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明朝的灭亡
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标要求: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一.隋的统一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统一全国二.开通大运河-------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时间:605年起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意义: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才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作用:(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暴政时间:618年结果:唐朝建立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标要求: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迅速,国力逐步强盛的盛世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原因:①吸取隋亡教训,重视人民②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③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唐太宗革新措施:政治上:(1)完善三省六部制度(2)制定法律,减轻刑罚(3)增设科举考试科目(4)严格考查各级官吏政绩经济上:轻徭薄赋,鼓励生产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二.女皇帝武则天(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3)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影响: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三.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影响: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第三课盛唐气象课标要求: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垦田面积扩大,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先进农具(曲辕犁、筒车)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丝织工艺高超(蜀锦)陶瓷业发达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长安)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仰慕中原文化(2)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共45张PPT)
的统治。
明末大旱和鼠疫
补充资料
原还东饷队和义合的称有 加 作 ” 的 镇当““的 派 战 、 “ 压时三剿征 了 的 训 练 人除饷饷税对“练饷民了””,辽辽军”起。,的 历 变 逐 此 的 点 灾 瘟后 同 、明 冷 年 降 。疫17朝 , 增 雨 整期 期 寒等世处 北 多 量 个至 , 流,纪天 中 、于 方 , 也 明此开明 风 农 直 末启 原 蝗后始朝 沙 业 抵 时中年 气 灾的间 温 、壅 收 秦 期原小中积成汉始中 与 水气冰国日锐以终候国北灾河气气方、甚降来伴持时候,”的随候农鼠续期,旱。最着下显牧疫,此著带、灾与低降万旱时, 天下大乱,狼烟蜂起。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的兴起
努 尔
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 哈
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赤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
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
史称后金。国都赫图阿拉(现辽
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1635年,皇太极改女贞族为 皇
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国都 太
在盛京(今沈阳)。
极
努
课堂小结
政治腐败 原因 社会动荡
李自成起义 标志 军攻占北京
明朝 的
灭亡
建国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满洲
皇太极改国名为清
的
兴起 入关 明将吴三桂降清
李自成山海关失利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1)兴起:我国东北地区的 女真 族不断发展壮大。 (2)建国:1616年, 努尔哈赤 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3)发展:1635年, 皇太极 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 号为清。 2.淸兵入关(1644年):明朝灭亡后,明军将领 吴三桂 降清, 引清兵入关,并在 山海关 交战中打败李自成。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最新精品同步课件]
35岁登基,在位17年,52岁去世,是清 朝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生。其精心谋划, 继承汗位;笼络蒙 古;除袁崇焕等。
军事家。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
顺治帝
(1638-1661)
福临,为皇太 极的第九子,清军 入关以来第一位皇 帝,年号“顺治”。 1644年10月6岁登 基,由叔父多尔衮 辅政,14岁亲政。
金
因吃仙药驾崩,38岁。
(1620-1627)
明熹宗
他的 人生理想 ——木匠
魏忠贤极受宠信,被称为 “九千岁”。他排除异己,专 断国政,以致时人“只知有忠 贤,而不知有皇上”。
太监魏忠贤
政治腐败的表现:
皇帝昏庸,宦官专权
明思宗
(1611-1644)
崇祯帝朱由检继位后大
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 中 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 央 位年轻有为的皇帝。惜其性 控 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 制 皇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 力 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 下 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降
吴三桂镇守山海关
山海关之战
1645年,在 湖北通山九 宫山元帝庙 遭村民误杀。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顺治帝
京师
康熙帝
雍正帝
乾隆帝
政治制度
清朝统治
思想文化
(加强中央集权) 定都:北京 (推崇儒家学说)
课堂小结
政治腐败 政治:日益腐败 社会动荡 经济:土地兼并严重
社会动荡
明
朝 李自成起义 原因
的 推翻明朝
明太祖 洪武
明朝皇帝历12世,传16帝,共276年。
明惠宗 明成祖 建文 永乐
明武宗 明世宗
正德
嘉靖
七下历史共21课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的建立年改年号为贞观完善三省六部制度,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发兵反击突厥,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宰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唐朝与日本二、唐朝与天竺玄奘西行三、唐与新罗(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引入医学、天文、历算唐新罗音乐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政权(辽)契丹族政权的建立(西夏)党项族政权的建立首领耶律阿保机元昊时间10世纪初91611世纪前期1038都城上京临潢府兴庆府发展情况发展生产,创造文字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造西夏文字辽太宗占领燕云十六州宋太祖保持友好关系宋太宗从进攻到防御宋真宗澶(cán)洲之战与“澶渊之盟”: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三、西夏与北宋元昊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宋夏合约西夏称臣,宋给西夏岁币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的经济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14课明朝的统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明朝灭亡的原因以及启示 论文模版
