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经营边疆和对外交流 中国古代史下册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6课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 课件(24页)
二、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探 究
根本原因: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技术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
指南针的应用 主观因素:郑和的英勇无畏;明成祖的支持
文莱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 印度洋沿岸地区。
阅读教材和下列材料,思考: 郑和为什么要七下西洋?(目的)
名利、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戚继光抗倭
背景: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过程:组建戚家军,在当地人民和明军的配合
下,先后扫平了浙江、福建、广东的倭 寇。
取得胜利。
意义:消除了沿海倭患,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
乐业。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 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 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参与园地
1、明成祖时设立管理东北地区的机构是( c )
A宣政院
B岭北行省
C奴儿干都司
D澎湖巡检司
2、明朝因抗击倭寇被尊为民族英雄的是( c )
A文天祥 B岳飞 C戚继光 D袁崇焕
3、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c )
A消灭海盗
B发展对外贸易
C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促进对南洋的开发
4、下列哪一项不是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D ) A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官一中:刘存会
明朝是怎样经营边疆的?
一、经营边疆
1、北方蒙古(攻防结合)
攻:明成祖五次亲征; 防:(1)修筑长城;
(2)设九边;
2、东北(积极经营) (1)设立奴儿干都司; (2)派遣钦差多次巡视东北地区。
3、东南:戚继光抗倭
登州
台州 福建 广东
平定了浙江的倭寇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6课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 课件(51页)
马六甲海峡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郑和下西洋(油画)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 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道)。
明代 罗盘
大号宝船
长151.8米
宽61.6米
-------
郑和船队编形图
思考以下问题: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2、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间、 次数、到达范围)如何?
明代抗倭图
倭寇是指当时经常流窜在我国东南沿 海一带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浪人。
戚继光抗倭
⒈背景 明朝初年倭寇骚扰,危害沿海人 民生产、生活。
⒉人物:戚继光:招募军队,号称“戚家 军” ,扫平浙江、福建、广东倭 寇。 俞大猷:和戚继光联合作战。
抗倭形势图
登州
台州 福建 广东
平定了浙江的倭寇
扫除福建、广东 的倭寇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
姓名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地点 郑下西和洋 下西到达洋美洲是世绕端到过界达非印洲航度南
时间 1405-1433 1492-1504年 1497-1498
海次数史上7年次的壮举4!次
1年次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 人数 大2号78宝0船0人62 1000-1500人 160人
三、郑和下西洋
目的:促进中外交流
时间: 1405年——1433年 次数:七次
范围:最远到红海沿岸和非洲 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盛况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先后7次 规模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
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 人数 每次出海2.7~2.8万人
到达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 范围 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6课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 课件(29页)
明代 罗盘
大号宝船 一个标准足球场
长151.8米
宽61.6米
-------
郑和船队编形图
198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而发行的4枚纪念邮票
郑和画像
占城(今越南)
阿拉伯
非洲
三宝庙(马来西亚)
三宝庙 (印尼爪哇岛)
三宝庙(泰国)
参与园地
C 1、明成祖时设立管理东北地区的机构是( )
A宣政院
—戚继光
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 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 国领土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
戚继光抗倭取 得胜利的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
2、广大爱国军民的 英勇奋战;
3、戚继光卓越的军 事指挥才能;
他是谁?
你知道他是怎样 的一个人吗?
