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发展

中国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发展

中国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然而,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就是制度和结构存在缺陷。

因此,中国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发展已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

市场化改革的历程中国市场化改革是经过近40年不断探索的阶段性成果,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局。

当时,中国在改革的过程中,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模式,国家对市场实行控制,国家所有制占据了绝大部分财富,在外资影响下,民营资本也开始逐渐形成规模。

但是,由于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在国有企业,市场形式单如,价格水平亦由国家制定和控制,市场因此失去了其自主调节、优化的功能。

1980年代,中国正式推进市场化经济改革,市场成为经济经营的主体手段,深化农村、城市、金融、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成果。

1992年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宣布全面实行市场化改革以及市场化金融体制改革,使得中国市场已经逐步成熟化。

然而,市场化改革并非易事。

在25年的实践中,中国市场化经济发展经历了众多挑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为中国在市场化改革上极大的挑战。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老问题又被重新提出,在保护国有企业和维护全民休假的前提下,还要扶持和支持发展的非国有企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金融发展的阶段中国的金融体系发展近几十年来表现异常迅猛。

金融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体现在建设一个长期、稳定和可持续的市场体系上。

作为衡量国家经济运行乃至全球经济的一大指标,现代金融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完善和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对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也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在金融体系改革上取得一些重要的成果,其中包括银行制度改革、股份制改造和外汇管理体制的全面调整。

到了21世纪,中国的金融业规模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开始向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各种金融机构迅速崛起,并通过优化国内经济结构实现了突破性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金融体制改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金融体制改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金融体制改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金融体制改革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稳定、健全、透明的金融系统,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

本文将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金融体制改革进行深入探讨。

一、背景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重要任务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实行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改革政策,其中金融体制改革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得到了充分重视。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体制改革进展1. 金融市场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体制改革首先推进了金融市场化进程。

通过逐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实现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金融机构之间的服务质量和产品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多元化和高效率的金融服务。

2. 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中的一大亮点。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进程,利率市场化改革成为推动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

通过逐步取消贷款利率的管制和推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金融机构利率的形成机制逐渐趋于市场化,这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3.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为了适应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

通过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框架和机制,加强金融监管力度,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和金融机构的安全稳健,提高金融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和透明度。

4. 金融创新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金融创新。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金融创新得到了积极鼓励和支持。

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提高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金融创新不仅满足了社会各界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还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5. 金融国际化金融国际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国转型金融研究报告论文

中国转型金融研究报告论文

中国转型金融研究报告论文引言中国的金融体系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巨大的转型和发展。

从最初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复杂程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转型金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内在的挑战和机遇。

背景中国的转型金融是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金融改革和市场化进程。

这一转型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中国的转型金融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现状分析1. 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中国的金融机构改革是转型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设立新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中国的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

然而,一些问题仍然存在,如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不充分、市场准入门槛高等。

2. 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等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在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市场操纵和信息不对称等。

3. 金融监管的改革与完善金融监管是保障金融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的金融监管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

然而,金融监管的不完善和不透明性仍然是中国金融转型的一个瓶颈。

挑战与机遇1. 挑战•金融风险: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这些风险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构成了挑战。

•信息不对称:在中国金融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者难以获取准确的信息,进而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行。

2. 机遇•金融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科技的创新成为中国金融转型的重要机遇。

金融科技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这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发展提供了机遇。

结论中国转型金融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的改革和完善,在金融科技创新和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抓住机遇。

中国的金融体制与金融改革

中国的金融体制与金融改革

中国的金融体制与金融改革金融体制是一个国家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的总称,它不仅牵涉到金融机构的设置、调整和监管,也包括了金融市场的建设和运作。

中国的金融体制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这些改革旨在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金融体制的现状、金融改革的过程和成就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金融体制的现状中国的金融体制起源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时至今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目前,中国的金融体制主要由央行、商业银行、证券市场、保险市场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等组成。

央行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商业银行提供资金融通服务,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则提供资本市场和风险管理服务。

尽管中国的金融体制已经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金融监管体制的不完善,金融风险难以有效控制,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得不到充分的预防和化解。

其次,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效率相对较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有待加强。

此外,金融资源分配不均和金融服务的滞后性也是中国金融体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金融改革的过程和成就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和完善监管为主要目标。

其中,金融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资本市场改革以及金融机构改革是最核心的内容。

金融市场化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逐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中国金融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和资金流动性得到大幅提升,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和产品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拓展。

