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擦亮双眼,仔细观察,语文课程资源可谓俯拾皆是。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开展综合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开展综合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2 体验是学生参与探 究性学 习的实践与感悟过程

在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 中 , 教师采 用生动形 象的语言 , 运用 答, 就会 引导学 生进入一个综 合性的探 究主题 , 从而酝 酿该主 教学挂 图或现代化教学手段 ,创设一种生动感人 的逼真 情境 ,
使学生 为之所感 , 为之 所动 , 产生共鸣 , 能够更好地进入新的教 学情境 。例如 , 我在教学《 鸟 的天堂》 一篇课文时 , 利用多媒体课
了 以往被 动的学 习模式 , 在师 生主动探究过程 中 , 新的问题 不
亲 历就是学生 亲身经历和参 与整个探 究性学 习的探究 活 断被发现 , 他 们解决问题 的能 力也在不断地加 强 , 人 们才给 予
动, 通过 个人对社会 与生 活的经历 , 在探 究性 学 习的过 程 中发 探究性学 习以新的感悟与肯定 。正如哲学家柏拉 图所说过的话
浅谈小学语文开展综合探究性学 习的方法
河北 省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市鸡 泽县 鸡泽学 区( 0 5 6 0 0 0 )桑 文社
[ 摘 要 ]我们要树立大语 文观念 , 语文即生活, 生活处处有语文。只有充分挖掘身边的语 文课程资源 , 因地制宜 , 才能全 面提 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 只要你擦亮双 眼, 仔 细观察 , 语 文课程资源可谓俯拾 皆是。 教学 目的之 一就是充分挖掘 学校 自身的教 师资源 , 让
学生吸收不同教 师的长处 , 感受不 同教师的教 学风格 , 体味不 同教师的人格魅力。 小学语文综合探 究性学 习强调 以学生现有的知识 水平和 自身的生活与社会 生活为基础 , 为培养学生 的综合能力 、 实践 能力 与创新 能力搭建一个实践、 探 究与交流 的平 台, 也给 学生

擦亮课文的眼睛

擦亮课文的眼睛

擦亮课文的眼睛——从课文题目入手开发课程资源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北秀中学陈琦[摘要] 教材是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之本,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之本,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之本。

本文从教材中的课文题目入手,谈如何利用课文题目开展知能训练、感悟评赏、创新探究、写作链接、口语交际等活动,从而实现教材的活用,实现课程资源的开发。

[关键词] 题目教材课程资源新课标语文教学注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面简称“新课标”)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怎样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的学习提供充分的素材,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一篇文章中,题目往往是最先进入读者阅读视野的部分,也就最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

根据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解释,人在注意某一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会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

这个中心是大脑皮层对当前刺激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核心,这里具有适度的兴奋性,旧的暂时神经联系容易恢复,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容易形成,因而能充分揭露出刺激物的意义和作用,对客观事物产生清晰而完善的反映。

当人们第一次接触一篇文章时,文章透过题目这只“眼睛”传达“内心”的想法,读者注意这只“眼睛”就可以窥见文章的“心思”。

因此,当我们擦亮文章的眼睛时,也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契机,可以实现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

一、知能训练,从擦亮眼睛开始。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犹如语文教育大厦的地基,必须扎扎实实打好。

要获得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的训练。

而这种训练,并不是单纯的机械操作,它几乎融入语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甚至就是从接触文章的题目开始。

(一)借只慧眼辨字音。

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新课标”里第四学段的学段目标之一。

关注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

关注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

l 教 师 、
教师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无论正面 、 侧面还是
反面, 其为人 , 其言谈 , 举止都会 给学生 产生一 定的影 响 ; 至其成 长经 学 内容, 其 甚 活动要求, 兴趣 爱好灵活 布置, 不拘 一格 。 座位安排也不必统一的横
历、 生活琐事、 家庭、 朋友 , 无不可 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 。 著名教育家于漪 、 魏 与竖 , 可弧形, 可扇 形, 可圆形, 成一堆 。 可 2 教材 、 教科书、 自读课本、 教学挂 图, 外读本 、 课 工具书 ; 其他图书、 报刊 、 电影、 电视 、 播、 广 网络 ; 图书馆 、 博物馆、 纪念馆、 展览馆 、 告栏、 布 报廊、 各种标牌
校 自身的教师 资源 ,让学生吸收不 同教师 的长处 ,感受不 同教师 的教学风
格, 体味不同教师 的人格魅力。当然, 打破 学校、 地区、 省市的教师资源 流动,
3 信息技术 、 这是一个全新的打破了时空界限而无限宽广的令年轻人和有识之士神
现代社会 飞速发展 , 技发展 日新月异 , 科 我们必须在短时 问里掌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 ”这对师生双方来说 , 是双 赢。但 目前来看 , , 更 还不很 往 的领域 ,
( ) 一 人
画、 警示语 言等 , 都可给我们每一个人 以教育 , 启迪、 引导、 暗示、 帮助。
( 物 四)
1教 室和学校 、 其结 构、 布局 、 陈设 , 其最初的样子 、 以前的故事、 今后 的发展, 都值得我 们去观察、 思考 、 联想 、 想象 。活动 是教学发生 的基础 。教室是教学活动的主 阵地。教师应组织学生发现 、 寻找、 搜集和利 用学习资源, 组织学生营造教室 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班级 教室, 了学校统一要求布置 的外 , 除 师生可根据教