文莱北部
明代把文莱以西,包括印度洋沿岸一带称为“西洋”。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比较结果
郑和下西洋是世 地区
西洋
美洲
时间 1405-1433 1492-
印度 1497-
(特点)
时间早
年
1504年 1498年
次界数 航7次 海史4上次 的壮1次 举!次数多
人数 27800人
1500人 60人
人口多
郑和是杰出的航海家! 船数 大船62艘(连小 17艘 船共计200多艘)
明代抗倭图
倭寇是指当时经常流窜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 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浪人。
戚继光抗倭
⒈背景:明民朝生初产年、倭 生寇 活骚 。扰,危害沿海人
⒉人物: 戚继光:招募军队,号称“戚家 军” ,扫平浙江、福建、广东倭寇。
俞大猷:和戚继光联合作战。 3.结果:在当地人民群众和明军的配合下,先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第16课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
造船技术
明朝时期的造船技术领先 世界,郑和下西洋的宝船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结 构帆船。
火药技术
明朝时期的火药技术逐渐 向外传播,对欧洲军事技 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农业技术交流
明朝时期,中国与东南亚 国家进行了广泛的农业技 术交流,如稻米种植技术 的传播。
04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的影响
对边疆地区发展的影响
02
明朝经营边疆的历史背景
明朝的疆域扩张
明朝初期,疆域不断扩张,通过征战和土司制度等 方式,将疆域延伸至边疆地区。
明朝在边疆地区设立卫所、屯田等措施,加强对边 疆地区的控制和管辖。
明朝的疆域扩张对于边疆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边疆治理政策
02
01
03
明朝实行了土司制度,任命当地首领为土司,负责管 理当地事务,同时设立流官进行监督。
文化交流与影响
01
02
03
儒家文化传播
明朝时期,儒家文化向外 传播,对东亚、东南亚国 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宗教传播
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 明朝时期传入中国,同时 中国儒释道文化也传播到 周边国家。
文学艺术交流
明朝时期,中国文学艺术 作品流传至国外,对东亚、 东南亚国家的文化艺术产 生了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交流
促进边疆地区经济繁荣
明朝通过移民、屯田、减免税收等措施,鼓励内地人民前往边疆 地区开垦荒地、发展生产,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繁荣。
加强边疆地区军事防御
明朝在边疆地区设立卫所、驻军屯守,修建城墙、关隘等防御设施, 提高了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御能力,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推动边疆地区文化教育发展
明朝通过设立学校、推行儒家文化等措施,促进了边疆地区文化教 育的发展,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导学案 中华书局版
第16课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学习目标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阅读课文做下题1、郑和下西洋①条件: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的国家。
②目的:为了。
③概况:时间:年——年;次数:前后共次;出发地:;到达国家: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
④意义:促进了,加强了。
2、戚继光抗倭①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
②背景: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寇与奸商勾结为患,明政府派到浙东沿海抗倭。
③过程:戚继光组建“”,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后又赴福建、广东抗倭。
④结果:抗倭取得重大胜利,的倭患被平息。
戚继光是我国的。
【合作探究】探究一读材料得出结论郑和与西方航海家比较航海家时间次数首航人数到达范围郑和1405-1433 7 27000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哥伦布1492 4 90 美洲大陆达伽马1497 3 160 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1)通过比较表格分析郑和的远航比西方航海家航行有哪些领先之处?(2)请分析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达标测试1.(2015·广东)据史书记载,从1407年到1422年短短十多年间,有南洋多国使者多次搭乘船只访华。
与南洋使者访华有关联的事件是( )A.马可·波罗来华 B.荷兰人抵达台湾 C.郑和下西洋 D.葡萄牙人到达澳门2.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②①③④⑥⑤B. ②③①④⑥⑤C. ②③④①⑥⑤D. ②①③⑥④⑤3.2014年1月1日,原创大型情景剧《郑和下西洋》在中国航海博物馆进行了首场演出。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一、内容:(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 课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二、授课性质:新课。
三、说教材:1、内容: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主要知识点:明朝对边疆的经营、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
2、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主要介绍了明朝对蒙古和东北地区的经营管理、戚继光抗击和平定中国沿海的倭患及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在亚非广大地区的影响,完成了古代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等内容。
这些在确立我国疆域、反抗外来侵略和促进中外友好交往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程。
四、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历史教学参考》的要求,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目标:(1)基础知识:明朝经营蒙古和东北地区的措施、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2)能力培养:通过读图、析图,提高学生识图努力。
通过引导学生评价戚继光、郑和等,提高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取胜原因的分析,认识他作为民族英雄保家卫国的历史功绩。
通过郑和远洋航海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等在世界的先进地位,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1、戚继光抗倭。
2、郑和下西洋。
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启发讨论、联系法、分组学习法等。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课时安排:1 课时。
九、教学流程:新课导入:大屏幕展示长颈鹿图片、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提出问题:长颈鹿什幺时候来到中国的?我们为什幺要发行纪念邮票纪念郑和下西洋?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第一个标题:经营蒙古和东北地区。
主要讲述明朝对边疆地区的经营。
因为不是课标明确要求的,学生只需要探究明白:明朝初年与蒙古族的关系如何?为经营蒙古采取了哪些措施?为经营东北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及经营边疆这些措施有哪些作用?等基础问题即可,不需过多讲述。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 南阳市33中说课稿
(中华书局七下)第16课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说课稿南阳市三十中杨素贞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南阳市三十中的历史老师杨素贞。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明朝经营边疆和中外交流。
根据本课课标的要求,我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教材的认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说一说对本课教学的设计。
一、说教材本课所处地位: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多民族大一统的巩固与发展——明清”部分的第2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明朝对蒙古和东北地区的经营、戚继光抗倭和郑和下西洋等内容。
这些在确立我国疆域、反抗外来侵略者和促进中外友好交往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程。
