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拥军:为什么不问姓资姓社(精)

合集下载

市场经济姓资姓社

市场经济姓资姓社

市场经济姓资姓社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

理论上,市场经济是自由的经济、公平的经济、产权明晰的文明经济,但是在理论上这一切是通过市场交换规则根据市场需求状态作出强制性调整的经济形态,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陷非常大。

在世界历史上,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变,是从西欧开始的。

从14世纪到15世纪,欧洲遇到了空前严重的危机,接连不断的饥荒、瘟疫和战争使整个欧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几乎完全停滞,与当时古代中国和古代印度的繁荣形成强烈的反差与对照,使不少欧洲人冒险探索前往东方的航线。

达美洲,欧洲列强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殖民侵略活动,世界市场急剧扩大,刺激英国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大量农田被强行改为牧场,大量农民被迫离土离乡,进入手工业工场,充当雇佣工人,史称“圈地运动”,又名“羊吃人运动”。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到1688年,经过长期斗争,历经三次反复,终于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权。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技术革命,实现了机器大生产。

随后,欧美等主要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工业技术革命。

亚洲的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也迅速完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整个20世纪,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垄断程度越来越高,到了21世纪,几乎各行各业都形成了一些规模巨大的垄断公司,寡头垄断已经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市场结构。

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列强为争夺势力范围,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

姓社姓资

姓社姓资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摘要]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是一个极其重大的理论问题。

本文认为,按照这一问题的提法,可以更好地回答关于姓“社”姓“资”的问题,即当前的中国姓“社”不姓“资”,但它不是按照某种事先的理论设计所形成的“社会主义”,而是在实践中一步步走出来的“社会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可以视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进一步发展。

学界有人一再追问姓“社”姓“资”,在我们看来,姓“社”还是姓“资”当然是可以问的,但如果搞不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对姓“社”姓“资”问题的追问极易走上歧途。

同样,“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个真问题,但如果脱离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极易陷入误区。

因此,我们首先应当考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然后才能澄清我们的“社会主义”究竟是何种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进一步追问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和在新的语境中如何认识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我曾请教过许多专家:社会主义的最根本特征是什么?回答惊人地一致:公有制、按劳分配和高度的思想觉悟。

当然,具体说法会有所不同,但都是从所有制关系、分配形式和思想道德等方面着眼的。

如果问: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回答也都惊人地一致,甚至基本都是邓小平的原话: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有的还会把“三个代表”或“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发展”加进来。

这让我感到非常纳闷:为什么在“社会主义的本质”中有“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里面就没有呢?难道“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不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吗?人们都认为自己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的认识来自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即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初中历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优秀范文

初中历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优秀范文

初中历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优秀范文初中历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四项基本原则”内容、邓小平理论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确立的过程.利用教材有关邓小平南巡活动的照片及其说明文字,强调他的愿望是,“让全国人民都发财”(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有志者应该沿着他所指引的道路前进,确立起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特色”就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实行改革开放。

邓小平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四项基本原则”?(那时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2.“四项基本原则”的四个“必须坚持”是什么(指导学生从45页注解寻找答案: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教师指出:这“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3.1982年召开的十二大主要内容是什么?教师联系比较: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指的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当年苏联是在大城市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

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照搬苏联的经验,结果遭到严重挫折。

后来是毛泽东等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终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姓资姓社—第二次思想大解放:挣脱“姓资姓社”的思想羁绊

姓资姓社—第二次思想大解放:挣脱“姓资姓社”的思想羁绊

第二次思想大解放:挣脱“姓资姓社”的思想羁绊前因:从国内形势来看: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只是局限于人畜共耕的小农经济水平,无法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大跨越。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造就了占人口大多数的打工奴(中下层管理人员和生产经营人员)和广大农村贫困人员,社会形成两极分化和贫富悬殊现象,经济发展成果和改革成果外流,中国成了世界性工厂。

不解决姓社姓资的问题,就不能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成果与改革开放成果的归属问题和公平性问题,不解决姓社姓资的问题,就不可能真正地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快速地平衡发展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人们习惯于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这种思维模式如同精神枷锁,使人们不敢越雷池半步。

