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1.3 降落伞比赛 教科版

合集下载

1.3活动:降落伞比赛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3活动:降落伞比赛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降落伞比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的1.3活动:降落伞比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降落伞的原理、设计制作降落伞、降落伞的测试与改进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降落伞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降落伞的工作原理,知道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和稳定性的因素。

2.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降落伞的设计原理,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和稳定性的因素。

2. 教学重点:降落伞的制作方法,降落伞的测试与改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降落伞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包(包括降落伞材料、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降落伞比赛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降落伞的工作原理,讲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和稳定性的因素。

3.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根据实验要求制作降落伞,进行实验操作,观察降落伞的下降速度和稳定性。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降落伞设计对下降速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5. 降落伞改进: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如何改进降落伞的设计,提高下降速度和稳定性。

6.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改进后的降落伞,进行比赛,评选出最佳设计奖、最佳稳定性奖等。

六、板书设计降落伞比赛1. 降落伞原理2. 影响因素3. 降落伞制作4. 实验操作5. 数据分析6. 降落伞改进7. 成果展示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降落伞的工作原理。

2. 列举两个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3.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降落伞设计对下降速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4. 提出一种改进降落伞设计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答案:1. 降落伞的工作原理:降落伞利用空气阻力,减缓人的下落速度,使人安全着陆。

2. 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降落伞的大小、形状、材料等。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活动降落伞比赛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活动降落伞比赛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活动:降落伞比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活动:降落伞比赛”。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降落伞的基本原理,包括空气阻力和重力的作用,以及降落伞的设计和制作。

具体内容包括:1. 降落伞的原理:介绍降落伞的工作原理,包括空气阻力和重力的作用。

2. 降落伞的设计:介绍降落伞的设计要素,如面积、形状、材料等,以及如何计算降落伞的阻力。

3. 降落伞的制作:介绍降落伞的制作方法,包括材料选择、剪裁、缝合等步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降落伞的工作原理,知道空气阻力和重力在降落伞中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降落伞的设计要素,能够计算降落伞的阻力。

3.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降落伞的工作原理,空气阻力和重力的作用。

难点:降落伞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降落伞模型、剪刀、针线等。

学具:纸张、剪刀、针线、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降落伞比赛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讲解降落伞的工作原理,空气阻力和重力的作用,以及降落伞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降落伞的制作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降落伞的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制作经验。

六、板书设计降落伞原理:空气阻力、重力降落伞设计:面积、形状、材料降落伞制作:材料选择、剪裁、缝合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降落伞的工作原理。

2. 请列举降落伞的设计要素。

3. 请描述降落伞的制作过程。

答案:1. 降落伞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空气阻力和重力的作用,使降落伞在空中缓慢下降。

2. 降落伞的设计要素包括面积、形状、材料等。

3. 降落伞的制作过程包括材料选择、剪裁、缝合等步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降落伞比赛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了降落伞的工作原理,掌握了降落伞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3节活动:降落伞比赛(共53张PPT)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3节活动:降落伞比赛(共53张PPT)

