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 寒假专题——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复习学案新人教版
人教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一导学案
hou文言文复习专题一
【导学目标】1、复习巩固文言字词以及重要句子翻译
2、结合实际,对课文内容理解
【复习篇目】《世说新语》两则、《论语》十二章、虽有嘉肴
一、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二、自主探究
1、文学常识积累
1)《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是我国时期“小说”的代表作。
2)《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丘,字,春秋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教育家。
3)《虽有嘉肴》选自《礼记》,又名,由西汉编撰,与、合称“三礼”。
2、文言字词积累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亦说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兑命》曰:“学学半”2)古今异义词
太丘舍去古今相委而去古今
入门不顾古今不知其旨也古今
学学半古今教然后知困古今
3)一词多义
而
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曲肱而枕之
其
仁在其中矣其不善者而改之其此之谓乎
之
学而时习之友人惭,下车引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为于
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于我如浮云求石兽于水中4)翻译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三、合作交流
1、《咏雪》中兄妹两人的解答哪一个更好?说说你的观点。
2、说说你对陈太丘、友人和元方的印象如何?
3、说说出自《论语》中的成语有哪些?
4、《论语》当中有谈论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的语句,你最喜欢哪一则,说说
你的理由。
5、学完《虽有嘉肴》之后,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谈你的学习体会。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共3篇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共3篇《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1《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概述: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文言文语言的复杂性,学习文言文对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语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因此,对于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条件之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技能,提高阅读水平,增强文化良渊。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反馈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熟悉文言文的结构和语言规律。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用法,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文言文的特点及其阅读的技巧: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字义理解、翻译技巧等。
2.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材料:《史记》、《左传》、《论语》等。
3.文言文的鉴赏和思考:通过阅读文言文,培养学生感受文字之美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语文修养。
三、教学方法:1.针对文言文阅读的复杂性和难度,采用“师生互动”、“因材施教”等多种方法。
2.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将文言文阅读融入到生活练习中,如阅读名人名言、经典诗词等,扩展文化视野。
四、教学反馈:1.采用实时问答、小组讨论等多种反馈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想法。
2.针对学生不同成绩水平,量身定制习题,加强练习,提高答题能力。
3.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受和思考,提高自学和合作能力。
总结:文言文阅读虽然难度较大,但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文言文阅读技能,提高文化素养和语文修养,同时也为其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教师们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文言文阅读的教学,真正把语文课教好文言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修养和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鉴赏和思考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学案
《童趣》复习学案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项为之强.强:通“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观:昂首观之:_______作青云白鹤观:_______3、词类活用鞭.数十:_______4、难词童稚.时:________ 私拟.作:_________ 心之所向.:_________ 或.千或百:________项.为之强:________ 作青云白鹤观.:_________ 徐.喷以烟:_________ 果.如鹤唳.云端:_________ 方.出神:____________二、文言虚词之:故时有物外之.趣:_______昂首观之.:__________心之.所向:_____________为:为.之怡然称快:_______以土砾凸者为.丘:_________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________三、成语明察秋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庞然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文学常识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复习之诫子书》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复习之诫子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诫子书》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文言文,主要内容是诸葛亮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文章以简洁优美的语言,阐述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学习、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并能够领悟文章的主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践来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文化和家庭观念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常用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能够自主阅读文言文。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主旨,培养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人生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2.难点: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以及对家庭观念和人生观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
2.与课文相关的案例材料。
