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农村学生生活经验

合集下载

学生走进农村活动方案

学生走进农村活动方案

学生走进农村活动方案1. 背景介绍近年来,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日益扩大,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也日趋缺乏。

为了促进城乡学生之间的交流,拓宽学生视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学生走进农村的活动。

2. 活动目的2.1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亲身体验农村生活,了解乡村发展状况,增强学生对农村建设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2.2 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农村的独特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2.3 促进城乡学生交流:提供一个机会,使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相互了解和交流,增进友谊,培养共情与合作精神。

3. 活动内容3.1 乡村生活体验:学生将在农户家中体验农村生活,参与农活,了解农民的辛勤劳动和饮食习惯。

3.2 农村文化交流:组织学生观看传统农村文化表演,例如歌舞、民俗等,让学生了解并尊重农村文化。

3.3 农田观察和实地调查:带领学生前往农田,观察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方式,并与农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农业技术和生活方式。

3.4 学校交流活动:组织城乡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包括文化展示、体育比赛等,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活动安排4.1 活动前期准备: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和参与学生名单,并进行宣传,向学生解释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4.2 乡村生活体验:学生分组前往不同的农户家中体验农村生活,活动期间由农户指导学生参与农活和饮食。

4.3 农村文化交流:安排观看农村文化表演,并邀请农民代表与学生进行座谈,分享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文化习俗。

4.4 农田观察和实地调查:学生将在指导下前往农田进行观察和调查,了解农业生产的过程和技术。

4.5 学校交流活动:安排城乡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包括文化展示和体育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5. 活动效果评估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学校教师的观察,评估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和效果。

了解学生对农村生活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以及学生对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陶行知的教育教学实践(3篇)

陶行知的教育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潜,字晓庄,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出了“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乡村教育”等一系列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陶行知的教育教学实践,以期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二、陶行知的教育教学思想1. 生活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从生活出发,生活即教育。

他强调教育的本质是引导人们认识生活、改造生活,使人们成为生活的主体。

生活教育包括三个层面:生活的教育、教育的生活和生活的教育。

(1)生活的教育: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生活中的点滴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生活态度。

(2)教育的生活:强调教育者应该将教育融入生活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生活兴趣。

(3)生活的教育:强调教育应该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教学做合一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即“教”与“学”、“做”三者不可分割。

他认为,教学过程应该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教学内容:以实际生活为依据,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乡村教育陶行知认为,乡村教育是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关键。

他主张乡村教育应该以农村生活为基础,关注农民的需求,培养具有乡土情怀、能够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

乡村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普及教育:提高农村儿童入学率,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

(2)职业教育:培养农村青少年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成人教育:提高农村成年人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促进农村社会进步。

三、陶行知的教育教学实践1. 创办晓庄师范学校1927年,陶行知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旨在培养具有乡土情怀、能够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

立足农村实际指导学生作文

立足农村实际指导学生作文
枯 燥 无 味 , 内容 雷 同 , 人 人 都 觉 得 写 作 文 难 ,称 写 作 文 为
( 四)培养学生发现、欣赏农村生活美的能力 农村的美可 以说是没有污染 的,是纯天然 的。培养学 生发现 、欣 赏农 村生活美 的能力,使学生认 识到 “ 农村 生
“ 狼来了”。怎样才 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片天地 ,上树摘 果、下河摸鱼 、上 山放 牛、砍柴割 草等
趣 事 会 给 孩 子 们 留下 难 以 磨 灭 的 印象 ;锄 草 间 苗 、插 秧 施
肥 等 这 些 劳 动 实 践 也 给 学 生 带 来 深 切 的感 受 。让 学 生 以 日 积 累 到 的 素 材 内化 , 并 转 化 为 写 作 技 巧 , 指 导 学 生 仿 写 一 记或 作 文 的 方 式 记 录 这 些 丰 富 多彩 的 生 活 感 受 ,这 就 为 学 只 动 物 或 一处 景 物 。 生 的 习 作 积 累 了丰 厚 的 素 材 。农 村 中 学 生 在 节 假 日常 要 帮 ( )模 仿 报 刊 上 或 其 他 学 生 的优 秀 习 作 。选 出 报 刊 二
导后 ,学 生再构思作文 ,把 学生 “ 闭”在教室 中苦 思冥 影 响 , 如 厂 矿 对 农 村 环 境 的污 染 等 。 在 教 学 中我 们 可 以指 封 想 ,把 作文课教成 了纯 写作课 。在指 导学生作文 时,不从 导 学 生 对 这 些 现 象 进 行 调 查 , 学 生 在 作 文 中会 真 切 地 感 受 实际 出发,孤立地给学 生大讲写作技 巧。最终写 出的文章 到环 保 的 重要 性 , 认识 到 环 境 保护 是 每 个地 球 人 的 责任 。
仿写的同学有参照物 。
随着 社会 的发展 ,国家提倡构建新 农村 ,不仅城 市面