在此基础上,中国的证券市场也得以发展壮大,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资本市场的规模得到了显著扩大。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解决金融资源配置不均的重要举措。

早期,中国的利率由央行严格管制,而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的形成机制开始逐步改变。

通过放开存款利率、逐步引入市场竞争,利率水平逐渐与市场供求关系挂钩,这有助于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使经济资源能够更加合理地流动和分配。

我国的金融体制及其改革

我国的金融体制及其改革

我国的金融体制及其改革
我国的金融体制是指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在内的组织和机制,这些机构在一定法律体系下运作,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金融体制主要以国有银行为主导,国家对金融业具有绝对控制权,金融市场不够开放和竞争,缺乏金融创新和服务多样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发生了许多重大改革。

首先,我国进行了金融市场的开放,引入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公司,并允许内外资合作设立金融机构。

其次,推进了国有银行改革,实行了股份制改革,引入了民间资本,逐步提高了市场化程度。

再次,我国加快了对金融创新的支持和监管,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活跃度。

另外,加强了对金融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力度,完善了金融监管机构的功能和责任。

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仍在进行中。

主要的改革方向包括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加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提高金融监管能力,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等。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更加市场化、透明、规范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

通过金融体制改革,我国金融业也在逐步与国际接轨,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历程的回顾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到2003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是建立工业部门的现代企业制度,与之相适应,金融部门的改革旨在建立独立于财政的市场取向的金融体系,目的在于创造与企业改革相适应的外部环境。

在从1978到2003年这个时间段里,以上世纪90年代为分界线,之前的金融体系中,监管系统是中国人民银行;银行系统包括国家专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和信用合作社;非银行金融中介主要有保险公司、信托投资、租赁公司以及各大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可以说90年代前我国金融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机构无市场,金融市场在当时不存在更没有发展起来。

90年代后我国的金融体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明确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原则后,90年代后的银行系统呈现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活动主体。

非银行金融中介也得到空前发展。

同时,随着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期货)等市场的建立,我国金融体系改变了之前有机构无市场的窘境。

第二阶段金融体制改革从2003年开始,进入金融结构市场化取向的企业化改造,目的在于除金融机构自身经营需要外,更要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2004年开始的金融机构企业化改造这个总目标被分解为三个目标,首先,实现财政与银行的关系以出资额为限的有限责任机制(公司制)。

其次,完善银行的内在运行机制,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最后,强化外部监管,建立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专业监管。

这三个目标的实现标志着金融机构企业化改造的成功和金融体制改革第二项基本任务的完成。

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是这一任务完成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

现行金融监管体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缺乏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

在分业监管体制下,我国的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三家监管机构自成系统,条块分割,各司其职,它们之间的协调合作至关重要。

我国从2003年开始建立三会的"监管联席会议机制",监管联席会议成员由三方机构的主席组成,这种监管协调合作机制缺乏一个完整的制度框架,如明确的职能定位,信息收集、交流和共享等的安排,无法成为一个长效机制。

金融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整改与推进

金融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整改与推进

金融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整改与推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业的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变得尤为重要。

市场化改革成为推动金融行业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就金融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整改与推进进行探讨。

一、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金融体制改革也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过去的金融体制一直以来都是国家主导型的,这使得市场机制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导致资源配置不够优化、金融产品创新不够活跃等问题突出。

为了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

二、金融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措施为了推进金融行业市场化改革,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

首先,要推进金融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建立。

这意味着金融机构需要按照市场规律来确定利率、汇率和价格等要素的定价,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其次,要加强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

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机构和制度,加强对金融市场各参与主体的监管,保障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和金融风险的有效防控。

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体制的市场化程度,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金融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效果金融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首先,市场化改革促进了银行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传统的商业银行主要以存贷款为主,如今通过市场化改革,银行开始积极开展证券、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业务,拓宽了业务范围。

其次,市场化改革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

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金融机构通过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降低成本,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再次,市场化改革推动了金融创新。

市场化改革提供了金融机构发展的空间和条件,使其能够更加自由地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有效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进步。

四、金融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挑战和对策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金融市场的监管需要加强。

当前,金融市场监管面临着金融创新速度快、金融产品复杂多样化等问题,监管模式与市场需求的匹配程度还有待提高。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论文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论文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论文[摘要]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是与经济体制改革所作出的一种战略配合。

