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137.5-2001古田银耳菌种制作规程
银耳菌种规范化生产工艺讲座(五)——银耳菌种培养管理与菌种质量鉴别
22 木 屑母 种 .
2 列标 准 。 所
银耳 菌种 在实 际生 产 中 ,多 采用 菌 种 瓶 木 屑培 养 基母 种 。优质 木 屑 培 养 基母 种要 达 到 表
表 2 银 耳 木屑 母 种 质 量 标 准
项 目 感 官 指 标
菌 龄 木屑母种均为混合菌丝体 ,在适温条件下培养 3 O天左右 ,为适龄菌种 菌丝体 菌丝黑褐色 ,走势整齐 ,满瓶 ;伴 有深绿色或黄褐色的分泌物 ,逐层 伸展呈花纹状 ;菌丝无 间断 ,未出现拮抗 线和杂斑 子实体 生 长于培养基表面 中央 ,如拇指大 ,晶莹洁白、朵形美观、耳片厚密 ,舒展有 力 ,无 污染 物附着
关键词
银 耳 ;菌种 ;培 养 ;质 量 ;鉴 别
1 菌 种培 养管 理关 键技 术
获 得优 良的 品种 只是 菌 种分离 或选 育走 完第 一步 ,而 按照 其种性 要 求 ,人 为创 造相 适应 的环 境条 件使
其 继续健 康 生长则 颇 为重 要 。如果 培育 环境 不适应 ,会造成 种性 退化 ,甚 至导 致菌 种萎 缩死 亡 。以下介 绍
雇 药 f 萄 Eie n mdi1 h s01 1() 2~ 0 { j d la ei a删s 1,91: 8 3 b d c n 咖m 2
银 耳 菌种 规 范 化 生产 工艺 讲座 ( 五)
银耳 菌 种培 养 管理 与菌 种质 量 鉴别
丁 湖 广
( 福建省古 田县新元食用菌研究所 ,古田 32 0 ) 52 0
表 3 银 耳原种质量标准
项目
菌 龄
感
官
指
标
在适温条件下 ,试管母种或木屑单粒母种 ,接种后 2 5~3 O天为适 龄 ;木屑母种 散接 的,一 般生 长较快 ,1 5~2 0天为适龄 。 菌 龄 太 短 ,生 理 成 熟 度 不 够 ;菌 龄 太 长 ,影 响 扩 接 栽 培 种 后 的 出耳 时 间
银耳菌种培养基不同配方试验
3小结
改进配方, 香灰菌丝前期发育较改进前生长速度快, 银耳 菌丝扭结团吃料深, 出耳率高, 能很好适应古田县在袋栽配方 中棉子壳含量最多( 80%以上) 的需求, 产量也最高。
目前在古田县银耳制种行业得以广泛推广应用。
谷壳栽培大球盖菇配方筛选
朱 鸿 1 文建明 2
( 1 江西省萍乡市蔬菜科研所, 萍乡 337000; 2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农业局, 萍乡 337000)
银耳的产量主要与所用菌种对栽培料营养成分利用的 程度有关, 也与栽培料的碳氮比有关。古田县袋栽银耳料中棉 子壳含量皆在 80%以上, 最高达 88%。而当棉子壳超过40%以 上时, 在栽培袋中会逐渐产生氨味, 而当氨味达一定程度时就 不利于银耳菌丝的发育, 故要求香灰菌丝与银耳菌丝早期发 育速度愈快愈好。改进配方培育的原种经转接栽培种, 由于银 耳菌丝与香灰菌丝比例适当, 且两种菌丝性状表现优良, 有早 期发育快的特点, 香灰菌丝前期长势好, 能赶在氨味产生之前 就强壮发育。因此栽培筒产生的氨不仅不会阻碍其生长, 而且 还为它高产量提供了氮元素。
萍 乡 市 蔬 菜 科 研 所 自 2002 年 秋 季 开 始 了 谷 壳 栽 培 大 球 盖菇配方筛选试验。在此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上, 近 4 年来萍 乡市采用谷壳培养基栽培技术累计栽培大球盖菇近 200 hm2, 每 667 m2 产量达 3 000 kg, 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 大球盖菇生产已成为萍乡市农业经济增产的新亮点。该研 究 成 果 获 2006 年 度 萍 乡 市 科 技 进 步 二 等 奖 , 并 列 入 省 、市 科 研成果推广项目和国家星火计划。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配方原种培养基上培养情况对比 详见表 1。 2.2 各组栽培种培养结果 配方①组白毛团细小, 光泽度 差, 吃料不深; 香灰菌丝一般, 呈三角形“隔菌”现象较多, 而配 方④外观白毛团颗粒圆正, 光泽度好, 吃料深; 香灰菌丝走势 平整、有力, 菌种质量好。
