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湖北剩州市公安县_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湖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5秒的音乐视频所形成的娱乐速食性,并不构成人们批评抖音的绝对理由,抖音的15秒选择与当下什么都注重快速的追求是一致的。
短短几十年,人类在技术上拥有了比此前成百上千年更多的突破。
从秒拍、美拍到抖音,只是科技发展的自然走向,而抖音也是一款并不比其他产品更独特的消遣载体。
那么,在讨论抖音的时候,我们应该讨论什么?无疑,抖音的用户极易从软件使用中获得快乐,“停不下来”是许多青少年共同的反应。
这种心理并非是简单地满足于消磨时间。
针对某一特定对象,获取时间的短暂有时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在“体量/时间=效率”的公式推导下,耗费时间越短一定收获越多,那一瞬间对快乐的感受也最浓烈。
自然地,“看抖音视频——快乐”形成了奇妙的因果联系,而15秒的超速获取就成了打开大众快乐心情世界的超短密码。
这样的交换划算吗?看起来似乎毋庸置疑。
然而,我们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无数个15秒的叠加恰恰成了杀死时间的利器,高速和短暂为我们织出了21世纪最大的陷阱。
这也是2018年4月抖音视频正式上线“反沉迷系统”的根本原因。
无论是90分钟的时间提示功能,还是单日2小时的时间锁功能,其共同指向的都是用户在这款产品上消耗了自己大量的时间。
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关闭软件之后会产生巨大的空虚感。
这种反应,正好说明快乐感觉的延续需要更大的时间成本,真正的乐趣究竟是瞬时的陶醉还是应当以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延伸时长及深度为衡量标准?对现代人来说这是一个难题。
网络时代,人们对快乐的理解更趋多元,“发笑”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标准,很少再有人认同哲学上“所有快乐中最伟大的快乐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说法。
同样都是对对象的迷恋,从表面上来看,我们对抖音的追捧似乎和法国哲学家卢梭提到的那种“消遣”无异:“……让我沉浸其间,甚至没有时间去遐想。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前段时间,一些地方“合村并居”的新闻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合村并居主要是将一些人口偏少、位置偏远的小村子甚至“空心村”进行整合,将这些村落的人们迁往大村子或城镇并居,从而整合资源,节约土地,提升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合村并居无疑是一件好事。
可合村并居后,对一些群众而言,“人住进了城镇的楼房,心却在牵挂老家的祠堂”。
这说明,合村并居不是简单的“拆旧房、建新居”的物理迁移,它还应包含“人心搬迁”“文脉传承”等软性内容。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乡土性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本质特色。
中国人素来就有安土重迁、聚村而居、终老是乡的习惯传统。
乡村是承载中国文化与精神的基石,是乡土文脉赓续的重要空间。
不管是被动的合村并居,还是自然的城市化进程,大量村庄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这是客观现实。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大约拥有360万座自然村,而到了2010年该数字已下降到270万。
长期关注传统村落保护的学者冯骥才评估,中国每天大约有80到100个村庄消失。
一旦村庄消失,中国传统的乡土精神和历史记忆也将失去依托。
比如,遍布乡村的祠堂是乡村中重要的传统文化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其主要功能是祭祖敬祖、宗亲联谊、家风传承。
合村并居过程中,如果村子里的祠堂被简单拆掉,那真的可能会祭拜祖宗都找不到地方,孝亲敬祖的传统可能因此就断裂了。
面临同样命运的,还有那些农村的老房子。
不少村子尤其古村落都有极具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或古民居,但有些村落规模较小,离城镇较远,人口也流失严重,如果按照一些地方合村并居的标准,可能会一并了之、一拆了之。
当那些老房子、古建筑,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应声倒下时,我们丢掉的不是几片残砖断瓦或几根石柱木梁,而是老房子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是通过老房子与历史进行对话的机会。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基础(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间.或(jiān)遁.隐(dùn)赭.色(zh ě)矫.揉造作(jiǎo)B. 按捺.(nà)游弋.(yè)绿林(l ù)恣.意妄为(zī)C. 劲.敌(jìng)晕.船(yùn)圈.养(ju àn)山石迸.裂(bèng)D. 追溯.(shuò)饿殍.(piǎo)诡.谲(gu ǐ)酾.酒临江(shī)2.下列各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 然而,任何阻拦与坚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憾动人心的迁徙。
前方在招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
B. 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蜇居异境。
C. 人们感怀并摹写大自然亘古如斯的美丽,将身心沉浸其中,在聆听万籁的时候体味人世的纷烦,感慨历史的苍桑。
D. 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查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耸然。
即使看不到狼的踪迹,也听不到狼的声音,它也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
3.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它不仅仅成了波兰人朝拜的,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而且为数众多的外国音乐家、钢琴家、作曲家都把造访这个伟大艺术家的摇篮看成自己一生的夙愿。
