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状况及引导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助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助研究摘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后面简称“家困生”)的资助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地方政府和高校有关部门的重视。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了高校家困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新形势下化解家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帮助他们走出误区,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分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等教育收费体制的不断改革,高等学校出现部分家困生特殊群体。
近年来一些家困生由于经济压力带来的诸多心理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因此,对高校心理工作者来说,研究新形势下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矛盾及化解对策,帮助他们走出误区,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目前高校思政工作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现状与分析1.1 自卑心理严重自卑是高校家困生最主要的心理问题之一。
这类学生往往有极强的自尊心,特别敏感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感觉自己不如他人。
容易使人产生一种压抑、凄冷和孤独的感受,沉溺于自己不如别人的消极体验,不愿意和别人进行沟通、袒露心迹,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境遇伤及自尊,处事敏感、多疑、小心、少言,自卑感强。
1.2 苦闷孤立并存在高校中求学的家困生,更多的是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梦想和责任。
这部分学生想拥有出色的成就,他们知道自己有很大的责任,不能辜负家长的期望。
面对现实中的高昂学费给家庭带来的负担;不切实际的目标等,促使这部分学生产生紧张、焦躁、苦闷、甚至恐惧。
他们渴望被理解、期待沟通、追求友谊、向往恋爱,希望体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但由于贫困的原因,他们不和“家庭优越”的同学交流不愿将自己的困难告诉同学和老师,喜欢自己一个人承担。
1.3 嫉妒心理凸显嫉妒是指对别人在经济、家庭等方面优越于自己而产生的不甘心、羞愧、愤怒甚至是怨恨的心理体验。
由于家困生本身就比较敏感,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从而产生攻击行为,而且进入大学后,高校盛行的“流行风”、“攀比风”等不良风气,促使家困生嫉妒和排斥经济好的同学,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简析贫困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简析贫困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近年来,贫困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他们面临更多生活和学习压力,在心理上承受着更大的精神压力,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自卑、焦虑、孤僻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现状及问题(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现状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贫困生比例占15%—30%,特困生占8%—15%。
尽管高校贫困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不算高,但由于高校的办学规模较大,贫困学生的实际人数的绝对值还是比较大。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贫困生群体已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
部分贫困生在除了经济穷迫之外,常常在心理压力、学习困难、学习时间不充分、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更多的困难。
(二)贫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第一,自卑心理。
由于家庭的经济困难,他们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与那些家庭经济较好的的学生相比,不愿让同学知道自己贫困,会担心被别人看不起。
贫困生家庭负担重,思想压力大,精神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常常情绪低落,常因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而自我封闭,对身边的人和事极为敏感,总感觉到不自在,甚至产生对立抵触情绪。
第二,学习压力大。
贫困学子常常把成绩看作是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因而要求成绩出类拔萃,但很多人学习方法不得力,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又不愿意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学习效果不佳,以致学习排名和素质综合测评在班级始排名终处于最后,从而更使得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第三,和同学之间相处不融洽。
贫困生大学生自卑心理较强,常因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而自我封闭。
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又不愿意同他人交往,有的甚至独来独往,不与其他人交往,内向、恐惧、多疑,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行为上采取逃避方式。
第三,依赖心强,现在有些贫困大学生面对贫困,他们不是勇于去战胜贫困,自强自立,而是一味指望社会、政府、学校的资助,凡事等靠要,有些贫困生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觉得世界很不公平,于是认为自己受帮助是天经地义的事。
浅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摘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
他们在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的同时,还面临着严重的“心理贫困”危机。
了解和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和谐校园的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65-0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家庭月收入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居民平均经济收入和平均最低生活水准线,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我给高等教育实行全面收费,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统计,目前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高达300多万,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平均比例高达25%。
[1]这个数目庞大的特殊群体中,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正视困难,通过自立自强、努力学习,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赢得老师和同学的称赞。
但也有不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无法承受压力,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据山西太原理工大学李海星对159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713名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异常比例达13.2%,比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8.4%要高出近5个百分点。
