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中语文必修2 8 兰亭集序 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第8课《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实词意义。

2、理清课文内容层次,品味朴素清新的语言。

3、理解作者的生死观,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序的题材特点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2、作者背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就在此集会,他们曲水流觞,引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

王羲之不但文章写的好,又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于是兰亭流芳万古。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帖卷》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从书法而言,它是历代书法家必摹之帖。

同学们可以翻到本册书的插图,欣赏《兰亭序帖卷》。

这里每个字都孕育着生命,通篇看来,浑然一体。

东晋时人评论王羲之的书法笔势为“飘如浮云,矫若惊龙”,意思是像浮云一样飘逸,像惊龙一样矫捷。

这篇《兰亭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登峰造极的佳品,它更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通篇三百二十五字,文词优美,言简意深。

笔墨光泽与内涵文采交相辉映,珠联璧合。

二、注音癸.丑guǐ会.稽kuaì修禊.事xì激湍.tuān流觞.曲水shāng游目骋.怀chěng形骸.hái彭殇.shāng三、整体感知1、指名提问学生背诵前两段。

2、本文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找出能概括作者情感的字词。

乐——痛——悲我们就以此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走进兰亭,走近王羲之的感情世界。

四、赏析课文1、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41名士在兰亭举行修禊诗会,因什么而乐?找出文中语句,再用自己的话概括景秀: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时美: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乐人贤: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仰观俯察情畅:畅叙幽情极视听之娱如此良辰美景乐事,对于有着高洁脱俗情怀,美好自由心灵的作者来说,真乃人生一大乐事,所以文中说“信.可乐也”(实在)。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优秀教案

第8课《兰亭集序》优秀教案【教学目标】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二、体会作者由\"乐\"到\"悲\"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由\"乐\"到\"悲\"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问:大家是否喜爱中国的毛笔书法?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书画作品: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

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王羲之有\"书圣\"之美称,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众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出示图片)。

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记下了他们的千古风流,王羲之为这些诗作的书序《兰亭集序》,更以其文采书艺双绝而脍炙人口。

今天我们不仅欣赏到其书法美,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其文章的美。

二、朗读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听清文章语气、节奏和读音。

注意:癸(guǐ)丑修楔(xì)流觞(shāng)游目骋(chěng)怀趣(qǚ)舍万殊齐彭殇(shāng)2、学生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三、整体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1、讨论: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

)学生发言后,明确本文层次,板书:(一)记叙兰亭盛况;(二)抒发人生感慨;(三)交代作序目的。

2、、找出每一节中表达作者情感变化的字眼:乐——悲——痛。

四、文本研习(1)赏析第一段本文记叙了这次兰亭集会的盛况,让我们先来看,这是怎样的一个集会?时间、地点、事由、人物、景析: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铿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

"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

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一)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记叙兰亭盛况;(二)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抒发人生感慨;(三)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交代作序目的.六、总结升华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本文作为书序介绍了作诗的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的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的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的意义(“后之览者,亦将由感于斯文”).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

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第二课时一、教师导入二、目标定向:1、揣摩鉴赏文章的内容以期尽快形成背诵思路。

2、感悟文章的韵味和节奏,体会作者在文章中乐—痛—悲情感变化中的生命意识。

三、自学指导1、第一段可用哪一个词加以概括(可在文字中寻找)明确:乐2、哪些东西信可“乐”呢?明确:景-—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山)清流急湍,映带左右(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天)人——贤—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事--雅- 一觞一咏3、联想、比较、拓展:① 引入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② 两人同写暮春江南,景物特点有什么不同?明确:丘迟之景,勃勃生机,活泼热烈。

意在唤起身处北方的陈伯之的思乡之情;羲之之景,清俊高雅,有超凡脱俗之韵. ③ 讲到“人贤”,引入刘禹锡《陋室铭》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在表明,美景配贤人(赏心悦目,良辰美景)。

4、学生试背第一段,教师示范背诵5、朗读第2段,用哪一个词概括本段? 明确:痛6、“痛"在何处? 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谈玄悟道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归隐山林 情随事迁随化,终期于尽——痛7、引入范仲淹《岳阳楼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比较他们的精神境界.8、学生试背第二段,教师示范背诵.9、学生朗读第三段,用一个词概括本段:明确:悟10、有人说本文流露出了作者某些消极的情绪“ ”为证。

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到底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呢?(“悟”出了什么?)明确: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否定“老庄”的背后是对人生的肯定(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是有所作为的)四、合作探究五、解惑答疑六、总结升华 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优秀教案.doc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优秀教案.doc

