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间隔排列
《找规律:间隔排列》一等奖说课稿
《找规律:间隔排列》一等奖说课稿1、《找规律:间隔排列》一等奖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时。
这节课是学生初步探索一些事物隐含的规律,掌握了一些找规律的方法基础上学习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数量关系,为下节课学习全长、段长和段数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与归纳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了解“规律”,初步建立“规律”的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描述规律。
五、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
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
《一一间隔排列》说课教师:贾琼培一、教学内容:《一一间隔排列》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时。
这节课是学生初步探索一些事物隐含的规律,掌握了一些找规律的方法基础上学习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数量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认识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事物数量之间的规律,建立“两个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时,在两端相同的情况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一个;在两端不同的情况下,围成一圈,两种物体一样多”这一规律模型,初步学会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看一看、说一说、圈一圈、画一画等教学活动,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关系的过程,初步体会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
在此过程中,体会观察、比较、归纳是寻找和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理念:我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观察、猜测、试验、动手操作、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通过游戏来看一看,说一说规律,还有圈一圈,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了解“一一间隔的规律”,初步建立“间隔排列”的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在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中,体会寻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能找寻到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五、说教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新苏教版三年级一一间隔排列精ppt课件
找规律
.
.
.
小兔( 8)只 木桩(13)根 蘑菇( 7)个 篱笆(12)块
夹子(10)个 手帕( 9)块
.
.
.
Hale Waihona Puke .小兔(8)只 蘑菇(7)个
木桩(13)根 夹子(10)个 篱笆(12)块 手帕(9)块
.
.
比一比每组中两种图形的个数。 (1) (2)
.
比一比每组中两种物体的个数。 (1) (2)
.
(1)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4 )段。 (2)如果要锯成6段,需要锯( 5)次。
.
画一画,填 如果一把填与 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
有6个, 最少有( )个,最多有( ) 个。
.
欣赏生活中的一一间隔排列
.
(3)△●△●△●△●……△●△
.
.
.
把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如果手帕
有20块,夹子有( 21)个;如果夹子有20 个,手帕有(19 )块。
.
河堤的一边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
中间栽一棵桃树,桃树( 74)棵。
沿圆形池塘的一周栽了75棵柳树。每两
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桃树( 75)棵。
孙春燕(一一间隔排列)
间隔排列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孙春燕教学目标:1、试学生经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简单数学规律。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比较、归纳是寻找和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从数学角度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关注本质,认识特征(一)画图体验认识一一间隔1、师:今天的数学课,我们从熟悉的图形朋友开始。
大家猜一下,下一个会是什么图形?生:三角形。
师:)接着猜。
生:圆。
师:)下一个是——生:三角形。
师:)为什么你们每次都能猜对呢?生:因为这里的图形排列是有规律的,都是一个三角形后面跟着一个圆。
师:是呀!正如你们所说,这里的三角形和圆的排列是有规律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规律。
不看屏幕,你能照这样的规律自己画一画吗?2、学生自由创作3、分享交流①②③④⑤⑥4、像这样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依次排列下去,在数学上,我们就可以说三角形和圆一一间隔排列。
(板书课题)(二)分类比较中感知一一间隔1、师:这里的6幅作品都是三角形和圆一一间隔排列。
仔细观察,你能把它分为两类吗?说说你的分类依据。
2、生:我把1、2、4分成一类,把3、5、6分为一类,因为3、5、6都是一组一组的,1、2、4是一组一组,最后多一个。
师:一组一组地观察是很好的研究思路。
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根据他们的思路,这里的6幅作品刚好分成了对应没有剩余和一一对应还有剩余的。
(板书:一一对应)3、生:我们小组也是这样分的,但理由不同。
1、2、4第一个是三角形,最后一个也是三角形;而3、5、6第一个是三角形,最后一个却是圆。
师:抓住头尾观察是一种非常好的研究思路。
根据这个同学的思路,一类是首尾相同的,一类是首尾不同的。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一间隔排列》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辨别生活中的事物是不是一一间隔排列,以及能用简单的符号表示一一间隔排列。
这是学生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进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辨认一一间隔排列,并能够用简单的符号表示。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辨认一一间隔排列,并能够用简单的符号表示。
难点:学生对于一一间隔排列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引出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3.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并用简单的符号表示。
4.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一一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问题。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一一间隔排列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可以设计如下:一一间隔排列特点:…表示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并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归纳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抽象的方式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此外,学生可能对规律的表述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并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抽象的方式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观察法、操作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
3.巩固练习: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4.课堂小结:学生总结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5.课后作业:学生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图片为主,配以关键的文字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规律。
一一间隔排列教学评课
间隔排列教学评课稿一、引言间隔排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评课主要围绕间隔排列教学的课堂实施、学生表现、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课堂实施1.教学目标明确:教师明确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教学内容丰富:教师通过举例、演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练习题巩固知识。
3.教学方法得当:教师采用了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三、学生表现1.积极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展现出良好的思维品质。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展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3.回答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流畅,对于间隔排列的概念和应用有较深刻的理解。
四、教学效果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间隔排列的概念、性质和应用,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提升:学生在本节课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和热情,对于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
五、总结与建议本次间隔排列教学评课中,教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得当,学生表现积极,教学效果良好。
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保持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态度,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探索规律 间隔排列
如果把 与 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 有10 个, 最少有几个? 最多呢?