因此,挣脱“姓资姓社”的思想羁绊,正确评价改革开放的成败得失,继续向前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成为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内在要求。

从国际角度来看: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也出现了对改革开放“姓资姓社”的质疑和诘难。

中国又到了一个发展的关键时刻,面临着一个“何去何从”的重大而现实的抉择。

两者结合来看:对于国际局势发生突变,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

此时,针对自由化思潮展开批评是必要的,但一些人在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时,把矛头指向改革开放。

有些人总是习惯于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经济,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认为在市场调节背后必然隐藏着资本主义的幽灵,他们对中国刚刚兴起的市场化改革提出质问:到底是推行资本主义化的改革,还是社会主义的改革?这就提出了姓“社”姓“资”问题。

有人还提出,自由化最严重的就是经济领域,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经济根源就是个体私营经济。

中国似乎在陷入某种“新的思想僵滞”。

面对批评责难,中国放慢了改革开放步伐。

过程:历史事件: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成为当代中国思想解放又一个里程碑,催生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不问姓社姓资”是一种曲解

“不问姓社姓资”是一种曲解

“不问姓社姓资”是一种曲解作者:杜凤娇来源:《人民论坛》2012年第09期所谓“不问姓社姓资”的提法,是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曲解。

我们只要认真看一下南方谈话的原文就会知道所谓“不问姓社姓资”的提法,是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曲解人民论坛:改革开放到底有没有方向问题?朱佳木:对这个问题,理论界长期存在不同认识。

有人认为,改革开放本身就是方向,无所谓社会主义方向还是资本主义方向;谁讲改革开放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谁就被指责是“问姓‘社’姓‘资’”,是“反对改革开放”。

这种看法既不符合迄今为止改革开放的全部历史实际,也不符合党中央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一贯指导思想。

所谓“不问姓社姓资”的提法,是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曲解。

我们只要认真看一下南方谈话的原文就会知道,邓小平讲的是:“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这里不但没有说“不问姓‘社’姓‘资’”,相反,他在这句话之后紧接着说:“特区姓‘社’不姓‘资’。

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反复提醒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绝不能搞资本主义。

他说:“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南方谈话中他还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这说明,邓小平所说的“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并非“不问姓‘社’姓‘资’”,而是要弄清楚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找到正确判断社会主义的标准。

后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改革中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会葬送党和人民70年奋斗的全部成果。

要划清两种改革开放观,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同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的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化的‘改革开放’的根本界限。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说: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对是否淡化“姓社姓资”问题的思考

对是否淡化“姓社姓资”问题的思考
但是,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社”与“资”往往被认为等同于是与非,也就是说,“姓社”被认为必然有利,故等同于是;“姓资”被认为必然不利,故等同于非。因此,在现实生活品,凡事必先问“姓社还是姓资”的主张,往往也就包含着以“姓社还是姓资”作为判断一切是非的标准的主张。而我们在对其进行批判时,往往也将这两种思维方式或主张混为一谈。例如,有人认为,“三个是否有利于”就是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这就是说,有利则“姓社”,不利则“姓资”。实际上仍然是将客体的价值与其属性混为一谈。前面已经提到,判断事物本身“姓社还是姓资”,是主体对客体属性的判断;判断是非,则是主体对客体价值的判断,即,客体对主体有利即为是,不利则为非。从根本上讲,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和其是否对主体有利,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事物具有某种属性并不意味着其必然对主体有利或不利,反之,事物对主体有利或不利也不意味着其必然具有某种属性。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因而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姓社”的东西对我们都必然有利,“姓资”的东西对我们都必然不利。例如,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而且不平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对我们并不利;而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私营经济或外资经济,对于我们则有利。可见,将“社”与“资”等同于是与非,也是在“姓社姓资”问题上的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或观念,其错误就在于“等同”。
上述两种不同性质的错误思维方式或主张,均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一方面,无论判断事物本身“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正确
123456
--------------------------------------------------------------------------------