3.分组合作的学习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然后提问:你们觉得这封信是谁写的?它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案例材料,让学生通过案例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诸葛亮要写这封信给他的儿子?这封信传达了什么样的家庭观念和人生观?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表格,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回答表格中的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人教版(2023)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专题10:文言文阅读(部编版)
专题10: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2)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3)年与时驰.(__________)(4)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请你说说《诫子书》中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并驱如故.______②顾.野有麦场______③意.暇甚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
其一犬坐于前。
②乃悟前狼假寐。
盖以诱敌。
(3)屠户是个怎样的人?请具体说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夫君子之行”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下车引之.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6.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C.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学案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复习七年级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梳理每课重点问题。
2、积累文言词汇,及成语、格言、警句。
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熟读每课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复习过程】一、结合下列文段及练习,自主复习七年级文言文。
(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吓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选出对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A、细察其纹理(细小)B、果如鹤唳云端(果真)C、方出神(正)D、徐喷以烟(慢慢地)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4、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通过本文的阅读,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我的看法:②童年是一段如诗如画的故事,在童年发生过许多趣味横生的故事,诗人胡令能《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霉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你还知道哪些诗中写到了童年生活?写到相关的诗句即可。
(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教案 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文言文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朗读文言文,提高记诵古文的能力。
2、积累一些文言词汇,体会用词的精当。
3、体会每一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4、分类整理笔记;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复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复习课时:2课时复习过程:第一课时文章主旨感悟本文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作者小时候的一些趣事,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作者童年时代具有的神奇的想象力和天真浪漫的情趣。
文言常识了解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清代文学家。
他一生曾长期做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
能文善画。
著有《浮生六记》。
一、下列句子的停顿:1、能/张目对日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3、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5、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二、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趣6、方出神方:正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8、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
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三、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四、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童趣》一、词语积累[余]我。
[童稚(zhì)]幼小。
稚,幼小。
[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
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毫,细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私]暗自,暗暗的。
[拟作]比作。
拟,比,比拟。
[向]接近。
[昂首]抬头。
昂,抬。
[项]颈,脖颈。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慢慢地。
[观]看,观赏。
[果]果真。
[唳(lì)]鸟鸣。
[怡(yí)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为……]把……当作……。
[砾(lì)]碎石、碎瓦。
[壑(hè)]坑谷、深沟。
[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
[兴]兴趣。
[盖]有“原来”的意思。
[为(wèi)]被。
[方]正。
[鞭]用鞭子打。
[数十]几十。
[驱]赶,驱逐。
二、整体把握本文围绕“物外之趣”记叙了童年时的几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当作“群鹤舞于空中”、“鹤唳云端”;二是将丛草、虫蚁、土砾分别当成树林、野兽、丘壑,神游其中;三是观虫时驱赶癞虾蟆。
三、阅读探究1.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收获:时有物外之趣。
2.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物外之趣.3.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㈠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㈡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㈢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4.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有怎样的作用?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
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5.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
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6.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基础:细致的观察。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复习之诫子书》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复习之诫子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诫子书》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的一篇文言文,主要讲述了诸葛亮诫子惜时、修身养性、勤学励志的故事。
