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化学月考V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6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钉生锈 B.冰雪融化 C.蜡烛熔化 D.灯泡发光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D.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测定溶液pH C.稀释浓硫酸D.过滤4.下面是一些灭火的事实.其中对灭火的原理分析正确的是()A.用水扑灭燃着的木材﹣﹣降低木材的着火点B.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隔离可燃物C.用扇子扇灭烛火﹣﹣隔离空气D.用锅盖盖灭油锅内的火﹣﹣降低了油的温度5.探究铁的化学性质,小宇同学将盛有铁屑的量筒塞上蓬松的棉花,然后倒置在水中(如图所示).数天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A.铁屑不生锈,量筒内液面上升B.铁屑不生锈,量筒内液面高度不上升C.铁屑生锈,量筒内液面上升D.铁屑生锈,量筒内液面高度不变6.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盐酸溶液中B.A点时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7.某化合物可能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现有1.6g该化合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依次通过装有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容器.反应前后容器的质量见下表.容器实验前实验后甲(实验前装有浓硫酸)140g 143.6g乙(实验前装有氢氧化钠溶液)180g 184.4g若该化合物完全燃烧的产物通过甲、乙容器后均被完全吸收,且不考虑实验中物质的损耗,下列有关该化合物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8.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鉴别方法都正确的是()序号物质方法一方法二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点燃闻气味B 食盐水和水测pH 蒸发结晶C 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加水溶解加入盐酸D 铁粉和氧化铜粉末用磁铁吸引加入稀硫酸A.A B.B C.C D.D二.非选择题9.碘是人体必须得一种微量元素.碘元素的符号为I,图1是I﹣(碘离子)的结构示意图.(1)图1中x= .(2)碘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图2表示的微粒中,与I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字母序号)10.有些金属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却有所不同,如Ca(OH)2,Ba(OH)的溶解度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下表所示:2温度/℃0 40 80溶解度/g Ca(OH)20.187 0.141 0.094Ba(OH)2 1.67 8.22 101.4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Ca(OH)2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2)如果要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只举一种)(3)现有常温时含Ca(OH)2,Ba(OH)2两种溶质的某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Ba(OH)溶液,采取的物理方法为.211.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他们对此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经过询问实验老师平时的药品保管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应该是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中的某一种.为了确定该药品,他们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除最后一小题外用化学用语作答)(1)小明提出,根据元素种类,他认为不可能是(2)小英提出,根据观察标签结合化学式的书写,她认为不可能是.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慢慢滴加一种溶液,静置一段时间,滤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继续滴加稀盐酸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产生大量气泡【实验结论】(3)该瓶无色溶液是 .生成白色沉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是 .产生的气体是 .【实验反思】(4)小强认为上述设计实验还可简化,仍能达到目的.小强的实验操作是 .12.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 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 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析出固体M 的质量/g0 0 2.0 4.5 8.4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6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填“是”、“否”或“无法判断”);(2)将40℃时接近饱和的M 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有 (填序号).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M④加水 ⑤加另一种固体N⑥恒温蒸发水 ⑦与40℃时M 的饱和溶液混合(3)20℃时,用固体粉末M 和水配制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M 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 .13.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1)生成氢气 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到0.1%)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钉生锈 B.冰雪融化 C.蜡烛熔化 D.灯泡发光【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灯泡发光过程中只是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D.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根据元素的组成情况可以判断物质的种类.【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正确.B、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的氧气、氮气等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但是不存在空气分子.错误.C、构成物质的粒子很多,其中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等.