可任意组合扩展;断路器单元采用具有自主创新技术、且可直接测量和快速调整的弹簧超行程装置,设备性能更加稳定可靠。
特点及适用范围主要用于环网配电,多回路配电柜可扩大供电对象及保护范围;适用于城乡配电网及工矿企业、油田、城市建筑、生活小区等区域的预装式变电站或开闭所。
专利发明专利:一种弹簧超行程装置(编号:200810105713.9)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弹簧超行程装置(编号: 200820080337.8)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多面开启的设备箱(编号:200820108310.5)测试高压开关及直流电源质检站,(K)2005-282鉴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京)科鉴字(2007)第006号应用河北、安徽、河南、宁夏三、农网节能技术1 农网综合节能技术技术原理农村电网综合节能技术从管理和技术两个角度,有机结合线损分析与管理、优化电网结构、经济运行、无功优化补偿、节能设备应用、需求侧管理等多种节能技术,构成综合节能降损成套系统,达到整体节能的目的。
在管理节能方面,线损在线分析与管理技术实现了在线模拟定量分析线损构成、各级线损统计分析、面向各管理层的双向线损指标管理、预测综合降损效果等功能,为确定有效降损措施、改善线损管理脱节现象提供了技术手段。
在优化电网结构方面,强化配电网环网联络,发挥电源点相互支援的能力,合理采用单相配电方式,实现高压分散配电,可有效缩短中低压供电半径,降低电网损耗。
在运行节能方面,采用电网经济运行技术,确定变压器经济运行方式及配电网经济运行方式;采用农网全网无功优化与控制技术、合理选用无功优化补偿模式,实现无功补偿运行优化,可有效降低线损、改善电压质量。
在设备节能方面,采用S11及以上、非晶合金铁心配电变压器、调容变压器等节能变压器,可直接降低变压器损耗;其中,非晶合金铁心配电变压器、调容变压器的应用可有效解决农网季节性负荷变化明显或轻载造成空载损耗高的问题。
在需求侧节能方面,应用负荷管理等需求侧管理技术,基于负荷预测,通过移峰填谷协调电力供需平衡,挖掘需求侧潜力,优化配置供需资源,以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电力负荷管理技术包括负荷预测和负荷监控与管理、分时电价机制、蓄冷蓄热技术等。
电网损耗与设备、技术、管理等很多环节相关,综合应用降损技术,较单项降损技术应用,可更全面地解决降损问题,使降损效果更加显著。
目前在农村电网中综合节能技术研究应用已逐步开展,以线损分析与管理为主线,以优化电网结构、经济运行技术、无功优化补偿技术、变压器节能技术为支撑的综合节能技术应用已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
特点及适用范围有效提高农网节能降损水平,可广泛应用于县级以下农村电网的综合节能改造工程。
应用山东临朐综合示范工程、陕西户县综合示范工程、陕西凤县综合示范工程建设了综合节能降损示范专项工程。
在示范工程中,还分别应用了集束导线、单相变压器、调压器等新技术、新设备,取得了明显的降损效果,如表2所示。
表2 综合节能示范工程建设效果2 农网一体化线损在线分析与管理系统技术原理提出了省市县乡一体化线损管理体系,提供一体化线损在线分析与管理系统平台,提出并实现了网络模拟定量分析线损构成的技术方法。
以包含高、中、低压的全网、全电压等级的理论线损计算、统计线损计算和分压、分线、分所、分台区、分元件式线损为计算模式,实现农网各级线损的科学化计算;以对网络结构变化、线路经济运行、无功优化等因素对线损的影响程度判定为分析模式,发现线损异常的关键点,提供降损节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