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讲文言文阅读知识清单八陕西常考文言虚词集锦

合集下载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21篇 河中石兽(纪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21篇 河中石兽(纪

三、问题探究 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文中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庙僧的嘲讽,隐含着讲学家的自恃博才、骄 傲自信的心态。老河兵的“笑”流露出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以及他 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四、文章中心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 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依照常情作出主观判断,同时也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 道理。
D.而.又害之 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2)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他的儿子奔去看那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
4.【乙】文中农人的行为可以用【甲】文中哪一句话来反驳?你从这两个故事 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陕西专用
第21篇 河中石兽(纪昀)[新增]
版本导航(人教七上第25课)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 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 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 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 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 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
6.虚词意义及用法
闻之.笑曰 代词,指代“顺流求石兽”这件事 之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代词,它,即石兽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12篇 马说(韩愈)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12篇 马说(韩愈)
第12篇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 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 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书.于《春秋》( 书写、记载 ) (2)不畜.于家( 蓄养 ) (3)其为形也不类.( 相似 ) (4)惟.麟也( 只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C )
A.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
皆以美于.徐公
B.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
5.其他实词 ①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辱没 ②骈.死于槽枥之间 两马并驾 ③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一顿 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况且,尚且 ⑤策之不以其道. 正确的方法 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晓,明白 ⑦执策而临.之 面对
6.虚词意义及用法
食之不能尽其材 它的 其真无马邪 表疑问反诘,相当于“难道” ①其其真不知马也 表猜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代“驱使千里马的”
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3.一词多义
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能力 ①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②策策执之策不而以临其之道马驱鞭使子
食不饱,力不足 动词,吃 ③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动词,通“饲”,喂养
4.词类活用 ①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做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动词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③一食或尽.粟一石 形容词做动词,吃尽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数量词做动词,行千里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二)狼课件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二)狼课件
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词做动词,打洞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名词做动词,从柴草堆中打洞 ③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做状语,像狗一样
5.其他实词
①缀.行甚远 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
故:旧、原来
③屠大窘. 困窘,处境危急
④弛.担持刀 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投以骨 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 介词,用 ②以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连词,来 盖以诱敌 连词,用来
又数刀毙之 代词,它,指狼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结构助词,的
③之久之,目似瞑 音节助词,不译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那样一起追赶。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屠户非常困窘,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4.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过了一会儿,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5.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A.以.刀劈狼首
先帝不以.臣卑鄙
B.其一犬坐于.前 皆以美于.徐公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屠乃奔倚其.下 安陵君其.许寡人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 少呢? 4.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②对待像 狼一样的恶人,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6.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才知道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聚焦中考】2017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34

【聚焦中考】2017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34

四季诗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约客》赵师秀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江雪[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花鸟虫鱼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山水风光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过故人庄》:唐: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概括、探究与感悟课件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概括、探究与感悟课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夹杂 ) (2)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 (3)无不毕肖.〔 相像(相似)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D ) A.①不能指其.一端 ②其.一犬坐于前(《狼》) B.①凡有名者. ②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C.①往往留像于.馆 ②求石兽于.水中(《河中石兽》) D.①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5.抓住关键,筛选信息。首先,是检索性筛选。对一些比较显性的语 言材料能够准确地提取信息。如“《曹刿论战》中‘忠之属也’具体 是指:‘________’”。我们可以在“忠之属也”一句的前后,用推 断的方法去辨认一下,即可确定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其次,是理解性筛选。如“讨论《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妻、妾、客 的话的不同”。妻、妾、客的回答,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 。妻用反问句,十分肯定地表达了她的偏爱之情,她是热情的;妾仍 然用反问句,但少了“君美甚”三个字,加上她地位低微,因而她是 畏怯、顺从的;客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 的反问语气,只是一种应付、逢迎的态度。
【乙】次非杀蛟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 。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 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 ,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我们所学过的知识,我 们不难理解A项中“其”都是代词,译为“其中”;B项中“者”都是 代词,译为“……的人”;C项中“于”都是介词,译为“在”;D项 中“之”: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代词,指代 “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聚焦中考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讲文言文阅读第2篇曹刿论战左传课件

