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

合集下载

(压轴题)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

(压轴题)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3125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试管、蒸发皿、量筒、燃烧匙都可以用来给物质加热B.用镊子小心地将块状固体放入垂直的试管中C.用100mL量筒取9.5mL氯化钠溶液D.用托盘天平称量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5.0g2.(0分)[ID:13125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3.(0分)[ID:131246]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A.B.C.D.4.(0分)[ID:131225]下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B.C.D.5.(0分)[ID:13122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C.燃放烟花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6.(0分)[ID:131220]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蜡烛熔化B.牛奶变酸、蜡烛燃烧C.天然气燃烧、蔗糖溶解D.干冰升华、钢铁生锈7.(0分)[ID:131211]在“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燃烧中蜡烛熔化B.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C.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8.(0分)[ID:131202]今年世界各地爆发了“新冠肺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重大胜利。

下列防疫措施中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A.外出配戴N95口罩B.用84消毒液消毒C.用水银温度计测体温D.经常开窗通风9.(0分)[ID:131181]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凿壁偷光B.火烧赤壁C.铁杵磨成针D.司马光砸缸10.(0分)[ID:131173]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观察——鉴别黄铜和黄金B.闻气味——鉴别白酒与白醋C.品尝——厨房中鉴别白糖和食盐D.用磁铁吸引——木炭粉和铁粉11.(0分)[ID:131161]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④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⑦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包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包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以免浪费B、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 mL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45度角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2、①蜡烛的颜色、②烛芯的长短、③蜡烛的长短、④蜡烛的粗细,以上可以影响到烛火强弱的是()A、②④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3、下列提示的内容与化学有关的是()①节日焰火②塑料制品③液化气煮饭④医药药品A、①③B、②④C、①②③④D、③4、用试管加热固体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A、加热前试管外壁干燥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D、试管夹夹在试管上部了5、下列关于铜的性质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铜一般呈红色B、铜能导电C、铜能传热D、铜在潮湿空气易形成铜绿6、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固体硫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应用胆矾。

上述对胆矾的描述,没有涉及的是()A制法 B物理性质 C化学性质 D用途7、某些玻璃仪器,为保证其密闭性,常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下列仪器已经过了磨毛处理的是()A、量筒B、集气瓶C、烧杯D、锥形瓶8、读量筒液体体积时,某同学俯视读数为20 mL,则实际为()A、大于20 mlB、小于20 mlC、为20 mlD、无法判断9、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化学这门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组成和结构B、物质的变化和性质C、物质的运动状态D、物质的用途和制取10、量取76 ml水,最好选用下列哪种仪器()A、滴管B、10 ml量筒C、20 ml量筒D、100 ml量筒11、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

取一块大理石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大理石由什么成分组成 B大理石的产地在哪里C大理石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D大理石的微观结构如何12、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B、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C、人类的活动不仅充分利用了自然原就有的物质,还创造许多新物质D、绿色化学就是指研究绿色蔬菜的化学13、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恐怖分子劫机撞击世贸组织和五角大楼的事件。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综合练习(含解析)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综合练习(含解析)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综合练习(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倾倒液体B. 闻气体气味C. 读液体体积D. 稀释浓硫酸2.如图所示,向盛有某种液体的烧杯中通人二氧化碳气体,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液体发生了明显变化.烧杯中盛放的液体是什么呢?甲同学认为:可能是澄清的石灰水,乙同学认为:可能是蒸馏水;丙同学认为可能是紫色的石蕊试液.你认为三位同学提出的看法中正确的是()A. 甲和乙B. 甲和丙C. 乙和丙D. 甲、乙和丙3.下列有关酒精灯的操作,正确的是()A. B. C.D.4.实验室加热约15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A. ①③④⑥B. ②③④⑥C. ①③④⑤D. ②③⑤⑥5.下列颜色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 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变红B. 紫红色的铜片在空气中加热逐渐变黑C.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遇锌逐渐变成无色D. 滴有红墨水的水遇活性炭逐渐变成无色6.给试管里的固体物质加热,不正确的操作是()A. 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B. 将需加热部分放在酒精灯外焰C. 试管口向下倾斜D. 试管口对着他人或自己7.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A. 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B.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 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D.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8.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氮气用于磁悬浮列车B. 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C. 过氧化氢用于制取氧气D. 用液态空气制氧气9.随着生活水品的提高,人们对能源的利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列能源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液化气B. 木柴C. 煤炭D. 太阳能10.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稀释浓硫酸B. 加热液体C. 点燃酒精灯D. 称量NaOH固体11.你认为下列实验测得的数据不合理的是()A. 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河水的pH为6.24B. 用托盘天平称得氧化铜粉末的质量为11.5gC. 用10mL量筒量取8.5mL某溶液D. 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12.在实验室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 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B. 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C. 为了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D. 为了安全,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13.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能量的转化中, 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B.水力发电C.燃烧天然气做饭D.电取暖器取暖2.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用氢氧化钠干燥气体B.食物腐烂C.用活性炭净水器净水D.用汽油清洗油污3.节约原则,即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氯化钠B.取用氯化钠C.量取水D.蒸发滤液5.下列关于对化学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2B.加热过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C.向盛有一定量浓硫酸的试管中,滴加蒸馏水进行稀释D.用嘴小心吹灭燃着的酒精灯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铁、铝制作炊具B.氢气用作填充气球C.酒精作燃料D.用铜制作导线7.安徽省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下列是省内四地市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其过程主要体现的是化学变化的是()A.芜湖汽车组装B.铜陵冶炼金属C.六安水力发电D.淮南开采煤矿8.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读出液体体积B.稀释浓硫酸C.点燃酒精灯D.检查装置气密性9.下列书本中的演示实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B.C.D.10.下列实验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中,正确的是A.酒精灯:加热,使用后应吹灭并盖上灯帽B.量筒:测量液体体积,不能被加热C.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管口应向上,防止液体流出D.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药品直接放置在托盘上11.关于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B.呼出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C.空气不能在干燥玻璃片上形成水雾,说明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D.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增多12.下列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 B.瓷器破碎 C.铁锅生锈 D.积雪融化13.如图所示,龙龙同学采用手握试管外壁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将双手移开一会后,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 )选项A B C D大图A.A B.B C.C D.D14.下列实验方案或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检验氢气纯度时,没有听到任何响声,表明氢气已纯净B.为证明暴露在空气中的 NaOH 溶液已变质,可加入 BaCl2C.要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采用点燃的方法D.用盐酸即可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15.下列各有关的叙述,反映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加油站内严禁烟火,严禁接打手机B.相同条件下,铁的密度比镁的密度大C.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D.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受热变成黑色1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油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B.小苏打焙制糕点C.工业上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D.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17.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以蜡烛为主题,对青少年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其演讲内容被编成《蜡烛的化学史》一书。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含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已知:Cu+2H2SO4(浓)=CuSO4+SO2↑+H2O。

