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元代画家对比赏析

合集下载

元代书画艺术鉴赏

元代书画艺术鉴赏
• 现藏上海博物馆
诗人画家 高克恭
• 1、擅长山水和墨竹。 • 2、初学米芾父子画法,后吸收宋代画家李
成、董源、巨然的画法,艺术上很有造诣, 与赵孟頫齐名。 • 3、人称“南赵北高”。
高克恭 秋山暮霭图轴
高克恭 米氏云山图
• 山水师法米芾父 子,后参以董源、 巨然 、李成等人 画法,形成笔墨 凝重苍浑,淋漓 酣畅的独特风格
“励志耻作黄金奴,老作画师头雪白”, 不肯出仕元朝,甚至将自己多年研究的经 学著述都烧掉。
钱选 牡丹图台北故宫
钱选 杨贵妃上马图
•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杨贵妃上马图
杨贵妃上马图
元 钱选 桃枝松树图卷藏台北故官博物院
元钱选梨花图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元 钱选 来禽栀子图卷
• 弗利尔美术馆藏
钱选浮玉山居图卷
赵孟頫 双松平原图
•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赵孟頫 水村图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图中山峦用披麻皴,浓墨点苔。树木、芦苇有简
有繁。用笔潇洒,笔墨秀润,意境清旷。画风学 董源而又有创新。
赵孟頫 松下抚琴图
赵孟頫艺术特点
• 一是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 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
黄公望
• 1、黄公望子久矣 • 陆坚,后又取了大痴道人、一峰道人、井
西道人等别号 • 2、曾做过小吏,因受累入狱,出狱后隐居
江湖,入道教全真派。 • 3、50岁后始画山水,师法赵孟頫、董源、
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晚年大变其 法,自成一家 。
九峰雪霁图
•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 此图以短线直笔皴法为主,
然后用淡墨染其凹处 • 董其昌在《画旨》中所说:”

元朝时期王蒙二十六幅绘画赏析

元朝时期王蒙二十六幅绘画赏析

元朝时期王蒙二十六幅绘画赏析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四家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都是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画中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元四家指赵孟俯、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

这里介绍王蒙精品绘画。

元代早期高克恭,元代中后期,王蒙、吴镇、倪瓒这四人绘画赏析。

王蒙像元代画家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

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

王蒙能诗文,工书法。

尤擅画山水,得外祖赵孟頫法,以董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

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

山水之外,兼能人物。

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

王蒙传世的代表作上海《青卞隐居图》、北京《夏山高隐图》、上海《春山读书图》、北京《葛稚川移居图》、北京《夏日山居图》、《层峦萧寺图》、台北《具区林屋图》、苏州《竹石图》、台北《花溪渔隐图》、《霜柯竹石图》、台北《谷口春耕图》、美国大都会《空林草亭图》、《太白山图卷》、台北《秋山草堂图》、《溪山风雨图》、台北《深林叠嶂轴》、《黄鹤山樵坦斋图》、《东山草堂图轴》、《辋川图》、《西郊草堂图》《煮茶图》、《鸡西高逸图轴》、《素庵图轴》、《松林写作图卷》、《丹崖翠谷图》、《铜官山图》等。

诗文、史学亦精。

今存诗集《草堂雅集》。

元朝时期王蒙《青卞隐居图》赏析王蒙,青卞隐居图纸本水墨1366年作纵140.6厘米横4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图画作者家乡浙江的卞山。

元代画家对赏析

元代画家对赏析

元代画家对比赏析化学化工学院应化121 1208032007 徐珊珊一、时代背景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不仅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诸多领域出现了新的飞跃,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进程,开创了中国各民族文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3世纪初,蒙古族兴起于塞北,国势逐渐强盛,1234年灭金,取得金朝原有的华北之地,于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建立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的元帝国。

元代立国之初,蒙古族统治者在教育程度、文化艺术素养等方面,与中原士大夫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遂礼遇儒臣,重视汉文化,从儒家经典中学习治国之道。

世祖忽必烈具有雄才大略,他大力招揽人才,广收“江南遗逸”,重用汉族儒臣,还命汉族士大夫对皇室成员及蒙古族大臣弟子进行汉文化教育。

至仁宗和文宗朝(1312~1332),更进一步“亲儒重道”,礼遇文士,尤其喜好书画艺术。

文宗建立奎章阁,任命画家、书画鉴藏家柯九思为鉴书博士,对内府所藏书画进行鉴别查定,故翰墨之盛以文宗时为最。

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在创作思想上继承北宋末年文同、苏轼、米芾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上,追求古意和士气,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

与宋代院体画的刻意求工、注重形似大相径庭,形成鲜明的时代风貌,也有力地推动了后世文人画的蓬勃发展。

在元代短短90余年内,画坛名家辈出,其中以赵孟頫、钱选、高克恭、王渊等和号称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最负盛名。

二、代表画家(一)赵孟頫:1、生平简介赵孟頫(1254-1322年),浙江湖州人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

元朝时期高克恭十九幅绘画作品赏析

元朝时期高克恭十九幅绘画作品赏析

元朝时期高克恭十九幅绘画作品赏析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四家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都是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画中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元四家指赵孟俯、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

元代早期高克恭,元代中后期,王蒙、吴镇、倪瓒这四人绘画赏析。

这里介绍高克恭精品绘画。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色畏吾儿(今维吾尔族),高克恭的先人来自西域,先定居于大同,后移居燕京(今北京),祖籍西域(今新疆)。

由京师贡补工部令史,选充行台掾,擢山东西道按察司经历,历河南道按察司判官,大中时,官至刑部尚书。

画山水初学二米,后学董源、李成笔法,专取写意气韵,亦擅长墨竹,与文湖州并驰,造诣精绝。

高克恭传世主要作品有《云横秀岭图》、《墨竹坡石图》、《春云晓霭图轴》、《春山晴雨图》、《秋山暮霭图》、《雨竹图》、《仿米家山水》、《夏山雨过图》、《云山图》、《方棹吟秋》、《临泉高致图》、《雨山图轴》、《烟雨潇湘图》、《仿海岳庵云山图》、《青山白云轴》、《山水诗画图页》、《春溪云树图》、《春山欲雨图轴》、《云山雨霁图》等元朝时期高克恭《云横秀岭图》赏析高克恭代表作:《云横秀岭图》轴,绢本设色,纵182.3厘米横106.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云横秀岭图》轴为高克恭云山画的代表作。