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同样需要走渐进式道路,体现出不同的改革顺序和搭配方式。

当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在工业部门微观层次时,金融体制改革则在宏观层面予以配合;当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在宏观层次时,金融体制改革则从微观层次予以配合。

这种配合正是金融体制改革两大基本任务的体现,即首先建立独立于财政的金融体系然后对中国金融机构进行企业化改造。

本文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未来进行展望,就金融体系以直接还是间接融资为主、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分业还是混业经营以及农村金融五个方面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历史必然性展望中国的改革历经30年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走出了一条与前苏联东欧国家完全不同的改革道路。

金融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其重要地位决定了金融体制改革在整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特殊性。

然而,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必须放在实际国情和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来进行。

基于此,本文在探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特殊性的基础上,对30年来的金融体制改革历程作系统回顾,并对今后的改革进行展望。

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特殊性及发展历程金融部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因而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就有着不同于其他部门的特点。

我们需要认识这些特殊性来正确理解金融体制改革路径选择及其进程安排、确立金融体制改革目标体系等问题。

(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特殊性(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路径的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健全独立于财政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的企业化改造,实际上就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两个步骤,如果这两步并为一步走,就是激进式改革;分成两步走,就是渐进式改革。

在激进式改革方式下,改革现有的宪政规则是第一位的,而如果要满足宪政改革,只能实现银行的快速私有化,建立新的产权结构,此时就没有金融体制改革战略配合的问题。

另外,激进式改革方式下金融体制改革的两个基本任务被认为是快速私有化和价格自由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无需做特别安排,此时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无需承担责任。

金融改革创新论文范文

金融改革创新论文范文

金融改革创新论文范文金融改革创新与金融风险防范不仅是自贸区重要的改革内容之一,也是自贸区改革的重要支。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金融改革创新论文,供大家参考。

金融改革创新论文范文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初探[摘要] 农村金融发展的好坏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较大。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村金融发展就更加举足轻重。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文章从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阐述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剖析以及提出改革创新的策略[关键词]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初探[基金项目] 本文是2011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广西农村金融体制创新研究——以广西田东县农村金融改革为例”(项目编号:11BGY0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 代洪丽,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财税金融系经济师、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学(农村金融、区域金融),广西南宁,530007[中图分类号] F830.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5-0020-0002农村金融发展必须和农村经济发展保持适应。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主要面对的对象是大量的分散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

农村金融的特点是:交易规模小、次数频繁、缺少担保品和抵押品,难以获得征信信息,金融服务简便、灵活、及时,交易成本、资金使用成本和交易风险高,收益又比较低。

一、农村金融发展运行概况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农村金融的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来,提出很多改革措施,积极扶持农村金融,有效弥补市场机制缺陷。

比如通过完善金融体系,进行农村金融机制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彻底免除农业税,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对农业生产中的申请贷款所付的利息也进行了财政贴息,减轻了农业生产者的利息负担;对政策性的农业保险给予支持。

浅谈金融体制改革与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精选5篇)

浅谈金融体制改革与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精选5篇)

浅谈金融体制改革与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精选5篇)第一篇:浅谈金融体制改革与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浅谈金融体制改革与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在国际上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的金融制度的完善性,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金融工作必须围绕着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这三项任务。

只有深化金融体制的改革,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逐渐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立起健全的金融法制,才能保障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为我国未来的金融市场体系打下夯实的基础,使得我国金融良性循环。

最近几年,金融业蓬勃发展。

但是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尽管金融服务的能力一直在有条不絮的上升,但是由于过快的扩张规模,导致金融业并没有想象中一样服务于实体经济,而是有所“脱实向虚”。

这是由于最近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原本应该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机构蠢蠢欲动。

这样既不利益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对金融业自身有所危害。

实体经济无法得到资金支持,无法顺利转型,导致国家金融实力受损。

纵观金融的历史长河,全球发生过多起金融危机事件。

一旦发生金融危机,不仅对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对发生金融危机的经济体是毁灭性的打击。

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地区和国家,他们的金融体系存在缺陷:这些国家在他们长期以来的发展中,严重脱离的实体经济,即没有服务好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与金融业本就是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