为了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及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都分性质,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图中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可检验物质的酸碱性),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需插入浓硫酸中B.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的发生和停止C.铜丝烧成螺旋状是为了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速率D.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2.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选A.B.C.D.项方案结论说明酒精灯火焰分三层,焰心温度最高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比较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空气中的多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A.A B.B C.C D.D 3.小明利用蜡烛进行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B.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C.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先变黑D.蜡烛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其成分为水蒸气4.基本仪器的规范使用很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氯化钠固体B.检查气密性C.加热液体D.滴加液体5.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不相符的是选项A B CA.A B.B C.C D.D 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 D.7.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变质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C.水结冰D.海水晒盐8.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9.蜡烛(足量)在如图1所示的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实验过程中瓶内氧气质量不断增加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10.下列实验结果或操作正确的为()A.天平称得某物质的质量为36.76gB.用100mL的量筒量取20mL的液体C.为了防止液滴飞溅,应该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滴加液体D.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管口向下,并倒扣在试管架上11.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A.连接导管.B.检查装置气密性C.加热液体D.倾倒液体二、填空题12.用仪器名称填空:(每空填写一种仪器名称)(1)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________________(2)镁条燃烧时夹持镁条用______________13.①铁熔化成铁水②葡萄酿成酒③纸张可以燃烧④胆矾是蓝色晶体。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48分)1.请你判断下面所列举的生活事实与化学密切相关的是()(1)节日庆典燃放礼花;(2)汽车为人们交通提供便利条件;(3)五彩缤纷的硬塑玩具代替了原始的木制儿童积木;(4)当你走进麦当劳,各式冰激凌奶卷使你驻足;(5)“巨能钙”“盖中钙”“钙力奇”各种补钙产品纷纷问世A. (1)(5)B. (1)(3)(5)C. (1)(4)(5)D. (1)(2)(3)(4)(5)2.我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史,下列发明或技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活字印刷B. 酒精酿造C. 水车灌溉D. 绢布刺绣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几种常见消毒剂进入了家庭。

下列对84 消毒液的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 有强氧化性B. 无色或淡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C. 见光易分解D. 可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4.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

贮运过氧化氢的试剂箱上最适合粘贴的一张标签是:( )A. 剧毒品B. 自燃物品C. 氧化剂D. 腐蚀品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连接仪器B. 熄灭酒精灯C. 夹持试管D. 取液时挤入空气6.下列仪器不能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是()A. 锥形瓶B. 量筒C. 试管D. 烧杯7.下列有关药品取用的做法中,正确的是()A. 张雪美同学将取出后未用完的红磷放回原瓶B. 吴棚同学品尝了实验室中贴有“蔗糖”标签的药品,表示味道很甜C. 孙枭鹏同学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D. 因某固体药品的用量未指明,汪榆智同学取了盖满试管底部的该药品8.下列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分的是( )A. 酒精和食醋B. 铜片和铝片C. 水和澄清石灰水D. 蔗糖和食盐9.小江同学将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发现有气泡产生,他认为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相应药品来检验。

就“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假设或猜想B. 进行实验C. 收集证据D. 得出结论10.下图是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实验。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卷-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卷-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卷-人教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河南博物院馆藏丰富。

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玉柄雕琢B.骨笛打孔C.彩陶烧制D.金简刻字2. 下列成语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星火燎原B.披荆斩棘C.死灰复燃D.百炼成钢3. “水是生命之源,氧气是生命之气”。

氧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能支持燃烧B.不易溶于水C.密度比空气略大D.无色气体4.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 ( )5. 正确操作是实验安全、成功的关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10 mL量筒量取8.55 mL水B.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试管外壁应干燥C.不能用手触摸药品D.用托盘天平称量,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6. 实验操作不仅要科学规范,还要关注环保、安全等问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7. 给150 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下列仪器中的 ( )①试管②烧杯③蒸发皿④酒精灯⑤试管夹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A.③④B.②④C.②④⑥⑦D.①④⑤8. 小林用10 mL的量筒量取8 mL的液体,读数时他采用了仰视的方法,结果量取的液体体积 ( )A.大于8 mLB.小于8 mLC.等于8 mLD.无法确定9.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若将药品放在右盘,而砝码放在左盘,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为10 g,游码示数为0.8 g,则药品的质量是 ( )A.10.8 gB.9.2 gC.10.0 gD.无法确定10. 下列实验中,观察不到明显变化的是 ( )A.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B.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二、填空题11. 在物质的下列性质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空。

