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父母之爱》—教学设计
《父母之爱》 教学设计3篇
《父母之爱》教学设计3篇《父母之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2、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扣紧课文,交流感受1、利用课文切入话题。
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有人说过,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读了《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父爱之舟》这三篇课文,也许大家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和感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读了本组的一些收获吧。
2、交流阅读感受。
以“父母的爱是xxxxx(慈祥的、严格的、宽容的、纵容的、感人的……)”为中心,地交流阅读感受。
先是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表达见解。
学生可从总体上来讲,也可以结合某一篇文章,或某一片段、某一细节,来谈谈自已的阅读感受。
二、讲述故事,表达想法师讲述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父母包办,使孩子养成了娇气、丢三落四的毛病。
第二个故事:在爸爸妈正确引导下,他变得勇敢起来。
第三个故事:妈妈经常对他说,外面坏人很多。
结果养成了他畏首畏尾的毛病。
1、导入。
“是啊,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
请大家阅读下面三则小故事,然后我们再一起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读了三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3、交流。
教师可让学生先跟同伴交换看法,然后在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
最后,选派有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
三、讲述故事,表达想法1、导入。
“你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想法?”2、讲述。
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
3、评说。
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听后,可结合故事,或发表想法,或帮助分析,或提提解决办法。
四、课后谈心,引导沟通1、讲故事,求沟通。
回家以后,把三个小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同时,把自己的看法也跟父母说一说。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口语交际 《 父母之爱》教案+反思(1课时6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反
思(1课时6页)
一、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是深厚无私的,懂得感恩父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父母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2. 教学重点
•思考并表达自己对父母之爱的认识和感受。
3.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父母之爱的深刻含义,引导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4. 教学准备
•教材《父母之爱》课文,多媒体教具。
5.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引发学生对家庭和父母关系的思考,引出本堂课的主题。
2.阅读课文(15分钟)
–学生阅读课文《父母之爱》,教师讲解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和内涵。
3.课堂讨论(20分钟)
–学生围绕父母之爱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4.情感体验(10分钟)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父母之爱,增强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悟。
5.反思与总结(10分钟)
–结合课堂讨论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今天学到的东西。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父母之爱的心得体会,要求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二、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父母之爱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很多孩子只是停留在感受父母的疼爱和呵护上,没有深刻理解父母为他们付出的一切。
因此,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更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体验,从而更好地学会珍惜和感恩父母的付出。
同时,在教学中也要多启发学生表达情感和情绪,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沟通思想,又表达情感。
群文阅读《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苏万雄展示课型:群文阅读课单元主题:父母的爱议题:如何通过生活琐事的对比写法突出母爱。
一、导入:(2分钟)同学们,关于母爱是个永恒的话题,她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是一部永远拍不完的电影,她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欣赏、去品味、去敬仰。
今天“群文阅读课”我们要欣赏三篇文章。
第一是梁晓声的《慈母情深》,第二是林夕的《母亲的存折》,第三是毕淑敏的《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
看这三篇文章怎样表现母爱的。
二、读文(18分钟)(一)读《慈母情深》1.简介梁晓声。
2.自主默读文本,用双色笔标注。
你读出一个()的母亲。
(1)通过哪些事例表现母爱的?(2)表现母爱的关键句子,简单批注。
(3)解读我被母爱感动的关键词(鼻子一酸)3.阅读展示(1)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2)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4.迁移训练……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
(二)读《母亲的存折》《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读懂母爱的又何止梁晓声一人,用同样的方法再读林夕的《母亲的存折》和毕淑敏的《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你又读出一个()的母亲。
(1)通过哪些事例表现母爱的?(2)表现母爱的关键句子,简单批注。
(3)解读我被母爱感动的关键词(三)列表格,梳理三篇文章异同。
1、相同点:几篇文章都通过生活中的平凡事例表达母爱。
2、三篇文章不同之处三、总结(0.5分钟)山,没有母亲的爱高;海,没有母亲的爱深;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云朵,没有母亲的爱洁白;花朵,没有母亲的爱灿烂。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懂得母爱的人吧!四、推荐阅读:(0.5分钟)1、散文:《寻梦》、《儿时的事》——季羡林2、诗集:《繁星》、《春水》——冰心3、散文:《完美的晴天》——学生习作板书设计:群文阅读:平凡、伟大的母爱《慈母情深》《母亲的存折》《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鼻子一酸存折存“情”“打”是爱附群文阅读材料;1.《慈母情深》见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P97。
