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幼儿园小班数学课件《大和小》
小班科学《大的和小的》ppt课件 幼儿园优秀优质课公开课名师比赛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大和小》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大和小》教案主题本教案的主题为《大和小》,目的在于通过亲手比大小的方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大小的概念,以及提高他们的计数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幼儿应该能够:•知晓大小的概念;•能够区分大小;•增强计数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自参与获得更深入的认知。
教学内容课前准备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以及计数牌。
1. 知道大和小首先,引导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话形象地描述“大”的概念,比如说“大象很大”、“沙发很大”等等。
通过这个环节,让幼儿自己在脑海中建立起“大”的概念。
接下来,再通过类似的方式引导幼儿体会“小”的概念。
2. 区分大小在这个环节中,可以通过一些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更好地区分大小。
比如说,将不同大小的水果放在一起,让幼儿看看哪个大、哪个小,并且让幼儿亲自比较物品的大小。
3. 通过计数感知大小的不同此环节通过计数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大小的不同。
首先,让幼儿自己从准备物品中选出两个不同大小的物品,再从计数牌中选择相应的数量牌,然后让幼儿亲自动手比较选出的两个物品的大小,回答哪个更大、哪个更小。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认为本教案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1.知道大和小。
通过幼儿自己的话语来引导幼儿更好地理解“大”和“小”的概念。
2.游戏方式。
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让幼儿亲手比较物品的大小,更加生动形象,也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3.实践操作。
通过让幼儿自己亲自参与计数来让他们更好地感知大小的不同,从而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大小概念的认知。
然而,在这次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教学环节设计时,需要更具体地考虑课时的时间和资源限制。
2.需要更多的交流和互动,让幼儿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
总之,这次教学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通过反思和总结,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做得更好。
幼儿园小班幼儿数学教案《大和小》(通用)ppt

应用大和小
总结词
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大小的概念,培养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活动,如“整理物品”,让幼儿按照大小将物品进行排序;或者“大 小匹配”,让幼儿根据物品的大小进行匹配。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故事或情境,让幼儿在实际 情境中应用大小的概念,培养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
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
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学 会比较物体的大小,并能够理解大小 与空间关系的联系。
能力目标
提高观察和比较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能够更加敏锐地观察和比较物体的大小差异,提高对 大小关系的判断能力。
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能够通过操作活动,亲身体验大小比较的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 思维能力。
大小比较的方法
幼儿应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基本方法 ,如重叠比较、并放比较等,并能在 实际操作中运用。
04 教具和多媒体资 源
教具
大小不同的实物,如大小苹果、大小玩具等。
数字卡片0-10。
大和小标记卡。
多媒体资源
投影仪和投影布。 教学PPT,包含数字、大小比较等图片素材。
教学视频,介绍大小的概念和比较方法。
幼儿园小班幼儿数学教案《 大和小》(通用)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contents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难点与重点 •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评价与反馈 • 教师自我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大小的概念
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幼儿能够区分大 小关系,并能够正确地使用“大”和 “小”来描述物体。
教学效果评估
课堂检测
小班数学教案《大和小》

小班数学教案《大和小》课题:《大和小》适用年级:小班教学目标:1.通过《大和小》这个故事,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让幼儿认识数学中的大小关系;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教具:《大和小》故事书、大和小卡片、大小棋盘;2.幼儿园环境布置:在墙上贴上“大”和“小”的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挂在墙上的“大”和“小”的卡片,播放《大和小》的视频,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些东西,这个和这个有什么不同呢?”2.鼓励幼儿参与讨论,引导他们从大小方面来描述这两者的不同。
二、探究与引导(20分钟)1.给每个幼儿发一本《大和小》故事书,带着幼儿一起阅读故事,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提问幼儿,引导他们思考:“小家伙为什么觉得满屋都是大的?”、“大家伙为什么觉得满屋都是小的?”2.让幼儿认真观察《大和小》故事中的图片,找出故事中的大小关系,并辅助幼儿用“大”和“小”卡片标注出来。
三、巩固与拓展(20分钟)1.教师展示大小棋盘,并给幼儿分发大小棋子。
教师示范如何在大小棋盘上安排棋子的摆放,并鼓励幼儿模仿教师的操作。
2.引导幼儿观察大小棋盘上的格子,并帮助他们描绘大小格子的特点。
3.指导幼儿用大小棋子在大小格子上进行排列组合,提问幼儿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放方式。
四、整合与评价(10分钟)1.教师鼓励幼儿将自己摆放棋子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幼儿,并进行展示。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幼儿对于大小的观察和理解。
3.进行简单的巩固练习,做出相关的评价。
五、课外延伸1.教师提供一些与大小相关的游戏,如大小比赛、大小排序等;2.安排小组游戏,让幼儿在合作中继续巩固和拓展对大小关系的理解;3.鼓励幼儿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展示大小关系,如比较两个不同大小的水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于《大和小》故事的理解更加深入,能够准确区分大小的概念。
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幼儿也进一步巩固了对于大小关系的理解。
小班幼儿数学教案《大和小》

