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论语十则》能力提高题1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学案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学案练习及答案

第10课《论语》十则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名言、警句。

2、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并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学习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1、感受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儒家文化的魅力。

2、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

一、课前预习1、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着作之一,是记录__________和的言行的一部书,共篇。

(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愠.()三省.()罔.() 殆.()凋.()诲女..()() 恕.()焉.()是知.也()弘.毅()3、下面句子的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 、学而∕不思则罔B 、择其善者∕而从之C 、士∕不可以∕不弘毅D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4、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不亦说乎B 、诲女知之乎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背诵全文,积累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做好读书笔记。

二、课内探究1、“学而”章是《论语》开宗明义第一段。

三个“不亦……乎”的反问复迭,尽得一唱三叹之妙。

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他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样的人配称为君子吗联系孔子经历,从中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人格呢2、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孔子对老师的评价标准是什么3、《论语》“诲汝”章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子》书里记子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

脸上还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

第10课《论语》十则随堂练习1(人教新课标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10课《论语》十则随堂练习1(人教新课标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10课《论语》十则随堂练习1(人教新课标初一上)doc初中语文第一部分: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6分〕论.语〔〕不亦讲.乎〔〕不愠.〔〕三省.〔〕罔.〔〕殆.〔〕2.填空:〔5分〕«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3.讲明以下词语的意思:〔8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讲乎〔讲:〕⑵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三省:〕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⑷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新:〕⑸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罔:殆:〕⑹不知①为不知②,是知③也〔知③:〕⑺见贤思齐焉〔齐:〕⑻士不能够不弘毅〔弘毅:〕4.翻译以下句子:〔4分〕⑴士不能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⑵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⑶有一言而能够终身行之者乎?⑷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5.所选10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⑶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

请分不就三个方面各举一那么。

〔5分〕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6.试将本文中的成语举出三例,并加以讲明。

〔3分〕7.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讲:〝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5分〕8.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存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4分〕第二部分: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讲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⑶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为政»〕⑷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为政»〕⑸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练习题第10课 《论语》十则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练习题第10课 《论语》十则

10 《论语十则》练习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不亦说.乎()②人不知而不愠.()③思而不学则殆.()④是知.也()2.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温故.而知新。

( )A.缘故 B.旧的 C.因此 D.死去(2)择其善.者而从之。

( )A.善良 B.优点 C.擅长 D.友好(3)学而不思则罔.。

( )A.蒙蔽 B.没有 C.迷惑 D.欺骗(4)思而不学则殆.。

( )A.懒惰 B.松懈 C.怠慢 D.疑惑3.按要求,填空。

①《论语》是记录的书,孔子是时期著名思想家、家.家学派创始人。

②“四书”是指、、、;“五经”是指、、.、、.4.按句意,从文中找出意思相近的句子。

(1)举一反三是智慧的摇篮。

(2)学习与思考应有机结合。

(3)学用结合,乐趣无穷。

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请教.5.按要求,默写。

①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备的风格是②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③“士不可不弘毅”的原因是6.“而”字有时表顺接,有时表转接,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为人谋而不忠乎③人不知而不愠④敏而好学⑤择其善者而从之⑥学而时习之。

表顺接:;表转接:。

二.能力训练.阅读下列几则语录,回答后面1-6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试题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试题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一、积累与巩固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不亦说.乎()②人不知而不愠.()③吾日三省.吾身()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吾日三省...吾身()()③为人谋而不忠.乎()④见贤思齐.焉()3.填空。

①《论语》的“论”字读,《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经典著作之一。

②孔子,名,字,是时鲁国陬邑人,我们古代伟大的家、家。

③子曰:“,可以为师矣。

”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二、探究与体验(一)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加解释。

通,意思是:通,意思是: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士不可以..不弘毅B.仁以.为.己任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3.把文中的成语摘抄在下面。

ABCD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宋濂苦学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嗜.()走.()以是..()假.()7.翻译句子。

A.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8.谈谈你读本文后的感受。

答案一、积累与巩固1.略 2.按一定的时间快乐;每天泛指多次;尽心竭力;相同。

3.lún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家;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温故而知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探究与体验(一)1.女汝你知智智慧 2.B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无;死而后已。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试题

乏公仓州月氏勿市运河学校<论语>十那么测试题一、答复以下问题〔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①吾日三吾身( ) ②可以.为师矣(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 )2.古人读书很注意学与思结合,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教导弟子,。