探索小学语文之美,铸就素养之魂

探索小学语文之美,铸就素养之魂

探索小学语文之美,铸就素养之魂
嘿,你们知道吗?语文可美啦,就像一个大大的宝藏。

我们的语文课呀,就像一次奇妙的探险。

老师带着我们在语文的世界
里到处寻找美丽的东西。

有一次,老师给我们读一首古诗。

那古诗里
的画面可美啦,有高山,有流水,还有漂亮的花朵。

我们闭上眼睛,
听着老师的声音,就好像自己也来到了那个美丽的地方。

语文的美还藏在故事里呢。

老师给我们讲的故事可好听啦。

有勇敢的
英雄,有善良的公主,还有可爱的小动物。

我们跟着故事里的人物一
起经历各种冒险,感受他们的快乐和悲伤。

这些故事就像一颗颗闪闪
发光的星星,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还会写作文。

我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
的都写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写美丽的风景,就像画一幅画一样。


时候,我们会写有趣的事情,让大家看了都哈哈大笑。

写作文就像创
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可有意思啦。

嘿,你们知道吗?探索小学语文之美,就像找到了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铸就我们素养的灵魂。

我们要好好上语文课,发现更多的语文之美,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欣赏语文课堂好“风景”

欣赏语文课堂好“风景”

欣赏语文课堂好“风景”语文课堂是学生文学修养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

我通过多年的观察和体验,深深地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它就像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色彩。

语文课堂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情感的摇篮。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美。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陶冶情操,感受到作品中的美好情感,激发对文学的喜爱和热情。

阅读一篇儿童文学作品《草房子》,让我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和美好,让我对生活和环境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这样的体验和感受,使我更加喜欢语文课堂,也更加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摇篮。

语文学科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语文课堂是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场所。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和分析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思维广度。

这样的课堂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欲望,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语文课堂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摇篮。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会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名著,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华。

通过学习古文、修辞手法等,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语文课堂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写作课上,老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话题,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综合运用语言、逻辑和知识等能力,进行思考和表达。

这样的综合能力训练,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道美丽风景。

它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喜爱和热情,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语文课程资源应用

语文课程资源应用

语文课程资源的应用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并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一、网络资源的广泛收集网络就像海洋一样是个有着无限多的资源世界,它有着各种各样的资源,从图片到影象,从无声到有声,从静态到动态……对于我们的教学来说,网络资源更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茫茫的信息资源海洋中方便快捷地搜索到自己想要的资源,优良的资源更是让教师深感高兴的一件事,可见非同一斑。

怎样才能收集到优良有效的资源?我们常用的google,百度,搜狐等很多的搜索引擎都是非常好用的,它们能提供功能强大的搜索本领。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的关键字就很重要,它能指导你所搜到的信息比较准确,有效。

比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需要桂林山水的图片,就去网络资源中找找。

先打开百度网,然后点击导航里的“图片”,再在关键字里输入“桂林山水”,点“搜索”,就可以出现很多桂林山水图片了。

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下载有用的图片放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教学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和信息,都可以用这样的搜索方式进行准确地搜索。

平时,在浏览网页和网站的时候,我们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看到一些美丽的图片,或者听到一些美妙的音乐甚至欣赏着一些生动的视频、影象画面,flash等等,把任何对教学有帮助的资源收为己用,养成这样的收集习惯。

只有平时的广泛收集,才能得到要用资源时的方便快捷。

二、语文课程的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念,语文即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

只有充分挖掘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因地制宜,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只要你擦亮双眼,仔细观察,语文课程资源可谓俯拾皆是。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但同时还是一门充满思想、智慧,充满人文精神、生活气息和生命灵性的学科。