脱离实体经济的根基,那金融业将自食恶果;失去金融业的支撑,实体经济也将缺乏活力。

金融与实体经济两者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服务好实体经济,使实体经济产业链进行转型升级,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才不会脱实向虚,畸形发展。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其经济发展的根基必定是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谓重中之重,一个国家要是缺少实体经济的发展,其产业链会出现空心化问题,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会受到严重的障碍。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一片萧条,爆发源头美国,采用了实体经济增长的模式,逐步化解,慢慢恢复经济。

金融市场的金融市场与金融市场金融改革

金融市场的金融市场与金融市场金融改革

金融市场的金融市场与金融市场金融改革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金融市场中,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的运行和发展的趋势。

然而,金融市场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金融市场的改革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首先,金融市场的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市场的规范化和透明度。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一些金融市场上出现了乱象,比如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频繁发生。

这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因此,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完善市场规则、提高市场透明度成为了当前金融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

其次,金融市场的改革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金融风险的防控。

金融市场作为风险传递和管理的重要渠道,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也暴露出金融市场在风险防控方面存在的不足。

因此,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和风险管理,成为了金融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另外,金融市场改革也需关注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金融市场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

比如,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的兴起,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金融市场改革需要积极研究和应用新的金融科技,推动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

此外,金融市场改革还要关注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和主体,其发展和健康状况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加强金融机构监管,提高其内部风险管理能力,推动金融机构改革和转型,成为金融改革的又一重要课题。

总之,金融市场改革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力来推动。

只有通过规范市场秩序、加强风险监管、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以及改革金融机构等多个方面的改革,才能够实现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

争取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的金融市场,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市场体制改革发展论文

金融市场体制改革发展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金融市场体制改革发展论文改革开放以前,为了执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我国全面实行了计划体制,金融业也不例外.正规的金融市场被取缔,金融机构只剩下中国人民银行一家,既充当中央银行,又是唯一一家经营商业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改革开放以后,原有的一些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渐渐恢复,还开设了一些新的金融机构。

到1997年底,全国单是银行、保险系统的总行、总公司已有12家,机构总数已达171601家,职工总数已达2187331人(《中国统计年鉴1998),第667页)。

但是,量的扩张并不意味着我国金融体系已经发展得十分完善了,恰恰相反,改革开放以后重建的金融体制带有很多计划经济的残余,还十分不完善。

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金融体制的内在缺陷更加明显,建立与市场经济和我国现阶段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金融体制也显得更加迫切。

一、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说,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是实物经济发展的结果和需要,是为实物经济服务的,我国发展金融市场、设计金融体制也必须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

现代经济增长的途径有三个:一是通过要素积累,增加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这三大投入要素中的一项或多项;二是经济结构转移、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转换;三是技术变迁.每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中自然资源是先天给定的,在生产中大规模增加自然资源比较困难。

劳动力的增长受到人口出生率的限制,”各国、劳动力变动的差异不大,一般年增长率在:1%一3%之间。

唯一对经济增长率有大的影响的是资本1 / 7积累的变化,各国在要素投入增加方面的主要差异就:是资本积累率的不同、经济增长还可以通过经济结构升级的方式实现。

将投入要素由低效率的部门向高效率的部门重新配置,同样数量的投入要素的产出能在此而增加。

金融改革方面论文范例

金融改革方面论文范例

金融改革方面论文范例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探讨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

农村金融体制更是整个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实现国家各个时期的总任务、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的。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从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出发,在对现有农村金融体制中存在问题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路径选择前言农村金融体系的构造,不仅牵涉到甚至决定我国整个金融体制的改革效能,决定着金融体系功能是否健全、金融整体改革的成败,也制约着农村市场经济乃至全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因此,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一、农村金融体制概述及发展现状农村金融体制经重新定位后,其结构出现了重大调整,同时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退出以及对非正规金融的整顿,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农村金融本身是一个独立系统,是由若干要素所组成的有机体。

农村金融体制的最大特征是具有整体性,能够实现一定的功能。

此外,农村金融体制中各部分也均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而这进一步确定了农村金融体制的形态。

当前,中国的农村金融环境正处在变革和调整时期。

我国农村金融供不应求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巩固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的瓶颈。

对此,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金融业在数量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其数量在迅速扩张的同时,农村经济增长没有出现与之相协调的景象。

第二种观点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机构对农村信贷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仍未改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金融资金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要加快农村金融发展,必须建立一个能满足“三农”发展需要的金融体系。

目前农村已形成了以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以及主要负责储蓄业务的农村邮政储蓄等正规金融机构为主的金融体制安排。

