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词“以及”的历史来源
一百多年前宁波话连灢介词“等暠的用法及其来源(林素娥)
语言科学I S S N 1671-9484 C N 32-1687/G2015年07月第14卷第04期(总第77期)417-428[收稿日期]2013年12月8日 [定稿日期]2015年4月6日d o i :10.7509/j.l i n s c i .201504.029099*该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域外吴语文献的调查和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1Y J C 740060)的阶段性成果㊂感谢匿名审稿人和‘语言科学“编辑部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㊂一百多年前宁波话连-介词 等”的用法及其来源*林素娥上海大学文学院 上海 200444提要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期传教士编写的各类宁波话文献中 等”为兼用做连词的介词,功能活跃,尽管在今宁波话已消失㊂结合明清吴语文献及南方其他汉语方言如湘方言邵东话㊁石城(龙岗)客家话中 等”皆可用做给予义动词㊁致使义动词和被动标记㊂汉语方言中 等”的语法化路径为 等给予”> 等让㊁使”>等被动标记”;同时表致使义的 等”还可以演变为伴随介词,并进一步发展为其他介词和并列连词,这种演变也具有类型学依据㊂关键词传教士宁波话文献 等” 来源中图分类号 H 0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9484(2015)04-417-121引言连-介词是指可以兼做并列连词的介词,这类词是汉语及其方言中的多功能虚词,学界的研究成果颇多㊂历史语法中 和”类虚词,如及㊁与㊁共㊁将㊁和㊁同㊁跟(李崇兴1994;于江1996;吴福祥2003),汉语方言如上海话 搭㊁帮㊁脱”(刘丹青2003)㊁绍兴柯桥话 作”(盛益民2010)㊁闽语汕头话 合”㊁南宁平话 凑”㊁吴语开化话 听”㊁吴语云和话 斗”㊁徽语绩溪话 做”㊁赣南客家话 赢”等皆经历了 伴随动词>伴随介词>并列连词”的语法化路径,且这种演变路径与语序具有相关性(吴福祥2003);江蓝生(2012)考察了汉语中兼做并列连词的介词来源除了伴随动词外,还来自给予义动词㊁使役义动词㊁同位结构数量词 两个”等,至少四个来源,并讨论它们的语法化过程㊂连-介词其实只是多功能虚词中的一类,张敏(2010)运用语义地图模型描画了汉语方言主要间接题元的语义地图,在该语义地图上,连-介词的各种用法也构成一个连续统㊂可见,连-介词的功能和来源是具有类型学依据的㊂本文拟介绍目前学界关注较少的连-介词 等”,并讨论其来源㊂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在近代西人所编写的宁波话各种文献中, 等”是一个多功能的虚词㊂它可以用来介引动作的协同者㊁交互者,也可用来介引指涉对象㊁平比对象㊁关联对象㊁受益对象,还可用来连接并列项㊂其功能与今宁波话 搭”相当㊂而 等”的这些介词用法并非源于等待义动词,而是另有来源㊂郑伟(2007)以‘绣榻野史“为语料,得出现代南方方言中 等”的给予义动词㊁致使义动词和被动标记可追溯至四百多年前的明代㊂本文则进一步探讨 等”的给予义动714词和致使义动词用法不仅是被动标记,也是其他介词用法的源头,这种演变既符合方言历史语法的发展,也符合语法化演变的类型规律㊂文中方框 □”表示本字不清楚㊂2早期宁波话中连-介词 等”的用法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的宁波话文献,如‘马太传福音书“(1853)㊁‘约翰传福音书“(1853)㊁‘宁波方言字语汇解“(1876)㊁‘宁波土话初学“(1857/1868)㊁‘宁波土话旧约.创世纪“(1876)㊁‘宁波方言便览“(1910)〔1〕等, 等”在罗马字版文献中记作 t e n g ”,其读音符合 等”在宁波话中的音韵地位㊂早期宁波话 等”可做等待义动词,也可用在小句前表示主要动作发生的时间,这些用法与官话一样,本文不介绍㊂不过, 等”做连-介词,用法特殊,而在宁波话中十分常见,其用法与今宁波话 搭”相当,且在二十世纪初以前的文献中,只用 等”,不用 搭”㊂下面我们介绍其连-介词用法㊂1)表共同㊁协同,引介协同对象或交互者㊂如:(1)a .t e n g n g ôi h -d o n g ’k y i .等我一同去㊂(跟我一起去)(‘字语汇解“1876:17)b .t e n g n g ôt s o h -t e ’.(跟我做对)㊂(同上,1876:13)c .若有人勉强你走一里,也好等其走两里㊂A n dw h o s o e v e r s h a l l c o m pe l t h e e t o g o am i l e ,gow i t hh i mt w a i n .(‘马太福音“5:41,1910:184)d .呒恼等人家相打.Y o um u s t n o t f i g h tw i t h p e o pl e .(同上,1910:48)例(1)中 等”引介的对象皆为谓语动词所表示动作的参与者㊂2)表示与某事物是否有关联,介引关联对象㊂如:(2)a .t e n g n g ô’s o h ’-g o s i a n g -k e n ’?等我啥个相干?(‘字语汇解“1876:87)b .葛等俉有啥个相干?W h a t i s t h a t t o y o u ?(‘便览“1910:15)3)引进用来比较的对象㊂如:(3)a .Y i u -d a g y i n g -l o n g -l æw ô, c ü,n g t e n g F a h -l a o i h -y i a n g -g o .g y i un g c i n g b o h -n y i n g k ôn g i h -k y üs h i h -w ô.”(犹大近拢来话: 主,你等法老一样个㊂求你听仆人讲一句说话㊂”)(犹大靠拢来说: 主,你跟法老一样㊂求你听仆人说一句话)(‘创世纪“44:18,1876)b .告诉其等告诉我是一样个T o t e l l h e r i s t h e s a m e a s t o t e l lm e .((‘便览“1910:49)例(3) 等”引介的比较对象,只限于等比对象,不能用于其他比较句㊂4)指示与动作有关的对象,最常见的是介引言谈对象㊂如:(4)a .n g ôi a o t e n g n g k ôn g .我要等你讲㊂(我要对你说)(‘字语汇解“1876:443)b .我已经再三等其讲过㊂I h a v e a l r e a d y s p o k e n t oh i mr e p e a t e d l y .(‘便览“1910:48)这种用法中的谓语动词一般为言说义动词, 等”介引的是言谈对象㊂在‘圣经“宁波土话译本中十分常见,它也是唯一的用来介引言谈对象的介词,与普通话 对㊁向”表义相当,指示动作的对象㊂5)引进动作的受益者㊂如:(5)a .t e n g n gô’m a ’.你等我买㊂(你为我买)(‘字语汇解“1876:185)b .俉等我刺鞋底,我等俉缝绵袄㊂I f y o us t i t c hm y sh o e s o l e s ,Iw i l l h e m y o u r c o a t .(‘便814语言科学 2015年07月〔1〕在这些文献中‘宁波方言便览“(1910)用汉字㊁英文和罗马字编写,文中例句只引用汉字和英文;‘宁波方言字语汇解“(1876)用罗马字㊁汉字编写,按原书引用,括号中为普通话翻译;其他文献皆为罗马字版,引用时,先引用原书罗马字,再在括号内转写为汉字,为便于理解,再译为普通话㊂林素娥 一百多年前宁波话连-介词 等”的用法及其来源览“1910:73)c.t s i u-môn g-l a hcü-k w u, ,dæ-t e n g’g y i-l a h t a o-k a o.(L u-k yüô6:27,28.)(宁波土话初学1857/1868)(咒骂你拉主顾, 代等其拉祷告㊂)(咒诅你们的, 要为他拉祷告㊂)例(5) 等”可用来介引服务的对象,该对象为受益者㊂ 等”还可以构成复合词 代等”用来介引受益者,如(5)c,‘宁波方言字语汇解“(1876:185)中也记录了f o r㊁i n s t e a do f可以用 替” 代”和 dæ-t e n g’代等”来表达,可见, 代等”可与 替”㊁ 代”一样用来介引受益者㊂尽管在文献中常用 等”而非 代等”来介引受益者㊂复合词 代等”用做受益介词,应该体现了语法化中的强化现象(刘丹青2001),即由于 等”语法化程度高,功能多样,为了明确其职能,用同义词 代”与 等”构成强化形式来做受益介词㊂6)用做并列连词㊂如:(6)a.善人等恶人天生成是仇敌㊂T h e g o o da n de v i l a r eb y n a t u r e e n e m i e s.(‘便览“1910:48)b.好亲眷肯关照等照应㊂G o o dr e l a t i v e sa r ew i l l i n g t oa s s i s t a n d p r o t e c t t h e i r r e l a t i v e s. (‘便览“1910:164)例(6) 等”连接的并列项即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也可以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在文献中它是宁波话中最基本的并列连词㊂我们统计了‘宁波土话初学“(1857/1868)(简称‘初学“)㊁‘宁波土话旧约.创世纪“(1876)㊁‘宁波方言便览“(1910)(简称‘便览“)三种文献中 等”的用法分布,具体如表1㊂表1 宁波话 等”连-介词用法分布表功能‘初学“1857/1868‘创世纪“1876‘便览“1910协同介词14(18.6%)173(26.9%)29(22%)动作对象介词7(9.3%)232(36%)36(27.7%)关联介词03(0.5%)3(2.3%)等比介词1(1.3%)2(0.3%)8(6.2%)受益介词3(4%)24(3.7%)20(15.4%)并列连词50(66.7%)207(32%)34(26.2%)从表1来看, 等”是早期宁波话各文献中功能活跃的连-介词,最常用做协同义介词㊁指涉对象介词和并列连词,其次是用做受益介词以及表等比和关联的介词㊂而 等”的这些用法在今宁波话中完全由 搭”取代,尽管 搭”在文献中于二十世纪初期如‘宁波方言便览“(1910)中始见使用㊂3早期宁波话 等”连-介词的来源早期宁波话 等”用做连-介词并不特殊,它与其他多功能虚词一样,只是动词语法化的结果㊂那么早期宁波话 等”的源头及语法化路径到底如何?