〔用<论语十那么>中的原文答复〕3.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4.从选文中摘出两个成语。

、。

5.把以下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也。

6.读了上面文段,请你谈谈懂得了哪些学习方法或者哪些修身做人的道理?〔至少说出两点〕。

二、文言文课外练习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①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②。

常射于家圃③,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④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⑤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⑥,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⑦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⑧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注释]①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谥号康肃,北宋人。

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1)一、《论语》是一部什么书?——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言行的书,——共________________篇,——是________________家经典之一。

二、孔子名什么?字什么?——名_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三、用一句话概括:孔子是什么时代的人?是哪国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是________________时代鲁国人。

——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__家。

四、读准下列字音论语: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曾子:________________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诲女知之:________________诲女知之:________________自省:________________仲尼:________________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五、指出本文的通假字,并说明通什么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由,诲女知之乎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解释加红色的词子曰:先生。

________________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____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诲女知之: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弘毅:_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__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七、翻译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综合能力测试题

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综合能力测试题

《论语》十则·综合能力测试题一、注音。

论语()亦()罔()焉()二、为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愠()________ 温()________2.诲()________ 悔()________3.殆()________ 冶()________4.罔()________ 惘()________三、解释加粗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说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三省吾身:择其善者:四、解释下列语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温故而知新:五、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的言行。

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3.《〈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将下面相对应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

七、阅读。

(一)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把这则语录译为现代汉语。

2.解释下列词语。

何以:是以:下问:3.孔子从哪两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二)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解释第一则中的加粗词语。

(1)惑:(2)忧:(3)惧:2.试着将第二则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这一则是论述的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3.从第三则语录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参考答案一、lún yì wǎng yān二、1.愠:yùn ,愠色;温:wēn ,温暖; 2.诲:huì,教诲;悔:huǐ,后悔;3.殆:dài ,百战不殆;冶:yě,陶冶; 4.罔:wǎng ,置若罔闻;惘:wǎng ,迷惘。

初一上语文10《论语》十则复习测试卷新人教版带答案

初一上语文10《论语》十则复习测试卷新人教版带答案

初一上语文10《论语》十则复习测试卷(新人教版带答案)2、《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3、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学习态度;(2)学习方法;(3)思想品德修养。

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4、“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择其善者而从之()5、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6、写出你所积累的其他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至少2句?7、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

8、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9、为句中词选择最确切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内)(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① 时:()A.按一定时间B.有时C.时常② 说:()A.说话B.同“悦”,愉快C.劝说(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① 罔:()A.迷惑B.没有C.迷惑而无所得② 殆:()A.疲倦B.危险C.神疲倦而无所得(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① 识:()A.认知B.知识C.记住② 厌:()A.厌恶B.满足C.厌烦③ 诲:()A.认识到自己的过失B.引诱C.教导、诱导10、按要求默写课文中有关语句。

(1)说明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强迫别人去做的句子是。

(2)作者阐述“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3)文中阐述对别人的优缺点如何正确对待的句子是。

(4)《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1、孔子,名,字,时期伟大的家、家。

学派的创始人。

被尊为。

2、解释加粗的词。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女知之乎是知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士不可以不弘毅死而后已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勿施于人3、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由此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看待“学”与“习”的?4、为什么说“人不知而不愠”的人就可以称其为“君子”?5、“温故而知新”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6、你是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结合你日常的学习生活,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7、下面两则内容能给我们什么启示?请写出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什么?9、第十则强调的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0、孔子认为“士”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11、结合你对《论语》十则内容的理解,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12、按原文默写。

(1)孔子论述个人修养的句子:,。

(2)孔子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3)孔子认为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

(4)孔子所提倡的儒家待人接物处世之道的句子:,。

(5)孔子论述新旧知识联系的句子是:。

(6)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

(7)曾子认为“士”应当具有的品质和责任是:,。

13、出自第六则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常用义是什么?14、如何理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含义?15、你认为《论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参考答案1、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儒家至圣2、复习通“悦”愉快指志同道合的人生气、发怒有道德修养的人反省出主意真诚、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温习迷惑有害教导、教育通“智”聪明选择刚强勇毅停止凋谢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施加3、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复习,才能获得知识,获得收获知识的快乐。

人教版七上语文《论语》十则过关系列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上语文《论语》十则过关系列同步练习