第亭集秀教案 【教】 一、有感情课悟人生题的深切感慨。

二、【教点】 体会作者由 \"到\"悲\"的思想感情。

【时 【程】 时 入 问:大家是中国的法?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画作品: 王羲之亭序帖卷》。

精法作品感受到了术的美,中国象形 文字的古美。

王羲之有 圣 \"之美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 和众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亭(片) 。

与 下的流,王亭集序》 ,更 以其而脍炙人口。

今法要跟大家一起其文章的美。

二、朗读 1。

要求学生注意听清音。

注意:癸 (gu 丑ǐ)修楔 (x ì (s h ān g ) (c h ěn 趣(q ǚ舍)万( sh āng ) 2、读。

准字音上课文的印象。

三、整体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 论: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 ?用六个字来概括。

)学生发(亭盛况; (二人生感慨; (三)交代作序目的。

2、、找出中表达作者化的字— — 悲— — 痛。

四、文本研习 (析第一段 亭集会的盛先来的一个集会? 、地点、事由、人物、景 析: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左右 作铿有言,写出了宴集美的光。

"崇 山峻岭高峻;茂林修竹,幽;清澈溪净明朗;湍急的流水, 玉 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

析: "曲水⋯ ⋯ " 文人都是高雅之士,因此的聚会免不了 "酒"", "酒"是感情的催,"是情感的品 ",曲水(把盛酒的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 的前就酒) ,竹 管,然而可以叙幽情 ",抱。

出示曲水片,伴白: , , 亭集会上, 仿佛看些儒雅 意人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千。

直到今天, 每年三 月三日法家、画家、文学家集此地曲水,借古人之地, 代人的豪情。

"天朗气清"。

"仰⋯ ⋯ 俯⋯ ⋯ "。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优秀5篇)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优秀5篇)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优秀5篇)《兰亭集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文言字、词、句教学,读懂文章内容,并能成诵。

2、品味文中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3、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3、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看图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

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赏玩临摹之,以致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

唐太宗驾崩,此真迹又作为殉葬品埋入地下,后来此墓被盗,真迹永远失踪,成为千古憾事。

我们现在所见的是唐代冯承素的摹本。

它跨越千年,魅力长在,历代文人吟诵品评,不能释怀,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欣赏这篇传世佳作。

(板书课题:兰亭集序王羲之)二、检查预习1、学生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作品。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教辅),读懂文章内容,翻译文章一遍。

3、找出文章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尝试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内在原因。

4、文言知识积累(见幻灯片)三、研习课文1、教师配乐范背课文学生找出感情变化的词语,把握作者感情变化线索。

明确:乐——痛——悲2、回顾第一、二段:“信可乐也”,作者参加兰亭修禊事,乐因何而生?学生回答后明确:时令宜人--乐,高朋满座--乐,环境幽美--乐,活动高雅--乐,天气晴朗--乐。

总而言之,能“游目骋怀”“畅叙幽情”“信可乐也”。

(板书“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3、读第三段思考:王羲之参加兰亭雅集如此快乐,但他笔锋一转,呼出“痛哉”,痛由何而来?“痛”什么?讨论提示:第二自然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夫人之相与放浪形骸之外”。

“夫”字为抒发感慨的标志。

作者从人们为人处世的方式入手,以此为切入点,引出第二层的感慨:“虽趣舍万殊岂不痛哉!” 第一个分号所在句讲了两种人生态度——“晤言一室之内”与“放浪形骸之外”。

高中语文必修2《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2《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一、【知人论世】(一)走近作者王羲之(公元321~379,一说303~361),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人。

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

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

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称。

书法刻本以《乐毅论》《兰亭序》《十七帖》为著。

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

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

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

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二)背景介绍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

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

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

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

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

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二、【文体知识】《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

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

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

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三、【课文解读】(一)重点词句1.通假字:虽趣舍万殊(“趣”通“取”,往,取。

)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如,像。

)2.词类活用例释:(1)名词的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带——像衣带一般环绕着)(2)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齐彭殇为妄作。

关于《兰亭集序》教案九篇

关于《兰亭集序》教案九篇

关于《兰亭集序》教案九篇关于《兰亭集序》教案九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兰亭集序》教案篇1【复习目标】1、复习本课的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及翻译重点句子。