[2]尚云等在对云南两所师范院校6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调查中发现,6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有21名即31.8%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
[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的心理是否健康,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身心发展和学业成就,而且还影响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学校、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一)强烈的自卑心理自卑是一个人自我认识的一种消极情绪体现,是对自己的不满、鄙视等否定的情感,是对个体得失、荣辱过于强烈的一种心理体验。
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措施分析
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措施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常常感到自卑、无助、孤独、焦虑等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
因此,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和措施。
一、自卑情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会感到自卑,觉得自己和他人不同,表现不够好,无法与其他同学竞争。
这种情绪可能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针对这种情绪,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鼓励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此外,学校应该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功,从而缓解他们的自卑情绪。
二、无助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可能面临各种困难,缺乏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感到无力应对。
这时,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例如建立勤工俭学、助学金和奖学金等制度,提供家庭教育和心理辅导等服务,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独立生活能力。
同时,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心,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以实践和经验丰富自己的生活和人际交往,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能力。
三、孤独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经济压力和生活困难,可能难以融入班级和社交圈子,感到孤独和无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师生互动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班级和社交文化,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同学情谊。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家庭帮扶,了解家庭情况和学生的需求,通过引导和支持的方式帮助学生渡过难关。
四、焦虑情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和生活负担,可能会产生焦虑情绪,影响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
学校可以通过提供学习资源和知识技能的培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还可以进行心理疏导和辅导,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困难和挫折,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学生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总之,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和帮助,建立学生和教师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助与支持体系,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感知和心理素质,让他们面对生活的挑战有更强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研究对策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研究对策摘要:大学是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但心理健康筛查结果显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异常比例逐年增多。
因此,高校的资助工作重点需要有所倾斜,不仅局限于经济资助的层面,而且心理资助应当同样重要。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从两方面入手:从经济层面入手,民族地区、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原“三区三州”学生资助比例分别为46%、43%、82%,高于全国26%的平均资助比例,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应当对偏远地区的学生更加重视;从心理层面入手,由于内心不良情绪引发矛盾所导致的心理问题,秉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宗旨,为高校三全育人提供实践依据,有利于“资助育人”的顺利进行。
一、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天津某高校连续几年采用SCL-90症状测验、SAS测评问卷、SDS测评问卷等方式摸排新入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以2022年为例,共发放问卷48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89份,有效率为97.68%,针对心理测评显示异常的学生,进行二次测评。
调查显示近25%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异常,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明显。
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显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与非经济困难学生之间的差距主要来源于家庭环境、社会关系等外部环境的不同,导致这部分学生不只承担学业的压力,还承受来自家庭期望、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压力,极易引发“心理困难”【1】,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原因:(一)渴望认可导致攀比虚荣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物质基础、消费对比等方面的会显露出较大的差距。
大学生正处于花样年华,渴望用光鲜的形象换取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把自己打扮得体些,隐瞒自己家庭经济窘迫的现实。
特别是当他们遭遇了不公平对待时,更加自怨自艾,若没有及时地帮扶疏导和情绪宣泄,便会产生较为消极的心理状态。
更有极端者会通过金融贷、“美丽贷”等一些非法手段获取钱财,希望能够借此显示出自己的生活较为优渥,与他人没什么不同,从而得到认可和关注。
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问题及对策刍议