聚焦中考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讲文言文阅读第2篇曹刿论战左传课件

【参考译文】 艾子的邻居,都是齐地鄙陋无知之人。艾子听见一个人和别人聊天时说: “我和齐国的大臣,都是接受了三才(天、地、人)灵气的人,为什么他们有 智慧,我却没有智慧呢?”另一个人说:“他们每天吃肉,所以有智慧;我 平常都吃粗粮,所以没什么智慧。”那个问话的说:“我正好有卖粮食的几
千枚铜钱,姑且和你天天吃肉试试看。”几天后,又听他们俩聊道:“我自
从吃肉以后,思维见识清晰高明,遇到事情都有智慧,不但有解决问题的智 慧,还能深刻探究其中的道理。”另一人说:“我看人的脚面,从前面伸出
很合适,如果朝后面伸出,难道不是要被后面来的人踩到吗?”那人说:“
我也看到人的鼻孔,向下长很好,如果向上,难道不是要被天上下的雨装满 吗?”两人互相称对方聪明。艾子叹道:“吃肉的人,智力不过如此啊!”
第2篇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曹刿回答说:“这些只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
的。”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猪牛羊、玉器、丝织品等祭祀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报 告 )。 5.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
5.读了这篇短文,鲁国获胜给你的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实 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15篇 岳阳楼记(范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15篇 岳阳楼记(范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欲访姑苏台未果.( 实现 ) (2)未至木渎二里许.( 左右 ) (3)缘.山麓而东( 沿着,顺着 ) (4)时.正午( 正值,正当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A.桔槔与.歌声相答
吾与.汝毕力平险
B.其.劳苦殊甚 其.西南诸峰
7.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 和小洲上的兰花,茂盛青翠。 8.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三、问题探究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的旷达胸襟。 2.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 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迁客骚人 ”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的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 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文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 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第二次到苏州任职将近四年了,一直想去探访姑苏台却没有实现。丙子五月二 十四日,雨后,我们乘小船从胥江出了日晖桥,看到农夫在插稻秧,田间的畦埂上 到处是妇女儿童,农夫满身都是泥滓,桔槔汲水的转动声与歌声相互应和,他们的 劳作特别辛苦。船缓缓地过了横塘,我们看到两岸群山郁郁青青,一片浓绿。快到 木渎两里左右,我们由别的水港过了两座小桥,就到了姑苏台下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 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 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017中考(陕西)总复习第4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讲古诗词鉴赏(语文)

2017中考(陕西)总复习第4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讲古诗词鉴赏(语文)

做铺垫。
2.诗中“遥招手”者是谁?为何“遥招手”? 第一问:垂钓儿童(或:小儿);第二问:他怕答话声把鱼惊走。
三、(2014·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 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释】:蘼芜(mí wú):香草名。 1.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家垆(lú):酒家。
1.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 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 2.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 这种说法?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 示例一:同意。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如“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这首诗抒发的却是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 情。所以,这首诗颇显“另类”。__示例二:不同意。送别诗中并不 缺少此类乐观豪迈的作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证明, 所以这首诗算不上“另类”。
四、(2013·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哈密县西南。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④酒
一、体会诗词情感
诗词类型
常见思想感情
①被大自然的美景所 吸引,表达出对大自 然的热爱之情
典型举例
《钱逝的伤感 ④仕途失意的苦闷 ⑤年华易逝,壮志难 酬的悲叹
《赤壁》
晏殊《浣溪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 《江城子·密州出猎》
山水田园 类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11篇 三峡(郦道元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11篇 三峡(郦道元

四、文章中心 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 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余.过庐山( 我 ) (2)涉其山之阳.( 山的南面 ) (3)穷.水之变(穷尽 ) (4)问之习.庐山者(熟悉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C )
4.作者在写三峡的水时,为什么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而是先 写夏季?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放在 首位来写。
5.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写出与此 意境相同的两句诗。
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 。写法:侧面描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没这样快。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两岸的山色。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三、问题探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 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结尾处引用渔歌,烘托了秋景悲寂、凄凉的气氛。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__奇__险__峻__,__清__幽__秀__丽___。 3.在作者的笔下,三峡四季之景各有什么特点? 三峡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势浩大,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荣 峻茂;三峡的秋天——寂静凄凉。
【参考译文】 元丰三年,夏天六月,我经过庐山。停留两天。从庐山南面登山,进入栖贤 谷。谷中有很多巨石,水在石头中间流动,那种声音像雷霆,像千辆车疾驰, 令人惊恐而不能自持,就连险要的三峡也比不上。所以那桥叫“三峡”桥。过 桥向东,依山沿水而行,流水平滑像白练,横冲巨石,汇集而形成大车轮的形 状,回旋汹涌,穷尽水的各种变化。栖贤寺院建在流水的上游,右靠石壁,左 临流水,石壁的脚下,僧堂建在那里。狂峰怪石,宛如在屋檐上飞舞。杉树、 松树、竹子,横生倒悬,青翠茂盛,相互交错。每当大风大雨来临,僧堂中的 人,都怀疑树木将压下来。向熟悉庐山的人询问,他们说:“这座山风景优美 ,栖贤寺大概是其中数一数二的啊。”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16篇 醉翁亭记(欧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16篇 醉翁亭记(欧