【例2 】下列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
近1s的是 (
)
A.人步行10m所用的时间
B.人眨一下眼睛所用的时间
C.通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一次
所用的时间
D.朗读一首唐诗所用的时间
分析:世界百米冠军比赛时跑10m所 用的时间约为1s,很显然,人步行10m所 用的时间远远大于1s;人眨眼的时间很 短暂,1s可以眨好几次眼;通常情况下 人的心跳在每分钟70次左右,而一分钟 为60s,故通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一次 所用的时间最接近1s;朗读一首唐诗所 用的时间得用1、2min,也远远大于1s。
3
1m 圆形 1m2 3m 30g 4.91s
4
1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1s
5
1.5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3s
6
1.5m 正方形 1m2 6m 20g 9.24s
比较⑷和⑸两组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
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的伞绳长无关。
五.分析论证
5
1.5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3s
6
1.5m 正方形 1m2 6m 20g 9.24s
比较⑸和⑹两组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
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高度有关,伞的高度越
高,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
五、实验数据分析及结论:
① 比较⑴和⑵两组数据可知: 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 留的时间与伞的伞面的积面有积关越, 大,伞在空中滞 留的时间越长。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6时51分19秒下午6时51分18:51:1921.8.26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活动:降落伞比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活动:降落伞比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 活动:降落伞比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活动:降落伞比赛”。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参与降落伞比赛的活动,掌握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速度的影响,以及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降落伞的原理和结构;2. 掌握空气阻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下落速度的影响;3. 理解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参与降落伞比赛,深入理解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速度的影响;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速度的影响;2.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降落伞模型、实验器材(如电子秤、计时器等);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降落伞模型、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不同的降落伞,思考降落伞的设计对下落速度的影响;2. 讲解降落伞的原理和结构,引导学生了解空气阻力;3. 分组进行降落伞比赛,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下落速度;4. 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空气阻力对下落速度的影响;5. 讲解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原理,让学生理解下落过程中能量的转化;6. 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降落伞原理;2. 空气阻力对下落速度的影响;3. 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降落伞的原理和结构;2. 分析降落伞比赛过程中空气阻力对下落速度的影响;3. 解释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原理,并给出实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降落伞比赛的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速度的影响,以及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更高效的降落伞,提高下落速度;或者探讨其他影响下落速度的因素,如降落伞的材料、形状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活动:降落伞比赛练习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活动:降落伞比赛练习教科版

第三节活动:降落伞比赛1.降落伞自由下落时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是一种减速器,它在空降兵作战、航空航天人员的逃生、跳伞运动员进行训练、比赛和表演、空投物资、回收飞行器设备时有广泛的应用。

如图所示,八(1)班的甲、乙、丙三个小组在进行“降落伞在空中停留时间最长”的比赛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1)为了探究“降落伞在空中停留时间与降落伞重量的关系”,应选择__乙、丙__的实验数据,结论是__在降落伞所处的高度和降落伞面积不变时,降落伞越轻,降落伞在空中停留时间越长__。

(2)为了探究“降落伞在空中停留时间与降落伞面积的关系”,应选择__甲、乙__的实验数据,结论是__在降落伞所处的高度和重量不变时,降落伞面积越大,降落伞在空中停留时间越长__。