正确.D、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所以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概念方面的知识,只要掌握了概念的内涵即可正确解答.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测定溶液pH C.稀释浓硫酸D.过滤【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从操作要领上来分析.【解答】解: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注意事项有:①加热前,擦干试管外壁的水(防止试管炸裂);②开始加热时先预热(防止局部受热而炸裂试管);③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能触及灯芯;④试管口不可对着自己或他人(防止液体溅出伤人);⑤试管内液体的量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防止液体溅出伤人);⑥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距管口约三分之一);⑦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本选项中试管底部触及了灯芯且试管中液体太多.故A错误.B.测定溶液的pH,应把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点滴板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故B正确.C.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故C错误.D.过滤的操作要领:“一贴、二低、三靠”.而图中操作时,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且漏斗末端没紧靠烧杯壁.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察了实验操作,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这类题在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想做好此类题,就必须要弄清这些最基础、最重要的东西,也就是要落实好“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4.下面是一些灭火的事实.其中对灭火的原理分析正确的是()A.用水扑灭燃着的木材﹣﹣降低木材的着火点B.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隔离可燃物C.用扇子扇灭烛火﹣﹣隔离空气D.用锅盖盖灭油锅内的火﹣﹣降低了油的温度【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灭火的方法有:隔离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解:A、用水扑灭燃着的木材的原理是降低温度至木材的着火点以下,不是降低木材的着火点,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故A分析错误;B、为防止火势蔓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来设置隔离带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使可燃物不被引燃,故B分析正确;C、用扇子扇灭烛火的原理是风带走热量,将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故C分析错误;D、通过锅盖盖在锅上而使锅内的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不是降低了油的温度,故D 分析错误;故选B.【点评】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灭火可采取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撤离可燃物的原理进行灭火.5.探究铁的化学性质,小宇同学将盛有铁屑的量筒塞上蓬松的棉花,然后倒置在水中(如图所示).数天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A.铁屑不生锈,量筒内液面上升B.铁屑不生锈,量筒内液面高度不上升C.铁屑生锈,量筒内液面上升D.铁屑生锈,量筒内液面高度不变【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专题】压轴实验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铁生锈消耗氧气,能使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变小.【解答】解:盛有铁屑的量筒塞上蓬松的棉花,然后倒置在水中,则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数天后,铁会生锈,氧气被消耗,则量筒内的压强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量筒内的液面上升,观察选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铁生锈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铁生锈的条件结合物理压强的知识进行.6.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盐酸溶液中B.A点时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盐酸呈酸性,其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可以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其pH等于7,氢氧化钠过量时显碱性,盐酸过量时显酸性.【解答】解:A、根据图象可以看出,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故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故说法错误;B、从图象可以看出,A点溶液呈碱性,石蕊试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故说法错误;C、B点对应的pH等于7,表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说法正确;D、C点的pH继续减小,说明酸还没有完全反应,故溶液中含有氯化氢溶质,故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图象的形式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完成此题,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趋势和关键点的意义.7.某化合物可能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现有1.6g该化合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依次通过装有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容器.反应前后容器的质量见下表.容器实验前实验后甲(实验前装有浓硫酸)140g 143.6g乙(实验前装有氢氧化钠溶液)180g 184.4g若该化合物完全燃烧的产物通过甲、乙容器后均被完全吸收,且不考虑实验中物质的损耗,下列有关该化合物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题意可以知道,该反应中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知道在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至于是不是含有氧元素,可以根据二氧化碳及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来进行判断.