②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C. 山川相缪D.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词义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①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②凌万顷之茫.然.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④哀吾生之须臾..⑤肴核既尽,杯盘狼籍..乎始..⑥游于是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8.从文言句式的特点看,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D. 客有吹洞箫者9.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泣.孤舟之嫠妇②望西山,始指异.之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箕.踞而遨⑥日.与其徒上高山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⑧萦青.缭白A.①/②③⑧/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⑧/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⑦/⑤⑥/⑧ D.①②/③⑧/④⑦/⑤⑥10.将下面五个句子排列成一段内容连贯的文字。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 共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寥廓..(liáokuò) 峥嵘..(zēngróng ) 彳. 亍.(ch ìch ù) 青荇.(xìng ) B 、 粗糙.(cào) 枯槁.(g ǎo) 长蒿.(gāo) 爪.牙(zh ǎo ) C 、 踟躇..(chíchú) 笙萧..(shēngxiāo) 佝偻..(jūlóu) 慰藉.(jì) D 、 徘徊..(páihuái ) 束.(shù)缚 强.(qi ǎng)谏 瞋.(ch ēn )目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决不______台湾从中国领土“独立”出去。
②他们两位素未谋面,还要请你_______一下。
③究竟有没有外星人呢?长期以来,这一直是人们______的问题。
A .允许 引荐 思考 B .容许 引见 思索 C .允许 引见 思索 D .容许 引荐 思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今年,十三个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了我校,从事教学工作。
B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点受到广泛的批评,我认为是对的。
C .当今文坛出现了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某些作家丧失立场、随波逐流、媚俗竞利。
D .山区那些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我,我必须尽快赶回去。
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共其乏困B .毋内诸侯C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D .竖子不足与之谋 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丹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B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 .太子丹恐惧.. D .约为婚姻..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上册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恍若隔世惊涛骇浪毫厘不爽B. 落井下石面面俱到谦逊有礼C. 妙手偶得震耳欲聋声东击西D. 沧海一粟惊弓之鸟一毛不拔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新时代,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在一代代青年人的奋斗中变为现实。
B.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特制定以下措施:一、加强安全教育;二、定期检查设备;三、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C. 经过几天的努力,我们的志愿者队伍已经壮大到了100人,他们分布在各个社区,为居民提供各种帮助。
D. 他的演讲生动形象,引经据典,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使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他怀着满腔热血,投身到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去。
B.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班以微弱优势战胜了对手。
C. 他总是默默无闻地为大家服务,从不张扬自己。
D. 她的绘画作品色彩斑斓,充满生机。
二、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0分)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而面对困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
有的人选择勇敢地面对,有的人选择逃避,还有的人选择放弃。
那么,面对困境,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首先,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
信念是人生的指南针,它能够指引我们走出困境。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
正如古人所说:“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
”只有坚定信念,我们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其次,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
困境是暂时的,而心态却是长久的。
在面对困境时,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度过难关。
同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将困境转化为动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
最后,我们要善于寻找方法。