2、记诵全文。

【复习流程】一注音(5分)癸(ɡuǐ)丑会(kuài)稽修楔(xì) 激湍(tuān)流觞(shāng) 管弦(xián)游目骋(chěng)怀齐彭殇(shāng)晤(wù)言一室之内趣(qū)舍万殊一死生为虚诞(dàn) 曾(cēng)不知老之将至若合一契(qì)放浪形骸(hái)嗟(jiē)悼(dào)感慨系(xì)之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10分)1、群贤毕至(全)2、少长咸集(都)3、清流激湍(流势很急的水)4、亦足以畅叙幽情(深藏的感情)5、是日也,天朗气清(代词,这)6、信可乐也(诚,确实)7、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交好)(低头仰头,比喻很短的时间)8、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依,随着) 9、虽趣舍万殊(进取与退让)(不同)10、感既系之矣(附着) 11、不能喻之于怀(晓,懂得)1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原因)13、列坐其次(排列) 14、列叙时人(一个个地)1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通“故”所以,因此)(看作一样)(是)16、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 17、或取诸怀抱(之于)18、晤言一室之内(对面谈话) 19、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20、向之所欣(向来) 21、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着)三、一词多义(15分)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水边)(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次一等)(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有序的排列)(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5)余船以次俱进(次序)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到达,最后所达到的结果)(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5)肃宣权旨,致殷勤之意。

高中语文 8 兰亭集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8 兰亭集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赏析清雅朴素之 美
品味即景感怀之 痛。
感悟千古同悲之 思。
四、延伸 1.感悟主旨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重视精神超越,主张珍惜有生之 年,多做实事的人生态度。 (3 分钟) 2. 探求真义
学生思考探究 (3 分钟)
理解作者情怀
出示问题:作者在文章结尾说: “后之览者,亦将有 学生思考交流,
读写结合练习,
感于斯文。 ”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对待生死(生命) 为课后写下自己的看 培养创新思维。 的态度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古今中外的哲人对此都做 法做准备。 (4 分钟) 出了探索。下面列举出几种观点(出示哲人的话) ,你赞 成哪一种?或者,你还有什么别的看法? 请以“羲之,我想对你说……”为题,写出来。 (4 分 钟垫 1.扎基固本: 出示练习,请学生即刻作答。 (5 分钟) 2.难句释义 选取几个句意理解有难度的句子,引导学生准确翻译。 (5 分钟) 三、探究 1.情感初探: 出示问题: 请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三 个词语:乐、痛、悲。请学生回答。 (2 分钟) 2.问题探究: 乐因何而生? 痛由何而来? 悲缘何而发?
一、前奏 1.赏照入题: 欣赏照片,分享快乐。 引入新课, 展示学生聚游的几张照片,引入本课,板书课题。 (2 (2 分钟) 营造氛围, 分钟) 创设情景, 巩固背诵。 2.品帖试背: 品鉴书法,感悟神韵; 展示唐人冯承素 《兰亭集序》 书法摹本, 品鉴书法 “飘 背诵语段,展示风采。 若浮云,矫如游龙”的神韵。以帖为引,请学生试背文章 (3 分钟)
五、结束 1.收束全文: (1 分钟) 2.布置作业: (1 分钟) 学生聆听、记录。 ①整理文言知识 (2 分钟) ②背诵全文 ③微写作:完成《羲之,我想对你说……》
板书设计: 兰亭集序 良辰、美景 乐 赏心、乐事 课堂小结: 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大发感慨,但在深沉的感慨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既然“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就应该追求真正的人生之乐,这人 生之乐便是开头的兰亭雅集,那是 形象化的表现。也正因此,作者倍加珍惜, “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以期在混浊的人世间留下会稽山 的一叶苍翠,在混浊的人生长河中溅起兰亭曲水的一脉清波,真正实现“诗意地栖居” 。 正如著名学者周国平说: “一个人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他都 好像是把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 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 如此他就会形成一种豁达的胸怀, 在沉 浮人世的同时也能跳出来加以审视。他固然仍有自己的追求,但不会把成功和失败看得太重要。他清 楚一切幸福和苦难的相对性质,因而快乐时不会忘形,痛苦时也不致失态。 ” 痛 世事无常 王羲之 由己及人 悲 千古同悲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三篇】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三篇】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三篇】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三篇】《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小编整理了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协助!兰亭集序教案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序文的特点,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疏通课文,理清思路,归纳、积累文言字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理解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理解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故事,以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东晋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一群文人雅客正在在山间别苑吟诗作赋。

其中有一人忽忽悠悠站起身子,借着几分醉意,自告奋勇地要求为众人的诗集作序。

在众人热烈簇拥下,只见他拿起鼠须笔,饱沾浓墨,在蚕丝纸上畅意挥毫,人群中不时传来啧啧的赞叹声。

待到作品出炉,此人便把毛笔一撇一掷,瘫坐在旁边的一个藤椅上,打起呼噜来了。

第二日酒醒,他仍然觉得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再次书写,却发觉都不如第一篇来的好,不禁长叹。