【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可以知道,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质量不变,根据甲乙容器的质量变化可以判断在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而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00%)=1.2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00%)=0.4g,所以二氧化碳碳元素和水氢元素的总质量为:1.2g+0.4g=1.6g,所以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可以得出在该物质中不含氧元素.故选D.【点评】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实质,并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求算物质的组成.8.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鉴别方法都正确的是()序号物质方法一方法二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点燃闻气味B 食盐水和水测pH 蒸发结晶C 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加水溶解加入盐酸D 铁粉和氧化铜粉末用磁铁吸引加入稀硫酸A.A B.B C.C D.D【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根据给出待鉴别物质,同时也给出待选方案进行评价时,可以直接从给定的方案去倒扣对应的性质差异,看性质差异是否明显进行分析.【解答】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当采用点燃的方式时,能够燃烧的是一氧化碳,而不能燃烧的则是二氧化碳,可行;而采用闻气味,由于两者都无味,所以无法区别,但是一氧化碳有毒,不能闻气味,所以不可采用闻气味的方法,故A错误;B、食盐水和水:采用测pH值方法时,两份溶液都是中性的,其pH值均为7,无法区别;而蒸发结晶时,蒸干有固体残余的是食盐水,而无明显痕迹的是水,可以区别,故B错误;C、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加水溶解时,由于氢氧化钠溶解于水,而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加水后消失的原物质为氢氧化钠,而无明显变化的是碳酸钙;当加入盐酸时,两者均反映,但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有气泡冒出,所以当滴加盐酸时,能产生气泡的原物质为碳酸钙,无气泡产生现象的原物质是氢氧化钠,故C正确;D、铜粉和氧化铁粉末都不能被磁铁吸引,采用磁铁吸引的方法无法鉴别,氧化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黄色的硫酸铁溶液,铜粉不与硫酸反应,采用加稀硫酸的方法可以鉴别,两种方法不都合理,故D错误.故选:C.【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二.非选择题9.碘是人体必须得一种微量元素.碘元素的符号为I,图1是I﹣(碘离子)的结构示意图.(1)图1中x= 53 .(2)碘属于非金属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图2表示的微粒中,与I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E (填字母序号)【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原子和离子之间的关系及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判断X的值;(2)根据元素名称的判断元素的类别,根据原子结构的特点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判断具有相似性质的微粒.【解答】解:(1)由于I﹣是碘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在原子中,核河内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所以,X=2+8+18+18+8﹣1=53;(2)碘元素的汉字名称中在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由于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E的最外层是7,所以与I化学性质相似的是E.故答为:(1)53;(2)非金属,E.【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知道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判断方法,知道相对稳定结构的特点.10.有些金属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却有所不同,如Ca(OH)2,Ba(OH)的溶解度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下表所示:2温度/℃0 40 80溶解度/g Ca(OH)20.187 0.141 0.094Ba(OH)2 1.67 8.22 101.4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Ca(OH)2溶解度曲线的是 B (填“A”或“B”).(2)如果要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升高温度(只举一种)(3)现有常温时含Ca(OH)2,Ba(OH)2两种溶质的某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Ba(OH)溶液,采取的物理方法为加热后趁热过滤.2【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根据题干中表格的数据可以判断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2)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来完成该题的解答;(3)根据温度对物质溶解度影响的变化趋势及结晶的方法来解答.【解答】解:(1)根据题干中数据可以知道,随着温度的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越来越小,所以图中的B 曲线符合这一趋势,故B 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2)将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或者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也可以采取升高溶液温度的方法使溶液变为饱和溶液;(3)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较小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氢氧化钡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可以采取加热后趁热过滤或者是冷却热饱和的方法得到氢氧化钡晶体,然后过滤,再将晶体溶于蒸馏水.故答案为:(1)B ;(2)升高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加氢氧化钙、加生石灰等);(3)加热后趁热过滤(或升高温度后立即过滤;降温结晶、过滤,再将晶体溶于蒸馏水).【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11.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他们对此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经过询问实验老师平时的药品保管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应该是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中的某一种.