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荆轲刺秦王优秀课件_图文

荆轲刺秦王优秀课件_图文

诚:果真。 说:通“悦”。
乃:就。 。
有以:有用来…的(办法)
以:因为。 穷困:处境困窘;
长者:品德高尚的人。【古今异义】
愿:希望。 更:改变。
一、故事的开端:行刺的缘起。
研读第一部分:行刺缘起。 荆轲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场的?
秦军攻破赵国, 燕国危在旦夕。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
于:在。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 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 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奉:献
发:打开。
穷:尽。
而:表承接 。
因:趁机。
把:抓住。
而:表并列。 引:指身子向上。
绝:断。
室:剑鞘。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
见秦王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 轲顾笑武阳”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 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 消弥了危机。这些对话,既表明了事态 的逐步发展,也描写了荆轲的精细、沉 着,在紧要关头不慌不忙,随机应变。
②善于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以太子丹的急躁粗疏,头脑简单跟荆轲 遇事审慎,三思而行对比,以突出荆轲的深 沉多谋。又如写武阳在紧急关头神态失常, 同荆轲的镇定自若对比,突出了荆轲的机智 勇敢。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就:靠近,引申为“登上”。 而:表承接。
去:离开
顾:回头看。
易水诀别 二、故事的发展,行刺前的准备。
研读第二部分:行刺准备
思考:荆轲与太子丹为刺秦王做了 哪些准备工作?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求取信物

准备匕首 配备副手

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 他慷慨献身?

荆轲刺秦王 23张ppt

荆轲刺秦王  23张ppt

群臣侍 ( 于 )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 省略介词 )
皆陈 ( 于 ) 殿下 ( 省略介词 )
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 ( 介宾短语后置 ) 嘉为先言于秦王 ( 介宾短语后置 ) 燕王拜送于庭 ( 介宾短语后置 ) 使毕使于前 ( 介宾短语后置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定语后置 ) 群臣侍殿上者 ( 定语后置 ) 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 介宾短语后置)
赠 送
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 ,高兴。 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卒起不意 卒,通“猝”,cù,突然。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慑。
文言实词
亲 深 解 被 资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可以解燕国之患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持千金之资币物 动词,接近。 形容词,刻毒。 动词,解除。 动词,受。 名词,资财、钱物。
固定结构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 办法 )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 的办法 ) 将奈何 (“奈何”,表疑问,怎么办) 荆轲有所待(“有所”, 意为:有……的人 ( 东 西 ) 。“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 的宾语。 仆所以留者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 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事所以不成者……( 同上)
布置作业
1.整理本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尤其是被动句和 定语后置句。 2. 如果荆轲刺秦王真的成功了,那么秦王死后 秦国或燕国会是什么样呢?以“秦王死了之后” 为题写一篇文章。

终已不顾 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 顾忌。
左右乃曰 古义:身边侍侯的人,近臣。今义:表两 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 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5课荆轲刺秦王 (共45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5课荆轲刺秦王 (共45张PPT)

对待
刻毒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同族的人 被杀戮和没收
定语后置
将奈何:(你)打算怎么办
樊将军仰 天太息流涕曰: “吾每 念, 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
仰面朝天长长地叹息 每当想到这些 到 不过想不到
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之)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 仇者,
虏赵王(lǔ) 樊於期(wū)拊心(fǔ) 戮没(lù mò) 骨髓(suǐ) 刎(wěn) 揕其胸(zhèn)变徵(zhǐ) 濡缕(rú) 偏袒扼腕(tǎn è wàn) 惶急(huáng) 被八创(bèi chuāng) 箕踞(jī)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 略地,至燕南界。
全部 占领 名作状,向北 掠夺 南部边界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
过了些时候 意动,以……为迟 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已”
荆卿岂无意哉?
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
难道没有动身的意思吗 请允许我
发怒,斥责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去了不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返”) 拿着 不可预料
各 宫廷侍卫(古义) 排列
上殿 正在危急时刻
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群臣) 卒 惶急无以(之)击轲,
殿下的侍卫 因此
“猝”,仓促间 惊慌失措 没有用来……的
而乃以手共搏之。
就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
这 随从医官 用自己捧着的药袋朝荆轲掷(古义)去 正在 “环”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19年),秦王嬴政派大将王 翦攻赵,杀赵葱,克邯郸,虏赵王迁。王翦随即奉命率 兵驻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准备向燕国进攻。燕国 这时处于朝不保夕、危如累卵的困难境地。事实是:“ 燕弱小,数困于兵,今举国不足以当秦。”(《战国策· 燕策三》)。燕太子丹这时好象热锅上的蚂蚁,在秦军 压境的危急时刻,不得不采取派人行刺这种恐怖政策。

