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参考资料2
高中语文必修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知识积累2021
高中语文必修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知识积累2021本文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是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演讲辞,下面是小偏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知识积累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知识积累2021一、作家作品1、蔡元培,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字鹤卿,号孑民。
1868年1月11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
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建者。
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
毛泽东尊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2、本文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是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演讲辞,蔡元培在演讲中提出了“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三项要求,并开宗明义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二、识记字音字形字义1、解释下列词语。
[刮目相见]比喻另眼看待。
[时阅数载]时间经过几年。
阅,经过。
[长足]形容进展迅速。
[长(zhǎng)斯校]当此校校长。
[提携(xié)]比喻在事业上扶植后辈。
[姑不具论]暂且不作论述。
具,陈述。
[宗旨既乖]宗旨既然错误。
乖,错误。
[敷衍]这儿指学习不认真。
[砥砺(lì)]磨练。
[营营]形容辛苦劳累。
[切磋(cuō)]比喻共同学习,互相研究讨论。
[店肆(sì)]店铺。
[视事]到职开始工作。
[潜修]深入钻研。
[裨(bì)]有益。
[商榷(què)]商讨。
2辨析系列形似字(1)①肄(yì):学习,如“肄业”。
②肆(sì):不顾一切,如“放肆”。
(2)①砥(dǐ):细的磨刀石,如“砥石”。
②抵(dǐ):抵消,如“相抵”。
③低(dī):从下向上距离小;离地面近。
如“低空”。
④柢(dǐ):树根,如“根深柢固”。
(3)①裨(bì):益处,如“裨益”。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知识概览·【作品简介】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25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后授编修,戊戌变法失败后,弃官离京南归,开场投身教育。
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1917年至192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任职期间革新北大,提倡科学与民主,提倡学术自由,新旧思想兼容并包,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他也是我国近代美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美学家与美育理论家。
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主要作品:?蔡元培全集??蔡元培教育文选?等。
演讲辞又叫讲演稿,它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在内容上,演讲辞应视有关集会或活动的要求而定,力求中心明确,言之有理;在表达上,侧重于议论、说理,同时兼用必要的记叙、抒情,力求条理明晰,要言不烦。
其特点如下:第一,针对性。
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
它是用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打动听众、“征服〞听众的,所以必需要有现实的针对性。
第二,可讲性。
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
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可讲为前提。
第三,煽动性。
演讲是一门艺术。
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煽动性。
【重点理解】1.如何理解文中“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这句话的含意?【答案】这句话是针对黑暗的社会风气而言的。
当时的北京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军阀的混战,旧的道德已经丧失,新的又没有建立起来,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的状态,一般很少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
这也是作者寄希望于青年学子,希望他们不仅能自己洁身自好,还要能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的主要原因。
2.如何理解“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那么其造诣,容有底止〞这句话的含意?【答案】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2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 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 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 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 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 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 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 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 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 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当时的 北大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接 到任命状时,“有多数友人,劝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 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名誉毁掉了;也有少数劝驾 的,说腐败的总要有人整顿,不妨试一试”。 北大有幸——蔡元培最终听从的是这少数人的意 见。
就 任 北 京 大 学 校 长 之 演 说
■蔡元培(1868---1940),字鹤
卿,号孑民,绍兴人。近代著 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 家。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 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投身教
育,1917年起任北大校长前后 共11年。不拘一格,奠定了北 大的学术地位,使其成为新文 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 源地。 .
