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聆听的
聆听音乐-领略心灵与文化的美妙
聆听音乐-领略心灵与文化的美妙音乐是人类长久以来创造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能够表达情感、传递信息、激发灵感和思考。
音乐不仅是一种美妙的艺术形式,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愉悦身心,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
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聆听音乐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领略人类的情感和文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在此,我想谈谈聆听音乐所能带来的心灵与文化的美妙。
首先,聆听音乐可以让我们进入一种平和的心境。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压力和焦虑,这些因素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伤害。
而聆听音乐则可以缓解这种状况,使我们的心情平静下来,放松神经。
尤其是柔和型音乐,如轻音乐、古典音乐、爵士乐等等。
它们节奏舒缓,旋律悠扬、稳定,给人以温柔、安静、和谐之感。
不仅如此,聆听音乐还能够使我们的脑细胞保持活跃状态,在某些程度上增强我们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这对于那些需要长时间思考和学习的人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其次,聆听音乐还意味着了解文化。
音乐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
通过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的文化多样性。
例如,听法国的古典音乐,能感受到它的浪漫和优雅;听古巴的拉丁音乐,能够感受到它的热情和奔放;听中国的传统音乐,能够感受到它的古朴和深邃。
每种音乐都表达着其独特文化的内核和特征,通过聆听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最后,聆听音乐还能够启发我们的灵感和创造力。
许多创作的灵感都来自于聆听音乐。
在音乐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成为我们自己的歌曲、诗歌、文章的启示。
这种方式不仅在音乐创作中有用,同样地,在其他领域,如美术、电影等也是一样。
聆听音乐可以打开我们的大门,让我们通过音乐的灵感和美妙的东西来启发我们的灵感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聆听音乐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它为我们带来了平和的心境、多样的文化体验、系列的灵感和创造力,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世界的文化多样性。
所以,在你的生活中,多聆听音乐,让你的心灵体验和文化阅历得到启迪,让你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
音乐欣赏中的聆听
音乐欣赏中的聆听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应着重培养、提高人的音乐感受力,而人的感受应该是自由的。
因此,不该规范的地方不予以规范,无限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由畅想,这正是学生的“心理自由”的需要。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力求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终生渴望听赏美好音乐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终生与音乐息息相通。
而想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感悟音乐艺术的真谛,聆听便是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
一、用心聆听音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音乐传入人的耳膜,刺激大脑中枢神经,能够使人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的作用。
按理说,人只要有健全的听觉,就能够听音乐,但人仅有健全的听觉,却不一定能听懂音乐。
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是没有意义。
”古人云“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如果想通过聆听深刻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就需要具备“音乐的耳朵”,这是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获得的。
在欣赏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速度、力度、调式、织体等各个基本要素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逐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使转瞬即逝的音乐给他们留下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
二、放飞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是欣赏音乐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音乐是抽象的艺术,这一点是它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但并不是说音乐是不可感知的,它可以通过各种音乐要素使模糊的东西具体化和造型化。
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的感受必定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是不同的。
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
例如,学生在欣赏陈纲编曲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时,应启发他们注意聆听乐曲中模仿鸟鸣的声音和力度的变化,引导他们自然地联想到这是描写早晨的音乐,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出不同的早晨的景象,再通过分析乐曲的旋律素材运用苗族音乐的特点,最终联想到这是苗岭的早晨。
学会聆听,感悟旋律的魅力
学会聆听,感悟旋律的魅力音乐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能够打动人心,传递情感,唤起回忆,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音乐的魅力无处不在,它可以治愈心灵,激发激情,启迪思绪。
如何学会聆听音乐,感悟旋律的魅力,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一道难题。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愉悦和慰藉。
本文将从聆听音乐、感悟音乐、音乐的疗愈功效三个方面探讨学会聆听,感悟旋律的魅力。
一、聆听音乐聆听音乐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平和的心态和敏锐的感知。
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合和时间来聆听音乐。
音乐会、音乐厅、咖啡馆、家里的一角,都是聆听音乐的好地方。
在这些地方,我们可以放下杂乱的思绪,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
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