困境并非无解,只要我们善于寻找方法,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籼米(xi ān)籼稻(xiān)谂知(shěn)谂熟(shěn) B. 傩戏(nuó)傩送(nuó)迄今(qì)麻嘧(mí) C. 整饬(chì)摄服(shè)缅桂(miǎn)滇池(diān) D. 糍粑(zī bā)榨盘(zhà)玉簟(d àn)耗子(hào)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不管讲多好的课,都会有疏漏,有失误,不可能完美无瑕。
要完美无瑕,只有录像课了。
B. 一个上午,就用车把几个主要街道逛了一圈,所看到的人和建筑基本满意,就决定定居斯村。
C. 对他严格一点,让他知道这个社会不是他想象的那样完美,他没有什么了不得。
D. 平心而论,不管你喜不喜欢这个剧本,你都会承认它离“经典”这个评价还有着一定距离。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前几天,美国两大房地产商分别公布了住房销售情况,中国再次成为美国房地产商的“金山”。
B. 不论是谁,只要他刻苦努力,深知学习之道,都能取得成果,否则水中捞月一场空。
C. 大自然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D. 日本右翼势力在钓鱼岛问题上频频制造事端,他们可谓处心积虑。
答案: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变形记》如今在广州的部分精明商人眼里已不再荒诞,而是被认为是一个砸钱的“砸钱剧”。
B. 各部门要以防止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恐慌为前提,完善和健全我国防范国际经济风险的各种制度和机制。
C. 10月1日、2日两天时间,我市商务部门查处并销毁了我市规模最大、涉案金额最高的制假售假窝点。
D. 从去年开始,因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使我国很多城市的房价大跌,一些中小房产商陷入了绝境。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不久之后就要语文期中考试了,为了同学们减轻对考试的紧张感,可以提前做些语文试题从而熟悉考试规则。
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45分,每小题3分)1. 诗经《蒹葭》中有"①蒹葭凄凄","②蒹葭采采","③蒹葭苍苍"三句,其在文中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①②2. 《次北固山下》题目中"次"字正确的解释是( )A.次序B.次第C.停泊D.名次3. 《塞上闻笛》(雪净胡天牧马还)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A.李白B.杜甫C.高适D.刘禹锡4. 《卖炭翁》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____天寒"一句,横线处应填( )A.怨B.愿C.缘D.苑5. 陆游《沈园二首》(城上斜阳)一诗最后一句是( )A. 夜深还过女墙来B. 曾是惊鸿照影来C. 忽见千帆隐映来D. 犹吊遗踪一泫然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高处不胜寒"之"胜"的正确释义是( )A.胜利B.尽C.禁得住D.通"剩"7. 与"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中的"既"释义不同的是( )A. 既来之,则安之B. 既已,无可奈何C. 既祖,取道D. 既而得其尸于井8. 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C. 函封之D. 使工以药淬之9. 和"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中"戮"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贾季戮臾骈B. 防淫除邪,戮之以五刑C. 与诸侯戮力同心D. 王使执而戮之10.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一语文试卷(附答案)
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一语文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21分每小题3分)1.选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寥廓.(kuò)踟.(chí)蹰青荇.(hánɡ)峥.(zhēnɡ)嵘B.百舸.(ɡě)煤屑.(xuè)漪.(yī)沦隽.(juàn)永C.纤.(qiān)绳袅娜.(nuó)枯槁.(ɡǎo)车百乘.(shènɡ)D.媛.(yuàn)女慰藉.(jiè)幽僻.(pì)壁龛.(kān)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金榜提名没精打采曲折丰姿B.礼尚往来山青水秀和谐宁谧C.良莠不齐树影斑驳淋漓遒劲D.清键挺拔浪遏飞舟罗绮荡漾3.下列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是满月,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是到了好处——酣眠不可少,小睡别有风味的。
A.虽然竟因而可本也B.即使竟因而正固却C.虽然却所以恰固也D.即使却的以恰本却4.给下列空白处填上恰当的一组词语是()(1)这棵小树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2)鹰击长空,鱼浅底(3)背上的压力往肉里,它把头沉重的下A.风度翔扣垂B.风致游扣低C.风度翔挤低D.风致翔推垂5.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走进公园,郁金香开得正盛,五光十色....的花朵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艳丽。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畏惧....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爸爸不会做家务事,烧出来的菜更是索然寡味....。
D.不论什么时候,他总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自如地发表他的观点。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诗人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情感的作品应属于现代诗歌。
B.“新诗”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诗体,也叫长短句,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D.狄金森,美国女诗人。