(1)
这两种情况下, 和 的个数相等。
÷
(2)
这种情况下, 的个数比 多1。
(3)
这种情况下, 的个数比 多1。÷
如果把 与 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 有10 个, 最少有几个? 最多呢?
答: 最少有9个,最多有11个。
÷
义务教育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探索规律 间隔排列
÷
情境导入
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圆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你知道
下图中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呢?
÷
小兔与蘑 菇一个隔 一个排成 一行。
这就是“一一间隔排列”。
每相邻两 只夹子中 间都有一 块手帕。
每相邻两只木桩中间都有一段篱笆。÷
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你的体会。
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它 们的数量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1。
一组一组地圈一圈,容易发现 间隔排列物体间的数量关系。
生活中有很多规律,要仔细
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 ÷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
课后作业
完成 本课时相关练习。
÷
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和同学们交流你 的发现。
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
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8
13
10
7
12
9÷
÷
试一试
回答下面问题。
1. 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 有1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20-1=19(个)
答:一共有19个蘑菇。
÷
2.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 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20+1=21(个) 答:一共需要21个夹子。
《一一间隔排列》教案
1.教学重点
(1)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一一间隔排列,明确其定义及特点,如A、B两种元素交替出现,形成有规律的排列。
举例:如排队时,男生、女生间隔排列;植树时,每隔一定距离种一棵树。
(2)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应用:培养学生将一一间隔排列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计算队伍中男生、女生的数量,确定植树的数量等。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不仅能够在小组内部分享自己的观点,还能在班级范围内展示他们的成果。我发现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非常有效,它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沟通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对一一间隔排列知识的掌握。
不过,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还不够主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个话题还不够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实际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对一一间隔排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空间观念,提高数学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一间隔排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排队或植树时需要间隔排列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一一间隔排列的奥秘。
(3)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如两种元素数量相等时,排列的两端分别是这两种元素;数量不等时,数量多的元素在排列的两端。
2.教学难点
(1)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对于数量不等的情况,学生容易混淆,难以理解为什么数量多的元素会出现在排列的两端。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一间隔排列》课件
3.路边有一行树,共10棵,每相邻两棵 树之间相距3米。第1棵树与第3棵树之间 相距多少米?
3米
3米
3-1=2(个)
2×3=6(米) 答:第1棵树与第3棵树之间相距6米。
4.把一根木头锯成8段,要锯几次?每 次要锯3分钟,一共要用几分钟?
8-1=7(次) 7×3=21(分钟) 答:要锯7次,一共要用21分钟。
请你用△和○画出数量关系不同的一一间 隔排列的情况,△和○的数量不作要求。
△比○多1 :△ ○ △ ○ △ ○ △
△比○少1 : ○ △ ○ △ ○ △ ○ △和○数量相等: △ ○ △ ○ △ ○
手链上珠子的排列是一一间隔排列吗?
手链上珠子的排列是一一间隔排列吗?
1.每相邻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
(1)如果兔子有20只,蘑菇有(19 )个。
20-1=19(个)
(2)如果蘑菇有20个,小兔有( 21)只。
20+1=21(只)
手帕和夹子一一间隔排列
2.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 需要多少个夹子?
20+1=21(个) 答:一共需要21个夹子。
3.路边有一行树,共10棵,每相邻两棵 树之间相距3米。第1棵树与第3棵树之间 相距多少米?
图中有一一间隔排列的情况吗?
与 一一间隔排列, 有4根, 你有哪些不同的摆法?