小班幼儿数学教案《大和小》教案名称:小班幼儿数学教案《大和小》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大”和“小”这两个概念,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辨认出物体的大小。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和发现生活中的事物,并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3. 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并应用“大”和“小”这两个概念。
2.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辨认出物体的大小。
教学难点:1. 小班幼儿理解并应用“大”和“小”的概念。
2. 小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准确辨认出物体的大小。
教学准备:1. 教材:《小班幼儿数学教材》2. 教学工具:大型卡片、小型实物模型3. 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黑板、白板等4.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游戏法5. 教学资源:图片、实物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创设情境:教师挂在黑板上一幅画面,画面上有一个大房子和一个小房子,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看,画面上有两个房子,一个是大房子,一个是小房子,大房子和小房子有什么区别呢?”2. 探究发现: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大房子和小房子之间的差异,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引导他们明白大小的概念。
二、教学展开(30分钟)1. 学习“大”和“小”的概念:a. 教师通过示范,展示一张大卡片和一张小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卡片的大小。
b.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物体,根据大小指示物体,并帮助幼儿理解“大”和“小”的概念。
c. 利用大小不同的实物模型,让幼儿进行比较,并帮助他们理解“大”和“小”之间的关系。
2. 活动一:“大”和“小”的区别:a.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一次户外活动,在外面找一些物体,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物体的大小。
b. 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的大小关系,并让幼儿找出一些物体中最大的和最小的。
c. 教师总结归纳幼儿的发现,强调“大”和“小”的区别。
3. 活动二:机器人找物体游戏:a. 教师准备一些不同大小的实物模型,并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
小班数学活动大的和小的教案(通用)ppt

家长配合
提前与家长沟通活动内容 ,让家长在家中配合引导 幼儿观察大小不同的物品 ,为活动做好准备。
03
活动过程
导入环节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故事、游戏或实际操作,引导幼儿对大小的概念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 性。
主体环节
总结词
探索与感知
详细描述
设计一系列活动,如比较大小、排序、匹配等,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大小 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其他延伸
户外活动
在户外活动中,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大自然中的大小差异,例 如树木、花朵、石头等,让孩子通过观察和比较进一步理解 大小的概念。
数字教育
在教孩子数数的同时,家长可以教孩子认识大小关系,例如 通过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让孩子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05
活动反思
亮点反思
活动组织流畅
整个活动流程紧凑,环节 之间过渡自然,有效地吸 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结束环节
总结词
总结与提升
详细描述
通过回顾活动过程,引导幼儿总结大小的概念,帮助他们形成初步的数学思维。同时,可以布置一些延伸任务, 让幼儿在家中继续探索大小的关系。
04
活动延伸
家庭延伸
家长参与
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进行关于大小 概念的互动游戏,例如用不同大小的 碗或杯子进行比较,或者用大小不同 童趣,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 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教学目标达成
通过活动,大部分学生能 够理解并区分大小的概念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
不足反思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
部分环节用时稍长,导致活动稍 显拖沓,需在时间安排上更加精
确。
部分学生理解有误
小班数学大的和小的课件

小班数学大的和小的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中的第二节“大的和小的”。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比较大小的概念,掌握使用“大于”、“小于”符号进行比较的方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观察、操作,培养幼儿对大小概念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大小的概念,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符号进行比较。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大于”、“小于”符号的含义,并能够熟练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大小概念的认识,学会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小两个球,大、小两个苹果,大、小两个三角形卡片,PPT课件。
学具:每组一张大、小比较表,大、小两个积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大、小两个球,引导幼儿观察、描述,说出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
(2)邀请两名幼儿上台,分别拿着大、小两个球,进行大小比较。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大、小两个苹果,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大于”、“小于”符号进行比较。
(2)教师拿出大、小两个三角形卡片,让幼儿自己尝试进行比较,并说出比较结果。
3. 随堂练习(1)发放大、小比较表,让幼儿独立完成表格中的大小比较。
(2)分组讨论,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比较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大的和小的2. 板书内容:(1)大小比较的概念(2)“大于”、“小于”符号的使用(3)实物和图片的大小比较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在家里找一个大物体和一个小物体,进行大小比较,并用“大于”、“小于”符号表示。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大小比较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完成家庭作业,提高幼儿对大小比较的兴趣和认知。
小班数学区分大和小课件