每个人对音乐的喜好有所不同,有人喜欢轻快欢快的曲子,有人喜欢深沉悠扬的旋律,有人喜欢激情澎湃的音乐,有人喜欢细腻柔美的乐曲。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作品。
我们需要调整好心态,专心致志地聆听音乐。
静下心来,闭上双眼,放松身心,让音乐慢慢地深入内心,贯穿整个身体。
二、感悟音乐感悟音乐需要我们有一颗敏感的心和宽广的胸怀。
我们需要用心去聆听音乐的每一个音符。
音乐是由音符组成的,每一个音符都有着自己的节奏和旋律,都承载着音乐家的情感和思想。
我们需要细心聆听每一个音符,感受它们带给我们的震动和感动。
我们需要用心去品味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音乐是有情感和意境的,它可以表达音乐家的情感和思想,也可以勾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回忆。
所以,我们可以从音乐中感受到欢乐、悲伤、忧郁、愤怒、恬静等种种情感,也可以感受到音乐带给我们的情感和意境。
我们需要用心去体味音乐的内涵和意义。
音乐是有内涵和意义的,它不仅可以满足我们的审美需求,也可以启发我们的思维,激发我们的创造力,促进我们的心灵成长。
三、音乐的疗愈功效音乐是一种疗愈的力量,它可以治愈心灵,释放压力,缓解焦虑。
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愉悦和慰藉。
音乐能够让人们沉浸忘记烦恼,享受美妙的旋律。
2019年以聆听为题的作文-聆听音乐
音乐,究竟是什么?大概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但重要的是你对音乐的态度,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对音乐的感情。纵观历史,古有俞伯牙、钟子期的高山流水;今有回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上那萦绕心头的歌声。其实,音乐并不那么遥不可及,或许,它——就在身边。一首乐曲,它声音的高低变化,节奏的快慢掌控,都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当声音是柔柔的,节奏是舒缓时,你高亢的,节奏是激昂时,你的脑海中,会顿时浮现出长江黄河的汹涌澎湃,那浩浩荡荡的江水朝你涌来,那一浪高过一浪的浪花向远方驶去……一支乐器,它操作的方法,声音的感觉,都代表着它背后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唐朝的二胡,圆润柔和,优美动听;远古时期的萧,音色柔和,低音深沉;“乐器”的钢琴,声音柔和,情感丰富;“乐器王后”的小提琴,音色优美,音域宽广。细细的品味音乐,它会带给人一种莫名的感觉,白居易的“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让人耳边不时传来琵琶的优美旋律。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拄思华年”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贝多芬的《月光鸣奏曲》,莫扎特的《小步舞曲》使听众的心随其起伏,予人心灵的启迪,灵魂的洗礼。为什么被誉为千古绝唱《梁祝》经过时间的打磨仍让人赞叹?为什么古典名曲《梅花三弄》至今无法让人忘怀?因为它们是经典,因为它们有情。音乐,不单单是要用耳朵聆听,更是要用心去感受它所内含的感情,用心去体会它所蕴含的魅力,更要用心去思考它留给人的余韵。“知音”并不是不切实际的童话,只要你聆听音乐,热爱音乐,痴迷音乐,那你,就会是音乐的知音。
学会聆听,感悟音乐的真谛
学会聆听,感悟音乐的真谛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沟通方式,能够深刻地触动人们的心灵和情感。
每一个人都可以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宣泄的出口,因为音乐就像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要真正感悟音乐的真谛,就需要学会聆听,深入理解音乐所传达的表达方式和内在含义。
聆听音乐不仅仅是简单地听,而是一种主动的心灵体验。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人们往往习惯于匆匆忙忙地过生活,很少有时间去静心聆听音乐。
聆听音乐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只需几分钟,就可以让自己融入音乐的世界中,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当我们聆听音乐的时候,首先要保持心灵的平静和专注。
关闭手机,远离喧闹,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完全沉浸在音乐中。
然后,用心去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不要让杂念干扰自己的思绪。
可以闭上眼睛,用感官去感知音乐所传达的情感,用心去品味音乐的美妙。
除了聆听音乐,还要学会理解音乐。
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它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有时候甚至比文字更加丰富和深刻。
要理解音乐,首先要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
很多音乐作品都是受到作者内心的启发而创作的,所以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
还要学会分析音乐的曲式、旋律和和声,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内在逻辑。
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的真谛。
学会聆听,感悟音乐的真谛还需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需要通过审美的眼光来欣赏和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多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可以听古典音乐,可以听流行音乐,可以听民族音乐,多样化的音乐风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音乐的真谛。
可以学习一些音乐知识,了解不同的音乐流派和风格,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除了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还要注重自己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它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感和思想,让人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和情感的滋养。
在音乐的海洋里快乐徜徉——如何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在音乐的海洋里快乐徜徉——如何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对于聆听者而言,只分喜欢听和不喜欢听两种,享受专注聆听,足已。
学音乐从耳朵听开始学,学音乐审美,从对声音审美开始,所以聆听音乐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从小养成好的聆听习惯更为重要。
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多听、多想、多思维,多创造,引导他们体验丰富的音乐情感,在音乐的海洋里快乐地徜徉。
那么,在音乐课中,我们应该怎样培养他们用心聆听的习惯呢?一、在组织教学中,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每节课上课前组织教学,播放一首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们迅速地安静下来,听完以后让学生们来讲讲音乐给你带来的感受、音乐的风格、音乐想表达的情感等等,各抒己见,强调听音乐。
并强调创设一个在音乐厅听音乐的场景,保持安静。
对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奖励表扬,多播放学生们感兴趣、喜欢的音乐,让孩子们学会享受音乐、专注聆听。
最后老师总结、传达音乐正确的见解,久而久之学生们会越来越喜欢这样的方式,甚至会对老师播放的音乐有所期待,从而养成专注聆听的习惯。