不问姓左姓右,只反错误与荒谬

不问姓左姓右,只反错误与荒谬

不问姓左姓右,只反错误与荒谬作者:段拥军更新时间:2008-12-7 11:48:00 来源:作者惠寄【字号: 大中小】浏览2次一、左与右,现实中代表什么不研究左与右这两个概念的历史渊源,仅仅分析这两个概念在现实政治中的表现,可知它们是相对的概念,代表两种不同的思想倾向或者两类相互对立的价值观。

一般而言,“左”代表进步、改革、激进、创新的思想与价值观念,“右”代表落后、保守、秩序、传统思想与价值观念。

当持有前一倾向思想观念的左派提出某种宏伟的蓝图或者方案,要用大胆的改革或激进的革命来实现它时,右派往往不同意这种改革,反对这种革命,希望保守旧的体制、秩序,常常代表反对改革、反对革命因而也反对进步的思想与势力。

在中国社会,左与右的划分要比国际通行的划分复杂得多。

实施武装革命建立新中国的共产党自然是左派的代表,保守旧政权反对建立新中国的国民党无疑是右派力量的代表;在革命队伍内提出激进革命策略的同志往往被称为左派,提出温和保守策略的同志一般被认定为右倾或者右派;照搬经典作家语录、教条的执行共产国际指示,是所谓革命派、左派,而按照中国实际创造性的应用马列主义进行革命实践的同志,则往往被指责为右派、投降派。

解放以后,反对现行政策,对现行方针主张提出批评和修正意见,或者提出不同于现行政策的新的意见主张者,经常被打成右派或被划定为右派。

在经济工作中,提出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下达实际完不成或完成效果很差的经济指标的人,一般被称为有左倾政策主张的人,而提出压缩粮钢产量指标,注意综合平衡,促使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人,即所谓反冒进的人,则被称为思想右倾的人;支持大跃进政策主张的人是左派,而对大跃进政策带来的问题提出批评意见、主张改变相关政策以彭德怀为代表的同志,则被打成右倾反党集团。

新时期,左右两派更有了不同于以往的特殊划分,不同意传统政治经济观点、提出激进改革方案的人被称为右派,即进行资本主义化改革的右派;固守传统政治经济观点乃至反对现行改革政策观念的人则被称为左派,即坚持社会主义改革的左派。

姓社姓资”争论震动全国

姓社姓资”争论震动全国

“姓社姓资”争论震动全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改革的浪潮已经席卷全国,但人们的认识离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新出现的承包现象、雇工现象,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姓社姓资”的大讨论。

关键时刻,邓小平一锤定音。

他提出的“三个有利于”震动全国,冲破禁锢人们多年的理论禁区,解决了困惑中国的改革难题,为思想再次大解放指明了路径。

承包经营引发大讨论——关广梅走的什么“道路”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

发轫于安徽农村的承包经营思想进了城﹐全国各地厂矿企业都遇到一个相同的难题﹐那就是﹐承包经营者和生产工人是什么关系?如果个人说了算﹐工人还能不能说是企业的主人?个人承包的模式是不是又回到了资本主义经营方式?辽宁本溪蔬菜公司职工关广梅从1985年开始﹐连续租赁了八家副食商店。

两年间创利一百万元﹐职工收入成倍增长。

但有人认为她走的不是社会主义道路。

1987年6月12日起﹐《经济日报》以《租赁企业究竟姓‘社’还是姓‘资’》为题﹐开展了四十多天的大讨论。

这个被社会称为“关广梅现象”的讨论成为新闻报道触及改革难点的先声。

围绕“关广梅现象”争论的焦点是:一,关的收入是职工平均收入的20倍﹐一种意见认为这个收入差距不合理﹐关是“没有资本的资本家”;另一种意见认为﹐这个收入是租赁合同所规定的﹐是合法的收入。