金融-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与改革问题研究论文设计

金融-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与改革问题研究论文设计

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体系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性,此后,很多学者开始研究经济发展与金融市场之间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论证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金融市场对于经济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个健康稳定的金融市场,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促成企业的资金融通,稳定市场的经济形势,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反之,如果金融市场不健康,则会出现经济主体融资困难、资金缺乏保障等诸多问题。

目前,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情况下,金融市场对于一国经济的支撑作用愈发明显。

我国的金融市场通过不断发展完善,已经初步形成了各级金融主体相互协同、各级市场互相配合、监管与市场行为不断完善的良好局面,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市场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的意见和建议,为促进我国金融市场乃至整体经济健康发展给予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金融市场,改革,金融创新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the role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in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lsogrowing. 2008 financial crisis, the global economy has brought great disaster,but also allow more peopl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financial marketstability. Since then, many scholars began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inancial markets, the financial markets demonstratedthe rol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different angles. From a macro point ofview, the financial market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more important role inpromoting a healthy and stable financial market, can provide a solid guaranteefor financing the real economy, promote enterprises to further expand thecapital, stabilizing the overall economic situation, promotion entity healthy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other hand, if the financial market is unhealthyeconomic entities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ccur, lack of funds and many othersecurity issues. At present,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developmentof a diversified economy, the financial markets for a supporting role in acountry's econom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apparent. China's financial marketsthrough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has initially formed a financial body levels of mutual collaboration,co-ordination at all levels of the market,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regulatory and market behavior of a good situation, but compared withWesterncountries, China's financial markets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China's financial markets, current situation andproblems,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China'smarket and the overall economic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give some financialhelp.KEY WORDS:financial market, reform, financial innovation目录第一章导论 (1)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3 本文研究思路与内容 (3)1.4 本文研究方法 (3)第二章金融市场概述 (4)2.1 金融市场的含义 (4)2.2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4)2.3 金融市场的功能 (4)第三章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5)3.1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历程 (5)3.2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7)3.3 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10)第四章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性和困难性 (12)4.1 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性 (12)4.2 我国金融体系改革中的困难复杂性 (14)第五章金融市场体系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15)5.1 深化货币政策改革 (15)5.2 加快商业银行转型 (15)5.3 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16)5.4 加快发展现代保险业 (16)5.5 深化政策性金融体系改革 (17)结论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第一章导论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建国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一直坚持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金融体系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管理的“大一统”金融体系。

金融市场改革论文

金融市场改革论文

金融市场改革论文一、我国当前金触市场的主要问题我国金融市场主要问题表现在:利率、汇率管制严,资本市场没有放开。

带来的主要问题,一是利率与汇率不是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供需规律决定其水平,使资源配置不能按市场规律达到最优化。

在市场经济情祝下,市场的供需是对资源稀缺性的合理调节,而这种调节是通过资源供需量和价格进行的。

任何一种资源都会向能带来最大经济效益的领域流动,而这种效益体现在资源扣除了获得它所花费的成本后取得的价值增值。

这也是社会财富的价值增量。

因为是价值而不是价格,因此,就应准确衡量资源的真实成本。

而在利率与汇率作为资源的单位价格不能按市场供需反映其真实价值时,资源所创造出的价值也就不真实,也就是说资源不是在有效配置的情况下使用。

这在实际中看到的是,在利率、汇率管制的情况下,资金在得不到准确定价的情况下用于项目建设等。

同时,价格不能真实反映价值的资源流动也是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如以行政命令和长官意志进行资金投放等。

二是由于利率、汇率受管制,就不能按市场供需进行利率浮动,银行或其他机构将无法采取有效的金融工具避免因调整利率、汇率带来的损失。

同时,我国在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的一切资金活动大都以完全浮动利率计价,这与我国固定利率(相对于完全浮动利率)制形成了较大利差风险,会使正常经营的银行和企业造成资金上的损失,另外还给投机商创造了机会,导致我国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三是资本市场不放开,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就无法创造出更多的金融产品进行风险防范与服务企业,如不能通过自营的期货、期权等工具进行汇率、利率波动带来的对收益与外币资产价值的风险进行防范与化解,也不能做到资产多元化,使资金主要集中在贷款上,加大了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风险,同时也因银行金融产品单一使企业应该享受的服务渠道减少。

