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的民间传说
中草药介绍——石菖蒲
中草药介绍——石菖蒲石菖蒲的人文价值《道藏》云:“菖蒲者,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也”,《神仙传》里讲:“咸阳王典食菖蒲得长生;安期生采一寸九节菖蒲服,仙去”,南朝才子江淹也讲道“冀采石上草,得以驻衰颜”,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菖蒲被视为神药。
民间端午时会将菖蒲与艾草一起,同悬于家中门窗上用以辟邪,同时又作驱虫害之用。
齐白石《五日吉祥》“五日节”家家挂艾叶菖蒲以避邪驱瘴菖蒲与兰、菊、水仙并称“花草四雅”,从唐宋开始,文人士大夫开始流行植菖,甚至,有无菖蒲不文人的说法。
文人认为石意嶙峋苍古,如见群山沟壑,菖蒲苍翠劲韧,似离尘世之缚,菖蒲也成为了画家笔下乐于描绘的植物。
供养菖蒲,体现了心慕山林、面无俗尘的意趣,亦是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和供奉。
元代画家柏子庭创作的绢本水墨画《石菖蒲图》石菖蒲,是菖蒲家族里的一种,其他有金钱蒲、长苞菖蒲和菖蒲(也叫水菖蒲)。
宋代苏东坡《石菖蒲赞并序》云:“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
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
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
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
”石菖蒲常见于南方的密林下,生长于湿地或溪旁石上。
石菖蒲植物图石菖蒲的药用价值石菖蒲还是一味良药,《神农本草经》说它“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
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本草纲目》曰“治中恶猝死,客忤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本草从新》言“辛苦而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明耳目,发声音,去湿除风,逐痰消积,开胃宽中,疗噤口毒痢”。
石菖蒲饮片图《中国药典》记载其性味辛苦,温,归心、胃经。
功能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
可用于神昏癫痫,健忘失眠,耳鸣耳聋,脘痞不饥,噤口下痢。
即西医诊为急性昏迷、多种急性脑病、癫痫发作、脑震荡后遗症等属痰蒙清窍,胃肠道疾病属湿浊中阻者,病毒性痢疾属湿浊热毒蕴结者,以及健忘、失眠、耳鸣、耳聋等属痰湿阻滞,清阳被困者。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石菖蒲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石菖蒲开窍药凡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因具辛香走窜之性,又称芳香开窍药。
心藏神,主神明,心窍开通则神明有主,神志清醒,思维敏捷。
若心窍被阻,清窍被蒙,则神明内闭,神志昏迷,人事不省,治疗须用辛香开通心窍之品。
本类药物辛香走窜,皆入心经,具有通关开窍、醒脑回苏的作用。
部分开窍药兼有活血、行气、止痛、解毒等功效。
石菖蒲,也是一味活在诗里画里的中药,早在《诗经》中就有“彼泽之坡,有蒲与荷”的记载。
诗圣杜甫曾用“风断青蒲节,碧节吐寒蒲”描述石菖蒲,石菖蒲盘根错节、屹立山谷,叶片纤细、青绿可爱。
古代文人常在书房摆放一盆石菖蒲,其盘根结节屹立于山岩石缝之中,与松齐骨,以达文人淡泊之心境。
除其观赏性之外,还是一味很神奇的中药哟,一起往下看见证神奇吧!《神仙传》中王典因吃了菖蒲而永生。
因此对于古代求仙问道之人来说,菖蒲可以说是触手可得的灵物。
《吕氏春秋》载孔子听说周文王特别喜爱嚼菖蒲,自己效仿,而菖蒲味道刺激难以下咽,每次都要要缩脖硬吞,执于一念的孔子坚持了三年才适应这种药味。
孔子享年72岁而善终,在现在大家觉得很普遍,但是在春秋时期这确实是十分长寿,想来应有菖蒲的一份功劳。
《神农本草经》中记录365种药物,按功效分上、中、下三品,而菖蒲超过菊花和人参,列为于上品草类之首,足见其在先贤心中的地位。
来源:石菖蒲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
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本品气芳香,味苦、微辛。
以条粗、切面类白色、无须根、香气浓者佳。
鲜用或生用。
相关名字:石菖、石菖蒲、菖蒲、菖朴、昌本、昌羊、昌阳、剑菖、粉菖、溪菖、石菖朴、药菖蒲。
产地: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
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心、胃经。
功效: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和胃。
性状鉴别:药材性状:本品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长3~20cm,直径0.3~1cm。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匀的环节,节间长0.2~0.8cm,具细纵纹,一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毛鳞状的叶基残余。
菖蒲驱邪的历史典故
菖蒲驱邪的历史典故
菖蒲是一种草本植物,广泛生长于中国、日本等地。
在古代,人们相信菖蒲具有驱邪辟邪的功效,因此常被用于祭祀、驱鬼、净化等仪式中。
菖蒲驱邪的历史典故主要源自中国的传说和文化故事:
1.《山海经》中有记载,菖蒲是九黎族人的始祖炎帝的兄长句
芒之神化形成,具有护佑人类免受邪恶侵扰的能力。
2.据《神农本草经》记载,菖蒲可辟邪驱神,是一种草药,可
以驱赶恶气,治疗一些与邪气相关的疾病。
3.《尔雅》中有记载:“正月立正子,以葱菔韭菖蒲;夏月立壁,以菖蒲昆考菊;冬月立堂,以竽竿菖蒲”。
这说明在古代
家庭建筑的有关仪式中,菖蒲也被用来驱邪除凶。
4.中国传统风俗中,人们在立夏节、端午节等重要节日会使用
菖蒲作为一种装饰物,以期驱邪辟凶。
总之,菖蒲驱邪的历史典故与古代人们对于菖蒲的神奇功效和镇邪驱鬼的信仰密切相关,这种信仰一直延续至今,并在中国文化中留下深远的影响。
中药故事平肝息风的石菖蒲