【参考译文】 (这不过是)水边的(一个小小的)居室罢了,室内偏左的上方建了一间小楼。楼大 约一丈见方,四面开窗。楼的南面有湖有山,北面有农田茅舍,平原延展于东,九 龙山耸立在西面。小楼筑成后,高子登临其上,纵目四望说:“可以了!山使我感 到和顺舒畅,水使我觉得悠远闲静,可以享受清风的凉爽,可以获得冬日的温暖, 可以迎接皓月的来临,又欢送它的归去,多好呀,多快乐呀,可以终老此地了!” 于是起名叫“可楼”,意思是它符合我的心意。 从前我年轻时,志向很大,想要游遍天下名山,(想要)寻找一个像桃花源那样风 景最为奇丽的山川,寄居下来。我北方去了燕赵,南方到过闽粤,中原跨越了齐鲁 殷周的故地,所看到的,没有可以满足我心意的,现在怎么会对这间小楼心满意足 呢?咦,这使我感到疑惑啊。
四、文章中心 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 ,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 郁的复杂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楼可方丈,窗疏四辟。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 ,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①焉。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可矣!吾于山有穆 然之思②焉,于水有悠然之旨③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④,可以宾月 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 可⑤也。 曩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北 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观览所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 楼耶?噫,是予之惑矣。(节选自高攀龙《可楼记》) 【注释】①峙:耸立。②山有穆然之思:山使人感到和顺舒畅。③水有悠然 之旨:水使人觉得悠远闲静。④负日之暄:获得冬日的温暖。⑤吾意之所可: 符合我的心意。可:符合(人意)。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1篇《论语》十二章[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1篇《论语》十二章[

1.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 打“×”)
(1)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 朝:上朝( √ ) (2)臣得暖衣饱食. 食:吃( √ ) (3)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 遗:遗留( × ) (4)公不说.,趣召晏子 说:通“悦”,高兴(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B ) A.夫子之.禄寡耶? 辍耕之.垄上 B.弊车驽马以.奉其身 无从致书以.观 C.于.臣足矣 皆以美于.徐公 D.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 朝而.往,暮而归 【点拨】A.结构助词,的;动词,去,往。C.对于;比。D.表示转折关系, 却,但;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一、(2016·陕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 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 。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 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_尔年尚幼,切不可爱贪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 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A.有然.泉胡幽不幽已然乎.
B.其安.侧陵皆君诡其.石许怪寡木人
C.然兴卒复入汉于室.渴,还于.旧都
D.自自..渴非西亭南午行夜不分能,百不步见曦月
【点拨】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选项 A 中“然”,前者是 “……的样子”的意思,后者是“然而”的意思;选项 B 中“其”,前者是 代词,指代“渴”,后者是助词,表祈使;选项 C 中“于”都是介词,“到” 的意思;选项 D 中“自”,前者是介词,“从”的意思,后者是连词,“如果” 的意思。

