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明朝的灭亡。
教材通过介绍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社会矛盾以及农民起义等情况,分析了明朝灭亡的原因,同时也介绍了清朝的建立和早期的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基本情况,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知识有一定掌握。
但对于明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可能还缺乏全面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表象现象中看到本质问题,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掌握清朝的建立和早期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灭亡的原因,清朝的建立和早期发展。
2.教学难点:明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明朝灭亡的原因,分析历史事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
3.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
2.素材: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3.板书设计:设计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明朝灭亡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对新课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明朝灭亡的原因,包括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农民起义等。
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表面原因。
3.操练(10分钟)分析明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引导学生从现象看到本质。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教案
说课稿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一、说教材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明朝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表现;二是李自成起义的原因、经过及结果;三是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的概况。
二、说教学目标1、知道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概况;了解明朝灭亡和清军入关的有关史实;理解明末内外交困的原因及后果。
2、通过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3、认识统治腐朽、土地兼并、自然灾害是我国古代社会频繁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主要因素。
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提问:明朝的建立者是谁?…朱元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明王朝存在了多少年?为什么走向灭亡?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部分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提问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4-85页,概括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有哪些表现?(1)、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
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地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剥削。
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农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锻炼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提问2: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认同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2、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提问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5页,找出李自成起义的原因、口号、政策、建立政权和推翻明朝。
(1)、爆发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引发了农民起义。
(2)、口号:“钧田免赋”。
(3)、政策:提出“钧田免赋”口号。
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3单元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明朝的灭亡设计说明本课主要介绍明朝的灭亡。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社会矛盾尖锐,李自成起义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
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进入中原。
教学目标1.了解明代中后期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及李自成推翻明朝统治的基本过程,知道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
2.明朝末帝崇祯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但也无法挽救明朝的覆灭,从中认识到明朝腐败政治的巨大破坏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朝末年的腐败统治,李自成起义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
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教学方法教法:讲解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阅读理解、史料分析、思考探究、合作讨论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历史小说《李自成》。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是明朝的祖训,一部分人敬重明朝的骨气,一部分人对明朝怀有愤恨,认为明朝的统治最为黑暗。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学习《明朝的灭亡》。
二、预习检查1.说出李自成起义的经过及影响。
2.满洲是什么时候兴起的?三、学习任务一六、过程性评价《七彩作业》课堂练习。
七、课堂小结本课主要讲述了明朝灭亡的原因、过程及明末农民起义,着重介绍了李自成起义的原因、发展过程、口号、结果及影响; 还从侧面介绍了清军入关,清朝全国性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八、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活动题,并标明所考查的知识点,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课时练习。
九、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明朝的灭亡精品教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标要求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住中原。
教学目标1.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知道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2.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经过,分析李自成“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3.了解满洲兴起与清军入关等基本史实,知道明朝最终在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进逼的双重夹击下崩溃。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末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2.教学难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八旗制度与清朝崛起。
随堂练习1.哪项不是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 B )A.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C.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2.明末陕西北部地区发生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D )A.宦官魏忠贤专权B.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C.明朝政府不断增加田赋征收D.陕西北部地区发生大旱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D )①建立政权,国号“大顺”②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③攻占北京,推翻明朝④山海关大战A.①③②④B.④②①③C.②①③④D.①②③④4.1635年,皇太极改哪个族名为满洲( D )A.鞑靼B.畏兀儿C.藏族D.女真族5.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人物是( B )A.努尔哈赤B.皇太极C.福临D.多尔衮课堂小结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清兵入关,满洲贵族和汉族官僚地主的联合进攻,是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最重要原因。
板书设计布置作业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成为改变时局的关键人物,后来他的人生轨迹如何?你如何评价吴三桂这个人?。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案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目标展示
目标导学
1、温故知新:忆一忆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二、整体感知
1、本课共有三目,分别是什么?
2、从时间上看,三目内容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明朝末年--明朝灭亡后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自主教学,合作探究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阅读教材84-85页)
1、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明朝中后期社会动荡的原因是什么?政治:日益________
经济:土地________严重
2、阅读教材并结合84页相关史事,说一说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集中现在哪两个方面。
①________昏庸②________专权
3、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参与土地兼并的有哪些人?土地兼并严重带来了什么样的恶果?
①原因:政治_________
②参与人:_____、贵族、_____、_____、地主
主备人
授课人
上课时间
课题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课时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2、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李闯王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3、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王朝,满洲的兴起。
明末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丰富了农民战争的反封建内容。
1、上述材料中的“闯王”是谁?他有什么功绩?