农村小学德育推进方案

农村小学德育推进方案

农村小学德育推进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全面提高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本推进方案。

二、工作原则1. 以学生为本,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结合。

3.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推进农村小学德育工作。

4. 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具体措施1. 完善德育课程体系(1)加强德育课程设置,确保每周至少1课时德育课程。

(2)开发具有地方特色、贴近农村学生生活的德育校本课程。

(3)整合学科教育资源,深入挖掘学科德育内涵。

2. 强化德育实践活动(1)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如“学雷锋”、“孝敬父母”、“关爱留守儿童”等。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 提升德育队伍建设(1)加强德育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德育队伍的专业素养。

(2)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激励机制,激发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核心作用。

4.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1)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

(2)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定期家访制度。

(3)搭建家庭教育平台,共享家庭教育资源。

5. 深化社会协同育人(1)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合作,共同推进农村小学德育工作。

(2)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为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农村小学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2. 完善德育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德育工作考核评估机制。

3. 加大经费投入,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小议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合理运用

小议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合理运用

小议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合理运用【摘要】乡土文化是农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地域和民俗特色。

在农村小学德育中,乡土文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

通过传承乡土文化,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乡土文化也对学生的性格品质和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促使他们更加懂得感恩、勤俭和包容。

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德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乡土文化,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力度,提高师生对乡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促进学生价值观塑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乡土文化、农村小学德育、应用方法、爱国情怀、性格品质、学生价值观、传承、综合素质、应用推广、不可替代性、提升意义、必要性1. 引言1.1 定义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和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传统文化。

它包括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方言、民间故事等方面的文化元素。

乡土文化承载着农村社会的历史、风土人情以及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认识,在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文化,培养他们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热爱。

乡土文化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村小学德育中,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真对待和努力推动的重要任务。

1.2 概述农村小学德育的重要性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德育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在农村小学中,德育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农村地区的学生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困境和挑战,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农村小学德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经验申报材料撰写提纲

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经验申报材料撰写提纲

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经验申报材料撰写提纲本文主要是笔者根据工作经验简要介绍乡村温馨校园建设的目的、要求和意义。

同时介绍申报材料的书写框架并附上一些经典案例供大家参考!根据通知要求,为加快推进全国乡村温馨校园建设,优化乡村学校教书育人的校园文化环境,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确保农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制定乡村温馨校园建设方案。

乡村温馨校园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

通过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创建活动,发现一批典型,带动一方学校,引领乡村教育,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促动,将教育治理的重点放在补短板、找差缺、树亮点、挖特色上,从而全面提高乡村义务教育整体水平,惠及更多的乡村孩子,为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做出积极贡献。

乡村温馨校园建设不失为推进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但在推进过程中,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应纳入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体系,放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维度,协同推进,全面实施。

乡村学校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短板,提升与推进是项系统工程,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实施就是优质均衡发展的具体体现,而创建工作的内容与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指标系统并不矛盾。

一、具体要求和意义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乡村学校底部攻坚,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强化研究、生活和文化环境建设,全面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内涵发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造就的教育体系,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坚持以工钱本,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重视师生校园生活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坚持文化引领,乡村黉舍在硬件达标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适合乡村孩子成长的育人环境,提升黉舍办学水平;坚持示范带动,在各校广泛参与的基础上,推荐一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的典型案例,加大宣传力度,施展示范引领作用。

二、具体书写框架要求主要介绍本学校以下几个部分:(一)布局建设科学合理。

立德树人主题班会

立德树人主题班会

立德树人主题班会近年来,我班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加强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通过举办“立德树人”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格。