要求: 1.同桌两人一组合作,用学具篮中 的小棒和花片摆一摆不同的情况。 2.在导学单上画一画,记录摆出的 不同情况。
有3个
两端都是小棒,小棒比花片多1。
有5个
两端都是花片,小棒比பைடு நூலகம்片少1。
有4个
一端是小棒,另一端是花片,数量相等。
一一间隔排列
一、两端都是正方形时:正方形的个数就比圆形多一个 二、两端都是圆形时:圆形的个数就比正方形多一个 三、两端不同时:正方形的个数和圆形的个数相等
最少需要9个,最多需要11个。
判断对错:
(1) ★▲ ★▲★★▲…… ★▲★这组排列中★的
个数比▲多一个。
…………………… ( × )
(2)课桌和椅子一一间隔排列,课桌有10张,
( 木桩 )和( 篱笆 )一一间隔排列。
( 夹子 )和( 手帕 )一一间隔排列。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幅图,数一数每组中两种物体的数量,并完成表格。
数量
数量
夹子
10
手帕
9
小兔
8
蘑菇
7
木桩
13
篱笆
12
数一数,填一填
数量
夹子
10
小兔
8
木桩
13
数量
手帕
9
蘑菇
7
篱笆
12
观察表格,你发现每组中两种 物每体排的两数种量物有体什的么数关量系都?相差1个。
椅子有10把。
√ …………………… ( )
25-1=24(个)
答:一共有24个广告牌。
找一找单数和双数: 1 2 3 4 5 6 ……40 41。
这列数中单数多少个?双数多少个?
动手设计一下:
国庆节快到了,学校的保安爷爷手中有红 色彩旗10面,黄色彩旗8面,你能帮忙把这 些彩旗布置在校门口的两侧吗?你准备怎 么布置?
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
如果我们把一个兔子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最后剩下的是什么? 把一只兔子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一一对应地分组,最后剩下
一个是( 兔子 )。
夹子和手帕
找规律(一)(一一间隔排列)
中间物体
答:一共有24个广告牌。
(1)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几段?
中间物体个数+1=两端物体个数
次数 段数
3+1=4(段) 答:能锯成4段。
(2)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两端物体个数-1=中间物体个数
段数 次数
6-1=5(次) 答:需要锯5次。 次数与段数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次数+1=段数 段数-1=次数
1. 感知规律:
队员们已经排好队伍准备上场了,你知道下一 个进来的是男生还是女生?再下一个呢?你是 怎规律: 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如果两端 物体相同,那么两端物体个数比中间物 体个数多1(或中间物体个数比两端物 体个数少1)。
数量关系:
两端物体个数-1=中间物体个数 中间物体个数+1=两端物体个数
75-1=74(棵)
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成 封闭图形,两种物体个数相等。
75(棵)
比一比:
欣赏: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谢谢大家!
3、验证规律:
在练习本上先任意画几根小棒排成一排,再在两 根小棒的中间画一个圆。数一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 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与前面发现的规律一致吗?
4、运用规律: 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 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数量关系:两端物体个数-1=中间物体个数
两端物体
25-1=24(个)
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
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同课异构示范课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某学校的教师,很荣幸能代表学校参加XXX名师工作室举行的活动。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我所上的一堂课——《一一间隔排列》。
一、教学内容一一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最后一个课时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主要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研究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找规律的题目,这为本节课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间隔排列物体间的数量关系,并逐步掌握通过分组找规律的方法,为以后研究更复杂的找规律做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时,当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物体少1”这一规律;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与生活。
三、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探索并发现一一间隔排列中,当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与中间物体相差1的规律。
难点是发现和概括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端物体相同时的规律。
四、教学设计: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分几个环节来展开教学。
首先是用游戏导入,初步感知规律。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拍手、跺脚和排队游戏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动作中感知规律。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初步了解什么样的排列是间隔排列。
接着是引入课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动手操作,探索规律,并将其写下来。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最后是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
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一一间隔排列,也称为“一一对应”或“配对”,是一种常见的排列方式。
在这种排列中,每一个元素都与另一个元素形成一对一的配对关系。
这种排列方式在数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经济学和其他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一、一一间隔排列的定义在一一间隔排列中,我们有一系列元素,每一个元素都与另一个元素形成一对一的配对关系。
这种配对关系可以是显而易见的,也可以是隐含的。