中药故事平肝息风的石菖蒲石菖蒲是一味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的草本植物,因其具有平肝息风的功效而备受推崇。
石菖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故事。
本文将通过介绍石菖蒲的起源、药理作用、主要应用以及相关的中药故事,全面展示石菖蒲的独特魅力。
1. 石菖蒲的起源石菖蒲,学名为Acorus tatarinowii或Acorus calamus,属于天南星科草本植物。
其源于中国,是一种生长在湖泽边缘的多年生植物。
古代中医学家对石菖蒲进行了广泛研究,并逐渐发现了其独特的药理作用。
2. 石菖蒲的药理作用石菖蒲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菖蒲油、菖蒲醇和菖蒲酮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石菖蒲广泛的药理作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它的平肝息风作用。
平肝息风是指石菖蒲可以舒缓肝气郁结、平衡肝火和治疗风寒感冒等症状。
此外,石菖蒲还具有抗菌、镇痛、解痉和健胃等作用。
3. 石菖蒲的主要应用基于石菖蒲的药理作用,它在中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以下列举了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3.1 治疗头痛眩晕石菖蒲具有疏肝理气、宣肝清热的作用,因此常被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等症状。
中医理论认为,头痛眩晕常常由于肝气不舒所致,石菖蒲能够平缓肝气、舒筋活络,从而缓解相关症状。
3.2 缓解焦虑抑郁石菖蒲还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可以缓解焦虑和抑郁等精神疾病。
当人们情绪低落、情绪波动时,适量食用或使用石菖蒲泡水饮用,可以调整情绪、舒缓压力。
4. 相关的中药故事石菖蒲作为一味常用中药,自古以来在中医药领域有许多与其相关的故事。
以下介绍几个脍炙人口的中药故事:4.1 李时中与石菖蒲相传唐代李时中是一个病弱的孩子,他的父亲请来了一位智者,希望能够给李时中找到一味能够治愈他病痛的药物。
智者仔细观察了李时中的症状后,深思熟虑地为他开出了一副由石菖蒲制成的药方。
李时中按照药方治疗,不仅疾病逐渐好转,而且他的体质也得到了改善。
李时中因此对石菖蒲一直怀有感恩之情。
4.2 石菖蒲与乡村治疗在中国的一些乡村地区,由于医疗资源的匮乏,居民们常常依靠自然疗法来治疗一些常见病。
石菖蒲的传说故事中药查询
石菖蒲的传说故事中药查询石菖蒲的传说故事不假日月只见天,勿资寸土净石源。
那管春秋四时葱,保留旧水根在渊。
夏季剪丢全部叶,冬需重露将寒遣。
笑看牡丹生丽色,自比水仙与菊莲。
根茎匍匐蜈蚣背,矮小变种显娇艳。
嫩黄紧硬条段稠,一寸九节医家先。
祛湿和中平胸闷,化痰解迷疗癫痫。
通窍杀菌散芳香,益心高志可延年。
评酒家颂琼玉液,千古名酿添荣言。
文人雅士深爱之,水草精英赛神仙。
【名人咏赞】宋代方岳《次韵菖蒲》云:“瓦盆犹带涧声寒,亦有诗情几研间。
抱石小龙鳞甲老,夜窗云气故斑斑。
”诗人原以个性激起诗性,在案几砚台之似乎带有几分寒意的潺潺流水。
眼前景色与经久不衰的芳香互为映衬,更是幽姿绝志。
宋代苏东坡《石菖蒲赞并序》云:“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附其根,惟石菖蒲并石取之。
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
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更可喜。
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淡泊,与清泉为侣,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
”东坡赞菖蒲云:碧玉碗盛红玛瑙,青盆水养石菖蒲。
斑斓碎石养菖蒲,一勺清泉半石盂。
东坡弟善蓄菖蒲,盆中菖蒲忽开九花,人以为瑞。
东坡和之:春荑夏英两须臾,神药人间果有无。
无鼻何由识薝卜,有花今始信菖蒲。
芳心未饱两蛱蝶,寒意知呜几蟪蛄。
证取明年十二节,小几休更策霜须。
明代戏剧理论剧作家朱权(乃明太祖第17子)在《臞仙神隐书》中称赞:“石菖蒲置于盆子几上,夜间观书则收烟无害目之患。
或置星露之下,至旦取叶尖露水洗目,大能明视,久则白昼见星。
”书斋中每置菖蒲一盆,注入清泉,间以斑斓石养之,赏其潇洒清雅之姿色,拂拭则其气愈浓郁,令人神清气爽,心怡体舒,且能促进思维,回忆起遗忘的章句。
南宋朱熹《菖蒲》云:君家兰杜久羹萋,近养莒蒲缘未齐。
乞与幽人伴岑寂,小窗风露日低迷。
宋代曾几《石菖蒲》云:窗明几净室空虚,尽道幽人一事无。
莫道幽人无一事,吸泉承露养菖蒲。
明代孙作《石菖蒲》云:晓露飞初湿,春苗剪又生。
石菖蒲——“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
石菖蒲——“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药用来源】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
【性味】性温,味辛、苦。
【归经】归心经、胃经。
【功效】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
石菖蒲,乃因本品为蒲类之昌盛者而得名,相传文王好菖蒲,故取名昌。
属天南星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
本科有110属2000种,广布世界各地,我国有25属130种,自生于溪涧之滨,叶为剑状,故又有“水剑草”之称,日本人还赠以“绿剑真人”之雅号。
明朝李时珍曾把菖蒲分为五种:生于池泽者,泥菖蒲也;生于溪涧者,水菖蒲也;生于水石之间者,石菖蒲也;人家以砂栽之者,亦石菖蒲也;甚则根长二三分,叶长寸许,谓之钱菖蒲是也。
李时珍认为入药须用石菖蒲,余皆不堪。
其实,钱菖蒲为变种植物细叶菖蒲,亦同等入药。
此外,古代文献所称菖蒲以“一寸九节者良”,故本品亦有“九节菖蒲”之名,但目前华北一带用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根茎亦名“九节菖蒲”,又称“小菖蒲”,“节菖蒲”、“京菖蒲”,实系两种科属不同,功用有别的药物,不可混淆。
1. 花中四雅之一梁代江淹曾作《菖蒲颂》:“药实灵品,爰乃辅性。
除疴卫福,蠲邪养正。
缥色外妍,金光内映。