1.主题:立德树人2.时间:每周举办一次,持续一个学期3.地点:班级会议室或操场–活动形式:•分组讨论:根据不同话题设立小组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视听教育:播放有关立德树人的视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培养品质•德育讲座:请校园心理辅导员或心理学专家前来进行讲座,结合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内容安排:•第一周:人生观的重要性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二周:价值观的构建与培养•第三周:世界观的形成与培养预期效果1.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3.加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实施步骤1.制定具体的主题班会内容和安排2.邀请相关的讲师、专家3.在班级微信群、QQ群等平台宣传和通知4.配合学校相关教学工作,保证主题班会的正常进行5.每次主题班会后进行总结和反馈,不断完善方案和内容“立德树人”主题班会是推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实现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希望通过本次方案的执行,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特殊应用场合场合一:农村学校的主题班会增加条款:1.尊重农村生活和价值观:在讨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时,要尊重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念,避免以城市化的视角去评判。

2.引导学生关注乡村振兴:结合国家政策和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关注并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培养对乡村的热爱和责任感。

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问题:农村学生参与度低,主题班会内容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不符。

•解决办法:在讨论话题时,结合农村生活、农业生产等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参与其中,增加参与感和认同感。

以农村生活经验为切入点,促进学生愉快学化学

以农村生活经验为切入点,促进学生愉快学化学
知识 的生 长 点 建 立 在 学 生 已有 的 生 活 经 验 之 上 , 学 生 使
女 七 电 电 女 七 七
融融的气 息 , 让你宛若走人世外桃源或香格里拉 。 )
学 生 在看 了 P T 片 断 后 非 常 好 奇 、 奋 , 些 学 生 P 兴 有 还 惊 呼 “ 不 是 我 们 村 吗 ?“ 是 我 家 !我 顺 势 及 时 设 那 ”那 ”
专题 论析 HN XE J OU AK O ZOG U I XE CN A A
以 农 村 生 活 经 验 为 切 入 点 , 进 学 生 愉 快 学 化 学 促
广 西武呜县 武呜 中学( 3 1 0 黄 益香 500 )
学生愉快学 习就是 学生 在充满 学 习兴趣 和求知 欲 望, 以愉快心情参 与学 习 时, 所进行 的 主动 、 自主 、 意 有 义的 自我建构学习 。当学生 以一种愉快 的心情学 习时 , 学生接受信息和处 理信 息 的能力就 可 以得到强 化和 巩 固, 而且能够增强记忆 的效果 。所 以只有 让学生对化 学 产生浓厚的兴趣 , 才能愉快地 学习化学 。在教 学 中如何
能力 , 还为校 园绿色工程建设提出了有价值 的建议 。 四、 设牌挂签 , 普及绿化知 识 根据 中学生物教学大纲“ 使学生掌 握基本 的生 物学 知识 ” 的要求 , 我们对校 园的主要植物 设牌挂签 , 以便 学
生 观 察 植 物 形 态 特 征 、 态 环 境 和 类 群 , 使 他 们 更 好 生 促
地参与校 园绿化建设 。例 如 , 桃树 : 薇科 , 蔷 桃花寓 意大 展宏 图。三 角梅 : 紫茉 莉 科 , 角梅 代表 热 情 、 忍 不 三 坚 拔、 顽强奋 斗 的精 神 。紫 荆 花 : 名 洋紫 荆 , 花 羊蹄 别 红 甲, 豆科 , 人们用 紫荆花来 比拟 亲情 , 它是香港 特别行 政 区区花 。洒金榕 : 别名变 叶木 , 大戟科 , 洒金榕 是 自然 界 中颜色和形状变化最多 的观叶树种 。这样 , 校 园植 物 对 挂牌设签 , 展示它们 的名称 、 科属及 特征 , 对学 生认识植 物, 理解 教材 内容 , 激发他 们参与校 园绿化 的积极 性 和 主动性起 了潜移默化 的作用 。

三下乡老师发言4篇

三下乡老师发言4篇

三下乡老师发言4篇三下乡老师发言第1篇时光如流水般逝去,不知不觉,时期为两天的三下乡在此落下帷幕。

我很高兴自己成为三下乡的一员,在我们这个团队里,伙伴们一起和-谐相处、互相帮助、互相扶持,虽然艰苦却乐在其中。

然而,总会存在着离别的气息。

是的,在充满着不舍的氛围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着分离。

在那离别的时刻,我们让照片见证彼此难忘的一刻。

骄阳给我们带来汗水,燃烧着我们的热情。

在此次三下乡当中,我主要教的是六年级,我们为他们进行了备课等各种准备工作。

回眸当初那一刻,刚去到那班,孩子们个个瞪着大眼睛看着我们,表情充满着热情与羞涩,深刻的感觉到温馨,自己要展现出一个优秀老师的心态了。

也许只是时限2天的活动,但是我受益匪浅。

在这里,我懂得了如何让端正自己的态度,记住要吃苦耐劳,要学会苦中作乐。

这有利于锻炼自我,助于成长;有利于让自己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妥协。

看着一群可爱的孩子,想着,是的,自己是一位老师,要好好教导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去解决。

