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渤海高中高三历史学科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查范围:必修1全册——必修二第一二单元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答题纸和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涂准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纸和答题卡按对应次序排好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题,共48分)1.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
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
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
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B.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C.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D.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2.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A.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 B.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共主C.具有血缘政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特点 D.西周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方式3.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峡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
从封建到帝制的第一次转型是指:()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4.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理在尘土之中。
辽宁省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辽宁省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2018高一上·长春月考)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 官僚政治B . 中央集权C . 天下为公D . 家国一体2. (2分) (2019高二上·大庆期中) 有学者认为:“自汉武以后,名虽尊儒,然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
后人所研读的儒家经典不是经典本身,只是经典的疏注。
儒家的精神,孔子的精神,通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已是变歪了的。
”该观点意在强调()A . 儒学公信力和价值遭到了普遍质疑B . 汉以后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C . 儒学钳制人们思想摧残了社会文化D . 儒家思想应统治者需求而发生变化3. (2分) (2018高二上·江门月考) 中医、京剧和中国画都是国粹。
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B . 《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C . 清朝同治、光绪年问,京剧走向成熟D . 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4. (2分)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真正的领袖”是因为()A . 唐朝设政事堂B . 元朝设中书省C .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D . 清朝设军机处5. (2分) (2018高二下·汕头期中) 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共同点是()A . 以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前提B . 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时期要求C . 反对君主专制和传统守旧思想D . 提出了完整的近代民主政体构想6. (2分) (2016高二上·怀仁期中) 20世纪初,上海出现了有轨电车。
辽宁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
辽宁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8高三上·滨州期末) 下表是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由此可以看出()A .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逐步加深B . 传统小农经济结构逐渐瓦解C . 近代中国逐渐落后西方世界D . 列强逐渐放松对中国的侵略2. (2分)唐代三省中某一省“负责定旨出命”。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 其长官为宰相B . 其下设六部C . 相权趋于集中D . 其取代了皇帝的决策权3. (2分)(2017·资阳模拟) 伏尔泰认为:启蒙的旗帜是“理性”,启蒙的基石是“进步”。
卢梭则认为:“文明是道德的沦丧,理性是感性的压抑,进步是人与自然的背离。
”他们观点的不同说明()A . 卢梭质疑理性和科学B . 启蒙运动的深化C . 两人主张的政体不同D . 人文主义的兴起4. (2分)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A . 民主共和B . “民主”和“科学”C . 废除君主制D . 实行资产阶级民主5. (2分) (2018高二上·江苏期末) 欧洲一体化的政治化是当前欧盟的重要现象,它正成为欧洲一体化理论研究的重要议程。
欧洲一体化的政治化可以被定义为国内政治行为,全体动员大众关注、参与和推动欧盟决策争论的进程。
下列关于欧洲一体化政治化表述正确的是()A . 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 . 消除民众的不满C . 抗衡美苏两极的需要D . 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6. (2分)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A . 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完全形成B . 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C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D . “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7. (2分)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说,国民党有两个伟大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先生,第二个伟大领袖就是蒋介石先生。
【解析】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科(高三)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1. “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此司法原则()A. 确保了明代司法的公正B. 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C. 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D. 体现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答案】D【解析】“亲亲相隐”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司法原则,反映出血缘和亲情在司法制度中的作用,体现了宗法观念对法制的影响。
故答案为D项。
“亲亲相隐”对特定人群特殊对待,不能做到司法公正,排除A项;这一原则只是认可某种特殊关系在司法中的地位,排除B项;这一原则照顾到中国人的朴素感情,不会损坏法律的权威,排除C项。
2.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
”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A. 在边疆设立节度使B. 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C. 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D. 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防范”“制约”等关键词可以看出,“法宝”的核心是通过各个部门、官员之间的相互牵制来防患于未然,能够体现这一点的是B项。
