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教学设计
我是谁 教学设计
《我是谁》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说说“我是谁?”1.师:同学们,我想问大家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我是谁?”(出示自己的照片)(师提出问题的同时,板书课题:我是谁)。
生答:老师。
2.师:听到同学们这么亲切的称呼,我感到很亲切,心里暖洋洋的。
是呀,在学校在课堂上,我是一名老师,还是你们的朋友,但是在其他场合,我又会变成谁呢?(1)课件出示第一张:我和丈夫结婚时的照片。
师:我是谁?(丈夫的妻子)。
(2)课件出示第二张:我在长城旅游的照片。
师:我是谁?(游客)。
(3)课件出示第三张:(出示教师在商场购物的照片。
)我变成谁了?(我是顾客)小结:你们瞧,在学校时我是一名老师,在游览长城时我一名游客,在商场是一位顾客,你们说我变得快吗?二、探讨交流,明确不同场所人的角色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是呀,在不同的场所我变换着不同的角色。
(板书:不同的场所、不同的角色。
)今天我们班也来了一个小朋友,这个小孩叫明明,他也会变,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小明。
(课件显示:教材中的图片。
)1.问:就一个明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称呼呢?(看来我们在不同场合角色在发生着变化。
)2.我会变,小明会变,你们会变吗?(会)谁来变变吧——指名一个学生,此时此刻,我是老师,你就是(生答学生),回到家里,你就变成(生答儿子),再指一名学生:发烧了,生病了,上医院,你又变成了(生答病人)。
3. 在不同的地方,你们还会变出什么身份来呢?都变成了谁?大家先在小组和同学讨论一下,然后再班上交流交流。
在交流时老师给大家提点建议,课件显示:老师的建议:a、认真听小组同学介绍,可以相互补充。
b、不要影响别人。
c、尽量不与别人重复。
4.组内交流(课件出示:说说在生活中你们担当过哪些角色)(1)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师巡视。
(2)选代表上台说,有照片的可以展示,师适时引导。
5.哪位同学上台来给大家变变?(指生上台,带上照片。
)6.你在变,我在变,我们身边的人也会变,他们是怎么变的,课前老师让你们问问爸爸、妈妈,你的爸爸或妈妈是怎么变呢?7.自由说一说家人的变化。
我是谁教学设计(共8篇)
篇一:《我是谁》教学设计《我是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是谁》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中的第一课,本课旨在使学生体验在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换,观察、思考不同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责任,为后面了解自己应对家庭、集体、社会承担不同的责任做铺垫。
二、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综合课程。
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组织本课教学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了解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根据场合的不同很好地进行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的。
教学的主要形式为:创设情境,组织活动,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表演中体验和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通过说一说、演一演,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2、通过观察、对比、表演、评议,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3、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四、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
五、活动过程一、说说“我是谁”1、师:同学们好!今天的品德与社会课,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一个话题,这个话题既简单又复杂,想知道是什么吗?看好了!(板书:我是谁)2、师:我是谁呀?生:金老师。
师:是呀,在学校,我是一名老师。
那走出校门,在生活中,我又是谁呢?我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张生活中的相片。
(课件出示教师在不同场合的照片:全家福、旅游、表演节目)3、师:你们瞧,在学校时,我是老师。
在家里,我是女儿、妈妈、妻子。
在旅游区我是游客。
表演节目时,我又是演员。
4、师:我会变你们也会变。
生活中你有可能是谁?想一想,说一说。
5、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在不同的场合,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板书:不同场合不同角色)其实不光是我们,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
6、师:谁能说一说你的爸爸妈妈、你身边的人在生活中都扮演了哪些角色?设计意图:老师以自己为例展示生活中的不同角色,既拉近了师生距离,又让学生感受到在不同的场合,人的角色是不同的。
我是谁初中教案
我是谁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我是谁”这个问题的含义,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2)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对自我的认识。
(2)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自信自强的品质。
(2)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学会与人合作和分享。
二、教学内容1. 主题:我是谁2.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年级、兴趣爱好等基本信息。
3. 教学重点:掌握并能运用“My name is... I am... I like...”等句型进行自我介绍。
4.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向学生提问:“Can you introduce yourself?”,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
(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姓名、年龄、年级等基本信息。
2. 新课导入:(1)教师展示一张自己的照片,询问学生:“Who am I?”,引导学生回答:“You areMr./Ms.xxx.”。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What do I like?”,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3. 小组讨论:(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Who are we?”,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对小组成员的认识。
(2)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角色扮演:(1)教师设计一个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运用所学句型进行自我介绍。