教会了我,要学会随机应变,懂得如何活跃课堂气氛,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充满热情是很重要的。

三下乡活动让我在实践中学会了什么叫团结、什么叫奉献。

在贫困地区帮助孩子们,教他们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因为认真去实践了,即使身心劳累,但是值得。

这次的支教活动,使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强大力量。

我们这次活动主要是三人一组,因此我们必须讲究合作,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显得非常重要。

教会了我要学会与别人合作,从而提高了效率,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无形之中懂得奉献,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我们都倡导奉献爱心。

支援平困地区的孩子们,对我们来说就是把奉献落实到了现实中。

也许这只是微小的一件事情,但是其存在的意义是和重大的。

因为通过了实践,我们才知道什么叫做奉献。

我们都懂得,说的容易,做起来是困难。

此次的实践活动,彼此充满着汗水的同时,更多的是如阳光般的微笑。

《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

《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

《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

(2)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农村生活场景,体会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尊重,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敏感和关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

(2)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2)将课文中的描写和情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

2.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展示稻菽的生长过程。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农村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2. 朗读与理解:(1)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

(2)学生自读,边读边思考,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

(3)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3. 观察与描述:(1)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中的植物和自然环境。

(2)邀请学生用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景象,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写作练习:(1)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观察到的自然景象为题材,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观察和写作等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综合实践课如何更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

综合实践课如何更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

综合实践课如何更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教学要“以人为本”,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尊重,在教学中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而在农村,很多家长素质较低,意识淡薄,学生普遍存在见识少、知识窄的特点。

教师培训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同时农村小学音像资料、多媒体设备的缺乏,无不制约着新课程的实施。

那么,农村小学如何结合其区域特点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合理地使用教材、发掘教材,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呢?1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课程资源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要以《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紧紧围绕农村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爱好、特点灵活地开发实施学生资源包,拓展、调整课程实施内容。

农村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有着独特活动方式和业余生活。

他们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民间的游戏或活动,如滚铁环、跳方格、扳手腕、跳绳、踢毽子、爬竿、乒乓球等,每一种活动都拥有不少的爱好者。

教学活动如果能吸收其精华,发展其优势,那对于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增进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与交往能力等都将非常有益。

学校每年都举办一年一度的体育运动会,在实施新课程的大背景下,能否吸纳小学生组织运动会、创新体育节目呢?学校大胆放手,让学生全程参与整个运动会的组织,让体育教师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加以指导,由学生自觉宣传保健知识、调查锻炼状况、自主确定项目、参与制定规则、安排比赛日程、制定应急措施、发布活动消息、组织竞赛开展,这样“我们的体育运动会”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在井然有序的实施中。

通过调查、分析各年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增设了滚铁环、丢沙包、玩陀螺等民间比赛项目,收集整理了有关体育与健康的资料,利用广播、手抄报等形式向学生宣传、介绍相关知识。

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制定比赛规则,安排比赛程序,发布活动信息。

学生制定的比赛规则虽然不是很科学,但充满童趣,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换位思考。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可以说,农村家庭教育是小学生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家长们应该高度重视农村家庭教育,创造有益的家庭教育环境。

接下来,本文将从影响因素、正面作用和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影响因素农村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家长业余时间、经济条件、文化程度、家庭氛围、父母婚姻状况等因素。

1、家长业余时间:由于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许多农民的工作时间往往比较长,因此农村家长的业余时间较少,不能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育。

2、家庭经济条件:由于农村经济条件不如城市富裕,许多农村家庭都不富裕。

由于谋生压力大,很多父母需要外出打工,甚至有些人还需要外出谋生,这对孩子的教育不利。

3、文化程度: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不如城市人士,这对孩子的教育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他们缺乏教育知识,会影响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方法。

4、家庭氛围: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能够激发孩子的潜力,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相反,因为家庭氛围的不良影响,孩子可能会陷入消极的情绪中。

