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五章注意与 意识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名词解释注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定向反射优势兴奋中⼼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反映意识⾃我意识意识的觉知性意识的能动性⼆、单项选择题:1-10⼩题,每⼩题2分,共2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项最符合题⽬要求的。

1.( )是⼼理活动顺利进⾏的重要条件,它对⼼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B.记忆C.表象D.想象2.当个体专注某⼀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理学称之为 ( )。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起伏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转移3.有明确的⽬的、不需要意志努⼒的注意是 (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持续性注意4.⼈们可以⼀边骑车⼀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的现象可以⽤ ( )来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C.认知资源理论D.双加⼯理论5.研究者通常⽤ ( )来研究分配性注意。

A.双⽿分听实验B.警戒作业 "C.双作业操作实验D.速度实验6.只有⼈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朝向反射7.梦通常出现在 ( )。

A.以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的浅睡阶段B.出现 "睡眠锭"波的阶段C.深度睡眠阶段D.快速动眼睡眠阶段8.下⾯对催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催眠是另⼀种意识状态B.在⼼理医⽣的帮助下,个体都可以进⼈催眠状态C.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是不同的D.催眠巳⼴泛应⽤于⼼理治疗等⾏业9.在嘻杂的环境中即使我们的名字被很⼩声地提及,仍然能被我们接收到,( ) 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C.多阶段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10.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 )。

A.注意不集中B.意志努⼒的结果C.刺激的意义性D.注意的动摇三、多项选择题:11-14⼩题,每⼩题3分,共12分。

在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普通心理学第5、6、7章

普通心理学第5、6、7章

长时 记忆
提 取
简化的记忆模型
记忆的系统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不同

感觉记忆(感觉登记)

0.25-2秒 5秒-2分钟



注意不是一个容量有限的加工通道,而是一组对 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 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刺激的识别需要占用 认知资源,当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越复杂时, 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 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 工。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而是 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
(二)注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 有一系列的功能: 选择功能 保持功能 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一)生理机制


定向反射 适应性反射 优势兴奋中心 有机体的觉醒状态(大脑皮层与网状激活系觉 醒因子)
适应性运动 无关运动停止 呼吸运动的变化

(二)外部表现
3.对象特点

在主体积极性相等的条件下



刺激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注意稳定性有显 著影响 刺激物的复杂性和活动对注意稳定性有显著 影响 注意的对象过于复杂则疲劳可能会迅速出现 注意也会减弱。
过于复杂的对象易引起疲劳
2.注意的分配

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指向和集中的对象 由无关刺激的干扰或单调刺激的长期作用引起

压抑说 提取失败说
上图显示的是1977年在美国法庭误判的一个实例。左边照片本人名叫艾德华·杰克逊,是 真正的强奸犯,右边照片本人名叫威廉·杰克逊,是冤枉的。只因两人相貌极为相似,又 是同姓,被当事人指证,百口莫辩,被判入狱。直到1982年真正的罪犯被警方逮捕后, 威廉·杰克逊5年的冤狱才得到平反。(记忆歪曲)

《普通心理学》课程标准

《普通心理学》课程标准

《普通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为学生提供心理学最一般知识,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是心理学、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主要研究行为控制与调节、人的心理特性、活动与发展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完整、系统地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心理学各分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特别是对心理学有关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动机、情绪、能力、人格等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道《普通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科进展情况。

2.使学生从系统论的角度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心理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建立普通心理学的知识结构,为进一步学习其它心理学奠定基础。

3.学会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解和分析人的心理,帮助学生加深对心理现象及规律的认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4.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普通心理学第5篇 信息加工——意识和注意