2、李开复给大学生的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
3、李开复给大学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
4、李开复给大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是这样度过
5、李开复给大学生的第五封信——你有选择的权利
6、李开复给大学生的第六封信(上)——选择的智慧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第六封信(下)——选择的智慧
7、李开复给大学生的第七封信——21实际最需要的七种人才
必修2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
蔡元培先生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 蔡元培先生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 命作出的杰出贡献: 命作出的杰出贡献:
1.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 自蔡元培始, 自蔡元培始 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 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 2.他的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主张,使 他的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主张, 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 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3.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 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 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 众的学者。 众的学者。
结构与观点
第一部分(1段):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 第一部分( ):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 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 第二部分( ):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 第二部分(2-4段):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 希望。 希望。 抱定宗旨。 ①抱定宗旨。 砥砺德行。 ②砥砺德行。 敬爱师友。 ③敬爱师友。 第三部分( ):交待了上任后要做的两件 第三部分(5段):交待了上任后要做的两件 事及缘由(一曰改良讲义。二曰添购书籍)。 事及缘由(一曰改良讲义。二曰添购书籍)。
文章特点
1.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1.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针对当时社会的污浊 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和北大的现状, 和北大的现状,对现场学子提出了三点事关北 大前途和命运的要求。 大前途和命运的要求。在内容上抓住了听众的 心理,引起听众的兴趣。 心理,引起听众的兴趣。 2.思路清晰 逻辑严谨。 思路清晰, 2.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围绕如何做一个优秀的 北大学子而展开话题,正反论证,层次分明。 北大学子而展开话题,正反论证,层次分明。 3.用浅易的文言文与口语糅合而成 用浅易的文言文与口语糅合而成。 3.用浅易的文言文与口语糅合而成。简洁凝练中 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 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又有口语的明快 易懂。 易懂。
【初中课内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内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内阅读及答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大校长的讲话中,为什么提出了坚持宗旨的要求?答:蔡元培先生之所以首先提出抱定宗旨的要求,是因为当时北大风纪败坏,腐败不堪,因此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并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一观点在当时可谓一声惊雷,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接下来他尖锐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思想来混文凭,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之所以产生这些现象,其深层次原因正在于北大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抱定宗旨,这样才会珍惜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从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讲中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社会现实?答:当时的社会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即便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也难脱流俗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所谓的学习只是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突击讲义,只图蒙混过关3.你如何理解大学生和那些学习高级知识的人?答:这是蔡元培先生在谈到抱定宗旨这个观点时所提出的一个观点,蔡先生之所以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与当时北大的腐败有关,作者想让青年学生明确大学的性质,来大学学习不是为了做官致富,这才有可能消除当时北大所存在的弊端精神独立和学术自由的理念也渗透在大学生和学习先进知识的人身上,即象牙塔里的师生不应被外界的恶劣氛围所侵扰,不应被外界的思想所束缚,而应发扬自由独立的精神,以深邃的思想、深刻的见解和朴素的作风学习先进的知识,把自己置于社会思想和人文科学的前沿,用研究成果启迪人心,造福社会4、《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理有何特点?答:北京大学校长讲话的逻辑有以下特点:(1)情理并重本文不仅仅只是说理简要透彻,而且情理并重,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文中既有痛心的指陈,又有激越的阐发,还有设身处地的忠告(2)充分利用反问句。
基础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肄业
就学、没有毕业
提携
牵扶;携带,扶植、提拔。常用来指某人对某人在事业上 的帮助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
吕蒙原是一介武夫,经孙权劝学后,渐有学识,鲁肃称 之士别三日,“非复吴下阿蒙”。现以“士别三日”形 容大有长进、焕然一新,即更刮目相待。这原是吕蒙回 答鲁肃的话,后以形容对人重视,另眼相待。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
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 之风。他提出了“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
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
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 育主张。
写作背景 1916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教育部 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并非 美差,当时的北大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 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友人劝不 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 自己名誉毁掉了。蔡元培最终还是毅然接受 了北大校长的职位。
第三自然段
二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 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 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 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 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 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 已,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 合乎污世,已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 伏首案前,芸芸(营营)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 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 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诸君入分科时, 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 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 君者二也。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背景知识2
北大之父蔡元培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功绩卓著。
毛泽东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出身于商贾之家,少年时期饱读经史,17岁考取秀才,18 岁任塾师,21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26岁升补翰林院编修。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他认为革新必先培养人才,于是走上倡导教育救国之路。