语文教学应当让学生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养,提升人生境界。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性。

这就注定语文教学应当观照人的灵魂,担负起情感关怀的使命。

但是许多时候,语文教学往往直接指向功利,不能给予学生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不能开阔其视野,不能提升其人生境界,最终导致学生无法以一种自然的心境和自由的态度去与文本对话。

这种语文教育势必抑制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扼杀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理性的太多,动情的太少;教授应试技巧解题套路的太多,探讨生命意义精神信仰的太少。

老师们多以理性的化身自居,即使心中对所教的诗文有无尽的感触和由衷的赞赏,脸面上却总是风平浪静。

语文教师常常就这样像一个贵族一样地戴着正统的人格面具和现实的应试枷锁进入课堂。

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笔记;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课堂犹如牧师布道般死气沉沉,偶尔有几个学生发言,也是可怜的“应声虫”,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沦为“看客”甚至“睡客”。

有个学生说:“我一个人读《窦娥冤》时哭了,我上课听老师讲《窦娥冤》时却睡着了。

”这真是令人汗颜的讽刺。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近年来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使用多媒体工具已经蔚然成风,许多非语文的元素堂而皇之地走进了语文课堂。

一贯单调的语文课堂像一个暴发户一样突然阔气起来,有了炫目的色彩,有了悦耳的声音,一堂课要读、要说、要写,有唱,有跳,有表演……高高兴兴、热热闹闹。

细观静思只是形式上花哨了,实质上没有进展,学生所体会到的享受到的并非语文的乐趣。

在有些“充满新意”的课堂教学中,看似环环相扣,实则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逼其就范,对学生相左的意见不是鼓励、放飞,而是“扭转”、“剪接”。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迷雾重重。

31671555

31671555
i8; i 。, 。 il — 。 jl l— 。 。 . 。
让 手 中的风 筝 飞 得 更 高
科教论坛


语 文教学中教 师指导学生 自主开发课程资源 的实践探索
王 敬 为 ( 吉林 师范大学分 院 吉林 四平 1 6 0 ) 0 0 3
摘 要 :开发新 课程 资 源对 教 师和 学生的新 要求 、 以课 题 型 开 发 为 主 要 做 法 及 实 践 意 义 。 关键词 : 新课 程 专 业 化 课 题 型 实 践 中图分 类号 : 5 G 6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6 3 7 5 2 0 ) 9 a-O 1 -0 1 7 -9 9 ( 0 90 ( ) 1 4

,பைடு நூலகம்
语 文 观 念 , 文 即 生 活 , 活处 处 有 语 文 。 语 生 只 有 充 分 挖 掘 身边 的 语 文 课 程 资 源 , 地 因 制 宜 , 能 全面 提 高 学 生 的语 文 素 养 。 才 只要 你 擦亮 双 眼 , 细 观 察 , 文课 程 资 源 可 谓 仔 语
俯拾皆是。
1 2 教 师与学 生的关 系 . 教 师与学生作 为重要 的课程 资源 , 他 们 之 间 是 一 种 双 边 的 、 动 的 、 话 的 关 互 对 系 。 生 是 本 , 师 是 源 , 问 渠 哪 得 清 如 学 教 “
许 , 有源 头 活 水 来 ” 学 生 作 为一 个 群 体 , 为 , 犹 如 一 条大 河 , 条 大 知 识 流 是 离 不 开 教 这 师的 源 头 活水 的 。 新 课 标 教 学 要 求 , 据 教师 要 采 用 “ 话 式 ” 学 , 师 和学 生 要 积 极 对 教 教 互 动 , 分 体现 学 生 们 的 主 体地 位 。 师再 充 教 不 要 做 “ 鸭 ” 老 把 式 , 是 要 做 “ 风 填 的 而 放 筝” 高手 , 的 充分 发 挥 其 “ 引 ” 作 用 , 牵 性 这