课程论文题目 明朝衰亡的原因及其历史启示姓 名 学 号系(院) 班 级指导教师 xxx20xx 年 xx 月xx 日摘要: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经12世16位皇帝,历时276年, 明朝却被满清迅速灭亡,明朝灭亡的原因有许多,内部有皇帝昏庸无能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财政危机和地主阶级的内部矛盾,外部有农民起义,少数民族侵犯,天灾人祸等。
他们都直接或间接的促成了明朝的灭亡,一步一步把大明朝推向结束。
一.皇帝昏庸无能致使政治腐败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治国有为,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求贤若渴,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
自古以来,前所未有。
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后来的明成祖朱棣虽不是正统继位但也创造了贞观之治。
直到明朝后期,皇帝多是荒淫无能之徒,有好道教的,有沉溺女色的,甚至有喜欢当木匠的。
皇帝是封建国家的主心骨,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他的昏聩,势必会在朝野掀起一股荒淫之风,导致朝纲败坏,国本不固。
正是皇帝的无能造成看官场腐败,明中后期,贪官横行,暴吏无数,他们媚上欺下,贪得无厌,残暴至极,搞得民不聊生,最后导致民变,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二.宦官专权造成了权力滥用明中后期,皇室嫡亲香火不盛,接位的多是小皇帝,这样,导致内宫宦官有机可趁,把握了朝廷大权,甚至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
表现尤为突出的是万历年间。
万历不问政事,凡事由司礼监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办理。
这些宦官多是残暴、荒淫之辈,他们为了一己之私,杀忠臣,刮民膏,还勾结敌国,是明朝灭亡的另一重要原因。
三.财政危机引发了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明朝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直接的结果就是无法控制有效国内农民起义,而贫困也致使了农民起义,正所谓凶山恶水出刁民。
明朝虽然是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但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贫困时代。
明朝平均年收入约2700万两白银,明朝财政收入微薄,但是支出却相当庞大。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大单元课时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部编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❶教学分析➷【新课标】内容要点: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知道明朝政治的腐败与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认知提示:明朝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是明朝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明朝灭亡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满清入主中原建立起中国历史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一的政权,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解读:明朝在历史上曾是一个强盛的国家,但万历年间开始逐渐走向了衰亡,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加派,导致民不聊生,最终李自成起义推翻了它276年的统治,与此同时,女真崛起,建立后金,后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最终在山海关打败李自成,清兵入关,开始了清朝三百年的统治。
因此,本课的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在教材之中的地位却是举足轻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
有它才能构成完整的历史发展线索。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灭亡》上启明朝的统治,下承清朝的建立。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人关。
从时间上看,三部分内容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明朝末年——明朝灭亡后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层层深人。
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是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满洲兴起和清兵人关后的清军大肆扫荡是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
本课有两条线索:一是以明末农民起义为线索,介绍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口号及结果;二是以明亡清兴为线索,介绍了明朝灭亡的原因、过程和清朝的建立。
学习这些内容,首先要宏观把握明末清初的历史,以及明朝、明末农民军与后金(或清朝)之间的复杂关系。
学情分析本课所针对对象为初一学生,其心理特质是思维活跃、主动参与意识明显,在教学中应适当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环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对于初一学生而言,仍较为缺乏纵向的历史时间意识,知识储备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本课内容与单元的联系、与前后文的联系,为学生架起时间框架,理清历史线索,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14—21课)知识总结
【部编历史·复习干货】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4—21课)知识总结裴云慧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明朝的建立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二、朱元璋强化皇权(一)政治——全面改革官制目的:朱元璋为了进一步集中权力,强化皇权。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一分为三,设立“三司”,从而分散行省的权力;(二)思想教育——八股取士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专制统治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格式:“八股文”影响:弊:①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②不利于选贤任能,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③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
利:明朝科举考试的标准化、规范化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特务机构——设锦衣卫和东厂目的:为了监视官民,强化皇权,巩固专制统治。
措施: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又成立了东厂,合称为“厂卫”。
影响:这些特务机构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是明朝强化皇权的表现。
※※明朝强化皇权的影响:①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②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表现。