这也在一定程上影响了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竟争的能力。

如我国银行不能参与企业纯资本性融资的包装、承销与分销等业务,因为这里面涉及到承销不成功进行资本性投资的问题,这在当前我国对金融市场管制的情况下,是不允许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论文
【摘要】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促进外资企业进入重要产业,突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作用。

【关键词】金融体制改革金融结构利率市场化汇率机制
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最重要的动因是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金融的本质是为实体经济服务。

李克强总理在就任后的首次记者见面会上即明确表示:“推动经济转型要注意发挥金融改革等杠杆作用。

”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使得改革的步伐在加大,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结构转型。

一、我国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现状
(一)金融结构日趋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发展和健全金融体系,取得了快速的进步,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下行压力的加大,以及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扩延,都表明了依靠市场化的金融体制改革才能盘活金融市场,促进实体经济,而金融结构的改革是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金融结构改革的政策,首先在市场准入方面放宽了限制。

放宽了消费金融公司出资人的条件、金融租赁公司发起人的条件、期货公司准入门槛,减少了农村金融机构如证券投资
基金托管、股票质押贷款等一系列业务的行政审批项目,在普惠金融方面也简化了中小商业银行的设立手续,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其次通过2013年底《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决定》的出台,系统配套发布了8项业务制度,修订了6项业务制度,完善了制度框架体系,进一步促进了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创业和发展。

第三,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保险行业的“新国十条”,提出大力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比如鼓励健康保险公司参与健康服务业的产业链整合,以及运用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设立医疗机构和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等措施,将有利于金融结构体系的完善。

(二)利率调整机制还需探索
我国的金融改革和宏观经济改革都要求建立一个在市场条件下有效的利率调整机制,作为金融产品价格之源的利率的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2013年7月央行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这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此项举措可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稳定宏观经济,也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

但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的调整会增加大企业在与银行谈判时的议价空间,进一步降低大企业乃至垄断企业的融资成本,可能不会直接对中小企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同年12月央行又发布了规范同业存单业务的20号公告,此举规范了同业存单业务,拓展了银行业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促进了货币市场发展,为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创造了条件。

(三)汇率机制调整初见成效
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进一步成熟,交易规模和交易品种都在持续增长,自主定价的意愿也越来越强,为了适应外汇市场的发展,央行在2014年3月发布公告: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

波幅区间的扩大有利于市场主体更加重视汇率市场配置资源的价格要素的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也有利于外汇避险市场的发展,促进外汇的期权交易。

汇率市场化与利率市场化是相辅相成的两项改革,汇率市场化将有助于稳定由于利率市场化而引起的境外热钱的涌入造成的波动。

二、我国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展望
(一)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对于促进金融机构的股权结构多样化,发展民营经济,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无论是国家层面上五家民营银行的试点已经开始了运作,到2014年9月,有5家民营银行已经获准筹建;还是从民营企业层面上大量企业纷纷申请筹办民营银行,这些信息都表明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将在未来取得重大突破。

随着多层次银行体系的建立,激发金融市场活力,促进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一个长期利好。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备受瞩目
在加大力度健全市场利率定价方面的制度建设上,未来的方向将是推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

今年3月人民银行放开上海自贸区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的上限,标志着自贸区内实现了外币存款的完全市场化,这一举措对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意义重大,通过在自贸区内积累经验和试验市场的反应,为下一步实现本币的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打下了基础。

另外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进也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方向,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将使金融信用取代国家信用,无风险利率将趋于下降。

(三)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促进外资企业进入重要产业,突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作用。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意味着我国采取的是渐进式的改革模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说明人民币自由兑换开始进入加快推进阶段。

我国已在上海自由贸易区内推行了“分类别、有管理”的可兑换,比如企业的中长期融资和跨境投资。

所谓“分类别”,就是对实体经济有迫切需要的部分搞可兑换;所谓“有管理”,代表不放任可兑换项目的管理,也要通过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加强管理监督。

比如企业从境外借用人民币的数额不得超过实缴资本的1倍,同时一些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继续对
贸易区内企业适用。

这种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路径将是对未来放开国内市场的一种探索和指引。

参考文献
[1]陈桂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逐步市场化的应对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4(4).
[2]张臣,尹全胜.关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4(1).
[3]曹远征.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开放[N].社会科学报,2014-01-02.
[4]王国刚.链接自由贸易区推进金融体制机制创新[J].上海金融,2013(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