经典荆轲刺秦王-获奖公开课课件 PPT.ppt

经典荆轲刺秦王-获奖公开课课件    PPT.ppt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荆轲刺秦王》,关 于荆轲,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北宋苏轼的父亲苏洵称其“始速祸焉”, 朱熹认为他“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但司马迁却为他立传,并在《史记》结 尾评价其“名垂后世”。还有其他人,如陶 渊明,称其“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为什么前人对他会做出如此不同的评价。
接见 就能够有办法来报答
穷困:走投无路,古今异义
丹不忍以 已 之私, 而伤 长者之意, 愿足下更 虑 之! ”
为了自己的私事 辜负了
心意
改变 对策
3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于是,就,同义副词连用 对待
狠毒
父同母族宗的族人,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定斤语,后邑置万家,将奈何?”
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 226年
破燕,公元前 222年灭燕.精。品课件.
6
春秋战国四大刺客:要离、专诸、聂政、荆轲








.精品课件.
7
荆轲
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 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 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 击筑的高渐离(乐圣),就是他的朋友之一。
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因:趁机 把:抓住
2而:连词 表并列
荆轲拿来地图之后,双手捧着, 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后匕首露 出来。荆轲乘机左手抓住了秦王的
揕:刺 引:身体向上起 3而:连词 表修饰
袖子,并且右手拿着匕首去刺秦王。 绝:拽断 操:握住

《荆轲刺秦王》PPT课件

《荆轲刺秦王》PPT课件

早晚
经常侍奉
卿: 对人的尊称。 旦暮: 形容时间短。
岂 可得哉? ”荆卿曰: “微 太子言,臣愿得谒 之。今行 而无
又怎么 能
假如没有
请求
信, 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 樊将军,秦王购 之 (以)金千斤,
凭信之物 接近
应作:千斤金
亲:形作动, 亲近,接近。
定语后置
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秦王,秦王必
穿起上朝的礼服
朝服:穿上上朝的衣服,名作动
精品课件,精彩无限!
26
荆轲奉 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 进。 至陛下,
捧着
按次序进宫
陛下:殿前台阶下
秦武阳色 变 振恐, 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之)
脸色变了害怕起来 对此感到奇怪
上前替(他)
怪: 以……为怪,意动用法。
谢曰:“北 蛮夷 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
四、高潮(既至秦——被八创):
荆轲廷刺秦王未遂,断左股,被八创。
五、结局(轲自知事不就——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荆轲刺秦王彻底失败。
六、尾声(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秦王被荆轲震慑。
精品课件,精彩无限!
15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 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 界。
占领
掠夺
南部边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
又请求他
难道没有动身的意思吗 请允许我先
遣秦武阳!”荆轲怒, 叱 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 竖子也!