这是又是一个神来之笔的传说,当然,如果当事人没有扎实的文学祭奠也是无法醉中写佳作的。

这个稀里糊涂写序的人,就是王羲之,那卷无意之作,就是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二、整体感知1、全班齐读,圈出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读后纠正个别字音)2、快速浏览全文,试从每段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字眼。

(乐——痛——悲)三、文本研习也就是说,作者的情感是有一个起伏的变化过程,究竟是什么让这位大师心起波澜呢?我们首先来看一看,他为什么会觉得快乐?(在学生回答的同时解决部分字词问题)1、自读第一段,思考:兰亭聚会,俯仰之间,乐在何处?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良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美景)#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里的景色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兰亭集序》教案高中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乐”的原因。

2、通过反复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体会作者的“乐”。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乐”的原因。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其朴素精练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通过播放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连唐太宗都赞赏不绝。

此文为什么又被称为‘文中上品’呢?它为什么跨越千年依然动人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作为文学作品的《兰亭集序》的魅力所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走进作者,了解背景学生分享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内容。

2、字音辨识放录音,听录音,纠正字音。

3、朗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根据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4、了解内容明确:此两段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1、迅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集会的?明确: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环境、活动、天气、感觉2、作者参加集会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明确:快乐。

“信可乐也。

”3、有人将本段之“乐”总结为“五乐”,你能找出并加以总结说明吗?明确:五乐——人贤、辰良、景美、情真、赏心。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1、找出课文中,是如何描写景美的?明确: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2、作者这些写景状物的语言有何特点?明确:精炼优美、朴素清新3、另外,文章开头总叙,只2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体现出语言的什么特点?明确:言简意赅(五)拓展延伸模拟想象你便是其中一文士,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将景物和你的感受诉诸笔端。

(六)课堂小结有感情的齐读本段,体会作者“乐”之心情。

(七)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预习第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何而“痛”?又为何而“悲”?《兰亭集序》教案高中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的:学习本方自然清新的风格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词类理解本文的感情重难点:如何看待作者借题发挥,阐明生死观的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步骤:一、导入:公元353年农历3月3日,当时阳光明媚,王羲之和当时的41位名士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

高中语文 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兰亭集序》【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出现的“毕”“修”“次”是等重点实词、“之”“于”“夫”等重点虚词的含义,定语后置等特殊性文言句式。

2、理清文本结构,认识作者感情变化,探讨作者积极的人生观。

课前准备;(一)课前自学准备1、文学文化知识序是一种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

序分两类,一是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多为劝勉之辞;一是书序,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文字,多是介绍成书经过、出版或写作的旨意、作者的情况等。

《兰亭集序》属于书序。

2、作者王羲之,字逸少,祖籍琅琊临沂。

善书法,有"书圣"之称。

又因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3、背景简介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初渡浙还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

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

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

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此序即后来在文学史,更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兰亭集序》。

此序一反《兰亭集》中“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玄言诗作派,也脱离了追求骈骊的窠臼,是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

其深刻的生命感悟读来的确让人心为之恸。

补充: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

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

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

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

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

4、流觞曲水: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

8、《兰亭集序》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领悟作者对生死问题的深切感慨。

2.指导学生体会本文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简介作家作品,引导学生参看书下注释(1)。

“序”是一种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

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个作序,《兰亭集序》即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其思想和辞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从中可以看出东晋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养、精神状态和文学造诣。

二、朗读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听清文章语气、节奏和读音。

特别注意读准下列生字:癸(guǐ)丑修楔(xì) 流觞(shāng) 游目骋(chěng)怀趣(qū)舍万殊齐彭殇(shāng)2.学生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

三、讨论第一段内容抽读第一段。

提问: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盛况的?指名学生依次朗读每一句的内容,然后概括出每句话的内容要点。

板书明确:(1)时间:“永和……癸丑……暮春……”地点:“……兰亭……”目的:“修禊事也”(2)人物:“群贤……少长……”(3)环境:“此地有……,又有……”(4)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5)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6)感受:“……信可乐也。

”(7)讨论: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归纳:人贤:名士济济,聚会兰亭景美:山环水绕,境界清幽可乐之事赏心: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信可乐也良辰:天朗气清,日暖风和乐事:俯观仰察,游目骋怀(8)讨论:这两段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明确:写景抒情,叙议结合。

(9)讨论: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点?明确: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精练优美,朴素清新。