2.下列对测量工具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D )A.测量气温选用寒暑表B.测量百米赛跑的时间选用停表C.测量几枚硬币的质量选用托盘天平D.测量跳远成绩选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3.面积的测量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离不开的一种测量,它属于一种( B )A.直接测量 B.间接测量C.控制变量法 D.方格法4.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 A )A.8 cmB.8 mmC.8 dmD.8 μm5.四位同学用同一把毫米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正确的是( C )A.54 mmB.5.40 mmC.5.40 cmD.0.54 dm6.在探究了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后,同学们提出放入回形针的数量可能与水的温度有关的猜想,为了验证这个猜想,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C )A.在形状不同的两个杯子中装相同的水,观察能放入的回形针的数量B.在材料不同的两个杯子中装相同的水,观察能放入的回形针的数量C.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装温度不同其他都相同的水,观察能放入的回形针的数量D.只要水的温度不同,其他条件无所谓,观察能放入的回形针的数量5.在设计实验来检验时,先考察其中的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控制变量法_。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1.3活动:降落伞比赛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1.3活动:降落伞比赛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
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学生在之前的物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与降落伞相关的力学基础知识,如重力、空气阻力等。因此,他们在知识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在素质方面,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行为习惯: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抱有浓厚的兴趣,学习态度端正。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物理实验操作存在恐惧心理,害怕面对实验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分心,缺乏自律性,这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教学软件: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观察和操作降落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降落伞相关的研究和案例,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降落伞比赛教学设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降落伞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降落伞的奥秘。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1.3活动:降落伞比赛教学设计 (新版)教科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源于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3活动:“降落伞比赛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此部分内容涵盖了降落伞的设计原理、空气阻力的概念以及重力与浮力的平衡等物理知识。
六、拓展与延伸
1. 拓展阅读材料: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活动:降落伞比赛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活动:降落伞比赛
面积 圆形 0.5 m2
圆形 1 m2 圆形 1 m2 正方形 1 m2 正方形 1 m2 正方形 1 m2
降落 伞的 高度 3m
3m 3m 3m 3m 6m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降落 伞总 重量 20 g
20 g 30 g 20 g 20 g 20 g
降落伞滞 留的时间
3.67 s 5.82 s 4.91 s 5.81 s 5.83 s 9.24 s
次数 伞伞 的形状 伞的 伞的 伞总 滞留的
绳长
面积 高度 重量 时间
4.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 降落 降落伞 降落 降落 降落 降落伞
次数 伞伞 的形状 伞的 伞的 伞总 滞留的
绳长
面积 高度 重量 时间
1 1 m 圆形 0.5 m2 3 m 20 g 3.67 s 2 1 m 圆形 1 m2 3 m 20 g 5.82 s 3 1 m 圆形 1 m2 3 m 30 g 4.91 s 4 1 m 正方形 1 m2 3 m 20 g 5.81 s 5 1.5 m 正方形 1 m2 3 m 20 g 5.83 s 6 1.5 m 正方形 1 m2 6 m 20 g 9.24 s
降落伞滞 留的时间
3.67 s 5.82 s 4.91 s 5.81 s 5.83 s 9.24 s
比较⑵和⑷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 的形状无关。
5.实验数据分析
实验 次数
1 2 3 4 5 6
降落 伞伞 绳长 1m
1m 1m 1m 1.5 m 1.5 m
降落伞 降落 的形状 伞的
控制变量法
变其中一个变量,而其余
变量均保持不变探究其物
理变化规律的方法。

初二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1.3活动:降落伞比赛教案

初二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1.3活动:降落伞比赛教案

教案:初二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1.3活动:降落伞比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初二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3节的活动:降落伞比赛。

本活动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降落伞的下降速度与降落伞面积的关系,以及重力对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降落伞的下降速度与降落伞面积的关系。

2.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对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降落伞的下降速度与降落伞面积的关系;重力对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影响。

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降落伞面积和重力对下降速度的影响机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降落伞模型、计时器、测量尺。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不同的降落伞在空中下降的速度,引发学生对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讲解降落伞的下降速度与降落伞面积的关系,重力对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影响。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面积和重力的降落伞的下降速度。

4. 数据处理: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找出降落伞下降速度与降落伞面积、重力的关系。

5. 结果讨论:学生讨论实验结果,解释降落伞下降速度与降落伞面积、重力的关系。

6. 例题讲解:讲解与降落伞比赛相关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降落伞下降速度与降落伞面积、重力的关系降落伞面积下降速度重力下降速度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降落伞面积与下降速度的折线图。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降落伞面积与下降速度的折线图,可以看出降落伞面积越大,下降速度越慢。

2. 请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重力与下降速度的折线图。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重力与下降速度的折线图,可以看出重力越大,下降速度越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降落伞比赛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了降落伞的下降速度与降落伞面积的关系,以及重力对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影响。