二,关租赁后﹐实行商店党支部书记﹑经理一身二任,一种意见认为这是“削弱党的领导”﹐把党支部也“租”出去了;另一种意见认为﹐基层商店实行书记﹑经理一人兼﹐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党的领导﹐减少了企业推诿﹑扯皮现象﹐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三,关的租赁群体规模较大﹐对市场占有率较高﹐一种意见认为﹐这样会形成商业垄断集团﹐不利于搞活市场和保护消费者利益;另一种意见认为﹐这是商业企业改革中横向联系加强的结果﹐可以发挥大店优势﹐以大带小﹐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在这场大讨论中,来自本溪本地和北京、四川、湖北以及全国许多政府机关领导、与关广梅遭遇相似的企业家、理论研究者、普通读者不同角度热烈而积极的意见反馈,使大讨论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立体化、跨时空的、微观解析与宏观审视相结合,气势磅礴的连续报道。

关于姓“社”姓“资”争论的反思

关于姓“社”姓“资”争论的反思

作者: 黎之焕
作者机构: 广西大学哲学系
出版物刊名: 广西社会科学
页码: 13-18页
主题词: 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思维方式;利用资本主义;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改革开放;阶级斗争;社会制度
摘要: <正>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猛烈冲击人们的生活、思想。

公开的或隐蔽的思想矛盾、冲突和斗争产生了。

所谓姓“社”姓“资”之争,就是这种矛盾、冲突的一种表现。

从表面看,问姓“社”还是姓“资”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现象。

但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并不是什么新东西。

这种思维方式深刻的历史根源,是解放后头三十年我国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

在这段历史时期,我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政治运动不断。

在这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形成了一种思维方式或定势:对任何社会现象,在确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反应之前,首先追问它是姓“无”还是姓“资”。

“文革”期间,乘车船、进北京也要问阶级成分。

姓“无”者接受之,姓“资”者排斥之。

在那年。

谈谈姓“社”姓“资”的几个认识问题

谈谈姓“社”姓“资”的几个认识问题

作者: 蒋国斌
作者机构: 湖南省文联 副书记
出版物刊名: 湖湘论坛
页码: 10-12页
主题词: 中共湖南省委;政治教研室;里特;湖湘;解放思想;敢闯;资产阶级自由化;张松;教研人员;现代化建设
摘要: 今年6月20日和22日,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第6期厅干班学员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座谈。

座谈会由副教育长张松业同志主持,进修部、政治教研室、科技教研室、《湖湘论坛》编辑部等单位的负责人和教研人员应邀参加了座谈。

大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畅谈了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的体会。

这里特选刊部分座谈会发言要点,以飨读者。

关于姓“社”姓“资”问题——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的体会

关于姓“社”姓“资”问题——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的体会

作者: 苏星
作者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 副校长
出版物刊名: 科学社会主义
页码: 9-12页
主题词: 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大解放;解放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
摘要: <正> 邓小平同志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同时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对人们的思想是一个大解放。

这一段话告诉我们,只要符合这三条标准,就不要在姓“社”姓“资”的问题争论不休,贻误时机,而要大胆的闯;不要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

改革中要不要对每个问题都问姓“社”还是姓“资”?

改革中要不要对每个问题都问姓“社”还是姓“资”?

改革中要不要对每个问题都问姓“社”还是姓“资”?晓亮
【期刊名称】《领导之友》
【年(卷),期】1992(000)003
【摘要】这个问题早在四五年前就提出来了。

例如《人民日报》1988年5月14日的评论员文章就有这样一个小题:“从凡事都问姓‘社’还是姓‘资’的思维方式中走出来”。

文章
【总页数】1页(P44-44)
【作者】晓亮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3
【相关文献】
1.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中姓“资”姓“社”争论述评 [J], 李绍来
2.推进改革需继续破除姓“资”姓“社”旧观念 [J], 段祺华
3.要正确认识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姓“资”姓“社”问题 [J], 李连仲
4.姓“社”姓“资”问得问不得? [J], 宋醒民
5.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要害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 [J], 赵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正确对待姓“社”姓“资”问题.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正确对待姓“社”姓“资”问题.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正确对待姓“社”姓“资”问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正确对待姓“社”姓“资”问题【作者】刘炳瑛【作者简介】刘炳瑛中央党校经济学考古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在有一种议论,似乎搞市场经济就不要再讲姓“社”姓“资”问题了。

这是一种糊涂认识。

其实,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只有弄清了它们之间的质的区别,才谈得上正确对待姓“社”姓“资”问题,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进。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从理论认识上分析姓“资”姓“社”问题,要在社会经济本质的理论、社会经济一般的理论、社会经济运行的理论和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理论等方面研究。