A项是唐朝实行的,排除;CD两项是“法宝”的具体体现,可以体现核心精神,但本身不是核心精神,排除C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3. 钱穆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A. 冲破了旧有的官吏来源B. 标志着贵族权力的丧失C. 完善了官员选拔的程序D. 存在着明显的制度局限【答案】A【解析】汉代的选官制度为察举制,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唐代的科举制打破了门第、血缘,以考试为选拔标准。
察举制适应了士族地主的兴起的社会状况,科举制适应了庶族地主兴起的社会状况,均冲破了旧的官吏来源,故答案为A项。
辽宁省重点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在商代内外服制度下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
周初封邦建国后,各封国视周王为“天下共主”并根据规定定期朝觐周王和缴纳贡赋。
这表明A.西周封国的自主权有限B.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C.中央集权体制逐步形成D.商周遗留原始部族政治色彩2.《宋史·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
”这表明宋代A.重视对监察体系的建设和完善B.通判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C.地方的权力扩大威胁中央集权D.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3.庄季裕《鸡肋编》载:“朱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
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
”材料反映当时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商业城镇逐渐兴起D.出现了地域性商帮4.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
夏麦方熟,秋不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
”材料表明该地区A.水陆交通十分发达B.经济结构有所变动C.自然经济局部解体D.长途贸易开始兴起5.据统计《诗经》中有大量描写并赞美爱情的诗歌,例如《关睢》、《兼葭》等篇。
而同时代的西方,智者学派也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重要命题。
据此可知,轴心时代东西方思想所具有的共性是A.人文关怀B.民本思想C.批判现实D.仁爱至上6.董仲舒在其文章《高庙园灾对》中,用灾异观念解释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庙殿火灾的原因,遭到主父偃的告发,董仲舒差点被杀。
据此可知,董伸舒的灾异观念意在A.借助天来限制君权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阐述君权神授思想D.巩固儒家正统地位7.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 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历史3月模拟试题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3月模拟试题24.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对生活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下列所述思想主张与其对应的是A.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 B.前者主张王道,后者主张霸道C.前者主张兼爱,后者主张仁爱 D.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战功25.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
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 B.领土疆域和城市人口的缩减C.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 D.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26.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
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
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
”这表明A.监察官员位卑权重 B.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C.监察机构庞大臃肿 D.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27.1907年荷兰议会通过《归化法》,规定自1908年起,所有出生于爪哇的华侨,不问其现居该地或已返回中国,均为荷兰国民。
针对荷兰的《归化法》清政府于1909年颁布了《大清国籍条例》,规定:凡父、母为中国人者均属中国国籍。
这一举措表明A.传统宗法观念成为立法的重要依据 B.清政府的近代法制观念逐步增强C.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逐渐形成 D.清政府注重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28.托克维尔认为革命的发生并非总是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
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符合这一说法的革命是A.美国独立战争 B.俄国十月革命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中国辛亥革命29.1215年6月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不得随意征税叫要确立相关法定程序;国王不得任意逮捕或监禁任何自由人或没收其财产。
辽宁高三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三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D.宗法制与郡县制2.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高度发达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D.中国人种优于其他国家的人种3.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
”这段话应是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A.推恩令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4.一部反映古代希腊的电影中有以下几个情节,你认为下列哪些情节在电影中发生符合历史真实情况:①一个阿拉伯男子为躲避国内的政治迫害来到雅典,取得了各种民主权利②公民德里希因为邻里纠纷而向公民大会申诉③为鼓励公民参政,公民大会向与会者发放补贴④公民沃尔默迪和妻子玛丽亚一起参加公民大会A.①②③B.②④C.②③D.③④5.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6.一部影片中有一组镜头: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首都城内高地国民自卫军的大炮,被人发现,随即,首都警钟长鸣,一场革命开始了。
自卫军向政府军发动进攻,当晚就占领了政府的各主要机关,临时政府狼狈逃往郊外某宫邸。
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1640年英国的伦敦B.1871年法国的巴黎C.1917年俄国的彼得格勒D.1949年中国的南京7.与巴黎公社相比,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是①无产阶级暴力夺取政权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③以夺取大城市为主要目标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8.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布了蒋介石1917年至1931年的日记,吸引了各国学者的关注。
【解析】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
渤海高中高三历史学科试题命题人: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满分:100分2018年1月1. 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对生活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下列所述思想主张与其对应的是A. 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B. 前者主张王道,后者主张霸道C. 前者主张兼爱,后者主张仁爱D. 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战功【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和墨家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所学,“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即主张节俭,这是墨家思想,兼爱是墨家思想的核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指在祭祀所用的食物选上好的原料,尽量精细,以达到仁、礼,所用后者是儒家思想,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项排除。