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问题及对策刍议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问题及对策刍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送子女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有一部分贫困生面临种种不良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本文将对高校贫困生的不良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心理问题之一:自卑感对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的大学生而言,家庭的支持无法跟得上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这使得他们在校园里感到不适应。
长期以来,这种不适应会让学生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没有自己的优点,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交际。
对策建议:学校和社会要重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为其提供心理帮助和支持。
建议高校为贫困生开设心理咨询服务,让他们能够倾诉自己的心声。
此外,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开设课程专门为贫困生提供支持和帮助,在课堂上鼓励他们敢说、敢拿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更重要的是,学校可以通过给予贫困生一些荣誉奖励,改变他们的自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心理问题之二:焦虑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贫困生在学校里可能会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去信心。
他们日渐消瘦,缺乏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经常出现身心疲惫、情绪波动等身体上的不适,这容易导致焦虑和抑郁。
对策建议:一方面,学校可加强对贫困生的经济保障和生活补贴。
通过为贫困生提供生活费用足够的最低保障基础,能够减少他们生活上的焦虑。
同时,学校也应在精神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活动,参加团体,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减轻焦虑。
三、心理问题之三:心理压抑对于一些贫困生,经济困难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需要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角色身份间进行切换,承受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
因此,这些压力不断积压,很容易导致心理压抑情绪。
对策建议: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维的心理辅导服务,且以创新方式举办各类活动,透彻地了解状况,并开设专门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帮助贫困生解除内心的困扰。
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方式帮助贫困生,例如,通过聘请心理专家、自愿者或学长学姐等提供咨询或亚健康指导,以及提供一些兴趣课或免费活动等多种活动来开导及支持他们。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人数的猛增,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已经变得十分严峻。
由于家庭经济原因等原因的影响,特别是高校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中出现的心理状况,希望对其就业提供积极的帮助,保障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个人更好发展。
标签: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心理问题1、前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自己和自身家庭所能够筹措到的资金,不能够负担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等费用的学生个体。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数量和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
据权威机构统计,目前,全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约在800万左右,占在校学生的30%,特困生人数290万到440万,占在校学生的10%—15%。
[1]由此可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群体一种里不可忽视的群体存在。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如何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如何解决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高等院校学生培养、心理指导和就业指导过程中一项重大课题。
本文通过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过程中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希望对他们的就业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提供积极帮助。
2、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过程中心理问题现状2.1.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过程中心理积极表现2.1.1具有强烈的独立竞争意识相对于其他家庭经济较好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会有更强烈的努力和竞争意识,因为此类学生在校期间会主动从事一些勤工俭学的工作和兼职来维持基本学习和生活的开销,造成他们会积极投身实践,努力摆脱经济贫困所带来的压力,从而具有更为独立和竞争的意识,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得公平和公正的就业机会。
2.1.2就业选择过程中更为理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相比,由于从小经历更多的生活历练,对于就业机会的把握更加理性。
家庭经济困难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家庭经济困难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家庭经济困难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尤其是一些家庭因经济困难而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制定一份关于家庭经济困难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份方案,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应对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心理压力,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讨论一下这份方案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方案内容1.了解家庭经济状况:需要对每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情况调查,了解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所面临的困难。
这样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的困难情况采取不同的帮助措施。
2.认识与理解: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引导他们认识并理解这种影响。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自卑和自责。
3.情绪管理: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方式。
在面对家庭经济困难时,教导他们如何通过积极的情绪管理来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4.沟通与支持:建立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助和支持机制,让学生们感受到来自身边人的关心和支持。