①可燃性②溶解性③导电性④熔点⑤沸点⑥密度⑦硬度(1)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2)植物油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植物油的比水小。

(3)天然气能燃烧,说明天然气具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解析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解析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作制冷剂B.铜用于制作铜火锅C.氧气用于焊接金属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解答】解:A、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铜用于制作铜火锅是利用铜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氧气用于焊接金属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用生石灰作干燥剂B.用铜丝制作导线C.用液氧作火箭助燃剂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解答】解:A、用生石灰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和水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用铜丝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用液氧作火箭助燃剂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是利用盐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

3.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固体硫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应用胆矾。

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A.制法B.物理性质C.化学性质D.用途【分析】根据题干中所给的信息,分析物质的性质、变化及用途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

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

我国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A.稻草造纸B.使用火药C.蚕丝织布D.冶炼生铁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易升华 B.浓盐酸易挥发C.甲烷能燃烧 D.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3.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A.A B.B C.C D.D4.某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作出结论 D.设计实验5.下列俗语描述的事实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赴汤蹈火,在所不辞C.破镜难以重圆 D.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6.下图所示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氧气验满C.读取液体的体积D.点燃酒精灯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6g氧化铜粉末②用容积为10mL的试管盛5mL水在酒精灯上加热1/ 7③用排水集气法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④用10mL的量筒量取8.2mL水A.只有①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只有②③8.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后,某同学进行归纳小结如下。

你认为正确的是()A.没有说明用量时,取用液体药品的体积一般约为5mLB.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C.用胶头滴管取液后,要平放或倒置,以防液体流出D.将易潮解的固体(如氢氧化钠)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的纸上称量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B.氧气作助燃剂C.氮气可以制造化肥D.过氧化氢用作医疗行业的消毒杀菌剂10.某化学小组按照如图所示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

有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其中正确的有()①实验I中c处最先变黑②实验II中若用干冷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③实验II中能够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被熏黑④实验III中,若用火柴点燃导管另外一端,无火焰产生⑤实验IV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蜡烛点燃⑥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A.2个 B.3个 C.4个 D.5个二、填空题1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应放________,视线与____________________相平,然后读数,若仰视,读数会__________;若俯视,读数会__________。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31247]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湿衣服晾干B.铁制品生锈C.矿石粉碎D.冰雪融化2.(0分)[ID:131243]超疏水性仿生材料对水的作用与荷叶相似,水滴在其表面不易附着。

将玻璃放在蜡烛火焰上灼烧,表面沉积一层黑色物质(见图),该方法可获得一种能用于手机触屏的超疏水性材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黑色物质是由石蜡蒸气冷凝而成B.黑色物质可能含碳元素C.黑色物质是由石蜡不充分燃烧产生D.铁质输水管的内壁若采用超疏水性材料能防锈蚀3.(0分)[ID:13124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点燃酒精灯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4.(0分)[ID:131237]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白磷自燃B.铁生锈、干冰升华C.冰化成水、火药爆炸D.硫燃烧、电解水5.(0分)[ID:13123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熄灭酒精灯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向试管中加入石灰石6.(0分)[ID:131225]下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B.C.D.7.(0分)[ID:131213]下列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化成水B.铁水变成铁块C.气球爆炸D.火药爆炸8.(0分)[ID:131208]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 D.9.(0分)[ID:13120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氯化钠B.倾倒液体C.点燃酒精灯D.读取液体体积10.(0分)[ID:131197]用托盘天平称量5.4克食盐,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转,此时应()A.加砝码B.加药品C.减药品D.调节螺丝向左旋11.(0分)[ID:131162]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的是A.标签受损B.不会产生氧气C.灯内酒精燃烧D.量得的液体偏小12.(0分)[ID:13115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管使用后都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B.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C.用 10ml 的量筒量取 9.75ml 的水D.为了节约药品,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二、填空题13.(0分)[ID:131434]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题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兰州)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纳米铜的性质B.C60的组成C.单晶硅的结构D.无人机的研发2(安徽)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棉纱织布C.火药应用D.瓷器烧制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B.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C.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如制火药、烧制瓷器D.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就一定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4(山东潍坊)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铁钉生锈C.酒精挥发D.蜡烛燃烧5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A.食盐溶于水,火药爆炸B.镁带燃烧,铁生锈C.食物腐败,电灯发光D.汽油挥发,酒精燃烧6汽油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伴随着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最能说明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产生火焰B.放出大量的热C.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出现小水滴D.将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7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