2、他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什么口号?起义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形成性测试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反思
②1616年,_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③1635年,_______改族名为满洲;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17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重点知识点:政治影响、社会影响、思想影响、原因分析、启示
-关键词:清朝建立、社会阶层变动、思想启蒙、政治清明、社会公平
-重点句:明朝灭亡引发思想家对国家兴亡、社会改革的思考,为后来的思想启蒙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
明朝的灭亡
一、背景
1.政治腐败
2.社会矛盾
3.外患
二、李自成农民起义
2.均田免赋、免差役。
3.政治影响、社会影响、思想影响。
二、简答题
1.明朝灭亡的原因:政治腐败导致国家机构失去民心,社会矛盾激化,外患不断消耗国家实力。
2.李自成农民起义的过程:起兵反抗,提出口号,攻克多个城市,最终推翻明朝。对明朝的影响:加速明朝:加强政治清明,关注民生,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勇于改革创新。
2.教学评价:课后作业缺乏及时反馈,未能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改进措施:
1.教学方法:增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2.教学评价:及时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针对多媒体教学的改进措施:
1.丰富多媒体资源:收集更多与明朝灭亡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制作更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
核心素养目标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历史理解:掌握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提高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认识。
2.思维品质: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等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文化认同:认识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4.价值观: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国家兴亡与每个人的责任。
教学特色创新:
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清中叶以来的政治腐败、故步自封和19世纪的国际局势,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二、内容分析明朝大力加强君主专制,一度出现强盛局面,但明朝中后期政治上的僵化和腐朽,导致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朝最终在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进逼的双重夹击下崩溃。
清兵入关后,清朝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
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识读地图,了解李自成起义的经过,明确明朝灭亡和满洲兴起的时间线。
唯物史观: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思考和认识李自成起义与明朝灭亡之间的内在联系。
史料实证:通过阅读和分析史料,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和李自成起义能迅速发展的史实。
历史解释:合理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认识清兵入关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家国情怀:认识到政治腐败导致明朝中后期统治危机的出现,反映明朝的没落,李自成“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和拥护。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
难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图示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新教材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明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始。
——(明代)黄宗羲。
有明一朝,自扒皮始,至扒皮终,可谓始终不变!——鲁迅我读《明史》最生气,明朝除了太祖、成祖两个搞的比较好外,其余都不好,尽做坏事! ——毛泽东在我看来,自称日月双悬的'明,乃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和最沉闷的朝代。
——易中天(二)讲授新课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教师活动政治上日益腐败、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2)学生活动认识政治腐朽导致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腐朽,表明明朝已走向没落。
2.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教师活动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政治腐败、赋税苛重,直接原因是陕北连年灾荒。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闯王进京》图)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
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但是,可惜他们容易为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
所以李自成既有中国农民典型的吃苦耐劳,有创造力等优点,也有农民意识,小富即安,目光短浅的缺点。
前者导致他成功,后者导致他成功之后迅速败亡。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伟大而传奇的一生。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明朝后期的腐败1.(多媒体展示《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教师讲述:明朝后期腐败的基本情况。
(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多媒体出示问题:明朝后期统治腐败的后果)学生根据教材说说明朝后期统治腐败的后果。
答案提示: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目标导学二明朝的灭亡(一)背景(原因)1.根据图片简要说说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情况(多媒体展示明末农民起义战争图)2.(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学生分组讨论除了材料中所说的原因外还哪些原因?材料:17世纪开始的中国气候,此时的明朝处于明朝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
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
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蜂起。
提示: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面对灾荒,官府崔征如故。
(二)农民起义的爆发和明朝的灭亡1.(多媒体展示以下三则材料)史料解读材料一: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然催逼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技能目标:了解闯王起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清军是如何入关的;
教学难点:能够理解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明朝是如何灭亡的吗?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明朝的灭亡》;
二、动荡的社会与闯王起义:
师:课件出示闯王起义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子的?闯王起义对明朝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清军入关:
师:课件出示努尔哈赤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清军为何会入关?清军入关对明末的政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灭亡》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通过介绍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经济危机、社会动荡等问题,分析了明朝灭亡的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明朝的相关知识,对明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后期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掌握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评价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
2.教学难点: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理解明朝灭亡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
2.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4.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内容课件。
3.历史资料:准备与明朝灭亡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灭亡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明朝为什么会灭亡。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灭亡》教案-最新
2.认知学习目标。
3、问题引领、自主学习、解析课
4、问题拓展深化。
5、小结
检测
读课前提示,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明朝是怎样走向灭亡的?
出示目标
一 让生根据本课的导学提纲自主学习并合作交流本课的基础知识,并构建起知识框架.