一方黑板擦亮语文课堂的眼睛

一方黑板擦亮语文课堂的眼睛
㊀ ㊀ 2017 11
了 , 只 是 将 生 字 词 有 序 地 排 列 在 课 件 屏 幕 上 , 一 读 而 过 , 顶 多 说 说 每 个 字 在 写 的 时 候 应 该 注 意 哪 几 笔 , 至 于 每 个 字 的 间 架 结 构 、 用 笔 方 法 、 笔 画 变 化 却 不 去 亲 临 示 范 。对 于 每 课 的 生 字 , 笔 者 认 为 教 师 要 善 于 利 用 好 这 方 小 小 的 黑 板 , 用 心 指 导 生 字 书 写 , 大 到 书 写 内 容 的 排 列 布 局 , 小 到 笔 画 运 笔 、 笔 锋 特 点 都 要 作 精 心 细 致 的 指 导 , 真 正 使 黑 板 在 生 字 学 习 上 发 挥 作 用 。 三 、 活 用 板 书 描 绘 生 动 画 面 合 理 巧 妙 的 板 书 具 有 直 观 性 , 可 以 帮 助 教 师 创 设 情 境 ,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还 能 从 很 大 程 度 上 帮 助 学 生 更 好 地 理 解 课 文 内 容 。我 在 教 《蒲 公 英 》这 课 时 , 为 了 帮 助 学 生 理 解 “ 花 托 ” “ 绒 球 ” “ 降 落 伞 ” 的 含 义 , 没 有 就 词 释 词 , 而 是 运 用 板 画 这 种 生 动 形 象 的 方 式 帮 助 学 生 理 解 。我 是 这 样 边 叙 述 故 事 , 边 板 画 的 : “ 小 朋 友 们 , 你 们 看 , 秋 天 到 了 , 蒲 公 英 的 花 瓣 落 了 , 花 托 ( 在 长 长 的 花 柄 顶 端 画 上 膨 大 的 花 托 )上 长 出 了 洁 白 的 绒 球 (在 花 托 上 画 毛 绒 绒 的 球 状 物 ) 。一 阵 阵 风 吹 过 , 那 可 爱 的 绒 球 就 变 成 了 几 十 个 小 降 落 伞 ( 画 ) , 在 蓝 天 白 云 下 随 风 飘 荡 。这 些 可 爱 的 小 降 落 伞 们 也 就 是 蒲 公 英 的 种 子 。 ” 在 教 师 有 意 识 创 设 的 情 境 之 下 , 不 用 对 这 些 词 语 作 过 多 繁 琐 的 解 释 , 生 动 形 象 的 简 笔 画 方 法 便 能 “ 润 物 细 无 声 ” 地 帮 助 学 生 更 好 地 理 解 了 这 些 生 词 , 这 种 方 法 更 适 合 三 年 级 学 生 形 象 思 维 为 主 的 认 知 特 点 。 四 、 师 生 共 书 , 演 绎 精 彩 课 堂 随 着 新 课 改 精 神 的 贯 彻 , 师 生 互 动 的 理 念 应 该 逐 步 在 我 们 的 语 文 教 学 板 书 中 得 到 凸 现 。因 而 , 我 们 的 板 书 可 以 由 教 师 一 人 所 书 , 转 向 师 生 合 作 , 共 同 设 计 。 例 如 , 我 在 教 《 赶 海 》 一 课 时 , 围 绕 “ 趣 ”展 开 教 学 , 在 学 生 充 分 读 文 , 小 组 合 作 学 习 的 基 础 之 上 , 学 生 探 讨 出 赶 海 的 “ 趣 事 ” 真 多 : 捉 螃 蟹 、 摸 海 星 、 捞 海 鱼 … … 学 生 所 悟 到 的 这 些 由 学 生 自 己 板 书 到 黑 板 上 去 , 既 激 发 了 学 生 的 学 习 欲 望 , 又 发 挥 了 学 生 “ 主 体 性 ” 作 用 。 板 书 是 一 种 启 发 , 是 一 种 潜 移 默 化 , 它 可 以 使 学 生 在 欣 赏 中 不 知 不 觉 受 到 陶 冶 , 由 浅 入 深 理 解 课 文 , 提 高 素 养 。我 们 教 师 要 尊 重 文 本 的 特 点 , 尊 重 学 生 的 学 习 特 点 , 认 真 琢 磨 , 好 好 设 计 , 和 学 生 一 起 在 这 方 灵 动 的 黑 板 上 奏 出 华 彩 乐 章 !