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棉线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8(兰州)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挥发性B.溶解性C.稳定性D.导电性9“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句话是指氧气的()A.物理性质B.物理变化C.化学性质D.化学变化10下列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量筒B.烧杯C.试管D.燃烧匙1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生活中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割玻璃B.利用石油制合成纤维C.利用煤炭燃烧取暖D.用蜡烛燃烧照明12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火焰分为三层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C.蜡烛逐渐变短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13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解析版)含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解析版)含答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百炼成钢 D.木已成舟2.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和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A.纸张燃烧 B.粮食酿酒 C.火药爆炸 D.洗衣服晾干3.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A.煤矿中因遇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B.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C.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5.下列仪器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A.烧杯 B.试管 C.锥形瓶D.量筒6.实验时不小心打翻酒精灯着火了,最简便合理的灭火方法是()A.用水浇灭 B.用嘴吹灭 C.用湿抹布盖灭 D.用灭火器扑灭7.欲量取40mL的液体试剂.现有下列量程的置筒,最好选用()A.5mL B.10mL C.50mL D.100mL8.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几大化学工艺是()A.烧陶瓷、指南针、造纸 B.烧陶瓷、冶铁、印刷、酿酒C.烧陶瓷、造纸、冶铁、制火药D.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9.利用化学不可以做到的是()A.冶炼钢铁 B.生产化肥 C.污水的处理D.进行物种分类10.在人教版化学教科书《绪言》最后一页中有一幅彩图,其内容是一只漂亮的金丝雀和水中的金鱼“生活在一起”,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A.绝热 B.透气、隔水C.密度大D.导电11.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下列化学物质对人类有益的是()①使用加碘食盐②使用铝制炊具③食用含铁酱油④食用含磷洗衣粉⑤食用含钙麦片⑥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A.①③⑤B.①②③⑤ C.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12.在下列有关纸张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白色 B.不溶于水 C.易撕 D.可燃13.一元硬币外观是银白色金属光泽,与铁的颜色相似,为确定该硬币是否是铁币,有的同学拿磁铁来吸引,该作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观察 B.实验 C.假设 D.推理14.用量筒量取25毫升盐酸,实际量取的液体比25毫升偏高的是()A.仰视 B.俯视 C.手拿量筒读数 D.平视15.某同学欲称11.5克食盐,将砝码与食盐位置放反了,则实际称得食盐的质量为()A.11.5克B.10.5克C.10.0克D.12.0克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16.请指出如图过滤装置中的两处明显错误:(1)(2).17.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甲中装的药品是(写名称);(2)若装置乙中装的是澄清石灰水,则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若装置丙中装的是紫色石蕊试液,则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若装置丁中放置的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在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说明二氧化碳具有性质.18.如图是九年级化学中常见的部分仪器:写出图中你喜欢的三种仪器名称.、、.19.把银白色的金属钠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有:①颜色,②状态,③硬度,④熔点,⑤密度.《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百炼成钢 D.木已成舟【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花香四溢是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海市蜃楼是水中倒映的影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百炼成钢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木已成舟是木头制成船,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和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A.纸张燃烧 B.粮食酿酒 C.火药爆炸 D.洗衣服晾干【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洗衣服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A.煤矿中因遇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B.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C.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煤矿中因遇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天平的精确度是0.1g进行分析;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D、根据量筒量取液体的就近原则进行分析.【解答】解:A、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故A错误;B、天平的精确度是0.1g,称量出的质量不会是10.05g,故B错误;C、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45°左右,并不时地移动试管;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C正确;D、量筒量取液体的就近原则,量取9.5mL的液体,需要用10mL的量筒,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正确实验才能确保实验安全,得出正确的结论,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实验操作.5.下列仪器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A.烧杯 B.试管 C.锥形瓶D.量筒【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能够加热的仪器,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解答】解:A、烧杯底面积比较大,加热需要垫石棉网,故错误;B、试管可以用于直接加热,故正确;C、锥形瓶底面积比较大,加热需要垫石棉网,故错误;D、量筒不能用于加热,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可用于直接加热的实验仪器,这就要同学们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性质、作用.6.实验时不小心打翻酒精灯着火了,最简便合理的灭火方法是()A.用水浇灭 B.用嘴吹灭 C.用湿抹布盖灭 D.用灭火器扑灭【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分析】酒精灯用完后,应用灯帽盖灭,不用嘴吹灭.酒精灯打鄱洒出酒精着火了,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是用湿抹布盖灭,这样既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又可以隔绝空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当然在实验室一般都会备有沙子,也可以用沙子盖灭.【解答】解:灭火原理是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达到灭火的目的.上述ABCD中的四种方法从原理上都可以将火扑灭,但酒精灯打翻洒出酒精着火了最简单合理的应该是用湿抹布盖灭.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室突发安全事件的处理能力及灭火方法的选择.7.欲量取40mL的液体试剂.现有下列量程的置筒,最好选用()A.5mL B.10mL C.50mL D.100mL【考点】测量容器-量筒.【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量取已知体积的液体,应选择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误差过大.【解答】解: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工具,使用时应注意事项:量取已知体积的液体,应选择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误差过大.如量取40mL的液体,应选用容量为50mL的量筒,不能选用容量为5mL、10mL 或100mL的量筒.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测量容器﹣﹣量筒.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好量筒中量程的选择方法,方法选择需要的依据是如何才能减少实验的误差.8.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几大化学工艺是()A.烧陶瓷、指南针、造纸 B.烧陶瓷、冶铁、印刷、酿酒C.烧陶瓷、造纸、冶铁、制火药D.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属于化学工艺的,在变化过程中都有其他物质生成;本题的实质是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在熟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的基础上,关键是知道其中的制作原理.【解答】解:烧制陶瓷的原理:瓷器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工艺.指南针的应用原理:指南针在地球的磁场中受磁场力的作用,所以会一端指南一端指北,不属于化学工艺.造纸,其中应用了将打碎的纤维浆漂白这一环节,有新物质生成,是我国古代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三大化学工艺.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冶铁,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火药的主要成分有硫磺、木炭、硝酸钾等物质,其中的木炭是由木材隔绝空气加热制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工艺.