聚焦中考陕西地区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讲文言文阅读第3篇孟子三则研究教学文稿

聚焦中考陕西地区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讲文言文阅读第3篇孟子三则研究教学文稿

D.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 人不知而.不愠
No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面对权谋诡计,不知道它奸猾手段的人固然是高尚的,懂得了却不去用 这种手段的人更加高尚。
(2)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Image 如果听到的句句话都顺耳,遇到的件件事都顺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
Image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
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3.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请结合上面有关句子,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①心怀仁德,践行礼义。②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时,独善其身。 ③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
No
富贵不能淫[新增]
Image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No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
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Image 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
No 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 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 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和儿子!’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第4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讲文言文阅读第8篇出师表(诸葛亮)课件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第4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讲文言文阅读第8篇出师表(诸葛亮)课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躬.耕于野( 亲自、亲身 ) (2)身使.孙权(出使 ) (3)乘胜克.捷(攻克、战胜 ) (4)江南悉.平( 全、都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D ) A.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以.残年余力 B.乃.建奇策 乃.悟前狼假寐 C.而.备失势众寡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D.甚敬重之. 呼尔而与之.
三、问题探究 1.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因 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馋邪开方便 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才不至于忠奸不分,赏 罚不明。 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哪几件大事? 三顾茅庐 临危委重任 临崩寄大事 3.作者在第五段自叙身世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自叙身世,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表达追念和感激先帝的知遇之 恩的深厚感情,也表达了对刘氏父子的忠心耿耿的情感。
四、文章中心 本文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 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作者“报 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 ,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 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 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 ,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 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节选自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聚焦中考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讲文言文阅读第14篇小石潭记(柳宗元)课件

聚焦中考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讲文言文阅读第14篇小石潭记(柳宗元)课件

4.其他实词 ①水尤 清冽 格外 . ②伐竹取道 ,下见 小潭 道:道路 见:出现 . . ③卷 石底以出 弯曲 . ④潭中鱼可百许 头 用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 ⑤佁然 不动 呆呆的样子 .. ⑥往来翕忽 .. 轻快敏捷的样子 ⑦悄怆 幽邃 忧伤的样子 .. ⑧不可久居 . 停留 ⑨隶 而从者 跟随,随从 . ⑩日光下澈 . 透射
,几乎一览无遗了。
击,怀才不遇的愤恨不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余遂同导者入,仍由隘口东门,过凤凰戏水,抵红、白二毡,始由岐北向行 。其中有弄球之狮、卷鼻之象、长颈盎背①之骆驼;有土冢②之祭,则猪鬣③鹅 掌罗列于前;有罗汉之燕 ④,则金盏银台排列于下。其高处有山神 ,长尺许, 飞坐悬崖;其深处有佛像,止七寸,端居半壁;菩萨之侧,禅榻一龛,正可趺 跏⑤而坐;观音座之前,法藏⑥一轮,若欲圆转而行。深处复有渊黑,当桥涧上
5.虚词意义及用法 以其境过清 ①以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介词,因为 介词,用 连词,相当于“而”
乃记之而去 连词,表承接 ②而潭西南而望 连词,表修饰 隶而从者 连词,表并列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隔着竹林,听到水流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珮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似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余遂 同导者入(于是,就 ) . (2)始由岐北 向行(向北 ) . (3)止 七寸( .
通“只”,仅仅 )
(4)若 欲圆转而行( 好像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B ) A.其中有弄球之 狮 . B.则 金盏银台排列于下 . 妇拍而呜之 . 则 题名其上 .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句式与翻译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句式与翻译

3.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例如:
土地 平旷,屋舍 俨然。 土地平坦空阔,房屋整整齐齐。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如:使—让;其—他们的;管— 钥匙。“换”和“对”虽然都是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但“换”成 的双音节词中没有原词的语素。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 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替君主担忧。 (2)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人类把能够食用的物类拿来食用,难道是上天本来为了人类才生出这种 物类吗? 4.【甲】文段抒写了范仲淹___先__天__下__之__忧__而__忧__,__后__天__下__之__乐__而__乐______ 的报国情怀(用原文中语句填写)。【乙】文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 ________敢__于__向__权__威__提__出__不__同__意__见_____。
2.将特殊文言句翻译出来 特殊文言句式主要有: (1)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不用判断动词“是”。其基本形式是“……者,……也”“……,…… 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 ”“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 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①“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②“是”作动词,表肯定判断。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 ③“……,……者也。”例: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 ④“……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2017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实词(含通假字)与虚词

2017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实词(含通假字)与虚词

(8)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 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 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 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 动用法。 (9)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如“渔人
2.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
是一个义项。一般来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 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 意义。如“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 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如“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 本义产生的。如“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 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
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异之”就 是“以之为异”“认为这事奇怪”。
4.通假字 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是指
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
,甲字是本字,乙字是通假字。 二、虚词的用法
常见的文言虚词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1.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 2.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
3.起连接作用的,如“乃”“则”“而”。
陕西专用
专题一 文言实词(含通假字)与虚词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17篇 爱莲说(周敦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17篇 爱莲说(周敦