因此根据课标的要求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明朝经营蒙古和东北地区的措施、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等史实。
引导学生对明成祖、戚继光和整合做出正确评价,提高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最大的特点:一是地图多,二是范围大。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把教学活动搬到地图上进行,让学生更加直接的掌握本课的内容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取得胜利的原因的分析,认识到他作为民族英雄保家卫国的历史功绩。
通过郑和下西洋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等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下西洋增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之间友谊的积极作用。
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说学情、教法学法教学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身上虽带着未经风雨的稚嫩,对初中学习生活的好奇,但他们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没有初中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所以我积极引导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规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总结,思路让他们自己去探索,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学生成为探究者、体验者、表达者、创造者、成功者等,我则做好角色转变,成为引导者、策划者等,把学生就近分组,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
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邮票
第 一 枚
郑和的半身画像。 郑和身穿蟒袍,披青布 斗篷,身后是波涛汹涌 的大海,海上有郑和的 宝船,反映了郑和决心 完成远航使命的英雄气 概。
第 二 枚
郑和到达占城, 占城国王骑象欢迎郑和 的情景。郑和与国王同 坐在大象身上,四周是 载歌载舞欢迎郑和到来 的占城人民。
1.戚继光决心将自己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 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戚继光能在国家安危之时 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安危为己 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救百姓于水火, 而并非追求个人的功名的崇高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 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 出的民族英雄。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 今天的什么地方?
文莱
西洋: 指今加里曼丹岛以西的南洋 和印度洋地区。
请思考: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条件,特点, 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1.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主要目的)
2.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
3.为了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根本原因: 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二、戚继光抗倭
1、戚继光简介
2、青年时曾写下什么诗句,表达了什么
志向? 3、面对倭寇的骚扰戚继光是怎样做的, 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戚继光抗倭
自学指导:
1、倭寇指什么? 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
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 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戚继光 (1528—1588)
戚继光: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 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 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 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 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 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 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 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 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
七(7)班第16课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
郑和下西洋是世 界航海史上的壮பைடு நூலகம்!
戚继光抗倭
⒈背景 明朝初年倭寇骚扰,危害沿海人 民生产、生活。
戚继光:招募军队,号称“戚家 ⒉人物: 军” ,扫平浙江、福建、广东倭 寇。 俞大猷:和戚继光联合作战。
戚继光,明朝中期 著名的抗倭将领。。 他训练“戚家军”, 在台州之战中九战 九捷,迅速荡平了 浙江的倭寇。后与 福建抗倭名将俞大 猷密切配合后,剿 灭了福建、广东的 倭寇。戚继光的抗 倭业绩,至今为人 们所称颂。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 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 国领土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是谁? 你知道他是怎样 的一个人吗?
一、郑和下西洋 目的: 促进中外交流 时间: 1405年——1433年 次数: 七次
范围:最远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明代 罗盘
第16课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
明 成 祖
朱 棣
经营蒙古
• 元朝灭亡后,蒙古分裂成瓦刺、鞑靼和兀良哈三部。 • 三部互有残杀,经常骚扰大明边境。 • 为了消涂边患,明成祖曾经五次御驾亲征蒙古。
第一次亲征
⒈明成祖五次亲征漠北
在斡难河大败鞑靼军,鞑靼 势衰,向明称臣纳贡
第二次亲征 击败瓦剌,遏制了瓦剌
大号宝船 长151.8米 ------宽61.6米 郑和船队编形图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根本原因: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技术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
握;指南针的应用
主观因素:郑和的英勇无畏;明成祖的支
持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
姓名 达· 伽马 绕过非洲南 地点 下西洋 到达美洲 端到达印度 时间 1405-1433 1492-1504年 1497-1498 次数 7 次 4次 1 次 年 年 人数 大号宝船 27800人 1000-1500 人 160 人 62 船数 艘(共百余艘 4艘 17艘 ) 大号宝船 120吨 船只 长24.5米 长151.8米 100吨 大小 宽6米 宽61.6米 50吨 郑和 哥伦布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16课《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ppt-课件4
(2)戚继光抗倭: 背景: 过程: 结果: 意义:
(2)戚继光抗倭:
背景: 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过程:组建戚家军,在当地 人民和明军的配合下,先后扫平了浙 江、福建、广东的倭寇。
结果:取得胜利。
戚继光抗倭取得 胜利的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
2、广大爱国军民的 英勇奋战;
3、戚继光卓越的军 事指挥才能;
A文天祥 B岳飞 C戚继光 D袁崇焕
3、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消灭海盗
B发展对外贸易
C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促进对南洋的开发
4、下列哪一项不是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
A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B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
C航海图和指南针的配备
D宣扬国威的需要
5、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A印度
B欧洲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南洋
6、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各国之间的 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你觉得郑和的远航对我们有什 么启示?