普通心理学第5篇 信息加工——意识和注意
过滤器理论 ▪ 选择是“全或无”的过滤 ▪ 选择发生在知觉分析之前
衰减器理论 ▪ 选择是衰减,与刺激的激活阈限有关 ▪ 选择发生在知觉分析之前
后期选择理论 ▪ 选择依赖于记忆,有很大的主动性 ▪ 选择表现在反应阶段上
多阶段选择理论
▪ 选择在几个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依赖 于当前任务
(2)资源分配理论
2、催眠状态下人的特点
脑电与清醒时一样 在催眠师引导失去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与受暗示难易程度有关
3、对催眠的易感性 经常做生动的白日梦 想像力丰富 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像中的场景 依赖性强, 经常寻求他人的指点 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
4、催眠诱导 5、催眠术表演 6、对催眠的不同解释
二、注意的分类
根据预先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划分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明确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 取决于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是否运动等因素; ▪ 也包括人自身的状态、需要、情感、兴趣和过去经验 等
不随意注意既可以帮助人对新异刺激进行定向,也可能干 扰人正在进行的活动
无法伪装、暴露秘密:二战中的间谍
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观点 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执行与监督功能
三、白日梦与幻觉——意识的自发漂移
白日梦以记忆或想象的内容为基础
第四节 注意
一、注意的基本概念
1、定义: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特点:
指向性:意识对某些对象的选择和对其他对象的忽略 集中性:意识在被指向对象上强度和紧张度的维持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密不可分的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意识
一、什么是意识(consciousness)
1、定义:意识就是我们的觉知状态,即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 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

普通心理学课件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普通心理学课件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2020/12/13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33
你看到了一位樂器演奏家或是一位女孩的臉呢?
2020/12/13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34
如何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 注意稳定性和人的主体状态密切相关 • 兴趣浓厚、态度积极、精力充沛、心情愉
• 任何实践活动都需要人们集中注意,只有 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减少差错或 事故。
• 注意能使人的感受性提高、知觉清晰、思 维敏捷,从而使行动准确及时。
2020/12/13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25
5、注意的功能
• 选择功能(基本功能) • 保持功能 • 调节功能 • 监督功能
2020/12/13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9
2、睡眠障碍
❖梦游和说梦话:大多发生在深度睡眠期 ❖噩梦和梦惊: ❖发作性睡眠: ❖失眠:入睡困难或睡眠不好。 ❖睡眠呼吸暂停
2020/12/13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10
❖ 失眠症:入睡困难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对正常 生活有不良影响。
• 失眠症患者在睡眠时的脑电图常常出现α波, 还会伴随其它方面的问题,如精神失调、焦虑、抑 郁等。 • 失眠对个体的生理功能和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 个体在睡眠不足时记忆力会下降,感到无精打采, 脾气也会变坏。
• 在同一活动中,注意的客体和动作本身虽 然有所变化,但只要从事活动的总方向始 终未变,这也是注意稳定性的表现。
2020/12/13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31
• 注意的稳定性并不等于注意长时间地固定 在一个物体上,实际上人对同一事物的注 意是无法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它包 含着注意的一系列的周期性的起伏波动, 我们称为注意的起伏(fluctuation of attention)。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PPT共56页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PPT共56页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坚韧勤 勉。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意识与注意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意识与注意

快速眼动睡眠的睡眠补偿—总是使人缺乏此阶段睡眠,然后使之正常化,会发现REM睡眠显著增加。(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两个特点:指向性(指人在某一瞬间,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指向性不同,人们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也不同)和集中性(当人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
B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理论
1,认知资源理论(卡尼曼提出,诺尔曼和博布罗完善):
从另外的角度来理解注意,即注意是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的。注意可以看做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刺激的识别需要站用认知资源,刺激越复杂或公共任务越复杂,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未被注意)。同时,该理论还认为,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而是在认知系统内有一负责资源分配的机制,这个机制是灵活的。资源部分地决定于个体的唤起水平(在一定范围内,个体的唤醒水平越高,相应的认知资源就越多;超过了这个范围,唤起水平的增加可能会导致认知资源的减少)。分配到刺激的资源的量由认知系统的分配方略来控制。
局限性:有些作用于我们感官的事物和刺激,我们意识不到。它的局限性是由感觉器官的性质决定的。另外,同一时间内进入意识范围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3.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察觉不到的心理活动,也不能调节和控制。常见的无意识包括无意识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和盲视等。
4.睡眠与梦
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感官活动 当人们专注地观察事物时,其感官就会朝向相应的对 象,表现为感官趋向活动,如凝神聚目或侧耳倾听;当人们陷入 沉思或浮想联篇时,就会表现为感官回避活动,对周围一切视而 不见,充耳不闻。当人们注意不集中时,就会目光呆滞,不能随 老师的活动而活动。
身体动作 当人们集中注意时,与活动无关的身体动作就停止了, 常常表现为静止状态。如学生在认真听课时,其目光注视着老师, 而其他动作都停止了。当学生做出多项与学习活动无关的身体动 作时,可大致判断其走神了。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刺激物自身的特点 个体的主观状态
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 刺激之间的对比关系:颜色、大小、形状、
强度、持续时间。 如绿草和红花、绿草和 青蛙 刺激的活动和变化 活动的、变化的刺激物易引起注意,如霓 虹灯、活动玩具、教师讲课声调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四、意识的水平
无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自我意识和对外周的意识
五、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行为 对刺激的无意识 盲视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睡眠与梦 催眠 白日梦和幻想
第三节 注意的一般概述
注意的概念 什么是注意 注意和意识 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的功能
注意的分类
一、注意的概念
黑色圆点 8~9个;
外文字母 4~6个;
几何图形 3~4个;
汉字
3~4个。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主观因素:各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 识经验
客观因素:刺激物排列的特点等。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TCI G AHNE
图1
TEACHING 图2
2.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