草经所珍,山图是咏。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石菖蒲赞并序》中说:“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更可喜,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淡泊,与清泉白石为侣,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
”东坡之弟苏子由,善蓄菖蒲,盆中菖蒲忽开九花,人以为瑞。
东坡曾做诗和之:“春荑夏英两须臾,神药人间果有无。
无鼻何由识舊卜,有花今始信菖蒲。
芳心未饱两蛱蝶,寒意知鸣几蟪蛄。
记取明年十二节,小儿休更祭霜须。
”石菖蒲的生长,“不假日色,不资寸土,不计春秋”,其叶“愈久则愈密,愈瘠则愈细”,是一种奇异的植物。
它颇近文人的风格,因此历来深受文人们的喜爱和称颂。
观赏药用皆优——石菖蒲
轩井纵石菖蒲是菖蒲中的一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属天南星科菖蒲属,每逢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古代称之为“恶月”。
此时渐入热夏,湿热弥漫,人很容易得病。
“五月五,过端午;插艾草,挂菖蒲。
”我国的传统习俗中,端午节前后,我国民间时兴在门上插艾蒿、悬菖蒲、挂大蒜、撒雄黄,因为以菖蒲作剑、以艾作鞭、以蒜作锤,就能退蛇虫、灭病菌、驱毒邪、杀百毒。
门前挂艾草和菖蒲,以示驱邪避恶,祝全家平安。
其实,菖蒲是一种芳香辟浊之品,确能驱除病邪。
石菖蒲历来是文人雅士所喜爱之物,植于石盂或瓦罐、瓷盆,注入清水,间以雨花石(或有色碎石)拌养,置于几案,赏其潇洒清雅之姿色。
金张建有《菖蒲》诗《石泉何清冷,中有九节蒲,蒲性本孤洁,不受滓秽污。
” 把菖蒲的清香、高洁、纯净融于人性化,表现了养花人的儒雅清高的品格,因此常伴案头,显得十分清雅。
宋苏轼有不少赞美石菖蒲的诗句,“碧玉碗成红玛瑙,青盆水养石菖蒲”“斓斑碎石养菖蒲,一勺清泉半石盂”,明戚龙渊则赞美石菖蒲坚贞自守,诗曰《一拳石上起根苗,堪与仙家伴寂寥,自恨立根无寸土,受人滴水也难消。
”石菖蒲药用功效1.醒脾和胃,治湿困脾胃症本品含有挥发油,气芳香,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抑制胃肠异常发酵,故能醒脾和胃助运化,用治湿困脾胃症。
湿困脾胃,健运失司,则胸闷腹胀,全身困重乏力,纳呆□淡,或胸痞呕恶。
临床中,常用石菖蒲、郁金、藿香等配伍治湿热中阻。
藿香正气散加石菖蒲治湿困脾胃,香砂六君子汤加石菖蒲、佩兰治脾虚湿阻等。
2.除痰开窍石菖蒲味辛性温,芳香清爽。
辛能开泄,温胜寒湿,芳香开窍。
且入心经,则能除痰浊、开心窍、宁神志,故凡痰湿□元秀芳观赏药用皆优—石菖蒲蒙蔽所致的神志昏乱,癫痫呆痴等症,每多常用,乃豁痰开窍、宁心安神。
《本草从新》谓其“辛苦丽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故《梅氏验方新编》即以本品配生姜,共捣汁灌服,专治痰迷心窍。
3.聪耳明目石菖蒲芳香利窍、疏散开达,《名医别录》谓其有“聪耳明目、益心智” 之功,故善治迷惑健忘、耳鸣失聪等症。
石菖蒲的民间传说
石菖蒲的民间传说石菖蒲Aco rus t atari nowii Scho tt.是天南星科多年生常绿草本。
根茎横卧,直径5-8mm,外皮黄褐色。
叶基生;剑状线形,长20-30cm,宽2-6mm,有的甚至达到一厘米,先端渐尖,暗绿色,有光泽,叶脉平行,无中脉。
花茎高10-30cm,扁三棱形;佛焰苞叶状,长7-20c m,宽2-4mm;肉穗花序自佛焰苞中部旁侧裸露而出,无梗,斜上或稍直立,呈狭圆柱形,柔弱,长5-12cm,直径2-4mm;花两性,淡黄绿色,密生;花被6,花药黄色,花丝扁线形;子房长椭圆形。
浆果肉质,倒卵形,长宽均约2m m。
花期6-7个月。
果期8月。
原产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特别适宜生长于山涧浅水石上,以及溪流旁的岩石缝中,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及适应性强。
当然,这与它的特殊的植株形态也有关。
石菖蒲的根状茎于地下匍匐横走,细长而弯曲,分枝、密生环节,其上还生须根(名叫虎须)。
它的叶从基部生出,似剑状,细条形,常绿而光亮。
肉穗状花序圆柱形,花很小,四、五月时开黄绿色的花。
对这些特性,明代王象晋写的《群芳谱》中记载:“乃若石菖蒲之为物不假日色,不资寸上,不计春秋,愈久则愈密、愈瘠则愈细,可以适情,可以养性,书斋左右一有此君,便觉清趣潇洒。
”不但写出了石菖蒲顽强生命力的特性,也道出了石菖蒲自古就为人们喜爱,并常作案头清玩、摆设的情况。
石菖蒲的确自古就为人们喜爱,其栽培历史十分久远。
在公元前6世纪之前的《诗经》中,就有“彼泽之坡,有蒲与荷”的记载,在《礼记·月令篇》中亦有“冬至后,菖始生。
菖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的记载。
医话中药(140)——石菖蒲
医话中药(140)——石菖蒲19.6月1日石菖蒲是一味很有趣的中药,它有很多传说,神乎其神,从中医的某个角度看,这些神乎其神的传说是有些道理的。
石菖蒲,味辛性温,主治风寒湿之痹症及咳逆气急;能开通心窍,使五脏得以补益;使九窍通利,这样可以使耳朵更灵敏,眼睛更明亮。
能增强记忆力,使人不迷糊。
石菖蒲一般产于水塘、沟、渠、水草丛杂的地方。
它叶型像剑,所以也叫“水剑草”。
《神农本草经》把石菖蒲的功能概括为:除风湿、化痰、开窍、益智、滋补等几个方面。
石菖蒲可以治疗“风证”,这种风证就像自然界的风一样,突然来又突然去、动静不定的病症,表现在肢体上就是风湿。
石菖蒲味辛性温,可以辛散开通、祛风化湿、活血祛寒,所以可以治疗风湿。
石菖蒲还有杀虫的效果,这使得它的祛湿效果更好。
因为石菖蒲辛温,有利于化痰开窍,活血理气、祛湿开胃。
现代常常用来治疗痰迷心窍的中风、癫痫、神志不清,以及痰湿阻滞引起的健忘、耳鸣、耳聋等。
石菖蒲还能治疗胃脘胀满、消化不良、痢疾等疾病。
《本草纲目》说,石菖蒲具有滋补功能,可以生血、填髓、补脑、壮骨、滋润五脏六腑,治疗五劳七伤、可以开胃、坚齿、明目,使人精神旺盛、润泽肌肤,有很好的美容作用。
在志异小说或民间传说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一个公子深夜在深山的寺庙里看书,突然感觉阵阵阴风,人开始迷糊了,然后跟着阴风走。
据说是有女鬼看中了这个公子,想把他引到河边然后淹死,这样就可以做鬼夫妻了。
但鬼也会犯错的,河边杂草丛生,长了很多石菖蒲,公子走到河边,突然清醒了,于是女鬼的计策没有得逞。
河边的石菖蒲给公子起了提神醒脑的作用。
这种作用在实际中经常可以用到。
经常走夜路的人,会遇到鬼打墙,怎么都走不出一个地方,其实是因为紧张,脑子迷糊,如果带着石菖蒲就可以避免这种鬼打墙。
所以石菖蒲经常被传说可以辟邪,其实这个辟邪的作用是因为石菖蒲的茎叶有着一股特异的辛辣香气,可以祛秽辟邪,开心窍醒脑,人闻到后为之精神一振,正气压制邪气,就不会见到诡异现象。
石菖蒲安神助眠缓解焦虑失眠的好帮手