(2)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5. 巩固练习:(1)教师提供一些关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图片,要求学生用英语描述。
(2)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提问并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小班优秀社会教案《我是谁》 (3)
小班优秀社会教案《我是谁》教学目标:1. 了解自己的身份、家庭和社区背景,增强自我认同感;2. 激发学生对自己的潜力和能力的认识和探索;3.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自我认识:了解自己的名字、性别、年龄、爱好等基本信息。
2. 家庭认识: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家庭背景及家庭的重要价值观。
3. 社区环境认识:了解自己所在的社区的地理位置、文化特色和重要资源。
4. 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自我表达:通过自我介绍、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积极与学生互动,引发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我是谁?我来自哪里?”2. 自我认识:学生自愿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
可以通过贴纸、卡片等形式完成。
3. 家庭认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员、家庭背景及家庭的重要价值观等信息,并制作海报或展板展示给全班。
4. 社区环境认识:学生通过观察、访问等方式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地理位置、文化特色和重要资源等,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社区研究报告,向全班进行汇报。
5. 团队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如小组游戏、小组拼图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6. 自我表达:学生通过自我介绍、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等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认知、家庭和社区认识以及团队合作和个人表达的情况进行评价。
2.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认识自己的身份和潜力,并鼓励他们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实践经验和认知。
2. 组织学生进行其他相关主题的探究活动,如“我的梦想”、“我的成就”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发展潜能。
我是谁教学设计
学生回答后,出示教师自己在不同场合的照片,如商店里、家里、旅游景区里,让学生感受到在不同的场合下,人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2、设置场景,让学生说说“我是谁?”在学校里。
在商场里。
在家里。
在公共汽车上。
3、身边的人是谁?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二)认识不同的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引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场合担当不同的角色。
多媒体出示1、学生讨论你认为怎样的老师才是一名好的老师?2、小组讨论:怎样做才是一名好学生?3、小组表演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担当不同的角色,那应该怎样做才能当好这些不同的角色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表演、讨论。
学生上台抽取题目根据教师提供的场景进行表演。
表演场景:秋游动物公园。
到图书馆借阅图书。
乘车去清晖园。
去超市购物。
课题在电脑出现图片:教师自己在不同场合的照片在各种地点的图片声音:背景音乐文本:各种场景各种地点的图片(5)去剧院看电影。
(6)奶奶生病了,你回家该怎么办?第二课时4、师生合演表演的场景是文具店里,教师是售货员,学生是顾客。
表演后,学生评价。
5、角色互换(1)假如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对待学习上的后进生、顽皮生、家庭困难生等。
(2)假如你是家长,谈谈你对孩子的希望是什么?如果孩子顽皮,学习退步,你会怎样做呢?(三)小结师:同学们能干,评价很到位!在生活中由于场景不同,参照对象不同,我们所承担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儿女,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店我们是一个小顾客,在车上我们是一个小乘客……根据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参照对象,我们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
每一种角色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当好生活中各种不同的角色。
板书:在汽车上乘客我是谁在商店顾客在学校学生教学效果检测题1、在生活中你遇到哪些人为我们服务?他(她)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什么?2、假如没有各行各业的服务者为我们服务,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小班优秀社会教案《我是谁》
小班优秀社会教案《我是谁》教案标题:我是谁教案时长:4节课(每节课50分钟)教学对象:小班学龄前儿童(3-4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份和特点,培养自信心;2.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学会与他人互动和合作;3. 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动手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意思维。
教学准备:1. 教材:《我是谁》绘本或图片;2. 素材准备:学生的照片、玩具、学习用品等;3. 小组活动和游戏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教学步骤:第一节课:认识自己1. 介绍教案主题《我是谁》。
师生一起观看绘本或图片,并让学生回答问题:“你是谁?”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姓名、年龄、爱好等基本信息,并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3. 教师以游戏形式,让学生通过互相问答的方式了解彼此,每个学生可以说出一个自己的特点或喜好。
第二节课:我们在一起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互相问候并记住彼此的名字。
2.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主张和喜好,比如:我喜欢什么样的颜色、玩具等。
鼓励学生用图片、实物等方式表达。
3.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活动,比如:一起拼图、一起玩游戏等。
第三节课:我喜欢什么1. 引导学生观察和辨认一些事物,比如:动物、花草等。
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事物,并展示自己带来的喜欢的物品。