画面云山烟树,溪桥亭屋,山势嵯峨,群峰耸立,白云横岭,树木葱茏。

山顶用青绿横点,山石坡角多用披麻皴后施以赭色。

笔法明晰凝重,墨色淋漓酣畅。

在高克恭山水画中,此图应为合参董米二家之法的典型之作。

李衎在题跋中云:“予谓彦敬画山水,秀润有余,而颇乏笔力,常欲以此告之,宦游南北不得会面者今十年矣。

元代绘画特点及其艺术魅力

元代绘画特点及其艺术魅力

元代绘画特点及其艺术魅力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元代绘画独具特色,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元代绘画的特点,并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一、写意山水画的特点元代山水画大量出现,其艺术特点主要是“写意”,即对写实主义的颠覆和突破。

元代绘画家们在山水画中凡物不求形似,力求表现意境。

他们不追求严肃的形态结构,而是注重抒发情感,表现自己的灵气和自由。

在画作中,“笔墨重于形色”是元代山水画的显著特点。

元代画家们还运用了大量的工笔技法,这种技法不但使画面更加细腻、精细,也更有观赏价值。

在用笔方面,元代画家们强调用笔灵活、多变,哪怕是绘制一棵树、一根石头,也能使笔笔有神。

二、人物画的特点元代人物画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虚实结合”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即在人物形象中同时注重用笔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动作特征,同样重视人物的环境背景,将人物融入至其所处的环境之中。

元代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描绘人物生活情趣、心灵体验和感情变化。

元代人物画家们还注重表现人物的生动性和真实感。

因为人物形象与日常生活紧密关联,因此元代画家们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真实可感。

三、创新意识和开放包容的精神元代画家们推崇创新,注重突破常规,提倡大胆尝试。

他们积极借鉴西域和外国艺术,使中外艺术得到了深入的交流和融合。

元代画家刘大伟在绘画中深受西亚文化的影响,其作品尝试将东方的笔墨语言和西方的线条风格相结合,形成“中国神韵,印度气息”的新局面。

元代画家们还保持开放和包容的精神,开拓自己的艺术眼界。

他们涉足各种艺术领域,并运用这些经验带来思想上的启发。

元代画家黄公望即在诗歌和书法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这对他绘画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帮助。

四、文化背景的影响元代绘画的特点除了与艺术本身的创新精神和开放包容思路有关,也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元代受到蒙古族的影响,文化交融使得元代艺术具有了独特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元代画家绘画作品赏析

元代画家绘画作品赏析

元代画家绘画作品赏析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四家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都是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画中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元四家指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别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为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在南宋曾任小职,入元后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卒后封魏国公,谥文敏。

赵孟俯象他晓通音乐,精于鉴定,诗文亦佳,特别是书画造诣很高,博采晋、唐、五代和北宋诸家之长,其中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则师李公麟及唐人,亦工墨竹与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无论工笔、写意、青绿、水墨,都很精彩。

赵孟頫生于宋元鼎革之际,在半推半就中入元廷做官,却遭到皇室的猜忌与防范,而又无法摆脱朝廷的笼络与利用,心情十分矛盾和痛苦,乃将毕生精力倾注于对艺术的追求。

赵孟頫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各种题材的绘画精品,取法董源和李成,人物、鞍马师李公麟和唐人法,亦工墨竹和花鸟,均以笔墨苍润见长,以飞自法画石,以书法笔调写竹。

突破了南宋画院,打破了马夏江山的“清一色”局面。

他画的花鸟,成为以后的范本。

他的画作,遗存的有《重汉叠嶂图》卷(在台湾),《双松平远图》卷(在美国〕,《鹊华秋色图》卷(在台湾),《秋郊饮马图》卷(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红衣罗汉》图卷(在东北)。

其《人骑图》,人物雍和,意态从容,很有韵味。

他的名字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而且被国际天文学会用来命名水星环形山。

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赏析《鹊华秋色图》,纸本设色,纵28.4厘米,横93.2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朝的艺术评论

元朝的艺术评论

元朝的艺术评论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异常繁荣的时期,也是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艺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还展示了元朝独特的文化和审美观。

通过对元朝的艺术作品进行评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点。

一、绘画艺术元朝的绘画艺术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要形式。

在山水画方面,元朝的画家将传统的北方山水和南方水墨画的风格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他们以笔墨流畅自然的特点而著名。

而人物画则注重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画家在人物的神情、动作和服饰上下了很大功夫,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活。

其中,代表元朝山水画的名家有赵孟頫和黄公望。

赵孟頫擅长用笔墨勾勒山水的神韵,他的作品充满着苍茫壮观的意境,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而黄公望则注重清雅和谐的艺术表现,他的作品常以山水结合人物的形式呈现,给人以宁静和恬淡的感觉。

二、文学艺术元朝的文学艺术以诗词和戏剧为主要形式。

元朝的诗词师承宋朝的传统,注重形式的优美和意境的凝练,同时融入了元朝时代的风俗和文化特点。

元朝的戏剧则丰富多样,元曲和元杂剧是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元曲以其曲调婉转动听、语言活泼生动而闻名,常常通过对爱情、家庭和社会等主题的描绘,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元朝的文学艺术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的全新发展,多元文化的交汇和融合使得元朝文学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和艺术特点。

三、建筑艺术元朝的建筑艺术受到了中亚和西亚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元朝建筑风格。

元朝的建筑以宏伟和华丽为主要特点,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装饰。

宫殿、寺庙和园林等建筑物都采用了精美的彩画和雕刻,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

元朝的建筑风格也是一种文化表达的方式,它反映了元朝的政治和文化地位,同时也为后世的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四、工艺美术元朝的工艺美术以瓷器和丝织品为代表,体现了当时中国工艺水平的高度。