5、父母婚姻状况:父母经常的争吵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对孩子产生心理上的创伤和苦恼。

此外,单亲家庭和离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也有负面影响。

二、正面作用1、培养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在农村,孩子们从小就被教育为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家务劳动和生活技能往往比城市孩子强。

2、尊重和热爱生命:在农村,孩子玩耍的地方往往是自然景观优美的地方,他们往往能够尊重自然、热爱生命。

3、教育观念优越:老一辈农村人将教育视为传承生命、养育未来的神圣事业。

他们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智慧和知识等方面,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4、家庭教育经验丰富:在农村,家庭教育是从父母辈而来的,他们在经验上较为丰富,尤其对于孩子的布置作业和学习方法方面非常熟悉。

三、改进措施1、优化家庭氛围:父母应该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亲子关系要更加亲密和融洽。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完整版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完整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完整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完整版)近年来,我市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我校积极组织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此次活动中,作为指导教师的李老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兢兢业业、敬业奉献,成为优秀指导教师先进个人的代表。

下面就是李老师的事迹。

李老师是一名经验丰富、教学水平优秀的中学教师。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成长的全面发展。

在面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今天,李老师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

首先,李老师在活动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他组织了志愿者团队,对活动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策划,并与当地政府、学校及相关单位进行了密切的联系,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他还对学生进行了多次培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活动期间,李老师精心指导学生的实践工作。

他带领学生走进农村,深入了解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农民生活,同时组织学生开展扶贫活动,帮助当地贫困家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李老师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环境保护、健康教育等活动,提高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再次,李老师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活动中,他倡导学生尊重农民劳动,鼓励他们与农民合作,体验农村生活,增强对乡村发展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的理解和关心。

同时,他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园,了解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最后,李老师不仅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关注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在活动中,他经常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有能支持语文课堂教学开展并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的种种条件,都是值得开发与利用的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学生、语文教师、图书馆、阅览室、校园文化环境等等。

现在很多教学者都注重课外活动资源,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外寻找有利于教学的资源,殊不知他们已忽视了基本的课程资源,从而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本身所含的丰富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因此要想上好语文课,首先必须抓住最主要的,利用好近在眼前的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一、开发利用教材资源1.充分利用已有的教材资源教材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应让它得到充分的利用。

在农村,教材资源本来就比较少,大多数是只有一本教科书和一本教学参考书,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的教材,因此对于仅有的材料一定要合理利用,找出最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知识点,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凸显它的效果,同时也要结合当地的实际,突出家乡语文教学的特点。

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很多单元后面都有一个“口语交际”部分,口语交际的学习虽说是书本上的知识,但却离不开生活。

课堂应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学到更多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知识。

如果是乡村学校,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加贴近生活,因此农村教师在讲课时可以把口语交际学习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去,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

2.拓展教材内容。

随着对课程资源的深入研究,教材这一概念的外延正在逐步扩展,教材已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

“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语文教材提供的信息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广开课程资源之路,使语文教材拓展延伸开去。

由于城乡间的差距,也许乡村学生的课外读物也比较少,但乡村学生的生活环境非常优美,我们可以把教材内容拓展到生活中,乡村有着秀丽的自然风景、纯朴的风俗民情、悠久的历史,这些都可以纳入到语文课程资源中。

二、开发利用语文教师资源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指导者,他们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效果。

农村学生的特性及应对教育措施

农村学生的特性及应对教育措施

农村学生的特性及应对教育措施李文成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美好世界,学生的内心世界犹如一道道七色的彩虹,划出他们人生轨迹的绮丽之景。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未来社会的创造者,所以,作为教育者,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应该特别注意,特别是在时下农村的学生教育更应该注意,因为农村学生有其自身不同于城镇学生的特性。

那么,农村学生到底有哪些特性,作为教育者又应该采取取哪些与之相对应的教育措施呢?一、见识太少:农村学生生活的空间虽然广大,虽然有小桥、流水、人家,如此优美的生活环境,虽然早已听惯金鸡的报晓,山鸟的歌唱,牧童晚笛的悠扬,但是这仍然无法改变农村学生见识少的事实。