※※戚继光的精神:不畏强敌、勇于抵抗、捍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戚继光抗倭胜利原因:①抗倭战争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②人民支持,各军队配合;③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④戚继光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背景:16世纪,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侵略我国沿海地区概况: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五、艺术明朝后期最富盛名的戏剧家汤显祖,他的代表作《牡丹亭》,有力的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1.清入关后以北京为首都,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灭亡》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明朝的衰落和灭亡以及清朝的建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明朝的相关知识,对于农民起义、明朝的衰落和灭亡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对于明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和历史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明朝的衰落和灭亡以及清朝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灭亡的原因和历史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地图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明朝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a.讲述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分析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b.讲述明朝的衰落和灭亡,分析灭亡的原因和教训。
c.讲述清朝的建立,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3.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4.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明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农民起义–原因:官僚腐败、地主剥削、灾害等–影响:动摇了明朝的统治基础2.明朝的衰落–原因:腐败、经济困难、军事衰弱等–教训:统治者要重视民生、加强军事建设3.清朝的建立–原因:明朝灭亡、民族矛盾加剧等–意义:中国历史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课件
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等疯狂兼并土地,农民流离失所。
答案:____ D
知识点2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例2】(2016·青岛模拟)明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的汉族王朝,明朝时封建 体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那么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 A.蒙古人入关 B.满清入关 C.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攻入北京城 D.帝国主义的侵略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朝末帝崇祯时期朝政混乱、官员贪污昏庸导 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后来李自成成为农民军的领袖。1644年4月,李 自成指挥军队攻破北京城。崇祯帝自杀,明朝至此宣告灭亡。 答案:__C__
知识点1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例1】下列不属于明朝后期腐朽统治表现的是( )
A.皇帝不理朝政
B.宦官专权
C.加派赋税,大肆搜刮 D.实行行省制
解析: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主要表现在: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皇帝
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更是结
党营私,争权夺利。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官吏
知识点3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例3】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是我国古代又 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它的建立者是( ) A.皇太极 B.多尔衮 C.努尔哈赤 D.顺治帝 解析: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 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答案:_A___
2.过程 (1)____李__自__成____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__均__田__免__赋____”的口 号。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__大__顺____。 (2)1644年4月,攻进北京城内,明朝__崇__祯____帝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 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1616年,____努__尔__哈__赤____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 __大__金____,史称___后__金_____。1635年,____皇__太__极__改族名为满洲;次年, 改国号为______。清 2.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后,明将___吴__三__桂_____降清,引清兵入关,与清 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__山__海__关____交战失利,转战各地, 最后失败。
2019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知识梳理
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知识梳理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明朝的建立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目的:为了巩固统治,以强化皇权。
朱兀璋强化皇权的措施:(一)在地方:1、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行省,设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2、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二)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废除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三)军事方面: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一分为五),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分散兵权,统归并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四)监察方面: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特务机构锦衣卫;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区分开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成立了东厂)。
(五)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
(六)立下“祖制”,规定子子孙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集权高度强化的表现。
评价(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变化:1、明朝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2、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文体格式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随意发挥。
影响:(1)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八股文的危害)(2)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四、经济的发展农业上: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1)纺织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 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 步走向衰亡。明朝是如何衰败的 ?又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