元朝的瓷器以青花瓷为主要类型,其色彩鲜艳、图案精美,成为元朝的特色之一。

美术鉴赏 元代绘画欣赏

美术鉴赏     元代绘画欣赏

快雪时晴图赏析

《快雪时晴图》画面除 一轮寒冬红日外,该画 全以墨色画成,描绘雪 霁后的山中之景。通幅 用笔柔润如羽,令人称 奇的是黄公望竟能运用 这种极其柔润的线条建 构如此宏大的山石结构, 并且使之稳固清晰。
天 池 石 壁 图 轴
黄 公 望
《九峰雪霁图》
《九峰雪霁图》画面带来 的是一股股的深切寒意。黄公 望在这幅画中,依靠对于色彩 的高超把握,将整幅画面都笼 罩在凉凉的冰雪之中。传达出 了真切的阵阵浸人寒意。依靠 处理得当的颜色,传达出的依 依寒意,观之不由得你不会发 冷。甚至我们可以依稀感受到, 天晴后融化的浅浅雪水的流淌。 这样高妙的手法,显示了一股 令人畏惧的寒意。
云 横 秀 岭 图 高 克 恭

是高克恭山水画代表作, 画云山烟树,溪桥亭屋, 气韵流润,山顶作青绿 横点;坡脚勾皴染赭色, 用笔凝重苍浑,墨色淋 漓酣畅。 图绘山峦耸秀,白云缭 绕于山间,山脚坡边林 木茂盛,溪水萦回。画 家以乾笔皴山体,色墨 混染,用浓墨沿山的轮 廓作横点,山脚坡石用 笔勾皴,山体厚重且十 分见笔,画风苍秀。
秋郊饮马图

赵孟頫
红衣罗汉图 元
赵孟頫


赵孟頫的人物画大多出于想像,此《红衣罗汉图》堪称代表 作之一。 图中身着红色袈裟的罗汉盘腿坐于大树下面的青石之上,左 手前伸,神态安详坚毅,似在说法。 图中罗汉取梵相,人物的造型及表现手段取法唐代阎立本, 以铁线描勾勒,用笔凝重;设色浓丽,以赭石、土黄、石绿 与大红袈裟形成鲜明对比; 构图采用由左向右的开合形式,引人联想。历代许多画家将 罗汉的形像描绘为深目、隆准、浓髯、厚唇、体多汗毛的西 域人形象,赵孟頫的“红衣罗汉图”中的罗汉正是如此,
“元四家”的山水画艺术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1147)元代绘画作品赏析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1147)元代绘画作品赏析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1147)元代绘画作品赏析在中国美术的发展历史上,作为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元代绘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标志着艺术已经不再仅仅是模仿自然,而更加注重对人的主体精神的自我表现和对自然本质的领悟,从而在历史的进程中将水墨文人画大大的向前推进了一步,使文人画成为以后中国画画坛上的一支主流,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美术现象。

元陳汝言罗浮山樵图元朝统治第一次结束了汉人的天下,为巩固其统治元朝政府也注重吸收华夏文化重用汉族文人,但民族歧视还是十分明显。

他们将不同民族依次分为四等,尽管如此,元代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汉族文化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必然输入一些新的营养,也同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元黃公望丹崖玉树图这个时期的重要成就是文人美术的崛起和一些美学思想的盛行。

文人士大夫由于政治上不得意借书画来抒发内心的思绪,将文人画推向新的高潮。

他们的山水画形式上比较注重用水墨,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

多流露心情悲怆,冷漠,孤独,无助等反映情绪动荡不安。

较艺术作用而言,被誉为“写胸中逸气”没有趋附社会审美趣味,倪瓒的《六君子图》用六棵树来比喻为“六位君子”同时也在比喻自己。

另外,元代绘画的画风和艺术观点对明代江浙地区的文人画发展起着非常大的影响。

元黃公望九峰雪霄图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曹知白,《寒林图》,中国古画,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水墨,纵:27.3厘米,横:26.2厘米。

自题:“僧弟自闻以不得予画为根, 几闲有此不了者, 即了与之, 然末为佳。

他时有得意者为易之。

泰定乙丑九日, 云西兄作。

”曹知白至元中为昆山教论,不久辞官归隐。

元代时期著名画家鉴藏家柯九思二十四幅绘画作品赏析

元代时期著名画家鉴藏家柯九思二十四幅绘画作品赏析

元代时期著名画家鉴藏家柯九思二十四幅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公元1271年——1368年)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旋即征服西夏,灭女真,出兵西域,直至东欧,最后灭掉南宋,于1271年建立元朝。

元初严格中央集权,健全典章制度,推行汉法,启用儒生。

元世祖去世后,群汗争位,吏制腐败,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元朝于1368年结束,总共98年。

这段历史既记录了一个崛起的马上民族如何征服世界,统治华夏,也记录了被征服的民族以固有的文明优势战胜征服者,文明继续向前推进。

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四家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都是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画中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元代除了元四家外柯九思也是绘画大家。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元代著名画家柯九思绘画作品柯九思(1290年—1343年),字敬仲,别名敬仲、丹丘、丹丘生、五云阁吏。

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县)人,出生在群山簇拥、碧溪环绕的今仙居县田市镇柯思岙村。

汉族,元书画家、鉴藏家。

江浙行省儒学提举柯谦子,受其父的影响,自幼爱好书画,天历元年(1328),游学建康经人引荐结识了怀王图帖睦尔,不久怀王继位称帝,是为文宗,被授予正七品典瑞院都事,翌年,迁升为正五品奎章阁鉴书博士,专门负责宫廷所藏的金石书画的鉴定。

元代花鸟画赏析

元代花鸟画赏析

元代花鸟画赏析元代文人饱受当时政治压力,力求在精神上超脱,而借绘画抒发性灵、寓情言志。

画家在当时可以随心所欲地寻找新途径,强调抒发个人意趣,尝试用新的艺术语言传情达意。

而在笔墨绘画语言的表达上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这从客观上促进了花鸟画本体的建构与突破。

艺术家们对笔墨意味的追求,使得笔墨从唐宋时期依附于内容的地位获得独立价值,以强化主观认知和悦己为绘画目的,并在艺术创作中获得了最大限度的解放,这也促成了写意画体系的发展与完备,使元代花鸟画开启了崭新的篇章。

元王冕幽谷先春圖元倪瓒梧竹秀石图轴纸本水墨纵96厘米横36.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由写形向写意过渡,这是研究元代绘画发展规律的问题。