从一年级听第一首音乐欣赏作品开始就告诉学生们在教室里听音乐和在剧场、在音乐厅一样要做到保持安静,不发出声音仔细聆听。
在课堂上,起立、坐下、坐好、安静都有相对应的音乐旋律,在音乐课上尽量多用音乐代替语言,听音乐行动。
二、在歌曲演唱中,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演唱歌曲是音乐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演唱出正确的音准、节奏都必须建立在聆听的基础上,不管是哪种演唱形式也都是建立在聆听之上,不会聆听就不能很好地表现音乐作品。
在学唱一首歌曲时,先让孩子们听歌曲的情绪,听第二遍的时候可以随着音乐做出身体节奏,随音乐感受节拍,接着听音乐默唱或听琴声伴奏轻声演唱,能听出自己的音高是否与伴奏一致,听自己的歌声和其他同学的歌声是否统一和谐。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学生们唱歌基本能达到不跑调、音色统一。
另外唱歌之前的发声练习也是很重要的,声音良好的状态、气息的合理运用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声音才能更统一而优美。
音乐欣赏需要聆听、聆听、再聆听
音乐欣赏需要聆听、聆听、再聆听作者:乐欢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5年第03期【摘要】音乐是听觉艺术,教师要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初步聆听时,设计具有指向性的问题和有效的活动,让学生整体感知音乐;深入聆听时,引导学生借助多种感官体验音乐的内涵;反复聆听时,让学生进行说的参与,帮助他们鉴赏、感悟音乐。
只有在反复聆听中把音乐听足、听精、听细、听深,才能不断地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音乐欣赏初步聆听深入聆听反复聆听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
正如美国学者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所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更重要的了。
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
”因此,教会学生倾听音乐,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
基于这一原则,引导学生的听觉注意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音乐的习惯,教会学生聆听音乐的方法,发展学生聆听音乐的能力,就成了音乐欣赏课的重要内容。
只有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中把音乐听足、听精、听细、听深,才能不断地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做了以下尝试。
一、初步聆听,整体感知音乐初步聆听作品是音乐欣赏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对作品的最初感受。
因此,教师应设计具有指向性的问题和有效的活动,教会学生聆听音乐的基本方法,引导他们关注作品的基本特征,为进一步欣赏做铺垫。
例如,教学马头琴《嘎达梅林》时,笔者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1.欣赏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这首曲子在音色上有何特点?()A.音色辉煌、音量宏大B.柔和浑厚、宽阔低沉C.声音宏亮、音质清脆2.这首乐曲的表情术语是()。
A.苍劲、悲壮B.热情、亲切近百年来,苍劲、悲壮的《嘎达梅林》在草原上代代相传。
引导学生“聆听” 培养音乐听觉能力
引导学生“聆听”培养音乐听觉能力摘要:音乐是听觉艺术。
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听觉能力,从“提问法聆听、整体与局部结合聆听、比较法聆听”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
关键词:听觉能力;问题法;整体与局部;比较法《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聆听”是参与音乐鉴赏的关键,“聆听”的多少直接影响音乐欣赏学习的效率。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聆听音乐、提高音乐听觉能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学习的效率呢?一、提问法聆听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音乐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听完一段或一首音乐作品以后,请他们发表自己对音乐的独立见解或感受时,有的学生说完“挺好的”、“不错”、“很震撼”或“比较抒情”等之后,就没有太多的语言了。
面对学生这样的回答,相信除极少部分是因为态度问题外,多半是没有很好地聆听,或是听了音乐但不知从何说起,应该说学生还不具备“音乐的耳朵”。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音乐课中可以让“问题”先行,即采用提问法聆听。
就学习者来说,问题是最好的老师。
提问法聆听,是教师在听前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
如,从稍浅层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调式、曲式、音色等音乐要素角度设问,让学生听后能回答出来;再到更深层次的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风格特点和内涵的问题,让学生在经过积极思考后能较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有效地利用“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专注聆听,思维想象也因此而积极主动,充分发挥学生审美功能的直觉力和知觉力,在问题中将教学不断引向深入。
例如,在教授高一下学期《曲艺音乐》这一内容时,在课堂的开始我自己唱了一段西河大鼓,通过它来让学生先在听觉上感受到曲艺音乐的特点,同时导入到曲艺音乐上。
学会聆听,感悟音乐的真谛
学会聆听,感悟音乐的真谛音乐是一种具有魔力的艺术形式,它能触动人心,激发人的情感,传达情感和思想,承载文化和历史。
要真正感悟音乐的真谛,并非只是简单地听歌或者演奏乐曲。
学会聆听,用心感受音乐,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技巧。
本文将从聆听音乐、感悟音乐的真谛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如何有效地聆听音乐,体会音乐的内涵和魅力。
一、学会聆听音乐1. 创造一个舒适的聆听环境聆听音乐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关掉手机或其他干扰的设备,让自己完全投入到音乐中去。
聆听音乐的环境也要保持整洁和舒适,这样才能更好地聚焦在音乐本身,提高聆听的效果。
2. 选择合适的音乐不同的场景和心境需要不同类型的音乐来搭配。
比如在学习或工作时可以选择轻柔、舒缓的音乐,有助于放松心情;而在运动时可以选择动感、节奏明快的音乐,增加动力和激情。
在聆听音乐之前,要先考虑一下当前的情境和心境,选择一种合适的音乐来聆听。
3. 专心聆听聆听音乐的时候,要尽量排除杂念,集中精神,全神贯注地去听音乐。
可以闭上眼睛,放松身心,让音乐带领自己进入一个美妙的世界。
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音乐的美妙和魅力。
4. 用心感受音乐聆听音乐并不仅仅是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音乐。
音乐是有情感和内涵的,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真正领略到音乐的魅力。
可以试着想象音乐背后的故事、情感,或者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更深入地体会音乐的内涵。
二、感悟音乐的真谛1. 意境之美音乐具有独特的意境之美,通过音乐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情绪。
比如柔和的音乐会让人感到宁静与安详,激昂的音乐则能激发人的激情和热情。