2. 制作“我喜欢什么”的画板,学生可以用图片、贴纸等方式贴上自己喜欢的物品或事物。
3. 学生带来的物品和画板通过描述和展示的方式,介绍给其他同学。
第四节课:我的未来1. 和学生一起探讨什么是“未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想法和期望。
2. 引导学生用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未来愿景,比如: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家庭等。
3. 让学生为自己的画作写下简单的描述或愿望。
教学方法与技巧:1. 多媒体展示:使用绘本或图片,通过视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提供实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触摸实物,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
3. 游戏和互动:通过游戏和互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动手能力。
小班社会教案《我是谁》 (2)
小班社会教案《我是谁》教案编号:S-001教案名称:《我是谁》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我是谁》这个小班社会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身份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故事《我是谁》2. 学生自我介绍教学准备:1. 故事《我是谁》的图片或绘本2. 学生个人照片(可事先让学生准备)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故事《我是谁》。
问学生:“你们知道自己是谁吗?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特点吗?我们来听一个故事,看看主人公是如何认识自己的。
”Step 2:讲故事(15分钟)呈现《我是谁》的图片或绘本,向学生讲述故事。
讲述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主人公是如何思考自己的身份和特点的。
Step 3: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 你觉得故事中的主人公学会了什么?2. 你觉得自己是谁?你有什么特点?Step 4:学生自我介绍(15分钟)让学生一个个来前面,展示自己的照片,并简单介绍自己。
老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让学生更好地介绍自己,例如:“你叫什么名字?你住在哪里?你喜欢什么?你有什么特点?”Step 5: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强调学生的独特性和重要性,鼓励学生对自己有自信。
Step 6: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回家后,给自己拍一张照片,并在下节课再次向大家展示并简单介绍自己。
教学延伸:1. 可以邀请家长来班级,做一个小班级交流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照片和特点展示给家长和同学们。
2. 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制作一个“我们是谁”的展板,将学生的照片和特点放在一起展示。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自我介绍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于自己身份和特点的认知是否有所提高。
幼儿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我是谁》
幼儿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我是谁》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自信、勇敢、独立的品质。
2.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清晰、扩展地表达自己。
3.引导幼儿了解自身特点,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导入环节1.问候、交流:老师打招呼,询问幼儿近日的生活情况,与幼儿们建立良好互动关系。
2.引入话题:通过幼儿教师或至宝家长提前准备好的特殊饰品如面具、太阳帽、魔法杖等道具,引发幼儿思考:这是谁的东西?它有什么能力?正文环节第一阶段:虚拟实境1.围绕饰品展开谈话:老师通过调用初教、大班教室中的或至宝家长持有的特殊饰品,介绍它的来历、使用方法及具体功效。
2.加强幼儿思考: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畅想自己拥有这件饰品,会有什么样的游戏或任务等,营造虚拟实境。
3.观察记录:饰品数量及特点,幼儿自由观察,老师及学生互动交流,增强情感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阶段:实践探究1.游戏任务:围绕饰品特点,设计教学游戏任务并价值引导幼儿玩游戏。
2.预设话题:玩具扮演碰撞游戏根据玩具设计情感话题调整玩具描绘表情及心理活动如好奇、失落等。
3.互动交流:幼儿从游戏中体验到游戏和任务的价值,在互动够中多元化展示自己,与他人加强情感沟通,打破沉默、敞开心态,增强自信和独立性。
第三阶段:总结复盘1.幼儿呈现汇报:幼儿分享感受和体验,记录汇总。
2.感悟文章:通过交流和问答,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化感悟,提高思维的层次和深度;3.教学总结:总结教学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幼儿并鼓励其持续良性表现。
同时,对带领协助的教师进行专业评价,鼓励专业互补、提高团队效能。
教学方法1.视觉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绘画、教学PPT等视觉工具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2.手工DIY法:通过手工活动或制作手套、面具等道具,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细节认知;3.游戏引导法:通过游戏任务设计、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幼儿的互动、沟通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4.认知开发法:通过问答交流环节、思维模型概述、师生互动课堂等方式,引导幼儿深化认知、提升学习效果和表达能力。
我是谁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我是谁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是谁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1情况分析:《我是谁》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一学就会。
从妈妈、爸爸、护士阿姨、叔叔、小弟弟、大毛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要有节奏和感情来朗诵这首儿歌。
活动名称:语言活动内容:我是谁活动班级:大班活动目标:1、学会儿歌,能幼感情的朗诵儿歌。
2、知道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
活动重难点:学会儿歌,能幼感情的朗诵儿歌,知道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CD活动过程:一、出示幼儿用书、引出活动1、教师请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互相说说画面上有谁,他在做什么。
2、教师:书上画的是一首好听的儿歌的内容,儿歌的名字叫《我是谁》。