多数山区学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有些学校甚至还不通公路不通电,条件稍差一些学校的学生甚至没有拨打过手机,没有看过电视,没有见过汽车、火车、飞机,也不知道什么是电脑;条件稍好一点的学校的学生虽然见过些世面,但是对于有些高科技产品,比如电脑,他们根本没有触摸过,未操作过,未体验过……可见农村的学生见识就犹如井底之蛙,他们对很多先进的科技产品认识、了解得不够全面,当然也充满了好奇。

应对教育措施:为了让“井底蛙”跃出“见识”这口深井,教师一定要竭尽全力的,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增长见识。

学生们不了解手机,教师可以拿出自己的手机具体介绍它的功能,教会孩子拨打手机,发短信,如果有可能还可以教会他们上网看视频;没有见过汽车、火车、飞机,教师可以出示此类物体的挂图或者购买此类物体的模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些物体构造和原理,这样既可以提搞学生的兴趣,又增长了见识;不了解电脑,教师可以找一台电脑,哪怕是借也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教会学生开机,关机,打字,绘图,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

二、校园生活枯燥无味:校园生活枯燥乏味是农村学生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

农村学校大多是寄宿制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有些学生家庭距离学校比较远,最远的甚至有十来公里。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大搞拆并学校,集中办学。

创建乡村温馨校园典型经验简介300字怎么写的呀

创建乡村温馨校园典型经验简介300字怎么写的呀

创建乡村温馨校园典型经验简介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在乡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但通过创建温馨校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一些创建乡村温馨校园的典型经验:1.营造温馨氛围:在校园内布置绿化、美化环境,营造出温馨、舒适的学习
氛围。

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

2.丰富校园文化: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丰富
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提供个性化教育: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例如,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组织辅导班或请老师进行一对一辅导;针对有特长或兴趣爱好的学生,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或组织兴趣小组。

4.强化师资培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
学方法。

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5.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通过
定期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环境,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创建乡村温馨校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营造温馨氛围、丰富校园文化、提供个性化教育、强化师资培训和建立家校合作机制等都是有效的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学农社会实践活动讲课(3篇)

学农社会实践活动讲课(3篇)

第1篇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讲解关于学农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

学农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我们走出课堂,亲近自然,体验农耕文化,培养我们的劳动观念和实践能力。

接下来,我将从活动的目的、内容、意义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为大家详细讲解。

一、活动目的1. 增强同学们的劳动观念,培养勤劳致富、自力更生的精神。

2. 体验农耕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 增强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4. 培养同学们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提高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二、活动内容1. 农业知识讲座:邀请农业专家为大家讲解农作物种植、田间管理、农业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2. 农田实践:同学们分组参与农田耕作、播种、施肥、浇水等环节,亲身体验农耕劳动。

3. 农村生活体验:入住农家,体验农村生活,感受农民的辛勤劳作。

4. 农村文化建设:参观农村博物馆、民俗馆等,了解农村历史、文化、民俗等。

5. 环保教育: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三、活动意义1. 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培养同学们的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 促进城乡交流,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4. 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5. 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四、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活动纪律,服从安排,听从指挥。

2. 注意安全,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 保持良好的团队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4. 尊重农民,爱护农作物,不浪费粮食。

5. 保持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

五、活动总结学农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将组织同学们进行总结交流。

请同学们认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学们,学农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希望大家珍惜这次机会,积极参与,用心体验。

乡村教育学生关怀

乡村教育学生关怀

乡村教育学生关怀乡村教育的兴衰,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和命运,而对于乡村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怀。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乡村教育的困境也日益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责任给予乡村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关怀。

首先,要关注乡村学生的学习环境。

乡村学校的教学设施相对简陋,教学资源匮乏。

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我们需要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提供良好的学习设施和资源。

建设安全、宽敞、舒适的教室,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为乡村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其次,要关注乡村学生的心理健康。

由于乡村学校在资源和师资上的不足,乡村学生往往面临着压力和挫折感。

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体系,给予乡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

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同时,要关注乡村学生的营养健康。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生活环境的不利,许多乡村学生的营养状况较差。

我们应该加强对乡村学生的营养宣传教育,提供健康饮食指导,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同时,在学校中推行营养餐计划,确保每位乡村学生都能获得均衡营养的饮食。

另外,要关注乡村学生的兴趣培养。

乡村学生往往缺乏与城市学生相同的丰富课外活动和兴趣培养机会。

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乡村学生参与各种社团和俱乐部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

同时,要加强对乡村学生的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和科技教育,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创造力。