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听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更要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情绪,领略音乐所营造的独特意境之美。
2. 文化之沉淀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音乐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聆听音乐也是在感受不同文化的美妙和魅力。
比如古典音乐中蕴含着古老的文化沉淀,民族音乐中展现出不同民族的生活与情感。
学会聆听,感悟音乐的真谛
学会聆听,感悟音乐的真谛音乐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情感与灵魂的共鸣,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快节奏、喧嚣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有时会忽略了对音乐的真正感悟,只是将其作为背景音乐或娱乐的工具。
如果我们学会聆听,深刻感悟音乐的真谛,我们将能够更加充实和丰富地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
学会聆听音乐,不仅是简单地听,而是用心去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音乐是一种语言,是一种通过声音和旋律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
每一首曲子、每一段旋律都有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内在意义,通过聆听,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音乐所要传达的信息。
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聆听,去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起伏、光影交错,去体会音乐所关联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
听一首交响乐,我们可以通过乐曲的变化、旋律的起伏来感受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感,也可以通过了解作曲家的生平、时代背景等来更好地理解乐曲的内涵。
学会聆听,需要培养对音乐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一种通过声音和旋律来表现美的艺术形式。
而要真正感悟音乐的真谛,就需要培养我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加敏锐地感受音乐的美。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接触各种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音乐,通过比较、体验来提高我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我们可以尝试去听一些古典音乐,感受其中的纯粹与高雅;也可以尝试去听一些民谣、摇滚,感受其中的真实与激情;还可以尝试去听一些跨界音乐,感受其中的创新与包容。
通过这样的体验,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感悟音乐的真谛。
学会聆听,也需要培养对音乐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它并不像文字或图片那样直接输送信息,而是通过声音和旋律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要真正感悟音乐的真谛,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解读能力。
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一些音乐理论知识,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曲式结构、和声编配等,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音乐作品。
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积累音乐的历史文化知识,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音乐特色和表现方式,以丰富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解读。
学会聆听,感悟音乐的真谛
学会聆听,感悟音乐的真谛【摘要】音乐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带来无限的感动和启迪。
聆听音乐并非一种简单的行为,而是一种需要用心去感知和体会的过程。
通过发现音乐中的情感,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倾听音乐背后的故事,培养对音乐的理解力,我们可以领略到音乐的真谛。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心灵的治愈。
学会聆听,感悟音乐的真谛对心灵成长至关重要,每首音乐都是一段独特的旅程,通过聆听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让我们用耳朵,用心去感受音乐的魅力,让音乐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美的旋律。
【关键词】音乐的力量、聆听音乐的重要性、发现音乐中的情感、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倾听音乐背后的故事、培养对音乐的理解力、音乐带来的心灵治愈、学会聆听、感悟音乐的真谛、心灵成长、独特的旅程、理解自己和世界。
1. 引言1.1 音乐的力量音乐的力量还表现在它对人们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上。
许多研究表明,聆听音乐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有些音乐甚至被用于治疗心理疾病,具有一种疗愈的作用。
音乐的美妙旋律和动人旋律,可以在我们最需要时给予我们力量和鼓舞。
音乐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它可以改变我们的情绪,启发我们的思维,引领我们走向内心深处。
通过学会聆听,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
愿我们在音乐中找到心灵的栖息地,感悟音乐的真谛。
1.2 聆听音乐的重要性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音乐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聆听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精神享受和心灵沟通的方式。
聆听音乐对人们的心灵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音乐可以帮助人们释放情感,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每首音乐都是艺术家对情感的表达,通过聆听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我们的内心得到宣泄和慰藉。
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境。
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我们会跟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进入一种特定的情绪状态,使我们更加投入和沉浸从而带给我们乐趣和愉悦。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聆听与鉴赏
高教论丛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聆听与鉴赏但秀芳(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宁夏固原756000)摘要:音乐教学领域是音乐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音乐教育过程的核心。