3、请幼儿重复一遍儿歌的名字。
二、继续阅读幼儿用书,欣赏儿歌。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听老师念一遍儿歌。
2、老师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儿歌里讲了些什么?教师小结:儿歌里讲了一个小朋友在妈妈的眼里是心肝宝贝,在护士的眼里是勇敢的小病人、在大毛的眼里是好朋友……说明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三、学念儿歌1、请幼儿跟老师一起轻声学念儿歌。
2、教师播放CD,幼儿学念儿歌。
四、尝试有感情地学念儿歌。
1、教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节奏来念这首儿歌呢?2、幼儿分组进行朗诵,教师评价。
3、教师:念这首儿歌时要注意节奏,声音要有轻幼重,如:"妈妈说"中的"妈妈"两个字可以念的轻一些,表现妈妈的温柔。
4、教师再次朗诵儿歌,注意节奏和语气。
5、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朗诵儿歌。
我是谁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2活动目的:1、通过在游戏中对人和物的猜想,让幼儿学会认识人物要从他的特征开始。
2、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活动过程:一、规则:1、由游戏主持者确定一个物件或一个人,告诉参与者它所属的范围,由参与者提问。
小班社会教案《我是谁》2篇
小班社会教案《我是谁》小班社会教案《我是谁》精选2篇(一)课题:我是谁教学目标:1. 通过课堂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介绍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对自己的认同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他们互相认识并尊重彼此。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自我介绍并描述自己的特点。
教学准备:1. PPT幻灯片或课件。
2. 黑板或白板。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通过引入各种角色的自我介绍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自我认知的兴趣。
例如,运动员、医生、老师等。
Step 2:呈现 (10分钟)通过PPT或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个包括自我介绍和描述个人特点的范例。
例如:我叫李明,我是一个善良、勤奋并且乐于助人的学生。
Step 3:讨论 (15分钟)让学生围绕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展开讨论,并引导他们描述自己的个人特点。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
例如:1. 你叫什么名字?可以给自己起个别名吗?2. 你几岁了?3. 你是男孩还是女孩?4. 说一下你自己吧,你觉得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呢?Step 4:小组活动 (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介绍并交流自己的特点。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介绍其他小组成员。
Step 5:展示和总结 (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小组成员的介绍。
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然后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Step 6:作业布置 (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小短文,包括自我介绍和个人特点的描述。
拓展活动:1. 给学生提供一些杂志、报纸上的人物小故事,让他们根据故事内容判断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进行讨论。
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对彼此的印象,并写下来分享给全班。
教学反思:通过课堂活动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并且学会了自我介绍和描述自己的特点。
通过小组活动和展示,学生不仅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还加深了对班级同学的认识。
此外,通过作业的布置,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
《我是谁》教学设计
《我是谁》教学设计《我是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过程、方法能细致地观看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之处,学会抓住特征进行描述,并用较精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特征。
学问与技能情感、看法、价值观体验关心别人和获得别人的关心。
通过嬉戏进一步激发观看自己体形及五官的特征的爱好。
教学预备老师用具集体照片。
同学用具白纸片、小镜子、记录卡片。
教学过程1.引入。
出示一张集体照片,观看照片中的人长得有什么不同?我们每个人都长得不一样。
今日,我们就利用自己的特征来做个好玩的嬉戏,嬉戏的名称就叫做:猜猜我是谁。
2-3分钟2.做嬉戏的预备。
集体商量:这个活动要做得胜利,要让大家简单猜到是谁,要留意什么?身体的哪些方面可以表达一个人的特征?交待嬉戏的程序:〔1〕观看自己的体形和外貌特征,写在纸片上;〔2〕先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听自己描述的像不像,能不能依据描述的特征猜到是谁,请小组里的同学关心提出些修改看法,在卡片上作一次修改;〔3〕在卡片的反面写上自己的名字;〔4〕推选几名嬉戏的主持人,轮番主持嬉戏;〔5〕主持人、念卡片,大家猜猜卡片上说的是谁。
同学按嬉戏程序做预备。
8-10分钟3.做嬉戏:猜猜我是谁。
主持人轮番担当。
分组做嬉戏。
全班做嬉戏。
15-18分钟4.拓展。
集体商量:描述一个人的特征可以做嬉戏,还能关心人们做什么?5-8分钟《我是谁》教学设计2活动目标:1.让同学在活动中熟悉一些有名的卡通形象,并且知道这些卡通形象不同的特点,仿照卡通形象进行表演,《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反思、评课。
2.能够结合卡通形象的特点,通过构思,进行生动表演,培育同学想象力量和动手力量。
3.在表演过程中,展现自己的力量,享受卡通表演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尝试揣摩、分析喜爱的卡通形象形状和性格特点,进行仿照、演绎。
2.充分感受生活,进行艺术创想,展现自己对卡通的喜爱,感受动手设计卡通人物的乐趣。
老师预备:学习单、课件、小组统计表。
活动过程一、师生沟通,观看动画主题MTV引入活动同学们,在这个科技高度进展的今日,网络嬉戏和动漫产业已经不经意间闯入我们的生活,并对我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多卡通动漫人物形象已经成为我们的最爱。
《我是谁》教学设计1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我是谁》活动设计背景分析:《我是谁》这一课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的自我意识辅导。
小学生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的态度。
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决定了对自己的态度。