《父 母 之 爱》教学设计
《父母之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音乐、游戏、图片引入等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从生活小事中感受父母的爱。
2.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和父母之间的小故事,或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3、能通过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抓住父母亲的语言、动作等进行比较生动地描写,体会到父母的爱就藏在生活的点滴小事中,从而懂得感恩父母,感谢父母之爱。
二、教学过程:1、音乐游戏,情境渲染。
(课前)(1)、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学生入场后,师生一起唱,手语。
A、师生一起唱,表演手语。
B、师:听了这首歌曲,让我们的心暖暖的。
孩子们,如果生活中你要感恩,你最先想起的是谁?为什么?(2)、揭题。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生活中值得我们感谢的人。
然而,我们最要感谢的还是给了我们生命和全部爱的父母。
揭题(板书)。
上课!我们学习过的这一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父母的爱。
今天,我们这一堂课我们就一起从生活的点滴小事中细细地品味父母的爱。
2、、拓展思路、链接生活。
(7分)(1)、师:都说父亲的爱深沉,像大山,像保护伞。
母亲的爱细腻温柔,像水,像空气,甜蜜地包围着我们。
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组图片,一起来回忆爸爸妈妈是怎样把我们一点点抚养长大的?(2)、出示一组图片。
背景音乐。
师:从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你就成为了爸爸妈妈生活的重心。
半夜里,你响亮的啼哭声常扰乱了他们的好梦,他们多少次睡眼朦胧地起来给你喂奶,一把屎一把尿把你们抚养成长。
你睡梦中的样子,他们怎么也看不够。
你每年的生日,父母亲总是牢牢地记着,为你忙这忙那,却总是记不得他们自己的生日,更想不起你出生的那天,正是母亲大汗淋漓分娩最痛苦的时刻。
你开心了,父母比你笑得更甜;你痛哭了,父母比你更伤心,恨不能把所有的痛苦转接在他们身上。
求学路上,父母陪着你风雨无阻,你取得的每一点进步,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全然不顾自己有多累有多苦。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群文阅读
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群文阅读“父母的爱”教学设计建峰小学:李再刚【本组说明】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关爱中逐渐长大的。
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
《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学会看病》记叙一位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
教学这几篇课文将让学生看到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细心品读必将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同步阅读教材:《母爱,我一生的感动》节选自朱自清的《背影》这两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
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本组设计是在学生学习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语盘点”、“交流平台”、“积月累”和“课外书屋”2课时之后进行的一次整合、拓展性主题提升性学习。
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父母之爱 教学设计
习作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事例表达父母的爱。
2、抓住细节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等),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抓住细节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1.齐读《游子吟》。
你们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内容吗?(母爱)2.复习第六单元四篇课文。
我们第六单元的课文也都是写母爱和父爱的,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出示PPT)《地震中的父与子》那(震撼人心的爱);《慈母情深》那(支持和鼓励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母亲那(慈祥的爱)和父亲那(严厉的爱);《学会看病》中母亲的爱很不同,她为了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而让她的孩子自己去看病,这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睿智”的爱)。
这些课文中父母的爱就是我们今天要谈论的话题。
(板书:父母的爱)二、交流故事,感悟写法1.这些父母的爱感动你了吗?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父母的爱展现出来感动你的?是不是直接喊出来“啊,妈妈好爱我!”。
他们都是通过一件具体的事展现出父母的爱。
(板书:具体事例)2.我这里有三个口语交际中的事例,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想想你最喜欢哪个事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或者最不喜欢哪一个。
3. 谁来说一说?你的爸爸是这样的吗,你的妈妈呢?如果你把他们的手机拆了却装不好了爸爸妈妈会怎么样?讲一件印象比较深的事。
4.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讲得这件事写得具体吗?(不具体)那怎么能让这个事例更加具体呢?把这种爱表达出来呢?我们要增加一些细节(描写)(板书:描写)5你们还记得有哪些描写方法吗?(板书:外貌、语言、动作、心理……)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课文。
(PPT)(1)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板书:外貌描写)父亲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救儿子)所以从这段外貌描写可以看出父亲对儿子的(爱)(2)“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板书:语言描写)(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jūn)裂的手指数着。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叶红霞)