同年9月,他弃官归里,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
二十世纪初,他在上海组织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女校和爱国学社,致力于打破封建主义教育,为反清革命培养人才。
1906—1916年间,他赴德法留学,为兼通中西文化奠定了基础。
1912年他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对封建教育进行改革,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教育体系。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对北大进行全面改革,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成为研究学术、传播新思想、培养新人才的基地。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主张抗日,与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援救了一批革命志士和爱国青年。
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
蔡元培的一生,主要以教育和科学作为事业的支柱,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功绩卓著,影响深远。
蔡元培写了许多教育方面的著作,后人将其收入《蔡元培选集》、《蔡元培教育文选》和《蔡元培全集》中。
蔡元培非常重视健全人格教育,提出“五育”并举主张。
1912年初在出任教育总长时提出,教育方针为“在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
同年2月,他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提出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五项主张。
他把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与“超轶乎政治”两类。
隶属于政治的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超轶乎政治的则是世界观教育和美育、实利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
他认为,两类五种教育均不可偏废。
为了强兵富国,需要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但“必以道德为根本”。
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演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五年前,严几道⑪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
诸君多自预科毕⑫业而来,想必闻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⑬,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⑭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⑮。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⑯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⑰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⑱。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⑲也。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⑳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⑴,于我何惧(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⑵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⑶。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⑷,趋向自异。
平时则放荡冶游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⑹,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sâ)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⑺。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任)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⑻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2024鲜版
与国际知名企业和机构开展合作项目,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 转化,提高北大的社会服务能力。
21
提升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树立北大精神
通过一系列教育改革和 实践,树立了北大“思 想自由、兼容并包”的 精神传统,成为中国现 代大学的典范。
2024/3/27
培养杰出人才
北大培养出众多杰出人 才,包括政治家、科学 家、文学家、艺术家等 ,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 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未来北京大学将继续坚持学术自 由、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推动 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强与国内外
高校的合作与交流。
2024/3/27
北京大学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 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具有 国际视野和领导力的优秀人才。
北京大学还将加强学科建设和师 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和科研水 平,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
互争鸣、共同发展。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 ,倡导“完全人格”教育理念
。
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提倡“学以致用”的教育思
想。
2024/3/27
24
对当今高等教育的启示
坚持学术自由和独立思考,营造宽松 的学术氛围。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注重 全面素质教育。
2024/3/27
鼓励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相互交流和 碰撞,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
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这一时代变革为教育领 域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兴起
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发起了一场旨在推翻封建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教育改革呼声高涨
随着时代变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呼吁进行教育改革,培 养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才。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篇一: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就会生出无限的向往与仰慕之情。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情形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80多年前,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
欣赏一段关于北京大学与蔡元培的短片。
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评价并出示投影请听录音朗读,同时画出每段的关键语句,从而理清文章思路。
(体会演讲辞中心突出,结构分明的特点)1、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的结构非常明晰。
开头点出演讲目的,接着提出三点要求,结尾点出自己的两项计划。
一、蔡元培先生在演讲中,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他为什么特别强调这三点?明确:“抱定宗旨”针对的是北大的不良学风和学生求学宗旨的不正大。
从“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可以看出,当时北京大学学风腐败,很多学生学习心态不正确,不是以研究学问为宗旨,而是以做官发财为目的,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所以作者要求学生首先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
二、在作者看来,学生求学宗旨不正大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明确:1、学生无心向学: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
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只求混个文凭,借此活动于社会。
2、在校内会对其他同学造成恶劣的影响,会对整个校风造成影响,使得北大校风变得腐败不堪;对社会也贻害无穷:“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是误人也。
”误己又误人。
小结:求学宗旨不正大不仅害了学生本人,也害了社会;同时使北大学风变得腐败不堪。
正因如此,作者才首先提出要“抱定宗旨”。
那么,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学生知道求学宗旨是否正大?明确:首先要知道大学的性质。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抱定宗旨
砥砺德行 敬爱师友
3、为什么蔡元培先生认为“敬爱 师友”很重要?