发怒 斥责 去了不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
今提 一匕首入不 测 之强秦,仆所以留者, 待吾客与(之)俱。

《荆轲刺秦王》ppt课件【44页】

《荆轲刺秦王》ppt课件【44页】
何如? 为之奈何?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偏袒扼腕而进曰
将军岂有意乎?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伏尸而哭
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
研读课文,讨论Leabharlann 流概括这两段的主要内容激樊於期献头,为刺秦王准备信物
研读课文,讨论交流
荆轲是怎样让樊於期心甘情愿地献头的?
①动之以情,激樊於期对秦的不共戴天之仇。 ②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 ③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荆轲推心置腹,以诚感人,三言两语就先使樊於期 “仰天流涕”,继而“偏袒扼腕”,甘心自刎献头。
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
对荆轲的另一种评价:
北宋苏洵非议荆轲之行曰:“始速祸焉”。 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荆轲“夫其膝行
、蒲伏,非恭也;复言、重诺,非信也;糜金、散
玉,非惠也;刎首、决腹,非勇也。”
对于以上评价,
淬(cuì ) 徵( zhǐ ) ( ) cù 卒( chuāng ) ( fǔ ) 创( wū ) 拊( kàng ) ( ) 樊於( )期
wǔ ) 忤( 陛 bì dǐ 提 zhèn suǐ 揕( jījù ) 髓 jū
箕踞