为了确定该药品,他们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除最后一小题外用化学用语作答)(1)小明提出,根据元素种类,他认为不可能是 NaCl(2)小英提出,根据观察标签结合化学式的书写,她认为不可能是 NaOH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慢慢滴加一种溶液,静置一段时间,滤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继续滴加稀盐酸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产生大量气泡【实验结论】(3)该瓶无色溶液是 Na 2CO 3 .生成白色沉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是BaCl 2+Na 2CO 3═BaC O 3↓+2NaCl .产生的气体是 CO 2 .【实验反思】(4)小强认为上述设计实验还可简化,仍能达到目的.小强的实验操作是 取少量无色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慢慢滴加稀盐酸,观察到产生气泡 .【考点】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常用盐的用途;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残缺的标签中钠元素的右下角有数字2,且含有氧元素,故不可能是氯化钠、氢氧化钠,可以据此完成(1)(2)两小题;[实验结论]碳酸钠溶液都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沉淀能和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可以据此完成解答;[实验反思]根据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故可以据此解答该题.【解答】解:(1)氯化钠中不含有氧元素,故不可能是氯化钠,故填:NaCl ;(2)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中钠元素的右下角没有数字2,故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故填:NaOH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的现象,加入一种试剂产生了沉淀,产生的沉淀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故该溶液是碳酸钠,加入的物质可以是氯化钡,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填:Na2CO3,BaCl2+Na2CO3═BaCO3↓+2NaCl,CO2;[实验反思]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故可以使用盐酸与样品混合,观察有无气体产生来确定物质的成分,故填:取少量无色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慢慢滴加稀盐酸,观察到产生气泡.【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特点及物质的性质的检验,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标签提供的物质组成特点及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12.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0 0 2.0 4.5 8.4析出固体M的质量/g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6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无法判断(填“是”、“否”或“无法判断”);(2)将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有②③⑥(填序号).①升温②降温③加溶质M④加水⑤加另一种固体N⑥恒温蒸发水⑦与40℃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3)20℃时,用固体粉末M和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M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溶液的饱和比较明确的表象是溶质与溶液共存,65℃无晶体析出,因此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2)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的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加入溶质和降温三种方式完成.(3)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进过计算、称量、溶解三步,结合此步骤选择相关的仪器.【解答】解:(1)溶液的饱和比较明确的表象是溶质与溶液共存,温度降到65℃时无晶体析出,因此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是否饱和应该是无法判断;故答案为:无法判断.(2)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的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加入溶质的方法完成,由于其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也可采用降温的方式完成.故答案为:②③⑥;(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三步,称量时要用到天平、取药品的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溶解时用到玻璃棒;故答案为: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点评】此题是溶液相关知识的考查题,解决的关键是对饱和溶液及溶解度知识的理解,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13.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
2016年9月高二化学上月考试卷含答案)
2016 年 9 月高二化学上月考试卷(含答案 )2016 — 2017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月考考试化学试卷( A)说明: 1.时间: 60 分钟;分值: 100 分。
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u-64Ag-108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切合题意,此题包含 18 小题,每题 3 分,共 54 分。
)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液态 Hcl 、固态 Agcl 均不导电,所以 Hcl 、Agcl 是非电解质B.NH3、 co2 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 co2 均是电解质c.蔗糖、酒精在液态或水溶液里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D.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2 .正确量取25.00LNaHSo3 溶液,可采纳的仪器是A.25L 量筒B.25L 酸式滴定管c.25L 碱式滴定管 D. 有刻度的 50L 烧杯3.以下各式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HF+H2oH3o++F -B.NaHco3=Na++Hco3 -, Hco3- H++co32-c.Ag2S(s)2Ag+(aq)+S2 - (aq)D.S2 -+2H2oH2S+2oH-4 .100L 浓度为 2ol ?L- 1 的盐酸跟过度的锌片反响,为加快反响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纳的方法是A.加入适当的 6ol ?L- 1 的盐酸B. 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c.加入适当蒸馏水 D.加入适当的氯化钠溶液5.以下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必定能大批共存的是A.Fe3+ 、 NH4+、cl -、 I -B.cu2+ 、Na+、 cl -、 No3-c.k+ 、Hco3-、 oH-、 Ba2+D.k+、co32-、 No3-、 Al3+6.在含有浓度均为 0.01ol ?L- 1 的 cl -、Br-、I -的溶液中,迟缓加入 AgNo3稀溶液,析出三种积淀的先后次序是A.AgI、AgBr、AgclB.Agcl、AgBr、AgIc.AgBr、Agcl、AgID.三种积淀同时析出7 .有 A、 B、 c、 D 四种金属,进行以下实验:①将 A 与 B 浸在稀硫酸顶用导线相连, A 渐渐溶解, B 上有气泡逸出;②将 A、D 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 D 比 A 反响强烈。