2. 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
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B. 领土疆域和城市人口的缩减C. 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D. 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故C正确。
宋代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加强,故A排除。
宋代城市人口没有缩减,故B 排除。
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与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无关,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经济3. 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
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
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
”这表明A. 监察官员位卑权重B. 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C. 监察机构庞大臃肿D. 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为正七品官” “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可知监察官员位卑权重,故选A;监察官员不属于地方行政官员,不掌握地方行政权,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监察机构庞大臃肿和行政效率,排除C、D。
精品解析: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历史高考模拟题2018.31. 1976年,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其中著名的史墙盘有铭文曰:“宪圣成王,左右绶刚鲧,用肇彻周邦,渊哲康王,勔尹亿疆。
”与铭文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D. 祖宗圣人,百世不迁【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宪圣成王,左右绶刚鲧,用肇彻周邦,渊哲康王,勔尹亿疆。
”这反映的是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说明天子“勔尹亿疆”主要是为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C正确;“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反映的是宗法制的内容,与题干反映的分封制不符,故A错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度,与题干反映的分封制不符,故B错误; D反映的是宗法制的内容,与题干反映的分封制不符,排除。
2. 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亦必等。
”该措施A. 阻碍了经济发展B. 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C. 动摇了农本观念D. 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秦朝统一度量衡影响的认识与理解。
“为器同物者,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说明制作同一种器物,规格必须一样。
这样的规定有利于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3. 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
理学的“反动”指A. 强化三纲五常教化作用B. 从神学政治转向伦理道德C. 注重强化谶纬神学思想D. 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答案】B【解析】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就其内容而言与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神学政治上而在伦理道德上,理学的“反动”就是指从神学政治转向伦理道德,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强化三纲五常教化作用不属于“反动”而属于对汉唐儒学的继承,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注重强化谶纬神学思想是汉代董仲舒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属于对汉唐儒学的继承而非反动,选项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题,共48分)1. 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
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
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
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A. 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B. 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C. 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D. 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学者认为分封制下周王把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诸侯,打破了原来按血缘关系组成的人群,姬姓以外的人群在姬姓周王家族及周王的同盟者分封的土地中被分割、包围了,在此过程中他们必然会受到周朝思想文化的影响,因而有利于文明与文化的共同创造,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的积极影响,B项与此相矛盾,排除;C项“彻底”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完成”的说法过于绝对,只能说是有利于华夏民族的形成,排除。
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A. 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B. 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共主C. 具有血缘政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特点D. 西周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方式【答案】C3. 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峡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
从封建到帝制的第一次转型是指:()A.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 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2018-2019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渤海高中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
2018-2019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渤海高中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C.耕作日趋精细化D.家庭生产日趋专业化2. 安徽黟县《环山余氏宗谱》中记载,明代商人余荷浦经商“二十余年,囊橐(tuó)日实,良田美宅如愿以偿”。
这一记载说明明朝()A.产生了工商皆本的思想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解除了封建礼教的束缚D.传统观念受到冲击3. “春初砍山,众木尽噘。
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
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