《论语》十则练习[学法导引]《<论语>十则》整篇都是人生格言,或谈求知态度,或谈学习方法,或谈修身做人,都给人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其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等都是妇孺皆知的修身养性的名句。

学习本文首先要会读会写“愠,罔,殆,哉,悦”等生字,能理解并运用“温故知新,三省吾身、死而后已、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成语;其次要了解并记住文言文中常出现的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还要能区别、熟记文中谈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不同语句,并联系实际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典题例析]例题: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怒惧)不亦说乎(通“悦”,愉快)B、吾日三省吾身(反省)C、诲女知之乎(通“汝”,你)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D、为人谋而不忠乎(办事)与解析:此题考常用实词、虚词的含义的理解分析,属小综合题。

参考答案:D[课时训练]训练一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论语()诲女知之乎!()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yun()2、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词语。

(1)温故知新()_____________(2)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3)任重道远()____________(4)三人行,必有我师()(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6)思而不学则殆()______(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学而时习之C、思而不学则殆5、下列对《〈论语〉十则》中句子(谈学习方法与谈学习态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练习

10《论语十则》复习资料1、通假字:(1)不亦说.(yuâ)乎(“说”同“”,意思是:。

)(2)诲女.(rǔ)知之乎(“女”同“”,意思是:。

)(3)是知.(zhì)也。

(“知”同“”,。

)2、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

)(2)温故.而知新.(故:。

)(新:。

)(3)见贤.思齐焉(贤,:。

)3、古今异义:句子古义:今义:(1)可以..为师矣(可以:。

表示允许或能够。

)(2)是.知也(是:。

表示肯定判断的动词。

)(3)死而后已.(已:。

已经。

)(4)三.人行(三:。

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1)知: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是知.(zhì)也。

()(2)可以:可以为师矣。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士不可以不弘毅。

()(3)而:①学而.时习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温故而.知新。

()②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任重而道远。

()(4)其: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②其恕乎?()(5)之:①学而时习之。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③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④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为: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wâi))②可以为师矣。

(wãi )③知之为知之……(wãi )④仁以为己任。

(wãi )⑤项为之强。

(wâ)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5、给《论语十则》分类:1、谈学习方法的有:2、谈学习态度的有:3、谈思想品德修养的有:6、理解性默写: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③《老子》二十七章说:“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善人是不善人的学习榜样,不善人是善人的反面教材)。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⑤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使他对孔子的说法“”深有体会。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推荐文章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带答案热度: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人教版课本答案热度: 2017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热度:七年级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民教育版语文2017 热度: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人教版答案热度: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有关的练习题该怎么做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练习题一、填空:1、孔子名 , 字,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是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

2、《论语》是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5、“四书”分别指:二、原文填空 1.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3.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4.唐太宗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5.在大连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我们由衷地欢迎大家来大连!”6.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7.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8.《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9.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10.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11.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并阐述为12.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13.比喻君子始终能坚守志节的句子是:三、解释加点的词:时习不亦说乎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不信传不习乎 ....温故罔殆 ...诲女是知也弘毅 ...四、回答下列问题1、阐述学习方法的句子:2、阐述学习态度的句子:3、阐述品德修养的句子:4、从本文找出八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三个。

5、论语十则告诉我们的道理是: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8、我们从“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练习题答案一填空:1、孔子名, 字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称为圣人。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10 课《论语》十则邱孔龙课前5 分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陬邑诲女罔殆弘毅不愠不亦说乎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生字的读音。

注意多音字和通假字的读音。

”日三省”中的”省”应读”xǐng”;“不亦说乎”中的”说”应读”yuè”
答案:lún zōu huìrǔxǐng wǎng dài hóng yùn yuè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χ”。

①《论语》是儒家经典着作之一。

()
②《论语》中的”子”“先生”均指的是孔子。

()
③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战国时代鲁国人。

()
④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
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知识。

③项有错误,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

答案:①√②√③χ④√
3、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士不可以不弘毅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诲女知之乎?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中实词的解释,做此类题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

答案:(1)按一定时间复习(2)理解生气,发怒(3)刚强,。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综合能力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综合能力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综合能力测试题一、注音。

论()亦()罔()焉()说()省()愠()诲()殆()二、说明加粗的词语。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说乎( ) 时习( )不信( ) 传不习(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后凋( )其恕乎( ) 三省吾身( )三、按原文填空:1 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5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亦远乎?7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明白得填空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 ____________.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能够知得失”。