小学阶段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客观化时期,尤其在小学高年级,是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第二个上升期,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
这时他们能否正确认识与悦纳自我,直接影响着健康个性与健康心理的养成。
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接近成人,但心理不够成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只有表面行为的认识,而从未对自己内部品质做深入评价。
有些学生不能客观的认识自我,对自己有过高或过低的评价,所以这时对学生进行团队辅导特别有价值。
课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中年级要“初步学会认识社会,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初步学会处理与同学、老师、家长之间的关系;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初步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健康生活,有一定的自我监督能力。
”这看似与自我认识无关,实际上以上所提均建立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只有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才能真正达成以上目标。
学情: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所谓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
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和智力的发展,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也在逐渐发展着。
小学时期(童年期),自我概念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发展的。
自我意识的特点是模糊,不大自觉、被动的心理活动主要指向外部世界,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多少认识,比如,在回答“我是谁”这样的问题时,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提到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身体特征、活动特征等方面,或者是转达教师、家长或其他成人对他的评价。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试图根据品质、人际关系、动机等特点来描述自己。
即使到了小学高年级,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对性。
理论依据与内容分析:心理学的先驱冯特、詹姆斯的理论中就涉及到了自我。
小学品德与社会《我是谁》说课稿
小学品德与社会《我是谁》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和识别自己的身份特征和个性。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人物、事物及各种角色的职责。
•能够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展示个人的想法和态度。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自己和身边事物的关注、倾听和理解能力。
•培养相互尊重和人际交往的意识。
•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发展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识别自己的身份特征和个性。
•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展示个人的想法和态度。
2.教学难点•培养相互尊重和人际交往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1.教学方法•视听法•互动法•案例法•讨论法2.教学策略•倾听和理解每位学生的想法和态度。
•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1.教学内容1.自我介绍——了解自己2.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人物、事物及各种角色的职责——了解外界3.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展示自己2.教学进度•第一课:自我介绍——了解自己•第二课: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人物、事物及各种角色的职责——了解外界•第三、四课: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展示自己五、教学评价1.参考评价标准•能够理解和识别自己的身份特征和个性。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人物、事物及各种角色的职责。
•能够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展示个人的想法和态度。
•是否能够相互尊重和人际交往的意识。
•是否具备自尊心和自信心。
•是否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评价方式•通过学生作业、自我测试和小组讨论来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团队协作和个人态度等方面。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1.《我是谁》全国通用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1.《我是谁》全国通用一、教材简介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单元第一课,题目为《我是谁》。
本课的教材来源是全国通用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教材。
此教材实施了国家制定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
本节课旨在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份和个性,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了解身份和个性的概念和意义;2.了解自己的身份和个性;3.能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身份和个性;4.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5.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引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你叫什么名字?2.你今天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3.你最喜欢的电影明星是谁?4.你喜欢哪个运动项目?5.你平时有什么爱好?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一些基本情况,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步展示身份卡片(10分钟)教师引入和解释身份卡片的基本内容: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国籍、爱好、特长、所属院系/专业等。
然后,让学生制作自己的身份卡片,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然后每位学生在班级上表述自己的身份卡片。