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并能够领会文章的主旨和寓意。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诫子书》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词汇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文言文阅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词汇量不足、句子结构理解困难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修身养性、勤学励志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文章的主旨和寓意;2.难点:句子结构的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发现问题;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阅读能力;3.引导启发: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实例,使学生领会文章的寓意。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诫子书》;2.参考资料:相关文言文阅读技巧,诸葛亮生平事迹;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诫子书》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句子结构和词语含义。
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解答。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气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如举例、对比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复习教学设计【设计思想】以考试题型(及其变化)为导向,以市教研室评价目标为中心,自拟小专题进行复习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形成了较成型的学习习惯,具备一定的快速阅读能力,同时能整体感知文章,在老师的点拨下,基本能从文字中提炼要点,把握文章精髓;理性思考、独特表述是他们学习中的难点。
在教学中根据孩子的已有知识、能力、经验,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先安排阅读、分析、理解文本,然后在积累的基础上课内外渗透、融合,在复习中除对知识的归纳,更重要是让其掌握中考知识点及相关答题技巧,最后在理性思考、独特表述方面作突破。
【学习目标】1.分析课外文言文的出题规律; 2.掌握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课程设置】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并评析其思想内容。
(二)近三年中考文言文命题方式:课内外比较阅读2010年:《聊斋。
于成龙》;2011年:《言默戒》;2012年《程氏爱鸟》优点:增加考生得分率。
缺点:考察的公平性难以得到保证。
(三)命题趋势:课外文言《考试指南》辟有课外文言专项训练。
掌握应对课外文言的策略,尤其重要。
根据你对《指南》课外文言题型的考察,归纳选文类型和考点。
(四)课外文言选文类型:选取短小精悍、有教育意义、有相对完整情节的寓言故事、人物传记、成语故事等。
(五)课外文言文的考点:1、文言实虚词解释;2、文言句子翻译;3、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考查;4、拓展考查。
(六)课外文言阅读策略:1、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2、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七年级语文上 寒假专题——记叙文阅读学案新人教版
一. 本周教学内容:寒假专题——记叙文阅读二. 重点、难点:1. 分析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和线索。
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
理解文章的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2. 阅读散文,还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
体会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
3. 阅读小说,还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
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能有自己的心得,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典型例题】(一)阅读《弯弯的月亮》,然后回答文后的问题。
星子的老师是刚从师X学校毕业的,年轻漂亮,很招星子和同学们的喜欢。
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像——小——船儿——”年轻的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后,高兴地说:“好,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
”这时,坐在前排的星子举起了手,可是老师没有发现,星子就仍举着手,还喊了一句:“老师!”老师听见后,说:“星子同学,有什么问题请讲。
”星子站起来,眨动着那双亮晶晶的大眼睛,说:“老师,我看弯弯的月亮像豆角。
”老师听完星子的话,一脸的不高兴,她对星子说:“你的回答是错误的。
全班同学都说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儿,你为什么偏偏要说像豆角呢?难道就你特别有见解吗?”班上的同学一阵哄笑,星子的眼窝里满是泪水。
回到家后,星子把这件事告诉了曾做过小学教师的奶奶,奶奶说:“星子,老师的批评是正确的,弯弯的月亮是像小船,我从前教过的一批又一批学生,他们也都是这样回答的。
”星子听完奶奶的话,眼窝里又一次含满了泪水。
这件事以后,星子开始变得少言寡语,她很不喜欢这位年轻、漂亮的老师,在课堂上再也不敢向老师提出“特别”的问题……很快,几年过去,星子考入一所师X学校;又很快地,星子从这所学校毕业,她回到故乡的小镇做了老师。
七年级语文上 寒假综合性学习知识复习学案新人教版
一. 教学内容:寒假综合性学习知识复习二、综合性学习知识归纳1. 知识归纳综合性学习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运用语言;根据要求,采取不同的方式表达;语言运用简明、连贯、得体;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一般说来。
试题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综合性学习包括以下内容:(1)语言表述:①信息提取:从学习现象、时事材料等品读感知,对热点问题的理解与感悟(环境问题、战争与和平、科学探险等);②信息表述:筛选、整合重要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如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内容、观点;如:从对联中表述人物故事,用文字把数学题表述出来,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内容、观点;③读图表述:对新闻、历史画面、漫画、招贴画等的解读;④读表表述:对表格中相同、相异知识的规律性探究;(2)语言运用:①语言简明;②句子连贯;③拟写标语、广告词;④仿写句子、语段;⑤选词造句、造段;⑥续写、改写、补写等。
中考题的题型,主要有简述题、概述题、填写题、填空题、扩展题、读图题、读表题、开放题、问答题、改错题、选择题、想像题等多种题型。
2. 综合性学习考查目标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内容是丰富的、开放的,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重在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语文上册文言文总结复习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重点咏雪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子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繁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傅(fù)柳絮(xù)差可拟(chā)(n....ǐ)无奕(yì)雪骤(zhòu)..2.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3.解说字词:道韫(yùn).编著的《世说新语》一文。
⑴内集(家庭聚会)⑵子女(子侄辈)⑶俄而(不久,一会儿)⑷欣然(快乐地)⑸差可拟(差不多可以对比)⑹未若(不如,比不上)⑺因风起(依靠)⑻即(是)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谢太傅在一个严寒的下雪天举专家庭聚会,跟子侄辈们讨论诗文。
②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子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髓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子女”、事件“讲论文义”等因素。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创建了一种快乐、轻松、友善的家庭氛围。