袋料银耳栽培高产新技术
袋料银耳栽培高产新技术袋料银耳是古田县食用菌的主栽品种,该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
具有栽培原料广泛、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销路好、经济效益高特点,大有发展前途。
一般农户利用30平方米的房间2个,每次栽培3500袋,可获纯利3000多元。
一年种植5批,一共获纯利万多元。
一、科学配方:①棉仔壳83%、麦皮15%、石膏%、尿素%、水份50-53%。
②木屑75%、麦皮20%、石膏%、过钙%、白糖1%、黄豆粉%、水份45-48%。
③木屑38%、棉仔壳40%、麦皮20%、尿素%、硫酸镁%、石膏%、水份45-50%。
二、培养基装袋打穴:塑料袋厚度为,宽度12cm,长度55cm。
培养料配制后,必须用手工或装袋机装入袋中,装袋要求装实,袋口留8cm 长,然后用纱线扎好,并将料袋稍加压扁,以便排放,菌袋不致滚动。
然后用打孔器每袋打3—4个接种穴,穴口直径,穴深,接着用干净布把袋面擦干净,粘贴规格为胶布或透明胶封口。
三、培养基灭菌培养料进入常压灶灭菌,火力要大,力争5小时内把温度上升达100℃以上,注意中途不加冷水、不停火、不降温。
温度保持12-18小时。
灭菌结束后趁热卸灶,将培养袋取出,仔细观察。
培养袋发现破袋或穴口胶布翘起,应及时用胶布封贴,以防杂菌侵入。
四、菌种的选择银耳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栽培产量的高低,适宜袋料栽培的菌种,首先必须通过试种后再观察栽培种白毛团要求白色结实,早吐清黄水,羽毛状菌丝在木屑菌种瓶内生长均匀4-8cm深。
五、拌种银耳菌种是由两种菌丝组成,冷天栽培选择白毛团偏少的菌种,热天选白毛团较强的菌种。
栽培种预先处理,必须在接菌箱内无菌进行,首先将菌种用菌铲或拌菌机把白毛团拌碎,然后再与香灰菌丝搅拌均匀。
一般白毛团与香灰菌丝混合比例为1:30-50之间。
栽培种适龄期为6-18天,最适期为9-12天,幼龄期为6-8天,老龄期为主3-18天。
适龄期菌种可即拌即用或提前一天搅拌。
老龄菌种因香灰较弱、白毛团较强,必须将白毛团表面挖掉部份,达到相应的比例。
银耳培养基的制作流程
本技术提供一种银耳培养基,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本技术的银耳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板栗木816份、桑枝1015份、花生壳49份、杂木屑612份、石灰粉24份、木薯渣水解物615份和中药剩渣510份;本技术的银耳培养基采用基础培养料与木薯渣水解物和中药剩渣进行混合优化,通过发酵的处理使得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利用,各种养分的含量增高;其中的木薯渣水解物使其营养物质更加全面,中药剩渣能够抑制杂菌生长,从而提高银耳的产量和品质。
技术要求1.一种银耳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银耳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板栗木8-16份、桑枝10-15份、花生壳4-9份、杂木屑6-12份、石灰粉2-4份、木薯渣水解物6-15份和中药剩渣5-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耳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银耳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板栗木12份、桑枝12份、花生壳7份、杂木屑9份、石灰粉3份、木薯渣水解物10份和中药剩渣7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耳