第三步讲解个性(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个性。
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特点,然后引入“性格特质测试”。
通过此测试,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其他人的不同特点。
第四步探讨张扬自己的身份和个性(15分钟)提出一个问题:你经常因为不敢张扬自己的身份和个性而感到遗憾吗?引导学生讨论和探讨这个问题,并给出三种情景:1.在班级上,你对自己有信心,你想分享自己的好想法和创意,但是你害怕其他人会取笑你,所以你选择了闭嘴或者默默地发呆。
2.在家里,你的父母认为你应该按照他们的意愿来安排生活,但是你却有自己的爱好和想法,你在家里对这个问题感到尴尬,但是你担心表达自己的观点会引起冲突。
3.在社交场合,你认为自己很有信心,但其他人总是指出你的缺点,这让你开始怀疑自己并且失去自信。
《我是谁》教案(一年级上册)
详细描述: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我是谁”的含 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我认知和 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自 我介绍、写日记等,让学生在实际操 作中加深对“我是谁”的理解和认识 。
结尾
01 02 03 04
总结词:总结回顾
详细描述: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 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词:布置作业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自己的短文或进行一次自我 评价等,让学生在家中继续思考和探索“我是谁”的主题。
Part
05
作业布置
写一篇自我介绍的小短文
总结词:自我介绍
详细描述: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 等,以及自己的性格、爱好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详细描述
通过我的爱好这一环节,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多元化的兴 趣和爱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音乐、运动等,同时也可以引导学
生思考如何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Part
03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总结词
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理解“我是谁”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方法的反思
启发式教学
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 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的反思
流程清晰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清晰明了,从自我介绍到家庭成员介绍再 到职业介绍,环环相扣,逻辑严密。
教学过程的反思
节奏紧凑
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好时间节奏,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了教学的高 效进行。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我是谁》全国通用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我是谁》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和方法。
2.能够自我评价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优缺点。
3.明确身份认同,形成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及方法。
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个人特点。
3.讨论个人特点,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途径。
4.确认个人身份认同。
三、教学过程1.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及方法(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自我认知意义,然后介绍具体的方法,如回顾自己的行为,思考自己的内心感受等。
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个人特点(20分钟)•提供问卷,由学生填写。
•问卷内容涉及学科兴趣、性格、爱好等方面。
3.讨论个人特点,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途径(30分钟)•根据问卷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发现各自的优缺点和问题。
•老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提供指导性意见和解决途径。
4.确认个人身份认同(20分钟)•通过参与课外活动、接触新事物等方式,了解自己更多,明确个人身份认同。
•学生通过小组分享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四、课后作业1.学生利用课上所得的方法,回顾自己以往的行为和思想,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学生进行反思,思考自己的身份认同、自信心等,写下自我期许。
五、教学反思1.教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此方法既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不会有任何人被排除在外,让学生们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优点,同时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这就使得学生们在自我认知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学设计-第二课 我是谁|辽大版
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学设计-第二课我是谁|辽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描述自己的基本特征,如性别、年龄、外貌等。
2. 培养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学会接纳和欣赏个体差异。
3.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我是谁”这个问题,培养自我认知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讨论、游戏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认识自己。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2.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1. 自我介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基本特征,如姓名、年龄、性别、外貌等。