四、布置作业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一、集体背诵第一段简要复习第一段内容,导人新课。

二、讨论第二段内容1.学生齐读。

2.结合课后练习(一)中的(2),讨论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而转为“痛”的?明确:痛“人生苦短”。

从哪些句子看出作者痛在“人生苦短”?明确:当其欣之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本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八课《兰亭集序》第二课时。

一、设计思路1. 指导思想这个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此类散文多以描写景物,记述游览经历为主。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心潮澎湃,在景物的描写中常常倾注了个人的情感。

《兰亭集序》在写景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顿悟。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中尽显生命的张力,被后人赞为“天下第一行书”。

作为一篇书序,文章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人生境界,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并抒发了自己高旷的宇宙情怀,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结合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感及无味感,本教案的设计思路注意了以下三点:(1)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采用知识检测形式,提高学生的文言积累能力。

(2)音乐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书法展示,形象直观呈现“王羲之”。

(3)小组讨论,品味语言体悟情趣,培养积极情怀。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巩固文言实词虚词,抽查背诵,品味语言探寻情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完成习题,学生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集体背诵;通过欣赏书法《兰亭集序》,学生感受书法的美;通过朗读及小组讨论,学生品清新质朴、自然流畅的语言,悟作者人生境界。

情感与价值观:理解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体会作者在深沉概叹中蕴含的积极情怀,培养自己积极乐观的情怀。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赏析景语体味情语。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文章中由乐到悲的情感变化,探究作者的人生境界(审美境界,生活境界和生命境界)及体悟作者深沉概叹中包含的积极情怀。

二、教学准备(1)学生背诵全文并搜集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及历代评价;(2)老师准备阿言的《兰亭集序》歌曲及唐代书法大师冯承素临摹的《兰亭集序》作品;(3)PPT课件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巩固积累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群贤毕.至列坐其次.足以极.视听之娱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茂林修.竹况修.短岁化,终期.于尽答案:全旁边穷尽把······看作一样高(寿命)长至,及2填空《兰亭集序》的体裁是(),而它并没有像一般作品那样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对书的内容和特点的阐述上,而是重点在( )上。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八课《兰亭集序 》教案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八课《兰亭集序 》教案

兰亭集序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学习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及书序的特点。

2.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词类,句式的特殊现象。

二、能力培养目标1.仿学课文生动的语言——景语、情语、叙事语。

2.掌握书序体裁的特点,提高把握文言词类,句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理解作者关于生死的慨叹,把握作者对生死不得等量齐现,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诞之意。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把握书序的特点,学习本文洗练,自然、清新、生动的语言。

难点:如何看待作者借题发挥,阐明的生死观。

解决办法1.了解作者。

2.了解作者所生活的时代。

学生活动设计一、课前预习1.借功课下注释,朗读课文,了解其意。

2.注意课文生动语句的赏析。

3.归纳文意,疏通结构。

二、课内采用出题,学生自讲,教师总结的方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突出把握书序的特点,学习本文的生动语言。

2.明确评价作者阐明的生死观问题。

二、整体感知1.解题本文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作者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现在山东省临沂县)人。

他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蛇”,有“书圣”之称。

王羲之胸怀旷达,喜好自然山水,他的散文疏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他的文学功底。

因他作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你又称他为王右军。

“兰亭集序”即兰亭会诗集的序言。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晚者,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土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于三月三日在会(kuài)稽(jī)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

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今存《兰亭诗》,包括21人所作37首作品,王羲之的序是当场写出的,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集序》,书法上也称《兰亭序》。

2.文章的主旨及特色这篇序文,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朴素清新的语言,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并且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其中流露了一些消极思想。

本文作为一篇宴游诗序,感情色彩十分浓厚,篇首的叙事情景交融,诗情画意。

8兰亭集序-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

8兰亭集序-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

兰亭集序-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兰亭集序》这首佳作的感受和了解,理解书法的本质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文学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3.引导学生在模仿书法的过程中体会书法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锻炼学生的审美感觉。

教学准备:1.课件《兰亭集序》原文,以及林则徐先生的书法作品。

2.学生课本及练习册。

3.书法毛笔、砚台、纸张、墨汁等相关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林则徐先生的书法展示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朗读原文学生跟读兰亭集序原文,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的文学欣赏打好铺垫。

3. 文学欣赏通过课件展示林则徐先生的书法作品,指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习其遵循“静中寓动”的表现手法,体会书法在情感传递中的作用。

4. 模仿书法学生分组进行书法练习,通过笔画和布局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于文化传统的认识。