中国画经历了唐宋阶段的高度理性积淀,应物象形的能力已具有很高的水平。

这使文人画家的艺术理想有了实现的基础,因此文人画家往往强调形而上的“意”的表现,欲达到以形写意的艺术变革。

元王渊牡丹图卷纸本水墨纵37.5厘米横61.5厘米元代美学的新风尚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元赵孟頫枯枝竹石图卷纸本水墨纵25.9厘米横69.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当然,造成这种审美价值上的转向,从创作群体来说,其中大部分人失去了政治上的地位与权威的认同,多出于寒士阶层。

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心性回归,使得他们崇尚历代士人所构建起来的人文精神,且审美取向多以“趣”“意”为宗,追求隐逸的格调。

而在绘画技法上,多选择代表“玄色”的水墨来契合这种避世的思绪。

元代花鸟画家中,以写意画家为主体。

从表现手法来看,也有区别于宋代院体画的精工细作。

例如:钱选、陈琳、赵孟頫,他们的花鸟画,都一改前代院体的面貌,并不标榜与追求精雕细琢(尽管他们具有很强的刻画能力),而是以突出画面的意境为主要目的。

元代花鸟以勾染法为主要语言的作品不在少数,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幽篁戴胜图》,可谓元代工笔花鸟画的杰出代表,其笔法工细,得院体花鸟画法遗意。

从造型、构图、技法来看,延续了宋人院体中的自然生意,对物象的表现精到具体。

元代书画的画家风格

元代书画的画家风格

元代书画的画家风格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书画艺术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元代书画的画家们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本文将从元代书画的整体背景、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带您一起了解元代书画的画家风格。

一、元代书画的整体背景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是忽必烈。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革,文化艺术也有了新的发展。

元代书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背景,这些背景因素直接影响了元代书画的发展和风格形成。

二、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1. 赵孟頫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东篱,山西太原人。

他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被誉为“元四家”之首。

赵孟頫擅长草书和行草,其书法作品气势磅礴,刚劲有力,极富个性。

在绘画方面,他擅长山水、花鸟等题材,作品多以淡雅清丽见长。

2. 黄公望黄公望(1269年-1354年),字公望,号大石道人,江苏苏州人。

他是元代著名的山水画家,被誉为“元四家”之一。

黄公望擅长山水画,尤以“黄公望山水”著称。

他笔下的山水景色宏伟壮丽,气势恢宏,给人以宽广深远之感。

3. 吴镇吴镇(1280年-1354年),字伯仁,号南屏道人,江苏苏州人。

他是元代著名的花鸟画家,被誉为“元四家”之一。

吴镇擅长花鸟画,尤以“吴镇花鸟”著称。

他笔下的花鸟栩栩如生,根据自然写实,并注重情趣表现。

三、元代书画的艺术特点1. 神韵超逸元代书画作品在神韵上常常表现出超逸之感。

无论是赵孟頫的草书还是黄公望的山水画,都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超越物质的境界。

2. 线条简练元代书画注重笔墨线条的简练和力度感。

无论是描绘山水还是花鸟,在线条运用上都力求简洁明快,寥寥数笔之间便能表现出万千意境。

3. 情趣盎然元代书画作品中常常充满着浓厚的情趣气息。

无论是吴镇的花鸟还是其他画家的作品,在形神结合之间都透露出一种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艺术风格。

元代人物画欣赏(一)

元代人物画欣赏(一)

元代⼈物画欣赏(⼀)元代⼈物画欣赏(⼀)《归庄图》元何澄纸本⽔墨纵41厘⽶横723.8厘⽶吉林省博物馆藏 何澄(1223—?),燕(今河北省)⼈。

元世祖时被召待诏内庭。

后因献界图⽽被超擢为昭⽂馆⼤学⼠,中奉⼤夫,是⼀官职品级很⾼的宫廷画家。

善画⼈物、故实、界画、鞍马等。

⼭⽔⼈物画有南宋院体遗规,鞍马师法北宋李公麟。

《归庄图》取材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此画以⼭⽔为背景,⼈物穿插其间,在全景式构图中,主题⼈物连续出现,逐段反映陶渊明辞官归故⾥的主要情节,与传称为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同⼀⼿法。

⼈物线描多⽤⽅折笔,⼭⽯树⽊⽤枯笔焦墨,间以淡墨晕染,劲健中含秀润,苍率中蕴清逸。

画风虽有南宋院体遗规,亦开元代逸笔先路。

《消夏图》元刘贯道绢本设⾊纵30.5厘⽶横71.7厘⽶美国堪萨斯纳尔逊画廊藏 刘贯道,字仲贤,中⼭(今河北省定州市)⼈。

⽣卒不详,约活动于13世纪。

⾄元⼗六年(1279),画真⾦太⼦像,得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补御⾐使,遂为宫廷画家。

刘贯道善画⼈物、道释、⼭⽔、花⽵、鸟兽,道释⼈物师法晋唐,刘贯道作画⽤笔凝练坚实,造型准确,形象⽣动传神,有宋院画遗规。

《清夏图》⼀画写⽂⼈闲适⽣活,作品以重屏为背景,蕉荫⽵影之下,⼀⼈独卧榻上,意态舒畅洒脱,笔法坚实流畅,⼈物造型准确,⾮常接近宋代院体⼈物画风貌,代表此⼀时期⼈物画的发展⽔平。

画上款⼩书“贯道”⼀字于芭蕉⽵枝空隙处,前⼈从未看出。

⾼江村《书画⽉》误称其为刘松年作。

《梦蝶图》宋刘贯道绢本⽔墨设⾊纵30厘⽶横65厘⽶刘贯道,道释⼈物师法晋唐,⼭⽔师法北宋郭熙,花⽵、鸟兽亦能集古⼈之长,为⼀时⾼⼿。

《图绘宝鉴》称其画“⼀⼀师古,集诸家长,尤⾼出时辈”。

此图取材于“庄周梦蝶”的典故,将此场景置于炎夏树荫。

童⼦抵树根⽽眠,庄周袒胸仰卧,鼾声醉⼈,其上⼀对蝴蝶翩然⽽乐,点明画题。

《浴马图》元赵孟頫绢本设⾊纵28.5厘⽶横154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绘画理论上, 赵孟頫提倡复古, 主张“画贵有古意”、“若⽆古意, 虽⼯⽆益”, 崇尚唐⼈, 反对南宋“院体”画中柔媚纤巧之风。