穿过缤纷的迷雾,触摸语文的本真

穿过缤纷的迷雾,触摸语文的本真

穿过缤纷的迷雾,触摸语文的本真自新课改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颠覆,各种新潮理念层出不穷,诸多新式课堂粉墨登场,当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作者近年来,立志奋发向上,参加了很多教研活动,也曾为各种养眼的“花式课堂”所吸引,所折服。

不过,当我们洗净万般风情,透视新课堂下的学生学习,却经常遗憾地发现,学生的语文发展,学生的人文积淀,却也常常是“浅草才能没马蹄”。

语言训练浅尝辄止,文本感悟走马观花,价值探讨浮光掠影,热闹的课堂,掩盖的是与文本的分道扬镳,与语文的擦肩而过。

解析以上教学现象,反思这种“异化”的语文课堂,我们发现,我们忽视的恰恰是课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过多的非语文因素干扰了深度的语文学习,浮躁的课堂做秀意识荒芜了语文学习的园子。

丁培忠老师曾说“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水平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应以培养“语文水平”为宗旨。

基于这种理解,我认为,穿过缤纷的迷雾,触摸语文的本真,寻根求本,溯源归宗,彰显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儿”,我们至少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实行反思。

一、表演,不应该成为点缀课堂的风景形式活泼的课堂表演不但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身体,展示个性、体验文本,而且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游戏快感,使学生高度注重课堂,投入课堂,课堂显得生动,充满活力。

因而很多教师特别喜欢设计课堂表演来提升阅读质量。

不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一部分教师出现了偏差:他们设计的表演或偏离了课文内容,或背离了教学目标,或为表演而表演,似乎只要场面热闹,学生起劲,大家高兴就行;似乎一有表演,课堂就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学生为主体”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甚至有些老师为了提升课堂表演的质量,不惜在课前给几位学生认定表演角色,实行排练加工。

我们知道,一般的表演活动是为客体对象服务的,即为观众而演出,演出是让观众欣赏、感受。

但课堂表演不一样,它不是为“观众”而演出,而是作为一种特殊的阅读理解手段,强调的是表演主体的自我感受,以求提升表演者的阅读质量、阅读水平以及审美情操。

擦亮美丽的课堂火花

擦亮美丽的课堂火花

擦亮美丽的课堂火花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主阵地、主渠道。

“预设”,本指语句中所包含的使其有真值或有意义的估计,站在教育学的角度来解释,即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预先设制教学方案。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教学有可能并需要进行有目的的预先设计。

“生成”,是课堂对话情景中师生对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即时性的获得与发展,是教学的本质内涵,是课堂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僵化走向灵动,由重复走向创造的超越。

它可以是学生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意等。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教者要耐心聆听,如果此“生成”有研讨意义,应及时疏导,说不定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瘦弱的、不自信的少年被困悬崖,闻讯赶来的父亲没有亲自爬上悬崖救儿子,而是鼓励他自己一点一点下悬崖,最终胜利脱险的故事。

课文学完后,请学生谈谈对文中的“父亲”的看法。

大部分学生站起来说,很欣赏父亲的做法,父亲的做法很明智,他是一位真正爱自己孩子的父亲,看到儿子处在险境中,很是沉着冷静,根据地势一步步指导儿子下悬崖,教给了儿子战胜困难的勇气,他是一位循循善诱、教子有方的好父亲。

这些答案都在教师的意料之中,眼看就要圆满地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这时突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这个父亲很不好,在孩子最危险的时候没去救他,反而叫他自己下来,到底是孩子的性命重要还是教育重要?一石激起千尺浪,大家议论纷纷,觉得这位同学说得也很有道理,比起生命来,当然命最重要,这样看的话,觉得那位父亲太不近情理了,也是不明智的。

我一开始猛的一听,也觉得这样看也很有道理,但转而一想,如果父亲不去救他,这个孩子真的会有生命危险吗?于是,我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

这次意外的生成,教会了学生要研读文本,从文中找答案,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见妄下结论。

《礼记·中庸》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好的教学效益来自于由精心预设而导致的自然生成。

教有所思 行有所进

教有所思 行有所进

教有所思行有所进作者:谢晶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24年第02期李镇西老师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

由爱而升华为责任——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一日为师,终身牵挂。

作为一名小学有十多年带班经验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我爱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也期望孩子们能有一个美好且精彩的童年,奠定好他们人生的基石。

但现实却事与愿违,繁重的课业将孩子们原本应该充满欢声笑语、五彩斑斓的童年变得灰暗。

过分地追求分数,不适合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需求,超出国家课标要求的拔高培养与训练,让孩子们苦不堪言。

2021年,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一时间统考学科纷纷开始探索“双减”之路,吹响“双减”的号角。

非统考学科也不甘示弱,各种类型的探索作业、实践作业,让家长和孩子眼花缭乱。

教育是国之大计,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

站在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思考,什么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我认为这是一名班主任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带领一个班的孩子与家长前行,用6年影响一生,让童年奠基未来。