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薯渣水解物通过以下方法得到:将木薯渣进行烘干并粉碎至60-80目筛,而后加入离子液体至木薯渣的质量浓度为3-8%,然后在温度为80-100℃、转速为85-110r/min的条件下,搅拌80-110min,得到木薯渣溶液,加入木薯渣溶液3-5倍体积的水,在温度为65-95℃、转速为120-140r/min的条件下搅拌处理30-60min,接着在3500-4500r/min下离心10-20min,收集沉淀,将沉淀在40-60℃真空干燥3-5h,得到再生木薯渣;将所得再生木薯渣加适量水充分混匀,再加入纤维素酶进行酶解后即可得到木薯渣水解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耳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剩渣是由枳实药渣、金银花药渣、白茅根药渣、罗汉果渣、余甘子药渣和栀子药渣按照质量比为1-2:1:2:3:1-2:1的比例混合得到。
银耳技术标准及检验方法
银耳技术标准及检验方法本标准以GB 11675-2003《银耳卫生标准》、DB35/T 70-2000《古田银耳》和NY/T 834-2004《银耳》为基础,结合公司生产实际,提出下列标准及检验方法。
一、品种片状银耳:鲜银耳经削除耳基、剪切、漂洗、浸泡、日晒(增白)和烘干而成片状或连片状的干银耳。
朵型银耳:鲜银耳经削除耳基、漂洗、浸泡、日晒(增白)和烘干而成保持自然朵形且形态较疏松的干银耳。
干整银耳:鲜银耳用日晒或烘干方法进行干燥,保留自然色泽和朵形的干银耳。
二、技术指标1、感官指标(根据NY/T 834-2004《银耳》制定)2、理化指标3、卫生指标三、试验方法1、感官检验每批来货,应进行整批的感官检验,肉眼观察形态、色泽,检查其中的虫蛀、霉变、拳耳、杂质情况,用嗅觉检查其气味是否正常无异味。
水分简易判定:手感测试干度搓之扎手,具有弹性,耳片不碎为含水量适兰,握之扎手易碎,为干燥过度,握之不扎手,手感柔软为含水量过多。
经硫磺熏制的银耳的鉴别:从干品看,熏制过的银耳耳片与耳基之间颜色泾渭分明截然不同,未熏过的银耳从耳片到耳基颜色是渐变的,在颜色渐变的前提下,越白的木耳越好。
硫磺熏制的银耳在贮存一段时间后会重新变成黄色。
2、泡松率(干湿比)称取整朵朵型银耳50.0g(或两朵)(精确至+-0.1g),将银耳样品放入25℃水中浸泡4h,观察朵片完全伸展,直径明显增大,朵片边缘整齐、有弹性、无发粘、软塌。
取出用漏水容器沥尽余水后称重,计算干湿比(泡松率),以Y计,按式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Y=1:m1/m其中:m1—银耳样品湿重,单位为g;m—银耳样品干重,单位为g。
3、水煮试样取浸泡好的银耳,加适量的清水煮制?时间,并取已认可在用的银耳浸泡相同时间后加等量水煮制同等时间,对比二者的各项指标,具有同等效果的为合格。
4、水分测定将随机抽取的银耳用机器破碎后,称取5-10g置于事先恒重的玻璃皿中,于105+-2℃的烘箱中烘干2h,取出冷却至室温,称重并计算其水分含量。
银耳菌种规范化生产工艺讲座_三_银耳两个纯菌种的单独分离与混合育成母种的技术
银耳菌种规范化生产工艺讲座(三))))银耳两个纯菌种的单独分离与混合育成母种的技术丁湖广(福建省古田县新元食用菌研究所,古田 352200)关键词 银耳纯白菌丝;香灰菌丝;分离;育种;交合1 银耳纯菌丝分离操作技术单独分离银耳纯菌丝和香灰菌丝,然后进行交合培养的母种,具有适应性好、抗逆力强、朵形美、产量高而稳的优点。
可以利用两种菌丝的不同耐旱力,制定银耳纯菌丝分离方法:将新鲜银耳分离材料的基质,通过干燥器逼干,使不耐旱的香灰菌丝先行枯死,进而分离获得耐旱存活的银耳纯菌丝(图1)。
11袋栽银耳割掉子实体 21取出分离材料 31去掉疏松木屑的基质块41放干燥器内逼干 51分离部位取中 61接入试管内 71棉花塞口图1 银耳纯菌丝的分离过程111 菌材选择 在室内外袋栽或瓶栽银耳群体中,挑选长势好、朵形圆正、色白、耳片粗花、肥厚的银耳。
认真观察耳基周围是否污染霉菌或放线菌等,袋内颜色是否均匀,若发现污染杂菌或出现杂斑的一律去除。