1.3活动:降落伞比赛(课件)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

1.3活动:降落伞比赛(课件)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

实验 伞的 伞的 伞的 降落 伞总 滞留 次数 绳长 形状 面积 高度 重量 时间
1 1m 圆形 0.5m2 3m 20g 3.67s 2 1m 圆形 1m2 3m 20g 5.82s 3 1m 圆形 1m2 3m 30g 4.91s 比较4 2和3两1m组数正据方可形知: 1m2 3m 20g 5.81s 在其5 它条1件.5m一定正的方情形况下1,m降2落伞3在m 空中20滞g 留5的.8时3s 间滞与留6 伞的的 时1总 间.5m重 越量 短正有 。方关形,伞的1m总2重量6越m 大,2伞0g在空9.中24s
(1)巧测不规则的面积—方格 纸法:面积=每个格的面积×格数
(2)选择合适的仪器:
量程和分度值是选择仪器的重要仪器。量程太小, 就不一定能测量要测的量;量程太大,分度值一般 较大,测量的精确到就差了。
(3)正确使用仪器:
使用仪器前,先调零,否则记录后要修正。
2、方法:控制变量法
影响一个问题的变量有多个时,实验时,每次
伞的 面积
0.5m2 1m2 1m2 1m2 1m2 1m2
降落 高度
3m 3m 3m 3m 3m 6m
伞总 重量
20g 20g 30g 20g 20g 20g
滞留 时间 3.67s 5.82s 4.91s 5.81s 5.83s 9.24s
实验数据分析:
实验 伞的 伞的 伞的 降落 伞总 伞滞 次数 绳长 形状 面积 高度 重量 留时
1 1m 圆形 0.5m2 3m 20g 3.67s
2 1m 圆形 1m2 3m 20g 5.82s 比较3 1、21两m组数圆据形可知:1m2 3m 30g 4.91s 在其4 它条1件m一定正的方情形况下1m,2降落3伞m在空20中g 滞留5.的81时s 间与5 伞的1.面5m积有正关方,形伞的1面m2积越3大m,伞2在0g空中5滞.8留3s 的时6 间越1.长5m。正方形 1m2 6m 20g 9.24s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试题:1.3活动:降落伞比赛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试题:1.3活动:降落伞比赛

1.3活动:降落伞比赛1.测量时间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停表测时间。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是S 。

其他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1h=3600s2认识停表3学会正确选择、使用仪器测量长度、时间与面积规则物体的面积:正方形:S= 长方形:S=ab圆形:S=π三角形:梯形: 平行四边形:S=ah不规则物体的面积的测量方法(方格法):把物体放在方格纸上,在方格纸上描下它的轮廓,数一下图形中包含的方格数,对不满2a r2S ah =12S a b h =+()2一格而大于半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

用总的格数乘以一个格的面积,就是物体的面积。

4控制变量法【典型例题】例1.我们进行降落伞比赛的过程中,需要测量一些长度,比如降落伞的绳长和降落伞离地面的高度,东东同学的手中有刻度尺、米尺、皮卷尺等测量工具,它应该选择什么尺来测量这些长度呢?解:在测量之前,应该先估计出被测物体大概的长度,以便选择量程和分度值都合适的测量仪器,测降落伞的绳长用刻度尺就可以,而测降落伞离地面的高度,则要用皮卷尺,因为皮卷尺的量程较大。

例2. 在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亮亮和田田同学提出了许多个猜想,他们想通过实验来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你觉得他们该怎么做?解:在多个因素都能影响一个问题的时候,要想知道一个因素是怎样影响的时候,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先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改变其中一个因素的大小来看其对所要研究的问题的影响。

例如要研究降落伞的滞空时间与悬挂物重的关系的时候,我们就要显示降落伞面积,绳长等其它因素不变,改变悬挂重物来研究与滞空时间的关系。

例 3 亮亮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的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材料有关。

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自)如果他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的关系,则他应选用表中编号 的琴弦。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素材】1.3活动 降落伞比赛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素材】1.3活动 降落伞比赛

1.3活动:降落伞比赛
1.实验探究与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科学探究的要素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

有时可能是其中的几个要素。

在探究活动中用到最多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探究问题时先考查其中一个因素(变量)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需要保持其他因素(变量)不变的一种物理研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的使用表现如下:影响降落伞好坏的因素有很多,所以我们保持降落伞的质量、悬挂物的质量及下落的高度等因素不变,只从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这一因素来比较学生自制降落伞的好坏。

2. 选择和使用仪器
1.仪器的选择
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量程和分度值,这是选择仪器的重要依据。