下面我们尝试就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㊂3.1早期宁波话 等”应为本字,不是 搭侬”的合音形式今宁波话 搭侬”可合音为 等[təᵑ35]”㊂如: 等讲莫去,偏生要去(跟你说别去,偏要去)”(汤珍珠等1997:305)㊂合音而成的 等”因它本身即为介宾短语,所以直接用在动词前,不能再插入其他的宾语㊂这与早期宁波话 等”的用法显然是不同的㊂3.2 搭”和 等”的共现二十世纪初期 搭”和 等”在文献中也存在共现期㊂如‘宁波方言便览“(1910)中 搭”也用做连-介914语言科学 2015年07月词㊂如:(7)a.我搭你聚队进城㊂Iw i l l g ow i t h y o u i n t o t h e c i t y.(‘便览“1910:158)b.其是远亲,阿拉搭其拉弗大里来往㊂H e i sd i s t a n t l y r e l a t e d;w eh a v ev e r y l i t t l e t od o w i t hh i m.(同上:164)c.你搭我带一封信去㊂T a k e a l e t t e r f o rm e.(同上:113)d.你要搭我快点做好㊂Y o um u s t f i n i s h i t q u i c k l y f o rme.(同上:173)e.今夜脱了鞋搭袜,得知明朝着弗着㊂Y o ud o f f y o u r s h o e s a n dh o s ew i t hn i g h t’s r e t u r n, b u tw h o s h a l l s a yy o u’l l d o n t h e m w i t h t h em o r n.(同上:235)以‘宁波方言便览“(1910)为语料,统计得 等”各类用法共计出现130次(具体见表一中‘便览“1910列中资料),而 搭”只有8次,且功能限于例(7)中三类,即协同介词(4次)㊁受益介词(2次)和并列连词(2次),可见,在二十世纪初叶宁波话中 等”与 搭”做连-介词的用法分布仍相差悬殊㊂虽然现今宁波话中 搭”已经完全胜出㊂这种并存说明,两者极可能词源不同,在经历共存相竞的阶段后,因 搭”为北部吴语通用词的优势而完全取代 等”㊂ 搭’在吴语文献中已存在数百年”(刘丹青2003),是苏州话㊁上海话等北部吴语中常用的伴随㊁受益介词和并列连词等,作为北部吴语中通用的虚词,它替代了功能相同的其他的词,如明清吴语中与 搭”功能相同的 听”,在今苏州和上海等地吴语皆用 搭”(刘丹青2003), 听”已经被 搭”完全取代,宁波话 等”也是被替代的对象㊂十九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初二十年代,正好是上海话与以宁波话为代表的浙北吴语紧密接触的历史时期(游汝杰2004),在这种接触过程中,受影响的不仅是上海话, 搭”作为北部吴语中的通用连-介词,应该也是在这种紧密接触中以强劲势头进入宁波话中,而传教士文献忠实地记录了在二十世纪初期 等”的消退和 搭”的兴替过程㊂3.3早期宁波话中的连-介词 等”来源于致使义动词 等”的语法化那么早期宁波话 等”用做连-介词是从常见的等待义动词 等”发展而来的吗?还是另有源头?我们先来看 等”在明清吴语中的用法㊂ 等”在明清吴语中可用做使役动词,表示 让㊁使”的意思㊂如:(8)a.月公道: 我徒弟自有,徒孙没有,等他做我徒孙罢㊂”就留在寺中㊂(‘型世言“第30回)b.如此说,相公请坐了,等我一头斟酒,一头说便了㊂(‘党人碑“第9出)c.我今日哟勿要开啥牢店哉,且等耳朵里静办勾日把介㊂(‘报恩缘“第15出)d.明朝要到上海去住格两日, 等倪散散心看,勿然是坐勒屋里向,倪头脑子也涨格哉㊂(‘九尾龟“第24回)e.就来仔末,等俚哚亭子间里吃㊂(‘海上花列传“第21回)例(8)a-e选自‘明清吴语词典“(石汝杰和宫田一郎2005:127), 等”表示 让㊁使”,用做强度较弱的使役动词(洪波等2005),其词义泛化㊁模糊化,虽仍带使役义但虚化程度较高㊂明清吴语中 等”在文献中还有一些较特别的用法㊂郑伟(2007)指出在四百多年前的吴语文献‘绣榻野史“中 等”可表给予㊁使役㊁被动㊂我们将表给予和被动的用法转引如例(9)㊂(9)a.你肯再把阿秀等我弄一弄罢㊂(44页;把阿秀给我弄一弄)b.后头要把母猪等你杀完了,我们两个骡子要等你骑了,才算报得完哩㊂(97页)c.你去见他,笑他怎么这等没用东西,直等我安排的讨饶㊂(21页;被我安排得讨饶) 024林素娥 一百多年前宁波话连-介词 等”的用法及其来源d.阿弟差了,阿嫂等你戏了,就是你的老婆一般的了㊂(56页;被你戏)例(9)a和(9)b中 等”在 处置(给):把N1给予N2”结构中用做给予义动词,(9)c和(9)d则用做被动标记㊂可见,自明清以来吴语中 等”可表给予㊁致使和被动,是一个多功能的词㊂这些功能有些在今吴语中仍保留着㊂如:(10)a.Y i aæN g,t o n g-t o n g G e o-z i t sör-g ow eh y iæ-c üe h t e n g G e om o n g;p i n g-t s i a t s i a n g-læw eh y iæ-c üe hdör-jük e h-g e h z-kër,i o hn g-d ah a o y i-k e o.(爷爱儿,通通其自做个会显出等其望,并且将来会显出大于葛个事干,要你搭好□□㊂)(‘约翰福音“5:20,1866)(父爱子,将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指给他看,还要将比这更大的事指给他看,叫你们希奇㊂)b.等[n a i534-52]渠归去㊂(让他回去)个碗等渠打打破㊂(那个碗被他打破了)(曹志耘1997)(11)其等[tən]我敲勒两记㊂(他被我打了两下)(钱乃荣1992:1051)例(10)a出自1866年的‘圣经“(约翰福音)金华土白译本,句中 等”对译的是官话中的 给”,表示给予义;而据曹志耘记载,金华汤溪话中 等”仍表致使和被动,如例(10)b㊂而例(11)衢州话 等”仍用做被动标记㊂不过, 等”表给予在今金华话中已消失,被给予义动词 分”取代,而衢州话中,不仅给予义动词被 拿”取代,致使义动词也不能用 等”了,只有被动标记仍用 等”,可见,这些吴方言中 等”的功能被其他词汇替代㊂在湘语邵东简家陇镇话(林素娥2007)㊁石城(龙岗)客家话(曾毅平2003)中 等”仍可用做给予义动词㊁致使义动词和被动标记㊂如:(12)a.我等本书等你㊂(我给你一本书)b.我等本书你㊂(我给你一本书)c.本书我等你,唔等渠㊂(这/那本书我给你,不给他)d.你等渠去唠,莫管渠㊂(你让他去吧,别管他)e.鱼等只猫玲吃格哩㊂(鱼被一只猫吃掉了)(13)a.□[t i24]只等亻厓,□[k a24]只等渠㊂(这只给我,那只给他)b.拿等亻厓/送等你㊂(拿给我/送给你)c.送份礼等渠㊂(送份礼给他)d.帽口得[tə24]名词后缀等风吹走㊂(帽子叫/让风给吹跑了)e.变压器上个月25号等人偷走㊂(变压器上个月25号等人偷走)例(12)的湘语邵东话和例(13)的石城龙岗客家话中, 等”可以用做给予义动词,充当谓语动词;也可以做与格标记,构成介宾补语式双及物式;还可以做致使义动词和被动标记㊂这些用法与早期吴语中 等”用做给予义动词㊁致使义动词和被动标记等是一致的㊂对于吴语㊁湘语和客家话中 等”可以集这些用法为一身,其实并不特别㊂徐丹(1992)㊁蒋绍愚(2003)㊁江蓝生(1999)等先后指出北京话 给”以及其他汉语方言中给予义动词皆用做致使义动词㊁被动标记等,如福州话 乞”(陈泽平1997)㊁梅县话 分”(林立芳1997)㊁香港粤语 畀”(张双庆1997)㊁徽语休宁话 提”(平田昌司1997)㊁湘语衡阳话 得”(李永明1986)㊁湘语涟源话 拿哈”(陈晖2003)等㊂可见,这些用法实际上反映了给予义动词语法化的共同倾向,即给予义动词经由致使义动词再发展为被动标记㊂至于 等”的语法化过程,我们留待后面讨论㊂124语言科学 2015年07月那么 等”是否由等待义动词演变为致使义动词和被动标记呢?顾之川(2000:42)㊁何亮(2005)等认为 等”是由近代汉语中的等待义动词虚化为致使义动词 使㊁让”,并演变为汉语方言中的被动标记㊂也就是说,表致使和被动的 等”的词源应为等待义动词 等”㊂何亮(2005)指出等待义动词 等”在结构 N1+等等待+N2N2+V+(N3)”中经重新分析完成 等等待”到 等让㊁使”转变㊂如:(14)a.修仪承宠住龙池,扫地焚香日午时㊂等候大家来院里,看教鹦鹉念新诗㊂(花蕊夫人‘宫词“)b.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㊂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㊂(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何亮(2005)认为(14)a㊁b中的 等”皆构成 N1+等+N2+V+(N3)”结构,只是(14)a中 等候大家来院里”这件事情的发生,是一种消极期待;而(14)b可以理解为 让㊁允许”㊂从 等候”到 允让”的转变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 等”由表消极期待转变为表达积极愿望㊂当 等”用来表达积极意愿时,它就带有主观愿望㊁请求的意义,也就发展出 让㊁允许”的意义㊂若主观愿望特别强烈, 等”也就带有使令意义了㊂从他的分析来看, 等等待”在 N1+等+N2+V+(N3)”结构中由于期待从消极转变为积极所以发展成了 N1+等让+N2+V”结构㊂这种转变从表义和结构来看,仍存在一些关键性的问题㊂首先,从表义来看,用 等”构成的表允让义的动词谓语句,表达的并非是积极的期待,而只是表示N1 对于结果事件的发生虽然有能力阻止,但他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手段去阻止,而导致事件的发生”(项开喜2011),对于N1来说, N2+V”所表示的结果事件的发生无所谓消极和积极㊂如:(15)我等你去㊂(我让你去/我任凭你去)例(15) 等”不管是表示允让,还是表示任凭的意思, 我”都不带有 积极的意愿性”,相反却带有非意愿性㊂更重要的是,虽然 N1+等等待+N2+V+(N3)”结构 等”后带 N2+V”,在结构上与兼语式相似,但整个语义结构并不包含 等N2使V”的使役义素,若没有使役义素,那么也就无法在结构中得以凸显, 等”也就不能演变为使役动词㊂如 等候大家来院里”并不蕴含着 等候大家使来院里”的意思,所以 等等待”并不具备转变为 等让㊁使”的语义条件㊂从致使义动词的来源来看,江蓝生(2012)指出 唤㊁叫㊁教”等在结构中都蕴含着致使义素,所以它们在兼语句式中将该义素凸显出来,具体词汇意义弱化,发展为致使义动词㊂ 等”虽也为常用词,但它并不具备致使义素,所以它在近代汉语中并没有发展为常用的致使义动词㊂从表致使义 