一、掌握社会经济本质的理论,确认“资”和“社”的本质区别社会经济本质的理论,是指依据生产因素即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特殊结合方式及其所有制基础,对社会经济的质的规定性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着重论述了这一理论。

它强调不同社会经济之间具有本质区别;物质资料生产总是具有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社会历史区分为不同阶段就是因为生产的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结合方式和方法各不相同。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建立的经济理论,从生产因素的特殊结合方式所体现的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是资本家私人追示剩余价值的生产。

这是我们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的理论基础。

过去对社会经济本质的理论理解得较狭窄。

在当今时代,我们要加深领会和拓宽研究,从而使我们能够在现代世界经济的巨大变化中保持清醒头脑。

第一,社会经济本质的理论在当代指导我们科学正确地对比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

在现代社会历史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趋势中,面对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并存共处、矛盾运动的格局,只有从不同的所有制基础上揭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区别,才会避免因社会主义继承资本主义既得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而混淆“资”和“社”。

深圳特区姓“社”不姓“资”

深圳特区姓“社”不姓“资”

作者: 梁仲桓;高国辉
作者机构: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中共深圳市委党校 常务副校长;副教授
出版物刊名: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页码: 8-11页
主题词: 特区建设;边陲小镇;“三资”企业;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比例;精神文明建设;生活资料市场;“三来一补”;外来劳动力
摘要: 深圳经济特区自1980年建立以来,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把原来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初步建设成为以工业为主、工贸技相结合、外向。

北京王氏宗亲联盟网,王氏宗亲网,北京王氏宗亲联谊会,王氏宗亲联谊会

北京王氏宗亲联盟网,王氏宗亲网,北京王氏宗亲联谊会,王氏宗亲联谊会

北京王氏宗亲联盟网,王氏宗亲网,北京王氏宗亲联谊会,王氏宗亲联谊会一、寻根留本。

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

”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里来。

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里来。

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上几十年,但总要静静地离开人世。

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死了,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岂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换而言之,你的孩子也就是失去了根本。

过去和现在,有很多人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打碑,一者表示后人的孝心,二者是不忘先人,但它又能保藏多少年?世代的变迁,人为的损坏,年代长久日月的风化,也就失去了树碑的作用。

而几千年“谱书之风,代代相传”,从远古至历朝历代,乃至今天,先祖的名字流传至今,岂不是修谱的作用吗?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你的根到底在哪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有负先人养你?特别我炭埠王氏,已有93年没有修谱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知道自己祖父母名字的人为数不少,更谈不到自己是哪支哪房。

所以说,这次修谱意义重大,一者可以帮你查清你的祖先是谁,让你的名字与先祖一起流芳千古,二者你如果万一真的断线,把你的祖辈、父辈和你一同记载下来,让你的后人代代相传,永远知道你们是他们的先祖,将来和他们一起流芳千古。

二、清缘备查。

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之所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

”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望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埋葬着他们的祖人。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有着把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谱,只要有了谱书,凡与族人有关的人和事,谱上都有记载。

比如,你要知道王氏来由、远祖世系,可查王氏由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拥军:为什么不问姓资姓社

首先,什么姓“社”什么姓“资”是一个颇多争议的问题,一下子难以搞清楚。

其次,时代发展到今天,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又是资本主义,是一个需要探索、需要重新定义、远未达成共识的问题。

马克思文章中所说的19世纪中叶的资本主义同今天的资本主义对照,不说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至少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哲学大师波谱尔更明确的指出,马恩提出的诸多社会主义改革措施,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早已成为现实,比如高额累进税,比如国家办教育等等。

恩格斯说过“股份公司制度是对个人资本占有的扬弃”。

今天美国等发达国家新的公司法,则不仅设立有很大权力的独立董事,而且公司追求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包括企业稳定发展、工人就业、社会公众利益等许多方面。

现实的社会主义同样与马克思当年的设想有很大不同。

首先以取消商品经济、建立计划经济为目的的社会主义革命方向,已经被否定;其次,按劳分配就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也是难以做到的事情。