石菖蒲安神助眠缓解焦虑失眠的好帮手石菖蒲,安神助眠缓解焦虑失眠的好帮手石菖蒲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安神助眠和缓解焦虑失眠的治疗中。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药用价值,不仅能够改善睡眠质量,还具有舒缓情绪、缓解焦虑的功效。
本文将介绍石菖蒲的起源和作用机制,并提供一些使用石菖蒲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石菖蒲的起源与药用价值石菖蒲,又名菖蒲、菖蒲香,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南等地。
在中草药领域中,石菖蒲早在古代就有记录,被广泛用作草药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如焦虑、失眠、神经衰弱等。
它的药用价值在相当长的历史中得到了验证。
二、石菖蒲的作用机制石菖蒲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有效成分,主要包括菖蒲醇、菖蒲酮、菖蒲素等。
这些成分能够与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相互作用,以达到舒缓情绪、安神助眠的效果。
1. 舒缓情绪石菖蒲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镇静作用,可通过嗅觉和皮肤吸收渗透入体,从而影响人体的情绪调节中枢。
它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抑制,降低焦虑、紧张和烦躁情绪,从而起到舒缓情绪的作用。
2. 安神助眠石菖蒲的菖蒲酮成分具有镇静和催眠效果,能够缓解失眠问题。
当人们处于焦虑和紧张状态时,往往难以入睡。
而石菖蒲则能够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使人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三、使用石菖蒲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些使用石菖蒲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您更好地应用石菖蒲来缓解焦虑和失眠问题。
1. 泡脚法将适量的石菖蒲用开水冲泡,使其溶解后,加入足浴盆中,用温水泡脚。
石菖蒲中的有效成分能够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起到舒缓情绪、安神助眠的作用。
2. 泡茶法将适量的石菖蒲放入茶壶中,冲入沸水,焖5-10分钟后即可饮用。
石菖蒲的香气和成分能够透过呼吸道进入体内,发挥其安神助眠的效果。
使用石菖蒲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儿童和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
(2)使用石菖蒲后,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如皮肤发红、瘙痒等,应立即停止使用。
菖蒲的传说故事(一)
菖蒲的传说故事(一)
菖蒲的传说
引言
•菖蒲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它在中国的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菖蒲的传说与古代的神话故事紧密相关,成为了人们探索与思考的对象。
菖蒲的起源
•相传菖蒲最早出现于禹王治水的故事中。
•禹王在治理洪水时,得到龙神的启示,发现菖蒲的根部可以防止泥沙淤积。
•禹王在治水过程中采用菖蒲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泥沙淤积的问题。
菖蒲与神仙
•古代的神仙常常将菖蒲视为重要的草药,并用其制作丹药。
•相传,一位名叫文王的君主服用了菖蒲丹药后,得到了神仙的启示,成功地统治了国家。
•因此,菖蒲也被认为与智慧和权力相关联。
菖蒲的象征意义
•菖蒲在中国的文化中象征着积极向上的品质,如勇敢、坚韧和智慧。
•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人们常常用菖蒲装饰,希望获得好运和祝福。
•菖蒲还被用作民间的药材,被认为有祛邪、辟邪的功效。
菖蒲的爱情传说
•据说,菖蒲与蝴蝶之间有着一段动人的爱情传说。
•传说中,蝴蝶看到了菖蒲的美丽,被它的花香所吸引,因此它们相爱并结为情侣。
•不幸的是,菖蒲成为了恶龙的目标,于是它们分别投入了各自的势力中。
•尽管菖蒲和蝴蝶无法在一起,但它们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人们传诵和歌颂的对象。
结语
•菖蒲的传说充满了浪漫和神秘的色彩。
•它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人们思考和探索的对象。
•无论是在神话故事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菖蒲都扮演着与智慧、爱情和希望相关的重要角色。
石菖蒲AcorustatarinowiiSchott.民间传说
石菖蒲AcorustatarinowiiSchott.民间传说中医传承民间传说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是天南星科多年生常绿草本。
根茎横卧,直径5-8mm,石菖蒲[7]外皮黄褐色。
叶基生;剑状线形,长20-30cm,宽2-6mm,有的甚至达到一厘米,先端渐尖,暗绿色,有光泽,叶脉平行,无中脉。
花茎高10-30cm,扁三棱形;佛焰苞叶状,长7-20cm,宽2-4mm;肉穗花序自佛焰苞中部旁侧裸露而出,无梗,斜上或稍直立,呈狭圆柱形,柔弱,长5-12cm,直径2-4mm;花两性,淡黄绿色,密生;花被6,花药黄色,花丝扁线形;子房长椭圆形。
浆果肉质,倒卵形,长宽均约2mm。
花期6-7个月。
果期8月。
原产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特别适宜生长于山涧浅水石上,以及溪流旁的岩石缝中,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及适应性强。
当然,这与它的特殊的植株形态也有关。
石菖蒲的根状茎于地下匍匐横走,细长而弯曲,分枝、密生环节,其上还生须根(名叫虎须)。
它的叶从基部生出,似剑状,细条形,常绿而光亮。
肉穗状花序圆柱形,花很小,四、五月时开黄绿色的花。
对这些特性,明代王象晋写的《群芳谱》中记载:“乃若石菖蒲之为物不假日色,不资寸上,不计春秋,愈久则愈密、愈瘠则愈细,可以适情,可以养性,书斋左右一有此君,便觉清趣潇洒。