就 任 北 京 大 学 校 长 之 演 说
溯渊源(一番寒暄):拉近距离
抱定宗旨
提希望(三点要求) 砥砺德行 敬爱师友 改良讲义
拟计划(两点计划) 添购书籍
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大 学 者 , 研 究 高 深 学 问 者 也
1、“五年前· · · · · · 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 想必闻知。” 2、“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 · · · · · 置 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3、“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 · · · · 庶于道德 无亏,而于身体有益。” 4、“诸君既研究高深学问· · · · · · 尤赖一己潜 修。” 5、“本校图书馆书籍虽多· · · · · · 必不足供学 生之参考。”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正式被任命为 北京大学校长,1917年1月4日,到北大就职 视事, 1917年1月9日,发表就任北京大学 校长的演说 。
1、蔡元培初任北大校长时,北 大的校风和学风怎样?
校风:
①做官发财思想(求学目的) ②不问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择师) ③专任教授甚少,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师资)
未名湖与博雅塔
蔡 元 培
北大之父
就 任 北 京 大 学 校 长 之 演 说
他是清末进士,曾任翰林 院编修,他又辞官兴学, 倡言反清以救国。
他旧学深沉,却有明确的 开放意识;他身居要职, 却两袖清风,,兼容并包”, 实行教授治校的方针。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为京师大学 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它是 戊戌变法的产物,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出席北京大学开学典 礼,在演说中提出“大学为研究高深学问之 地”。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词语注音
数(shù)载(zǎi ) 干( gān )禄( lù )
沦丧( lúnsàng )
訾( zǐ )(lì )詈
相(xiāng )(xù)勖 敷衍( fū yǎn )
切磋(qiē cuō)
正轨( guǐ ) 商榷(què)
砥( dǐ )(lì)砺
鲜( xiǎn)为人知
提携( xié) 肄(yì)业 孜孜( zīzī )
第三部分(5段):交待了上任后要做 的两件事及缘由(一曰改良讲义。二曰 添购书籍)。
实提出三点要求的?(筛选出文中相关 信息)
针对性-----切中时弊
并提出怎样具体的解决方案?
这些建议中,最触动你心灵的 是哪一点?画出来,说说你的 感受。
谈谈这篇演讲词的具体特点
(语言、情感、针对性、思路等)。
文章特点
若是一位在政府有地位的人,来兼课,虽时时 请假,他们还是欢迎得很;因为毕业后可以有 阔老师做靠山。这种科举时代遗留下来劣根性 ,是于求学上很有妨碍的。然而要打破这些习 惯,止有从聘请积学而热心的教员着手。
那时候因《新青年》上文学革命的鼓吹,而我们认 识留美的胡适之君,他回国后,即请到北大任教授 。胡君真是“旧学邃密”而且“新知深沉”的一个 人,所以一方面与沈尹默、兼士兄弟,钱玄同,马 幼渔,刘半农诸君以新方法整理国故,一方面整理 英文系;因胡君之介绍而请到的好教员,颇不少。 我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所 以每一种学科的教员,即使主张不同,若都是“言 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 自由选择的余地。最明白的,是胡适之君与钱玄同 君等绝对的提倡白话文学,而刘申叔、黄季刚诸君 仍极端维护文言的文学;那时候就让他们并存。
我们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试讲稿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试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试讲的篇目是《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仰慕与向往。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蔡元培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从中来寻找答案。
(板书题目作者)二、初读首先让我们来快速浏览一下第一段,哪位同学告诉老师这篇文章的开场白写了什么?这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你说,作者在开头介绍了自己与北大的交往,显示自己在感情方面与北大的联系。
这位同学说的比较全面,那我们能不能有一句话简短的概括呢?对,这段开场白可以概括为——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
那同学们,这样的开场白有怎样的作用?你说,拉近了与同学间的距离。
你认为,开门见山,不啰嗦。
是的,你们两说得都有道理。
接下来我们看到这篇文章的主体,现在虽然没有影音资料能让我们一睹蔡元培先生演讲的风采,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语言文字,感受蔡元培对北大改变的决心。
这篇演说稿条理特别的清晰,在主体部分,作者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是什么?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板书)三、析读这是一篇演说稿,我们也听过许多名家的演讲,一个演说何以打动人?我觉得无非就是两个: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我先来看看这篇文章的“理”体现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待会派代表发言。