教有所思有思考和积累才会有成功的教育。

“双减”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减?以下是我近一年来的思考和积累。

“双减”首先应该减去重复性、意义不大的作业。

成绩的好坏与作业量的多少关系不大,但是与作业的质量却息息相关。

我很庆幸自己不是一个盲目的人,无论班级成绩好坏,我总是先向内从自己的课堂找原因,再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找失分原因,而不是责备与惩罚。

举个例子:一个孩子认真地把生字写一遍,间架结构、运笔、笔顺都是正确的,这比信手随心写十遍更有效,因为孩子在书写这个字的时候,是用心观察了田字格、认真读帖的,这样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双减”要统筹安排好各学科的任务,无论是知识性作业还是实践类作业。

记得我刚毕业的时候,总是认为读课文、预习这样的作业很简单,实则不然,孩子认认真真地预习、读课文、背课文,也是需要时间的,甚至比书写性质的作业还要费时。

文本细读,挖掘小学语文的宝藏

文本细读,挖掘小学语文的宝藏

文本细读,挖掘小学语文的宝藏
嘿,大家好呀!课文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宝箱,里面藏着好多宝贝呢。

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文本细读可好玩啦。

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会带着我们仔细地读课文。

我们会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一句话一句话地想。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课文里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比如,有一篇课文里写着“小鸟在枝头唱歌”。

我们就会想,小鸟唱的是什么歌呢?是欢快的歌还是温柔的歌呢?这样一想,课文就变得更有意思了。

还有一次,我们读了一个故事,里面有个勇敢的小男孩。

老师让我们仔细想想小男孩为什么勇敢。

我们就开始在课文里找答案。

原来,小男孩不怕困难,敢于面对挑战,所以他很勇敢。

通过这样的细读,我们学到了小男孩的勇敢精神。

文本细读还能让我们发现很多美丽的词语和句子。

有一篇课文里写着“春天来了,花儿开了,五颜六色的,可漂亮啦!”我们就会觉得“五颜六色”这个词用得真好,让我们一下子就想象出了春天的美丽。

我们也可以自己进行文本细读哦。

在家里看故事书的时候,我们可以慢慢地读,想一想故事里的人物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故事啦。

文本细读就像一把小铲子,能帮我们挖掘出小学语文的宝藏。

让我们一起认真地进行文本细读,发现更多的美好吧。

只要你擦亮双眼,仔细观察,语文课程资源可谓俯拾皆是。

只要你擦亮双眼,仔细观察,语文课程资源可谓俯拾皆是。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与学生要善于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只要你擦亮双眼,仔细观察,语文课程资源可谓俯拾皆是。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念,语文即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

只有充分挖掘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因地制宜,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他们之间是一种双边的、互动的、对话的关系。

学生是本,教师是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作为一个群体,犹如一条大河,这条大知识流是离不开教师的源头活水的。

据新课标教学要求,教师要采用“对话式”教学,教师和学生要积极互动,充分体现学生们的主体地位。

教师再不要做“填鸭”的老把式,而是要做“放风筝”的高手,充分发挥其“牵引”性作用,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这种指导作用在指导开发学生课程资源上也有决定性作用。

我在上课的时候,总是非常注重对作者及课文中有名人物的剖析、拓展。

这是开发课程资源的一种方法。

上《风筝》这一课时,我也毫不例外地介绍起作者贾平凹来:“贾平凹,陕西丹凤人,生于1952年2月21日,毕业于西北大学,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浮躁》……”“快乐着你的快乐,失落着你的失落”,这是我们在阅读贾平凹的《风筝》的心情写照。

在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感受那种什么也不像了却依然快活的豪爽,那种快活的喊叫,那种拼命的奔跑,千呼万唤的焦急,所有的情感都呼之欲出,连我也不由得想起了儿时尽情玩耍的情景,更不用说正值童年的他们。

我们的孩子确实是太累了,想想我们小时侯,每当双修日,不是赶海,就是采蘑菇,玩得不亦乐乎;再想想现在的孩子,双修日学这学那,不停地奔波与各种辅导班之间。

累啊!在家中,我们的孩子是风筝,父母牵着他们;在学校,我们的孩子还是风筝,老师牵着他们。

而那条线却是那样的短,以致于风筝从没享受到搏击长空的快感。

线,放一些,再放一些吧,让这条线成为牵挂孩子的悠悠爱心,别把它变成牵制孩子的条条铁索。

小学语文论文擦亮学生的双眼 捕捉内心的感受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擦亮学生的双眼 捕捉内心的感受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擦亮学生的双眼捕捉内心的感受人教版新课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校工作过的36年使我深信,在小学里对儿童进行教学,首先就是教给他们观察和发现世界。