第六单元群文阅读“父母的爱”教学设计山丹县三立小学叶红霞【本单元说明】本单元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教材中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父爱之舟》《慈母情深》,一篇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个“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以及同步阅读教材:《母爱风筝童话》、《母亲的故事》《鼾声》、《鱼头》、《父爱安全网》、《妈妈的银行存款》《父亲的爱──勤俭家风》、《秋天的怀念》、《我的母亲》(节选)、《父子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人感动,引人思考在本单元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单元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等细节描写,品读文本,在线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
本单元设计是在学生学习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语句盘点”、“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之后进行的一次整合、拓展性主题提升性学习。
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2.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阅读教材:《母爱风筝童话》、《母亲的故事》、《鼾声》、《鱼头》、《父爱安全网》、《妈妈的银行存款》、《父亲的爱──勤俭家风》、《秋天的怀念》、《我的母亲》(节选)、《父子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群文阅读《父母之爱》教案
群文阅读《父母之爱》教案课型展示:群文阅读群文主题:父母之爱议题:如何通过各种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特点,表达父母之爱。
授课过程:一、故事导入。
讲述汶川地震中发生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梁实秋曾说过: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
今天这节群文阅读课,就让我们阅读三篇文章,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
(板书:父母之爱)二、学习课文。
1、快速读文连接语:下面请同学们打开阅读材料,默读三篇文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快速读文的方法,了解课文大意。
(课件演示:读文思考)(教师巡视,学生读文结束,示意学生看大屏幕,完成思考题)2、解决问题。
(出示表格)(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a第一篇:主要讲了什么事?请用两个字概括主线:买书(填表)B第二篇:主要讲了什么事?用两个字概括主线:救子(填表)C第三篇:主要讲了什么事?用两个字概括主线:评诗(填表)(2)读感人片段。
把你圈画出的感人的画面和大家分享一下。
(朗读指导)(3)品析父母之爱a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慈祥、善良这种爱是怎样的爱?(填表)b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坚持、伟大这种爱是怎样的爱?(填表)c这是一对怎样的父母?他们的爱矛盾吗?鼓励批评(填表)总结:无论是慈祥的、鼓励的;还是伟大的、严厉的爱。
只不过他们表达的方式不同罢了。
如果用自然界的一种景物来表达,你觉得母爱如“什么”?父爱如“什么”?(补充板书:母爱如水父爱如山)(4)写作方法a第一篇:语言动作环境神态(填表)b第二篇:语言动作外貌(填表)c第三篇:语言心理(填表)小结:虽然三篇文章的选材不同,但是三位作者都运用了较多的语言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表达人物情感。
可见,语言是沟通情感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三、升华主题,读写结合。
然而,走出文艺作品的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所感受的父母之爱也许不仅仅只有语言:宝贝,我爱你!有时可能是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可能是默默地陪伴。
请你说一说你所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吧!(课件演示)(学生自由发言)四、布置作业1、小练笔:按照表格归纳的方法,用你的笔书写你感受到的父母之爱。
群文阅读之父母的爱 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父母之爱小街镇匡郎小学:刘太园议题:如何通过细节描写体会父母之爱选文篇目:《背影》节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碗面的故事》教学目标:1.通过重点语句的批注阅读、提取关键词句,掌握有效阅读的方法。
2.阅读短文,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描写,体会父母的爱。
3.整理对比三篇短文的异同点,在父母的爱的主题下,体会不同的父爱和母爱。
重点:1.阅读短文,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描写,体会父母的爱。
2.整理对比三篇短文的异同点,在父母的爱的主题下,体会不同的父爱和母爱。
难点:通过重点语句的批注阅读、提取关键词句,掌握有效阅读的方法。
课前活动:和同学交流认识,观看公益广告。
教学过程一、导入主题课件出示阅读议题:“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的?”二、《背影》节选1.听孙道临朗诵《背影》节选。
2.课件出示批注阅读要求:用实线“”画出父亲对我所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用三角形“”标出描写父亲穿过铁道买橘子动作的词语。
3.感悟情感:(1).课件出示父亲翻越栅栏时的细节,让学生填写动作的词语,体会这一细节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关怀······(2).课件出示描写父亲语言的句子,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这平淡的话语中蕴含着的深挚的父子情。
三、类比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迁移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用批注阅读的方式自主阅读。
1.自由放声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找出文章哪些词句表现出了父母对巴迪的爱?和你的小伙伴交流讨论讨论2.讨论交流,你抓住哪些词句体会到了父母对巴迪的爱?3.阅读交流,课件出示精彩片段,引导学生读并且理解其中的父爱和母爱。
4.想象说话,无论是母亲的,还是父亲的,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时我想对巴迪说,。
群文《父母的爱》教学设计新
“父母的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临洮县北街小学孙小芬设计理念:我们刚学了一组课文,本节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通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鼾声》《父爱安全网》《一位母亲与家长会》《母亲的故事》教学目标:1、复习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学会看病》,总结学法。
2、同步群文阅读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阅读教材:《鼾声》《父爱安全网》《一位母亲与家长会》《母亲的故事》,巩固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学习巩固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学法迁移,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
2.巩固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表现文章思想的方法。