由此能够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快乐欢迎大伙儿来大连!“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9曾子鼓舞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孔子认为能够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___, 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五、说明下列语句。

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思而不学则殆.(2)学而不厌.(3)、不亦说.乎(4)、温故.知新(5)、思而不学则殆.(6)、是不可以不弘毅..2、下列加点词读音和解释不通的是()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自省.也C、诲.汝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B、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C、必有我师焉.不可亵玩焉.D、有朋自.远方来自.三峡七百里中4、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5、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人不知/而不愠C、吾/日/三省吾身D、择其善者/而从之7、从文中任选一则表明学习态度的句子写在下面:8、文中不少句子已经演变为成语,请写出四个:9、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10、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

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

11、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

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答案:1、(1)、精神疲倦而无所得(2)、满足(3)、通“悦”,愉快,高兴(4)、旧(知识)(5)、有害(6)、刚强,勇敢2、D3、B4、A5、(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3)、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课标初中七上《<论语>十则》能力提高题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a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①走②。

b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1),汤③熨之所及也;在(2),针石之所及也;在(3),火齐④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注释:①“还”通“旋”,意思是转身。

②走:跑。

③“汤”通“烫”,意思是热水。

④“齐”通“剂”,意思是药剂。

1.将下面的三个词语恰当地填入语段中的(1)(2)(3)处。

恰当的位置是:(1)( );(2)( );
(3)( )。

A.肌肤B.肠胃C.腠理
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______________
(2)桓侯遂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人索扁鹊”,由一个“索”字,可否能揣摩到蔡桓公当时的心情?请仔细体会,把体会到的桓公心情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近中考,完成5~12题
(一)基础题
5.古诗文名句默写。

((1)~(5)题必做,(6)(7)两题任选
..一题)(2006年浙江省中考题)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3)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4)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5)杜甫在《望岳》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
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

(6)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现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

(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
(7)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现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句子。

(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005年杭州市中考题)
①一个学问家常常要评判和____________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样才能产生更新更完善的
学说。

②这次政府工作会议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为民办实事等重要工作作了
_____________。

③把英语对话融入唱歌之中,这种____________的教学方法颇受同学们的欢迎。

A.修改布置新颖
B.修正部署新颖
C.修正布置新鲜
D.修改部署新鲜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005年杭州市中考题)
A.这篇作文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莫衷一是
....。

B.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草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
....,煞是好看。

C.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
....,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D.西子湖畔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
....,领略秀美的湖光山色。

8.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观看第47届世乒赛,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B.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我们来到省博物馆,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D.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答案
一、1.(1)C(2)A(3)B 点拨:由原文看来,扁鹊是在说: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治疗方法
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而,病情不断加重的顺序应该是:疾在腠理——在肌肤——在肠胃。

2.(1)扁鹊远远地看到桓侯转身就跑。

(2)桓侯就死了。

点拨:(1)关键词:“还”:通“旋”,意思是转身。

“走”,跑的意思。

(2)关键词:“遂”,意思是就。

3.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点拨:整体感知全文后,借助过渡句“桓侯故使人问之”可知a句和b句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是前“果”后“因”,而具体讲,“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桓侯已经病人膏肓,无法挽救了。

即“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4.可以揣摩到桓侯此时的心情是十分焦急的,急于请到扁鹊为他治病。

点拨:桓侯此时已经病人膏肓,急于救治,而“索”在此处的意思又是“搜寻”。

可见,桓侯此时的心情是十分焦急的。

(一)5.(1)悠然见南山(2)直挂云帆济沧海(3)无可奈何花落去(4)醉翁之意不在酒(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例:安得广厦千万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7)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B 点拨:“修改”:改正文章、计划等里面的错误、缺点。

而①句中所填词的宾语是“学说”,显然用“修正”恰切;“部署”后面不跟别的成份,而“布置”后面则必须跟成份(如布置任务)。

显然②句中应用“部署”。

用排除法不难得出该题答案为B。

7.D 点拨:D项“纷至沓来”意为: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到来。

符合语境。

其他三项中的成语均不合语境。

故选D。

8.B 点拨:A项缺主语;C项主渭搭配不当;句式杂糅,要删去“使人”;D项两面对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