经典作家关于私有制弊端和资本家利润来源的剩余价值观点,看来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市场经济关系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发展,中国共产党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与实践,以中俄为代表的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事实,已经不容辩驳的说明:以取缔市场经济为手段建立起来的产品经济模式,这一以“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为标志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体制,超越历史条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是痛苦和低效率,必须坚决予以改变。

社会主义要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的发展与进步,就必须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市场经济这一成果。

走上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资本主义各国在这条道路上走过数百年历程,所总结的经验教训,所得出的宝贵结论,所建立和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经济管理制度,都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原来被当作社会主义坚决捍卫的东西,现在需要改变和取消。

原先被当作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批判的东西,正是今天需要学习照搬和重建的。

现在需要更多谈论的不应该是我们与资本主义的区别问题,以及如何与资本主义观念体制划清界限的问题,而应该是把握精神实质、学习引进的问题。


其次,这个问题是一个上纲上线的问题。

任何问题,一经上纲上线就会复杂化,难以达成共识。

明明今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观念已经有了全新的理解,教条主义的认识已经让位于实事求是的发展。

什么是社会主义,要从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社会发现了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入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高度社会化的现实,本质上要求社会控制生产资料、实施计划经济,这在理论上并无不妥。

但是实践中,生产力水平很不发达的中
俄等国推行的计划经济,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存在很大差异。

即使发达的东德,计划经济的实践亦被证明是失败的。

资本主义各国克服周期性经济危机与阶级矛盾,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除了社会主义革命手段外,还有社会民主党的议会道路,以及宏观调控、政治改革、福利国家等渐进式改革道路。

其解决问题的效果比革命方式好得多。

即使在与资本主义激烈竞争的冷战年代,如果我们不是采取意识形态化的方法: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拥护。

而是实事求是,对我们有用的、科学的东西就吸取,无用落后的东西就抛弃,我们社会的发展状况就不会如文革时期那样。

如果不是把私有制看成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不是把市场经济看成与社会主义势不两立的东西,不是将西方经济学、南斯拉夫改革、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刘邓的三自一包政策,看成洪水猛兽,非坚决批倒批臭并与其划清界限不可。

而是像西方国家对待社会民主党的观点和主张那样对待西方的东西,对待资本主义的东西,对待非主流的观点,对待不同的认识与主张,我们国家的社会发展将会大为不同。

如果不是把区别姓资姓社放在首位,不是设置那样多的意识形态禁忌,而是将寻找最有效的发展生产力、最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模式作为目的,我们就会毫不犹豫的将资本主义各国运用自如经多年实践检验合理有效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

而不管这些东西姓社还是姓资,与我们坚持的正统观念有什么样的冲突;我们就不会将股份制、民营企业的发展视为资本主义在蔓延,也不会将传统公有制企业发展滞后、规模缩小乃至体制转型,看成是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在缩小,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日渐式微。

这是自我戴枷,自己限制自己。

政治经济的意识形态化已经让我们吃够了苦头,再也不能重蹈覆辙了。

不搞意识形态化,不上纲上线,人们就不能正确判断事物,做出理性选择了吗?不谈我们是为了社会主义还是为了其他人类美好的理想,就不能判断公社制与承包制的孰优孰劣,那一个体制更切合实际?不谈目的是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全人类,我们就不能判断开放好还是封闭好,实行市场经济有利还是实行计划经济有利?不讲最终目的是实现大同社会,就不能判断村长选举好还是个人指定好?差额选举是不是比等额选举更公平更合理?不讲建设高素质的银行家队伍、建立强大的人民银行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就不能判断股份制改造、引进不同的投资者,对改善银行经营有好处还是没好处?就不能判断坏帐多、资本金不足,对于一个银行所具有的风险?就不能认识现代银行制度优于传统的银行制度吗?不讲马寅初的人口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还是马尔萨斯主义的,是无产阶级思想还是资产阶级思想,就不能判断马老提出的建议对我们社会有好处还是没有好处,限制人口的主张正确还是不正确吗?显然不是,完全可以判断。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
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