三、问题探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 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 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 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 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 。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 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 ;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 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 ,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拔,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 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 秋落之梧桐。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 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 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 鄙视。⑨取:取法。
第17篇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4篇《庄子》一则[新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4篇《庄子》一则[新

四、文章中心 本文节选自《庄子》中的《逍遥游》,通过鲲鹏变化和鹏飞南冥两个 故事,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 界的绝对自由。
一、重点字词 1.通假字 北冥有鱼 “冥”通“溟”,意思:海 2.古今异义
①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动 今义:泛指海上运输 ②天.池.也 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义:高山湖泊名
③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指游动的雾气 今义:一种珍稀动物
3.一词多义 ①息去生以物六之月以息息..者相也吹也气息名,词这,里气指息风
②为化其而名为为..鸟鹏
变为,变作 叫作,称为
4.词类活用 ①名词用作动词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原意:方位名词,与“下”相对,在句中意思:往上飞 ②形容词用作名词 志怪.者也 原意:奇怪,在句中意思:怪异的事物
5.其他实词 ①怒.而飞 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②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悬挂 ③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徙:迁移 ④《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⑤水击.三千里 击:拍打 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环旋着往上飞
扶摇:旋风 ⑦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离开 ⑧其正.色.邪 正色:真正的颜色 ⑨亦若是则已.矣 已:罢了
6.虚词意义及用法
①之鹏鹏之.之.背徙于助南词冥,也相性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示用选在择选,择句中,
②其
是……还是……
其其..视名下为也鹏
指代鹏 代词,它的
第4篇 《庄子》一则[新增]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 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 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 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 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 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示转折,虽然。

①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
连词,和,跟。
②与臣而将四矣。(《唐雎不辱使命》)
介词,和,及,跟。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
助词,吗。

①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疑问代词,哪里。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呢。
③忽啼求之。父异焉。
③其真无马邪?(《马说》)
副词,表委婉、估计的语气;难道,还能,怎么,大概。
④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表顺接。然后,就。
②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表转折,却,可是。
③未至,道渴而死。(《夸父逐日》)
(《伤仲永》)
表被动,被。
⑤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技》)
代词,代人、代事,“……的”“……的人”“……的事”。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结构助词,有时不译,有时译为“……的样子”。
③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⑦以牒为械。(《公输》)
动词,“当作”“作为”。
⑧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小石潭记》)
动词,“成为”“变成”。
⑨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动词,“认为”。
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表示假设,即使。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表修饰。
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连词,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又”。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介词,表原因,因为。
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连词,表目的,用来。
③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连词,表结果,以致。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动词,表意愿,认为。
⑤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常和“也”连用,构成判断句式,相当于“是”。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表推测,可译为“词,引出动作行为发出的处所,相当于“于”。

①屠乃奔倚其下。(《狼》)
连词,因此,于是。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表判断,可译为“就是”。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为学》)
连词,“就”“那么”。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
指示代词,它(它们)或事物名称。
⑤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动词,到,往。
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结构助词,译为“的”。
⑦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

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口技》)
代人,他(她)的。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代物。它的。
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
③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介词,被(表被动)。
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动词,是。
⑤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为学》)
动词,“做”“干”。
⑥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公输》)
动词,“发明”“制造”“制作”。
(《伤仲永》)
兼词,于之,对之。
④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
副词,于是,就。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用于判断句中,是
③乃悟前狼假寐。(《狼》)
表承接关系,才
④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副词,竟然
⑤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代词,你的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连词,况且。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副词,将近。

①谓为信然。(《隆中对》)
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好像……的样子”“好像……似的”。
⑥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用在形容词后,作为词尾,译作“……地”。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介词,依照,根据。
②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副词,于是,就。
③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相当于“而”,不译。
⑥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
“凭借”“按照”“依靠”。
⑦屠惧,投以骨。(《狼》)
“把”“拿”“用”。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介词,表动作发生的处所,在,到。
②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表动作的对象,向,对于。
③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表比较,比。
④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知识清单八 陕西常考文言虚词集锦
虚词
例 句
意 思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人称代词,他(他们)。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结构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③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④学而时习之。(《〈论语〉十则》)
代词,这样。
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出师表》)
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然而。
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用于词尾,助词,……的样子。
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然”和“而”连用,相当于“(虽然)这样,可是……”表转折。
⑤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