小班数学区分大和小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三章《比较与排序》的第二节“区分大和小”。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大”和“小”的概念;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掌握用大小词汇描述物体。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大”和“小”的概念,能够分辨两个物体的大小。
2. 培养学生用大小词汇描述物体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大”和“小”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用大小词汇描述物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小两个气球,大、小两个苹果,大、小两个球。
学具:每组一张大、小纸片,每组一个大、小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大、小气球,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气球的大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大、小苹果,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2)讲解比较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大”和“小”描述物体。
(3)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学具中的大、小物品。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大、小球,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大小。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比较并描述大、小纸片。
(3)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大、小物品的比较和描述。
六、板书设计1. 区分大和小2. 内容:(1)大、小概念(2)比较方法(3)用大小词汇描述物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并描述家里的大、小物品。
(2)用“大”和“小”造句。
2. 答案:(1)略(2)示例:我的书包比我的铅笔盒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大小概念。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更多的大、小物品,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具体操作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
《大的和小的》小班数学课件

《大的和小的》小班数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幼儿数学启蒙》教材第三章第一节“比较大小”设计,主要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大”和“小”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区分物品的大小;掌握使用“大”、“小”词汇进行描述;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理解“大”和“小”的概念,并能用相应的词汇进行描述。
2. 技能目标: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提高判断力和观察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对“大”、“小”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使幼儿能够用“大”、“小”进行描述,提高观察力和判断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球、小球各一个,大苹果、小苹果各一个,大卡车、小汽车各一辆。
2. 学具:每组一套大、小物品,如大、小石头,大、小纸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大球和小球,让幼儿通过观察,说出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
2. 例题讲解:(1)通过大苹果和小苹果的对比,引导幼儿理解“大”和“小”的概念。
(2)展示大卡车和小汽车,让幼儿用“大”和“小”进行描述。
3.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个大、小物品进行观察和描述。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1. 左边:写上“大”和“小”两个大字,旁边分别画上大球和小球。
2. 右边:展示大苹果、小苹果、大卡车和小汽车的图片,下面标注相应的“大”和“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一个大和一个小,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我找到了一个大苹果和一个小米饼。
大苹果是红色的,小米饼是黄色的。
大苹果的体积比小米饼大,味道也更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比较大小时的表现,对理解有困难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比较,提高他们对“大”和“小”的敏感度。
小班数学大与小课件

小班数学大与小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三章《比较与排序》的第二节“大与小”。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大”与“小”的概念,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区分物体的大小,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大”与“小”的概念,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大”与“小”的概念,学会用语言描述。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学会区分物体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与小课件、实物模型(如球、积木等大小不同的物品)。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苹果、橘子、篮球、乒乓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大小不同的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区分出哪个球大,哪个球小。
(2)教师用语言描述“大”与“小”,并让学生模仿描述。
(3)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换观察、比较、描述的物品,巩固“大”与“小”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比较下列物品的大小,用“>”或“<”表示。
(2)用语言描述下列物品的大小。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大与小2. 内容:(1)大小概念(2)比较方法(3)语言描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回家后,找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与家人一起进行大小比较,并用语言描述。
(2)完成练习本上的大小比较题目。
2. 答案:(1)略(2)答案见练习本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应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方面,以便改进教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大小比较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如购物时比较商品的大小,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大和小》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大和小》说课稿
一、活动背景和目标
1.1 活动背景
本次活动是为幼儿园小班设计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为《大和小》。
通过本活动,旨在帮助幼儿建立大小概念,培养其感知观察和比较大小的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1.2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观察、感知的能力;
•帮助幼儿理解和认识大小的概念;
•培养幼儿的比较大小的能力;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2.1 教学材料
•一些不同大小的卡片或图标;
•一个比较箱。
2.2 活动环境
•教室内整洁明亮;
•准备幼儿舒适坐的地方。
2.3 教学步骤
•准备材料和环境;
•介绍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大小;
•总结并结束活动。
三、活动过程
3.1 导入引导
首先,老师向幼儿们介绍本次活动的目标,即学习和认识大小的概念。
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思考大小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2 观察比较
接下来,老师进行一系列的观察比较活动,帮助幼儿们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大小。
首先,老师分发给每个幼儿一些不同大小的卡片或图标,要求他们观察卡片或
图标的大小,并进行比较。
老师可以提问幼儿,比如。
小班幼儿数学教案《大和小》