2. 认识个体差异: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接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3. 自我探索活动:设计一些游戏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自己。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认识和描述自己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学会接纳和欣赏个体差异。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我是谁”这个问题,培养自我认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活动材料:如卡片、画纸、彩笔等,用于自我探索活动。
3. 小组讨论工具:如小组讨论指南、问题清单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通过故事、图片等,让学生了解和接纳个体差异。
3. 自我探索活动:设计一些游戏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自己。
4.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1. 课程我是谁2. 关键词:自我介绍、个体差异、自我探索3. 教学重点与难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或标记笔标出,以便学生一目了然。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语言向家长介绍自己,并记录下家长的反馈。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我是谁》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我是谁》含反思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自我介绍并简单描述自己的特点和爱好。
2.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自信地表现自己。
3.学生能够理解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爱好。
教学准备
1.班级照片、自己的照片等多媒体教学资料。
2.小动物、玩具等实物。
教学过程
1. 导入 (10分钟)
教师播放班级照片,问学生是否能认出自己,同学,看看自己是否和其他人不同,为什么不同。
教师利用小动物或玩具,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它们不同。
2. 探究 (20分钟)
教师播放自己的照片,介绍自己的名字、爱好等个人特点。
学生分组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爱好等特点。
3. 运用 (3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角色的任务是带头介绍自己,并让朋友展示自己的特点。
其他学生可以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添加新的特点和爱好,使得介绍更加完整。
4. 反思 (10分钟)
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探究过程中表现最好的部分,分享给全班,让其他学生也可以学到新的思考方式。
反思及小结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主题,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同时可以充分表现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提高自信心。
教师也可以透过学生们的观察来更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爱好,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自身特长和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么扮演追打的同学演得非常好,在扮演的人物中是否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这两个扮演者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了吗?
《四》课堂总结
师:“在生活中,场景不同,参照对象不同,所以我们承担的角色也不一样,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女儿,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店我们又是顾客,要根据场合不同和参照对象不同,我们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要高度的责任感当好生活中的角色。”
板
书
设
计
我是谁
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责任
作
业
内
容
回家做一件让父母感觉到自己是好孩子的角色的事情
教
学
后
思
师:“常老师为什么会变那?”
生:“面对的人不同,所以自己在变。”
师:“象不同,所以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板书
《二》师生共学
师:“面对不同的人我会变,那在不同的场合我会变吗?
常老师从学校里教书,在办公室里,
回家和父母在一起,晚上去看演出。谁来说说我的角色变了吗?
不同的场所也会分担不同的角色?那你们那?承担什么角色?大家讨论下。“
第二模范小学教师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
我是谁
一次备课
常宏
类型
新授
课时
一
授课日期
一周2
教
学
目
标
1.体验自己在生活中不同的场景。
2,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角色。
3,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不同的角色。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愿意在生活中当好不同的角色
教学难点:不同的角色对人有不同的责任。
师“现在我手里有3个信封,抽取一个信封,然后根据所提供场景表演”
1(两名学生当成执勤生,有两个不遵守纪律的同学在追打,另一名戴红领巾。)
你们猜猜他们活动的地方在哪里?他们有没有扮演好他们的角色
那么扮演追打的同学演得非常好,在扮演的人物中是否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这两个扮演者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了吗?
2.(在公交车上上来一位老奶奶,一个乘客让座,其他乘客安静有序下车)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师:“在上课前我问你们一个问题,我是谁?”板书
生:“常老师”
师:“常老师会变,你们相信吗?一起来看看。
这个是我,这个是我爸爸,面对我爸爸我变成了谁?
这个是我妹妹,面对我妹妹我变成了谁?
这是我弟弟,面对我弟弟我变成了谁?
在爷爷面前,我变成了孙女。
在你们面前,我就成了一名老师
这下相信了吧,常老师会变。“
师:‘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场所承担着不同的角色,现在站在讲台上,担当的是老师这个角色,你们真想知道你们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能告诉我吗?
听了你们的话,我非常感动,还获得一些启示,我一定照你们刚才说的去做。那我是老师,你们做学生怎样成为一名好学生?
《三》拓展严学
师:“老师相信你们会用你们的实际行动成为一名好学生。在生活中我们担当的不同角色,那应该怎样不同的角色,那应该怎样做成为一名好的角色?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表演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