元代十大书画名家及其作品鉴赏

元代十大书画名家及其作品鉴赏

元代十大书画名家及其作品鉴赏(按年龄顺序排列)1.钱选《王羲之观鹤图》钱选(1239—1299),字舜举,号玉潭,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南宋景定三年乡贡进士,入元不仕。

他提倡绘画中的“士气”,在画上题写诗文或跋语,萌芽了诗、书、画紧密结合的文人画的鲜明特色。

作品欣赏:《王羲之观鹤图》纵23.2厘米横92.7厘米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点评:《王羲之观鹅图》是钱选以高士题材表达清雅情志之作。

画中亭台古木掩映,白鹅生动灵现,书圣王羲之闲亭凭栏,欣赏白鹅嬉戏。

全卷笔法朴拙细劲,山峦、树石空勾无皴,青绿设色清新明丽,极具古意,有隋朝、初唐时期山水画之风貌。

2.高克恭《春山晴雨图》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维吾尔族,移居北京,祖籍西域(今新疆)。

由京师贡补工部令史,选充行台掾,官至刑部尚书。

画山水初学二米,后学董源、李成笔法,专取写意气韵,工山水画,亦擅长墨竹,与文湖州并驰,造诣精绝。

作品欣赏:《春山晴雨图》纵125.1厘米横99.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点评:《春山晴雨图》绘江南山水烟雨迷蒙之景,其中云岚春树,乍晴还雨,笔墨浑厚,气韵闲逸。

画家高克恭是才华横溢的少数民族艺术家,与“元人冠冕”赵孟頫并称“南赵北高”。

此作博采众长,既得米家父子含蓄空蒙之神韵,又承董、巨淡墨轻岚之雅趣,体现了元代文人画的繁荣和中华各民族间的文化融合与包容。

3.赵孟頫《赵氏三世人马图》赵孟頫[fǔ](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兰溪。

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

作品欣赏:《赵氏三世人马图》纵30.2厘米横178.1厘米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点评:此图是赵孟頫与其子赵雍、其孙赵麟三人的鞍马画合卷。

全卷共分三段,卷首为赵孟頫为飞卿廉访所作,卷中为赵雍为谢伯理而绘,卷尾为赵麟应谢伯理之邀而作。

元代名画赏析

元代名画赏析

元代名画赏析元代绘画中,⽂⼈画占据画坛主流。

他们的创作⽐较⾃由,多表现⾃⾝的⽣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枯⽊、⽵⽯、梅兰等题材⼤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活的⼈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笔⼊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在元代短短九⼗余年内,画坛名家辈出,其中以赵孟頫、钱选、李锈、⾼克恭、王渊等和号称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最负盛名。

元代绘画以⼭⽔画为最盛,其创作思想、艺术追求、风格⾯貌均反映了画坛的主要倾向, 影响后世也最深远。

随着⽂⼈画的兴盛,元代枯⽊、⽵⽯、梅兰等题材的绘画也得到了进⼀步的发展,并发⽣显著变化。

其题材往往寓意⾼洁、孤傲,寄托画家的思想情操。

艺术上讲求⾃然天趣,不尚雕饰和⼯丽,提倡以素净为贵,主要⽤⽔墨技法表现。

其画风开启了后来的⽔墨写意花鸟画的先声。

消夏图元·刘贯道绢本设⾊ 30.5x71.1cm(美)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刘贯道,⽣卒年不详,元代画家,中⼭(今河北定县)⼈。

擅画⼭⽔、花鸟、⽯⽵、⼈兽,⽆所不包,尤擅宗教绘画。

画中阮咸袒胸斜歪于榻上,⼆侍⼥⼀旁侍⽴。

布局紧凑,笔法凝练,⼈物意态舒畅,风格颇近宋代院画。

墨兰图元·郑思肖纸本⽔墨 25.7x42.4cm(⽇)⼤阪市⽴美术馆藏郑思肖(1241-1318),连江(今属福建)⼈,宋亡后隐居平江。

擅画墨兰,兼⼯墨⽵,画兰根不著⼟ , 国之思。

此图为郑思肖惜兰花抒发情感之作。

兰花以淡墨绘出,简洁明了,⽆任何陪衬,更显其⾼雅不群, 逸之风韵。

李仙像元·颜辉绢本⽔墨淡设⾊ 146.5x横72.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颜辉,⽣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宋末元初,庐陵 (今江西吉安)⼈。

⼯书擅画,为当时最著名道释⼈物画家。

传世作品有《⽔⽉观⾳图》、《铁拐仙⼈像》等。

此幅以写意画法塑造拐仙形象,主⼈公坐于磐⽯之上,披发、浓发、袒胸⾚⾜,⾐衫褴楼。

其左脚踏地,右腿弯曲,右⼿扶拐,左⼿按于坡⽯之上,袖茏葫芦,拧眉怒视,嘴⾓紧闭,神情庄严冷峻,⼀副令⼈不可侵犯的⽓势。

元代人物画赏析

元代人物画赏析

元代人物画赏析人物画发展到元代,因为受到社会政治和审美潮流的影响,已退居到次要的地位。

由于异族统治者采取高压政策,绘画上出现了“疏于人事”的状况,画家多用一种反映社会现实和自身心理状况的笔墨形式,表达了“逸”的思想,故而表现出了与前代完全不同的风貌。

理论上,元代人物画因为王绎《写像秘诀》的出现,使这一题材的绘画技法第一次得到了系统总结。

创作上,赵孟頫对元代人物画有特殊的贡献,他的人物画得力于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从唐宋古法中脱颖而出,同时又糅合了山水画画法和书法的功力,所以其画被认为开时代风气之先。