同时,也可以在书法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5. 思考与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兰亭集序》的内在含义和外在意蕴。

引导学生将书法和文学相结合,对于书法的精髓更具深层次的认识。

课后练习:1.课后对于书法进行巩固训练,并配合柳公权的《九成宫醴泉铭》、王羲之的《兰亭序》等书法经典进行学习。

2.通过平时的阅读和积累,进一步发现文学中体现的书法魅力,深入探究书法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教学评价:学生可以通过书法的模仿和文学的探索,学习书法的核心技巧和文化内涵,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宝库和传统。

同时,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整节课旨在打造一个高效、积极、开放和多元的教学空间,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民族文化的脉搏和精髓。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8 兰亭集序》6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8 兰亭集序》6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兰亭集序》的课文内容,掌握有关本文重要的词语和句式的意思,懂得作者写作此文的缘由,进而理解有关作者的人生逸事和《兰亭序》在书法文学史上的地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美文的能力,尤其是鉴赏能力,同时打通文学与绘画书法音乐的联系,充分展示审美教育,让学生在“美”中学。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懂得作者在行文中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积极的人生观,挖掘学生珍视经典美文的潜在情感,为培养阅读经典的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兰亭集序》的课文内容,掌握有关本文重要的词语和句式的意思,懂得作者写作此文的缘由,进而理解有关作者的人生轶事和《兰亭序》在书法文学史上的地位。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美文的能力,尤其是鉴赏能力,同时打通文学与绘画书法音乐的联系,充分展示审美教育,让学生在“美”中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那幅书法作品吗?板书(兰亭集序,王羲之)今天我就带来了此幅作品的摹本。

出示冯承素的摹本。

实际上,《兰亭序》的真本已经由唐太宗带入昭陵,唐太宗在世时,唐代就有过好几种摹本和临本(摹本是完全遵照原作的摹写,而临本实际上已经掺入了书写者的自我风格特征的临写),流传到今天,像初唐的几位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他们都进行过《兰亭集序》的临写,而专门在皇宫里面做摹本的是冯承素,现在我们通行的就是冯承素的摹本,都一致认为此摹本是非常接近原作的。

那么关于临本后代也有赵孟頫、董其昌等比较著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篇“文风清闲,字字珠玑”,被称为历代序跋样板中的妙品;一起走近这幅书法艺术登峰造极,被推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对后世在文学上、书法上以及文化上有深远影响的千古杰作。

二、检查预习根据我们对本文的预习,我来考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出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理解词类活用,熟记文言句式。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 《兰亭集序》教案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   《兰亭集序》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一、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十分精妙的文言文。

此文324字,字字珠玑,脍炙人口,广为后人传道,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又一优美的华章。

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分为三个部分进行。

二、作者1、王羲之其人——王羲之,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

出身于士族名门,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其书法艺术影响之大,在书家之中,罕能与之相比者,故有“书圣”之称。

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

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诗圣(杜甫)诗仙(李白),一门三父子(三苏:苏轼、苏徇、苏辙)2、王羲之其事王羲之的“轶事”:(1)、墨池的来历。

形容王羲之的勤奋,他经常在家旁边的池塘清洗毛笔,次数太多,时间太长,整个池子的水都变成了墨黑色。

(2)、单说有一家店铺生意不错,扩大了门面,增添了货物,招牌也想换个新的。

可别小看这招牌,它对生意的好坏还挺有影响。

因此,招牌一般是用好的木板做的。

这家店铺哪来的好木板?凑巧,有人给找来了一块曾经用来祭神的木板,木板上写满了祭祝的文字。

开始,人们并不在意,商店老板叫人把木板上的毛笔字洗去,好写新的内容,哪知擦洗了半夭,木板上的毛笔字不仅没有擦掉,反而更清晰了。

洗不掉,就刨,木板刨了一层,迹依稀可见;木板刨了两层,笔迹还能看见。

人们惊讶了:这是谁写的字,这样深刻有力,一个懂书法的说,这是王羲之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啊,这就是如木三分的来历。

(3)一字千金西安碑林内有块《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件隔代合写一碑的奇事: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竟然写了200年后的唐朝文章!不少行家验看了碑上的每一字,确是王羲之的手笔;诵念碑文内容,也确是唐太宗为玄奘和尚撰写的《圣教序》。

怪事自有根由,这座《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玄奘和尚从印度带回的佛经,由他精心译成后,请唐太宗作序文,再加上太子李治作述记及玄奘的谢表,通称《三藏圣教序碑》。