对于学习音乐的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目的,是从实际的音乐感性活动中获得丰富的音乐审美体验,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音乐,并获得创造音乐生活的能力。
而这个过程运用在音乐教学中,就是通过音乐教学,学会聆听与鉴赏音乐、体验与表现音乐、感悟音乐并能够应用与创造。
关键词:音乐教学聆听、鉴赏音乐艺术从它诞生开始直至今天,总是以音响标志它的存在。
离开音响,音乐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毫无疑问,音乐是听觉艺术。
正是由于音乐艺术的这种特征,使得聆听成为音乐欣赏的中心环节。
只有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积累听觉经验,才能发展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分析、描述、评价音乐及音乐表演的鉴赏水平。
“聆听”作为接受中的音乐解释,其根本意义在于强调音乐首先是一个听觉事件,而“聆听”使音乐复原其作为听觉事件的意义。
换句话说,只有投入听觉实践,音乐才成其为音乐。
一、聆听——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育,存在着忽略音乐作为一个“听觉事件”的倾向,忽略音乐音响本体的倾向。
因此,如果我们的讨论绕过“听觉事件”而直接进入“情感事件”和“生活事件”,音乐教育作为“音乐”的教育本质。
也就被彻底抹杀了。
艺术感受的基本规律是:从整体到局部,从模糊到清晰,从简单到丰富。
音乐作品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是作为知性对象而客观存在的,只有通过聆听使其变为感性对象和感悟对象,聆听音乐实际上伴随着音乐审美接受的全过程的。
于是,我们确定了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他们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
音乐感受能力,对音乐审美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聆听音乐时必然要考虑:听到什么?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特点?这样,如何聆听则又成为了关键的问题。
(一)“多听”、“反复地听”是发展和提高音乐感受能力的关键。
论聆听在音乐欣赏中的重要性
188学习版内容摘要:文章对音乐欣赏教学中关于聆听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学会认真聆听提出了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提出了“三步骤聆听法”,培养和促进学生深入欣赏感受音乐。
关键词:音乐 聆听 音乐欣赏在以往的欣赏课教学中,我一般都是以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学方式很单一,学生也不会认真的聆听欣赏,就更谈不上培养和提升音乐鉴赏能力了。
而现在的欣赏课教学,我改变了之前的教学方式,落实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在欣赏课中,自主的聆听,充分的发挥音乐想象力,真正的培养和提升了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我觉得主要是以音乐作品为目标,通过反复的聆听,对比分析各音乐要素之间的变化给作品带来不同情绪的体验,从而引导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所以聆听对于音乐欣赏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成功的欣赏课必须要进行反复的聆听音乐不仅仅是视听上的艺术,它更是时间的艺术,美妙的旋律稍纵即逝,如何去把握它,就要进行反复的聆听。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面对一个充满新鲜感的作品,只听一次,肯定会觉得很迷茫,不知所措。
比如我第一次在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一课时,我直接提问学生,听完音乐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没有一个人举手,不是这个问题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只听一次,学生不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尤其是偏远乡镇的孩子们,他们很难对音乐作品产生画面感。
这时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反复聆听,从整体到局部,从模糊到清晰,从简单到丰富,不断深入理解音乐,结合音乐要素感受音乐作品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
在反复聆听中,我们还可以结合肢体动作来丰富表现音乐。
比如在欣赏《晨景》一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聆听第一部分的主题音乐,用手的动作结合了音调的高低、力度的强弱,表现出太阳冉冉升起的感觉。
通过发挥学生们的肢体动作,让音乐和身体有机的结合,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尽情的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欣赏音乐的实践能力。
音乐欣赏的有效聆听
音乐欣赏的有效聆听《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聆听音乐,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良好的习惯,提升他们聆听音乐的能力,是我们一线老师应特别关注的目标。
那我们在指导学生聆听音乐作品的时候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一、闭目静听在音乐教学中一般都有音乐欣赏的课程,学生欣赏音乐的时候,会要求他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在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式、调性、伴奏乐器等因素感知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情感、情绪作出判断,进而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心理活动,使声音的艺术形象由感觉的有限性通向想象的广阔性。
这就要求学生在相对安静的气氛中,全身心地聆听音乐,全面的体验音乐。
如:《森林狂想曲》仿佛置身于万般寂静空旷的森林里,月光下、朦胧中,昆虫啾啾、小鸟鸣唱给人一种返回大自然的清新感觉,在优美、柔情的陶笛声中,感受自然之神带来的无穷魅力,使我们躁动的灵魂得到最温柔的抚慰!如果学生在一片吵闹声中欣赏这首乐曲,他们是无法体会自然界给予的清新之美!只有让学生安静下来,闭上眼睛,插上想象的翅膀,仔细聆听,学生才会被这美妙的音乐所感染,才会体会到大自然给予的清新感受!二、对比地听音乐对比欣赏法就是指通过聆听、思考、深入浅出地分析作品创作与演奏过程中的对比因素,使学生主动地感受音乐、鉴赏音乐。
对比是音乐家创作、表演音乐的重要方法,无疑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轻松愉快地进行音乐学习,这样,学生就会更专注地听音乐,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例如:在欣赏《为了谁》和《再唱为了谁》这两首歌曲时我没有一下全盘托出让学生欣赏两首歌曲,而是先让学生整天感知歌曲《为了谁》,了解歌曲创作背景,要求学生共同演唱《为了谁》,特别是歌曲的高潮部分应随歌曲情感的变化演唱力度也有所变化,虽然反复演唱了几遍学生还是个个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唱的声情并茂;当学生欣赏《再唱为了谁》时请学生为歌曲取个最适合的名字,从而了解歌曲创作背景,并从歌曲的背景、创作意图、速度、节奏、旋律、曲调等各方面进行对比,找出两歌曲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真正启发学生感受体验祖海演绎的《为了谁》和《再唱为了谁》两首歌曲为姐妹篇的含义!再如:欣赏分析民歌的不同风格的形成因素,分别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和东北民歌《茉莉花》,要求学生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