背诵基础知识
二 知识拓展:
1、结合所学探讨明朝灭亡的原因。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贪腐成风,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根本原因天灾人祸,农民流离失所,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直接导致明朝灭亡。 直接原因。
明朝的灭亡
备课人:授课时间:
课题
17、明朝的灭亡
课型
新授
学习
目标
1.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理解李自成起义及明朝灭亡的必然性。
2、认识均田免赋的口号,记住明朝灭亡的原因。
3、了解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4、重点难点:认识均田免赋的口号,记住明朝灭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课后反思
完成练习册选择题
学生读课前提示引入。
认知目标
一 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并抢答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构建起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记忆基础知识
1、找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学生质疑补充。
学生抢答
复习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知识框架,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记忆巩固
引导学生通过材料分析找出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总结概括能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板书设计(思维导图)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灭亡》是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的第17课,教材通过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两个部分,让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和历史背景。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材设置了“思考点”和“历史资料”,旨在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級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明朝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但对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的过程,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的过程,明朝灭亡的原因。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形成自己的观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合作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七年历史下册。
2.资料:关于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的历史资料。
3.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的繁荣景象,然后引出明朝灭亡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李自成起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然后呈现清军入关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让学生明白明朝灭亡的另一个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和资料,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字数不少于300字 :在撰写作业时, 字数要达到要求, 不能太少,以保证 作业的质量。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XX
YOUR LOGO
明朝的灭亡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20XX.XX.XX
目 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教 学 目 标 03 教 学 内 容 04 教 学 重 点 与 难 点 05 教 学 方 法 与 手 段 06 教 学 过 程
明朝灭亡的经过和影响
经过:农民起义、 外患、官僚腐败 等导致明朝灭亡
影响:社会动荡、 经济崩溃、文化 衰落等
历史教训:加强 内政管理、重视 民生、提高国防 等
意义:认识历史 规律,吸取经验 教训,促进国家 发展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明朝灭亡的经过和影响
明朝灭亡的经过:从万历皇帝的怠政,到天启皇帝的阉党乱政,再到崇祯皇帝的勤政,最后到李自成攻占北京, 明朝灭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明朝灭亡的历史背景和原因,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对明朝灭亡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反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境 界和文化素养。
通过对明朝灭亡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 新。
示
作业要求:注 意文章的结构 和逻辑,语言 流畅,表达清
晰
作业提交时间: 完成时间为一
周后
要求: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表达清晰,字数不少于300字。
观点鲜明:在阐述 观点时,要明确、 坚定,不模棱两可。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2)掌握话说明朝皇帝朱厚照的性格和国家政治的失误;(3)了解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的生平和死亡的原因;(4)掌握清朝建立的过程以及清政府打击农民起义的政策;(5)了解明朝的艺术、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讲授、图表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2)通过案例研究等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明朝皇帝朱厚照的性格和国家政治的失误;(3)通过视频资料、图片阅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的生平和死亡的原因;(4)通过小组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清朝建立的过程以及清政府打击农民起义的政策;(5)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明朝的艺术、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演变的规律;(2)从历史教训中体会兴衰盛衰的变化和发展,树立珍惜和发扬优良传统的价值观;(3)爱国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服务人民。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朝的灭亡原因,朱厚照及其政治失误,崇祯及其死因,清朝建立的过程,清政府打击农民起义的政策。
教学难点:理解皇帝权力的局限性和清朝对农民起义打击的复杂性。
三、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5分钟)教师首先回顾在上一节课学到的知识,让学生有所铺垫,为今天的课程做好心理准备。
然后,让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简述预习感受。
2. 基础知识讲授(20分钟)通过讲解PPT,讲师详细讲解了明朝灭亡的原因和明朝的一些成就。
教师详细讲解以下几个问题:(1)瓦解的军队和管理混乱的政府是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2)嘉靖年间土地兼并和边塞叛乱的增多等因素,为明末灾害的频发埋下了魔难的种子。
(3)明朝的文化、艺术和科技成就方面,有印刷术、海上远航、丝绸之路等方面的较为显著的成就。
(4)有关“万历”,“一条龙”, “戚家军”,明清之际的社会环境。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灭亡》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明朝后期的历史变迁,包括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及外患等问题,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明朝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如明朝的建立、繁荣等。
但是,对于明朝的灭亡原因和过程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明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掌握明朝后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灭亡的原因,明朝后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明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明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讲授法:教师对明朝后期的重要历史事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明朝灭亡的原因和历史事件。