等”的方言分布来看,它主要见于吴语㊁粤语㊁客家话㊁赣语㊁湘语以及西南官话区(许宝华和宫田一郎1999:6186)㊂而据刘华丽(2013)考证 等”在近代汉语文献中表致使义的用法在元代才开始见到㊂而吴语㊁粤语㊁客家话㊁赣语㊁湘语等汉语方言格局基本形成于南宋时代(游汝杰1992:95),皆早于致使义 等”的始见时代;当然我们也可以假设,在元代共同语中形成的致使义动词 等”借着北方话的扩散而进入汉语南方方言中,但这种扩散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 等”应该是共同语中高频使用的致使义动词,很显然它不是,其次, 等”要扩散,它应该是借着书面语进入的,但在这些方言中表致使义的 等”并无文读音形式,只有白读形式㊂因此,仅仅从近代汉语史上 等”用做等待义动词㊁致使义动词就断定出现在南方方言中的致使义动词 等”来自等待义动词 等”仍有些地方说不通㊂这也使我们想到,致使义 等”可能不是来自共同语中的等待义 等”,而可能是方言词㊂因此,它应该另有源头㊂下面我们结合早期吴语和其他南方方言中 等”的用法讨论其语法化过程㊂江蓝生(2012)指出给予义动词 与”的义素结构可分解为 A使B有C”,该结构中隐含着使役义素,因此 与”很自然就引申为使役动词㊂早期吴语 等给予”常构成 N1+把+N2+等给予+N3+V P”结构, 224林素娥 一百多年前宁波话连-介词 等”的用法及其来源如例(9)a㊁b㊂在该结构中 等给予”的宾语N3是后面 V P”的施事者,所以该结构本身就蕴涵着 等给予N3让V P”的意思㊂如例(9)a可理解为 你肯再把阿秀给我,让我弄一弄”,而 等给予N3让N3V P”结构又处于句子的语义焦点和信息焦点位置,这样,在结构中获得的致使义得到凸显㊂当 等”单独构成 等+N+V P”时,也可被理解为致使义动词㊂致使义动词 等”演变为被动标记 等”㊂江蓝生(1999)指出致使句和被动句表层结构相同,当致使句的主语为受事时,使役句即演变为被动结构;蒋绍愚(2003)进一步指出受事出现在句首是由于汉语受事可在句首充当话题,且施事主语又不是强制性的句法成分,这样,句首的受事也就可以理解为主语,致使句也就演变为被动句了㊂不过, 等”字被动句中施事主语是强制性的句法成分,如例(16)b’是不能成立的㊂(16)a.我等渠打格一餐㊂(我允许/任凭他打了一顿)b.我[等渠]打格一餐㊂(我被他打了一顿)b’.*我等打格一餐㊂(我被打了一顿)(湘语邵东话)例(16)a 等”可表示允许和任凭两种意义,这两种意义都较空泛,句中 我”是 渠打”这个结果事件的原因,也就是说, 我”仍是使因角色,不过, 我”的施事性很弱,基本上处于放任或无作为状态中;而 渠打”作为结果事件,处于句子语义焦点和信息焦点位置上,是被突显的事件, 渠”为被突显的施事者㊂而在类似例(16)a所表达的语境中, 我”不仅是使因角色,同时也是不幸事件的当事人,是受损者,当 我”的使因性淡化,其受损性被突出时,该结构也就可以分析为被动了,即重新分析为(16)b了,同样,早期吴语 等”从致使义动词演变为被动标记应该也经历了类似过程㊂如例(9)d 阿嫂等你戏了”中 阿嫂”既可理解为使因者,也可理解为受损者,而在语境中 阿嫂”作为结果事件 你戏了”的致使作用隐退,而成为受损者,该动词结构就只能分析为被动结构了㊂致使义动词 等”是连-介词 等”用法的来源㊂江蓝生(2012)指出使役动词 唤”㊁ 教”以及表致使义的 与”㊁ 给”等在变异兼语式中被重新分析为伴随介词,然后再派生为并列连词㊂以 教”为例,其语法化路径为:i)A教B V P( 他教我去”,兼语句,B单独去)→i i)A教B共V P( 他教我一起去”,变异兼语句,A㊁B同去,教:让/跟)→i i i)A[[教B]共V P]( 他教我一起去”,主谓句,教:跟)宁波话 等”的连-介词用法也应来自使役动词 等”㊂其语法化过程为:在 A等B V P[+相互㊁共同]”式变异兼语句中重新分析为协同介词㊁并列连词,由协同介词并进一步演变为介引关联对象㊁平比对象㊁指涉对象㊁受益对象等介词㊂如:(17)a.你等我聚队去㊂(你让/和我一起去)(‘便览“1910:151)b.等我大家去㊂G ow i t hm e.(同上:4)c.耶稣拈转等其拉话,耶路撒冷个女人勿用为拉我哭,为拉自己等囝囡哭㊂B u tJ e s u s t u r n i n g u n t o t h e ms a i d,D a u g h t e r s o f J e r u s a l e m,w e e p n o t f o rm e,b u tw e e p f o r y o u r s e l v e s,a n d f o r y o u r c h i l d r e n㊂(‘马太福音“6:28:同上:194)例(17)a 等”可理解为致使义动词 让”,也可理解为伴随介词,而在(17)b完成重新分析,只能做伴随介词,而当伴随介词所介引的宾语与施事主语之间没有主次之分时, 等”被重新分析为并列连词,如(17) c,而在例(6)b中连词的功能进一步扩散,可以连接两个动词㊂(18)a.我要等其相量一眼事干,弗晓得其有功夫弗?Iw a n t t o c o n s u l t h i ma b o u t a s m a l lm a t-t e r.Iw o n d e r i f h eh a s t i m e.(‘便览“1910:68)324b .耶稣等其话,女人,我等你有啥个相干?我个时候还弗曾到㊂J e s u ss a i t hu n t oh e r,W o m a n ,w h a t h a v e I t od ow i t h t h e e ?m i n eh o u r i sn o t y e t c o m e .(‘约翰福音“2:4,同上:199)c .葛一个等葛一个各样个㊂T h i s i sd i f fe r e n tf r o mt h a t .(同上:9)(18)各句 等”所介引的对象稍有不同,但它们皆与施事主体具有相与关系㊂(18)a 在谓词 相量”句中 等”介引宾语 其”为动作的协同参与者,做伴随介词;而(18)b 在谓词 相干”句中突出协同者与施事主体之间的关联, 等”演变为引进关联对象的介词,(18)c 在形容词谓语句中 等”演变为介引等比的对象的标记㊂从伴随介词演变为其他具有相与关系的介词,只是 等”完成从致使义动词到伴随介词的重新分析之后,进一步功能扩展形成的㊂功能扩展指的是 某种句型本来只有甲功能,在一种特定条件下才具有乙功能㊂但乙功能后来可能会逐步扩展,成为这种句型的新功能㊂”(蒋绍愚1997)㊂ 等”的介词功能还得到了进一步扩展㊂如:(19)a .我个阿爹来屋里等人客讲说话㊂M y f a t h e r i s a t h o m e t a l k i n g wi t h t h e g u e s t .(同上:48)b .等其讲说话声响该大点㊂W h e n y o u s p e a k t oh i m ,y o u s h o u l d r a i s e y o u r v o i c e a l i t t l e .(同上,49)(20)a .等我大家搓葛个绳㊂H e l p m e t o t w i s t t h i s s t r i n g .(同上,19)b .俉能够等我寻一个地方弗?C a n y o u f i n da s i t u a t i o n f o rm e ?(同上,73)例(19)a 等”在言语行为类动词句中用来引介共同参与者,但当这种言语行为无须参与时,那么 等”后的宾语演变为动作指向的对象,如(19)b ;例(20)a 言者要求听话人与 我一起搓葛个绳”,且 我”在该行为中受益, 等”演变为受益介词,(20)b等”很显然只能分析为受益介词㊂在其他南方方言中, 等”虽然最常见的是用作被动标记,但也可见到用作处置标记㊁受益介词㊁对象介词和并列连词等㊂以下例句摘自许宝华㊁宫田一郎(1999:6186)等”词条㊂(21)a .湖南平江[t e n324]:他等被狗咬了一口㊂(被动标记)b .黎川:我箇的车子坏了,汝等[t ɛᵑ55]帮我整一下好么?(受益介词)(22)a .高车跌水跌条槽,等把你娇娇害死了㊂(处置标记)(张岭坡‘赣南的客家民歌“)b .哥子等和你山上嬲㊂(并列连词)(同上)(23)a .等[t ɛn42]被渠拿走个㊂(被动标记)b .我俚娘等帮我买个了一双鞋子㊂(受益介词)c .你等跟渠话㊂(对象介词)例(21)赣语平江话 等”做被动标记,而黎川话 等”则引介受益者,例(22)江西南部客家话民歌中 等”保留着处置标记和并列连词的用法;例(23)赣语高安老屋周家话可用作被动标记㊁受益介词和对象介词等,是 等”的介词用法相对较多的方言㊂以上这些客赣方言 等”只留有介词用法,且用法多寡不一,这应该是词汇兴替造成的,即用其他的介词来取代其中 等”的某些用法㊂而从例(13)江西石城龙岗话来看,江西客赣方言中 等”的介词用法极有可能来自给予义动词㊂因此,综合 等”在汉语方言中的用法,我们认为 等”在方言中的语法化路径为:( >”表示演变)等给予>等让㊁使>等被动标记[重新分析]>等伴随介词>等并列连词[重新分析]>等关联介词㊁平比介词㊁对象介词㊁受益者介词等[功能扩展{{]从上图可见, 等”在汉语方言中的语法化受到重新分析和功能扩展两种机制的作用,形成了汉语方言中424语言科学 2015年07月。
英语来源
在追溯英语的历史发展时,我们通常将它分为三 个时期:(一)古英语(Old English),从公元450 年至1150年;(二)中古英语(Middle English),从 公元1150年至1500年;,(三)现代英语 (Modern English),从1500年至今。为便于研究, 我们常把1500?/FONT>1700年的英语称作“早期 现代英语”(Early Modern English),1700年至今 的英语称作“后期现代英语”(Later Modern English)。这样的分期当然不是绝对的,但它有助 于我们对英语历史发展全过程的了解和研究。
法语
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罗曼语族包括中部罗曼 语(法语、意大利语、萨丁岛(Sardinia)方言、 加泰罗尼亚(Catalunya)语等)、西部罗曼语 (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与东部罗曼语(罗马 尼亚语等)。是继西班牙文之后,使用者人数最 多的罗曼语言之一。现时全世界有87,000,000人 把它作为母语,以及其他190,000,000人使用它 (包括把它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法文是很多地 区或组织的官方语言(例如联合国、欧洲联盟)。
英语的“家谱”