好的,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想必大家都有答案了吧。
那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点“抱定宗旨”吧。
蔡元培先生要青年学生抱定什么样的宗旨?第一组,你们说是“为求学而来”,原句是: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很棒,找得很准确哈。
同学们,演说不能说毫无根据的话,一定要有所指,为什么作者要提出这样的宗旨呢?你说,是因为宗旨不正大,那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你说,从专业选择方面,原文是“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关资料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关资料【关于蔡元培】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1868年1月11日出生于浙江绍兴。
清季进士出身,1894年任翰林院编修。
他忧民族危难,愤清王朝腐败无能,于1898年10月弃官南下,兴学育才以救国。
先后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上海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等职。
1902年4月,与蒋观云、叶瀚等人在上海组织中国教育会,被推举为会长。
开始倡言反清革命,并与教育会同人创设爱国学社及爱国女学,培养革命人才。
1904年11月,在上海发起创立光复会,任会长。
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上海分会会长。
1907年起,留学德国,旋入莱比锡大学,并从事译著。
1912年1月,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2月受孙中山委派,任迎袁世凯南下就总统职之专使。
7月因不满袁专权,愤而辞职,再次赴德留学。
一度回国参加“二次革命”,后转赴法国从事译著。
1915~1916年在法国参与创办勤工俭学会和华法教育会,被推举为中方会长,推动了影响深远的国内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1917年初,出任北京大学校长,锐意改革,整顿学校,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五四运动中,竭力营救被捕学生。
1920年底,赴欧美各国考察高等教育,并出席太平洋教育会议。
法国里昂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文学博士与法学博士荣誉学位。
1923年春,不满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彭允彝破坏法制的行为,提出辞职,离京南下。
秋间转赴欧洲,从事研究和著述,并参与要求英、法等国退还庚子赔款兴办教育事项。
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经孙中山提名,当选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二全大会后,一直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1926年初回国。
在上海参加苏浙皖三省联合会,配合北伐战争,策划三省自治运动,遭孙传芳通缉。
1927年起,在南京国民政府任大学院院长、司法部长和监察院长等职。
后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辞去其他职务。
1932年底,与宋庆龄、杨杏佛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在这前后,参与营救被捕的胡也频、杨开慧、陈独秀、许德珩、廖承志、史良、陈赓、丁玲、牛兰夫妇等。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北 大 之 父
艺术赏析
充分体现了演讲辞的特点 指向明确 结构清晰 语言典雅 真情内蕴
内容和形式 的高度统一
只见先生的演讲如故乡蕙兰的芬芳, 只见先生的演讲如故乡蕙兰的芬芳, 给混浊的校园带来一阵清新的空气。 给混浊的校园带来一阵清新的空气。 令人仰之弥高,如沐春风。 令人仰之弥高,如沐春风。先生那充 满魅力的声音终于在礼堂消失了, 满魅力的声音终于在礼堂消失了,但 先生的思想和信念, 先生的思想和信念,却随着上千双脚 步流进了校园。 步流进了校园。 ----陈军《北大之父》 陈军《北大之父》 陈军
我来写写
假如你是今年度学校元旦文艺 晚会的主持人, 晚会的主持人,请试着为晚会 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开幕词。 100字左右的开幕词 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开幕词。
就任北京大学 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毛泽东
蔡元培(1868 1940), 蔡元培(1868——1940), (1868 1940) 浙江绍兴人, 浙江绍兴人,民主主义革命家和 教育家。清末进士,曾任翰林, 教育家。清末进士,曾任翰林, 后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 后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接受 了进步思想。 了进步思想。回国后致力于建立 全新的教育制度,提出“ 全新的教育制度,提出“思想自 兼容并包”的口号, 由,兼容并包”的口号,为发展 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 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 献 。
我 所 了 解的 北
想一想: 想一想:
蔡元培为什么 会被称为“ 会被称为“北大 之父” 之父”?