加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5.树立目标与希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希望,并鼓励他们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方案实施方法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应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设置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调节情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心理辅导:学校应该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和心理咨询机构,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心理问题,保持心理健康。
3.建立支持体系:学校可以成立学生心理健康志愿者团队,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和支持服务,让学生之间互相扶持,相互帮助。
4.家校合作:学校与家长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及时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共同关心和帮助他们,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得到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作者:苏力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6年第7期苏力(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江苏南京 210088)[摘要]进入新时期后,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占了越来越大的比例,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重点对象。
因为没有足够的经济水平,导致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尽如人意,各种心理问题逐渐突出且日趋严重,如自卑、抑郁等,如果不及时疏导,对学生健康、积极、乐观发展将是很大的阻碍。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9-0014-02目前,我国开始深化高等教育体制,不断拓展招生渠道,经济经济困难学生越来越多,不得不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近些年来,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还有一些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大概占到百分之六左右。
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就需要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充分掌握,以便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上文已经提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高校中占了越来越大的比例,其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与思想状况。
特别是社会节奏的加快,增强了就业、升学等竞争的激烈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如果不能够自我心理调节,将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一)自卑心理调查数据表明,有超过7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
首先,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导致学生觉得不如他人优秀;其次,进入大学后,改变了学习环境,文化消费方式日趋时尚,学习工具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导致这些学生跟不上时代发展,无法适应各种变化,进而有自卑心理产生;最后,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也存在很大的不利因素,人际关系得不到合理处理,其自尊心较强,很容易受到个别同学言行的影响,进而造成自卑心理的出现。
高校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高校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摘要:我国高校家庭贫困生数量庞大,贫困生资助体系已经相对完善,但是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依然不能忽视,甚至出现了由助学金引起的过激行为。
实现教育公平是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根源,贫困生的诚信和感恩意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是应对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教育公平高校家庭贫困生数量较为庞大,作为一个比重较大的特殊学生群体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国家的资助政策相对完善,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到缓解,但由此引起的心理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高校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表现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大多数贫困生的首要心理问题。
经济的拮据让他们在穿衣吃饭方面与家庭经济宽裕的学生形成鲜明对比。
现在学生中家庭经济好的学生穿用讲究名牌,甚至奢侈品,吃饭方面讲究情调,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只能一边打工一边维持生活,还要节约一部分用于交学费,甚至补贴家用。
另一方面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家庭经济宽裕的学生从小接触到更多先进思想,拥有更多的先进电子产品,熟悉更多的娱乐方式;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对这些知之甚少,强烈的对比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贴上贫困的标签,产生自卑心理。
(二)敏感心理自卑心理引起他们的敏感心理,对他人一句不经意的话语过度敏感,个别学生由此引起过激行为。
有真实案例,某学生因为助学金未被评选上,对他人的话语过度敏感而走向杀人的犯罪道路。
由于经济的困扰,娱乐、社交方面的缺失,由此很容易产生别人瞧不起自己的判断,部分贫困学生会对其他同学谈及品牌等过度敏感,严重的同学会因为别人的一句玩笑、一个眼神而产生仇视情绪。
这些贫困生的自卑心理越是严重,他们就越是敏感。
(三)自闭心理自闭心理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的缺乏,而人际关系是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进入大学是学生开始接触社会的开始,大学生渴望友情也期待爱情。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第 3期
集 美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J i me i U n i v e r s i t y
V0 1 .1 6 No . 3 Ma v .2 01 5
2 0 1 5年 5月
高 校 经 济 困难 学 生 的心 理 健 康 教 育研 究
[ 收稿 日期]2 0 1 5— 0 4— 2 3 [ 作 者简介] 张海艳 ( 1 9 8 0 一 ) ,女 ,湖北随州人 ,集美大学诚毅 学院 助理研 究员 ,硕士研 究生 ,主要研 究方 向为 思
想政 治 教 育 、心理 教 育 。
第 3期
张海艳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 的心理健康教 育研 究
张 海 艳
( 集 美 大学 诚 毅 学 院 ,福 建 厦 门 3 6 1 0 2 1 )
[ 摘 要]高校经济 困难学 生 因其经济 困难 而引 发 的心 理 问题主要 表现 为 自卑 心理 严重 、人 际关 系敏感 、 人格 问题 凸显 、情绪情感失控等 四个方 面。产生这些 心理问题 的原 因主 要有 :社会 层面 的贫 困文 化和贫 困心