材料一: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材料二:“帝性机巧,好亲斧锯髹漆之事,积岁不倦。 每引绳削墨时,忠贤辈辄奏事。帝厌之,谬曰:“朕已 悉矣,汝辈好为之。”忠贤以是恣威福惟己意。”—— 《明史》
明 崇 祯 帝
1644 年北 京的 三位 皇帝
清顺治帝
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
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建立了八旗制
清太祖 努尔哈赤
度,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 、行政、军事结合在一起,旗人“出 则为兵,入则为民”,大大提高了战 斗力,推动了满族社会经济发展。旗 人享有许多特权。 清朝后期,旗人还享有官俸,由于养 尊处优,败落无能,失去了当年的勇 猛善战,人们还把享有特权而又不务 正业的人称为“八旗子弟”。每300人 为1牛录,5 牛录为1甲喇,5甲喇为1 固山(一旗)。
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
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1)明朝政府腐败,民心尽失(根本原因)
(2)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3)起义军纪律严明。
唐朝 1、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 盾尖锐 2、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3、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国连年灾荒、黄巢起义 元: 1、政治十分腐败,横征暴敛,搜刮民财, 2、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3、黄河泛滥,红巾军起义 明: 1、政治腐败,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宦官专权 2、统治阶级兼并土地,农民流离失所、社会矛盾尖锐 3、陕西一带连年大旱 ,李自成起义
沉迷享乐,疏于朝政,权臣专权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初中历史目录
初一历史上册目录●01、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 1 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2、北京人●3、山顶洞人●第 2 课原始农耕生活●1、原始农业的发展●2、河姆渡人的生活●3、半坡居民的生活●第 3 课远古的传说●1、炎黄联盟●2、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3、尧舜禹的禅让●02、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 4 课夏商周的更替●1、炎黄联盟●2、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3、尧舜禹的禅让●第 5 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2、甲骨文记事●3、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第 6 课动荡的春秋时期●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2、王室衰微●3、诸侯争霸●第 7 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战国七雄●2、商鞅变法●3、造福千秋的都江堰●第 8 课百家争鸣●1、老子●2、孔子和儒家学说●3、百家争鸣●0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 9 课秦统一中国●1、秦灭六国●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3、巩固统一的措施●第 10 课秦末农民大起义●1、秦的暴政●2、陈胜、吴广起义●3、楚汉之争●第 11 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的建立●2、休养生息政策●3、“文景之治”●第 12 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推恩令”的实施●2、罢黜百家,尊崇儒术●3、盐铁专卖●4、北击匈奴●第 13 课东汉的兴衰● 1、光武中兴●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3、黄巾起义●第 14 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对西域的管理●第 15 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造纸术的发明●2、张仲景和华佗●3、历史巨著《史记》●4、道教和佛教●0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 16 课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2、赤壁之战●3、三国鼎立●第 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西晋的建立●2、八王之乱●3、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第 18 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东晋的兴亡●2、南朝的政治●3、江南地区的开发●第 19 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淝水之战●2、北魏孝文帝改革●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第 20 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1、贾思勰和《齐民要术》●2、科学家祖冲之●3、书法、绘画与雕塑初一历史下册目录●01、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的统一●2、开通大运河●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4、隋朝的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2、女皇帝武则天●3、“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1、经济的繁荣●2、民族交往与交融●3、开放的社会风气●4、多彩的文学艺术●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2、唐与新罗的关系●3、玄奘西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安史之乱●2、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3、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02、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2、重文轻武的政策●3、王安石变法●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契丹族与党项族●2、辽与北宋的和战●3、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1、女真族的崛起●2、金灭辽及北宋●3、南宋的偏安●第 9 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2、手工业的兴盛●3、商业贸易的繁荣●第10 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2、蒙古灭西夏与金●3、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第11 课元朝的统治●1、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2、行省制度●3、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第12 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1、繁华的都市生活●2、宋词和元曲●3、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第13 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2、指南针、火药的应用●3、发达的中外交通●03、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 课明朝的统治●1、明朝的建立●2、朱元璋强化皇权●3、科举考试的变化●4、经济的发展●第15 课明朝的对外关系●1、郑和下西洋●2、戚继光抗倭●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第16 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1、科技名著●2、明长城和北京城●3、小说和艺术●第17 课明朝的灭亡●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2、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3、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第18 