英语是印欧 (1ndo-European)语系。印欧语 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语系,包括欧洲、美洲 和亚洲的大部分语言。讲印欧诸种语言的 总人数约有十八亿七千五百万,占世界总 人口的一半左右。早在1786年,英国梵文 (Sanskrit)学者威廉· 琼斯爵士 (Sir William Jones) 就指出:欧洲、印度、波斯等地的 大多数语言,包括古希腊语、古拉丁语及 古印度语属于同一“家族”。
希腊语是印欧语系中最早有文字记录的语言之一。 在近代希腊语里,古代的乐调重音变成送气重音, 元音的长短音区别已经消失。语法结构中已失去 了双数、愿望语气和过去叙述时。近代希腊语从 邻近民族或统治民族那里接受了大量借词,而书 面语还保留着许多古希腊语词。由于古希腊哲学、 科学、逻辑学、数学的发达,其创造的大量词语 仍沿用至今。现代很多新学科也借用希腊词语并 根据希腊语构词规则创造新词来表达新概念。
中文学术逻辑词
中文中的连词定义: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等并列连词:有和、跟、与、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连词:有则、乃、就、而、于是、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等。
转折连词:有却、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因果连词:有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连词:有或、抑、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连词:有若、如果、若是、假如、假使、倘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连词:有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连词:有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成语中也有使用连词的情况,如:宁缺勿滥、三思而行、好整以暇逻辑关系词怎么用?1、集合的关系,以及常考的典型例题,以及在解题中的易错点2、简单逻辑关系词的编写以及由简单逻辑关键词链接的复合命题的真假判定连词与逻辑关系词区别?连词和逻辑就是关联性,延续性,合理性hence是逻辑关系词吗?hence是表示因果关系的逻辑关系词。
逻辑关系词什么意思?逻辑关系词的意思是指在论证过程中所使用的能关连上下事实论据的词或称逻辑关系词。
逻辑关系词包括连词吗?逻辑关系词包括连词,逻辑关系(logic relationship)即“依赖关系”,是指在人类活动中和思维活动中,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时间之间和空间之间的逻辑关系。
指表示两个活动(前导活动和后续活动)中一个活动的变更将会影响到另一个活动的关系。
连词和逻辑关系词的区别?连此是相加在一起!逻辑词是因果关系!表示逻辑顺序的逻辑词中文?表示逻辑顺序的词:首先、其次、再次、最后英语的逻辑和中文的逻辑有什么不同?思维方式、主要在生活习惯以及处事方式上的不同!比如说你家有一副画,我夸奖你家的这幅画好看,我们中国人的方式一般是会假把意思的谦虚一哈,说“哎呀,哪点好看嘛,丑的很、丑的很”,当然,不排除个别哈而在英语里面的说法就是“嗯、我也觉得是这样”,你如果像中国这边这样说“丑的很”的话,夸奖的人就会有“你看不起我嗦,我说好看的东西,你给我冒句丑的很”这样的想法这个貌似是我们高中的时候英语老师给我们这个样子讲的,也有可能是初中的英语老师讲的哈(这个可能性大点),记不清了,希望对你有帮助,嘿嘿相容关系词?莫逆之交肝胆相照亲密无间亲朋好友深情厚意情投意合情同手足关系词语?混乱关系良好关系恶劣关系that关系词造句?例如,that在定语从句中做关系词,I like the magazine that he bought yesterday首先等关系词?“首先”作为关联词时,一般属于承接关系。
200个英语单词的起源2
200个英语单词的起源226、Eraser 橡皮18世纪的物理学家Joseph Priestley发现南美洲的一种名叫caoutchouc的树胶能够擦去铅笔的痕迹,于是这种东西就被叫做rubber,是从动词rub(擦)派生出来的,意即用来擦铅笔字的工作——橡皮。
Eraser一词则历史很长,它是从拉丁语的erado派生出来的,意思是“去掉”、“刮掉”。
古罗马人是用一种烙铁似的书写工具,把字烈军属在蜡板上的,写错了,或不需要了,就把蜡刮掉,eraser的字面含义就是“刮去蜡字的工具”。
后来铅笔问世后,它渐渐转为“橡皮”的意思。
27、Language 语言语言同文字相比时,指的是口头的交际活动。
讲话离不开舌头,因为舌头是最根本的发音器官,这一点,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很清楚的。
汉语的“话”字本身,就含有“舌”字,说一个人能言善辩,叫“有三寸不烂之舌”;激烈的辩论叫“舌战”;信口胡说叫“嚼舌根”;说话油滑叫“油嘴滑舌”等等。
总之,不少和说话有关的词语都带有一个“舌”字。
Language一词原义即是“舌头”的意思,是从拉丁词lingua(舌头)变化而来。
同出一源的linguistics(语言学)则更接近原词。
另外,英国本民族的词tongue,既可作“舌头”解,又可作“语言”讲。
28、Braille 盲字braille盲字,或叫“点字法”,是法国人Louis Braille创制的用凸点符号供盲人书写、摸读的文字符号体系。
1812年,3岁的法国男孩Louis Braille眼睛不幸失明了。
后来他进了盲人学校读书,识字母是用手摸读制成字母形状的小树状,这位求知欲很强的孩子对这种笨拙的方法十分不满意。
他长大后,有一天听说一位法军上尉制作了一套凸起的点、横符号,目的是在漆黑的夜间也可以用手指摸读出他的命令。
他的这套符号十分简单。
比如,一个点表示“前进”,两个点表示“撤退”等。
这件事启发了Braille,他终于创造出现在世界上通用的这种点字符号体系。
连接词(Linking words)
连接词(Linkingwords)作者:冯艳秋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09年第02期连接词是在英语语言中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句子与句子间,表明其内在联系意思的词或词组。
如果没有连接词,学生在阅读解题时容易混淆。
掌握了连接词,我们在听力时可通过连接词准确地猜想出说话人的意图;在完成单选和完形填空时可正确把握前后句子的语境,选出正确选项。
书面表达中,如果我们能正确使用连接词能增加文章的连贯性,从而美化和丰富我们的语言,故作为处于英语学习重要时期的高中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连接词显得尤为重要。
现将连接词在高考题型中的考查浅谈如下,以供老师和同学参考:I. 连接词在听力中有时对话人双方,并不是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口气很委婉地间接从侧面表示出来。
要善于理解他们这种含蓄的表示方法,也就是要领会句中的连接词才能得知他们的言外之意。
最常见的例子是含有转折连接词but的句子,这时特别要注意but后面的句子的意思,那才是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而but前面的句子意思往往不是多么重要,大多是一些出于礼貌的客套话。
例如:What did the man do last night?A. He watched television with his friend.B. He stayed at home talking with his friend.C. He went to see a film with his friend.此听力的原文为:W: Did you see a film last night on Channel 4?M: Well, I meant to see it, but a friend of mine came to see me. We had a nice long talk about our school days.【解析】从男士的回答可以推断出答案为B。
汉语史练习题
《汉语史》练习题一、填空1、我国历代学者对汉语的研究,从当时研究工作的主流来看,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至东晋末为()阶段,南北朝至()为()阶段,第三阶段是全面发展阶段。
2、我国第一部按事物类别编排的同训词典是(),它开创了辞书释义的通例,为训诂学奠定了基础。
我国第一部记录方言的词典是《方言》,作者是西汉的()。
我国按字的偏旁编排的第一部字典是(),作者是()时期的许慎。
()是一部用声训的方法探求名源的字典,作者相传为东汉(),作者认为一切事物的命名都是有根据的,从语音可以追寻语义的来源。
推求的方法是“声训”,以同音字和音近字为训,音近字包括“双声字”和“叠韵字”。
3、远在()时期,中国人已经能够把每一个音节分为两部分,就是现代所谓声母和韵母。
元代周德清所写的()是为指导元曲制作而编写的一部韵书,该书完全以元代北方官话的实际语音为依据,这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重要历史文献。
4、明朝梅膺柞编的()是一部编纂原则方法定型化的通俗实用的大型字书,它改《说文》部首为()部,并设难检字表,按笔画数多少为序排列。
体例完整,归部合理,编排科学,训释全面,书证详备。
5、《说文》之学,以清代为最盛。
清代研究《说文》者不下数十家,其中最著名的是所谓“说文四大家”,著作有段玉裁的(),王筠的()和《说文句读》,桂馥的()、朱骏声的()。
6、元明时期,随着全浊音的消失,非、敷、奉三母合流并变成了普通话的声母()。
清初樊腾凤的《五方元音》里,“剪”母字有“精、尖、尊、钻”,“金”母字有“京、坚、根、干”,这可以证明此时还没有普通话里的()三个声母。
7、到了中古,在实际口语里,“其”和“之”已经不用了,而代之以第三人称“伊”、“渠”、“()”三个形式。
8、词头“阿”字大约产生在();动物名称加上词头“老”字,()时已经有了,而“老师”、“老婆”的“老”约产生于();词尾“儿”字约产生在(),洪诚先生认为,“子”字词尾在()时已经成熟。
王力《汉语史稿》----复习提纲(练习题)