困难 的勇气 和 意
育部  ̄ 2 0 1 3年 中 国 学 生 资 助 发 展 报 告 》 ,2 0 1 3年
普通 本专 科在 校生 2 4 6 8 . 1万人 ,通 过 各 类 助学 金 资助 的高校经 济 困难 学 生 就 有 7 0 8 . 4 8万 人 ,占在 校生总人数的 2 6 . 9 5 % 。 自2 0 0 7年 国务 院 提 出建
理 的消 极 影 响 ,高 校 层 面 的心 理 健 康 教 育 不 完 善 ,以及 个 人 层 面 的 自我 认 知 模 糊 。科 学 分 析 和 准 确 把 握 经 济
创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创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多,这群学生在面临诸多困难和压力的也可能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
家庭经济困难不仅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负担,还可能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
在现代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而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往往更容易受到其影响。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可能面临着诸如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其学习乃至生活质量。
针对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挑战,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创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帮助这些学生重建心理健康,提升其学习和生活质量。
1.2 问题现状在当前社会,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经济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家庭面临经济困难的困扰。
家庭经济困难不仅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困难,同时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面对家庭的经济拮据,一些大学生可能会感到自卑、无助、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和社交关系。
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一大难题。
开展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意义。
【问题现状】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创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深入分析心理健康问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探讨家庭支持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旨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更好地面对压力和挑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旨在为相关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机构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开展针对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我们也希望引起社会对于这一群体的关注,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创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研究
汇报人: 2023-12-05
目录
• 引言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及问题 •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途
径 • 提升心理素质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 实践案例及效果评估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高校中占有一定 比例,由于经济压力和生活环境的影 响,这类学生的心理素质往往面临较 大的挑战。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未来可以深入研究其心理机制
、拓展干预措施的多样性和实效性、加强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等。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扩大研究样本和范围
未来研究应尽可能涵盖更多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家 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心理 素质现状和需求。
创新干预措施
在现有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创新更多具 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干预措施,如利用互联网开 展心理辅导、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实践活动等。
心理韧性不足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缺乏应对挫折 和困难的经验和技能,导致他们在面 对困难时容易放弃和崩溃。
03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素质 提升的途径
建立健全资助体系
确保资助政策公平
制定和实施公平、透明、全面的 资助政策,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 生能够获得足够的经济支持,减
轻其经济压力。
完善助学金制度
认识到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学会接受挫折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心理韧性
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迅速恢复并积极应对。
学会有效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
有效的沟通技巧
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工作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工作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工作,首先分析了这一群体的心理特点,然后调研了目前心理帮扶工作的现状和效果。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工作的策略,并对心理帮扶工作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研究启示,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工作、研究、心理特点、调研、效果评估、策略、关键因素、总结、展望、启示、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逐渐增多。
这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常常面临着诸多心理困扰和压力,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一般学生有所不同,他们可能会因为家庭的经济拮据而感到自卑、焦虑、压力大等,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工作需要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实现自身的学业和心理健康。
研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业表现和生活质量,也有助于弘扬校园中的爱心和正能量。
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工作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工作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实施心理帮扶工作有助于加强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和支持,提升校园关怀度和学生满意度,从而提升教育质量和校园和谐氛围。