【2019精品】人教语文必修2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2019精品】人教语文必修2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8兰亭集序教课目的:1.认识前言的特色,领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爽的语言。

2.认识课文中的词类活用以及掌握归纳多义词的义项。

3.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邃叹息中所蕴涵的踊跃情绪。

教课重难点:1.深入理解作者在感情的起伏变化中寄望的的生命感悟,并进行客观公允的谈论。

2.培育学生阅读经典美文的能力,特别是鉴赏能力。

教课过程:一、激趣导入东晋公元 353 年的三月初三,一群文人雅客正在在山间别苑吟诗作赋。

此中有一人忽忽悠悠站起身子,借着几分醉意,毛遂自荐地要求为大家的诗集作序。

在大家热情拥簇下,只见他拿起鼠须笔,饱沾浓墨,在蚕丝纸上畅意挥毫,人群中时时传来啧啧的赞美声。

待到作品出炉,这人便把毛笔一撇一掷,瘫坐在旁边的一个藤椅上,打起呼噜来了。

第二日酒醒,他仍旧觉喜悦犹未尽,伏案挥毫再次书写,却觉察都不如第一篇来的好,不由长叹。

这是又是一个神来之笔的传说,自然,假如当事人没有扎实的文学祭祀也是没法醉中写佳作的。

这个莫名其妙写序的人,就是王羲之,那卷无心之作,就是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板书】兰亭集序王羲之二、背景知识1.作者介绍及写作目的王羲之,东晋琅邪临沂人,身世于士族豪门。

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文学家和优秀的书法家。

青年时有美名,朝廷招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退却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世称为王右军。

他写作本文的目的有二:一是记述兰亭景致和宴会盛况;二是借这篇前言表达自己的观感。

全文既写出了作者与名士的宴饮之乐,又写出了欢喜有尽,人生短暂的感触,是一莴流传千古的名篇。

【幻灯片】2.解题《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兰亭宴集序》。

序,文体的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文字。

书序一般介绍成书的经过、第一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状况等,也可包含对作家作品的谈论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这里用以记事。

兰亭,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西南兰渚,此地有亭,故称兰亭。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 人在兰亭举行浩大的文人宴会,临流赋诗,抒发情怀后将这些诗齐集成册,由王羲之作序,写成本文。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

八、《兰亭集序》教案汪凯【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2.指导学生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3.指导学生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4.背诵全文5.了解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理解由这次集会而生发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理解“死生亦大矣”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1.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 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评法【教学设想】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

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

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

二、简介作家: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后迁居会稽山阴(今绍兴),王旷之子,王敦、王导之侄,东晋初太兴四年生,太元四年卒,年五十八岁,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国将军,又推迁不拜。

扬州刺史殷浩遗书,劝使应命,乃拜护军。

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羲之素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度浙江,便有终老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那里,谢安(“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未仕时也住那里。

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特撰此序,以申其志。

王羲之为人耿直,有傲骨,素不喜入朝为官,更看不起王述(骠骑将军,得王导器重,太原人),后王述为其上司,王羲之深以为耻,于是托病离开,到父母墓前发誓不再为官。

58岁病卒,朝廷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其子坚辞不受。

三、简介背景:唐诗晋字汉文章。

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的意义。

2.能力目标:品味文中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3.情感目标: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设想:1.本文语言精练、朴素、优美,教学时把重点放在体味语言特色上,由语言美去体悟自然美,体会作者乐山乐水的心情。

要多读(可采取听读、范读、齐读、个人读、分组读形式)读到情随声出,自然成诵。

2.三四自然段作者由乐转悲,对人的生死这一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强调课前预习。

预习要求:(1)反复朗读,参照注解,初步理解文意,扫除阅读障碍。

(2)提出疑难问题3.设计多媒体课件,将书法作品、图片、板书等用幻灯片形式展示。

4.安排两教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之乐。

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新课:唐太宗李世民在临终前求儿子答应自己一件事,就是要把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的真迹赔葬。

那“天下第一行书”是什么呢?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兰亭集序》。

浙江绍兴的兰渚山是个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汉代设立驿站,称为兰亭。

不过由于有了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的“修禊事”(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这是古代的一种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戏、以求祈福消灾的仪式)集会,他们流觞曲水,引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由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这就是《兰亭集序》。

二、大家谈王羲之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居会稽山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创造了妍美流畅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

其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王羲之资料卡片:(1)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

(2)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3)尝诣门生家,见杯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4)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

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以上资料皆摘自《晋书》)二、朗读(点拨指导:注意读准重点字音、重点句子的节奏、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1.教师范读全文。