印刷术只涉及到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工艺.A、指南针不是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几大化学工艺,故选项错误.B、印刷不属于化学工艺,故选项错误.C、烧陶瓷、造纸、冶铁、制火药均属于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几大化学工艺,故选项正确.D、指南针不是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几大化学工艺,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了解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9.利用化学不可以做到的是()A.冶炼钢铁 B.生产化肥 C.污水的处理D.进行物种分类【考点】化学的用途.【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利用化学知识可以冶炼金属,可以生产化肥,可以处理污水,但是不能对物种进行分类.【解答】解:利用化学知识可以冶炼金属,可以生产化肥,可以处理污水,但是不能对物种进行分类,对物种进行分类属于生物学范畴.故选:D.【点评】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对工农业生产、治理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要注意理解.10.在人教版化学教科书《绪言》最后一页中有一幅彩图,其内容是一只漂亮的金丝雀和水中的金鱼“生活在一起”,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A.绝热 B.透气、隔水C.密度大D.导电【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题意,高分子薄膜材料可制成水中的鸟笼子,鸟不能生活在水中,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这种高分子薄膜材料可制作鸟笼子,不能确定它是否有绝热性,故选项错误.B、这种高分子薄膜材料可制作鸟笼子,鸟不能生活在水中,呼吸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可知它应具有隔水、透气性,故选项正确.C、由这种高分子薄膜材料可制作鸟笼子,不能确定它的密度大小,故选项错误.D、由这种高分子薄膜材料可制作鸟笼子,不能确定它是否导电,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并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下列化学物质对人类有益的是()①使用加碘食盐②使用铝制炊具③食用含铁酱油④食用含磷洗衣粉⑤食用含钙麦片⑥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A.①③⑤B.①②③⑤ C.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考点】化学的用途.【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加碘食盐可以为人体提供碘元素,含铁酱油可以为人体提供铁元素,含钙麦片可以为人体提供钙元素.【解答】解:使用铝制炊具容易导致人体中的铝过量,人体中的铝稍多就会影响健康,含磷洗衣粉的使用会污染水体,用氟利昂作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加碘食盐可以为人体提供碘元素,含铁酱油可以为人体提供铁元素,含钙麦片可以为人体提供钙元素,因此食用加碘食盐、含铁酱油、含钙麦片对人类有益.故选:A.【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12.在下列有关纸张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白色 B.不溶于水 C.易撕 D.可燃【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解答】解:A、白色,描述的是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不溶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易撕,描述的是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可燃,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13.一元硬币外观是银白色金属光泽,与铁的颜色相似,为确定该硬币是否是铁币,有的同学拿磁铁来吸引,该作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观察 B.实验 C.假设 D.推理【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根据题意,有的同学拿磁铁来吸引是一个具体的操作实验过程,在观察、实验、假设、推理等基本环节中应属实验的环节.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用量筒量取25毫升盐酸,实际量取的液体比25毫升偏高的是()A.仰视 B.俯视 C.手拿量筒读数 D.平视【考点】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解答】解:由题意实际量取的液体比要量取的体积偏高,说明读数时是仰视读数.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量筒的使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大,实际则偏小,仰视读数小,实际则偏大.15.某同学欲称11.5克食盐,将砝码与食盐位置放反了,则实际称得食盐的质量为()A.11.5克B.10.5克C.10.0克D.12.0克【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托盘天平平衡的原理:左物右码,左物质量=右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了,则有左码质量=右物质量+游码质量,据此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的质量时,要把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此时药品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将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此时药品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1克以下移动了游码.所以游码质量为0.5g,砝码质量为11g;如果将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所以药品的质量为11g﹣0.5g=10.5g.故答案为:B.【点评】托盘天平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掌握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16.请指出如图过滤装置中的两处明显错误:(1)未用玻璃棒引流(2)漏斗的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过滤是一种将不溶或难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开的基本操作,操作时要注意做好“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过滤液边缘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玻璃棒一端紧靠滤纸三层处;烧杯嘴部紧靠玻璃棒;漏斗末端尖嘴紧靠烧杯内壁.【解答】解:为了防止滤纸被直接倾倒的液体冲破,要求液体应沿玻璃棒流下,图中倾倒液体时没按要求进行;过滤后的液体顺着壁流下,否则可能会溅起水花,造成滤液损失,要求漏斗末端尖嘴紧靠烧杯内壁,图中此点没有做到;故答案为:(1)未用玻璃棒引流;(2)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漏斗的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过滤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充分理解过滤时的操作方法.17.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甲中装的药品是 稀盐酸 (写名称);(2)若装置乙中装的是澄清石灰水,则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 2+Ca (OH )2═CaCO 3↓+H 2O ;(3)若装置丙中装的是紫色石蕊试液,则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CO 2+Ca (OH )2═CaCO 3↓+H 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 2+H 2O ═H 2CO 3 ;(4)若装置丁中放置的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在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 性质.【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通入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蜡烛熄灭的顺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装置甲中装的药品是稀盐酸.(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若装置乙中装的是澄清石灰水,则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 2+Ca (OH )2═CaCO 3↓+H 2O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 2+H 2O ═H 2CO 3.(4)通入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答案为:(1)稀盐酸;(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 (OH )2═CaCO 3↓+H 2O ;(3)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CO 2+H 2O ═H 2CO 3;(4)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如图是九年级化学中常见的部分仪器:写出图中你喜欢的三种仪器名称. 玻璃棒 、 烧杯 、 量筒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实验装置图和常用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的名称为:烧杯、玻璃棒、广口瓶、托盘天平、量筒.故填:玻璃棒;烧杯;量筒(五种仪器任选三种填空).【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仪器的认识情况,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9.把银白色的金属钠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有:①颜色 银白色 ,②状态 固体 ,③硬度 很软 ,④熔点 较低 ,⑤密度 较小(小于水的密度)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分析题给的信息可知钠的物理性质.【解答】可以用小刀切下说明钠的质软(硬度小);能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钠与水剧烈反应放出的热量能使其熔化说明钠的熔点低;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说明钠的颜色为银白色,属于固体.故答案为:①银白色;②固体;③很软;④较低;⑤较小(小于水的密度).【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下列认识不合理的是( )A.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符合“低碳经济”理念C.研制合成新药物为生命键康提供保障D.材料科学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供有力支撑3.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中一种与另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A.酒精挥发B.气球爆炸C.食物腐烂D.湿衣服晒干4. 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破布捣烂(造纸) B.活字排版(印刷)C.烟花燃放(火药) D.航海导向(指南针)5.李燕同学发现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认为生虾外壳上的青色物质遇到某些物质发生了颜色的变化。