”不但写出了石菖蒲顽强生命力的特性,也道出了石菖蒲自古就为人们喜爱,并常作案头清玩、摆设的情况。
石菖蒲的确自古就为人们喜爱,其栽培历史十分久远。
在公元前6世纪之前的《诗经》中,就有“彼泽之坡,有蒲与荷”的记载,在《礼记·月令篇》中亦有“冬至后,菖始生。
菖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的记载。
历代文人也多有吟咏石菖蒲的诗作。
石菖蒲(图7)如诗人杜甫的“风断青蒲节,碧节吐寒蒲”,姚思岩的“根盘龙骨瘦,叶耸虎须长”,陆游的“根盘叶茂看愈好”等诗句,都描绘了石菖蒲盘根错节,叶纤细多节、青绿可爱之态,置案头清供,当然潇洒有情趣。
传说中可以长生不老的石菖蒲,对心律失常也有奇效
传说中可以长生不老的石菖蒲,对心律失常也有奇效《神仙传》中记载:有一次汉武帝刘彻上嵩山,至山顶,忽然看见眼前一人,身高二丈,耳长垂肩,仙风鹤须,气度不凡。
汉武帝急忙屈万驾之尊,上前施礼并问道:“仙者是何方人士,怎么会来到这里?”只见老者回答说:“我是九嶷山中人也。
听说中岳山山顶的石头上,生有一种草叫石菖蒲。
此草一寸九节,吃了它可以长生不老。
所以特地到这儿来采集它”。
说完之后,突然不见了。
汉武帝刚听完老者的话就突然不见了人,心中顿时大悟,他对左右侍臣说:“这个老者并不是自己想采食菖蒲,而是特意来告诉朕的”。
《神仙传》中的这段记载虽属传说,但石菖蒲入药确实可以耳聪目明、益智宽胸,去湿解毒。
宁心安神,化湿去痰石菖蒲,又名石菖、鲜菖蒲,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的根茎,生用或鲜用。
《本草图经》载“菖蒲,今处处有之,而池州、戎州者佳。
春生青叶,长一二尺许,其叶中心有脊状,如剑,无花实,五月、十二月采根,阴干。
今以五月五日收之。
其根盘屈有节,状如马鞭大,一根傍引三、四根,傍根节尤密,一寸九节者佳”。
故又名九节菖蒲。
中医认为,石菖蒲性味辛、温,入心、胃经,有化湿和胃,开窍宁神之功,适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纳差食少及湿蒙清窍所致的神志错乱,健忘耳鸣等。
石菖蒲芳香开窍,宁心安神,兼有化湿去痰,辟秽之效。
《本草从新》言其“辛苦而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明耳目,发声音,去湿除风,逐痰消积,开胃宽中”。
药理研究表明,石菖蒲含挥发油,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异常发酵,并有弛缓肠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神仙之灵药医者爱菖蒲,皆因其“醒”。
一是“醒目”。
古人夜读,油灯之下放一盆它,除养心外还可养眼,因它可吸附微尘,免灯烟熏眼之苦。
二是“醒脑”。
它芳香走窜,可开窍醒神,治中风等引起的神志错乱者尤其好。
三是“醒脾胃”。
它芳香化湿,用于湿浊中阻引起的胃部胀闷疼痛疗效最好。
四是“醒心”。
它入心经、开心窍、益心智、安心神、聪耳明目。
石菖蒲:开心孔,通九窍,唤迷途众生,送你“不忘散”
石菖蒲:开心孔,通九窍,唤迷途众生,送你“不忘散”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今天给大家讲讲中药材“石菖蒲”认识石菖蒲石菖蒲,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干燥根茎入药,多在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泥沙,晒干,生用。
端午时节,中国有很多习俗,比如吃粽子,喝雄黄酒,划龙舟,还有就是悬艾叶、挂菖蒲。
菖蒲的叶片细长,挂在门口就像是一把利剑,借以斩妖避鬼。
原由是因端午之后,天气渐热,雨水渐多,湿气渐重,蚊蝇毒虫滋生,而菖蒲芳香辛烈,能够辟秽驱虫散邪,保家人健康平安。
菖蒲,有石菖蒲、水菖蒲、九节菖蒲之分,而古代医书多直接称为“菖蒲”,经过考证,古人入药用的菖蒲,就是现在的石菖蒲。
古代医家、道家,对石菖蒲颇为推崇,赞其为“水草之精华,神仙之灵药”。
《后汉书》有记载,一人用一坛菖蒲酒换取一阶官职,可见菖蒲地位之高。
一些文人墨客,亦钟爱菖蒲,在其书房案几摆上一盆,顿觉神清气爽。
石菖蒲,生山涧水石之间,背阳喜阴,耐寒耐湿,经冬犹翠,不畏严寒,如同温暖的大叔,故其药性为温。
入药用时,是在寒凉的秋冬之季采挖,大概是因为此时石菖蒲的温性最强。
温暖的石菖蒲是不能耐受干旱和暴阳的,因为“孤阳不生”,如果哪一天石菖蒲能在沙漠上存活,我想他可能是变成了冰冷的大叔。
石菖蒲,生在水石之间,却能横行四布,辛烈爽朗,芳香四散,无孔不入,无窍不达,其气之盛可知,故《神农本草经》谓其“开心孔,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
”“凡物之生于天地间,气性何如,则入于人身,其奏效亦如之”,石菖蒲生于天地,不畏水液浑浊,入于人身,亦不会被风寒痰湿秽浊之邪所阻滞。
石菖蒲,辛能散风,温能驱寒,燥能除湿,芳香走窜能通达孔窍,故外能治风寒湿痹,内能入心涤痰,凡心孔神明、耳目鼻喉诸窍为痰浊所迷闭者,皆能通之、开之、醒之。
中医里的迷途众生什么是中医里的迷途众生,凡是心神被痰浊所迷闭,痴痴呆呆、癫癫狂狂、昏昏沉沉,不能自醒者,皆属于中医里的迷途众生,包含了众多疾病,比如痴呆、癫痫、抑郁、躁狂、中风失语等,还有记忆力减退、健忘、多睡等。
菖蒲驱邪的历史典故
9. 菖蒲的科学解释: 除了传统的宗教和民间信仰,现代科学也对菖蒲的一些药用成分 进行了研究。菖蒲中含有挥发油等物质,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如镇痛、镇静、抗菌 等。这些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菖蒲被用于驱邪辟邪的传统信仰和实际效果。
4. 菖蒲在民间习俗中的使用: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人们在一些特定的节日、仪式或重 要场合中仍然会使用菖蒲来驱邪祈福。例如,在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时,人们会 挂菖蒲、艾草等草药,以驱逐瘟疫和邪恶。此外,菖蒲还常被用于佩戴、熏香等形 式,以保护个人免受邪气侵扰。
5. 菖蒲在艺术与文化中的体现: 菖蒲作为驱邪辟邪的象征,经常在中国绘画、雕刻、 文学作品等艺术形式中出现。菖蒲的形象被赋予了神秘、神奇的色彩,成为文化中重 要的符号之一。
菖蒲驱邪的历史典故
菖蒲是一种古老的中草药,被认为具有驱邪辟邪的功效,因此在中国历史文化中 有着重要的典故和象征意义。以下是关于菖蒲驱邪的历史典故:
1. 菖蒲驱邪的起源: 菖蒲最早的驱邪用途可以追溯到古代,据说在《山海经》中就有 关于菖蒲用于驱邪的记载。古人相信,菖蒲具有驱散邪气、净化环境、祈福避灾的神 奇功效,因此常被用于祭祀、驱邪、辟邪等仪式中。