王力《汉语史稿》复习提纲(练习题)一、绪论部分第一节1、汉语史的性质及其实践意义是什么?第二节2、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著名的学者和重要的著作?这些著作的性质和体例大致是怎样的?3、语言科学以前的语文学和作为语言科学的汉语史有什么区别?第三节4、研究汉语史在方法上应当注意哪些方面?遵守哪些原则?5、什么叫做“历史比较法”?在汉语史的研究中怎样应用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的主要缺点是什么?第四节6、汉语史的研究跟世界其他语言史的研究比较起来有哪些特点?研究汉语史的根据有哪些方面?每个方面对于汉语史的建立有什么重大作用?第五节7、汉语在汉藏语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汉语和汉藏语系其他诸语言在语音、语法两方面有哪些共同点和主要的差别?8、亲属语言的研究对于汉语史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第六节9、分期在语言史的研究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汉语史应当如何划分时期?分期的主要标准是什么?文体的转变为为什么不能作为汉语史分期的标准?汉语史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七节10、从整个历史上看,汉民族共同语是怎样形成的?第八节11、什么是字体?什么是字式?汉字字形的演变经过哪些主要阶段?在文字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怎样创造文字的?简化汉字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二、语音发展部分第九节1、从双声叠韵的事实中如何看出语音和语法、词汇的密切关系?2、什么叫做骈词?骈词是怎样构成的?第十节3、中古文学语言的语音为什么应以“切韵系统”为标准?4、中古语音的声母和韵母是怎样研究出来的?5、什么叫做“反切”?“反切”在语音的研究上有什么作用?6、《广韵》35声母和传统的36字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试就“五音”和“清浊”两方面给36字母加以分类。
7、《广韵》206韵可以归出哪61韵类,哪92个韵母?其中平声韵有哪些?入声韵有哪些?它们的读音是怎样的?8、“平水韵”的性质和体例是怎样的?它和《广韵》有什么不同?9、什么叫做韵摄?每一摄包括哪些韵母?10、什么叫做“四等”?在韵图上声母和韵母是怎样分等的?11、什么叫做“四呼”?“四呼”和“四等”有什么关系?第十一节12、清代学者对于古音的研究有什么卓越的成就?他们是怎样研究出上古的韵部来的?13、先古音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各有哪几类?它们是怎样相配的?阴阳入互相通转的规律又是怎样的?14、研究先韵母的主要根据是什么?先声母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15、清代学者对于上古声调问题有哪些分歧的看法?我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先的声调和中古的声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16、什么叫做古音的重建?重建古音应当遵守什么原则?高本汉重建先古音的时候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第十二节17、钱大昕说“古无舌上音”是什么意思?我们怎样从谐声偏旁和现代某些方言的读音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18、餘母(喻四)在先是怎样一个声母?它从先到中古变化的结果和原因是怎样的?19、先照系二三等各声母的读音是怎样的?它们到中古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第十三节20、上古纯元音韵母可以分为哪三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化为哪些韵类?21、上古促音韵母可以分为哪四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化为哪些韵类?第十四节22、上古鼻音韵母可以分为哪三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化为哪些韵类?第十五节23、为什么说高元音是汉语语音发展规律之一?第十六节24、在先古韵到中古的发展中,声调对韵母有什么影响?先-m韵尾在什么条件之下变为中古的-ng韵尾?25、什么叫做“阴阳对转”?为什么说“阴阳对转”是汉语语音发展的一种规律?第十七节26、为什么说现代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基础在14世纪已经形成了?《中原音韵》是一部什么性质的韵书?它的声韵调的特点是怎样的?它与现代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有什么异同?27、《韵略易通》声类的特点是什么?第十八节28、从中古到现代的发展中,最稳固的声母有哪些?29、什么叫做“古无轻唇音”?轻唇音是在什么时候分化出来的?它的分化条件是什么?30、现代zh、ch、sh三个声母是从中古哪些声母演变来的?它们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其中澄、崇、船、禅四母有什么复杂的演变情况?第十九节31、什么叫做尖团音?现代z、c、s、和j、q、x六个声母是从中古哪些声母演变来的?它们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规律是怎样的?第二十节32、现代r[ʐ]这声母的来源和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3、什么叫零声母?现代普通话的零声母是怎样从中古演变来的?34、现代普通话“儿韵”的来源及其演变的条件是怎样的?在什么时期形成了“儿韵”?第二十一节35、古代声母发展到现代普通话里已经消失或者发生变化的在现代各方言里是怎样保存下来的?36、什么叫做“韵头的转化”它的转化规律和条件是怎样的?第二十二节37、现代普通话的a韵(包括a、ia、ua)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对应规律是怎样的?38、现代普通话的uo韵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的演变条件是什么?第二十三节39、现代普通话的[ə]韵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在现代各主要方言里的情况是怎样的?40、现代普通话的e韵(包括e、ie、ye)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的演变条件是什么?第二十四节41、现代普通话的ei韵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演变条件和对应规律是什么?42、现代普通话的i、u、y三个韵母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演变条件和对应规律是什么?第二十五节43、中古哪些韵母在什么条件之下变为现代普通话的-i(zi)和-i(zhi)?它们在现代各主要方言里的情况是怎样的?第二十六节44、现代普通话的ai、au、ou三个韵母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对应规律是怎样的?45、现代普通话的白话音au、ai、ei、ou的来源是怎样的?跟它们相对的文言音唸什么?46、古代的入声韵在现代各主要方言里保存的情况是怎样的?第二十七节47、现代普通话的-n尾韵母包括哪些韵母?它们是从中古哪些韵母演变来的?中古-n韵母和-m韵母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48、中古的山咸臻深四摄在现代方言里演变为哪几种不同的类型?第二十八节49、现代普通话的-ng[ŋ]尾韵母包括哪些韵母?它们是从中古哪些韵母演变来的?关于-ng尾韵母的发展值得我们注意的有哪三件事情?第二十九节50、现代普通话的四声和中古的四声有什么不同?它们的演变规律是怎样的?51、什么叫做轻音?现代普通话轻音的性质是什么?它是在什么时代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第三十节52、试从上古到中古、从中古到现代的语音变化事实说明语音变化是有着非常严密的规律性和制约性的。
世界著名四大索引
NOT
查询论文的被收录情况应使用一般检索
一般检索
例: 查找作者董闯2000-2005发表论文在SCI的收录情况
输入机构 名称
输入作者 姓名
输入文献 出版年 点击完成 检索
SCI 中作者的著录形式
检索时,可以输入姓的全称,名的首字母缩写,也可以组配。 例如:Chandler Chandler N* Chandler ND Chandler N* and Williams C* O’Brian C* or Obrian C* De La Rosa W* or Delarosa W* (通配符 ——“*”和“?”,用在检索词的中间和词尾,“?” 代表一个字符,“*”代表零个或若干个字符。 )
四大索引-EI
EI (The Engineering Index,工程索引)创刊 于1884年,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The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编辑出版, 是一部综合性报道世界工程技术领域文献的 著名文摘检索刊物。
四大索引-ISTP
《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ISTP),即《科学 技术会议录索引》,也是由ISI出版,创刊于 1978 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制, 主要 收录国际上著名的科技会议文献。它所收录 的数据包括农业、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分 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医学、工程、计算机 科学 、化学、物理学等学科。
•这项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延伸?