”这种耕作方式开始被取代是在()A.商代B.西周C.春秋战国D.西汉4. 《梦梁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240多道菜,《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临安的40种酒,仅临安一城,咸鱼专卖店就有200多家。
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地区B.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C.发达的外贸促进了大众消费D.宋代重农抑商政策已松动5. 宋朝时,“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这反映出当时()A.国家失去对农民的控制B.政府田赋收入减少C.自耕农的比例增加D.农村土地兼并严重6.现存17~19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A.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B.自然经济加速解体C.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D.海外贸易长期发达7. 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曾在西安、三原、凤翔设蚕管、织局,招南方机匠为师,又教民种桑。
桑叶、茧丝,官家都许收买,这使民节节得利,可以踊跃从事。
这表明()A.清政府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C.清朝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D.陕西巡抚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8. 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
渤海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1月模拟试题2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1月模拟试题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在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收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27、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 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滨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属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重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最新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套
最新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套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题区域均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多称自己为“夏”或“中国”;同时还追溯它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
这反映了A. 华夏正统的意识B. 家国同构的理念C. 王权独尊的观念D. 国家统一的趋势【答案】A【解析】材料“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这反映华夏正统的意识,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家国同构的理念,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王权独尊的观念,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诸侯数目减少归于统一的信息,排除D。
2. 刘邦入咸阳时,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之后,相国萧何整理秦六律,新增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章,制定了“律九章”。
这反映了汉初统治者A. 严刑重罚的治国方针B. 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C. 法不阿贵的法制观念D. 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答案】B【解析】材料中“约法三章”是要争取民心,而“律九章”是要巩固统治,这反映了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故选B;汉初统治者奉行黄老之学,并非法家治国,排除AC;由“律九章”来看,并非无为而治,排除D。
3. 唐代财赋之事,开元之前,事归尚书省;开元之后,权移他官。
有转运使、租庸使、盐铁使、度支盐铁转运使、常平铸钱盐铁使、租庸青苗使、水陆运盐铁租庸使、两税使等,随事立名,沿革不一。
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高考模拟历史
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高考模拟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
)24.马克垚认为,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之一邦。
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
据此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诸侯国与周王室的关系近乎平等B.诸侯国是由周王室管辖的地方政权C.周王室的权威尚未被诸侯国认可D.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并无盟约关系解析:“周不过只是其中之一邦”“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说明诸侯国与周王室的关系近乎平等,故A项正确。
B、D两项材料均不能体现;C项误读材料。
答案:A25.汉文帝下诏“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山林川泽供百姓樵采,并一度废除过关用“传”(官方所发过关通行证)的制度。
汉文帝的这一举措()A.促进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B.推动了商业经济的发展C.突出了统一市场的重要性D.体现了抑商政策的转变解析:“弛山泽之禁”,是指放松对山林矿藏资源的专营,将资源性产业向民间开放;废除过关用“传”的制度,则减小了地区之间的物流成本,统一市场的优势得以展现,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
“区域性商帮”形成于明清时期,A项不符合史实;C项观点片面;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国力极度羸弱,在此背景下汉文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促使经济复苏,结合“一度废除”可知这种举措仅是暂时性的,D项错误。
答案:B26.黄宗羲说:“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据此可知,黄宗羲()A.反对皇位世袭B.主张宰相职位世袭C.主张限制君权D.反对废除丞相解析:A、B两项材料均不能体现;C项与材料不符。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大意是天子的儿子不一定都很贤能,需依赖贤能的宰相辅佐,这样天子仍然做到了唯贤是举。
如果废除了宰相,天子的儿子一旦不贤明,那就没有贤能的人辅佐他了,故D项正确。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卷(解析版)(含答案解析)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
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
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 贵族逐渐平民化B. 姓氏逐渐普及化C. 宗法制逐渐瓦解D. 社会逐渐平等化2.白居易《新乐府》中的《盐商妇》有如下描述:“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
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
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知。
”材料中白居易所描述的经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唐中央政府财政十分困难B.盐铁尚书执行政策不力C.州县的盐利比中央政府少D.州县推行重农抑商政策3.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强大的中央官僚机构,下面是庞大的社会底层农民,但中间层即地方政府却是松散而脆弱的。
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客观上有利于()A.增强地方政府的自主权B.儒学维系统治秩序C.促进小农经济稳定发展D.防止社会两极分化第1页共32页4.黄宗羲指出:“……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曰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