3.交流、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孩子,你今天的衣服真漂亮,谁为你买的?你感受到了什么?哟,真幸福。
你的父母真爱你,同学们,我们都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严格的要求,是热情的鼓励。
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来感悟父母的爱。
父母的爱究竟是什么呢?板书:父母的爱这节课,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出示课件)这里有一棵知识树,这是一棵倾注了父母的爱的长青树,我们要用精彩的阅读展示,让这棵大树长出茂盛的枝叶,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单元主题回顾1.导入:在第六单元里,我们一起学习了三篇表现父母的爱的课文,一篇是?另一篇是?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谈感受,领会学法:你们从这三篇课文中,分别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父爱或母爱?(主要讲了?感受到了?)3.交流学习心得,明确学习方法⑴过渡语:同学们,刚才我们回顾了第六单元已经学习了的三篇课文。
通过你们的学习,我们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你能不能把学习这几篇课文的方法与同学们分享?⑵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⑶教师总结学习方法。
父母之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父母之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 理解和感悟父母之爱的重要性;2. 掌握群文阅读的技巧,如阅读理解、文本分析等;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和感悟父母之爱的重要性;2. 掌握群文阅读的技巧,如阅读理解、文本分析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教具;2. 学生准备:课前阅读相关教材,并准备提问或讨论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口头提问和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受。
引入课文:(10分钟)教师出示课文《父母之爱的故事集》,引导学生观察封面、标题和目录,并提问:1. 这本书大概讲述了什么内容?2. 你们认为为什么要读这本书?阅读理解:(20分钟)学生开始阅读故事集中的故事,并回答教师提供的相关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文本分析:(25分钟)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父母之爱的表达方式,例如细节描写、对话等。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情感互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互动活动,例如小组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亲密时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或心情。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将自己的故事,或者课文故事中的情节和描写重新书写,表达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悟。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并进行思考:1. 父母之爱对我们的成长有何影响?2. 阅读群文对我们感悟人生有何帮助?五、课堂延伸1. 借助家长的支持,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家访,采访父母的故事,然后与课堂上的故事进行对比和分享。
2. 学生可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群文作品进行深入阅读,并撰写读后感或作品鉴赏。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群文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撰写读后感,并与同学进行分享。
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将父母之爱作为教学主题,加强学生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悟。
《父母之爱》——电视散文教学设计4(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父母之爱》——电视散文教学设计4(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父母之爱》——电视散文教学设计4(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父母之爱》——电视散文教学设计4(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视散文“父母之爱”的主题;2. 了解电视散文的语言特点、表现手法及其对读者的影响;3. 学会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明确电视散文“父母之爱”的主题;2. 理解散文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2. 理解电视散文的影响力。
四、教学方法1. 教师主导讲解法;2. 学生自主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1. 教师引入:通过播放电视散文《父母之爱》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散文的主题和表现手法;2. 学生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电视散文《父母之爱》,理解散文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强化对散文主题的认识。
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对父母之爱的感受,并写下自己的心得;3.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并让学生从点评中感受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自己的写作进行改进。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散文的主题,更能借助散文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同时,教学中的点评环节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成长与进步本次教学是一次有效的教学实践,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电视散文《父母之爱》,并进行讨论和写作,促进学生对散文主题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点评环节中,及时发现学生写作中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进行改进,从而更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同时,本次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将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的方式,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父母之爱》——电视散文教学设计4(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父母之爱》——电视散文教学设计4(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2. 感受亲情的温暖,理解父母的爱;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父母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父母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注:根据您的要求,文章的标题和格式可以自行判断,但为了方便阅读,本文以小节的形式进行论述。