2015-2016化学月考试卷
第 1 页 共 6 页 第 2 页 共 6 页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化学》试卷 (8份)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的学说中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代原子——分子学说的观点看,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只有①B .只有②C .只有③D .①②③ 2.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 ( )A .S 能级B .P 能级C .d 能级D .f 能级 3.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 )A .Al 1s 22s 22p 63s 23p 1B .S 2-1s 22s 22p 63s 23p 4C .Na + 1s 22s 22p 6D .F 1s 22s 22p 54.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 )A .ls 22s 22p 63s 23p 1B .1s 22s 22p 3C .1s 22s 2sp 2D .1s 22s 22p 63s 23p 4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无关的是 ( )A .焰色反应B .节日里燃放的焰火C .金属导线可以导电D .夜空中的激光 6.某元素的电离能(电子伏特)如下:此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族数是 ( ) A .ⅡA B .ⅢA C .ⅤA D .ⅣA7.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强的是 ( )A .Na < K < RbB .N < P < AsC .O < S < ClD .Si < P < Cl 8.对Na 、Mg 、Al 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碱性:NaOH<Mg(OH)2<Al(OH)3B .第一电离能:Na<Mg<AlC .电负性:Na>Mg>AlD .还原性:Na>Mg>Al 9.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 ( )A .4sB .2dC .3fD .1p 10.有关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A .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B .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普通物体不同,不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C .在电子云示意图中,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D .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 会多 11. “各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该能级原子轨道数的二倍”,支撑这一结论的 理论是( )A .构造原理B .泡利原理C .洪特规则D .能量最低原理 12. 对于第三周期从左到右的主族元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班级 姓名 分数密封线内不能写答案A.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电子层数逐渐增多C.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D.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强13.下列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A.2s22p4 B.3s23p4C.4s24p4 D.5s25p414.若某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d15s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元素位于第5周期,ⅢB族B.该元素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C.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3个电子D.该元素原子M能层共有8个电子15.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ns1、3s23p1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XYZ2 B.X2YZ3C.X2YZ2 D.XYZ316.从①P和S;②Mg和Ca;③Al和Si三组原子中,分别找出第一电离能较大的原子,将这3种原子的原子序数相加,其和是()A.40 B.41 C.42 D.48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17.(1)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7、25、29、34号元素的基态的电子排布式。
级中学2016届高三12月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
2015——2016上学期高三年级12月份第二次月考化学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33~40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K:39 Cr:52 Fe:56 Cu:64 Zn:65 Sn:119 C a:40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生活中常见的石英玻璃、普通玻璃、陶瓷都属于硅酸盐产品B.棉、麻、丝、毛、油脂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白菜上洒少许福尔马林,既保鲜又消毒D.合金材料都是导体,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8.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8gO2含有4N A个电子B.1L0.1molL-1的氨水中有N A个NH4+C.标准状况下,22.4L盐酸含有N A个HCl分子D.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个2N A电子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含有Fe2O3悬浊液中通入HI:Fe2O3 + 6H+= 2Fe3++ 3H2OB.NaHSO4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SO42-完全沉淀:2H++ SO42-+Ba2++2OH—= BaSO4↓+2H2OC.