•这个方法有没有得到改进? •这个老化合物有没有新的合成方法?
•这种药物有没有临床试验?
•这个概念是如何提出来的? •对于某个问题后来有没有勘误和修正说明?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赢在单词必知:我们每个人必知有关英语词汇的历史知识!
《赢在单词》:英语词汇的发展历史!英语本土早期语言是当地凯尔特人使用的凯尔特语,其中也包含一些拉丁语词汇。
在公元五世纪,盎格鲁撒克逊的人入侵不列颠,随后在此建国。
他们使用的语言为撒克逊语,此语所包含的词汇,大都属于西日尔曼语支的日耳曼词汇,这也是古英语时期英语词汇的主体。
公元十一世纪,诺尔曼人征服了英国,在他们统治时期,法语和拉丁语为主流语言。
在这个时期,拉丁词和法语化的拉丁词被大量引进,这构成了中世纪英语词汇发展的主要内容。
从十五世纪开始到十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英语逐渐发展成现代英语的重要时期。
在这期间,由于英国人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所以大量的希腊词和拉丁词随着新事物、新思想,涌进了英语词汇中。
这时的英国人不但把拉丁词和希腊词作为他们语言发展的潜在词,而且还大胆的借用了大量的拉丁词根和希腊词根,并创造出许多连拉丁语和希腊语都没出现过的新词。
当然,此时期也有一些法语、意大利语、德语和其他欧洲语的词汇进入英语,虽使得英语得到空前的繁荣与发展,但这些词汇数量不多,在英语中处于次要地位。
直到十七世纪,英语的词汇系统才基本稳定。
自这以后,随着英语殖民主义势力的不断扩张,英语一方面走向全世界,另一方面它也在不同语言的国家,吸收了更多新词。
此时的新词,来源更复杂、更广泛,当然由拉丁词根和希腊词根所创造的科技词汇也越来越多,这又是英语词汇持续增长的一个时期。
所以,英语就成了语源成分最复杂、来源最广泛、词汇量最大和使用国家最多的语言之一。
不过,英语词汇来源在广泛,但它的主要源头还是印欧语。
其中,印欧语系主要包括三种语源:凯尔特语源、日耳曼语源和古典语源(即:拉丁语和希腊语)。
这三种语源在英语词汇总量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33%、56%。
另外,还有其他语源,所占百分比为9%,其中,混合语源为3%,东方、非洲等其他语源为6%。
所以,在我们后面所探源的前后缀和词根中,它们大部分来源于拉丁语和希腊语,有少部分来源于日耳曼语和其他语。
简介英语资料
02
英语单词的发音
• 英语单词的发音受到字母、发音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如
th的发音、v的发音等。
• 了解单词的发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单词。
03
英语拼写与发音的对应关系
• 英语拼写与发音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也存在例
外,如doubt和dock等。
• 了解这种对应关系有助于正确拼写和发音英语单词。
英语阅读材料。
• 了解这些技巧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英语阅读提高方法
• 提高英语阅读可以采取多读、分类阅读、阅读笔记、阅读讨论等方法。
• 坚持练习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英语写作结构与技巧
英语写作结构
英语写作技巧
• 英语写作结构包括段落结构、句子结构等,掌握这些结
• 英语写作技巧包括主题句、论证句、过渡句等,掌握这
的普及程度,以及英语在国际交流
格兰英语、威尔士英语、北爱尔兰
障碍。
中的通用性。
英语等。
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英语的传播
• 英语随着英国殖民扩张,传播到北美、澳洲、亚洲等地,成为这些
地区的官方语言或主要交流语言。
• 二战后,随着美国的崛起,英语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成
为了一种国际通用语言。
英语跨文化交际的挑战
• 英语跨文化交际面临语言差异、文化差异、交际策略等挑战。
• 了解这些挑战有助于更好地应对英语跨文化交际场合。
英语跨文化交际中的注意事项与技巧
英语跨文化交际中的注意事项
英语跨文化交际技巧
• 在英语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尊重对方文化、避免文
• 英语跨文化交际技巧包括适应语言环境、了解文化背景、
CREATE TOGETHER
古汉语通论十三连词、介词
2)假设性让步 即“虽”字所在分句叙述的情况是一 种假设事情。这时“虽”相当于现代汉 语的“纵然”,“即使”。例如: 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虽杀臣,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B.“虽然” 是由连词“虽”和指示代词“然”组成的 词组,往往单独成句,意思是“虽然如此”, 其中“虽”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然” 相当于现代汉语“如此”。例如: 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孟子·许行)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墨子·公输)
3)连贯关系 “以”字前后的动作行为一先一后,或者 前项是后项的方式、状态。例如: 余折以御。(左传·鞌之战) 樊哙侧其盾以撞。(史记•项羽本纪) 郑县人卜妻子之市,买鳖以归。(韩非 子·外储说左上)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史记•刺客列传)
4)并列关系 “以”字前后成分分不出先后,“以”相 当于连词“而”。例如: 其为人也,善射以好思。(荀子·解蔽) 主明以严,将智以勇。(史记·张仪列传) 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 荣。(大戴礼记•曾子制言)
B.“然则” 是由指示代词“然”和连词“则”组成 的词组,表示顺着上文语意中说应有的结果, 意思是“既然如此,那么,”或“这样就”。 例如: (知罃)对曰:“…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王曰:“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仲连曰:“然梁之比于秦若仆耶?”辛垣 愆曰:“然。”鲁仲连曰:“然则吾将使秦王 烹醢梁王。”(战国策·赵策)
3)用在主谓结构中,连接主语和谓 语。这种用法的“而”分别有“却”、 “如果”、“则”的意思,也可以仅表对 主语的强调。例如: 郑伯南也,王而卑之,是不尊也。 (国语·周语上)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左传·襄公 三十年)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 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马四足,一马而四足也。(墨子·小取) 有些“而”虽然有“却”、“如果”、" 则"等义,并不能说明"而"字本身就含有这 些意义。"而"不过是个单纯的连词而已,这 些意义源于"而"所在句子和其他句法成分所 构成的关系意义。
汉语词汇分类
汉语词汇分类
汉语词汇是汉语言言的基石,对于学习和掌握汉语来说至关重要。
汉语词汇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
一、按词性分类。
常见的词性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连词、介词、助词等。
在学习时应该先分清该词是何种词性,然后再进行理解和运用。
比如,“今天天气很好”,“天气”是名词,“很好”是形容词。
二、按意义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主题词、动作词、描述词等。
这种分类方法是从词语代表的意义和用法入手,便于记忆和掌握词语的运用。
比如,“打电话”是动作词,“悲伤”是描述词。
三、按用途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词语的实际用途进行分类,包括人物、时空、说话方式、经济、政治等方面。
这种分类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词汇。
比如,“总理”是人物,用于指代国家领导人,“经济”是经济领域的词语。
四、按程度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用来形容词语的程度深浅,便于表达情感和态度。
比如,“非常”是程度词,用于加强形容词或副词的程度。
五、按词源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是按词语来源进行分类,包括汉字、外来语、方言词等。
其中汉字和方言词是中国特有的词汇,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比如,“中医”是指传统的汉字和方言词汇,指代中华传统医学。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汉语词汇分类方式。
学习汉语词汇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分类,便于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汉语。
学生们要加强对汉语词汇的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汉语词汇量,在各种场合中熟练应用,提高汉语水平。
词语的分类有哪些
词语的分类有哪些?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的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符号。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词语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下面将详细介绍词语的分类。
一、词性分类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形式,词语可以分为八大类,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和助词。
1. 名词名词是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概念等具体或抽象实体的词语。
名词可以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两类。
可数名词表示可以具体计量的事物,如“桌子”、“书本”等;不可数名词表示无法具体计量的事物,如“水”、“空气”等。
2. 动词动词是用来表示动作、状态或存在的词语。
动词可以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两类。
实义动词表示具体的动作或状态,如“跑”、“看”等;系动词则表示主语的状态或特征,如“是”、“成为”等。
3. 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人、事物的性质、特征或状态的词语。
形容词可以分为基本形容词和派生形容词两类。
基本形容词表示基本的性质、特征或状态,如“高”、“矮”、“苦”等;派生形容词则是通过在词根或词素前后添加前缀或后缀而形成的,如“美丽的”、“可爱的”等。
4. 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的词语。
副词可以分为时间副词、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程度副词等。
5. 代词代词是用来替代名词,表示人、事物的代称的词语。
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物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
6. 介词介词是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关系的词语,如时间、地点、方式等。
介词可以分为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等。
7. 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的词语,分为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两类。