父母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阅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技能之一,它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然而,由于忙碌的生活节奏和孩子对电子设备的过度依赖,越来越多的孩子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父母爱群应该通过创新的阅读教学设计,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二、目标设定1.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2. 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孩子的思辨与创造能力。
4. 促进家庭共读与互动。
三、教学策略1. 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兴趣的书籍。
2. 制定每日阅读计划,并制约孩子的电子设备使用时间。
3. 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如图书馆、书店等。
4. 建立孩子的阅读笔记,鼓励他们记录想法、观点和感受。
5. 激发孩子的创意,通过绘画、写作和手工制作等方式展示阅读成果。
6. 创造家庭共读环境,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和讨论书籍。
四、实施步骤1. 确定阅读目标和选取书籍。
2. 制定每日阅读计划和时间表。
3. 提供阅读资源和材料。
4. 建立孩子的阅读笔记和记录本。
5. 开展有趣的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6. 创建家庭共读氛围,每周选择一天全家一起读书。
7. 鼓励孩子通过绘画、写作和手工制作展示阅读成果。
五、评估与反馈1. 每月对孩子的阅读习惯和进步进行评估。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阅读计划和教学策略。
3. 鼓励孩子进行自我评估,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阅读技能和成绩。
六、总结父母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创新的教学策略和阅读活动,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思辨与创造能力,以及促进家庭共读与互动,我们能够帮助孩子享受阅读的乐趣,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
七、延伸阅读建议1. 了解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倾向,选择适合他们的书籍。
《父母之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五年级群文阅读《父母之爱》教案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2)结合全文的内容说说:巴迪的诗究竟写得好不好?面对同一首诗,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却说“糟糕透了”,这是为什么?
(3)小结:看来大家都明白,热情鼓励是一种爱,严格要求更是一种爱。这个道理起初巴迪并不明白,曾感到委屈难过。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巴迪才渐渐体会到这一点。你们交流的这段话其实写的是巴迪内心的感悟。(板书:内心感悟)
(1)你为什么感动?结合重点词句说一说。
(2)仔细读读,看看这段话跟我们平时写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你为什么感动?也结合重点词句说一说。
4、总结:母亲挣钱不易,却毅然给“我”钱买书,两相对比,足见慈母情深!
(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4)“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相信同学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谁来说说?
(5)总结:读了巴迪这些内心的感悟,相信我们都明白了,父亲和母亲的这两个极端的评价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四、对比阅读,读中学写
1、今天我们重点分享了这本语文书上的三篇文章。对比一下,这三篇课文在写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
(1)请说说这句话让你感动的原因,并想想自己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2)从“掏”、“数”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
(母亲对“我”无私的爱)
(3)小结:我们从母亲数钱的动作,体会到母亲对“我”深深的爱!(板书:动作)
过渡:课文中还有描写母亲动作的语句吗?你又从中体会到什么?请继续交流。
2、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母亲动作的倒装句、排比句:“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父母之爱》教学设计
《父母之爱》教学设计《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父母之爱》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父母之爱》教学设计1一、课文内容分析统编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为“父母之爱”,交际话题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当下社会中的确有部分学生忽略了父母付出的真情关爱。
因此,本口语交际的话题设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从单元整体来看,本话题与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相契合的。
本单元围绕“舐犊之爱”安排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阅读课文,口语交际“父母之爱”和习作“我想对您说”也紧扣“亲情”这一人文主题来展开,充分体现“以阅读促进说写表达”的教材编排特点。
“父母之爱”教材文本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话题引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天下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父母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
该引言虽寥寥数语,但富有启发性,不但简洁明了地揭示了此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更引导学生联系各自的真实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父母之爱”共性和个性的深入思考。
教材的第二部分提供了三个模拟情境:李刚的父亲表达爱时非常“严苛”,考试不好就会“训斥”,最后又用“爱你”来进行“心理绑架”。
王小雅对孩子非常关心,从生活到学习包办一切,但“无微不至”的爱却让孩子在失去帮助时手忙脚乱。
陈敏的爸爸经常和他下象棋,周末带他看电影爬山,这样的关爱具体有效,能从身心各方面帮助孩子成长。