6.以下句子节奏区分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A.撒盐/空中差/可拟B白雪/纷繁何/所似C未若/柳絮/因风起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7.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8.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你认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意图安在?答:增补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示意,表示作者欣赏道韫的才华。
9.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较“白雪纷繁”,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何?答:(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着落之态都跟盐比较凑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常常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一样。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设计构想:中学生一般都不喜欢阅读文言文,究其原因,除了缺少语言环境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那极度简约的行文,总是那样深奥难懂,佶屈聱牙,有的同学都读不顺畅,有同学把文言文戏称为自己的“第二外语”。
平时学习都迷惑茫然兴趣缺缺,复习时更加无从下手,很多同学都是读读背背,写写生字,不能融会贯通,鉴赏提高。
⒈从认识文言文的价值入手,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先知之,再乐之,进而好之。
⒉将知识复习和艺术鉴赏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文言文的魅力。
教学目的:⒈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
⒉复习重点篇目,了解作品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教育价值。
⒊赏析精彩片断,提高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回归教材,复习重点篇目。
教学难点:认识文言文的价值功能,提高认识中形成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课:同学们,对于学习孔子曾有诸多论述,有两句话我的印象尤为深刻,那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今天,让我这个远方来的朋友和大家一起,通过复习文言文单元快乐一回吧!(课堂调查)你喜欢文言文吗?为什么?(略)二、文言文具有认识功能--文化价值(饱含深情地)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发祥地之一。
五千年来,经过炎黄子孙一代代地创造和积累,中国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绵延不绝,其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列举了中国在一百多个方面对世界的贡献,并认为有许多古老的发明都源于中国。
这座由“文言砖石”砌成的文化宝库,浓缩着中华文明的景观,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反映着历朝历代的生活,透视着中国人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
有人说掌握了祖国语言就好比得到了一把打开本国文化的钥匙。
在本册教材中,我们了解了哪些文化知识呢?(提问,引导学生复习回顾)⒈作家作品:贾谊、杜牧--取同一段历史,各有侧重,借古讽今之中显示真知灼见。
司马迁--如椽巨笔,写下“史家之绝唱,不韵之离骚”,其高度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辉映千古。
魏征--于殷殷规劝中寄寓深刻的忧患意识。
寒假教案07-初一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教师版
4、上文用的多是四字句和五字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其中属于对偶的句子如:(1)(2)三、1、山不在高四句唯吾德馨 2、以此自比,表达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 3、(甘居陋室)安贫乐道 4、(1)苔痕上阶绿两句(2)谈笑有鸿儒两句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中“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本文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来形容陋室之陋。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文中作者以诸葛、扬雄自比,含蓄表达了自己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层通过类比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第二层描写了来客学问渊博和生活怡然自适。
C.第三层运用典故与名人名言证明“陋室不陋”。
D.全文借助陋室不陋体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思想。
5.C6.B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表面上看,“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实则是喻陋室之主。
B、作者在结尾处写“诸葛庐”、“子云亭”,意在对比,突出陋室不陋。
C、文章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D、全文抒发了作者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7、B(二)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练习爱莲说北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中、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受人喜爱的花特别的繁多。
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大多喜爱牡丹。
我只喜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的莲花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就越显得幽香;笔直地挺立在那里,只可以在远处看,而不可以靠近去玩弄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本周教学内容:寒假专题——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复习二. 阅读理解知识归纳1. 知识归纳(1)通假字欲得啗童年十二三者“啗”同“啖”,吃。
之虚所虚同“墟”集市。
恐栗,为儿恒状栗通“慄”,发抖。
州白大府大通“太”,上级。
(2)特殊句式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者……也,判断句式。
彼不我恩也倒装句式。
就是“彼不恩我也”,恩,作动词,以恩德待我。
为蛇所食,为……所,表被动,“被……”。
投以骨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3)词类活用故不得福福,作动词,赐福。
其—犬坐于前犬,原意为狗,在文中是指像狗一样,名词活用为状语。
—狼洞其中洞,原为名词,在文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原为名词,在文中活用为状语,意思是从隧道。
利其爪牙利,名词作动词以……为利。
布囊其口囊名词作动词,捂。
虽疮手勿惮疮名词作动词,烧伤。
(4)一词多义(5)古文翻译方法。
①翻译原则:“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②翻译方法: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调(调整倒装句句序)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及通假字)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2. 阅读考查目标(1)考点知识①准确理解文中字词句的含义,特别要注重课文的注解,重要的词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语句。
②字词的掌握和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
③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常见失误①虽是学过的课文,但却未读懂。