元代的人物画成就还可以从石窟、寺观壁画中得到一些基本的认识。

元代肖像画因为需要者众,而酬谢亦丰,故画者众多,其中不独画工,也有学士。

扶醉图扶醉图元钱选绢本水墨设色纵28 X横49.5厘米(美)私人藏钱选(约1239-1229),宋末元初画家,吴兴(今属浙江)人。

擅画人物、花鸟、蔬果和山水,喜作折枝花卉。

抟世作品有《梨花图》、《林檎山雀图》等。

此图绘陶渊明饮酒故事。

画中陶渊明醉眼朦胧,倚坐于竹榻之上,与宾客告别,客人双手作揖,面容恭谨。

仆人欲收拾酒具。

画面线条流畅劲利,设色古拙淡雅,风格沉稳工致。

杨贵妃上马图杨贵妃上马图元钱选纸本设色纵29.5 X横117厘米(美)弗利尔美术馆藏此图绘唐玄宗与杨贵妃上马的情形。

人物形象饱满,姿态动作各异,刻画生动、细致入微,线描工整,设色虽艳丽却雅洁清润,有唐代绘画的遗韵。

铁拐仙人像铁拐仙人像元颜辉绢本设色纵191.3 X横79.8厘米(日)知恩寺藏颜辉,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宋末元初,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工书擅画,为当时最著名道释人物画家。

传世作品有《水月观音图》、《铁拐仙人像》等。

此图画道教“八仙”之一铁拐李形象。

图中铁拐李双目仰视,口中嘘气,其魂魄借此白气飞离肉体,消逝于虚空。

构思奇特,笔法筒练。

蛤蟆仙人像蛤蟆仙人像元颜辉绢本设色纵191.3 X横718厘米(日)知恩寺藏此图绘道教传说中的蛤蟆仙人。

元代大画家钱选作品的鉴赏

元代大画家钱选作品的鉴赏

元代大画家钱选作品的鉴赏一代大家钱选,1235年生,字舜举,号玉潭,又号巽峰,别号清癯老人、川翁、习懒翁等,浙江吴兴人。

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进士,是著名的元代画家。

在元四家以前,钱选就已经与高克恭、赵孟緁齐名,声望极高,其艺术成就直接影响着元代画风的形成。

因此也有人将其与赵孟緁、王子中、牟应龙、肖子中、陈无逸、陈仲信、姚式并称“吴兴八俊”。

钱选与赵孟緁同乡,但他们俩所选择的道路却不相同。

南宋灭亡之后,他的朋友赵孟緁等纷纷应征去做元朝的官员,独有钱选“励志耻作黄金奴,老作画师头雪白”,不肯出仕元朝,甘心“不管六朝兴废事,一樽且向画图开”。

钱选四十多岁时,已经经历了宋、元改朝换代的时代变动,并有感于亡宋士大夫的颓废,毅然地烧毁自己的文集,而成为职业画家,从此度过困顿的后半生。

钱选是一位技法全面的画家,他在绘画上不为时俗陋习所束缚,广泛吸取晋唐以来多方面的艺术营养,勇于自出新意,创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就享有盛名。

从钱选现存的作品看,他是元初变革南宋画风的先行者,其作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钱选的绘画继承前代传统,人物师法李公麟,山水学赵令穰、赵伯驹,花鸟师赵昌。

此外钱选博学多艺,精通音律之学,善诗文(《元诗选二集》中收存有他的诗20余首),他还进一步发展了文人画题写诗文的传统,其得意的绘画作品多赋诗在上。

在传世的绝大多数作品上,都有其题诗或跋语,他运用笔墨表达自己的主观情绪,又结合诗意来充实画意,无怪黄公望说“知其诗者乃知其画”。

这种诗、书、画三者结合的形式,被后来的文人画家广泛使用,形成中国绘画的传统特色。

从这个意义上说,钱选在开创有元一代的画风上,是起了先驱作用的。

本文着重介绍他的几幅传世作品。

山水画集大成者首先,先来看看钱选的传世山水画作品。

《浮玉山居图》:横卷,纸本,水墨淡彩,纵29.6厘米,横98.7厘米,今藏上海博物馆。

《浮玉山居图》作者通过对家乡境内浮玉山景色的描绘,表现出一种超然世外的幽居境界。

元代画家介绍及传世作品欣赏《五》(张观、林子奂、陆广、邹复雷)

元代画家介绍及传世作品欣赏《五》(张观、林子奂、陆广、邹复雷)

元代画家介绍及传世作品欣赏《五》(张观、林子奂、陆广、邹复雷)仅有近百年历史的元代(1271-1368)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所以文人画为元代画坛主流。

元代绘画与宋代院体画的刻意求工、注重形似大相径庭,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推动了后世文人画的蓬勃发展。

在创作思想上继承北宋末年文同、苏轼、米芾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上,追求古意和士气,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

•元代山水画创作最为盛,其创作思想、艺术追求、风格面貌,均反映了画坛的主要倾向,影响后世也最深远。

代表画家为“元六家”。

•枯木、竹石、梅花等题材的绘画,随着文人画的兴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发生显著变化。

其题材往往寓意高洁、孤傲,寄托画家的思想情操。

艺术上讲求自然天趣,不尚雕饰和工丽,提倡以素净为贵。

主要用水墨技法表现。

其画风开启了后来的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先声。

花鸟画代表画家“钱选”;竹石画代表画家“李衎、赵孟頫”;梅花画代表画家“王冕”。

•由于尖锐、复杂的民族、阶级、社会矛盾,使大多数画家消极避世,漠视人生。

元代的人物画,远不如山水、花鸟画兴盛,与前代相比,呈式微状态。

后随着宗教的风行,在佛道人物画方面,有一定提高。

代表画家有“赵孟頫、颜辉、刘贯道、王振鹏”。

“国画赏析”将对还未推送过的元代具有影响力的画家进行整理、编辑,分六期推送给大家。

很高兴与大家一同了解历史名家、欣赏传世名作、学习历史、绘画知识,感谢您的每次阅读、评论、转发。

(一)张观(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元末明初),宇可观,松江枫泾(今上海市)人,元末徙浙江嘉兴,明洪武年间客居长州(今江苏苏州)。

工山水,先师马远、夏圭,后参用李成、郭熙法。

曾与吴镇游,故其笔力古劲,无俗弱之气;善鉴别古器物、书、画。

元代色彩特点

元代色彩特点

元代色彩特点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色彩特点在绘画领域具有独特的表现方式。

元代绘画以写实主义为基础,注重形象的真实性和细腻性,同时融合了宋代以来的传统绘画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元代绘画的色彩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色彩的鲜明对比。