仔细研究发现,这三个情境具有典型性,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又从不同角度切入,有利于学生在全面思考、有效交流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又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你怎么看待以上事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教材要求学生紧扣事例来谈看法,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本次交际内容属于“观点对话”类的范畴,需要学生明确自己在口语表达和交流时的观点。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群文阅读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群文阅读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群文阅读“父母之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来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2、能够粗读、略读、浏览读本节课拓展的三篇文章,并且能够准确的概括出主要内容。
3、能够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4、通过学习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与其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并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父母的爱,懂的怎样回报这份爱。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他们比较叛逆,但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
对于老师布置的学习要求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而且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完成的非常出色。
从语文学习来看,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个别自觉性差的学生也能够在其他学生的带动下,做到最基本的学习要求。
教学重难点:1、能够粗读、略读、浏览读本节课拓展的三篇文章,并且能够准确的概括出主要内容。
2、能够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3、通过学习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与其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并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父母的爱,懂的怎样回报这份爱。
教学过程:课前导入:背诵古诗《游子吟》学生齐背。
(幻灯片1)师:如同我们刚才朗读的这首诗,这就是父母之爱!师人世间最伟大的亲情。
她的无私叫付出,她的坚定叫忍耐,她的回报叫孝道。
所以,我们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一定要懂得回报爱!一、单元主题回顾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刚刚结束的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浓浓的父母之爱。
课文中的一些句子至今让我妈记忆犹新。
请看大屏幕,谁来读,并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1、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2、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附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3、“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4、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
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父母之爱”教学设计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一是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宇宽广,崇高与无私。
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正确认识父母的爱,感恩父母的爱。
【设计理念】
主题:在分享同步阅读教材成果,开拓视野,发展思维的同时,激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情景: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9册六单元:
《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慈母情深》《学会看病》
五年级语文《同步阅读》教材:
《两个电话》《父爱安全网》《一碗馄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激发阅读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父母之爱
1.讲述父母之爱的故事,引导发现,引出主题──父母之爱.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刚读过的故事吗(生说题目,师板书)?你发现这些故事的共同特点了吗(引出“爱”)?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爱的海洋,一起感受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
二、主题回顾
2.从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地震中的父与子》——伟大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激励
《慈母情深》——慈祥
《学会看病》——广袤
三、阅读概述
(过渡):(出示课件三篇文章题目)前几天,选了三篇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文章,老师已经布置让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请同学们小组之内交流一下,说说你最喜欢哪篇文章?
3.学生汇报: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篇?为什么?
4.结合阅读任务学生汇报引出主题。
《两个电话》:爱是问候
《拐弯处的回头》:爱是一个动作
《一碗馄饨》:爱是包容理解
小结:同学们读书都非常认真,发言也很精彩!通过认真的阅读,我们对“父母之爱”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
请看知识树。
这几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父母之爱──它用发人深思的故事,朴实的语言让我们感受了父母之爱是多么的伟大。
四、片断分享与精彩赏析
读了这三个故事,老师相信总有一些地方能打动你们的心,能读一读或者讲一讲,然后告诉大家为什么吗?提个小小的要求,在汇报之前,请你先说说是哪篇文章的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按课交流)
5.结合朗读重点体会,引发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深切感悟。
五、主题拓展
6.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看幻灯)往往有许多许多的看似很不起眼的小事,它却总是凝聚着父母无限的爱!
7.能说说自己感受到父母的爱的故事吗?
8.小结:孩子们,让我们用一颗感恩之心回报父母之爱吧,请记住:如果有一天,当他们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的时候,请扶着他们的手,慢慢地走!
板书设计:父母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