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3反应:CaCO3+2H+=Ca2++H2O+CO2↑D.将1 mol/L NaAlO2溶液和1.5 mol/L的HCl溶液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6AlO2-+9H++3H2O=5Al(OH)3↓+Al3+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按系统命名法:CH3CH2C(CH3)2CH(C2H5)CH3的正确名称是3,3,4-三甲基己烷B.所有的糖、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C.1 mol的OOH3OCH3O OO最多能与含5mol 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D.若完全燃烧,1 mol雄酮()比雌酮()多消耗3 mol O211.右下图为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若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b、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关系是c>b>aB.a、b、c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弱关系是a<b<cC.a和d的原子结合可以形成带3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D.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d>a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A.将AlCl3溶液蒸发结晶提取无水AlCl3B.在温水瓶中加入Na2CO3溶液泡浸后加入盐酸除去内壁上的CaSO4C.在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微热,再加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产生红色沉淀D.将Cl2、HCl混合气体通过盛有NaHCO3饱和溶液的洗气瓶除去HCl13.以石墨电极电解200 mL CuSO4溶液,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 (e —)与产生气体体积V (g)(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016届九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检测九年级化学试卷(考试时间:100 分钟满分: 100 分)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Mg:24Fe:56 Cu:40第 I 卷(选择题,共 40 分)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切合题意)1.以下变化只波及物理变化的是()A .食品腐败B .干冰升华C.钢铁生锈D.葡萄酿酒2.“践行绿色生活”是今年我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以下做法不切合这个主题的是()A .鼓舞乘坐公交车出行B.鼓舞用水力、风力发电C.鼓舞农民焚烧作物秸秆做肥料3.人体缺少以下哪一种元素会惹起贫血症(A.碘 B.钙D.鼓舞购置使用新能源汽车)C.铁D.锌4.以下属于纯净物的是()A .糖水B .粗盐C.生铁D.金刚石5. 2014 年 5 月 29 日《全球时报》报导:我国科学家抢先用铝合金和石墨烯(一种碳单质)按必定比率混淆制成“烯合金”,该资料有望生产出“纸同样薄的手机” 、“一分钟充满电的电池”等产品。
以下对于“烯合金”的说法中必定不正确的选项是()A . 拥有可燃性 B. 拥有导电性 C. 含碳元素和铝元素 D . 是一种碳单质6.服务员在餐厅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A .隔断空气B.消除酒精C.降低酒精灯着火点D.使酒精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7.地质观察人员发现一种带螺纹的矿石,研究时发现该矿石能在氧气中焚烧,主要反响是4X+11O 22Fe2O3+8SO2。
则 X的化学式为()A . FeSB . FeSO4C. Fe2S3D. FeS2 8.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水能够溶解任何物质B.过滤能除掉水中的不溶性杂质C.水能够划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D.肥皂水能够划分软水和硬水9.将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A . 50gB .90g C. 100g D . 200g 10.以下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选项是A B C D11.以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废旧电池可任意抛弃,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B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C.多半合金的熔点高于它的成分金属 D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12.依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以下做法不科学的是()A .用钢丝球洗漱铝制炊具B .用肥皂水划分硬水和软水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 .用过的菜刀用抹布擦干搁置防生锈13.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硫在氧气中焚烧产生光亮的蓝紫色火焰B .消防队员用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来灭火C.极易与血红蛋白联合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 D .合金的硬度比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小14.芯片是电脑、“智能”加点的核心零件,它是用高纯度硅制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届九年级月考(V)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本卷共60分)
相对原子质量:Ar(H)=1 Ar(C)=12 Ar(O)=16
Ar(S)=32 Ar(Cl)=35.5 Ar (Na)=23 Ar(Al)=27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某金属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B.导热性C.可燃性D.延展性
2、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化学式为C6H8N2,是一种有毒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对苯二胺中含有N2分子
B.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8:2
C.对苯二胺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组成
D.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3、二氧化氯(ClO2)可用作消毒剂。
用氯酸钠(NaClO3)和盐酸反应可制得二氧化氯,反应方程式:
2 NaClO3+4HCl =2 ClO2↑+Cl2↑ +2X +2 NaCl ,请推断出X的化学式为()
A. H2O
B. NaOH
C. HClO
D. HClO3
4、已知氢氧化锂(LiOH)可溶于水,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
下列对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能与稀硫酸反应