普通心理学(第二版)第五章

普通心理学(第二版)第五章
对有些人来说,失眠显得很有规律,并对正常生活有不良影响,这时失眠就成 为一种病症,称为失眠症。失眠症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入睡,而且夜间经 常醒来,每天的睡眠没有规律。
2.1 睡眠
2.嗜睡症 嗜睡症是与失眠相反的睡眠障碍。 嗜睡症者在觉醒时,会突然不可抵抗地想睡觉,并会直接地从清醒状态进入快
1.1 意识的概念和特性
(二)意识的基本特性
1
意识的觉知性
觉知性是意识最基本的特征,指对外部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事件的了解,表现为人不 仅能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在,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而且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 自身与客观事物的复杂关系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等。
对自己的状况和活动的觉知,就是人的自我意识之一。人不仅能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 在,对外界刺激进行分析综合,而且还能意识到自己、对自己的主观世界进行分析综 合,并且能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行为和客观现实的关系进行评价,这样就能够把自我 和非我、主观和客观区分开来,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动机来自觉地指导和调节人的行 为。
1.2 意识的水平和种类
3.潜意识 潜意识是指对正在进行的某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没有觉知。例如,演讲者在述说时没 有意识到自己的口误。 弗洛伊德对潜意识进行了系统研究,他认为,某些意识经验,如本能、创伤经历等心理 活动过程被排除在意识之外。但是,那些原始的、不被现实和良心接受的欲念、动机、情 绪等内容与经验被压抑在潜意识之中。尽管潜意识中的欲望、情绪或某些观念被压抑,但 它们并没有泯灭。那些本能欲望、情绪和观念会不由自主地活动,在某些状态下通过象征 等方式在意识中出现,仍会直接、间接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现实生活中,有人会 出现口误,在精神分析理论看来就是潜意识的作用。
2.1 睡眠
5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EM) • 这时的生理电活动迅速改变,Δ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与个 体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相似。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做左右上下运动,而且通常 伴随着栩栩如生的梦境。另外,心律、血压变得不规则,呼吸变得急促,如同 清醒状态或恐怖时的反应,而肌肉依然放松。 • 第一次快速眼动睡眠一般持续5~10分钟,再经过大约90分钟后,会出现第二 次快速眼动睡眠,持续时间通常长于第一次。在这种周期性的循环之中,当黎 明临近时,第三阶段与第四阶段的睡眠会逐渐消失。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知觉312版●第一节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含义●(一)知觉的含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知觉的三种作用:●1.觉察:●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但不知道它是什么。

●2.分辨:●分辨是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区分开来。

●3.确认:●确认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他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围。

●三者的关系:●在知觉过程中,人对事物的觉察、分辨和确认的阈限值是不一样的。

●(三)知觉和感觉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1)两者都是由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的。

●感觉和知觉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一旦客观事物离开感觉器官所及范围,感觉和知觉也随之停止。

●(2)知觉以感觉为基础。

●纯粹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单独的属性或特性,总是作为一定事物或对象的属性或特性而存在。

事物的个别属性和事物的整体不可分割,因而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

●2.区别:●(1)两者反映的内容不同。

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则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2)知觉虽然以感觉为基础,但知觉要比感觉复杂得多,它并不是感觉的简单集合。

●(3)感觉是单个分析器作用的结果,知觉需要多个分析器共同作用。

●(4)知觉中带有相当的主观成分,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它既包括自下而上的加工,也包括自上而下的加工。

●二、知觉的种类●1.根据知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特性,可分为:●(1)视知觉;●(2)听知觉;●(3)触知觉;●(4)嗅知觉;●(5)味知觉。