一生写一千多首诗,多是短诗,以描写自然、抒发个人感情为主。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试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24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司马迁与班固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
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
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
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
其实它们间隔了大约180年,等于我们现在距离清嘉庆朝的时间。
《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
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
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
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
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国的史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
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为了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他坦白地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时政权。
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此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
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书不受这种政策的影响。
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础。
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
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
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
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
《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说的“邪辟”。
并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高一考试网一、基础选择题(本题有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濒临/频繁结束/戍守瞠目结舌/嗔怪锲而不舍/契合B.朔日/溯源舟楫/通缉不着边际/着装度假村/久假未归C.冠心病/冠名权怆然/创伤跻身/跂而望不屈不挠/饶有情趣D.商埠/阜盛顷刻/倾倒中意/中肯不见经传/传奇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惬意嘻戏挖墙脚茕茕孑立毛骨悚然B.眷顾给与笑咪咪和颜悦色直接了当C.蜇居颠簸笔杆子共商国是推心置腹D.恢弘家具亲和力仓皇出逃通货膨胀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现代自然科学是研究单个的事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
②葛峰勇救落水者,获公司重奖,享受“同职高半级”的待遇,他也成为公司同事崇敬的英雄。
③如果说法律制度不是为大多数人谋利,而是为一些人服务的工具,这样的法制不仅不能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_________会成为约束大多数人的工具。
A.不止终生而且B.不只终身反而C.不止终身反而D.不只终生而且4.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足球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一个防守队员快步上前,抱住进攻队员,将其拉倒,而裁判对此熟视无睹。
B.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C.我国西部地区如能用好政策,更新观念,大胆创新,那么迅速赶上沿海发达地区,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完全可能的。
D.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未来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有大约40%左右进入蓝领岗位就业,成为知识型工人、知识型农民和知识技能型商业服务人员。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上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涛骇浪(hài)B. 情深意重(zhòng)C. 赏心悦目(yù)D. 满载而归(zà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 为了使我国的文化走向世界,我们必须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C. 这篇文章虽然观点鲜明,但论证不够充分。
D.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得到了观众和教练的一致好评。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举世闻名B. 妙手回春C. 精卫填海D. 喜出望外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像一匹黑马,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B. 那个孩子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月亮像一个大玉盘,高高地挂在天空中。
D. 那条小河像一条绿色的丝带,蜿蜒在田野间。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改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这是我们的责任。
B. 原句:他的脸色变得苍白。
改句:脸色变得苍白的是他。
C. 原句:我们要关心集体,爱护公物。
改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这是我们的义务。