并列连词用于连接同类词语或句子,如“而且”、“或者”等;从属连词用于连接主从句,如“因为”、“虽然”等。
8. 助词助词是用来标示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关系,如时态、语态等的词语。
助词可以分为时态助词、语态助词、语气助词等。
二、词义分类根据词语的意义和词义的构成方式,词语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王力《汉语史稿》----复习提纲(练习题)
王力《汉语史稿》复习提纲(练习题)一、绪论部分第一节1、汉语史的性质及其实践意义是什么第二节2、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著名的学者和重要的著作这些著作的性质和体例大致是怎样的3、语言科学以前的语文学和作为语言科学的汉语史有什么区别第三节4、研究汉语史在方法上应当注意哪些方面遵守哪些原则5、什么叫做“历史比较法”在汉语史的研究中怎样应用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的主要缺点是什么第四节6、汉语史的研究跟世界其他语言史的研究比较起来有哪些特点研究汉语史的根据有哪些方面每个方面对于汉语史的建立有什么重大作用第五节7、汉语在汉藏语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汉语和汉藏语系其他诸语言在语音、语法两方面有哪些共同点和主要的差别8、亲属语言的研究对于汉语史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第六节9、分期在语言史的研究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汉语史应当如何划分时期分期的主要标准是什么文体的转变为为什么不能作为汉语史分期的标准汉语史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七节10、从整个历史上看,汉民族共同语是怎样形成的第八节11、什么是字体什么是字式汉字字形的演变经过哪些主要阶段在文字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怎样创造文字的简化汉字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二、语音发展部分第九节1、从双声叠韵的事实中如何看出语音和语法、词汇的密切关系2、什么叫做骈词骈词是怎样构成的第十节3、中古文学语言的语音为什么应以“切韵系统”为标准4、中古语音的声母和韵母是怎样研究出来的5、什么叫做“反切”“反切”在语音的研究上有什么作用6、《广韵》35声母和传统的36字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试就“五音”和“清浊”两方面给36字母加以分类。
7、《广韵》206韵可以归出哪61韵类,哪92个韵母其中平声韵有哪些入声韵有哪些它们的读音是怎样的8、“平水韵”的性质和体例是怎样的它和《广韵》有什么不同9、什么叫做韵摄每一摄包括哪些韵母10、什么叫做“四等”在韵图上声母和韵母是怎样分等的11、什么叫做“四呼”“四呼”和“四等”有什么关系第十一节12、清代学者对于古音的研究有什么卓越的成就他们是怎样研究出上古的韵部来的13、先秦古音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各有哪几类它们是怎样相配的阴阳入互相通转的规律又是怎样的14、研究先秦韵母的主要根据是什么先秦声母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15、清代学者对于上古声调问题有哪些分歧的看法我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先秦的声调和中古的声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16、什么叫做古音的重建重建古音应当遵守什么原则高本汉重建先秦古音的时候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第十二节17、钱大昕说“古无舌上音”是什么意思我们怎样从谐声偏旁和现代某些方言的读音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18、餘母(喻四)在先秦是怎样一个声母它从先秦到中古变化的结果和原因是怎样的19、先秦照系二三等各声母的读音是怎样的它们到中古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第十三节20、上古纯元音韵母可以分为哪三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化为哪些韵类21、上古促音韵母可以分为哪四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化为哪些韵类第十四节22、上古鼻音韵母可以分为哪三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化为哪些韵类第十五节23、为什么说高元音是汉语语音发展规律之一第十六节24、在先秦古韵到中古的发展中,声调对韵母有什么影响先秦-m韵尾在什么条件之下变为中古的-ng韵尾25、什么叫做“阴阳对转”为什么说“阴阳对转”是汉语语音发展的一种规律第十七节26、为什么说现代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基础在14世纪已经形成了《中原音韵》是一部什么性质的韵书它的声韵调的特点是怎样的它与现代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有什么异同27、《韵略易通》声类的特点是什么第十八节28、从中古到现代的发展中,最稳固的声母有哪些29、什么叫做“古无轻唇音”轻唇音是在什么时候分化出来的它的分化条件是什么30、现代zh、ch、sh三个声母是从中古哪些声母演变来的它们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其中澄、崇、船、禅四母有什么复杂的演变情况第十九节31、什么叫做尖团音现代z、c、s、和j、q、x六个声母是从中古哪些声母演变来的它们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规律是怎样的第二十节32、现代r[ʐ]这声母的来源和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3、什么叫零声母现代普通话的零声母是怎样从中古演变来的34、现代普通话“儿韵”的来源及其演变的条件是怎样的在什么时期形成了“儿韵”35、古代声母发展到现代普通话里已经消失或者发生变化的在现代各方言里是怎样保存下来的36、什么叫做“韵头的转化”它的转化规律和条件是怎样的第二十二节37、现代普通话的a韵(包括a、ia、ua)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对应规律是怎样的38、现代普通话的uo韵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的演变条件是什么第二十三节39、现代普通话的[ə]韵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在现代各主要方言里的情况是怎样的40、现代普通话的e韵(包括e、ie、ye)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的演变条件是什么第二十四节41、现代普通话的ei韵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演变条件和对应规律是什么42、现代普通话的i、u、y三个韵母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演变条件和对应规律是什么第二十五节43、中古哪些韵母在什么条件之下变为现代普通话的-i(zi)和-i(zhi)它们在现代各主要方言里的情况是怎样的44、现代普通话的ai、au、ou三个韵母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对应规律是怎样的45、现代普通话的白话音au、ai、ei、ou的来源是怎样的跟它们相对的文言音唸什么46、古代的入声韵在现代各主要方言里保存的情况是怎样的第二十七节47、现代普通话的-n尾韵母包括哪些韵母它们是从中古哪些韵母演变来的中古-n韵母和-m韵母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48、中古的山咸臻深四摄在现代方言里演变为哪几种不同的类型第二十八节49、现代普通话的-ng[ŋ]尾韵母包括哪些韵母它们是从中古哪些韵母演变来的关于-ng尾韵母的发展值得我们注意的有哪三件事情第二十九节50、现代普通话的四声和中古的四声有什么不同它们的演变规律是怎样的51、什么叫做轻音现代普通话轻音的性质是什么它是在什么时代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第三十节52、试从上古到中古、从中古到现代的语音变化事实说明语音变化是有着非常严密的规律性和制约性的。
英语连词分类
英语连词分类英语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英语连词分为以下几类:1. 根据连接成分的语义关系分类:并列连词:这类连词的语义关系紧密,用来连接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例如“and”表示“和”,“or”表示“或者”,“but”表示“但是”,“so”表示“所以”,“than”表示“比”等。
它们在句子中起到了连接和转折的作用,使句子更加流畅。
从属连词:这类连词用来引导从句,例如“that”表示“那”,“whether”表示“是否”,“if”表示“如果”,“as”表示“因为”,“because”表示“因为”等。
它们在句子中引导了子句,并表明了主句与从句之间的关系。
2. 根据连接成分的语法关系分类:并列连词:这类连词用来连接平等关系的词、短语或句子,例如“and”连接两个并列的主语,“or”连接两个并列的谓语,“but”连接两个相反的词语或短语,“then”连接两个并列的句子等。
它们在句子中形成了平等的关系,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
从属连词:这类连词用来引导从句,例如“that”引导一个名词性从句,“whether”引导一个宾语从句,“if”引导一个条件状语从句,“as”引导一个原因状语从句等。
它们在句子中引导了子句,使主句与从句之间建立了从属关系。
3. 根据连词的来源分类:原生连词:这类连词是英语固有的,例如“and”、“or”、“but”、“if”等。
它们在英语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是英语表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外来连词:这类连词是从其他语言借来的,例如“deshalb”(德语)、“donc”(法语)等。
它们在英语中的使用可能是由于历史、文化或语言接触的原因。
连词“以及”的历史来源
作者: 田范芬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
出版物刊名: 古汉语研究
页码: 54-57页
主题词: 连词 “以及” 介词 先秦时期 语法
摘要:本文考察“以及”虚化成连词的机制、过程及成词年代、标志。
“以及”最初只是介词“以”和动词“及”的连用,因为经常处在中心动词的后面作补充成分,当中心动词在语义和语用上都能和“及”所带的宾语搭配时。
“及”的动词性就会虚化,“以及”凝固成词后先表示“以至”、“以至于”义。
再进一步虚化成并列连词,这个过程在先秦文献的某些用例中已经完成,《汉语大词典》有关“以及”作并列连词的收例应从清代提前至先秦。
连接词大全