开展心理帮扶工作有助于提高高校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体现高校教育公平性和共享性的理念,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策略研究
度排 他 性 , 社 会 认 同度 较 差 。 2 高校家庭 经济 困难学生群体 的心理健康 问题成因分析 ( 1 ) 家庭经济 困难。家庭经济 困难 是形成经 济困难学生群 体心理 障碍的主要原因 。许多经 济困难 学生来 自老 、 少、 边、 穷 的农村地 区, 家里经济收入很 少 , 他们要 为每年 的学杂 费、 住宿 费的缴纳而焦虑 、 紧张 。此外 , 在 日常 生活 中, 同学 间在 吃穿用 上有 意或无 意 地攀 比, 会导 致他 们 心理 自卑 , 觉得 低人 一 等 。
◎文艺教研◎
-.-
同 校 家庭 经济 , 困难学 生群 体 心 理 健 康 问题 及 教 育 策略 研 究
Ej
】
刘 海 波
( 福建师范大学 公ຫໍສະໝຸດ 管理学 院, 福建 福州 摘 要: 高校 中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群体 , 已经成为 高校的一 个特殊群体 并且具有很 大的普遍性和 利益趋 同性 。他 们 中的 部分学生存在 着较 强的 自卑 感和闭锁心理 , 人 际关系方面非 常 敏感、 焦虑、 抑郁、 情绪波动幅度 大及心理 负担 重等。 因此, 学校 在给他们教 育和资助的同时, 建立健全 多渠道帮 困机 制 , 引导他
们人际交往 能力 的提 高。 ( 2 ) 情绪 压 抑。主要 表 现 为有 焦 虑 感, 内心感到恐惧 , 时不时 的紧张不安 , 做事羞怯 胆小 、 腼腆 , 不 喜欢 与人交往 , 自我封闭 、 抑郁寡欢 , 对别人充满敌意 , 有过度 的 负罪感 , 并且会失 眠, 从 而神经过敏 、 脾气暴躁 , 无法与别人 和睦 相处。( 3 ) 依赖心理 。有些家庭经 济困难学生 因为生活或学 习 原因 , 缺乏 自立 自强 的拼搏精神 , 缺乏主动克服并战胜 困难 的精 神, 过分依赖学校和社会给予的资助 , 并在心理上也非常坦然地 接受学校 和社会的资助 , 在他们看来 , 这些是理 所 当然 的 , 缺乏 种心存感激 、 回馈 社会 的心 态。( 4 ) 对 社会认 同度 较差 。家 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在认知贫 困成因时很 多会归 因于社会 的 不公平 。这些学生因家庭经济 困难 , 在处理个人 、 社会和他人关 系上 , 以个人 利益得失为尺度 , 在行为上有很强 的非社会性 和极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黄丹1 汪维2(1.广西师范学院社科部,广西南宁 530001;2.广西高校工委组织部,广西南宁 530021)[摘要] 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高校中所占比重较大,他们当中的很大部分存在自卑、抑郁、冷漠、焦虑、内疚、敏感等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
产生这些问题既有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还有学生自身的因素。
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研究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是目前高等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对策[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08)02-0081-03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困难家庭的生存生活问题,对从经济困难家庭中走入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制定了许多救助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大学生的生活难题。
但从高校校园生活的实际来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生事故的比重仍然较大,有的甚至非常严重。
针对事故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很多事故都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
所以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研究切实可行的对策,是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1.自卑。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往往在自身能力、价值等方面低估自己,容易产生自轻、自贱、自鄙的情感体验,对自己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否定自己的长处或对自身缺乏足够的认识。
因此,他们常表现出胆怯、畏惧、怀疑等心理特征,行为中较多采取逃避方式。
2.抑郁。
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苦闷、思维迟钝、行动迟缓,常感力不从心、,因而少言寡语或整日沉默不语,伴随有失眠等不良反应。
抑郁状态常使这些大学生感到生活和生命本身都没有意义,产生强烈的无助感,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或行为。
3.冷漠。
生活困难常使大学生在心理上形成挫折感。
面对挫折,他们往往感到无能为力,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表现为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无动于衷,无论是悲、欢、离、合、爱、憎等都漠然视之,缺乏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抑郁孤僻、自我封闭,在心理上采取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工作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工作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工作,通过对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发现现有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心理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心理帮扶工作在帮助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作用。
通过总结与展望,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建议与措施,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文章旨在引起社会对于这一群体的关注,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以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实现自身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研究、工作、心理状况、问题、重要性、有效途径、案例分析、总结、展望、发展方向、建议、措施。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工作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家庭提升社会地位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种种困难和压力,其中心理困扰尤为突出。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往往不容忽视,他们可能感到自卑、焦虑、无助甚至绝望,这些负面情绪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学业表现,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克服心理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和生活质量,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工作势在必行。
通过深入研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状况和现有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心理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可以为相关机构和专业人士提供指导和借鉴,进一步改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和未来发展。