学生用心体会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并注意重要字词的读音。

2.听录音,给下列词语注音(创新设计第一题),教师随时订正读音。

癸(gui )丑会稽(kuai ji ) 修禊 (xi) 流觞(shang) 曲水游目骋(cheng)怀放浪形骸(hai ) 曾(zeng)不知临文嗟(jie )悼趣(qu)舍万殊齐彭殇(shang)3、个别读,全班点评4、全班齐读全文。

思考本文作者的感情变化。

乐——痛——悲重点句子品读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三、研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掌握“贤、毕、少、长、修、激湍、映带、觞、次、盛、幽情、惠风、所以、骋、极、娱、信”的意思。

2、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盛况的?3、找出自己的疑难点,并和同学讨论解决。

附:兰亭集会盛况☆时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时节难得☆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聚地清雅☆事由:修禊事欢欣之事☆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名士相聚☆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环境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优美☆活动:流觞曲水,一觞一咏诗酒相聚☆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气候宜人☆感慨: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悦目赏心☆写法:写景抒情叙议结合▪难点句子突破:▪(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句,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借代手法,定语后置句,中心词+之+后置定语)▪(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定语后置句,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翻译:抬头观望宇宙的广大无穷,低头细察地上万物繁多,纵目远眺,舒展胸怀,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实在令人快乐。

▪四、课堂练习▪1、下列句子中与“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一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顶是:( D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B.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C.我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2、与“信可乐也”中的“信”相同的一句是:(C)▪A.信言不美,美言不信▪B.言必信,行必果▪C.文信美矣▪3、翻译下面句子:▪(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于娱,信可乐也。

▪五、作业▪1.背诵第一二段;▪2.预习三四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围绕乐忧生死等人生重大问题展开议论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第二节教学要点:1、掌握三四段的重点词语。

2、正确理解作者转乐为悲的情感,认识作者观点的积极意义。

一、抽查一二自然段的背诵,并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二、朗读三四段,想想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字是什么?痛-------悲,作者痛什么,为何而悲?三、研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掌握第三段“夫、相与、俯仰、悟言、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取舍、万殊、欣、之、情随事迁、系、向、以、兴、修短随化、期、大”的含义,并在文中找出能引起作者“痛”的词句进行分析。

▪2、掌握第四段“兴感、契、临、嗟悼、喻、固、一、虚诞、齐、殇、妄作、虽、致、所以、一、斯”的意思,想想作者为何而悲,对你有什么启发?3、郭沫若评《兰亭集序》曾说“高高兴兴地在饮酒赋诗”“悲的太没道了”你认为呢?作者“痛”的是什么?教师补充:古希腊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中提供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伟大的波斯王克谢尔克谢斯,率领波斯历史上最大的一支远征军向希腊进军,在阿比多斯海湾,他检阅全军。

他的陆军遮天蔽地,他的水师布满海湾,他感到荣耀,感到幸福。

但随后他又伤感起来,而且潸然泪下,对他叔父说:“当我想到人生短暂,想到再过一百年后,这支浩荡的大军中没有一个人还能活在世间,便感到一阵突然的悲哀。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描写聚会欢乐后转入悲伤的,典型的有:汉武帝行幸河东,中流与群臣对饮,自作《秋风辞》,也说:“欢乐极兮哀情多,小壮几时兮奈老何!”道出了这种现象的正常和普遍。

明确:这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往事不再,命运难测”的痛惜。

4、悲夫,作者慷慨生悲,第四段的“悲”与上段的“痛”一样吗?时代背景: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

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

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

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

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

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

那么作者悲从何处来呢?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其一,人生如白驹过隙,美好却短暂。

一个人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地生存在社会上,好静者常在内室清淡佛老,好动者喜爱纵情山水,遇上喜欢的事物就心满意足,因快乐而忘了忧愁,竟然“不知老之将至”。

其二,来自生命本体的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

当人们“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但转眼之间,“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这就是说,人的欲望,人对美的感受都不是凝固不变的,得到的东西即使很好,很快也会厌倦,感慨也随着产生了。

其三,“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时间快速流逝,事物的急剧变化,更显出生命的脆弱,所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更何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生命最终要归于毁灭,这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人生之大患啊!悲来自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洞察和对时间的无情的恐惧。

四、学习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本题训练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只要言之有理,教师要给予积极肯定)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只能设法增加它的密度。

每个成功者,都要穿越不为人知的黑暗。

强者不是没眼泪,只是能含着眼泪往前跑!五、课堂小结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

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

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

六、作业:1、背诵默写《兰亭集序》全文2、完成《创新设计》相关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