如果所选仪器量程太小,就不一定能测量要测的量;如果所选量程太小,其相应的分度值一般也会较大,测量的误差也就大了。

2.正确使用仪器
(1)调零
测量仪器使用前,一般应先调整指针到零刻度,这个过程叫做调零。

如不能调零,要记录初始读数,进行修正,用测量值减去初始值。

(2)测量
刻度尺的零刻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并靠紧被测物体。

如果刻度尺的零刻线已磨损,应使用附近的整数刻度线代替零刻线,最后读数应为末端所对刻度线的示数减去起始示数。

(3)读数
读数时视线正对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记录的结果必须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归整
测量完成后,要归整实验仪器。

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活动降落伞比赛课件

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活动降落伞比赛课件

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活动降落伞比赛课件伞下降的科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力和运动》中的“活动降落伞比赛”。

具体内容包括:伞降运动的基本原理、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的降落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降落伞下降的基本原理,掌握与力和运动相关的知识。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设计降落伞比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及其作用原理。

教学重点:降落伞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降落伞模型、尺子、计时器、粉笔。

2. 学具:剪刀、胶带、彩纸、绳子、重物(如小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两位学生代表上台,进行降落伞比赛,引发学生对降落伞下降速度差异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分析降落伞下降的物理原理,讲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的降落伞,并预测其下降速度。

4. 实验操作:学生根据设计,动手制作降落伞,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降落伞下降速度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降落伞下降的物理原理2. 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3. 降落伞设计原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高效的降落伞,使其下降速度达到最低。

2.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设计出具有适当面积、形状和重量的降落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降落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空中救援、航天器着陆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学生动手实践的操作指导5. 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条理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应聚焦于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及其作用原理,这涉及到流体力学和力的作用效果等物理知识。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pt课件1.3活动:降落伞比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pt课件1.3活动:降落伞比赛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上册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3.活动:降落伞比赛
新课引入
有趣的跳伞活动
我们发现跳伞运动员除了能在空中作出各种动作的同时 他们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也有长短的区别
针对这个现象,让我们像科学家一样探究这个现象
新知讲解
科学探究七步骤
1.提出问题: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新知讲解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a.选择器材、仪器: ①不同面积、不同伞绳长度、不同形状、不同总重量的降落伞 ②刻度尺、皮卷尺 ③秒表或手表 ④天平或弹簧测力计 b.操作步骤: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多次实验,每次只改变一个影响降落伞在
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保持其他的因素不变。
新知讲解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 取两个形状、绳长、伞的总质量相同,面积不同的降落伞,分别从相同的高 度处下落。 4 • 用秒表记下他们下落的时间t1和t2 。 • 比较大小t1和t2的大小。
a.可能与.可能与降落伞的面积有关 d.可能与降落伞开始下落高度有关 e.可能与降落伞的总重量有关
多因素控制实验结果
新知讲解
每一个影响探究结果的因素,都可以叫做一个变量。 在有多个变量影响探究结果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时,每次只让某一个变量改变 数值,保持其他的变量值不变,以便确定这个变量对探究结果的影响,这种方法叫 控制变量法。 比如:猜想让海绵下沉的因素有接触面积和物重的大小
(1)分析比较序号1与2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相同,摩擦力与压力有关 。 (2)分析比较序号 2和3 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 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巩固练习
2.在降落伞比赛的活动中: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13活动降落伞比赛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13活动降落伞比赛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13活动降落伞比赛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重力和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了解降落伞的工作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重力和摩擦力的计算,降落伞原理。

难点:降落伞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实践操作中降落伞的设计与制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降落伞,称重器,计时器。

2. 学具:降落伞制作材料(如塑料布、绳子等),剪刀,胶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降落伞比赛的影片,引导学生关注降落伞的原理。

2. 知识讲解:a. 力的定义,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b. 降落伞原理:空气阻力与重力平衡,减缓物体下落速度。

3. 例题讲解:讲解降落伞比赛中的重力、摩擦力计算实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不同降落伞的受力情况,并预测降落速度。

5. 实践活动:a. 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降落伞。

b. 进行降落伞比赛,记录下落时间,分析影响降落速度的因素。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重力和摩擦力计算公式。