2. 白蛇传中的典故: 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白蛇传》中,有关于菖蒲驱邪的描写。故 事中,白娘子使用菖蒲来驱散青蛇的邪气,保护了杭州城的安宁。这一情节表现了菖 蒲在民间信仰中的重要地位,被视为对抗邪恶力量的强大工具。
3. 菖蒲在道教中的应用: 菖蒲在道教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被用于驱邪、祈福、清净 的仪式中。道教认为菖蒲具有净化心灵、辟邪驱鬼、镇压恶灵的功效,常被用于制作 符咒、符箓等道具,以保护人们免受邪恶力量的侵扰。
漫谈石菖蒲,一文讲透
漫谈石菖蒲,一文讲透菖蒲开心气、散泠,更治耳聋。
《药性赋》这里讲到菖蒲三大功用,一是开心气开心窍,二是祛除寒湿冷痹,三是治疗耳鸣耳聋。
我们一条一条来看,首先菖蒲它是开窍药,开窍药是最少的,就是麝香、冰片、苏合香、菖蒲常见的四味。
麝香一方面价格极高昂,另一方面,国家已经把这野生的麝列为保护动物,所以药物来源上已经很少了。
大部分人工驯养的,大都被大药厂,用于制造救心丸之类急救的药物,以及治疗风湿痹症的膏药。
而冰片价格就没那么贵,而且容易得到,但这味药很少入煎汤,大都入丸药或者外用药。
至于苏合香也是入丸散居多,只有菖蒲这味药,是最普遍最容易取得的,而且价格也不高,所以在运用到开窍药时,我们常规都会选用菖蒲,菖蒲这味药是常用药,而且好用。
《黄帝内经》上面有个思想,叫做,痛则神闭。
一般病人无痛不寻医,他来找你肯定有疼痛苦闷郁滞之处,所以我们经常要找一味药可以作用到神志上的,让他神清气爽,使心主神志功能加强,能够开窍醒神,安神定志的,想不到这味药非菖蒲莫属。
《药性赋》这里说,菖蒲开心气,就是这个道理。
心血管在周身无处不到,人体甚至也在周身无处不察觉,通过用菖蒲开心气,能够令痰湿蒙蔽之处顿开,使人有气爽宁静之感。
所以开窍药不仅用于危急重症,昏迷痴呆,冠心病,心绞痛等病症,更能够广泛用于平常病,疑难杂病,慢性病。
为什么呢?因为中医认为,心主神志。
凡奇难怪病,都要从心论治。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为五脏六腑之君主也。
当一个国家君主领导清明,那么整个国家都有福气,当你一个人心开意解,那么百病都会减轻。
这就是为何我们尝药用丹参配菖蒲,畅通心脉,打开心窍,通开瘀滞,化散痰湿,来让病人安神定志。
这组对药是站在调神志的层次上去用,站得非常高,而不是简单地治某某病。
所以你在治疗各种病痛,引起的痰瘀交阻,神志不宁时,配入丹参、菖蒲两味药,常常能够增强整个辩证汤方的疗效。
菖蒲为什么能开心气呢?我们去采菖蒲都有无数次了,不管是湖北还是岭南广东,菖蒲总喜欢逐溪水而生。
中元节菖蒲
中元节菖蒲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七月初十。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祭祀祖先和已故的亲属,并用各种方式招待来访的亡灵。
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会烧香、上香、放鞭炮,用以迎接来访的亡灵。
而在洞庭湖畔的君山岛,也有一项独特的传统活动——插菖蒲。
菖蒲又称为公石菖蒲,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草本植物,被誉为“东方荷花”。
它的茎直立,叶片宽大且坚挺,花朵美艳动人,而且具有辟邪的功效。
因此,在中元节的时候,人们会到湖边采摘菖蒲,并在丰盛的祭品上插上几枝菖蒲,以祛除邪气,迎接亡灵。
插菖蒲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传统,它起源于东晋时期的一位僧人,名叫青云禅师。
当时,青云禅师被一位庙祝请为去世的太子超渡。
在超渡的仪式中,青云禅师用菖蒲枝叶划水三下,并嘱咐庙祝将菖蒲扎在岸边,作为超渡仪式的标志。
从此以后,这个传统活动就流传下来,并且逐渐扩展到全国范围内的中元节。
插菖蒲的过程非常简单,人们只需要到湖边采摘一些新鲜的公石菖蒲,然后剥去茎叶,留下花朵。
接下来,人们会将插上梨木棒的菖蒲花放在祭品上,或者贴在门柱上,以起到辟邪的作用。
菖蒲插满,氛围沉静。
人们静默地祭拜着自己已故的亲人,向他们致敬、祝福。
湖水微微泛起涟漪,彷佛传递着人间与亡灵之间的祝福与呼唤。
中元节插菖蒲,不仅是一种寄托亲情的方式,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通过这一活动,人们把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恩之情融入其中,以此祈求亲人在另一个世界能够获得安宁与幸福。
中元节菖蒲,既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信仰。
它以简单而古朴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亡灵的崇敬与敬畏之心。
无论是湖边的君山岛,还是其他地方的中元节庆典,插菖蒲都是一个美丽而庄重的环节,更是人们心灵的寄托与慰藉。
很多人都见过却不认识的石菖蒲,为什么受到追捧?遇到请移栽回去
很多人都见过却不认识的石菖蒲,为什么受到追捧?遇到请移栽回去导读:很多人都见过却不认识的石菖蒲,为什么受到追捧?遇到请移栽回去端午节到了,又到了吃粽子、插艾草和看赛龙舟的时候了。
在我的家乡这边,每年到了端午节依然很流行在家门口插艾草,其中不光是会有艾草,还会有些人会去河边寻找一张叫“石菖蒲”的植物,把它的叶子割回来和艾草捆绑在一起,然后就悬挂在自家的门口,既能驱蚊虫,还有招百福的美好寓意。
对于艾草,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的。
可是石菖蒲这种植物,许多人见过却未必认识了,甚至它还因为长得很普通,常被人当成是杂草,若是这样的话那就太可惜了。
这种植物看似廉价,但是却很珍贵。
从古至今都是非常受追捧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要和石菖蒲的价值说起。
石菖蒲是什么植物?在南方的很多河流、小溪边都有许多的石头,而在石头上就常常会见到一种很像韭菜的植物,而它就是石菖蒲,一种长得很像杂草的植物。
石菖蒲和菖蒲一样也是天南星科菖蒲属的多年生植物,只是它喜欢生长在有水环境的石头上,所以而得名。
这种植物和菖蒲的区别也是比较大的,首选是它的植株比较矮小,像菖蒲长得都很高大,而石菖蒲的叶片细长很像韭菜,长得也就是比韭菜的长一点点,看起来就像是路边的杂草一样。
但是韭菜的叶片很柔软,而石菖蒲的叶子要粗糙得多。
不过,石菖蒲的叶子也有浓烈的香味,尤其是它的根茎更是芳香味浓烈。
这种植物叶子很普通,而地下的根块却很粗壮,以圆柱形为主,肉质跟上还长满了许多的根须,看起来很像一个蜈蚣,所以有些地方也叫它水蜈蚣、石蜈蚣等。