”他深刻地指出:“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

”如何让孩子们能擦亮双眼去观察世界,竖起双耳去聆听大自然,用纯洁的童心去捕捉生活呢?这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而且更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需要。

一、调查研究,归纳观察特点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我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日常观察情况和作业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了解低年级学生观察的特点。

1,目的性不强由于低年级学生意志的内控力较弱。

因此在观察过程中往往不能排除干扰,使观察的目标始终保持不变。

比如,在学习以秋天为主题的一组课文时,我带班里学生到野外去观察秋天里成熟的各种农作物,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农作物的种类,成熟时的形态。

结果到了野外,学生们都被树叶、青菜里的毛毛虫和天上的蜻蜓等所吸引了,而忘记了观察的目的。

此外,学生观察事物时一般是看到哪里就是哪里,比较零乱,没有系统。

学生的观察目的性不强还表现在注意力容易分散上。

我要求学生自愿结合组成小小组,观察秋天野外的景色,结果绝大多数小小组只是观察了几分钟就不再注意四处景色,而开始自由交谈、嬉闹。

2,片面性较大低年级学生不善于发现对象各组成部分的特点,也不善于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常常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这是低年级学生观察的又一特点。

如,一位学生写了一篇描写菜场的观察日记,只写了菜场里菜摊上的各种菜,而对人物及菜场里的各种声音——吆喝声、买主与卖主讨价还价的声音等只字没提。

在我的要求下,他们第二次进菜场观察,结果对人物和声音的描写倒是有了,但是只着眼于卖主。

而对买主却毫无描述。

3,情绪性明显低年级学生观察的兴趣、持续时间和观察效果,与他们的情绪关系很大。

一般来说,学生观察实物的兴趣大于观察图片。

让孩子在五色乐园里成长——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精选五篇)

让孩子在五色乐园里成长——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精选五篇)

让孩子在五色乐园里成长——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精选五篇)第一篇:让孩子在五色乐园里成长——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内容摘要:在深入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课堂需要建造成一所五色乐园,让孩子们在愉快中茁壮成长。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课堂在深入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课堂发生惊人的变化,迫切需要建造成一所五色乐园。

孩子们在这所充满希望、充满绚丽的天地里,不再机械地识记生字,不再乏味地朗读课文,不再听那灌输式的讲解,不再死背古诗意思,不再心中有话不敢说……他们可以在五色园里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流露出自己的真情,放飞自己的理想。

一色乐园——情感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文质兼美,无不寄托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无不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

情感是审美感知的动力,只有当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怀着一种强烈的期待情感时,才会产生审美感知。

(一)入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气氛,使学习“变苦为乐”呢?我觉得必须让学生“入情”。

如:教学《小镇的早晨》,我鼓励并带领学生到河边欣赏美丽的日出,再看看菜场热闹非凡的景象,然后到学校北边的建设路边观察上班的车流和人群。

有了较丰厚的生活积淀,学生在学习课文是更好地把握文章思想情感,领略小镇早晨的无限美好的风光,激发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就把最感人的内容先介绍给学生,也可设计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深深的吸引过来并锁定。

(二)动情怎样才能使学生从“入情”到“动情”呢?儿童情感的产生、发展与他们的认识紧密相联。

因此,重要的一环,就是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

例如:《黄山奇石》,精读课文第三段时,从“抱着、蹲着、望着”和“一动不动”等词让儿童体会此时的猴子不同于往日的顽皮。

接着出示“猴子观海”的教学挂图,引导想象:猴子在想什么?它怎么会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促使观察与想象相结合,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体会到黄山的奇石真是有趣极了。

语文专业心得体会

语文专业心得体会

语文专业心得体会语文专业心得体会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专业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专业心得体会120xx年8月月18日至8月28日,为期11天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班开班了。

这是区领导组织的,针对广大小学教师进行专业素养提升的培训,我有幸成为这一期的学员。

为了让我安心地参加这次培训,学校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

11月9日上午,张东兴老师幽默,课堂极具趣味性,从他的言说之中,我们懂得了老师要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高超的教学能力以及非凡的人格魅力是如何修炼而成的。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啊!如果说张老师带给我的是感叹,那么宋云霞的讲座带给我的就是震撼。