例如,在数组[1,2,3,4]中,元素1与元素2配对,元素3与元素4配对,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一一对应关系。
而在如数组[1,1,2,2,3,3,4,4]中,同样是每两个连续的元素形成一对一的配对关系,但这种关系则是隐含的。
二、一一间隔排列的应用一一间隔排列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1. 数学:在算术中,一一间隔排列被用于解释如“两数之和”或“两数之差”等概念。
例如,在数轴上,每一个整数都与另一个整数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
2. 计算机科学:在计算机科学中,一一间隔排列被用于各种数据结构和算法中,如哈希表、二叉树等。
3. 生物学:在生物学中,一一间隔排列被用于描述如DNA序列、蛋白质结构等复杂系统中的配对关系。
4. 经济学:在经济学中,一一间隔排列被用于描述市场供需关系、货币汇率等复杂系统中的配对关系。
三、一一间隔排列的性质1. 唯一性:在一一间隔排列中,每一个元素都与另一个元素形成唯一的一对一配对关系。
2. 对称性:在一一间隔排列中,如果元素a与元素b形成配对关系,那么元素b也一定与元素a形成配对关系。
3. 连续性:在一一间隔排列中,如果元素a与元素b形成配对关系,那么对于任意的元素c和d,只要c在a和b之间,d在b和a之间,那么c一定与d 形成配对关系。
通过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和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种排列方式在各个领域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一间隔排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一间隔排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一间隔排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间隔排列的含义,发现——间隔排列可分为“两种物体数量相等”“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两类,会用——对应、看头尾的方法比较两种物体的数量,能应用排列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观察、比较,分类,抽象,概括,论证的过程,学会借助数学联想,完全归纳,数学想象等方法探索规律,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感受思维乐趣,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用“一一对应”法比较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量。
教学难点理解用“看头尾”法比较——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量的数学道理。
教学过程一、整体分类,引入新知创设情境:兔子乐园,结合小兔给同学们留下的密码,进行观察分类。
揭示课题:像这样两种颜色的珠子一个隔着一个排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一一间隔排列”现象。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1.整体观察出示: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小兔们挂起手帕做背景,用木桩和篱笆围出表演场地,跳起舞蹈欢迎同学们到来。
提问:你在图中看到了哪些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呢?学生1:木桩和篱笆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学生2:小兔和蘑菇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学生3:夹子和手帕也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2.初步分析提问:这些一一间隔排列现象中,每行都有两种不同物体,这里面又藏着什么有研究价值的数学问题呢?学生1:想知道每行一一间隔排列中的两种物体数量。
学生2:想比较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
(学生自主研究,并在活动单上填写表格)小兔()只木桩()根夹子()个蘑菇()个篱笆()块手帕()块(学生统计出每行两种物体的具体数量,兔子8只、蘑菇7个;木桩13根、篱笆12块;夹子10个、手帕9块。
)学生1:两种物体的数量一种多一种少。
学生2:兔子数量比蘑菇多1,木桩数量又比篱笆多1,夹子数量比手帕也多1。
学生3:每行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中,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一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一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一间隔排列》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体的排列顺序,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比较方法,对比较两种物体的排列顺序有一定的认识。
但三年级的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体的排列顺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体的排列顺序。
2.难点: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比较法、操作实践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体的排列顺序。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排队、停车场停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请大家观察这些情景,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系列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如水果、动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同时,教师用语言描述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如“一个物体后面跟着一个空隙,再是一个物体,如此循环”。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卡片或实物进行摆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一一间隔排列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不同类型的排列顺序,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等,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体的排列顺序。
一一间隔排列
把6个 和一些 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 可能有几个?