大军压境 计议行刺 求取信物 准备匕首 配备助手 怒叱太子 易水送别 厚遗蒙嘉 顾笑武阳 图穷匕见 廷上追刺 倚柱笑骂
研读课文,讨论交流
第一段“破”“虏”“进”“略”这些动词妙在哪里?
写出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状况,有如黑云压 城般的紧张气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定下了悲剧的基调。
“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表现太子丹怎样的心理? 婉转含蓄,微带责难。太子丹与荆轲之间的矛盾初见 端倪。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课《荆轲刺秦王》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课《荆轲刺秦王》ppt课件
秦国崛起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逐渐强大起来,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燕国 为了自保,决定派荆轲前往子丹之托前往刺杀秦王嬴政。
秦王嬴政
秦国国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
燕太子丹
燕国国君的太子,策划了刺杀秦王的行动。
02
课文分析
文章结构解析
总结词
文章结构清晰,情节紧凑
详细描述
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夸张等,使 语言生动有力,表达力强。同时,文章用词精准,句式变 化多样,读来抑扬顿挫,极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探讨
01
总结词
歌颂英雄主义精神
02
03
详细描述
文章通过描绘荆轲刺秦王的英 勇事迹,歌颂了英雄主义精神 。荆轲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 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英勇无 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分析
总结词:主要人物
详细描述:荆轲:勇敢、忠诚、有胆识,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燕太子丹:对国家忠诚, 但过于急躁和鲁莽,对荆轲的行动计划考虑不足。秦王嬴政:威严、果断、有远见,对荆轲的刺杀行 动早有防备。
故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总结词
历史意义和影响
详细描述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它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民族矛盾,展 现了古代英雄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英勇斗争的精神。同时,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传说,激励着人 们为正义和理想而奋斗。
对课文中的疑问和思考题的讨论
总结词
针对课文中的疑问和思考题进行深入讨论,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提前列出课文中的一些疑问和思考 题,例如“荆轲为何要刺秦王”、“荆轲刺 秦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等。在课堂上,组 织学生们对这些疑问和思考题进行讨论,鼓 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引导他们从多个 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串译
【原文】“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 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 取武阳所持图!”
蛮夷:边远地区 鄙人:粗俗人 故:因此、所以 少:通“稍”,稍微 假借:宽容、原谅 使(之)毕使于前:省略句、状语后置 使1:让 使2:使命 毕:完成
【译文】“北方边远地区的粗俗人,不曾见过天子, 所以害怕,望大王宽恕,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秦王对荆轲说:“起来,把秦武阳拿的地图送上来。”
【译文】樊於期听了,便裸露出一条臂膀,紧握住手 腕走上前说:“这正是我日夜咬牙切齿捶胸顿足的事 啊,今天才听到(您的)指教!”(说完)就自杀了。
课文串译
【原文】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 无可奈何,乃遂收盛chéng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既:已经,„„以后 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函:用匣子,名作状 封:封装,动词 【译文】太子听到这个消息,急忙驾车前往,伏在 (樊将军的)尸体上痛哭,悲痛万分。事情已经如此, (太子)也没有办法挽回,于是收敛了樊於期的头, 用匣子装上封好。
课文串译
【原文】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yì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 yuè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金千斤/邑万家:<以-用>千斤金、万家邑 省略、倒装 购:悬赏征求 邑:封地 诚:如果、果真,连词 说:通“悦”,高兴 乃:才 有:有(之-机会) 以:来
【译文】如今樊将军这个人,秦王正用一千斤金和一 万户的封地悬赏征求他的首级。如果真能得到樊将军 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接 见我,我才有机会报答太子您啊。”
课文串译
【原文】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 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以:由于、因为 穷困:处境艰难 归:归附、投靠 伤:损伤、辜负 更:另外<课文“改变”>
【译文】太子说:“樊将军由于处境艰难(才)前来 投靠我,我不忍心为了自己的私事而辜负了樊将军的 一片诚心,希望你另外考虑别的办法吧。”
课文串译
【原文】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 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 大王命之。” 陈:陈说 谨:恭敬地 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 拜送:行大礼 使1:派遣,动词 使2:使者,名词 以:来 闻:使„„闻,使动 唯:希望 【译文】燕王惶恐畏惧,不敢亲自前来陈说,谨斩下 樊於期的头,并献出燕国督亢的地图,用匣子装封好, 燕王在朝廷上举行过大礼,派使臣前来向大王禀告。 一切听从大王的吩咐。”
【译文】太子丹非常害怕,于是拜见荆轲说:“秦军 很快就要渡过易水了,那么,即使我想要长久服侍您, 难道能做到吗?”
课文串译
【原文】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yè之。今行 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微:假如没有 愿:希望 谒:请求<课文“拜会、前往”> 而:却,表转折 信:凭信之物
亲:接近
【译文】荆轲说:“即使没有太子说的这番话,我也 希望能够前往赴秦了。(不过)现在前往秦国没有信 物,那么我就不能接近秦王。
课文串译
【原文】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 与忤wǔ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与:省略“之” 为:做,担任 忤:逆,迎着目光<看> 副:副手,助手
【译文】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他在十二岁时就杀 过人,人们不敢正眼看他。(太子)于是让秦武阳作 (荆轲)的助手。
课文串译
【原文】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留待。 与:省略“之-他” 俱:一起 而:因而,表因果 为:因为,省略“之-这件事” 【译文】荆轲等待一个朋友,想要同(他)一起去, 那个人住在很远的地方(一时)没来,(荆轲)为此 留下来等(他)。
课文串译
【原文】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 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引:身子向上提 室:指剑鞘 故:因此,所以 操:握住 坚:插得紧
【译文】还没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大惊,自己挣着 站起来,袖子断了。秦王拔剑,剑太长,只握住剑鞘。 一时惊慌得厉害,剑又插得紧,因此未能马上拔出来。
课文串译
【原文】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xiàn。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发:打开 穷:尽、完 而:表承接连词,不译 见:通“现”,显露 因:趁着,趁此 【译文】荆轲把地图取来献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 展到尽头,匕首露出来了。(荆轲)乘势用左手抓住 秦王的衣袖,用右手拿起匕首向秦王刺去。
课文串译
【原文】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 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 阳!” 顷之:一会儿,不久,过了些时候 之:衬音助词,不译 迟:以„为迟,意动 乃:就 以:通“已”,已经 【译文】过了些时候(荆轲)还没有出发,太子嫌 (他)动身晚了,怀疑他有了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 就又请求他说:“日子已经不多了,荆卿难道不打算 启程吗?请让我先打发秦武阳上路。”
课文串译
【原文】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wèi秦王宠 臣中庶子蒙嘉。 资:资财、钱物,名词 厚:重重地 币物:礼品,礼物 遗:赠送
【译文】到了秦国以后,(荆轲)拿着价值千金的礼 物,重重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课文串译
【原文】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 jī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为:替(之) 于:在/对、向,介词 诚:实在、的确,副词 振:通“震”,害怕 兴:发动 兵:军队 拒:抵抗 举:全,整个,形 为:做 比:并、列 给:交纳 贡职:贡品、赋税 而:表目的 【译文】蒙嘉替他先在秦王面前说好话道:“燕王实 在害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发动军队来抵抗大王,愿意 让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和其他诸侯并列,像秦国 的郡县一样交纳贡品和赋税,守住祖先留下的国土。
奉:通“捧”,双手捧着 而:表并列,不译 次:顺序 陛下:殿前的台阶 怪:以„„为怪,感到„„奇怪,意动 顾:回头看 为:省略“之” 谢:谢罪
【译文】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的匣子,秦武阳捧着 装地图的匣子,两个人按次序进入。走到台阶前,秦 武阳脸色突然变了,害怕起来,秦国的大臣们都感到 奇怪,荆轲回头冲武阳笑,上前替(他)谢罪说:
课文朗读
《战国策》简介
又称《国策》,体例是国别体。