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清朝对全国的统治●2、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3、清廷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4、巩固西北边疆●5、雅克萨之战●6、清朝的疆域●第19 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1、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3、人口的增长●第20 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军机处的设立●2、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3、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4、闭关锁国政策●第21 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1、《红楼梦》●2、昆曲与京剧艺术初二历史上册目录●0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1、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2、英国发动侵略战争●3、《南京条约》的签订●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2、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3、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2、定都天京●3、天京陷落●02、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1、洋务运动的兴起●2、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3、建立新式海陆军●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1、甲午中日战争●2、《马关条约》的签订●3、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第6课戊戌变法●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2、百日维新●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1、义和团运动●2、抗击八国联军●3、《辛丑条约》的签订●0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2、同盟会与三民主义●第9 课辛亥革命●1、革命志士的奋斗●2、武昌起义●第10 课中华民国的创建●1、中华民国的建立●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11 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1、二次革命●2、袁世凯复辟帝制●3、护国战争●4、军阀割据●0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 课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第13 课五四运动●1、五四运动的爆发●2、五四运动的扩大●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第14 课中国共产党诞生●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05、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5 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的实现●2、北伐胜利进军●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第16 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1、南昌起义●2、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3、工农武装割据●第17 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2、过雪山草地●3、红军胜利会师陕甘●06、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 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1、九一八事变●2、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3、西安事变●第19 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1、七七事变●2、第二次国共合作●3、淞沪会战●4、南京大屠杀●第20 课正面战场的抗战●1、台儿庄战役●2、武汉会战●3、第三次长沙会战●第21 课敌后战场的抗战●1、平型关大捷●2、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3、百团大战●第22 课抗日战争的胜利●1、全民族坚持抗战●3、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07、人民解放战争●第23 课内战爆发●1、重庆谈判●2、国民党发动内战●3、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第24 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2、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08、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 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6 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2、文学艺术的成就初二历史下册目录●0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西藏和平解放●第2课抗美援朝●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第3课土地改革●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2、土地改革的意义●0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第一个五年计划●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5课三大改造●1、第一个五年计划●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1、在探索中曲折前进●2、“文化大革命”●3、建设成就●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拨乱反正●第8 课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9 课对外开放●1、经济特区的建立●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10 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第11 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1、中国梦宏伟蓝图●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3、新发展理念●4、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5、开启新征程●04、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 课民族大团结●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13 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1、“一国两制”的构想●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第14 课海峡两岸的交往●1、推进祖国统一大业●2、日益密切的交往●05、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5 课钢铁长城●1、陆、海、空军的建设●2、导弹部队的发展●3、新时代强军之路●第16 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第17 课外交事业的发展●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中美、中日建交●3、全方位外交●06、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 课科技文化成就●1、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2、杂交水稻与青蒿素●第19 课社会生活的变迁●1、日常生活的变化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初三历史上册目录●01、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2、金字塔●3、法老的统治●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2、古巴比伦王国●3、《汉谟拉比法典》●第3课古代印度●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2、森严的种姓制度●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02、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1、希腊城邦●2、雅典的民主政治●第 