1、为经营蒙古明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1)五次亲征; (2)修筑长城; (3)设置九边;
2、为(经1)营东设北立地奴区儿又干采都取司了;哪些措施? (2)派遣钦差多次巡视东北地区。
精品模板
学习就要掌握技巧,也不是死学要与世界上的万物联系在一起, 古人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无止境的。多观察、多吃苦、 多研究学识是不断深化人的精神,三字经说过“自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看来我国在很久以前就非常注意教育,教育是 一个国家是一个国家民族进步的标准,人是在失败中长大,每 一个名人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寒窗苦的读圣贤书,既然我 们没在哪社会而感到高兴,既然古人为我们创造知识何必不去 珍惜古人的汗水。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明朝经营边疆.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西
洋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郑和下西洋盛况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规模 先后7次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 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
人数 每次出海2.7~2.8万人 到达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 范围 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 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 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抗金将领 民族英雄
三、郑和下西洋
1、目的: 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1)时间:1405——1433
2、概况:
2)次数:7次 3)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文莱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 印度洋沿岸地区。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根本原因: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技术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
二 戚 继 光 抗 倭
明代抗倭图
倭寇是指当时经常流窜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 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浪人。
戚继光抗倭
背景: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过程:组建戚家军先后扫平了浙江、 福建、广东的倭寇
结果:取得了胜利东南沿海人民安 居乐业,是中国人民抵御外族入侵 的第一次胜利,戚继光是中华民族 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后,浡泥、满剌加、苏 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300多 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 国安葬。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西洋后,明 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东南亚)去做工和 经商。
(1)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早,人口多, 规模大,范围广,是世界航海史上的 壮举。 (2)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开 阔了中国人的视野,郑和是我国也是世 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课件中华书局版
想一想:为经营蒙古和东北地区, 明朝政府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 (1)经营蒙古的措施:明成祖 五次亲征;修筑长城;设置九 边。
的倭寇。 ③历史意义: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戚继光扫平 沿海的倭寇,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全,是一位 ___民__族_英_雄_____。
议一议:戚继光的抗倭斗争为什么 会取得胜利?
• 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是正义的战争,符合 人民的利益;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 敢、战斗力强;明军和人民群众的有力 配合;戚继光杰出的指挥才能;与当地明 军并肩作战。
温故知新2
(1)迁都北京
①迁都:__1_4_2_1_年, 明__成__祖__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
京。 ②影响:有利于控制全国的_政__局___,有利于抗击北方 _蒙_古__人__的南侵,有利于经营_东_北__地__区__。
(2)加强君权 ①继续执行 削_藩__政__策_。对藩王 恩__威_并__施_,削夺藩王的 军政权力,加强了皇帝的权威。
(3)意义: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加强了中 国和 __亚_非__各__国___的联系,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他是我 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_航__海_家_。
பைடு நூலகம்
红海沿岸
刘家港
非洲东海岸
西洋
马六甲海峡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条件
郑和下西洋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目的
促进中外交流,宣扬明朝国威
时间 出发点
1405~1433年 刘家港
(2)两宋时期的对外交往主要表现在海外贸易方面。 当时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精品历史课件】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16课《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ppt课件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误区警示: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 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 中,献出宝贵生命和做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历史核心素养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历史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三、史料实证