●2.(详情如下)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可分为:●(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4)错觉。

●3.根据知觉中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分为:●(1)阈上知觉;●(2)阈下知觉:●阈下知觉也叫做无觉察知觉,是一种无意识的知觉,即个体可以在低于知觉阈限的情况下对刺激进行加工。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第5章 意识和注意)【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第5章 意识和注意)【圣才出品】

第5章意识和注意1.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无意识?答:(1)意识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①意识是一种觉知。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同样,人也能觉察到某些内部状态,如疲劳、眩晕、焦虑、舒服或饥饿等。

人还能觉察到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等。

②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即意识不只是对信息的被动觉察和感知,它还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

③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另外,意识还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2)无意识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常见的无意识有下列几种:①无意识行为。

即已经自动化了、不受意识控制的行为。

例如,在骑自行车时,一个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其他的问题,或与别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

②对刺激的无意识。

它是指个体觉察不到对自身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③盲视。

即意识性的视觉丧失,而还是能够对投射到盲区的刺激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辨认的现象。

2.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和能动作用?答:(1)意识的局限意识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许多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事物或刺激,人们是意识不到的。

这种局限性通常是由感觉器官的特性决定的。

另一方面,当人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通常对其他事情会视而不见。

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意识很难在同一时间内容纳过多的东西。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另一特性是它的能动性。

人们看到的东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时候人们还可以看到、听到、触摸到和意识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另外,有些个体会在特殊情况下产生“幻听”“幻视”等幻觉,即看见并不存在的物体,听到并不存在的声音等。

总之,意识不是被动地反映世界,人们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建构他们的意识内容。

普心第讲 意识和注意

普心第讲 意识和注意

普心第讲:意识和注意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意识和注意力是至关重要的两个心理功能。

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意识和注意力的定义、特点、影响和提升方法。

意识意识是指人类对自己、周围环境、内外部事件、自我能力和行动的感知、认知和理解。

它是人类与外部世界的交互所必需的一种心理状态。

意识的特点是具有综合性、连续性、选择性和主观性。

它可以通过行为、语言、眼动等方式来测量和评估。

意识的影响很大,包括了我们对自己和外部世界的认知、情绪和行为。

意识的发展与早期经历、教育、文化、社会经验以及遗传等都有关系。

注意力注意力是指人们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心理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

它是指我们有意识地选择和集中关注某物或某些物,以快速、准确、全面地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

注意力的特点是可转移性、容量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同样可以通过各种测量工具来获取数据。

注意力不仅在日常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人们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更加需要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如何提高意识和注意力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对意识和注意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这些生活习惯对于大脑的正常运作和发育都有很大的帮助。

提高自我认知提高自我认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求和优势,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这需要通过反思和自省来增强自我认知能力。

可以尝试写日记、思考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来帮助提高自我认知。

练习冥想和放松技巧冥想和放松技巧是提高意识和注意力的有效方法。

这些技巧可以减少焦虑、增强自我意识和专注力。

建议每天练习15分钟以上的冥想或深度放松练习。

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改变思维方式可以提高人们的意识和注意力。

可以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了解新事物,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容量。

例如可以玩一些益智游戏、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以及交流和学习新的技巧。

意识和注意力对于我们的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1--13章)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05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05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2.无意识 (1)概念 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 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按照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包括大量的观念、愿 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望因为和社会道德 存在冲突而被压抑,不能出现在意识中。
(2)常见的无意识现象 ①无意识行为:有时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
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不受意识的控制; ②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
(3)随意后注意 ①定义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从特征 上讲,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 特征。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类似 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又类似于 不随意注意。从发生上讲,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 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③△波:睡眠状态时出现,频率更低,波幅 更大。
(3)睡眠的阶段 ①第一阶段:主要为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 低的脑电波。在这个阶段个体处于浅睡状态,身体 放松,呼吸变慢,但很容易被外部的刺激惊醒。其 持续时间约10分钟; ②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一种短暂爆发的,频 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称为睡眠锭。在这一阶 段,个体较难被唤醒,其持续时间约为20分钟; ③第三阶段:脑电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 大,出现△波,有时也会有“睡眠锭”。第三阶段 大约持续40分钟;
脑电 波
混合的、 频率和波 幅都比较 低的脑电 波
脑电波变 慢,波幅 变大,出 现△波, 有时会有 “睡眠锭 ”
身体 状态
浅睡眠状 态,身体 放松,呼 吸变慢, 很容易惊 醒
更难被唤 醒
持续 时间
10分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0分钟
第四阶段
出现更大、更慢 的△波
深度睡眠,个体 肌肉进一步放松 ,身体功能各项 指标变慢,梦游 、梦呓、尿床等 在此阶段发生 越来越短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5章 意识和注意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5章 意识和注意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意识的一般概念 意识的几种状态 注意的一般概念 注意的生理机制 注意的种类 注意的特征 注意的认知理论
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概念