“聆听”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聆听”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
音乐教学更要注重聆听,聆听是音乐课必用手段。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培养聆听音乐良好的习惯,提高聆听音乐的方法和策略,是我们音乐教学必须要关注的目标。
1、创设聆听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注重聆听,感受音乐,是音乐审美的一个前提。
享受音乐就必须有一种美的氛围,因此想让学生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教师在创设音乐情境至关重要。
因此,在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音乐、感受和欣赏音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每个小学生都有着好奇的天性,对一切新鲜的有趣的美妙的事物他们都有着探索的热情。
所以聆听教学中的创设聆听——“导入”十分重要,它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有效地导入也是指导学生理解、感受音乐的前提。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音乐有着不同的艺术形象,故要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以激起学生聆听音乐的期待心理。
2、分层聆听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
学生在学唱歌曲时,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就必须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训练。
所以重视学唱前的聆听在音乐教学中尤为重要,这个阶段可以是教师范唱,也可以是听音响。
但目的都是使学生熟悉新歌旋律,并对之产生初步的情感体验。
这时的聆听,可根据歌曲难易程度及学生的接受水平来决定聆听的次数,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多方位的、有目的地聆听,不能单纯的重复播放,每一次的聆听都要逐步提高要求,而且目的要非常明确,分层的聆听,教师设计难度依次提升,这样聆听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有效的聆听”。
3、相互聆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音乐通过听觉浸润心灵,使心灵进发创造性的音乐。
聆听音乐时,当学生和乐曲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时,音乐就走进了他们的心里。
情动了心弦,便溢于表,这时学生体验到了聆听所带来的美的感受,他们迫不及待地用各种方式很自然地流露出对音乐的理解,比如歌唱是最易表现的一种方式。
学会聆听,感悟音乐的真谛
学会聆听,感悟音乐的真谛1. 引言1.1 音乐的魅力音乐的魅力无法言喻,它能够触动人心,唤起内心深藏的情感。
无论是欢快的旋律也好,悲伤的音符也罢,音乐都有着独特的力量,让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每一首歌曲都是一个故事,每一段乐曲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音乐跨越语言的障碍,用它独特的方式传达着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在音乐的魔法笼罩下,人们可以找到心灵的寄托,释放压抑的情绪,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音乐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旋律和节奏,更在于它能够打开人们内心深处的一扇窗户,让人们与自己的情感真实连接。
无论是快乐的歌曲还是伤感的旋律,都能让人在瞬间沉浸忘却周围的一切烦恼和压力。
音乐的魔力在于它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共鸣,唤起深藏的情感,带来心灵的宁静和愉悦。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能够滋养人心灵的艺术。
学会聆听音乐,感悟它的真谛,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获和体会。
1.2 聆听的重要性聆听音乐是人类独有的一种能力,它不仅能够让我们享受美妙的旋律和动听的声音,更是一种心灵沟通的方式。
聆听音乐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提升情绪。
通过聆听音乐,我们可以进入一种放松的状态,忘记烦恼和压力,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聆听音乐还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我们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音乐是一种直接作用于人心的艺术,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带来共鸣和感动。
学会聆听音乐,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感悟音乐的美妙,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扰,让我们拥有更加丰富和充实的生活。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学会聆听音乐,将会让我们收获更多,让我们更加坚强和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
2. 正文2.1 不同音乐种类的特点音乐是一种跨越文化和语言的艺术形式,有着丰富多彩的种类和风格。
不同的音乐种类展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让人们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和体验。
古典音乐是一种源远流长的音乐形式,注重和谐、对位和复调,其优雅和精致的风格给人一种庄重和宁静的感觉。
有效聆听的几个方面
有效聆听的几个方面泉州市丰泽区第一中心小学黄燕茹学习音乐,首先要学会聆听。
聆听是通向音乐的桥梁,开启音乐之门的钥匙,步入音乐天地的阶梯。
因此,聆听教育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启蒙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主要是培养合格的听众。
”由此可见,注重聆听,感受音乐,在整个音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乐于聆听,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来享受音乐呢?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聆听伴随整个音乐课堂教学始终,我把聆听这一教学方法分为四个方面(聆听与讲解,聆听与记忆,聆听与实践,聆听与表达)来论述。
让聆听为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来服务,让学生持久地养成一种好的聆听习惯,从而有效地实现我们的音乐教学。
一、聆听与讲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碰到两种情况:一、教师重在讲解。
在学生欣赏前,欣赏过程中,教师始终在给学生讲解,可谓声情并茂。
学生思维完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但在谈论听赏感受环节,学生们却显得很沉默。
二、学生聆听的时间较多,教师课堂语言不是太多但能恰到好处。
学生在谈论听赏感受时对音乐的体会是那么独到而深刻。
为什么看似活跃的讲解换来了学生的沉默,而看似安静的聆听却引发了学生无限的遐想?音乐艺术的欣赏过程中,学生作为感受主体,他们不同的经历、性格、认知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对同一段音乐的感受。