就李燕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观察B.实验C.假设D.做结论6.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

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

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A.猜想B.实验C.推理D.归纳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8. 下列常见仪器使用正确的是( )A.量筒可用作化学反应的容器B.烧杯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C.温度计可用于搅拌溶液D.熄灭酒精灯,可用灯帽盖灭,也可用嘴吹灭9.下列实验操作与所选择的仪器正确的是( )A.盛装固体药品——细口瓶B.取用碳酸钠粉末——镊子C.吸取少量液体——滴管D.少量液体间反应——量筒10.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出现炸裂现象。

某同学寻找出下列原因,其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未擦干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C.加热完,没有冷却即用冷水冲洗D.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11.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实验室规则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可以对着实验者B.为了操作方便,对于没有毒和没有腐蚀性的药品,可以用手直接去拿C.为了节约药品,剩余药品应倒回原试剂瓶,以免浪费D.为了防止试剂污染,滴管应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不要伸进试管内12.实验桌上放有三瓶无标签的无色气体,只知道它们分别是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中的各一种,下列方法能将它们区分开来的是( )A.观察颜色B.嗅气味C.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D.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13.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14.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伸入试管中B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2C .集气瓶可以用作反应容器D .试管、烧杯、蒸发皿等仪器可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15.分析人体鼻孔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比较图,得出一些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吸入的空气:氧气21%二氧化碳0.03% 氮气78%稀有气体0.94%较少的水汽呼出的气体:氧气16%二氧化碳4% 氮气78%稀有气体1%较多的水汽A .图中的各气体的含量为气体的体积分数B .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只有部分进入血液C .人体能产生稀有气体D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比例比水汽大 16.能说明蜡烛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 .发光放热B .蜡烛变短C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 .吹灭后产生白烟17.(孝感中考)精准扶贫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30分,)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A.有新物质生成B.有发光放热现象C.有气体放出D.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2. 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A.内壁上的水成股流下B.内壁上有少量水珠C.透明D.内壁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3. 某同学为验证“分子是运动的”,设计了甲、乙、丙、丁四个实验。

其中,能达到目的是()A.甲、乙、丙B.甲、乙、丁C.甲、丙、丁D.乙、丙、丁4. 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