连接词大全~来源:王静怡的日志论文1)先后次序关系:at this time; first; second; at last; next;previously; simultaneously 同时地; eventually;last but not least;to begin with;to start with;to end with;fi nally;seeing...由于,因为;since then;first of all;afterwards后来; following this; pr eceding先前的;originally最初的ultimate最终的,极限的,根本的2) 因果关系:because;because of this;being that(口语)既然,因为;another important factor/reason of... ;since;as;for;in that...;owing to由于,通常负面;due to由于;for the reason that...;in view of鉴于,考虑到result from归因于the reason seems to be obvious; th ere are about... ;for this reason; as a result of this;therefore;...and so...;cons equently所以,因此;as a result;thus这样,如此,因而;hence因此;so;so that...;in consequence结果,结果;as a consequence;accordingly因此,于是,相应地; i nevitably不可避免地; under theseconditions thereupon因此于是upon迫近3) 转折关系:but;even so;however;though;even though;independent of;reckle ss of不顾;despite that;in spite of that;regardless of不顾; yet...;and yet;bu t unless. Nonetheless尽管如此4) 并列关系:and; also;too;as well as;either...,or...;both...and...5) (补充)递进关系:furthermore此外,而且;moreover而且,此外;further进一步地,此外;In this way ;still;not only...but also...;not...but...;in addition (to);additionally, much more interesting, more specifically更具体地说, next, besides;as f ar as... is concerned至于; moreover此外;in other words;along this line of consideration;on (the) one hand...在一方面,on the other hand...;even;as a saying goes...;in order to do it...; meanwhile同时;at the same tim e;accordingly因此;In the first place...,in the second place...;equally importan t; of even greater appeal.6) 比较关系:similarly; in like manner, in comparison with;when compared wi th;compared with;when in fact...; like...;likewise同样地,也;similarly important;apart from (doing)...; ... rather than...,by doing so ;both…and...; in the same way; not only...but (also).7) 对照(不同点):yet; still; for all of that; notwithstanding虽然,尽管; rather当然,的确,宁愿,相当; neither ... nor; although; though; but; however; something is just the other way around;yet; conversely相反的;unlike;opposed to; as oppose d to this与不同;in contrast (to);by way of;on the contrary;different from thi s;nevertheless然而,不过,虽然如此; contrary to;whereas但是,鉴于;while;b ut on the other hand8) 举例关系:for example;for instance例如;in this case既然假若这样; namel y也就是instance例子实例换句话说;as you know;you may as/say;as he explains;like;such as; a case in point is一个恰当的例子是...; consider...;in particular尤其特别;including...;for one thing...首先,for another...;put it simply;stated roughly粗糙地,概略地;a s an illustration,I will say...;a good example (of...)would be...;to detail this,I would like to...;It is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in this situation; as proof; take th e case of; take as example (something);as for; as regards;as to;according to; on this occasion.9) 强调关系:in fact; especially;particularly特别,尤其;moreover(此外);natura lly; what is more important;in reality事实上;certainly; of course; indeed; in partic ular;not to mention...;believe it or not;undeniably(无可置疑); other thing being e qual;it is certain/sure that...;to be strict; to be true;by definition; definitely明确地,肯定地; undoubtedly; without a doubt; in truth, in any event(不论怎样); without reservation(毫无保留地); obviously, not only.. but(also...), both... and...10) 条件关系: if;unless; lest;provided that;if it is the case;in this sense;o nce...;if possible;if necessary;if so;if not all; if anything.11) 归纳总结类:in a word / in sum / in shortin brief / in conclusion / in summarytherefore因此,所以/ hence因此,今后to sum up / to concludethe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for this reason / on the whole12) 地点关系:beyond; opposite to; adjacent邻近to; at the same place; there; over; in the middle; around; in front of; in the distance; farther; here and there; a bove; below; at the right; between; on this side.13) 目的关系:with this object无证; for this purpose; in order that; in this way, since; so that; on that account由于。
连词“及”、“以及”的历史由来
连词“及”、“以及”的历史由来摘要:“及”“以及”是现代汉语中常用于书面的连词,此文探讨“及”如何由其原始动词义语法化为现代汉语中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及”和“以及”。
“及”是经过隐喻直接由动词变为连词;“以及”中的“及”经过动词――介词――连词的途径而来。
这两条途径中包含了认知中的隐喻过程、前后搭配的语义关涉性,同时也包含了对汉语发音习惯的顺应。
关键词:词汇化隐喻语法化“及”、“以及”用于连接并列的词、词组和句子时,两者都属于连词。
1.关于“及”和“以及”1.1词典解释《汉语大字典》中对“及”的解释:(1)从后头跟上:来得~。
赶不~。
(2)达到:~格。
~第。
普~。
(3)趁着,乘:~时。
~早。
(4)连词,和,跟《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以及”的释义:“以及,连词,表示联合关系,连接并列的名词、动词、介词短语、小句。
多用于书面语。
”《汉语大词典》中“以及”的解释:(1)连词。
表示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
汉二百年而遭王莽之乱,计其残夷�亡之数,又复倍乎秦、项矣;以及今日,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
――后汉书・仲长统传(2)连词。
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短句。
婚冠既毕,益令昆弟辈取六经子史以及稗官野乘,皆以耳授。
――清周亮工书影・卷三1.2来源“及” 、“以及”都源于甲骨文字形,它是会意字,从人,从手。
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
《说文》中的解释,“及,逮也。
”2.“及”的用法和“及”的语法化2.1“及”的用法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诗经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尚书・汤誓“及”的动词性含义由追及之义,逐渐转变为涉及、推广之义,同时,也存在作为连词的情况。
2.2动词“及”语法化为连词“及”的过程:“及”作为连词的用法在先秦文献中已有出现。
其主要形式是:NP¹+及+NP²+其他成分。
如: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尚书・汤誓春秋庄公二十三年,公及齐侯遇于谷。
连词蔓藤雨的故事
连词蔓藤雨的故事【实用版3篇】目录(篇1)I.连词蔓藤雨的故事1.介绍连词蔓藤雨的传说背景2.讲述连词蔓藤雨的神奇故事3.探讨连词蔓藤雨的文化意义4.分析连词蔓藤雨的现代应用正文(篇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流传已久的传说,那就是关于连词蔓藤雨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是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更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文化象征。
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名叫蔓藤雨的少年,他聪明勇敢,善良正义。
蔓藤雨的父母早年去世,他独自生活在山林中,过着孤独的生活。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有一天,蔓藤雨在山林中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名叫秋水。
秋水是一个聪明善良的女孩,她有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和温柔的性格。
蔓藤雨和秋水一见钟情,两人很快坠入了爱河。
然而,秋水的家族却并不欢迎蔓藤雨,他们认为蔓藤雨是一个无用之人,不能为家族带来任何好处。
于是,秋水的家族决定将秋水嫁给一个有钱有势的人。
蔓藤雨得知后,决定去找秋水,并与她私奔。
在逃跑的过程中,蔓藤雨遇到了一个邪恶的巫师。
巫师威胁蔓藤雨,如果不交出他的灵魂石,就将毁掉他和秋水的爱情。
为了保护秋水,蔓藤雨答应了巫师的条件。
最终,他和秋水一起逃离了那个可怕的地方,重新开始了他们的生活。
这个故事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文化象征。
蔓藤雨象征着那些追求真爱和自由的人,而秋水则代表着那些对美好生活有着渴望和追求的人。
他们的爱情虽然充满了波折和艰辛,但他们最终都获得了幸福和自由。
此外,这个故事还反映了人类对权力和财富的渴望和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会为了名利而放弃自己的爱情和自由。
然而,我们不能为了物质利益而放弃我们的内心追求和真正的幸福。
我们需要学会珍惜我们的爱情和自由,坚定我们的信念和理想,努力追求我们的梦想和未来。
最后,这个故事还提醒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蔓藤雨和秋水在逃跑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危险和困难,但他们没有放弃,而是勇敢地面对了这些挑战。
目录(篇2)I.引言A.连词蔓藤雨的故事的来源B.本文将探讨连词蔓藤雨的故事的意义和影响II.连词蔓藤雨的故事A.故事的情节1.神秘的连词2.蔓藤雨的传说B.故事中的象征意义1.连词的寓意2.蔓藤雨的象征III.连词蔓藤雨的故事的影响A.对文学的影响B.对文化的影响C.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正文(篇2)连词蔓藤雨的故事是一个流传已久的传说,讲述了一个神秘的连词如何影响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