教师若在学生的听赏过程中不断讲解,按照自己固有的思路去理解音乐,并传授给学生,这会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和感受能力,不利于学生听赏能力的培养。
例如:听赏乐曲《动物狂欢节》时,学生在自由聆听中能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对动物的了解来猜测每一段音乐所要刻画的动物,并且能在交流感受时积极发言,然后根据教师的讲解在接下来的听赏过程中仔细对比,主动学习。
如果教师在一开始就揭晓答案,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想象与感受,也削弱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聆听与记忆音乐除了是听觉艺术以外,还是时间艺术。
音乐不像绘画,它是流动的,是瞬间即逝的,所以记忆是音乐形成印象的一个必要条件。
用心聆听,凸显音乐魅力
用心聆听,凸显音乐魅力音乐离不开声音,没有声音就谈不上音乐。
音乐是听觉艺术。
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
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聆听”是参与音乐教学的关键。
一、聆听的定义聆听,即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带有尊敬的色彩。
一个好的聆听者,需要用心灵与他人对话。
我们可以从一首曲子中感受到作曲家想表达的情绪,是喜是怒是哀是乐,还可以以聆听音乐的方式为他人分担忧愁,分享喜悦,也可以在聆听中陶冶情操、促进成长。
所以,聆听音乐并不是简单地用耳朵来听,而是心灵的沟通,从中引起情感共鸣,丰富个人内涵。
二、培养学生聆听音乐习惯的重要性曾有研究表明,人们在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百分之四十五,这一数字明确地告诉我们,对于学生们而言,聆听不仅能够有效地欣赏到音乐,而且对世界的认知有很大的帮助。
若学生没有养成聆听的习惯,那么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和交流能力就很难提高。
儿童好奇、好模仿、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聆听音乐时容易失去耐性,有可能会影响其他同学,同时也不能很好地感受音乐。
适量的听赏不仅能使音乐课的活动动静交替,而且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他们良好的聆听习惯。
音乐教学的基础首先应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时时关注“有效聆听”,但对于什么才是真正的“有效聆听”,还需要进一步理解。
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会听音乐,爱听音乐,参与音乐课堂,是所有音乐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
《音乐新课程标准》前言指出:“小学音乐要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三、如何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聆听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这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长期过程。
1.局部引导顾名思义,就是教师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聆听音乐,在教学中,对学生在聆听过程中的眼神、坐姿、表情和体态动作等外部动作做出规范严格的要求。
谈小学音乐教学中歌曲聆听的有效方法
谈小学音乐教学中歌曲聆听的有效方法摘要:音乐是一种直通心灵的声音,好的音乐不仅能打动人们的内心,也能治愈人们受伤的心灵,有时一首歌曲仿佛比千言万语都更加有力量,它可以让我们重振旗鼓,书写一个绝地反击的传奇,也可以给我们勇气,跨越艰难险阻。
因此音乐教育实则是一种直通孩子内心的教育,它教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生活。
而在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便是聆听,你只有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聆听才能体会到每一个音乐的情感。
而本文即是对小学音乐教学中歌曲聆听的方法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歌曲聆听;有效方法引言:音乐实际上是一种听觉艺术,它通过听觉向人类传递情感,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应把聆听当作首要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产生初步的情感体验。
美国的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听音乐。
”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聆听音乐是懂得音乐感受与鉴赏的首要途径和基础。
一、聆听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一)音乐教育音乐是一种承载人们情感的艺术。
在小学教育中音乐教育更是极为重要的,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孩子也会进行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忆学习,音乐可以与儿童进行心灵的沟通,锻炼孩子的想象能力,同时音乐教育也可以提升孩子的记忆能力。
在小学的音乐课本中大多是充满正能量,轻松愉快的歌曲,这不仅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孩子的品德教育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小学音乐教育还有与祖国有关的歌曲,这也是对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启蒙教育。
有人说“音乐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我认为音乐教育更像是一种与心灵的对话,它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更能触摸人的灵魂。
(二)聆听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聆听音乐是音乐学习的第一步,学生无论是进行演唱、演奏还是创作,学会聆听都是其前提。
学生只有在“听”的时候具有感受歌曲,分析歌曲的能力,才能高效地参与其它音乐活动。
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聆听教学时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学会聆听,感悟旋律的魅力
学会聆听,感悟旋律的魅力聆听是一种卓越的能力,它能够让我们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到旋律的魅力和力量。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美的享受,也能够帮助我们表达情感、减压放松。
很多人对于音乐的聆听却只停留在表面层面,没有真正的去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深层含义。
学会聆听,感悟旋律的魅力,是每个音乐爱好者都应该努力去追求的目标。
聆听并不仅仅是听到音乐的声音,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音乐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通过乐曲中的旋律、节奏和和声,音乐家们用音符组合成情感的表达,用音乐来讲述他们的故事和体验。
想要真正感悟旋律的魅力,就需要放下外界的干扰,用心去聆听、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情感。
聆听是一种专注的活动,需要我们用心去聚焦音乐中的细节。
正如音乐家们用心去创作音乐一样,我们也需要用心去聆听,去体会音乐带给我们的情感和思考。