小班幼儿数学教案《大和小》一、教学目标:1. 认识并理解“大”和“小”的概念。
2. 能够辨别物体的大小,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物体模型:大石块、小石块;大球、小球;大熊猫模型、小熊猫模型等。
2. 图片或图片卡片:展示大和小物体的图片。
3. 教具:大小比较卡片、大小比较排序游戏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 老师通过展示一张大象和小老鼠的图片,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哪一个更大、哪一个更小。
-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出大物体和小物体。
2. 正文 (40分钟)- 观察物体大小(10分钟)老师将大石块和小石块分别放在幼儿面前,请幼儿仔细观察并指出哪一个更大、哪一个更小。
引导幼儿用手触摸感受物体的大小差异,并描述差异。
- 提示问题:大石块和小石块分别有什么不同?老师引导幼儿总结出物体的大小差异,并理解“大”和“小”的概念。
- 大小比较游戏(15分钟)老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幼儿对于“大”和“小”的概念理解。
散布一些大小不同的物体,如大球和小球、大熊猫模型和小熊猫模型等。
要求幼儿将相同大小的物体放在一起,并将它们按照大小进行排列。
- 提示问题:这些物体有哪些是相同大小的?哪个物体最大?哪个物体最小?- 大小比较卡片 (10分钟)老师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卡片,让幼儿用手指去触摸感受卡片的大小,并根据大小排列卡片。
同时,老师可以出示一些大小比较的题目,让幼儿选择正确的答案。
- 提示问题:你觉得这个卡片更大还是更小?3. 总结 (5分钟)- 老师引导幼儿回忆并总结本节课学到的主要内容,巩固幼儿对“大”和“小”的理解,并鼓励幼儿继续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大小关系。
四、课后延伸:1.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指导孩子观察环境中的大小差异,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2. 将大小比较运用到生活中:让幼儿在生活中进行大小比较,如将物体进行分类、按照大小排列等。
3. 继续游戏:使用大小比较卡片进行游戏,加深幼儿对大小比较的理解。
小班数学大的和小的课件

小班数学大的和小的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第二节“大的和小的”。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大”和“小”的概念;学习如何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大小;掌握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物体大小关系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大”和“小”的概念,能够区分不同物体的大小。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物体大小关系的能力。
3. 让学生掌握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物体大小关系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物体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物体大小关系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中、小三种不同尺寸的球,大、小两种不同尺寸的苹果模型。
2. 学具:每组一份大、中、小三种不同尺寸的球,大、小两种不同尺寸的苹果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大、中、小三种不同尺寸的球,创设一个“玩球”的情景。
邀请学生观察、讨论:这些球有什么不同?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大、小两种苹果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说出哪个苹果大,哪个苹果小。
(2)讲解“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描述物体大小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学具(大、中、小三种不同尺寸的球,大、小两种不同尺寸的苹果模型)进行练习。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其他组展示并描述他们组内物体的大小关系。
教师邀请各组代表分享练习成果,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大的和小的》2. 板书内容:大于:>小于:<等于:=例题:大苹果 > 小苹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三件大小不同的物品,用“大于”、“小于”、“等于”描述它们的大小关系。
(2)画一幅画,画上三种不同尺寸的球,并用“大于”、“小于”、“等于”标注。
小班数学活动大的和小的教案(通用)ppt

认识大小概念
在活动前,幼儿需要先认识大小概念,了解什么是大的和小的。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比较来帮助幼儿建立大小概念。
了解比较方法
在活动前,幼儿需要先了解比较方法,能够通过比较来区分大小。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比较游戏或活动来帮助幼儿了解比较方法。
03
CHAPTER
活动过程
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大小对比的故事,引导幼儿进入活动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班数学活动大的和小的教案(通用)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目录
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与总结
01
CHAPTER
活动目标
01
02
理解“大”和“小”的概念,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幼儿学会比较两数大小,能用“大”或“小”正确表述。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培养幼儿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如细心、认真等。
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02
CHAPTER
活动准备
掌握分类方法
在活动前,幼儿需要先掌握分类方法,能够将不同大小的事物进行分类。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分类游戏或活动来帮助幼儿掌握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理解大小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比较,加深对大小的认识。
教学重点
活动的难点是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大小的特征,但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幼儿的实践,这一难点得到了有效解决。
教学难点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故事导入
设置一个与大小对比相关的情境,如比较两个物品的大小,让幼儿观察并思考。
情境导入
(完美版)-小班幼儿数学教案《大和小》