2. 降落伞原理图解。

3. 降落伞比赛成绩记录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降落伞原理。

b. 计算: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降落伞作用下,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分别是多少?c. 分析:如何设计一个降落速度更慢的降落伞?2. 答案:a. 降落伞原理:利用空气阻力减缓物体下落速度。

b. 重力:mg;摩擦力:μN(N为降落伞与空气接触面的正压力)。

c. 设计要点:增加降落伞面积,提高空气阻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力的概念和降落伞原理,但在实践活动中,部分学生对降落伞设计仍存在困难。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降落伞在军事、民用等领域的应用,提升学生的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的降落伞原理。

2. 教学目标中的学生理解降落伞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活动 降落伞比赛教案 (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活动 降落伞比赛教案 (新版)教科版

第三节活动:降落伞比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2.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自主探究活动过程,领悟“控制变量法”等科学研究方法.
2.经历测量长度、时间与面积的过程,体会物理测量的基本方法,会根据测量对象选择适当的仪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探究活动,树立善于参与讨论与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成果的意识.
2.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以及通过科学探究解决实际生活中物理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领悟控制变量法.
【教学难点】
根据测量对象选择适当的仪器进行测量.
【教学突破】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进行自主实验,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自制ppt课件、秒表.
学生准备:
薄厚不同的塑料膜、粗细不同的绳子、质量为10g的钩码、秒表、规格(量程、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第三节活动:降落伞比赛
1.制作降落伞
(1)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
(2)控制变量法.
(3)仪器的选择与极不规则面积的测量方法.
2.科学探究的过程(见图1—3—1)
【教学反思】
通过降落伞比赛活动,学生明确了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通过体验制作降落伞的艰辛,锻炼了自己的意志,还学会了特殊的测量方法,如何选择及使用仪器,有了创新意识,使自己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以后要多开展课内活动及课外活动,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即学生学习方式要多样化.。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1.3活动:降落伞比赛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1.3活动:降落伞比赛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

1.3活动:降落伞比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2.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

3. 体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过程,领悟“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

4.经历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过程,体会物理测量的基本方法,会根据测量对象选择适当的仪器。

【过程与方法】1.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活动过程,领悟“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

2.经历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过程,体会物理测量的基本方法,会根据测量对象选择适当的仪器。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经历探究过程,树立善于参与讨论与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成果的意识。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以及通过科学探究培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多媒体播放设备、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天平、秒表、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播放视频:精彩的跳伞表演(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课件展示:“通知”(学生兴致倍增)。

明天我们就要举行一场降落伞比赛,为了在明天的比赛中获胜,现在我们一起来准备好不好?二、新课教学1、说明: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的基本要素,学习实验的一些基本技巧。

按教科书中详细叙述的的几个要素。

逐项分析这个活动中涉及探究活动的全部要素。

(1)提出问题: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对话)可能与伞的形状、面积、伞绳的长度有关。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控制变量法。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正确选择、使用仪器,测量长度、时间和伞面的面积。

(5)评价、分析论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6)讨论交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

(注意:讨论交流不是作为一个单一环节出现。

1.3+活动降落伞比赛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3+活动降落伞比赛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预习导学
(2)调节:测量仪器使用前,一般应先调整指针到 零刻度线 , 这个过程叫 调零 。如不能调零,要记录初始读数,进行修 正。 (3)测量:读数时,要求眼睛 正视 刻度,记录数据,要实事 求是。仪器读数一般要求读到分度值的十分之一,所以读数前 要先观看仪器的分度值。
预习导学
1.下列仪器在使用之前要先观察它的 量程 和分度值,要将 指针指在 零 刻度线上。
合作探究
降落伞比赛 提出问题: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1)可能与伞的 形状 有关; (2)可能与伞的 面积 有关; (3)可能与伞的 伞绳长度 有关; (4)可能与伞的 开始下落高度 有关; (5)可能与伞的 总质量 有关。
合作探究
制订方案: 1.选择器材、仪器:A.不同伞绳长、不同面积、不同形状、不 同质量的降落伞 B.米尺 C.秒表 D.天平 (1)在通知中要求“伞面和伞的总质量不超过20 g”,需要用 天平 对质量进行测量。 (2)比赛中要求相同的高度,我们应选择 刻度尺 对高度进 行测量。 (3)为了测量比赛的时间,应用 停表 对时间进行测量。
合作探究
(3)比较2、4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 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 伞的形状 无关。
(4)比较4、5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 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 降落伞的伞绳长 无关。
合作探究
(5)比较5、6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 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 伞的高度 有关, 伞的高度 越高, 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 越长 。
预习导学
2.注意不规则面积的测量方法。 3.本节课预习加制作20分钟,剩下时间比赛,注意比赛记录结 果,总结出结论。
预习导学