D. 原句: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改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难找到。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走进教室,看见老师正在讲台上讲着课。
B. 他问我:“你叫什么名字?”C. 我喜欢音乐,喜欢阅读,喜欢旅行。
D.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困难。
7.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这个产品已经上市,但销售情况并不理想。
C. 他身体不好,需要好好休息。
D. 那个画家画了一幅很美的画。
8. 下列各句中,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勇敢无畏,面对困难从不退缩。
B. 那个班级的纪律很好,同学们都很有礼貌。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
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
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
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圜局中去看,所会引起的反应很难尽合于当时当地的圜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
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
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
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字的“走样”。
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
并不是说话时没有文法,而是因为我们有着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传达情意的作用。
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自己而在话里吃去一个我字。
在写作时却不能如此。
于是我们得尽量地依着文法去写成完整的句子了。
不合文法的字词难免引起人家的误会,所以不好。
说话时我们如果用了完整的句子,不但显得迂阔,而且可笑。
这是从书本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
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
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告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
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
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
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文字呢?我还想在这里推进一步说,在面对面社群里,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
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
象征是附着意义的事物或动作。
我说“附着〞是因为“意义〞是靠联想作用加上去的,并不是事物或动作本身具有的性质。
这是社会的产物,因为只有在人和人需要配合行为的时候,个人才需要有所表达;而且表达的结果必须使对方明白所要表达的意义。
所以象征是包括多数人共认的意义,也就是这一事物或动作会在多数人中引起相同的反应。
因之,我们绝不能有个人的语言,只能有社会的语言。
要使多数人能对同一象征具有同一意义,他们必须有着相同的经历,就是说在相似的环境中接触和使用同一象征,因而在象征上附着了同一意义。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21-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昆曲,在元朝末期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源远流长,透过昆曲蕴藉雅致的古典美,人们可以更多地关注中国的戏剧艺术。
昆曲,曾经在中国晚期封建社会文化生活中充任盐末齑粉的作用。
作为当时文人的一种主要文化消遣形式的载体,它得到社会支配阶层的支持;作为当时领袖群伦的一种主要声腔剧种形式,它又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
昆曲便得以广泛发舒其自身的文化浸润能量,将辐射脉冲穿透社会的肌肤,深化到它的各个角落。
由此,昆曲得以同时进入上流文化圈和山野民众的消遣环境,成为沟通各阶层社会意识的重要渠道。
曾几何时,随着红氍毹①消遣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衰退与消逝,昆曲失去了它作为社会消遣文化主流的基础支撑点,从而哀婉地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导致昆曲走向衰竭的主要社会支配力,是时代变换了审美聚焦点。
在时下“快餐文化”盛行的氛围中,昆曲成为曲高和寡而极其脆弱的雅文化,成为最易受流行文化涤荡的对象。
然而,昆曲在它兴盛的时代却并非如此,它也隶属于当时的俗文化范畴,是市井小民贩夫走卒都乐于观赏的艺术,只是由于文人精神的多量介入,使它的文化品位呈现出俗中偏雅的格调而已。
现在昆曲的所谓“过雅”,是由于在时代转换的路径中当代人丢失了读解它的钥匙,失去了转接其信息符号的接收器。
人们不再能够轻松理解并品尝它所运用的文字符号的涵义与意蕴,对于它所接受的韵律森严的词曲格式倍觉疏离,更不用说对其内容与形式所依托存在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凭空把握了。
由此,昆曲在社会观众心中平添了一丝奇特、一缕朦胧、一层浅显,这是它的致命处。
然而,昆曲所富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又使它具备了传统文化结晶体的品德。
观赏昆剧,在某种意义上与观赏出土文物的意蕴接近。
湖北省公安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16.①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诗人听琴时的感受,衬托琴师技艺的高超、音乐的魅力。②比喻。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把乐声比喻成流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③用典。运用“高山流水”的典故,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馀响入霜钟”也是用典,写琴音与钟声交响,兼寓知音之意。(每点2分,三点6分,如答“夸张”等其他角度符合情理酌情给分。)
17.