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为此,他主张()A. “有治法而后有治人”B. “天下为主,君为客”C.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D. 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5.“哲学史的真正发展地是古希腊。
一谈到古希腊,我们就有一种亲切感,就好像回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一样。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这句话说明()A. 近代西方哲学与德国关系密切C. 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B. 德国哲学思想理论缺乏原创性D. 德国人对传统文明的深刻眷念6.法国古典学家库朗热的《古代城邦》中写道:“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或建立一支戏剧歌队时,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三十三年间他必须服役于国家;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他也不是自己意识的主人,因为他必须信仰国家的法定宗教,参与祭祀,他不能相信只有一个神……”由此可知,当时雅典的()A.民主政治尚未形成保护公民权利的机制B.公民私有财产实际上为城邦所有C.良性的政党政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D.法律和宗教与社会习俗关系密切第2页共32页7.古罗马某法律规定,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面四个条件:(一)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二)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人;(三)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四)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宣述。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渤海高中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学科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材料题)两部分。
考查范围:必修1、2、3全册——选修3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答题纸和答题卡上或贴好条形码,考生要认真核对涂准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
2.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监考教师要将答题纸和答题卡按对应次序排好、核对、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1、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改称为凤阁、鸾台,并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旨在:()A. 加强专制皇权B.削弱地方割据势力C. 提高行政效率D.扩大官员选拔范围2、《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最烦逃脱惩罚。
”这表明罗马法()A.重视证据B.重视审判程序公正C.量刑宽松D.注重维护平民利益3、2018年1月20日,特朗普政府因面临无钱可用状态而启动“关门”程序。
“无钱可用”的原因是国会两党恶斗导致政府预算法案搁浅。
特朗普政府关门体现了美国()A.联邦制原则B.议会主权原则C.两院制原则D.行政立法制衡4、近代一位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不平等特权是()A.片面最惠国待遇B.协定关税C.在岸口巡查贸易D.租借特权5、马克思说:“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具有自发性、偶然性。
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这表明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实际原因是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B.民族矛盾尖锐导致阶级矛盾激化C.工业革命与当时生产关系的矛盾D.工业革命导致无产阶级队伍壮大6、抗日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随后的国共内战时期,由总共控制的区域亦被称作“解放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第I卷(选择题48分)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
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 贵族逐渐平民化B. 姓氏逐渐普及化C. 宗法制逐渐瓦解D. 社会逐渐平等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的宗法制的认识和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材料反映了百姓一词含义在东周前后的变化;东周以前,百姓多指贵族、帝族;东周后,百姓多指平民布衣。
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宗法制的逐渐瓦解,C符合事实和题意,正确;A项只是材料反映的现象;BD两项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2. 白居易《新乐府》中的《盐商妇》有如下描述:“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
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
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知。
”材料中白居易所描述的经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唐中央政府财政十分困难B. 盐铁尚书执行政策不力C. 州县的盐利比中央政府少D. 州县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
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
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唐中央政府财政十分困难。
故选A。
BCD都不符合材料,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内容3. 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强大的中央官僚机构,下面是庞大的社会底层农民,但中间层即地方政府却是松散而脆弱的。
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客观上有利于()A. 增强地方政府的自主权B. 儒学维系统治秩序C. 促进小农经济稳定发展D. 防止社会两极分化【答案】B权力的弱化有利于中央对社会底层农民的控制,形成专制统治,在中国古代,要维持整个国家之稳定,上下必须达到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的引子,在古代正是道德,因此这种构成客观上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小农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是强调社会的两极分化,故D项错误。
4. 黄宗羲指出:“……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日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
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为此,他主张()A. “有治法而后有治人”B. “天下为主,君为客”C.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D. 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给予历史事物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可知,题干主旨,即在强调“建立‘天下之法’”“由‘公法’取代“私人之法””。
据此,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的表述,均与题干主旨不相符合,排除。
D项符合史实和题干主旨,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思潮·黄宗羲的“天下之法”5. “哲学史的真正发展地是古希腊。