1.2 研究意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是当前我国高校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面临着生活困难、心理压力大等问题。
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帮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开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可以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减轻他们的焦虑和压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心理帮扶工作可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状况及引导研究作者:代玲玲
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03期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贫困生)是高校学生的组成部分。
笔者对135名贫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从而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
根据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1 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我们对135名贫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1.11%的学生可以坦然面对家庭经济状况,7.41%的学生很介意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很自卑,0.74%的学生会抱怨命运的不公,0.74%的学生认为贫困生是社会的责任,应由社会负责。
在日常消费心理方面,74.81%的学生能节俭尽量节俭,20.74%的学生更愿意以学业上的优秀证明自己,3.7%的学生想买奢侈品但没条件,0.74%的学生看到别人用奢侈品自己也盲目跟从。
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压力方面,35.56%的学生选择了经济,48.89%的学生选择了学业,7.41%的学生选择了技能,8.14%的学生选择了心理和情感。
55.56%的学生会因家庭经济原因而感到自卑,44.44%的学生则不会。
46.67%的学生会因经济原因而影响人际交往,53.33%的学生则不会。
88.15%的学生会因家庭经济原因而感到有压力,但不会影响生活和学习,2.96%的学生会因家庭经济原因而感到很有压力,并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8.89%的学生感到没有压力。
2 贫困生的心理特点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的贫困生心理状况良好,积极乐观、勤奋上进。
但仍有小部分贫困生因经济原因而感觉压力较大,甚至影响了其学业和人际交往。
贫困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
2.1 自卑心理较重
高中时,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空余时间较少,除了学习,学生较少有时间和心思与其他同学在吃穿方面进行攀比。
进入大学,学生的课余时间较多,学习任务相对高中较轻。
大学生基本都在二十来岁,处于青春期,比较注重自身形象,喜欢打扮。
一个班的同学来自四面八方,且家庭经济情况相差较大。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和其他同学进行比较,如果自己常常捉襟见肘,他们的自卑心理会越来越严重。
2.2 心理敏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大学生说话往往比较简洁明了。
贫困学生往往会因为自卑而变得敏感,在和其他同学的相处中,常常会因为别人的言行举止而感觉受伤。
为了保护自己,他们会逐渐疏远其他同学。
其他同学也可能因为在和这些同学相处时要小心谨慎而不愿与其交往。
少数贫困学生生活在自己
的圈子里,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这对他们的生活、学习都有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工作。
2.3 过度依赖心理较强
国家、社会和学校现在越来越关注贫困大学生,并为他们提供了一系列的资助,这为他们安心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贫困生的资助是为了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但少数贫困生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
他们认为他们获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没有感恩意识,也没有发奋图强,有的甚至用资助所得去奢侈浪费。
3 对贫困生的心理引导措施
3.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学生树立目标
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的出生不是自己可以选择和决定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如别人,这不是自己的错,不要因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更不要因此感觉低人一等。
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奋斗的人生会更有意义。
引导学生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生活目标,并为以后的工作做好规划。
3.2 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主题活动
为大一学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同学们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基本的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心理应对与调节方法。
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定期举办相关的主题讲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除此之外,成立心理协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動,让同学们能通过活动及时释放、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及时调整心理状态。
3.3 做好心理普查,提高学生管理人员的心理专业技能
每年新生入学后,对所有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并把普查结果及时通知学生所在学院或系。
对心理存在异常的学生,心理辅导老师和学生管理人员及时跟进,并进行干预引导。
组织学生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其心理学理论知识水平,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其心理危机应对能力和技巧。
在学生出现心理异常时能及时发现并正确引导。
3.4 家校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家庭是孩子成长开始的地方。
调查显示,大部分贫困生来自农村,父母文化程度较低,且兄弟姐妹较多。
养育子女对这部分家长来说压力较大,部分家长会把压力无形中转嫁到孩子身上。
他们认为因为子女,他们才会这么辛苦,不尊重孩子,随意辱骂甚至殴打小孩。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小孩心理问题较多。
心理辅导老师和学生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如果是这类原因,及时和家长联系沟通,让他对自己的行为有正确的认识。
这项工作需要持续进行,家长的转变需要时间。
通过家校结合,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
对贫困生的帮助,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
国家、社会、学校、家长更要在精神层面对他们进行关心,让他们心理脱贫。
学生成长为心怀感恩、自立自强、德才兼备的人是所有人的期望,但要让愿望成真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广州华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