2.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引用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的繁荣景象,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明朝为什么会从繁荣走向灭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和外患等问题,呈现明朝灭亡的过程。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一些关于明朝灭亡的问题,如: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明朝后期的历史事件有哪些?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文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分析"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在联系.过程与方法:收集材料,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农民起义的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政治腐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明朝中后期的腐朽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成推翻明朝。
【教学难点】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自成的起义军。
三、新课讲授导入新课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吴三桂和圆圆的爱情故事,明朝末年有位大将吴三桂驻守山海关,自古英雄爱美人,他的爱妾叫圆圆,是个绝世美女,当时他的全家老小都在,后来农民起义军在自成的率领下攻入城,崇祯皇帝自缢而亡,明朝灭亡,吴三桂见大势已去,决定投降自成,可就在他去往投降的路途中,突然听说自己的爱妾被自成部下宗敏霸占,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投降了清军,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
清代诗人吴梅村根据这一故事写下了“六军恸哭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名句,那么明末的政治局势究竟是怎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一、自成起义请大家打开课本85页,根据任务扫描,介绍一下自成。
那么明朝末年为什么会爆发农民起义呢?(一)原因:根本原因:1.政治腐败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材料,找出明朝末期政治腐败的表现.表现: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教师补充: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期间,忧外患(外有金兵的侵扰,有明末的起义),是国家最动乱的时期。
但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把国家大事当回事,一心只想当木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孙文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分析"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收集材料,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农民起义的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政治腐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明朝中后期的腐朽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李自成推翻明朝。
【教学难点】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三、新课讲授
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吴三桂和陈圆圆的爱情故事,明朝末年有位大将吴三桂驻守山海关,自古英雄爱美人,他的爱妾叫陈圆圆,是个绝世美女,当时他的全家老小都在北京,后来农民起义军在李自
成的率领下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而亡,明朝灭亡,吴三桂见大势已去,决定投降李自成,可就在他去往北京投降的路途中,突然听说自己的爱妾被李自成部下李宗敏霸占,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投降了清军,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
清代诗人吴梅村根据这一故事写下了“六军恸哭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名句,那么明末的政治局势究竟是怎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一、李自成起义
请大家打开课本85页,根据任务扫描,介绍一下李自成。
那么明朝末年为什么会爆发农民起义呢?
(一)原因:根本原因:
1.政治腐败
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材料,找出明朝末期政治腐败的表现.
表现: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教师补充:
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期间,内忧外患(外有金兵的侵扰,内有明末的起义),是国家最动乱的时期。
但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把
国家大事当回事,一心只想当木匠。
他自幼就有木匠的天分,技术十分的好,很多的能工巧匠做出的东西都不如他。
朱由校整天的和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不仅制作木器,还盖小宫殿,被世人称为“木匠皇帝”。
②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除此之外,当时由于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朝廷大权落入宦官手里,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如明武宗时,宦官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宦官为了自己的利益逐步形成“宦党”,除此之外还有东林党、浙党,各党派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倾轧、排挤。
使得朝廷乌烟瘴气。
③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过渡:农民起义除了政治腐败这一根本原因外,还有社会动荡
2.社会动荡
表现:①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法纪松弛,官吏贪赃枉法,对民
众百般盘剥。
引导学生得出答案②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师:展示明代周臣的<流民图>从这张图可以看出来,这些流民衣不蔽体,衣衫褴褛,食不果腹,枯瘦如柴。
除了根本原因,还有直接原因触发了这一起义的发生。
(一)原因: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政府崔政如故。
材料展示:
下面是史书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二)经过:
请大家阅读课本85页最后一自然段内容,根据课件展示的这四个阶段,对应的找出后面三个阶段的主要事件:
老师根据明末农民战争的地图讲解李自成起义的过程。
材料研读:
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
合作探究: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1)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2)起义军纪律严明,
(3)明朝政府腐败,还不断征收各种赋税,民心尽失,这是根本原因。
(三)结果(展示图片,进行讲解)
1644年4月,百万大军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
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过渡:正当明朝走向灭亡的时候,北方一个少数名族却悄然兴起,并逐渐壮大,这就是女真族,后改名为满洲,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第二个内容。
二、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请同学们根据课本每人做一个人物卡片,找出满洲兴起过程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事迹)
1.满洲兴起
努尔哈赤:1616年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
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皇太极: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原因:因为之前女真臣服于明朝,如果不改名号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为消除这种民族心理,改女真为满洲。
)
次年,改国号为清。
(原因:是为了冲淡汉族人民历史上对金朝侵宋的沉痛记忆,从而引发的对后金的民族仇恨。
)
2.
3.清军入关:
师:1644年,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因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所虏,其父也被拘押“拷掠甚酷”,于是吴三桂开关迎接清军。
清军在
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农民军,随后,进入北京,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皇帝昏庸无能B.政治腐败
C.天灾人祸 D.满清强大
2.李自成起义建立的政权是( )
A.张楚B.大顺
C.大齐D.大蜀
3.下列各项,哪些与明朝灭亡有直接的关系,请在□内画√。
□朝政腐败,宦官擅权□土地兼并严重
□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