他把工作之余的时间全部用在了学习和研究上,从他给我们开的书单上就能窥见一斑,他看的那些书,我们一般的老师能看到十分之一就很不错了。

听完他的讲座,我就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准备充充电。

最让我难忘的是李怀源老师。

她为人和蔼可亲,言谈里闪烁着灵光。

她给我们作了《1+x课程》的讲座。

他语言朴实,却字字精当,句句中肯,鲜活生动的课例展示。

为我打开了一扇紧闭的门窗,展示了一幅幅隽美的画面。

他把既折磨人又枯燥无味的`作文教学变成了赏心悦目的活动教学。

更让我倍感耳目一新的是:原来教学是一门相当“活”的学问,教学是真真切切的艺术,是扎扎实实的艺术。

这些讲座从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不同方面给我们以启迪。

专家们深入浅出,列举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进行分析,老师们频频点头,心领神会。

培训使我感受到了压力,也增强了信心。

通过培训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

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

中学初中语文教学 于细微处见真知关注语文课本资源被忽视的角落

中学初中语文教学 于细微处见真知关注语文课本资源被忽视的角落

于细微处见真知——关注语文课本资源被忽视的角落《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在课堂教学资源中,教材的首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是学生精神营养的主要来源,是语言学习的范本,是课程中最重要也最基本的资源。

因此,用足、用好教材资源就显得尤其重要。

可新教材实施两年多来,对用足、用好教材资源却不尽人意。

我们许多语文老师只注重对选文内容的教学,却忽视了对选文以外的其他教材资源的利用,如前言、单元提示、选文阅读提示、课后补白、插图、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等,这就在无形中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这些选文以外的教材资源作为课程资源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什么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没有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没有从思想上重视它们,习惯于把选文等同于教材,认为教材中的这些选文外资源可有可无,根本就没必要教,因而只注重选文内容的教学。

对这些选文外资源的处理,不是蜻蜓点水似的一点而过,就是让学生自己课外去看,有的甚至视而不见,提都不提。

另一方面,受“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影响,为追求考分,对这些选文外资源的教学严重“变味”,带上了浓重的功利色彩,教学缺乏趣味性,出现了“为教而教”,“以背代教”的现象:课外古诗词不注重理解运用,只要会背就行;名著导读中的作品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只读摘要来应付考试;综合性学习中的参考资料在考试中有可能要出现的,划一划,记一记等等。

使这些教材资源失去了增长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初功能,成为考试附属内容。

而事实上,这些选文外资源放在教材中并不是简单的摆设和装饰品,你若能用心去看,就会发现它们精彩纷呈。

从色彩斑斓的图片到笔力遒劲的书法作品,从意韵深远的诗词到富含哲理的名言、谚语,无一不诠释着我们语文的内涵。

细究这些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一是供欣赏、积累的艺术珍品。

具体来说,又可分为非文字类和文字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与学生要善于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只要你擦亮双眼,仔细观察,语文课程资源可谓俯拾皆是。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念,语文即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

只有充分挖掘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因地制宜,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他们之间是一种双边的、互动的、对话的关系。

学生是本,教师是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作为一个群体,犹如一条大河,这条大知识流是离不开教师的源头活水的。

据新课标教学要求,教师要采用“对话式”教学,教师和学生要积极互动,充分体现学生们的主体地位。

教师再不要做“填鸭”的老把式,而是要做“放风筝”的高手,充分发挥其“牵引”性作用,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这种指导作用在指导开发学生课程资源上也有决定性作用。

我在上课的时候,总是非常注重对作者及课文中有名人物的剖析、拓展。

这是开发课程资源的一种方法。

上《风筝》这一课时,我也毫不例外地介绍起作者贾平凹来:“贾平凹,陕西丹凤人,生于1952年2月21日,毕业于西北大学,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浮躁》……”
“快乐着你的快乐,失落着你的失落”,这是我们在阅读贾平凹的《风筝》的心情写照。

在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感受那种什么也不像了却依然快活的豪爽,那种快活的喊叫,那种拼命的奔跑,千呼万唤的焦急,所有的情感都呼之欲出,连我也不由得想起了儿时尽情玩耍的情景,更不用说正值童年的他们。

我们的孩子确实是太累了,想想我们小时侯,每当双修日,不是赶海,就是采蘑菇,玩得不亦乐乎;再想想现在的孩子,双修日学这学那,不停地奔波与各种辅导班之间。

累啊!
在家中,我们的孩子是风筝,父母牵着他们;在学校,我们的孩子还是风筝,老师牵着他们。

而那条线却是那样的短,以致于风筝从没享受到搏击长空的快感。

线,放一些,再放一些吧,让这条线成为牵挂孩子的悠悠爱心,别把它变成牵制孩子的条条铁索。

风筝,飞吧,飞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