1、父亲;2、新 父亲; 事物的倡导者
自由朗读课文 理清文章思路
回顾与北大的渊源。 第一部分(第1段 ):回顾与北大的渊源。 提出三点希望。 第二部分(2-4段):提出三点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参考资料2 关于演说
演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语言的艺术,它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源远而流长。
两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写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著作《修辞学》一书,详细地阐述了修辞的艺术,告诉我们如何运用语言的魅力影响听众的思想,进而影响其行为。
演说以其撼人的感召力,世代沿袭,风靡于世界,不仅成为文明的一种标志,也成为现代政治角逐、商业竞争甚至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战时期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拖着残疾的身体巡回演说,让美国人民了解了他的思想。
演说是面对观众,这就使演说的内容即演说词受到些限制。
首先,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分,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地放矢。
其次,中心要突出,因为听众是听,而不是看,演说词要便于听众理清演说的思路,抓住演说的中心,理解演说的思想。
再次,演说词要富于感情,这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是真挚的,不能张口训人,也不能众取宠,要打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听众的共鸣。
演说词还要在事例的选取、语言的加工上下一番功夫。
蔡元培先生一生著作等身,为海内外学人所敬仰;演说无数,演说词也成为极具阅读价值的文本。
《蔡元培讲演集(NEW)》
(马燕编)收集他的演讲词九十篇。
作为一个革命家、思想家,他在演说中的教育思想正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色,他的演说可谓高屋建瓴。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在教育、美学、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的广博知识。
教育方面的演说词占很大比重,除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外,还为北大写了《北大二十周年纪念会演说词》、《北大校役夜班开学式演说词》、《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演说词等》。
在演说录集中我们看到,蔡元培先生对中国教育的贡献并不仅仅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更在于他提出并实施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主张和措施。
从他的演说词中,我们感受到一名学者和思想家的包容性的襟怀及坦荡无私的崇
高境界。
桥边红药18:56:59
感受·鉴赏】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浅易的文言演说词。
它具有优秀的演说词的特点,同时又能体现出蔡元培先生先进的教学思想。
1.作为演说词的特点
本文在行文结构上开门见山,接触正题,以校长的身份,提出对学生约法三章,层层深入,说明了演说的意图,都直接关系到学生以至于学校的前途,有针对性,能抓住听众的心理。
每天段的开头句都是该段的中心句,不旁逸斜出,便于
听众把握演说的要领,并能引发听众的思考。
演说的内容做到了中心明确,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讲得清楚明白,有一定的感召力,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强烈的反响。
在语言上,没有生僻词语,虽是浅易文言文,但由于多用短句,并不觉得晦涩,相反对于北大学生这样的听众来说,更是言简意赅,令人回味;,有些口语富有表现力,能引起听众的兴趣。
严肃中还有体帖,可谓语重心长。
2.内容上的特点
在行文过程中,作者不避矛盾,虽寥寥几语,可对现实的分析却精辟透彻。
可见作者对北京及北京大学的了解程度,并在任职伊始,就指出了北京大学的发展方面。
作者在接任校长的职位之前,就向汤尔和先生,了解了北京大学的情况,所以确定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要求学生学实际知识,放开学生的思想,让其自由健康地成长。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不到十天的日子里,就聘语积学而热心的陈独秀先生,解聘不称职教师,让学生乃至于社会看到了改革他改革的决心和力度。
作者针对北京社会的“风俗日偷,道德沦丧”的现状,对学生提出了德育的新要求,做到了有的放矢。
希望学生在污浊的社会环境中能够修心养性,能以天下为己任,经身作责,担当起拨乱反正的历史使命。
对敬爱师友的要求,可以看作是品德教育的另一侧面。
显然只有这样,才会在北京大学形成一个良好的求学环境,才能形成良好的校
风。
3.关于图书一事。
蔡元培先生一贯对图书和图书馆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曾在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开幕及中国版本展览会开幕典礼上致词,强调科学家对于图书的重视。
在他的心目中,图书馆是学校之外的最重要的教育机构。