5、下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Fe+6HCl=2FeCl3+3H2↑
B、2Al+6HCl=2AlCl3+3H2↑
C、Zn+HNO3=Zn(NO3)2+H2↑
D、Cu+2AgCl=CuCl2+2Ag
6、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都是碱类物质的溶液;
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28分)
7、(4分)物质A是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物质B的水
溶液,请根据题意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并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
A物质的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
B物质的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
8、(6分)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作用。
(2)枣子含有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是。
(3)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为预防患佝偻病,可以多吃奶制品、虾皮等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元素。
(4)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
(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
(6)据2015年3月20日《黔中早报》报道,安顺市西秀区虹山湖公园管理处正式挂牌成立,推进了虹山湖打造4A级景区的步伐。
为将虹山湖公园打造成为安顺美丽的“会客厅”,在防治虹山湖水体污染方面,可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一条即可)。
9、(6分)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离子这些微粒中(填序号):
(1)能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
(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_________;
(3)质量最小的微粒是_________;
(4)一定带正电荷的微粒有_______;
(5)一定带负电的微粒有_______;
(6)质量约相等的是_________。
10、(6分)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曲线,请根据图示填空:
(1)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反而减小的是___________;
在_____时,甲与丙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
之比为__________。
(3)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
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用“甲”、“乙”、“丙”
及“>”、“<”或“=”表示)。
(4)若将丙的恰好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可用和方法。
11、(6分)下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分别为镁、氯化钡、碳酸
钠、盐酸中的一种。
(1)写出乙和丙的化学式:
乙,丙。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甲和H2SO4 :
丙和Ca(OH)2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2、(6分)请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
(1)写出仪器名称:a: , b: 。
(2)若用A装置制取的气体,只能用D装置收集,请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若用B装置制取的气体,可用C或D装置收集,请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3、(8分)小新同学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
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中性,还可能呈性。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色酚酞试液变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溶液呈
(1)若溶液呈碱性,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只得到
...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又提出了以下方案: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铁,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14、(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纯碱(假定只含杂质氯化钠)中碳酸钠的质量,称取该纯碱固体
22.4g,将其加入1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113.6 g(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1)该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所得溶液未饱和,计算结果保留百分数0.1%)
月考(V )化学参考答案
说明:
1. 物质名称、仪器名称等化学专业术语方面出现错别字,不给分;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写错化学式或漏写反应物、生成物的,未配平的,不给分;
3. 凡出现与本答案不同的其他合理答案,可参照标准给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28分)
7、(4分)Al 2O 3、 102 Al 2 (SO 4)3、342
8、(6分)(1)乳化 (2)维生素 (3)钙(或Ca ) (4)煮沸
(5)隔绝空气 (6)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9、(6分)(1)①②⑥; (2)①②④; (3)⑤; (4)③;(5)⑤; (6)○
3○4。
10、(6分)(1)丙,t 2℃ (2)1:2:3 (3)丙>甲=乙 (4)增加溶剂,降温
11、(4分)(1)乙 NaCO 3, 丙 HCl
(2)甲和H 2SO 4 : BaCl 2 + H 2SO 4 ===BaSO 4↓+2HCl
丙和Ca(OH)2 :2HCl + Ca (OH )2 === CaCl 2 + 2H 2O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12.(6分)(1)a :酒精灯 b :集气瓶
(2)CaCO 3+2HCl =CaCl 2+CO 2↑+ H 2O (3) 2KMnO 4K 2MnO 4+MnO 2+O 2↑ 或2KClO 3 ==== 2KCl+3O 2↑
13、(8分)【提出猜想】还可能呈中性。
【实验验证】
⑴ FeCl 3/ CuCl 2,FeCl 3+3NaOH = Fe(OH)3↓+3NaCl 或
CuCl 2 +2NaOH = Cu(OH)2↓+2NaCl
⑵ Fe+ 2HCl = FeCl 2+ H 2↑
四、计算题(本题共6分)
14、21.2g ;21.7%
MnO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