有的同学平时读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虽然试题的阅读材料就是课堂学过的课文,但是没有真正读懂;在考试答题时,抓不住要领,或者所答非所问。
②实词词义不落实,对一词多义不会辨别、选择。
掌握一定数量的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条件。
几乎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都在考查文言实词,有的特意考查一词多义。
从阅卷情况来看,这类试题的得分率不高。
最普遍的失误有二:一是以今天的词义去套文言词义,如“具以情告”,其中“具”有不少考生解释为“具体”;二是不会辨别一词多义,在多个词义面前不会选择。
③对虚词的用法不熟悉。
各地试题中,考查虚词的多种用法的试题是一大难点。
究其原因,一是朗读不够,缺少文言语感;二是归纳、辨析不够。
也许在课堂上教师帮助总结过多次,还是不熟悉,那是因为老师总结不能代替自己的总结。
要在老师指导下举一反三,自己再找例句归纳总结。
④对课文、句子理解不准确。
失误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句子翻译不准确,对句中关键性的词语漏译、误译,对特殊句式不熟悉,不会翻译。
二是对理解性的试题,答不准确。
三. 试题举例景公好弋(yi用箭射鸟),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①其罪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②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③吾君重鸟以④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1. 给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标点。
勿杀寡人闻命矣分析本题考查断句,其实也是在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结合前文的内容知道,这是景公听完晏子的劝告后的一个回答,而晏子劝告为的是阻止景公杀烛邹,因此,“勿杀”后要有断句。
解答勿杀,寡人闻命矣!友情提示:作这道题,易错的是在“勿杀”后断句。
其实,明白了文中人物关系和故事大意,这样的错误就不会犯了。
2. 选出文中加点的四个“以”字的解释依次正确的一项()。
A. 凭以为因为用来B. 按以为认为以至C. 按因为认为而D. 凭因为因为因至分析作这类题目时,先要掌握这些虚词的一般用法和基本意义。
区别它的用法关键是要区分它的词性。
“以”后如果跟的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就是做介词,否则就是做连词。
(也有做动词的,当“认为”讲,后面要接宾语,容易辨别)。
根据这个去分析,可以确定A、B 做介词,C做动词,D做连词。
选项中只有C符合这个条件,因此答案是C。
解答C。
友情提示:本题考查的是虚词“以”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用虚词的用法是文言阅读中的常见题型。
3. 与“使烛邹主鸟而亡之”的“亡”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诏吏欲杀之B.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C.请数之以其罪杀之D. 斗折蛇行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现象。
词类活用现象是文言阅读又一个常见的考点,作这些题目,首先要了解词类活用有哪些类型。
了解了词类活用的主要类型,就可以逐一辨别四个选项。
题干中“亡之”的“亡”后面接了宾语“之”(指代鸟),“亡”是个动词,这个动作不可能是“烛邹”发出来的,因此是使动用法,可以翻译为“使……丢了”。
B项“凄”是个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证明已经活用为动词了,结合句意去理解,可以判断它是使动用法,译为“使……凄”。
C项中“蛇”是名词,放在动词“行”之前,作状语,表示“行”的状态,是名词的活用。
A和D项中没有活用现象,因此,确定答案是B。
解答B。
友情提示:使动用法。
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宾语成了动作的主题,这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活用为使动动词了。
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生之”是“使我生”,是使动用法。
4. 翻译句子。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分析本题考查翻译,要求把原文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
一是缺主语(晏子),二是“公前”缺少方位词。
翻译为:晏子于是就把烛邹召来,在景公面前数落他的罪状。
解答(晏子)于是就召来烛邹在景公面前列举他的罪状。
友情提示:翻译时要用现代汉语语法来组织句子。
5. 请结合文章内容评述一下晏子的劝说艺术。
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选取一个角度,让考生进行评判。
评判的前提是理解文意,如本文,如果你不懂文章的意思,不知道晏子劝说的内容和结果,这道题目是难以回答的。
而知道了劝说的内容和妙处,还要用流畅的、准确的书面语言来分析,这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又是一个难点,在分析时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点出晏子劝说艺术的最大特点,答题时忌空而无物的回答,如只罗列“巧妙”“高明”等词语而无具体的分析。
解答晏子假借数落烛邹的罪状,婉转地批评了景公重鸟杀人的不当,既保护了烛邹,又不伤景公的面子,一举两得,非常巧妙。
友情提示:为什么要说看清文章后面的题目呢?根据同学们临场的教训,不注意审题、不看清要求就答题,往往会做的题却把分丢了,例如:题上让你找错误的选项,而你找了正确的,题上让你用原文语句回答而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了,这都是因为不注意审题所致。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一)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
师贫甚,炊不得米。
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
师怒,谓其窃,却弗受。
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
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
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
②亟:急忙。
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
④呼备:叫人准备。
⑤赍(jī):携带。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从师读()⑵以袜实米()⑶负以致师()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3. 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二)太宗论盗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或请重法以禁止⑵朕当去奢省费⑶轻徭薄赋⑷安用重法邪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词语。
⑴路不拾遗⑵商旅野宿3. 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三)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沈复《闲情记趣》)1. 选出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A、细察其纹理(细小)B果如鹤唳云端(果真)C、方出神(正)D、徐喷以烟(慢慢地)2.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蹲其身,使与台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文的描写充满童真童趣,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选自刘基《郁离子捕鼠》[注释] 盍去诸:何不把它赶走呢?垣墉:墙壁。
1. 找出文中写老鼠祸害的句子,并用现代汉语写出它的意思。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赵人与其子在养猫问题上各自的主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从这则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题答案】(一)1. ⑴跟从(跟)⑵装满(装)⑶背(背着)2. 你的心地是善良的,但这能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吗?(或“你的想法本来是好的,但这能作为学生拜师的礼物吗?”)3. 因为他得知老师没有米煮饭,想帮助老师。
(或“因为他得知老师家很穷,没有米煮饭”。
)这件事反映了林琴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二)1. (1)有人(2)去除(3)减轻(4)怎么(哪里)2. (1)遗失在路上的财物无人拾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