聚精会神、心猿意马、昏昏沉沉、梦游仙境 什么是意识(consciousness):一个复杂的概念

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 注意集中等
REM睡眠:剥夺一夜的REM睡眠会在第二夜有比平时更 多的REM睡眠。REM睡眠可能在储存记忆并将最近的经 验整合到先前的记忆中起作用。


睡眠障碍


失眠 突发性睡眠症 睡眠窒息 日间嗜睡 梦游与梦话 夜惊与梦魇


REM睡眠阶段会报告更多的梦,高达82%,带有较 多情感色彩;NREM阶段也会有梦发生,约54%, 梦的内容更像日间思维,较少情绪色彩和感觉表象。 几乎所有人都做梦;梦的持续时间和你感觉的时间 一致。身外之事可以成为梦的一部分。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东 西,如知觉到的物体、思维的内容等 从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和活动


在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意识

意识是一种觉知,是对内部和外部世界的觉知,觉察 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
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如从无 意识到潜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构成一个连续体。
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主动性反应降低 注意层面趋于窄化 旧记忆还原 知觉扭曲与幻觉 暗示接受性提高 催眠中角色扮演 催眠中经验失忆


影响催眠感受性的因素 受试者对催眠一事的态度和对催眠师的信赖感 受试者个人的性格与身心条件

普通心理学 普心5(意识)

普通心理学   普心5(意识)

梦游
• 梦游是睡眠中自行下床行动,而后再回床 继续睡眠的怪异现象。
• 梦游时患者的脑波,正显示在睡眠的阶段3 与阶段4,显示正值沉睡的阶段。沉睡阶段 是不会做梦的,因此应称“睡中行走”。
• 多为儿童,年龄多在六至十二岁之间。梦 游并非严重病态,也与情绪困扰无关,多 数到成年后不医而愈。
• 梦游的奇怪现象是,当事人可在行动中从 事很复杂的活动,会开门上街,会拿取器 具,会躲避障碍物,而不致碰撞受伤。活 动结束后,再自行回到床上,继续睡眠。
• 睡眠的五个阶段组成了一个正常的睡眠周期,这个周期大 约持续90-100分钟,并且在夜晚会循环发生。
• 前半夜深睡(阶段3与4)持续的时间要比后半夜要长。
• 大部分REM睡眠在夜晚睡眠周期的最后时间发生,而在这 个时候,REM睡眠所持续的时间会增长。在夜晚,第一个 REM睡眠阶段大约只持续10分钟,而最后一个则会持续 一个小时的时间。
• 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系指个人无法自 主或控制自己的睡眠;想睡时偏偏无法入睡, 不想睡时却又无法维持清醒的精神状态。
常见睡眠障碍
• 1、失眠 • 2、突发性睡眠症 • 3、窒息性失眠 • 4、梦游 • 5、梦话
• 最普通的睡眠障碍是失眠(insomnia)。
• 失眠的主要现象有三:一是上床后很难入睡; 二是时睡时醒无法进入沉睡阶段,自觉不 能恢复疲劳;三是入睡困难,容易惊醒,醒 后甚难再行入睡。在失眠的成年人中,女 性的比率远比男性大。
• 弗洛伊德相信有些伴 随着焦虑等负性情绪 的想法过于沉重,以 至于我们的意识不愿 承认它们的存在
意识与脑
• 大多数的神经科学家都认为,不存在这样 特定的脑区:可以接受信息,并将输入信息 转变为我们可以报告出来的意识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意识概述
☐意识的不同角度的理解
•一种觉知(一种觉察);
•一种高级的心理功能(对身心系统管理);
•一种心理状态(无意识和意识)。

☐无意识的概念
•不曾察觉的心理活动。

•弗洛伊德却认为是受压抑的观念、愿望等等。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的行为;
•对刺激的无意识;
•盲视(脑损伤造成)
睡眠
☐睡眠解释:灵魂离开;生理状态
☐睡眠不同阶段:EEG模式
☐睡眠功能:休息;避免伤害。