(一)概念 (二)目标 (三)史料的分类 (四)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因素 (五)运用史料的原则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 2.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研究 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4.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5.孤证不立,搜集更多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二)目标
(1)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 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2)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 础作用;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 证自己的观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 俄国十月革命
现代史
(1917年)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到来 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中国
五四运动(1919年)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界 新中国成立(1949年) 开始社会主义现
代化道路的探索
三 一课一案 、创新导史学 料 实 证
(一)概念
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2)能够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历史发 展的进步历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 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 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能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家乡、民 族和国家的发展繁荣结合起来,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_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往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 (1528—1588)
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 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 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 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 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 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 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 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 队被称为“戚家军”,他 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 倭名将,声名远扬。
大号宝船
长151.8米
宽61.6米
-------
郑和船队编形图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根本原因: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技术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
握;指南针的应用
主观因素:郑和的英勇无畏;明成祖的支持
红海沿岸
刘家港
非洲东海岸
西洋
马六甲海峡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郑和下西洋盛况
时间 1405~1433年
三、郑和下西洋
1、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宣扬明朝的国威 2、时间:1405—1433年
文莱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三、郑和下西洋
1、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宣扬明朝的国威 2、时间:1405—1433年 3、西洋:今加里曼丹岛以西的南洋和印度洋地区 4、条件:
明代 罗盘
一、经营蒙古和东北地区
1、经营蒙古采取的措施: (1)五次亲征,有效制止蒙古势力南侵,保障边境安宁 (2)修筑长城 (3)设置九边
一、经营蒙古和东北地区
2、经营东北地区采取的措施: (1)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2)派钦差多次巡视 (3)建造永宁寺(《敕修永宁寺记》和《重建永宁
寺记》)
二、戚 继 光 抗 倭
次数 先后7次 规模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明朝经营边疆和对外交流中国古代史下册
2010年5月星期七()()班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明朝经营边疆和中外交流的内容,包括明成祖五次亲征漠北和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戚继光和俞大猷的抗倭斗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2、引导学生思考“明朝初年与蒙古族之间的关系如何?”“明成祖为什么要五次亲征漠北?有什么作用?”“明初为什么要在东北设置奴儿干都司?有什么作用?”“明朝中期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倭患?”“戚继光为什么能平定倭患?”“郑和七下西洋有什么重要意义?”认识到,明朝前期解决蒙古族的关系问题与经营东北是巩固统一的需要;认识戚继光、俞大猷平定倭患是爱国军民共同奋战的结果;认识郑和能创造七下西洋的壮举是明朝前期综合国力强大的体现。
引导学生对明成祖、戚继光和郑和作出正确评价,提高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帮助学生提高读图、识图的能力。
通过对《明九边形势图》的认读,让学生了解北部地区对于明朝的重要性;通过对《戚家军抗倭形势图》的识读,使学生对明中期倭患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严重危害有清楚的了解,加深对戚继光抗倭胜利重大意义的认识;通过对《郑和下西洋航线图》的识读,使学生对我国明朝远洋航海能力有大概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本课讲述了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等重要史事,老师可以提问“有谁听说过戚继光的故事?”“谁知道我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是什么?”“谁知道中国古代最远的航行到达了什么地方?这些远洋航行是谁带领的?”,引起学生的好奇,进而导入新课。
2、本课最大的特点一是地图多,二是范围大。
可根据上述两个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把教学活动搬到地图上进行。
如对《明九边形势图》教学,从图中查找标志有哪些?能找到北京、黄河、长城。
地图上的地名大致在今天的哪些省区,帮助落实准确的位置,最后分析明朝为什么要在这些地区驻重兵的问题。
《郑和下西洋航线图》涉及到印度洋、西亚、红海、东非。
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进行教学,不宜过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分析,认识他作为民族英雄保家卫国的历史