元代绘画中,艺术家们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画面的层次和空间感。

他们常常采用冷暖对比、明暗对比和色彩对比等手法,使画面色彩更加丰富和生动。

例如,在山水画中,艺术家们善于利用冷色调来表现远山和水面,而用暖色调来突出近处的景物,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二、追求色彩的浓郁和饱满。

元代绘画强调用色彩来表现物象的质感和气氛。

艺术家们善于运用浓墨重彩的技法,使画面色彩饱满而有力量感。

他们常常运用大面积的红、绿、蓝等鲜艳的颜色,使画面充满生气和活力。

同时,他们还注重色彩的渐变和层次感,通过层层叠加和渐变的色彩来表现光影效果和空间感。

三、追求色彩的和谐和统一。

元代绘画注重整体的色彩效果,追求色彩的和谐和统一。

艺术家们善于运用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和谐,使画面色彩统一而不失变化。

他们常常运用相近的色调和互补色彩来构建画面的整体效果,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的色彩氛围。

四、注重色彩的表现力和意境。

元代绘画强调色彩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

艺术家们善于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现画面的意境和情感。

他们常常运用明亮的色彩来表达喜悦和活力,运用暗淡的色彩来表达忧郁和沉思。

同时,他们还注重色彩与题材的结合,通过色彩的表现来强化画面的主题和意义。

元代绘画的色彩特点主要表现在鲜明对比、浓郁饱满、和谐统一以及表现力和意境等方面。

这些色彩特点使得元代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一个重要的艺术流派。

其影响不仅在元代时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崇,而且在后世的绘画艺术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绘画的色彩特点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的特点,也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画家对比赏析化学化工学院应化121 1208032007 徐珊珊1、时代背景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不仅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诸多领域出现了新的飞跃,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进程,开创了中国各民族文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3世纪初,蒙古族兴起于塞北,国势逐渐强盛,1234年灭金,取得金朝原有的华北之地,于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建立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的元帝国。

元代立国之初,蒙古族统治者在教育程度、文化艺术素养等方面,与中原士大夫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遂礼遇儒臣,重视汉文化,从儒家经典中学习治国之道。

世祖忽必烈具有雄才大略,他大力招揽人才,广收“江南遗逸”,重用汉族儒臣,还命汉族士大夫对皇室成员及蒙古族大臣弟子进行汉文化教育。

至仁宗和文宗朝(1312~1332),更进一步“亲儒重道”,礼遇文士,尤其喜好书画艺术。

文宗建立奎章阁,任命画家、书画鉴藏家柯九思为鉴书博士,对内府所藏书画进行鉴别查定,故翰墨之盛以文宗时为最。

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在创作思想上继承北宋末年文同、苏轼、米芾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上,追求古意和士气,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

与宋代院体画的刻意求工、注重形似大相径庭,形成鲜明的时代风貌,也有力地推动了后世文人画的蓬勃发展。

在元代短短90余年内,画坛名家辈出,其中以赵孟頫、钱选、高克恭、王渊等和号称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最负盛名。

二、代表画家(一)赵孟頫:1、生平简介赵孟頫(1254-1322年),浙江湖州人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

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

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

他的父亲赵与告(又名赵与訔),曾任宋朝的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

南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

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

元世祖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

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

在济南路总管任上,元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頫乃被召回京城。

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为此,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頫便借病乞归。

大德三年(1299),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土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

至大三年(1310),赵孟頫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对他发生了兴趣。

延祐三年(1316),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2、艺术特点赵孟頫是一代书画大家,经历了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

他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对此,史书上留下诸多争议。

“薄其人遂薄其书”,贬低赵孟頫的书风,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赵孟頫的为人。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

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

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二)黄公望:1、生平简介黄公望(1269-1354)是元代著名全真派道士、画家。

字子久,号一峰道人,又号大痴道人,平江常熟(今苏州常熟市)人。

本姓陆,名坚,幼年父母双亡,族人将其过继给永嘉州(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黄氏为子,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

元至元(1335年~1340年)中,浙西廉访徐瑛辟为书吏,被诬入狱,出狱后师事金月岩入全真道。

曾住持万寿宫,提点开元宫。

后往来松江、杭州等地,卖卜为生。

晚年住于杭州筲箕泉,86岁时逝世。

《道藏》收入金月岩编、黄公望传《纸舟先生全真直指》一卷、《抱一函三秘诀》一卷,阐述全真派内丹原理和功法。

2、艺术特点黄公望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

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

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

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

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三、对比分析黄公望早年师从赵孟頫,他曾在赵孟頫的《千字文卷》后题诗:“当年亲见公挥洒,松雪斋中小学生”,他在艺术思想上和山水画技法上都深受影响。

赵孟頫强调“古意”,这种古意不是简单摹仿古人的艺术主张和笔墨技法,而是直追晋唐的古拙简率,他反对的是南宋一路纤细的刻画趋以柔靡的风格。

黄公望接受了这种思想,在山水中追求古朴简拙的风韵,在气势构图上吸取了荆、关等北方画派的特点,以雄强的气势悠长简淡的笔法表现江浙一带的景致。

我们可以从《富春山居图》中领略这一特色,赵孟頫强调书法入画,丰富了山水画的用笔方法,黄公望在突破前人描摹痕迹,充分发挥笔墨性能上确有新的成绩。

黄公望的山水画用笔十分精湛多变,他常将中锋与侧锋,尖笔与秃笔,干湿乃至飞白结合运用,似疏而实,似柔而刚,松秀灵动,苍茫中见秀劲,简洁中现浑厚,把北宋以来初兴的文人画发展到诗书画相结合的自觉程度。

(一)特色作品赏析对比:1、赵孟頫:秋郊饮马图画风:赵孟頫擅长人马图,总体追求刻意写实,一笔不苟。

具体画风有两类:一是宗唐人韩干之法,马尚丰肥,用色华丽,衬以山水树石背景,人、马、景合为一体;一是仿北宋李公麟之作,笔墨清淡,着力于线条,注重描法与形象、质感的统一,不施色彩,以墨代色加以轻染。