最后,要关注乡村学生的就业前景。

乡村教育的发展,应该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职业技能培训。

我们应该加强与企业和社会资源的对接,开展实习和实践活动,帮助乡村学生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总之,乡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我们应该积极呼吁社会各界关注乡村学生的教育问题,通过各种方式,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只有对乡村学生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关怀,我们才能让他们拥有更好的教育条件,拥有光明的未来。

初中学生农村实践方案

初中学生农村实践方案

初中学生农村实践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各地开展了许多关于农村实践的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也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农村实践对初中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农村实践能够通过直接亲身参与,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农村的艰辛与困难,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农村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帮助农民实施美化村庄的计划、关心农民的生活等方式,表达对农民的关怀与尊敬。

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农村实践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田间劳动、种植、养殖等活动,学生可以学到很多农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他们还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水平。

四、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农村实践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的发展。

与农民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村文化和思维方式,增加自己对不同社会群体的理解和尊重。

五、拓宽学生的视野农村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打破传统观念的局限,拓宽他们的视野。

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到农民的生活状况,并认识到农村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机遇。

这将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六、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农村实践可以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

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有助于他们寻找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七、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农村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与农村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进行接触和解决,学生可以提出更加创新和实用的解决方案,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八、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农村实践可以促使学生走出教室,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参与,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九、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农村实践可以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培养他们的勤劳精神。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到农民的辛劳和劳动的意义,了解到劳动的尊严和价值。

农村学生的特点范文

农村学生的特点范文

农村学生的特点范文一、心理特点1.民族性格鲜明。

农村学生一般保持着朴实、宽容和善良的优良品质,具有强烈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2.勤劳务实。

农村学生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习惯劳动,意志坚定,有较强的吃苦耐劳精神。

二、学习特点1.自学能力较强。

农村学生因为学校资源有限,常常只能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和条件进行学习,培养出自觉自愿的自学能力。

2.对知识渴望迫切。

由于对外界的接触相对较少,对于知识的渴求往往比城市学生更加迫切,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具有足够的热情和求知欲。

三、社交特点1.乐于助人。

农村学生在起居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家族和邻里间的和睦,善于互助合作。

2.面对困难有强烈的自我解决能力。

农村学生由于自身条件有限,面对困境时,往往能够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展现出较高的自我解决能力。

四、生活特点1.生活规律性强。

农村学生常常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生活规律性较强,劳动时间和作息规律,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

2.生活经验丰富。

农村学生常在农田劳作,接触大自然,对于大自然的规律和农作物的生长有较丰富的经验,使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具有独特的见解。

五、教育状况1.学习资源相对匮乏。

相比城市学生,农村学生面临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学习条件较为艰苦,这也成为农村学生发展的阻碍。

2.缺乏科学素质教育。

因为缺乏足够的科学素质教育,农村学生的科学素质相对较低,缺乏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六、潜力与希望1.潜力不容忽视。

虽然农村学生的学习资源有限,但他们具备学习的渴望和强烈的自我发展欲望,有一定的潜力可以挖掘。

2.成长机会与发展空间。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学生在教育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在逐渐增加,通过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提高教育投入,农村学生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

综上所述,农村学生在心理、学习、社交和生活等方面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尽管他们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但通过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支持和教育机会,农村学生的潜力可以得到充分挖掘,他们也能够实现自身发展的希望与梦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

教师是否善于运用教材是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诸多因素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主、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使教师成了照本宣科的“教书匠”。

教师关注的只是知识点的教学,而忽视了关注人的全面的发展。

这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所使用的数学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在新课程体系下,数学教师应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呢?我校近两年来就这个现实的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开发挖掘,使教材的内涵更有广度和深度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

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从而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创意。

1.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基于上述认识,我校一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之中,勾勒出各种“生活画面”,捕捉各种“生活现象”,设计各种“生活情境”。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在钟面上找到走得最快的指针——秒针。

接着,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随秒针走动的频率数数、拍手等方式体验“1秒”的实际意义。

再同时观察分针和秒针,体验“分”与“秒”的关系,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1)随“眼保健操”的音乐节拍做“眼保健操”,体验1拍用的时间大约是1秒;(2)闭眼睛数出60秒;
(3)推荐一名同学跑出50米再返回,估计跑100米大约用多少秒;
(4)估计穿好一件上衣、跳绳20次各用多少秒,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进而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并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2.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思想、转化思想、集合思想、类比思想、极限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但这些并没有明确地写在教材上。