5 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1、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2、罗马帝国●3、罗马帝国的衰亡●第 6 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1、罗马帝国的衰亡●2、建筑艺术●3、哲学和法学●4、公历的缘起●03、封建时代的欧洲●第 7 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1、基督教的兴起●2、法兰克王国●3、封君与封臣●4、查理曼帝国●第 8 课西欧庄园●1、庄园的领主与佃户●2、庄园法庭●第 9 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1、自由和自治的城市●2、城市居民的身份●3、大学的兴起●第10 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1、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2、拜占庭帝国的灭亡●04、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 课古代日本●1、6 世纪前的日本●2、大化改新●3、幕府统治●第12 课阿拉伯帝国●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2、阿拉伯帝国●3、阿拉伯文化●05、走向近代●第13 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2、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第14 课文艺复兴运动●1、文艺复兴●2、但丁●3、达·芬奇●4、莎士比亚●第15 课探寻新航路●1、探寻新航路的热潮●2、哥伦布“发现”美洲●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第16 课早期殖民掠夺●1、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2、英国的殖民扩张●3、荷、法、英殖民争霸●06、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第17 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1、议会与王权的斗争●2、革命的发生●3、《权利法案》●第18 课美国的独立●1、独立战争的序幕●2、华盛顿与独立战争●3、《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第19 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1、旧制度的危机●2、法国大革命●3、拿破仑帝国●07、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20 课第一次工业革命●1、纺织技术的革新●2、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3、火车与铁路●第21 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1、马克思与恩格斯●2、《共产党宣言》●3、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初三历史下册目录●01、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 1 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2、印度民族大起义●第 2 课俄国的改革●1、彼得一世改革●2、废除农奴制●第 3 课美国内战●1、南北矛盾的加剧●2、内战爆发●3、北方的胜利●第 4 课日本明治维新●1、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2、倒幕运动●3、明治维新●02、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电的应用●2、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3、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2、城市化●3、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1、科学家●2、文学巨匠●3、音乐美术大师●03、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1、十月革命前的俄国●2、十月革命●3、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1、《凡尔赛条约》●2、《九国公约》●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新经济政策●2、苏联的工业化●3、农业集体化●4、苏联模式●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埃及的华夫脱运动●3、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04、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1、从繁荣到危机●2、罗斯福新政●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2、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3、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2、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3、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05、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6课冷战●1、冷战的发生●2、德国的分裂●3、北约与华约对峙●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欧洲的联合●2、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1、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2、苏联的发展与改革●3、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1、万隆会议●2、“非洲年”●3、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06、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1、联合国与国际安全●2、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1、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1、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2、妇女地位的提高3、生态与人口问题。
明朝的灭亡人教版七年级历史学习教案PPT
材料九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 时不纳粮。(民谣)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得民心者得天下
四、启 示
1949年3月23日下午,中共“五大书记”即将乘车离开西柏坡。 上车的时候,周恩来关心地问毛泽东:“主席,没有休息好吧?” 毛泽东说:“休息好了,睡四五个小时,精神就很好了。”周恩来 说:“多休息一会儿好,长途行军坐车也是很累的。”毛泽东笑着 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进京赶考嘛!精神不 好怎么行呀!”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 来。”
——顾宪成
顾宪成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四)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
材料四 官豪事要之家……其田连阡陌,地尽膏腴,多夺
民之田以为田地。至于子弟恃气凌人,受奸人之投献,而
山林湖泊,夺民利不敢言。当此之时,天下财货,皆聚于
势豪之家。
——摘自《明经世文编》
材料五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
明 代
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二)起义的经过和结果
图
陕北起义
片
选
自
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进军中原
《
中
国
攻克西安 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历
史
》
1644年4月 攻克北京
七
年
级
明朝灭亡 崇祯帝自缢,统治276年 下
的明朝灭亡
册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探究三:
阅读课文第86页,思考满洲是如何兴起 并最终入主中原的?