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5.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火焰分三层B.切下一小段蜡烛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C.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燃烧时产生黑烟6.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塑料降解C.玻璃破碎D.动物呼吸7. 下列一些变化中,既包含物理变化又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海绵吸水B.酸雨腐蚀铁塔C.酒精挥发D.煤气泄露出来8. 如图是小明在做“检测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示意图.小明是在检测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的是()A.水蒸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9. 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可燃性B.腐蚀性C.助燃性D.挥发性10. 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B.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C.液氮可使超导材料显示超导性能D.稀有气体可以用于充灯泡以延长寿命11. 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A.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时,先把玻璃管一端润湿,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橡皮管内B.制取气体时,先装入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D.木炭还原氧化铜结束时,先把导管从盛有石灰水的试管中取出,后停止加热12. 为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需要进行如下实验步骤:①取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毫升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毫升淀粉酶溶液,摇匀后,再将支试管分别放在冰块.沸水和水中维持温度分钟;③向各试管滴入滴碘液;④将支试管分别放在冰块.沸水和水中维持温度分钟;⑤观察实验现象.以上实验步骤最合理的顺序应为()A.①④②③⑤B.①②④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②⑤13. 请你判断下面所列举的生活事实与化学密切相关的是()节日庆典燃放礼花;汽车为人们交通提供便利条件;五彩缤纷的硬塑玩具代替了原始的木制儿童积木;当你走进麦当劳,各式冰激凌奶卷使你驻足;“巨能钙”“盖中钙”“钙力奇”各种补钙产品纷纷问世A. B.C. D.14.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时,可以快速往试管里倒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放入指定容器C.取完药品后,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D.没说明用量时,液体应取15. 进行下列对比试验,不需要控制变量的是()A.用红磷和白磷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B.用铁钉探究钢铁生锈的条件C.用足量稀盐酸区分氯化钾溶液和碳酸钾溶液D.用镁、锌与稀硫酸反应,比较镁、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5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5分,)16. 天文学家在研究星系运动方式时发现,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其内部的引力仅占“物质”引力总量的,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内部引力.这一现象表明,有些“物质”是不可见的,原因是它们不发光也不反射光,因此科学家称这些可能存在的物质为“暗物质”.然而,直到现在人类仍没有探索到“暗物质”存在的任何证据,对此,你认为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A.“暗物质”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事实上,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B.“暗物质”可能存在,人类应不断地进行探索,一旦发现它存在的证据,将为人类重新认识宇宙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C.“暗物质”可能存在距地球十分遥远的地方,科学家可能通过探索“暗物质”产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间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D.人类探索至今,仍未发现“暗物质”,说明“暗物质”是不存在的17.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下列假设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A.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D.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1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 A.B.C.D.19. 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小花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可能是食盐”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对于“可以尝一尝”这一过程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收集证据 C.实验 D.得出结论20. 下列各项化学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若有水,加热前应擦干B.加热烧杯中的溶液时,应将烧杯放置在石棉网上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质量较小的砝码,再依次加质量较大的砝码D.洒在桌子上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E.加热液体时,应不时地移动试管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21. 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填“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22. 请将下列错误实验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填写在相对应的横线上.(1)倾倒细口瓶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________;(2)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________;(3)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________;(4)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称量物放在了右盘________.23. 出下列操作导致的后果.(1)把块状固体药品直接丢入试管底部,后果是________.(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________.(3)量取液体时,视线没有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后果是________.(4)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后果是________.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7 分,共计14分,)24. 某同学在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的过程中,出现试管炸裂现象,请你猜测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三种)25. 试管炸裂的常见原因有哪些?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8 分,共计32分,)26. 对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表面变黑,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黑色物质的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小明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是烟灰.小亮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小玲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既有烟灰又有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查阅资料】(1)酒精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炭黑(即黑烟).(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实验设计】【反思拓展】(1)实验一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热,目的是排除________干扰.(2)实验二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3)证明黑色物质不是烟灰,你还可以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4)通过对黑色物质来源的探究,我们知道了金属铜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27.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2)指出图中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3)请结合上面的错误示例,探究在平时实验中,因不正确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任举两例,上面的图示错误示例除外).28. 规范操作和认真细致的实验习惯是有效开展化学实验的关键.(1)试管是实验室最常见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不同的化学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不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①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口朝向先如图②后如图①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④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③(2)根据图图,读出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精盐的质量为________.29. 某研究性小组做了如下的实验:取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也不含钙元素)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足量稀盐酸.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已知锥形瓶连同瓶中石灰石样品和稀盐酸以及瓶口棉花起始时的总质量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1)表中________.(2)依据实验数据记录作出生成的质量与时间关系的图象:(3)请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4)取该石灰石样品,高温灼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中含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计算所得氧化钙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30分)1.【答案】A【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解答】解: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则没有生成新物质,故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故选.2.【答案】D【考点】玻璃仪器的洗涤实验操作注意事项【解析】根据液体的表面张力以及玻璃的性质来回答问题即可.【解答】解:根据液体的表面张力以及玻璃的性质,玻璃是会被水浸润的.(放在洁净的玻璃板上的一滴水,会附着在玻璃板上形成薄层.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进入水里再取出来,玻璃表面会沾上一层水.这种现象叫做浸润.)如果有水滴成股流而下,说明玻璃表面有让水不浸润的物质的存在,间接证明玻璃不干净.即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洗涤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故选.3.【答案】B【考点】实验方案的评价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本题可通过一段时间后,两个小烧杯中的液体没有直接接触,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指示剂变色,来验证“分子是运动的”,进行分析判断。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3125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试管、蒸发皿、量筒、燃烧匙都可以用来给物质加热B.用镊子小心地将块状固体放入垂直的试管中C.用100mL量筒取9.5mL氯化钠溶液D.用托盘天平称量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5.0g2.(0分)[ID:131250]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

小芳同学对解决“气密性检查”类问题建构的思维模型如图甲所示。

结合小芳建构的思维模型,完成如图乙装置的气密性检查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向锥形瓶中注入水至a处,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构建封闭体系”B.注入水后,向左推或向右拉注射器的活塞均可改变该装置的压强C.向左推注射器活塞时,观察到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气密性良好D.注射器连接长导管也可以进行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3.(0分)[ID:131237]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白磷自燃B.铁生锈、干冰升华C.冰化成水、火药爆炸D.硫燃烧、电解水4.(0分)[ID:13123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闻药品的气味C.加热液体D.称量食盐固体质量5.(0分)[ID:131217]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日天睛,半日晒出盐霜”B.《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C.《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D.《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6.(0分)[ID:131216]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B.滴水成冰C.百炼成钢D.凿壁偷光7.(0分)[ID:131215]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体气味B.点燃酒精灯C.滴加液体D.加热液体8.(0分)[ID:131185]某同学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量筒摆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倒入液体后,他俯视读数为21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仍然俯视读数为11mL,那么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A.大于10mL B.等于10mL C.小于10mL D.无法确定9.(0分)[ID:131181]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凿壁偷光B.火烧赤壁C.铁杵磨成针D.司马光砸缸10.(0分)[ID:131178]将鸡蛋放入白醋中,蛋壳表面有很多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小明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假设B.设计实验C.交流评价D.得出结论11.(0分)[ID:131173]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观察——鉴别黄铜和黄金B.闻气味——鉴别白酒与白醋C.品尝——厨房中鉴别白糖和食盐D.用磁铁吸引——木炭粉和铁粉12.(0分)[ID:131156]检查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缓慢推动活塞一段距离后并保持活塞不动,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注射器内有液体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D.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一段距离后,液面保持不下降二、填空题13.(0分)[ID:131448]根据下图所示仪器回答:(1)写出A、D、F仪器名称:A为_______;D为_______;F为_______。

九年级化学(含答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考试题

九年级化学(含答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考试题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考试题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聚沙成塔B.死灰复燃C.破釜沉舟D.滴水成冰2.以下是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A B C D3.徐建同学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家中的玻璃杯是否洗涤干净的依据是A.杯子内壁看不见油污B.杯壁上的水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C.用杯子装水,水是澄清透明的D.上述都可以作为判断依据4.下列各组仪器,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一组是A.烧杯、蒸发皿B.水槽、量筒C.集气瓶、燃烧匙D.蒸发皿、试管5.下列化学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手拿试管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B.为了节约,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C.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D.用天平称量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可以用手直接拿取砝码6.物质的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A.颜色B.可燃性C.熔点D.密度7.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固体质量增加了D.生成了白色固体8.最新研究显示:婴儿塑料奶瓶中含有的双酚A存在某些不确定性或副作用,对发育、内分泌等产生危害。