在任职演说上,他就把充实图书馆做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纳入改革的日程中。
且在书籍的内容上也做了说明,这和他推行的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校原则是分不开的。
学生可以通过具有先进思想的新出的书籍更新旧的观念,也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研究。
在任职后,他曾亲自为图书馆筹募资金,开源节流,以购图书,还曾向社会倡导图书馆向社会开放。
可见,蔡元培先生对图书馆的一往情深。
【思考·探究】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意义
蔡元培先生在就北大校长任职演说中,对学生约法三章,对他以后在北大的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所创造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迄今尚有很高现实意义的教学理念,具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直到现在,把这篇演说词选到高中课本,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种于高中生远离世俗的侵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种益的追求越来越
强烈。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名往。
”在一部分高中生的眼中,考大学还是摆脱现实的困窘升官发财的一条捷径,花苦功夫只为考个好大学,使自己有个好前程。
不仅在学生中,即使教师在对学生教育中,也会隐约流露出这样的思想倾向。
而部分大学不再把追求高深学问作为它的目标,学校里人文课程被功利主义者嗤之以鼻,不予重视。
学校没有一个好的导向,势必会对学生误导,使他们通过学校对社会有了一鳞半爪的了解。
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全国各学校似乎都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一时之间,德育教育像是成了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但事实上,很多学校对学生还是侧重于知识的传受,把升学率看做是最重要的问题,而对学生的德行教育还是流于形式,背离了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由于学校疏于管理,很多学生贪图享乐,宽松了对自己要求。
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在学校附近开网吧等娱乐场所,使学生沉溺于其中,荒费了学业,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多是家中的小皇帝,很多学生很自私,有唯我独尊的性格特点。
在家眼里没有父母,把父母看成是自己的奴仆。
在校眼里没有师长,在老师批评时以怒目相对,对同学,合得来的讲哥们义气,合不来的动辄以打骂解决问题。
在近些天,常有校园或与学生有关的家庭恶性事件发生,造成极坏的影响。
由此看来,蔡元培先生的这篇演说词还在为中国教育敲着警钟。
【拓展·延伸】
2019年戊戌变法失败,蔡元培先生看清了中国的现状,清醒得认识到,要想变革必须先行培养人才,于是他走上了倡导教育救国的道路。
他先后在多所大学从事教育工作,推行先进的教育方针政策,力图打破封建主义坚固的落后教育堡垒,培养对社会发展有利的人才。
在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之前,北大已换过五任校长,并未能改变北大的局面,许多人劝他不要就任,以免因改造不好而于声名有碍,但他毅然赴任,于1916-192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实际1923年离北大)。
在任职演说中,对学生约法三章,锐意改革。
他首先整顿了教师队伍,就职不到十天,就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之后又积极聘请学识渊博且思想进步的刘半农、鲁迅等加入北大行列。
对不称职的教师坚决辞退,不予任用。
其次蔡元培先生树立了良好校风,要求学生“以研究学术为天职”鼓励学生多方学习,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独特思想,形成了独立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
再次,他还实行了开放性办学的方式,打破“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接收女学生,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
就在作者任职两年半之后的1919看,他曾写宣言〈〈我绝对不再做那政府任命的校长〉〉,一度要求辞职。
辞职理由有三
点:第一,校长的身分为半官僚性质,于是生出许多官僚的关系,有着无数的繁文缛节,受管制太多,令人痛苦;第二,无法达到思想的自由,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约束,令人窒息,对新思想如同对待“洪水猛兽”,强行干涉;第三,北京正是风俗日偷,道德沦丧的社会,将人沾染上污浊。
蔡元培先生虽然态度坚决,但并未能辞去北京大学校长的职务,因为北京大学离不开他。
在几年的时间里,蔡元培先生以他先进的教学思想、广博的学识以及个性的人格魅力,打下了北大百年的基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北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局面。
毛泽东尊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