情绪。”这段文字分析的是( C )
阅读推荐
郭沫若著《甲申三百年祭》 (1944年发表于《新华日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03 教学课件_明朝的灭亡2
10.(2019·河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质检)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 帝王都”之称。“一朝”“两代帝王”分别是指( D ) A.唐朝李渊李世民 B.明朝朱元璋朱棣 C.宋朝赵匡胤赵光义 D.清朝努尔哈赤皇太极 11.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以下属于皇太极所为的是( C ) ①继续进攻明朝 ②联合蒙古各部,势力不断扩大 ③改女真族名为满 洲 ④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D.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
知识点3: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6.明朝后期统一女真部的是( D ) A.阿保机 B.松赞干布 C.阿骨打 D.努尔哈赤 7.明朝灭亡后,引清军入关的将领是( A ) A.吴三桂 B.史可法 C.李自成 D.秦桧
8.下列局面和明朝中后期的政治情况相符的是( D ) ①政治腐败,皇帝疏于朝政 ②朝政混乱,官吏贪赃枉法 ③皇室、贵 族等疯狂兼并土地,农民流离失所 ④国家财政危机深重,阶级矛盾尖 锐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2019·周口市质检)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 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 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D ) A.官府赋税苛重 B.土地兼并导致农民破产逃亡 C.连年天灾 D.阶级矛盾的激化
山海关大战与李自成起义 明王朝灭亡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率大军南下,明朝最后一支劲旅驻扎在山 海关,在吴三桂率领下投降了清朝。李自成亲率20多万大军直杀山海关,在 山海关下与吴三桂军展开了大战。当时战况惨烈,又逢狂风大作,飞沙走石, 吴军眼见不支,突然以逸待劳的清军杀到,苦战两天的农民军被清军冲乱了 阵势,被迫退兵,清军尾随入关,杀奔北京。 李自成退回北京后,急急登位称帝,然后退出北京转战陕西、四川、湖北。 清军一路尾随,伙同明降军和地主武装剿杀农民军。1645年,李自成带少数 随从在湖北九宫山查看地势,突遭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时年39岁。李 自成率领农民军推翻明王朝,后人永远纪念他的历史功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16张)
三 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 1、明朝灭亡时间、标志 2、清军史实 3、明末农民起义失败原因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民心
弄钱剿匪 继续变匪
贫民变匪 继续弄钱
伏水翻涌:农民起义得拥护
李自成
牧羊-士兵-闯将-闯王
陕北起义
进军中原 均田免赋
攻克西安 1643 建立大顺
伏水翻涌:农民起义得拥护 民心
潮水激荡:满清入主翻新篇
吴
三
桂
山 海 关
学子纵横谈
民心 君,舟也;民,水也。 ——唐太宗《贞观政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课后余思
请从所学明朝灭亡的历史中,提取一个 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观点,并加以论述。
知识拓展
清 朝 满 八 旗 盔 甲 复 原 图
杀牛羊,备酒浆, 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严明军纪 救济贫民
吃着不尽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
均田 免赋
金江山,银江山, 闯王江山不纳绢
覆水难收:大明悲歌遗余响
1644年,明朝末帝崇祯上吊自尽。276 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出征、南迁、勤王
满 洲 兴 起
八旗 制度
皇太极
清 历史 溯源? 努尔哈赤
君,舟也;民,水也。
——唐太宗《贞观政要》
明中后期……
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明宣宗 好斗蟋蟀 (第5位皇帝)
魏忠贤为首 的“阉党”
血腥镇压
明武宗之豹房 尚武爱玩乐
(第10位皇帝顾)宪成等人明 (世 第组1宗1成位好皇炼帝丹) 的“东林党”
明神宗 不爱上朝 (第13位皇帝)
明熹宗 喜好木工 (第15位皇帝)
浑水积酿:朝政腐败引动荡
明代《流民图》
皇帝享乐 大臣争夺
阶级矛盾尖锐
民众苦楚 流离失所
浑水积酿:朝政腐败引动荡
材料一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
阶级矛盾尖锐 额内难缓,额外复急。加……派黄赋埃税赤地,乡乡
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材料二 《陕西通志》记载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豫的变情纪形略:》
知识拓展
清朝满八旗图
正黄旗
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旗
正蓝旗
正红旗
镶黄旗 镶白旗
镶蓝旗 镶红旗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朝政腐败 社会动荡
人祸
明末
1644
满清
天灾 农民战争 明朝灭亡 入主中原
李自成起义 1643,大顺(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