下列属于双酚A化学性质的是A.白色菱形或针形晶体或片状、粉末B.高温下不稳定,易分解C.微带苯酚气味D.几乎不溶于水9.下列仪器用过后不需清洗或擦拭干净的是A.玻璃棒B.试管C.滴瓶上的滴管D.药匙1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室里,我们常常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到用量问题。

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错误的是A.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g~2gB.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1/2试管水,振荡后倒掉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用1mL~2mL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11.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A.甲中熄灭,乙中变旺B.甲、乙都变旺C.甲、乙都熄灭D.甲中变旺,乙中熄灭12.加热某种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属于化学变化B.属于物理变化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13.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题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5·兰州)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纳米铜的性质B.C60的组成C.单晶硅的结构D.无人机的研发2(2016·安徽)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棉纱织布C.火药应用D.瓷器烧制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B.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C.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如制火药、烧制瓷器D.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就一定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4(2016·山东潍坊)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铁钉生锈C.酒精挥发D.蜡烛燃烧5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A.食盐溶于水,火药爆炸B.镁带燃烧,铁生锈C.食物腐败,电灯发光D.汽油挥发,酒精燃烧6汽油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伴随着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最能说明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产生火焰B.放出大量的热C.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出现小水滴D.将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7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

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棉线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8(2015·兰州)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挥发性B.溶解性C.稳定性D.导电性9“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句话是指氧气的()A.物理性质B.物理变化C.化学性质D.化学变化10下列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量筒B.烧杯C.试管D.燃烧匙1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生活中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割玻璃B.利用石油制合成纤维C.利用煤炭燃烧取暖D.用蜡烛燃烧照明12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火焰分为三层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C.蜡烛逐渐变短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13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引一下”。

“拿磁铁来吸引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假设B.交流评价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14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蓝色褪去的原理,应用右图实验可以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

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A.烧杯中溶液的体积B.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D.胶头滴管滴出果汁的滴数15 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归纳错误的是()A.玻璃仪器都可以用作反应器B.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应先均匀加热,再在固定部位加热C.取用固体药品可以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D.用过的滴管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严禁采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16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将固体药品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B.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C.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D.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仰视或俯视读数17化学实验过程中,下列对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C.碱液沾到皮肤上,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D.少量酸滴到实验台上,应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18(2016·山东潍坊)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闻气体气味B.添加酒精C.加热液体D.滴加液体19(2015·湖北黄石)量筒中盛有一定量的液体。

如果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则读取的体积读数与液体实际体积相比()A.偏小B.偏大C.没有影响D.与人的身高有关20(2016·天津)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二、填空题(共38分)21(4分)(1)正确量取15mL液体,应选用下列___ ___(填序号)量筒。

①20mL②50mL③10mL和5mL(2)某同学量取食盐水,读数时量筒平放在桌面上且面对刻度线,当视线仰视时读数为38mL,其正确的体积数应_ 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8mL。

22(12分)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3)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4)排水集气法会用到的仪器是;(5)量取液体时,需要用;(6)少量溶液相互发生反应时,需要用。

23(6分)给物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灯焰的部分,因为这部分温度最高;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把砝码放在盘;加砝码时,应先加质量的砝码,砝码要用_____夹取;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在实验室里如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扑盖。

24(4分)从现在起我们应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刷洗碗碟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判断是否刷净的标准是。

25(12分)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1)如右图所示,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内焰和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2)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26(10分)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①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验一。

②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二。

③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如实验三。

(1)操作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②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烟是水蒸气;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C.白烟是二氧化碳。

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在做实验一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4)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______________。

27(12分)通过对我们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研究,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的多少,得到初步结论,并完成下表。

1 D 解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因此纳米铜的性质、C60的组成、单晶硅的结构都是化学研究的范畴;无人机的研发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2 B 解析: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酒精等其他物质生成,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棉纱织布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产生,此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火药在应用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其他物质产生,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瓷器烧制的过程中有其他物质产生,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3D解析:物理变化也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如开着的电灯;只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不能判定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4 C 解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酒精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的过程,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了酒精、铁钉生锈的过程中生成了铁锈(Fe2O3)、蜡烛燃烧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三者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C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A中食盐溶于水,只是物质的溶解,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火药爆炸是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B中镁带燃烧,铁生锈,二者均属于化学变化。

C中食物腐败,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电灯发光属于能量的转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中汽油挥发,是分子间间隔大小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6 D 解析:将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因为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所以能说明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

7D8 C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稳定性是物质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9A10C11A解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导电性等。

A中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物理性质。

12D解析: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且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观察不到。

13C14D解析:控制变量法要求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

本实验测定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固定淀粉-碘溶液的量,测定需要果汁的量可以求出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所以滴数是要求量,不需控制。

15A解析:量筒是玻璃仪器,但不能用作反应器。

16B解析: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称量纸,称量易潮解的或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到指定容器内;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或仰视读数都会产生误差。

17C解析: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18 B 解析:闻药品气味时,要用手扇,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故A正确;使用酒精灯时,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故B错误;加热少量液体药品时,使用试管,试管夹夹至距离试管口1/3处,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故C正确;使用胶头滴管时,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于试管口正上方,下端不能伸入试管内,也不能接触试管壁,故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