(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
(2)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8.D(无对偶、对偶、借代)
19.①原文使用反复手法,从点到面,富有动态感,生动形象;②原文更能充分表达作者对故乡灯火次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昆曲,在元朝末期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源远流长,透过昆曲蕴藉雅致的古典美,人们可以更多地关注中国的戏剧艺术。
昆曲,曾经在中国晚期封建社会文化生活中充任盐末齑粉的作用。
作为当时文人的一种主要文化消遣形式的载体,它得到社会支配阶层的支持;作为当时领袖群伦的一种主要声腔剧种形式,它又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
昆曲便得以广泛发舒其自身的文化浸润能量,将辐射脉冲穿透社会的肌肤,深入到它的各个角落。
由此,昆曲得以同时进入上流文化圈和山野民众的娱乐环境,成为沟通各阶层社会意识的重要渠道。
曾几何时,随着红氍毹①娱乐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衰退与消逝,昆曲失去了它作为社会娱乐文化主流的基础支撑点,从而哀婉地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导致昆曲走向衰竭的主要社会支配力,是时代变换了审美聚焦点。
在时下“快餐文化”盛行的氛围中,昆曲成为曲高和寡而极其脆弱的雅文化,成为最易受流行文化涤荡的对象。
然而,昆曲在它兴盛的时代却并非如此,它也隶属于当时的俗文化范畴,是市井小民贩夫走卒都乐于欣赏的艺术,只是由于文人精神的多量介入,使它的文化品位呈现出俗中偏雅的格调而已。
现在昆曲的所谓“过雅”,是由于在时代转换的路径中当代人丧失了读解它的钥匙,失去了转接其信息符号的接收器。
人们不再能够轻松理解并品味它所运用的文字符号的涵义与意蕴,对于它所采用的韵律森严的词曲格式倍觉疏离,更不用说对其内容与形式所依托存在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凭空把握了。
由此,昆曲在社会观众心中平添了一丝神秘、一缕朦胧、一层深奥,这是它的致命处。
然而,昆曲所富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又使它具备了传统文化结晶体的品格。
观赏昆剧,在某种意义上与观赏出土文物的意蕴接近。
于是,昆曲成为这样一种艺术品:它的价值不能够用社会对它接受的幅度来衡量,而要用其生命力的历久度来衡量,甚至可以说,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价值。
它的价值与是否成为流行文化无干。
青铜器、梵高的绘画,都不能介入世俗的流行文化,但它们的价值却由于历久而上升。
昆曲为着意寻索的人们提供了一道接近古代文化的桥梁,它那浓郁的诗境则吸引学者靠向文学传统。
看张继青的《游园惊梦》,你在人物神态的凄楚迷离中,获取的是古典美学的神韵;听计镇华的《九转货郎担》,你在唱腔的委婉悠长顿挫中,捕捉到的是传统的天籁。
尽管个体感受千差万别,但是集中运用像陶醉、沉浸、融化、震颤这样一些词汇,大约可以传达出接受者某种共同的心声。
于是乎,昆曲在这颇显悲怆的文化氛围中获得庄严的生命绵延。
它虽然躲在灯火阑珊的角落里而远离了大众,却不能敛止自身魅力像子夜丁香般浓郁发散。
(摘编自廖奔《中国戏曲发展史》)①氍毹:毛织的地毯,演戏时多用来铺在地上,用以指代舞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源远流长,作为文人的一种主要文化消遣形式的载体,昆曲有着蕴藉雅致的古典美,透过它人们可以更多地关注中国的戏剧艺术。
B.昆曲得到了社会支配阶层的支持,又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注目,离不开其自身的文化浸润能量的广泛发舒。
C.现在昆曲的所谓“过雅”,是由于人们不再能够理解并品味它所运用的文字符号的涵义与意蕴,对于它所采用的韵律森严的词曲格式倍觉疏离,对其内容与形式所依托存在的社会文化背景的无法把握。
D.看张继青的《游园惊梦》,听计镇华的《九转货郎担》,不仅能获得戏剧艺术的享受,而且能受到了古代文化的熏陶。
2.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将昆剧发展史清晰展现出来,论述了昆剧从社会主流文化走向衰败,再到成为传统文化的象征而生命得以延续的发展历程。
B.文中通过列举张继青的《游园惊梦》,计镇华的《九转货郎担》,体现了昆剧成为了人们了解古代文化、文学传统的一条途径。
C.文章最后一段通过比喻的手法,论证了在时下的氛围里昆剧曲高和寡却生命力顽强。
D.昆曲和青铜器、梵高的绘画一样,它的价值不是用社会对它接受的幅度来衡量,而是用其生命力的历久度来衡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文人精神少量介入,昆曲就不会成为曲高和寡而极其脆弱的雅文化。
B.只要集中运用像陶醉、沉浸、融化、震颤这样一些词汇,感受千差万别的个体,就大约可以传达出接受者某种共同的心声。
C.昆剧的遭遇,给我们的启示是:拥有其自身魅力的文化形式,即使不能成为流行文化,其生命也会绵延不断。
D. 昆曲如今虽成为了雅文化,可在它兴盛的时代,它也曾隶属于当时的俗文化范畴,也曾是社会娱乐文化主流的基础支撑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白发冯骥才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听罢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
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
或者再努力,往上登一登。
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开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
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
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
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我。
她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
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
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
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
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
那种人生感叹,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