5个,比 少1
数量相差1
7个,比 多1
6个,与 同样多
数量相等
6个,与 同样多
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它们的 数量可能相差1,也可能相等。
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 说说你的体会。
卢沟桥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兔子乐园
gé
小兔与蘑菇一个隔
一个排成一行。
每相邻两只小兔 中间有一个蘑菇。
木桩与篱笆一个 每相邻两根木桩 隔一个排成一行。 中间有一块篱笆。
夹子与手帕一个 每相邻两个夹子 隔一个排成一行。 中间有一块手帕。
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地排列, 称作:一一间隔排列。
小兔( 8 )只 蘑菇( 7 )个
木桩(13)根 篱笆(12)块
夹子(10)个 手帕( 9 )块
小兔的数量 比蘑菇多1。
木桩的数量 比篱笆多1。
夹子的数量 比手帕多1。
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圈一圈,最 后余下一只小兔,所以小兔数量比蘑菇多1。
……
1、 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相邻两只小兔中间 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19个 2、 像上面那样排列,如果蘑菇有20个,一 共有多少只小兔? 21只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一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理解物体或图形的排列规律,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及应用。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具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交流能力,对生活中的排列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和特点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能用一一间隔排列的方式排列物体或图形。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及应用。
2.难点: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能灵活运用一一间隔排列的方式排列物体或图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排列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观察、操作、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3.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形象生动地展示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排列现象,如排队、座位排列等,引导学生关注排列规律。
2.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操作,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排列规律。
3.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师生共同归纳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4.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一一间隔排列的方式排列物体或图形,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提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其他一一间隔排列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6.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学生谈收获,教师点评、总结。
一一间隔排列
教学设计:一一间隔排列【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78-79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理解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水平目标: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水平.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想象的初步意识及初步水平。
3、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的关系的过程,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规律的应用及不同规律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引出新知1.出示三只小猫三根骨头。
提问:我们一起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了?谁能看得更深刻些?师引导:有没有发现他们的排列。
?对有规律。
你会接着排吗?2.出示四朵红花五朵白花的排列。
提问:这里还有一些花,看清楚是怎么排列的吗?你会接着往下排吗?这是生活中的两个排列的现象,你能找出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看谁能用数学的眼光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把他们的规律描绘的更详细些呢?(指名回答,并说说想法)3.揭示课题。
介绍:数学中将这种类型的排列称之为一一间隔排列。
板书课题:一一间隔排列说明:一一间隔排列就是像这样两只小狗中间有根骨头,每两朵红花中间有朵白花,每两朵白花中间有一朵红花。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1.创造:一个一一间隔的排列。
这种一一间隔的排列清楚了吗?问问自己能够也创造一个一一间隔的排列吗?请孩子们用字母或者简单的图形创造。
请两个孩子上黑板板演。
指名说说板演的像不像,为什么像?并说一说孩子们的创造分别更像大屏幕里的哪个?为什么呢?2.说说生活中的一一排列。
你能找出教室里的一一间隔排列吗?指名说一说谁和谁是一一间隔排列?3.出示森林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5-1=74(棵)
75(棵)
隔 排列
首尾相同 首尾不同 围成一圈 两端物体比 中间物体多一个。 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12段
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
1、如果有25根电线杆,有多少个广告牌?
25-1=24(个) 答:有24个广告牌。
2、如果有25个广告牌,有多少根电线杆?
25+1=26(根) 答:有26根电线杆。
把一根木料 锯3次,能锯成几 段?
如果锯成6段, 需要锯几次?
3+1=4(段)
6-1=5(次)
为什么两端物体会比中间物体多1呢?
树桩和蓠芭比, ( )多,多(
)。
看看图和表格,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这些图形 都是一一间隔排列。
两端 物体 另一 物体
组别
数目
数目
在一组图形里, 首尾两端的物体是相同的。 两端物体比另一物体 多一个, 另一物体比两端物体 少一个。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夹子 兔子
木桩
10个 8只
13根
手帕 蘑菇
篱笆
9块 7朵
夹子和手帕比, ( )多,多(
( )和( )一一间隔排列, 每两个( )中间有一个( ) 两端都是( 另一种是( ),有( ),有( )个, )个。
兔子和蘑菇比, ( )多,多(
)。
( )和( )一一间隔排列, 每两个( )中间有一个( ) 两端都是( 另一种是( ),有( ),有( )个, )个。
洛阳中心小学 zsx
一队学生已经排好队伍准备上场了,你知道第 一个上场的是男生还是女生?
下一个呢?
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象上面那样,两个男生中间隔着一个女生, 两个女生中间隔着一个男生。我们可以说, 男生和女生,一一间隔排列。
一 一 间 隔 排列
( )和( )一一间隔排列, 每两个( )中间有一个( ) 两端都是( 另一种是( ),有( ),有( )。 )个, )个。
如果去掉收尾一盆花,两端的花还会相同吗? 当首尾不同的时候,两种物体数量是怎么样的呢?
当首尾不同的时候,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比较下面两种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1)
(2) (3)
(4) (5)
红球和绿球一一间隔排列,围成一圈 的时候,红球和绿球的数量关系又是怎么 样的呢?
·
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围成一圈的时候, 这两种物体数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