1.3 跨学科实践:降落伞 ---2024-2025学年教科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1.3 跨学科实践:降落伞 ---2024-2025学年教科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2)对比分析1和2两次实验,探究的问题是降落伞飞行时间与伞绳长度 的
关系,能够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降落伞飞行时间与伞绳长度无关 。
(3)对比分析 3、4 两次实验,可探究“降落伞在空中飞行时间与伞面面
积是否有关”。
(4)分析表中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结论:降落伞在空中飞行时间与
伞衣的面积 有关,与 伞绳长度 、 伞衣的形状
3 跨学科实践:降落伞
知识点1:降落伞 1.降落伞是一种使人或物从空中 安全降落 到地面的航空工具,广泛用 于 航空 、 航天 和 救援 等领域。常见的降落伞主要由 伞衣 、伞 绳和 安全保障 装置组成。
知识点2: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飞行时间的因素 2.(泸州泸县校级月考)下列工具中最适合用于测量立定跳远成绩的是( B ) A.秒表 B.盒尺 C.天平 D.量筒
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中相关的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伞衣的形状 伞衣的面积 伞绳长度 降落伞飞行时间
1
正方形
400 cm2 30 cm
3s
2
正方形
400 cm2 20 cm
3s
3
圆形
400 cm2 30 cm
3s
4
圆形
300 cm2 30 cm
2s
(1)该实验运用的主要科学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3.某实验小组在仪器的选择和使用问题上进行了讨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B ) A.一定要选择量程合适的仪器 B.仪器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C.使用测量仪器前应调零 D.测量某长方形的面积时,应先用刻度尺测量出它的长和宽
4.【教材情境素材改编】为了探究降落伞在空中飞行时间的长短与伞面面 积大小的关系,下列做法不正确或不必要的是( B ) A.必须控制伞的形状相同 B.必须控制伞面面积相同 C.必须控制伞绳的长短相同 D.必须控制开始比赛时,首先要制作降落伞,图中是测 量伞面面积的方法,假如每个小格的面积是1 cm2,超过或等于半格算一 个格,小于半格的不计,则伞面的面积大约为 26 c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降落伞比赛
探究问题: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
与什么因 素有关?
进行猜想:1.可能与降落伞的伞绳长有关
2.可能与降落伞的形状有关
3.可能与降落伞的面积有关 4.可能与降落伞开始下落高度有关 5.可能与降落伞的总重量有关
制定方案:
1.选择器材、仪器:①不同伞绳长、不同面积、 不同形状、不同总重量的降落伞;②米尺、③ 秒表、④天平 2.操作步骤: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多次实验,每 次只改变一个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 素,保持其它的因素不变 3.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次数 伞伞 的形状 伞的 伞的 伞总 滞留的
绳长
面积 高度 重量 时间
1 1m 圆形 0.5m 3m 20g 3.67s
2
2
1m 圆形 1m2 3m 20g 5.82s
3
1m 圆形 1m2 3m 30g 4.91s
4
1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1s20g 5.83s
2
2
1m 圆形 1m2 3m 20g 5.82s
3
1m 圆形 1m2 3m 30g 4.91s
4
1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1s
5
1.5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3s
6
1.5m 正方形 1m2 6m 20g 9.24s
比较⑸和⑹两组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
4
1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1s
5
1.5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3s
6
1.5m 正方形 1m2 6m 20g 9.24s
比较⑵和⑷两组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的形状无关:
5.实验数据分析:
实验 降落 降落伞 降落 降落 降落 降落伞
2
2
1m 圆形 1m2 3m 20g 5.82s
3
1m 圆形 1m2 3m 30g 4.91s
4