它的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横向生长,这也是为什么这种植物经常成丛生状。
其次是生长环境不同,石菖蒲一般都是生长在山涧水石空隙中或山沟流水砾石间,它在我国主要是分布在南方地区。
这种植物的花果期是在2-6月份,花朵是圆柱状的,上面有白色的小花。
长得像杂草的价值却很高在古代的道家都是很注重养生、修仙的,所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炼丹”都是非常盛行的,而石菖蒲这种长得很像杂草的植物,却得到了道家们的追捧。
(石菖蒲)生长在水中,常做香料烧烤香,李时珍:“益五脏,通九窍”
(石菖蒲)生长在水中,常做香料烧烤香,李时珍:“益五脏,通九窍”在中国的乡村,有十分多的植物,这种植物将会生长在荒漠里,也将会生长在盐碱地里,可是,无论生长在哪儿,它,一直不可或缺水的。
多多少少,它都必须水份,即便在荒漠里,它也是必须水份的,仅仅将会一丁点儿水,就可以考虑它的生长必须了。
可是,大量的植物,必须大量的水份,一些植物干脆生长在河边;有的植物,果断生长在水里。
要想生长在水里,实际上并不是一件非常非常容易的事儿。
说白了“流水不腐”,水终究会流动性的,非常是山区地带的水,诗仙李白曾言“疑似银河落九天”,要想在水中生长起來,還是得必须一番独特本事的。
花草树木生长在水中还行了解,较为根深才可以蒂固,很伟岸的花草树木,就能长出很深的根来,紧紧的把握住水中的料石土壤,不会坍塌。
但,一些孱弱的杂草,也生长在水中,非常是急湍的溪水当中,则出乎意外了……而乡村有一种叫石菖蒲的植物,它便是生长在水中的!01石菖蒲的独特本事石菖蒲生长在水中,任由相濡与沫,亦或是水灾冲击性,而它仍然屹立不倒,的确必须精湛的本事才行。
石菖蒲的须根实际上十分细,可是它的每一条须根都是找寻石块并紧紧的迎合或是包囊在石块上,要想凭一己之力拔出来一颗石菖蒲来,真是有点免为其难了。
因此,在农村,要想採摘石菖蒲,一般是要携带专用工具的,要不然压根挖不出来。
有盆友将会要问了,乡村那么多石菖蒲,真是是杂草一般的存有,挖它做什么?这就牵涉到石菖蒲的使用价值了。
02石菖蒲的使用价值参照石菖蒲的观赏性:石菖蒲叶片很像山上的兰草,若搞不懂,它也像哪个麦冬的叶片。
只不过是比麦冬的叶片宽一些。
用于做盆栽植物盆栽是很好的植物,非常是一些山水盆景,有冰的地区非常合适石菖蒲的生长。
石菖蒲的服用使用价值:石菖蒲的味儿很香,非常是扯起来的那一刻,或是把它的叶片弄破的情况下。
因此,很多人把它用于做香辛料,在吃火锅,在熬汤的情况下,非常喜爱把它放进食物里边,很好吃。
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非常大,明代有一个伟大的人,他叫李时诊,李时诊撰写了一部《本草纲目》,他在本草纲目全书讲到石菖蒲可以“益五脏,通九窍”,实际上,它的功效与作用非常大,远远地不仅这几个字能够表达的意思。
9、石菖蒲(辛温,宣窍泄热,健胃行滞)
9、石菖蒲(辛温,宣窍泄热,健胃行滞)原文:味辛温,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主耳聋痈疽,温肠胃,止小便利,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生池泽。
吕氏春秋云冬至后五旬七日昌始生,昌者百草之先,于是始耕,又名兰荪。
即今之菖蒲也。
注解:1、昌蒲:辛温,主发散,风寒湿痹,宣窍泄热,健胃行滞。
2、味辛,苦,性温。
归心、胃经。
功效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
临床用名石菖蒲。
入经络::手少阴心经应用方剂:麻黄升麻汤、蒲灰散主治:主发散。
菖蒲为宣窍泄热,健胃行滞要药,主开心孔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治咳嗽上逆,霍乱转筋,健脾胃杀诸虫,疗噤口痢。
药性: 味辛温禁忌:忌饴糖甜食。
剂量:小朋友1钱,一般体格3钱应用:1、菖蒲常用于心脏病(辛夷不用,菖蒲重用通九窍);2、菖蒲发散性强,常用于治鼻塞,常和辛夷一起用(普通人菖蒲3钱,辛夷2钱,苍术3钱,鼻窦炎就好了,不管寒热。
有寒热再加一点别的药。
麝香矾石粉的效用更快。
也可以一起合用);3、菖蒲是皮肤表面利水的大剂,常用于外敷。
比较:1、石菖蒲:鼻水像水龙头一样流出来,就不需要用喷鼻药,用菖蒲粉就可以,选用石菖蒲就很好用。
菖蒲长在石头上的就叫做石菖蒲。
石菖蒲我们可以拿来喷鼻子的,喷进上以后会感觉到很呛鼻,于是就会一直打喷嚏,水就跟着一起流出来,直到流干为止。
2、水菖蒲:菖蒲如果长在水里面的就叫做水菖蒲。
在用水菖蒲的时候,是把菖蒲先风干,晒干,等到干了以后就放在仓库里面储存起来。
大多是用在水肿。
病人水肿肿到皮肤都变透明的,整个皮肤都因此绷得很紧,这个时候我们把干燥的水菖蒲拿出来,用火烧,菖蒲像稻草一样,烧过以后会变成灰,再将灰混合些麻油涂在皮肤上。
涂上去以后让病人躺下,等一下病人就会开始小便,积水就会被排出来。
引述:【别录】四肢湿痹不得曲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
【甄权】治耳鸣,头风泪下,鬼气,杀虫,恶疮疥掻。
【大明】除风下气,丈夫水脏女人血海冷败,多忘,除烦闷,止心腹痛,霍乱转筋及耳痛者,作末炒,趁热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菖蒲-原植物(图2)
石菖蒲-原植物(图2)[1]
石菖蒲,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霉。
【石菖蒲适合人群】:阴虚亏虚,阴虚阳亢,汗多及滑精者慎服。
【石菖蒲食疗作用】:
味辛、苦,性微温
。归心、肝、脾经。芳人也。听说中岳山(五岳之中,嵩山为中岳)山顶的石头上,生有一种草叫石菖蒲。此草一寸九节,吃了它可以长生不老。所以特地到这儿来采集它。”说完之后,突然不见了。
汉武帝刚听完老者的话就突然不见了人,心中顿时大悟,他对左右侍臣说:“这个老者并不是自己想采食菖蒲,而是特意来告诉朕的。”
⑤治好忘:远志、人参各2克,茯苓100克,菖蒲50克。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开心散)
⑥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差暮剧,暮差朝发,狂眩:菖蒲、远志各100克,茯苓、人参各150克。上四味末之,蜜丸,饮服如梧子大七丸,日三。(《千金方》定志小丸)
石菖蒲的确自古就为人们喜爱,其栽培历史十分久远。在公元前6世纪之前的《诗经》中,就有“彼泽之坡,有蒲与荷”的记载,在《礼记·月令篇》中亦有“冬至后,菖始生。菖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的记载。历代文人也多有吟咏石菖蒲的诗作。如诗人杜甫的“风断青蒲节,碧节吐寒蒲”,姚思岩的“根盘龙骨瘦,叶耸虎须长”,陆游的“根盘叶茂看愈好”等诗句,都描绘了石菖蒲盘根错节,叶纤细多节、青绿可爱之态,置案头清供,当然潇洒有情趣。此外有诗人戚龙渊作诗云:“一拳石上起根苗,堪与仙家伴寂寥,自恨立身无寸土,受人滴水也难消。”更是写出了石菖蒲盘根结节屹立于山岩石缝之中的风骨气节。