如果说数学知识是写在教材上的一条明线,那么数学思想就是隐含其中的一条暗线。

明线容易理解,暗线不易看明。

因此教师只有领悟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才能科学地、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
得以提高。

例如,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后,教师安排了这样一道难度较大的思考题,题目是:妈妈这个月给我36元钱,爸爸这个月给我29元钱,我这个月的午餐费是57元。

(1)这个月节余多少元?(2)如果每个月都节余这么多钱,买一套价格为50元的书,需要攒几个月才能买到?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大多数学生都列出了这样的算式,36+29=65(元),65-5 7=8(元),可有一位学生却用画图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他的启发下,另一位学生又想出了另外一种算法:57-36=21,29-2 1=8。

他形容说:“这个图就像一个大口袋,装着爸爸给的钱和妈妈给的钱,这个月的午餐费先不用爸爸给的钱,先用妈妈给的钱,结果发现妈妈给的钱不够用,还差57-36=21(元),于是再从爸爸给的钱中拿出21元补上,这时还剩下29-21=8(元)。

”教师热情赞扬了他们能借助图形使问题变得形象、具体的做法。

从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及时利用了来自学生的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初步获得了数形结合思想。

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学生们更是各显神通。

这一问题原本可以直接列式计算:50÷8,但学生们只学习了表内除法,如何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题呢?教师鼓励启发学生能不能借助于原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寻找出了以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1) 画图法;
(2)运用加法:8+8+8+8+8+8=48(元);
(3)运用减法:50-8-8-8-8-8-8=2(元);(4)运用乘法:8×6=48(元)。

这些算法计算的结果都是6个月攒48元还差2元,所以要攒7个月。

就这样学生们把这个已超出学习范围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转化成了可以解决的问题,从而顺利地解决了新问题。

总之,每一项教学内容中都隐含着数学思想方法,教师有机地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运用“教者有意,学者无心”的方式,就可以不断地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真正认识数学的本质,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变换改编,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灵活
新课程的新理念还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因此,教师在呈现数学知识时,应力求改变抽象、静态、无味的呈现方式,在抓住教材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对教材进行适当地换、删、改。

1.变静为动,以动促思。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总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

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我们努力使数学教学成为活动的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

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同时也经历、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

例如,二年级上册教材63页第2题,原题是
这样的:
求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

如果照本宣科完成此题,学生的思维就会形成定势,而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很多。

我校教师对此素材进行了改进。

每人红色、绿色纸条各一条(成倍数关系),请学生求出红纸条的长度是绿纸条的几倍。

教师“变静为动”的举措,立刻调动起了孩子们探究的欲望。

最终有三种方法出台:(1)先量每张纸条的长度,再列式计算;(2)用绿纸条在红纸条上量,量一次做一个记号,几次量完就说明红纸条是绿纸条的几倍;(3)折红纸条,折得和绿纸条的长度一样,展开红纸条就看出红纸条是绿纸条的几倍。

这种以动促思、以思促学的学习方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无比的愉悦,同时也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

2.变抽象为直观,促积极探究。

数学具有自身的逻辑体系和抽象性。

学习数学的过程的核心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与思考应建立在直观、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往往呈现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形态,其抽象思维大多需要以具体表象作支撑。

例如,二年级上册教材“确定位置”一课,教材中呈现了一幅在夜间辨别方向的图画,这一幅图画在课堂上想利用好是有一定难度的,只能告诉学生有北极星的一面是北面。

学生也只能进行记忆,不易于理解。

如何将抽象的教材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呈
现给学生,提高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我校教师在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数学活动。

先是寻宝活动。

课前教师在操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放置了一些学生喜欢的玩具,课堂上告诉学生各种玩具放置的方向让学生从操场的中间出发去寻找。

这一活动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加活动,当学生找到玩具后,再请他们说说是在哪个方向找到的,借机让学生认识四个方向。

接着,请学生说说生活中用什么方式辨别方向。

学生侃侃而谈:“太阳从东面升起,从西面落下”,“指南针红色指针指向北面,白色指针指向南面”,“我家的房子是南北向的”……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

又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走去,再反向返回。

就这样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清楚地辨认了方向。

最后,教师把学生带回教室,引导学生在标明图标的地图上辨认方向。

总之,教师使用教材是一种极富主动性、创造性的工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从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引领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生活,去感受数学的内涵,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