☐失眠:入睡困难,睡眠不好。


弗洛伊德观点: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分析梦可以发现精神病人的问题。

心理学观点: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梦是对随机脑活动的注解。

认知观点:是对个体经验的重编码。

催眠
催眠状态:不能独立思考,受催眠师的指使和引导,似乎是睡着了,但是脑电波与清醒状态相同。

容易被催眠者的特征:常白日梦;想象力丰富;容易沉浸当前情景;依赖性强;深信催眠;有经验分离的经历。

催眠的解释:社会认知和角色扮演;意识功能分离(监督和执行功能的分离)
催眠的应用:治疗、侦破等。

第三节注意概述
定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指向性:选择、维持(方向特征)
●集中性:抑制其它,聚集于特定对象(强度特征)
☐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本身不是活动进行的过程。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进行时的意识状态,它伴随一定的外部表现,但有时也有假象的产生
外部表现
☐定向性反应
☐无关行为停止
☐生理变化:血液和呼吸
☐假象问题:不完全对应
生理机制
☐觉醒机制
与有机体觉醒有关的生理机制有两个方面:一是网状结构的功能。

二是神经介质和觉醒因子的作用。

神经介质有儿茶酚胺和乙烯胆碱。

☐大脑皮层的作用
海马等是精确行为的重要神经结构。

额叶在调节和计划行为上有重要作用。

定向性反应
无关行为停止
生理变化:血液和呼吸
假象问题:不完全对应
作用
选择功能(基本功能)
维持功能
整合功能
调节功能
启动效应--前注意的作用
种类
☐随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其本质是内部言语形式实现的对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
●对注意目的和任务的依存性。

●对兴趣的依存性。

●对活动组织的依存性(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

●对过去经验的依存性(知识经验的熟悉程度)。

对人格的依存性(意志品格等)
不随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
预先没有目的、也无需努力的注意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观原因
•需要、兴趣、期待、刺激物的意义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客观原因
•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运动、刺激物的对比
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与随意注意相似处:
有自觉的目的和具体任务
与不随意注意的相似处:
不需要意志的努力
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注意对随意后注意的培养。

第四节注意理论
过滤器理论
衰减器理论
后期选择理论
三种理论的比较
资源理论
过滤器
又称为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Broadbent在1958年提出.
双耳实验:左耳输入6、2、7。

右耳输入4、9、3。

结果是听到627或493。

理论内容:
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上是有限的
神经系统中存在着某种过滤机制,能够使部分信息通过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工。

其它信息被阻断而丧失。

神经系统的过滤作用为“全或无”的性质
衰减器
A. M. Treisman在1960年提出
理论内容:
选择就是一种衰减作用
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是完全通过的,只不过不被注意的信息强度上产生衰减
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相同的
对个体而言,刺激意义的重要程度与它们的激活阈限存在着负相关
非追随耳中的信息也能受到注意
后期选择
又叫反应选择理论,由Deutsch和Deutsch提出,Norman加以完善。

要点:
●所有输入的信息都在知觉水平上受到充分的分析,衰减发生在知觉以后。

●个体用记忆中存储的信息来检验从外界直接输入的信息。

●选择发生在反应之前,由于记忆的堵塞而造成遗忘。

理论比较
资源
第五节注意品质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性
☐注意的转移性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较长时间保持在所选择的对象或活动上
☐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刺激物强度(随信噪比的增加而增长)
•作业持续时间(衰减函数)
•刺激持续时间
•刺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确定性
•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多样化
•活动结果的反馈
•身体状态
分配性
☐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
☐影响分配的原因: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熟练程度和自动化程度。

•感觉通道被占用的程度,注意在不同感觉通道间的分配要优于同一感觉通道之间的分配。

•同时进行的活动的性质,动作技能上的注意分配明显优于智力作业上的分配。

☐转移性
注意的转移:由于任务的需要,注意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另一活动上。

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对象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活动之间。

☐影响注意转移难易的因素主要有:
•前一活动的性质
•对前一活动的态度
•前后活动间的关系
•对后一活动的态度
•神经活动的类型
☐注意稳定性
时间特性
☐注意的分配
空间特性:发票
☐注意的转移
空间特性:转换
☐不同工作对三种品质的要求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