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枝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时,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开始落叶了?我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做?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么多的白发!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
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可是她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竟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侃侃而谈中,还是在我不舍昼夜的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活所致?还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 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凄凉的,枯竭的颜色。
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一头美丽的黑发? 一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她,请她也给我的头发染染。
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
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
谁知染发是件愈来愈艰难的事情。
开始时精心细染,不肯漏掉一根。
但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只好任由它花白,染又麻烦,不染难看,渐而成了负担。
这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
这位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
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
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亮透明,宛如银丝,真是美极了!我禁不住说,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
老者听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恬淡自如的美。
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
各有各的美感,谁也不必羡慕谁,更不能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
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
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
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秋光中的芦花。
(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写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的情景,主要运用细节描写,虽寥寥数语, 却有摄人心魄的力量,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情感。
B.人生入秋,“我”也有白发了。
由此,“我”联想到了母亲的白发,感慨于妻子的白发,启发于老者的白发。
C.作者起初将白发比作“落叶”、“枯草”, 文末却比作“芦花”,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D.本文语言含蓄, 却富有诗情画意和哲理, 文雅又不失诙谐幽默, 高超的语言技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5.文章以“白发”为题,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分)56.文章写到了母亲的白发,妻子的白发,老者的白发,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给你怎样的生命感悟?请结合作品进行概括。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 题。
材料一:近日,一档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自播出后,便引发广泛讨论,无论是导师还是选手都大受关注。
节目版权的问题一直颇受争议,早前就有网友质疑该节目无论是赛制、LOGO、舞台,甚至话筒都和原版节目相差无几。
7月26日,韩国Mnet电视台证实《中国有嘻哈》没有购买《show me the money》的版权,对节目高度相似的行为感到非常遗憾。
无独有偶,上周湖南卫视刚刚开播的真人秀节目《中餐厅》,也因涉嫌抄袭踩到了雷点,部分网友甚至去豆瓣打一星以示抗议。
近年来我国诞生的“原创”新综艺仿佛总能和韩国某热门综艺扯上关系。
禁韩令下,版权不清白的新综艺越来越多。
它们自诞生就不受欢迎,引起中韩网友、媒体阵阵讨伐。
韩国方面也曾公开点名抄袭:东方卫视抄袭MBC综艺节目《无限挑战》推出了《极限挑战》。
湖南卫视抄袭SBS电视台《英才发掘团》制作了《神奇的孩子》等。
(摘自人民日报《从<中国有嘻哈>到<中餐厅>为何综艺总陷抄袭》)材料二:“当我们一再说创新的时候,所谓创新,更多意义上不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创造,更多的还是在原有节目元素基础之上的重新组合、与时俱进。
创断,更多还是模仿基础上的新,继承基础上的新,对各种节目元素和文化要素的新的融合”。
电视综艺节目在收视和口碑上的双向成功,与其真诚的态度、巧妙的节目定位、新鲜的表达语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
电视综艺节目不仅要对受众进行细分,在细分市场中找准定位,开辟未被涉足过的领域,要从受众角度思考,尊重受众,带着真诚策划节目,而且要打破常规思维,整合各界各领域的资源,创新节目表达形式。
(摘自李红霞《浅谈央视<开讲啦>对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启示》)材料三:(每一项节目左边为收视比重%,右边为播出比重%)材料四:2017年春节前后,《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节目的播出赢得了受众的一片叫好,新一代文化类节目——“文化+综艺”的模式被观众盛赞为“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