小班幼儿数学教案《大和小》PPT课件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在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物体中区分大和小。
2、学习用大和小说一句话。
3、体验给猫喂鱼的乐趣。
活动准备:1、大小猫图片、大小鱼、大小雪花片。
2、大小篮子、大小盘子。
活动过程:1、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1师:&;今天我们班还来了两位动物客人,他们是谁呢?师出示图片&;我们一起同动物客人打个招呼吧!&;2师:&;小朋友真有礼貌,这两只猫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它们哪只是大猫哪只是小猫呢?3幼儿回答,教师帮助幼儿完整说句子:&;红色的是大猫、绿色的是小猫。
&;4师:&;我们一起大声的说一遍吧!&;再请幼儿大声的说。
2、通过游戏,认识大和小。
1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老师这儿还为两只猫客人准备好玩的玩具呢!&;2师:&;这是什么?这两个雪花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呢?教师出示不同颜色的大小雪花片。
引导幼儿完整说:&;大雪花片、小雪花片。
&;3师:大方形和小方形要来做游戏了,你们看他们是怎样玩游戏的?教师将两个方形藏于身后,说一句&;变变变,什么出来了?&;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幼儿说是什么形状出来了,游戏两次。
4教师给每个幼儿分发大小雪花片,在发的过程中教师说&;请你说一说、比一比,哪个是大雪花片,哪个是小雪花片。
&;5游戏&;方形变变变&;。
幼儿学老师的样子将两个方形藏于身后,当老师说变变变,小雪花片出来了,幼儿就把小雪花片举起来。
当老师说变变变,大雪花片出来了,幼儿就将大雪花片举起来。
游戏数遍后可以让幼儿将两个方形交换位置再玩几次。
6师:这个游戏好玩吗?大猫和小猫也想来玩呢?你觉得大猫应该玩哪一个雪花片呢?快拿出来给老师举给老师看看,小猫玩哪一个呢?&;7小结:大猫穿了红颜色的衣服,他喜欢玩大雪花片,小猫穿了绿颜色的衣服,他喜欢玩小雪花片。
幼儿园小班幼儿数学教案《大和小》(通用)ppt (3)