在聆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关注旋律的起伏和变化,注意音乐中的情感线索和表达方式。
通过细致入微的聆听,我们可以发现音乐的美妙之处,体验到旋律的动人和感染力。
聆听不仅仅是感受音乐的情感,也是一种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通过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了解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特点和表达方式。
我们还可以学习音乐的构成和演奏技巧,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的魅力。
聆听可以让我们与音乐家们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借此了解他们的创作灵感和音乐理念。
通过聆听和学习,我们将逐渐成为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理解音乐的人。
为了更好地聆听音乐,我们可以尝试一些方法和技巧。
我们可以将自己置身于安静和舒适的环境中,远离嘈杂和喧闹的噪音。
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专注地聆听音乐,感受旋律的美妙。
我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中的细节上,关注旋律的起伏、音色的变化和和声的丰富性。
我们还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学会聆听,感悟旋律的魅力是一个长期而有意义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是聆听的
作者:倪静巍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5年第03期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就改革后的音乐课尤其是音乐欣赏课,如何才能更好地抓住学生的耳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听觉;视频;感受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音乐课的教学模式也一直在改变:从一开始的音乐课程转变到艺术课程,再到现在的音乐课程,我们的音乐教育经历了几重改革,当然我们的音乐教学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那么改革后的音乐课尤其是音乐欣赏课如何才能更好地抓住学生的耳朵呢?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
的确,新课程改革鼓励老师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活动。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给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给音乐教育事业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尤其是视听艺术、声像艺术,为音乐教学扩大了容量和空间,丰富了教学手段,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但是自从提出了多媒体教学后,老师们似乎在上课过程中过分地注入了音乐以外的东西。
欣赏一段音乐以后,也要用一段视频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以达到引起学生的兴趣的作用。
音乐欣赏是以听觉为先导,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的积极反应。
也就是说,让学生以音乐构成的各种要素为线索去听音乐。
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去追求表面的新颖、动感等效果,不注重实际,一心只想使自己的课“靓”一些,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不管有没有必要,都要做课件。
我听过一节课,授课老师让学生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将整个歌曲编成了一个故事,音乐与动画同时播放,多媒体课件宛如动画片一般精彩,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娱乐性,但是同时它也影响了学生专心聆听音乐,忽略心理学上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
”“有时欣赏音乐时需要用语言文字、图像画面等加以引导,但是这些辅助仅仅是一种媒介,而音乐欣赏最重要的、最根本的还是倾听。
”而该课中,“视觉刺激”凌驾于“听觉刺激”之上,从而大大削弱了“听觉刺激”,它留给学生津津乐道的只是“动画”的内容,而不会是音乐的旋律,导致学生无法回答老师提出的音乐性问题,如,作品是几拍的?有没有相同的旋律走向等。
所以,引导学生一定要让学生“听之有物”,老师的提问一定要能让学生有方向地聆听音乐的内涵,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教学也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其合理性、实用性。
只有找准多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眼睛是无用武之地的。
只有把眼睛闭上了,耳朵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学生才能用心去感受旋律的内容,去聆听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波动。
因为音乐是音响的艺术,更是诉诸听觉的艺术。
物理学上讲过,音乐是以声波为物质媒介,在时间中展开,随着声源的振动在空气中产生声波,声波在周围空气中传播,在环绕听众的空间回响。
而中学音乐教学本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懂得去倾听、品味、感悟音乐,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那么音乐教学很自然地要立足于听力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上也讲过,视觉神经先于听觉神经。
也就是说,学生在欣赏带有视频的音乐时,大部分的注意力会先被视频吸引,而音乐则只是起到了一个辅助画面的作用,这是音乐课上很可笑的现象。
记得,去年4月份左右,我在准备名为“春”的公开课,但是我的第一反应便是在音乐的进行过程中,插入许多春天的图片,有春景、有春泥、有春草,还有精彩的春景视频……认为这样学生便能更好地感受春天的气息。
在给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我也提醒了学生注意音乐的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
但是上完一个班的课后,我在学生的反馈中发现,他们在课上的确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但是并不是从音乐中感受到的,而是从图片中获得的。
了解到这一信息,我马上意识到:这样的音乐课是失败的。
因为听觉在为视觉起辅助作用,本末倒置了。
我马上重新安排上课的程序:进入教室之前,请学生用2分钟的时间在音乐教室外观察校园,感受春天的气息。
继而用优美的语言将他们引入到音乐中,在欣赏音乐前,提示学生注意音乐中的速度、力度等要素对音乐形象的描绘有何作用。
更重要的是我让学生闭上了眼睛用耳朵去抓住音乐。
音乐结束后,我发现很多学生还沉浸在音乐中。
他们对于我提出的关于“音乐要素对音乐所起的作用”的问题,的确,他们的回答和上节课学生的回答是一样的:音乐轻快、跳跃,体现了春天的活力和五彩缤纷。
但是我从学生在课后的反馈小结中了解到:他们闭上眼睛欣赏作品时,课前在音乐教室外看到的春景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继而从我提示的音乐速度、音乐力度中继续探索为何这段音乐能够描写春景。
这“自然而然”四个字让我颇感欣慰,因为这些春景是由音乐带动出来的;学生自我在音乐中探索更令我兴奋,因为他们真正地在感受音乐,在分析音乐,从而能探索音乐的奥秘。
教育部原体卫艺教司副司长在谈及音乐欣赏的问题时指出:音乐缺乏愉悦性。
没有愉悦和情感的音乐教育,不能说是成功的教育。
而愉悦和情感都是用心去感受的,用心灵,而不是眼睛!
编辑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