一谈到古希腊,我们就有一种亲切感,就好像回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一样。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这句话说明()A. 近代西方哲学与德国关系密切B. 德国哲学思想理论缺乏原创性C. 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D. 德国人对传统文明的深刻眷念【答案】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一谈到古希腊,我们就有一种亲切感,就好像回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一样”,联系希腊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解答。
6. 法国古典学家库朗热的《古代城邦》中写道:“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或建立一支戏剧歌队时,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三十三年间他必须服役于国家;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他也不是自己意识的主人,因为他必须信仰国家的法定宗教,参与祭祀,他不能相信只有一个神……”由此可知,当时雅典的()A. 民主政治尚未形成保护公民权利的机制B. 公民私有财产实际上为城邦所有C. 良性的政党政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D. 法律和宗教与社会习俗关系密切【答案】A【解析】通过归纳概括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主要强调了雅典公民对城邦的义务和雅典公民所受的约束,而自身权益却没得到应有的保护,故A项正确;从“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可判断出,根据城邦规定,雅典公民有义务在被抽中签时,捐献个人财产,但并不意味着财产实际被城邦所有,故B项错误;雅典的民主是直接民主,没有政党政治,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法律和宗教与社会习俗的关系,D项错误。
7. 古罗马某法律规定,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面四个条件:(一)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二)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人;(三)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四)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宣述。
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法律是()A. 自然法B. 十二铜表法C. 公民法D. 万民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罗马法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内容内容可知该法律有具体的规定,所以不是自然法,排除A。
由第二项条件内容可知,证人和“司秤”都应是罗马人,那么交易的双方可能不是罗马人,说明该法律是为了适应罗马帝国扩张,处理外邦人之间和罗马人与外邦人之间关系的法律,所以排除BC,故应该是万民法,故选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罗马的法律·万民法8. 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
对此解读有误的是()A. 主张探讨人类社会B. 追求道德和正义C. 维护雅典的直接民主D. 体现神秘主义色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可知苏格拉底主张探讨人类社会,追求道德和正义;由“都是神安排的”可知他的思想中存在神秘主义色彩,故ABD符合苏格拉底的思想,但不符合设问内容,故排除。
C项无法反映苏格拉底的思想,故选C。
9. 马列主义史观认为: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在描写主人公鲁滨逊的种种经历的同时,也展示和剖析了人物的思想性格。
由于鲁滨逊的形象反映了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个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追求财富的进取精神。
对这一精神产生直接影响的是()A.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B. 法国的启蒙思想C. 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人性,以“人文主义”为核心,肯定人的欲望和价值,反映了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对18世纪初的《鲁滨逊漂流记》产生直接影响,故A 项正确;法国的启蒙思想强调理性,主张以人权反王权,以民主反专制,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鲁滨逊漂流记》成书于18世纪初,故C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0),主要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10.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
在评价他时,有人认为他是个殖民者,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
有人说他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缩短了美洲社会步入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用“两个文明汇合”、“两个大陆相遇”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对哥伦布评价不同主要是由于评价者()A. 国籍不同B. 阶级出身不同C. 史观、立场不同D. 受教育程度不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不同的史观,站在不同的立场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有人认为他是个殖民者,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侵略和屠杀”是运用革命史观,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分析认识到;“有人说他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缩短了美洲社会步入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是运用文明史观进行分析的结果;“ 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用‘两个文明汇合’、‘两个大陆相遇’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利用整体史观分析评价的结果。
故应选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对新航路开辟的评价11.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指出:“……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
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B. 国际分工明确合理C. 殖民体系最终形成D. 世界成为一个整体【解析】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英国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它在亚、非、拉许多国家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由材料可知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故A正确;材料中“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洲门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体现了英国对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进行残酷的剥削,造成那些国家和地区的落后,说明国际分工并不合理,故B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材料中并看不出来,故C错误;材料主要意思是世界很多地方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12. 大多数的美国开国精英不相信具体的“人民”具备自己统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约翰·亚当斯认为:“民众的忌妒的呼声、猜忌、疑心、自负、傲慢、骄横、野心和某个地位优越者的暴躁”,一旦被用来对付某个人,其结果必然是,“一群不受节制的乌合之众的愤怒和狂暴,通过擅长蛊惑的专制者的暗中挑唆,就会爆发为各式各样的攻击、毁谤和怒火,往往以谋杀和屠戮而告终”,其程度之可怕,在专制主义的历史上都是难有其匹的。
为此美国实行了()A. 议会制共和制B. 三权分立C. 精英政治D. 邦联制总统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