CHAPTER
03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
大小概念的抽象性
对于幼儿园小班的幼儿来说,大小概念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师在教学 中通过具体的物品和活动来帮助幼儿理解。
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
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学概念可能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 教学中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教学方法。
重点
让幼儿按照大小进行物品排序,培养其逻 辑思维和顺序感。
生活实践
亲子互动
布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作业,如购物 时比较商品大小、按大小分类整理玩具等 ,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亲子 关系,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CHAPTER
08
教师自我反思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知识目标
知识点难度
难度适中,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
教学效果的反思
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活跃,幼儿参与度高,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幼儿反馈
大部分幼儿能够理解大小概念,并能够在实际物品中分辨和比较大 小。
教师观察
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够运用大和小词 汇描述物品。
THANKS
感谢观看
教具准备
大和小圆点卡片
用于展示大小概念,大 圆点卡片数量较少,小
圆点卡片数量较多。
数字卡片
从1到10的数字卡片, 用于表示数量的多少。
实物教具
如大小不同的球体、立 方体等,用于直观展示
大小差异。
画笔和画纸
让幼儿自己动手画画, 感受大小的变化。
多媒体资源
01
02
03
04
教学PPT
包含大小对比的图片和动画, 帮助幼儿理解大小概念。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能够 正确认识大和小,并能在 实际物品中分辨和比较大 小。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大和小》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大和小》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数学教学,孩子们将能够:1.学习并掌握“大”和“小”的概念;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大小的差异;3.能够利用实物比较大小,为日常生活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大”和“小”的概念理解;•利用实物比较大小。
教学难点•概念理解与实物比较的转换。
教学准备•教师:黑板、彩笔、教学用具(如水杯、球等);•学生:本次班级活动将需要家长们提前准备的物品:–大一点的水杯;–小一点的杯子;–大一点的球;–小一点的球。
教学过程1. 课前活动•通过显示器播放大动物和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辨别大小。
2. 导入新知识•让学生举起自己的手来比较大小,引入“大”和“小”的概念;•在黑板上画出“大”和“小”的对比图,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3. 实物比较•让学生将家长准备好的物品一对一对拿出来,并引导他们用简单的描述来比较大小;•老师也将放大和缩小比较一下,让学生可以知道更多的物品和他们的差异。
4. 游戏练习•找出几个大小不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并让学生按大小排列;•让学生在类似于排列物品的场景中,练习比较大小的能力。
5. 总结反馈•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课程内容,并引导他们回答“大”和“小”相关的问题;•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和思考,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认可和肯定。
师生互动教师通过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活动性地参与,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学习反思通过本次数学教学,孩子们学习和掌握了“大”和“小”的概念,能够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大小的差异,并能够利用实物比较大小,为日常生活做好准备。
在课堂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表现非常不错。
教师将继续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让其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大”和“小”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充分挖掘一些潜在的、隐性的游戏。如从 “拔河”可了解力气的大和小、 从“独木桥 ”可比较胆子的大和小、从 “大雨和小雨 ”可体验到声音的大小。
【设计评析】
4/ 5
这是个从基础入手形成大小相对概念的教学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在掌握大 和小概念的过程中发展多角度的、多层面的思维。
在教学上打破了过去数学课的传统模式,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寓数 学教育于游戏之中。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意到了发展性原则,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5/ 5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 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 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硬纸鱼 20 条(有大小差别 )、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 “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 (单孔、多孔、粗细 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 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启发幼儿运用想像力随意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将幼儿表现的身体轮 廓印香在纸上。
(可将胳膊伸长,两脚分开来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脚收紧或绻.引导幼儿想一想: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
3/ 5
(游泳圈、气球、蹦蹦床、折叠床、扇子、被子、雨伞。 ) 2.幼儿尝试让气球变大的方法。 (1)请几名幼儿用口将气球吹大。 (2)用口吹难度太大,可以用气筒打气。 3.思考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小。 (1)用自己的身体部位 (用手戳破、用脚踩爆、用屁股压破 )。 (2)借助外力的方法 (用针刺破、用锤子或砖头砸破、用钉子戳破 )(3)将绑紧 气球的绳子解开,直接放气。 4.幼儿自由地到户外玩气球。 游戏五:食物变变变
“大”和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比比谁的鞋子?谁的头?谁的 嘴巴张得?谁的手?谁穿的衣服? ⋯⋯
游戏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师讲述故事《大人国 xx》。
2.照片分享:小时候的我 ⋯⋯小( 手小脚,坐在推车里,不会自己穿衣裤和 穿鞋袜、吃饭。 )
3.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变大了,你是什么样的? (个子高了,胖了,力气 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上学等。 )
1 活动目标
xx 小班数学课件《大和小》
1、通过观察能比较出物体的大和小。
2、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3、能主动参与 ,在活动中积极探索。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 :比较
2、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 ,如:碗、盘子、汤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观察图片
看看图片有什么 ?(衣服)
你知道是谁的衣服吗 ?(妈妈的衣服 ,孩子的衣服 )
哪是妈妈的衣服 ?哪是孩子的衣服 ? 你是怎么知道的 ?
(妈妈的衣服大 ,孩子的衣服小。 ) 二、找一找
1.请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玩具 ,然后在教室里找一个 ,比自己的玩具大的 ,或 比自己的玩具小的玩具。
2.请幼儿讲一讲 ,自己手中的玩具 ,哪个大?哪个小?
1/ 5
三、xx 请幼儿观察图片 教师:图片上有什么 ?(苹果,草莓) 你喜欢苹果还是喜欢草莓 --苹果和草莓谁大谁小 ? --xx 和蜜蜂水大谁小 ? --大象和蚂蚁谁大谁小 ? 四、游戏 :大的小的 教师任意出示一个物品 ,请幼儿找出比老师手中的这个物品大的或小的。 为激发幼儿兴趣 ,可以比赛的形式进行。 2
1.大家围坐在桌前,观察饼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 物。
2.提问:怎样使食物变大、变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 剁、摘断、真空包装、晒干、浸泡、油煎。 )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东西变小、变没有。
【活动延伸】
1.继续收集如望远镜、放大镜、充气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让幼儿 主动探索以进一步加深对大和小变化的认识。
2/ 5
4.照相机、大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动过程】
游戏一:钓鱼
1.每次请一名幼儿来钓鱼,要求钓 “池塘”中所有鱼中的一条和最小的一 条。鱼钓上来后,分别放在大鱼筐和小鱼筐里。 2.尝试:请幼儿自由地钓鱼, 仍旧要求钓的和最小的鱼。
游戏二:超级 xx。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