1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1s
5
1.5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3s
6
1.5m 正方形 1m2 6m 20g 9.24s
比较⑵和⑶两组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
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的总重量有关,伞的总重量越大,
④ 比较⑷和⑸两组数据可知
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 的时间与伞的伞绳长无关。
⑤ 比较⑸和⑹两组数据可知 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 的时间与伞高伞度的有高关度,越高,伞在空中滞留的 时间越长。
结论: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的面积、伞的 总重量、伞的高度有关,而与伞的形状和伞绳
6
1.5m 正方形 1m2 6m 20g 9.24s
比较⑷和⑸两组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的伞绳长无关。
5.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 降落 降落伞 降落 降落 降落 降落伞
次数 伞伞 的形状 伞的 伞的 伞总 滞留的
绳长
面积 高度 重量 时间
1 1m 圆形 0.5m 3m 20g 3.67s
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短。
5.实验数据分析:
实验 降落 降落伞 降落 降落 降落 降落伞
次数 伞伞 的形状 伞的 伞的 伞总 滞留的
绳长
面积 高度 重量 时间
1
1m 圆形 0.5m 3m 20g 3.67s
2
2
1m 圆形 1m2 3m 20g 5.82s
3
1m 圆形 1m2 3m 30g 4.91s
绳长
面积 高度 重量 时间
1
1m 圆形 0.5m 3m 20g 3.67s
2
2
1m 圆形 1m2 3m 20g 5.82s
3
1m 圆形 1m2 3m 30g 4.91s
4
1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1s
5
1.5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3s
6
1.5m 正方形 1m2 6m 20g 9.24s
的长度无关。
每一个影响探究结果的因 素,都可以叫做一个变量。
在有多个变量影响探究结 果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时,每次 只让某一个变量改变数值,保持 其它的变量值不变,以便确定这 个变量对探究结果的影响,这种 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谢谢同学们,再见
3.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实验 降落 降落伞 降落 降落 降落 降落伞
次数 伞伞 的形状 伞的 伞的 伞总 滞留的
绳长
面积 高度 重量 时间
4.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 降落 降落伞 降落 降落 降落 降落伞
次数 伞伞 的形状 伞的 伞的 伞总 滞留的
绳长
面积 高度 重量 时间
1 1m 圆形 0.5 3m 20g 3.67s m2
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高度有关,伞的高度越高,伞在空中滞留的
时间越长。
5.实验数据分析及结论:
① 比较⑴和⑵两组数据可知 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 的时间与伞的面伞积的有面关积, 越大,伞在空中滞留的时
间越长。
② 比较⑵和⑶两组数据可知 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 的时间与伞的总伞重的量总有重关量, 越大,伞在空中 滞留的时间越短。 ③ 比较⑵和⑷两组数据可知 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 的时间与伞的形状无关。
比较(1) (2)两组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的面积有关,伞的面积越大,
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
5.实验数据分析:
实验 降落 降落伞 降落 降落 降落 降落伞滞
次数 伞伞 的形状 伞的 伞的 伞总 留的时间
绳长
面积 高度 重量
1
1m 圆形 0.5m 3m 20g 3.67s
2 1m 圆形 1m2 3m 20g 5.82s
3 1m 圆形 1m2 3m 30g 4.91s
4 1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1s
5 1.5 正方形 1m2 3m 20g 5.83s m
2
5.实验数据分析:
实验 降落 降落伞 降落 降落 降落 降落伞
次数 伞伞 的形状 伞的 伞的 伞总 滞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