①《本草经集注》:"秦艽、秦皮为之使。恶地胆、麻黄。"
②《日华子本草》:"忌饴糖、羊肉。勿犯铁器,令人吐逆。"
③《医学入门》:"心劳、神耗者禁用。"
【石菖蒲知识介绍】:
该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石菖蒲根茎呈扁圆柱形,稍弯曲,长3至20厘米。直径0.3至1厘米。表面棕褐色、棕红色。粗糙,多环节,节间长2至8毫米。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根痕圆点状。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缩管束小点及油细胞,气芳香,味苦,微辛。以条粗,断面类白色、香气浓者为佳。
【石菖蒲补充信息】: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石菖蒲、姜制石菖蒲、麸炒
③治痰迷心窍:石菖蒲、生姜。共捣汁灌下。(《梅氏验方新编》)
④治温热、湿温、冬温之邪,窜入心包,神昏谵语,或不语,舌苔焦黑,或笑或痉:连翘15克(去心),犀角5克,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target='_blank'>;川贝母15克(去心),鲜石菖蒲5克。加牛黄至宝丹一颗,去蜡壳化冲。(《时病论》)
《神仙传》中的这段记载虽然纯属传说,但服食石菖蒲确实可以耳聪目明、益智宽胸,去湿解毒。《本草》中记载:“石菖蒲一寸九节者良。”宋人王敬美云:“菖蒲以九节为宝,以虎须为美,江西种为贵。”《群芳谱》记载养菖蒲的口诀是:春迟出,夏不惜,秋水深,冬藏密。又云:“添水不换水:添水使其润泽,换水伤其元气。见天不见日:见天挹雨露,见日恐粗黄。宜剪不宜分:频剪则短细,频分则粗稀。浸根不浸叶:浸根则滋生,浸叶则溃烂。”说的是栽养之道,却也道出了石菖蒲的独特个性及其与保健的关系。
1.宣窍豁痰。适用于痰湿蒙闭清窍所致的神志不清、耳聋目昏、精神迟钝、痴呆。
2.和中辟浊。治疗湿因脾胃所致的胸脘胀闷、腹满腹痛。
【石菖蒲做法指导】:
该品勿犯铁器,令人吐逆。
⑦治诸食积、气积、血积、鼓胀之类:石菖蒲400克(锉),斑蝥200克(去翅足,二味同炒焦黄色,拣去斑蝥不用)。上用粗布袋盛起,两人牵掣去尽蝥毒屑了,却将菖蒲为细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白汤送下。(《奇效良方》)
⑧治风冷痹,身体俱痛:菖蒲(锉)、生地黄(去土,切)、枸杞根(去心)各200克,乌头(炮裂,去皮脐,锉)10
原产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特别适宜生长于山涧浅水石上,以及溪流旁的岩石缝中,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及适应性强。当然,这与它的特殊的植株形态也有关。石菖蒲的根状茎于地下匍匐横走,细长而弯曲,分枝、密生环节,其上还生须根(名叫虎须)。它的叶从基部生出,似剑状,细条形,常绿而光亮。肉穗状花序圆柱形,花很小,四、五月时开黄绿色的花。对这些特性,明代王象晋写的《群芳谱》中记载:“乃若石菖蒲之为物不假日色,不资寸上,不计春秋,愈久则愈密、愈瘠则愈细,可以适情,可以养性,书斋左右一有此君,便觉清趣潇洒。”不但写出了石菖蒲顽强生命力的特性,也道出了石菖蒲自古就为人们喜爱,并常作案头清玩、摆设的情况。
实用选方
①治癫痫:用黑豮猪心以竹刀批开九节菖蒲(去毛焙干),以木臼杵为细末,不可犯铁器,砂罐煮汤送下,每日空心服10~15克。(《医学正传》)。
②治少小热风痫,兼失心者:菖蒲(石上一寸九节者),宣连、车前子、生地黄、苦参、地骨皮各50克。上为末,蜜和丸,如黍米大,每食后服十五丸,不拘早晚,以饭下。忌羊肉、血、饴糖、桃、梅果物。(《普济方》菖蒲丸)
⒅治喉痹肿痛:菖蒲根捣汁,烧铁秤锤淬酒一杯饮之。(《圣济总录》)
⒆治诸般亦眼,攀睛云翳:菖蒲自然汁,文武火熬作膏,日点之。(《圣济总录》)
⒇治阴汗湿痒:石菖蒲、蛇床子等分,为末。日搽二三次。
石菖蒲
石菖蒲[1]
(《济急仙方》)
药用禁忌
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
石菖蒲的民间传说
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是天南星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根茎横卧,直径5-8mm,外皮黄褐色。叶基生;剑状线形,长20-30cm,宽2-6mm,有的甚至达到一厘米,先端渐尖,暗绿色,有光泽,叶脉平行,无中脉。花茎高10-30cm,扁三棱形;佛焰苞叶状,长7-20cm,宽2-4mm;肉穗花序自佛焰苞中部旁侧裸露而出,无梗,斜上或稍直立,呈狭圆柱形,柔弱,长5-12cm,直径2-4mm;花两性,淡黄绿色,密生;花被6,花药黄色,花丝扁线形;子房长椭圆形。浆果肉质,倒卵形,长宽均约2mm。花期6-7个月。果期8月。
0克,生商陆根(去土,切)200克,生姜(切薄片)400克。上六味,以清酒三升渍一宿,暴干,复纳酒中,以酒尽为度,暴干,捣筛为细散。每服,空心温酒调5克,日再服。
石菖蒲
石菖蒲
(《圣济总录》菖蒲散)
⒁治赤白带下:石菖蒲、破故纸,等分。炒为末,每服10克,更以菖蒲浸酒调服,日一服。(《妇人良方》)
⒂治小便一日一夜数十行:-菖蒲、黄连,二物等分。治筛,酒服方寸匕。(《范汪方》)
⒃治痈肿发背:生菖蒲捣贴,若疮干,捣末,以水调涂之。(《经验方》)
⒄治跌打损伤:石菖蒲鲜根适量,甜酒糟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⑨治耳聋:药方上文中已提到。
⑩治耳聋耳鸣如风水声。(《圣济总录》菖蒲羹)
⑾治中暑腹痛:石苗蒲根15~25克。磨水顿服。(《江西草药》)
⑿治噤口恶痢,粒米不入者:石菖蒲50克,川黄连、甘草、五谷虫各15克.为末,蜜汤调送少许。(《本草汇言》)
⒀治霍乱吐泻不止:菖蒲(切焙)、高良姜、青橘皮(去白,焙)各50克,白术,甘草(炙)各25克。上五味捣为粗末,每服15克,以水一盏,煎十数沸,倾出,放温顿服。(《圣济总录》菖蒲饮)
又有诗曰:“古涧坐菖蒲,根瘦节蹙密;仙人教我服,刀匕蠲百疾。阳狂华阴市,颜朱发如漆;岁久功当成,寿与天地华。”说的是石菖蒲的根茎入药 ,服之可红颜黑发,延年益寿。
至于说是“仙人教服”,这其中还有一段传说。
古籍《神仙传》中记载:有一次汉武帝(刘彻)上嵩山,至山顶,忽然看见眼前一人,身高二丈,耳长垂肩,仙风鹤须,气度不凡。汉武帝急忙屈万驾之尊,上前施礼并问道:“仙者是何方人士,怎么会来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