功绩;通过对郑和远洋航海规模盛况的了解,认识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国家之间友谊的积极作用。
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心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认识戚继光和郑和这两个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崇高的历史责任感,
帮助学生树立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正确人生观、世界观。
四、重点:戚继光抗倭和郑和下西洋
五、难点:明朝经营蒙古和东北地区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有谁听说过戚继光的故事?”“谁知道我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是什么?”“谁知道中国古代最远的航行到达了什么地方?这些远洋航行是谁带领的?”,引起学生的好奇,进而导入新课。
请翻到第86页;
2、朗读第一节,明朝经营蒙古和东北地区,思考问题:
(1)蒙古北退后,分裂为三部,其中----------和----------部对明朝构成威胁,
(2)从1409——1424年,明成祖五次亲征蒙古-------部,有效地-------------------------------;保障了--------------------------------------;
(3)明朝为了防止---------侵扰,在边境地区----------------,在边境地区设置九个军事重镇,
派兵驻守,史称-----------------;
(4)引导同学们看第86页《明九边形势图》,地图上的地名大致在今天的哪些省区,帮助落实准确的位置,最后分析明朝为什么要在这些地区驻重兵的问题。
(5)教师拓展之一: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观念,比如对明朝九边镇地图,不能说是中国边境,而是防御蒙古贵族南扰的作用;
(6)东北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1409年明朝在----------设置了管辖东北地区的机构---------------------;
(7)明朝数次派太监-----------巡视东北地区,安抚各族人民,并在特林建造了---------,分别镌刻《-------------》和《------------》,记录了明朝经营和管理----------------的史实。
学生回答:亦失哈,永宁寺,敕造永宁寺记,再造永宁寺记,奴儿干都司。
(8)“思考与讨论”:两点提示:一是19世纪初,黑龙江和外兴安岭地区是中国领土,这个地区是在近代被沙俄强行割占的;二是碑文内容为《敕修永宁寺记》,碑正面以汉文记载了明朝建置奴儿干都司、兴建永宁寺和亦失哈等巡视该地区经过等情况;背面镌记得着女真文和蒙古文,都是正面汉字碑记的摘译;碑的左右两侧,各刻有汉、蒙、藏、女真四体文字佛教“六字真言”及释言,意为“佛法是无边的”。
3、朗读第二节,戚继光抗倭,思考问题:
(1)倭寇是指侵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国人,主要发生在明朝---------年间;
(2)在抗倭斗争中,---------和-----------两位将领发挥了杰出的才干和崇高的威望;
(3)戚继光抗倭斗争有何重大意义?
------------------------------------------------------------------------------------------------------------;
回答:捍卫了祖国的领土主权,保障了沿海人民的生民财产安全,鼓舞了民族士气,抵御了外侮,其精神永远值得人民学习!
(4)戚继光在抗倭斗争中,展现了什麽崇高的精神?
---------------------------------------------------------------------------------------------------------;
(5)你能根据第87页《戚家军抗倭形势图》的识读,找出四个戚家军战斗的地点吗?(6)探究性学习之一:分组讨论,根据第88页正文和阅读广场,你能归纳戚家军取得抗倭斗争的两点原因吗?
--------------------------------------------------------;----------------------------------------------------;(7)教师拓展之二:戚继光是民族英雄保家卫国,具有伟大的历史功绩;他具有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正确人生观、世界观。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人民群众高度崇拜他,比如在浙江台州、宁波、广东海丰;
4、朗读第三节,郑和下西洋,思考问题:
(1)西洋是指---------------------,
(2)郑和下西洋出发地点是------------,最远到达---------------------,
(3)郑和能够下西洋的前提物质条件是----------------------------------------------------------------;回答:明朝强大,繁荣昌盛;发明了指南针,能造远洋大船,具备远洋航行的航海家和技术;(4)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有两点:第一,---------------------------------------------------------------;第二,---------------------------------------------------------------------------------------------------------。
学生回答:促进了中国与亚洲、非洲国家的经济文化友好往来,沿途经过30多国;郑和地航行从技术上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西欧航海家造80年,规模也比他们大得多,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的积极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心和自豪感;
5、小结——本课戚继光抗倭和郑和下西洋;难点:明朝经营蒙古和东北地区;认识到,明朝前期解决蒙古族的关系问题与经营东北是巩固统一的需要;认识戚继光、俞大猷平定倭患是爱国军民共同奋战的结果;认识郑和能创造七下西洋的壮举是明朝前期综合国力强大的体现。
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国家之间友谊的积极作用。
爱国主义,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心和自豪感。
6、课堂练习:(1)郑和为什麽能实现七下西洋的壮举?试归纳两个条件
(2)郑和能够下西洋的前提物质条件是----------------------------------------------------------------;(3)戚继光抗倭斗争有何重大意义?
------------------------------------------------------------------------------------------------------------;
(4)倭寇是指侵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国人,主要发生在明朝---------年间。
七板书设计:
1、明朝经营蒙古和东北地区
2、戚继光抗倭
3、郑和下西洋
八教学反思:
1、要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观念,比如对明朝九边镇地图,不能说是中国边境,而是防御
蒙古贵族南扰的作用;
2、要借助地图说明倭寇危害范围广、程度深,要说明抗倭胜利取决于民心、军心,同时要
说明其他各路明军的配合;
3、讲郑和下西洋要与宋元朝的造船技术、指南针适用于航海,说明明朝前期具备了大规模
远航的客观条件,要介绍远航的规模、时间、范围、意义、影响。
作为拓展,教师可以解说:郑和的特殊经历和特殊才能使他成为最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