人马画中的人物均着唐装,风格既具“复古”的唐画之韵,又带浓郁的文人气息,有一定的创新性。

画法: 此图属仿唐人的工笔设色画法。

清秋郊野,一唐装圄官在池畔牧马,红色衣袍在大青绿的草坪映衬下显得尤为夺目,有力地突出了主体人物。

所率十匹骏马均骨肉停匀,活跃多姿,它们或奔腾追逐,或徐步缓行,或俯首就饮,或引颈长鸣,意态生动。

布局: 《秋郊饮马图》在布局上富有特色,以中景露地不露天及右开式构图,把平视、仰视、俯视三种造景方式有机地加以揉合,灵活地处理景物,使画面开阔舒展,疏密有致。

画法亦将唐人的青绿重彩法与宋以来的文人笔墨法加以融合,别具新意。

如人物线描工细劲健,又类似篆籀用笔,古朴中见隽秀;树石、坡陀行笔凝重,勾、皴、破、染并用,工谨中含清逸;青绿、大红重色中又兼施赭石、水墨,于浓丽中显清雅。

总体风格行、利相兼,妙、逸并具,精逸技巧与文人雅韵结合,反映了赵孟頫晚年成熟的人马画面貌。

特色: 《秋郊饮马图》画面利用绢质原色作空旷湖泊,仅用淡墨拖出几笔线条和擦痕,便使湖岸凸现于前,概括简率。

近处偶画一石,淡墨轻皴,染以石青,调合画面。

其余地面平坡,染以石绿,表现绿草华滋,与朱衣奚官形成明快的对比。

作为“画眼”的奚官,浓须壮躯,稳稳骑在马上,侧身观望后面的马群,神态自若。

十匹骏马,色分黑、白、青、黄、棕、灰、花斑等,或奔驰,或追逐,或饮水,或吃草,或低首漫行,或回眸顾盼,各不相同,极尽变化;整个马群散漫而浑然一体。

全图只画地景,不绘天云,采用鸟瞰式的俯视构图,而不落前人天、地、山水的“三段式”窠臼。

图中偏右的老树丛,枝干虬曲,苍劲傲岸,枫红松绿,一派秋意。

图上的人物、马匹,眉目清晰,须发分明;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老木躯干纹理凹凸,脉络有序。

全图工而不滞,细而不涩,十分形象。

这幅画突破五代以来的那种把背景和人物平均对待的倾向,更与只要人马不画背景的表现方法不同,显得较为饱满。

设色则较唐人淡逸典雅。

2、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该图境界阔大,气势幽远。

山峰多用披麻皴,表现江南丘陵的特征;平沙用淡墨勾勒,恰如其分地做到了文人画所推崇的“惜墨如金”审美要求。

布局:采用积树成林,垒石为山的方法。

源于董、巨两家的演变与传承。

黄公望把宋人的“高远”以“幽远”代之。

宋画的构图,通常是由近景到远景层叠上升。

画风:《富春山居图》表现了秋初之时富春江两岸的景色。

画中的峰峦旷野,丛林村舍、渔舟小桥,或雄浑苍茫,或推洁飘逸,都生动不断地展示了江南优美风光,《富春山居图》用笔利落,虽出于董源、巨然一派,但比之董、巨更简约,更少概念化,因而也就更详尽地表现了山水树石的灵气和神韵。

笔法既有湿笔披麻,另施长短干笔擦,在坡峰之间还用了近似米点的笔法,浓淡迷朦的横点,逞足笔力,唯情是求。

黄公望极注意层次感,前山后山的关系,改变了传统屏风似的排列,而是由近而远地自然消失。

他并不夸张虚境和实境的对比,而是在虚实之间用微妙的过渡层次加以渲染。

画中的树木尽管未作细致的刻画,但不同树木的质感。

特色:画作和空间对比都表现得极为充分,连作为点缀的草亭人物,也都描绘得生动严谨,比例合度。

画面仅用水墨渲染,但深浅浓淡不用的水墨在宣纸上转化为无穷的“色彩,使画面空白具有真实的空间感,给人以挥洒奔放,一气呵成的深刻印象。

若明若暗的墨色,经过这位大师的巧妙处理,超越了随类赋彩的传统观念,自然地笼罩在景物之上,化为一种明媚的氛围,令人产生亲切之感,充分反映了黄公望对客观外界和主观感受的高度尊重。

清初画家恽寿平在赞赏此图时说:“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

”这幅作品在元代文人画中确是一幅从真山真水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杰作。

(二)其他作品赏析:赵孟頫:道德经洛神赋鹊华秋色图人骑图红衣罗汉黄公望:快雪时晴图天池石壁图 九峰雪霁图四、后世影响(一)赵孟頫:在绘画上,赵孟頫是有元一代的泰斗。

人物、鞍马、山水、花木、竹石、禽鸟,各种题材,下笔皆成妙品。

犹如学习书法一样,他学画也是在复古的精神下博采众长,而后自成一格。

尤其是他在书法、诗文、音乐、鉴赏和考据诸方面的学养,以及奔走南北的阅历,对他绘画风貌、艺术思想也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赵孟頫的传世绘画作品中,以人物与鞍马,或人骑图为题材的比重最大,见于著录者有百件之多。

以技法而论,赵孟頫的人物鞍马,主要继承唐人传统,具有刚健、华美的特色,工写结合,设色高雅。

他曾说:“宋人画人物,不及唐人远甚,予刻意学唐人,殆欲尽去宋人笔墨。

”(詹景凤《东图玄览》)。

他又说:“吾自幼好画马,自谓颇画物之性。

友人郭信之尝赠余诗云:‘世人但解比龙眠,那知已出曹、韩上。

’曹、韩固是过许,使龙眠无恙,当与之并驱耳。

”(《书画汇考》)可见赵孟頫是自诩在宋人之上的。

在学唐人以复古的基础上,他还从技法上予以创新,如元贞二年(1296)所作《人骑图》、《人马图》,画面突出人物和马,而不画背景;人物的衣服用朱色染出重彩,但面部与手皆以赭色杂入朱色而傅以淡彩;马匹以细墨线勾勒,再以墨色烘染后傅以极薄的淡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