编者是西汉末年的刘向。
全书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
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
的策略和言论。


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尤其善于运用
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
课文串译
课文串译
【原文】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 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 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太息:叹息 涕:眼泪 于:在、入,介 顾:不过、只是,表轻微转折 言:建议 可以:可以用<它>来 而:并且 何如:怎么样 【译文】樊将军仰面朝天长声叹息,流着眼泪说: “我每当想起这些,常常恨之入骨,只是想不出什么 办法罢了!”荆轲说:“现在(我)有一个建议,可 以用(它)解除燕国的灾难,并且能报将军的仇,您 看怎么样?”
课文串译
【原文】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guān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hè而歌, 为变徵zhǐ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 衣冠:穿着<白>衣戴< 白>帽,名作动 以:来、用来,表目的连词 上:河岸 祖:路神,名作动 和:应和 而:表修饰连词 为:发出 【译文】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衣戴白 帽来为荆轲送行。(他们)到了易水河岸,祭了路神, (荆轲)就上路了。这时高渐离敲打着筑,荆轲应和 着唱歌,发出变徵的声调,送行的人们都流泪哭泣。
课文串译
【原文】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 cù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 持尺兵;
课文串译
【原文】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 者咸阳宫。 朝服:穿上上朝的礼服,名作动 见燕使者咸阳宫:省略介词“于”
【译文】秦王听了(蒙嘉)这番话,非常高兴。便穿 上上朝的礼服,设置九宾大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 使者。
课文串译
【原文】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 次进。至陛bì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 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课文串译
【原文】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 之匕bǐ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cuì之。以试人, 血濡rú缕lǚ, 以:用,介词 乃:于是 装:打点行装,动词
预:预先 求:访求 淬:浸焠 濡:沾湿 为:替、给,介词
【译文】从这时起,太子便预先访求世上最锋利的匕 首,访得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斤金买到它, 让工匠用毒药水浸焠它。用人来做试验,(只要)刺 破一点点,人没有不立刻死掉的。于是打点行装派荆 轲(赴秦)。
课文串译
【原文】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 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chēn目,发尽 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为歌:唱歌 瞋目:<发怒时>瞪大眼睛 发:头发 上:向上,名作状 于是:因此 就:靠近→登上 而:表承接,不译 已:终止,到最后 顾:回头 【译文】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风声萧萧啊易水寒 冷,壮士一离去啊不会再回还!”接着又唱出慷慨激 昂的羽声,送行的人都瞪大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冲 动着帽子。因此荆轲登上车走了,始终没有回头看一 下。
“我想得到将军的头,用来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高兴并 且好好接见我。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 首)刺进他的胸膛,这样一来,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而 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消除了。将军是否有这种想法呢?”
课文串译
【原文】樊於期偏袒扼è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 拊fǔ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扼腕:握住手腕 此„„也:表判断 拊fǔ:捶胸 乃: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