一般以出耳后10~13天健壮期的为好。
将挑选好的种耳袋(瓶)经表面消毒后,把子实体齐耳基切除;挖出耳基正下方及周围较硬的基质块,再将基质块切成半个火柴盒大小的方块,作为分离材料。
112 强行逼干 把基质块周围的木屑培养基刮除,将露出白色菌丝体的基质块用卫生纸或纱布包好,置于/玻璃干燥器0中,干燥器底层置于浓硫酸、五氧化二磷或变色硅胶,以达到脱水逼干效果。
10~15天,香灰菌丝即枯死。
也可将基质块用纱布包好,挂在通风处,经25天左右自然风干后,即可进行分离。
113 定位分离 经过干燥的菌材,从不同部位分离的菌丝,其种质有别:取浅层菌丝分离的菌种,菌丝容易发黄,并在试管内很快展开耳片,菌株生活力较弱,朵型小,易烂耳;若取深层菌丝分离的菌种,其生理成熟度低,也影响成活率。
为了得到生活力旺盛,并适合培养料栽培的菌株,必须取中层以下至深层部位的进行分离。
该部位分离所得的银耳菌种,成熟度适中,产量稳定。
银耳菌种组织分离与基内分离技术初探
银耳菌种培养基的配方较讲究,必须采用纯度较高的白 楠树木屑,白楠木砍后任凭风吹雨打半年以上,切片,晒干, 过 2 mm 筛网粉碎。配方为白楠木屑 65%,优质麦皮 33%,优 质石膏粉 1%,白糖 1%,含水量 62%~65%,pH 值自然。制作 时将木屑、麸皮、石膏粉拌匀,倒入相应的糖水,搅拌均匀后 过筛、装 750 mL 瓶、压平高度至瓶肩、清刷、塞棉花塞。然后 装入高压灭菌锅内灭菌,当锅内压力达 0.05 MPa 时,充分排 除锅内冷气体;当锅内压力达 0.20 MPa 时开始计时,并排气 至 0.15 MPa,保持火力,不能减弱,保持锅内压力 0.20 MPa 2 h, 排气口开一点,让其有少量的气体排出。灭菌结束后,排去 锅内的蒸汽并卸出灭完菌的培养基,排到冷却室让其自然冷 却等待接菌。若气温高于 25℃时,先预冷 30 min 后,把原种 培养基推到有制冷设备房间内进行强制冷却。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玉米芯在工业深加工领 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该原料资源价格波动较大,并呈上 升趋势。及时找出适合的替代基质,减少平菇栽培对玉米芯 资源的过度依赖,是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豆 秸营养丰富,其碳氮比为 20∶4,与麸皮接近,用豆秸替代部分 玉米芯是研究的重要路径。从 1990 年代开始[1],我国不同地 区的农业科技人员结合当时当地条件,开展了豆秸栽培平菇 高产配方筛选及豆秸米芯栽培平菇试验研究[2],并取得了 一些成果,特别是王桂芹研究的豆秸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 高产技术[3],对豆秸、玉米芯、米糠资源丰富的产区平菇栽培 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上述研究主要是以豆秸、木屑为主料 进行发酵料栽培或以豆秸、玉米芯为主料生料栽培平菇,未 见有用豆秸、玉米芯为主料熟料栽培的试验研究。近年来, 随着平菇栽培品种的不断更新及栽培技术的提升,熟料袋栽 有利于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危害已成为业界共识,并逐步推 广普及。为此,笔者开展了玉米芯、豆秸基质栽培平菇试验, 研究不同含量的玉米芯、豆秸对不同季节及不同栽培模式下 平菇菌丝长速、长势、污染率、产量等的影响,以确定当地主
银耳的菌种分离技术介绍
银耳的菌种分离技术介绍银耳的菌种分离技术介绍由于银耳芽孢(从银耳子实体上分离得淼) 没有纤维素酶和半纤维酶, 不能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甚至也不能利用硝态氮, 对淀粉水解力也差,因此它不能单独在培养基上生长。
其生长发育必须有一种名叫“香灰”的真菌伴生着,这种真菌的子囊果为黑色颗粒, 在马铃薯、蔗糖等培养基上能产生黑色色素, 其分生孢子为黄v色, 形似灰,故名。
香灰菌丝是银耳菌丝的伴生菌, 它对木材有分解能力, 能帮助银耳菌丝获得所需要的养料。
由此可见,在制作银耳各级菌种时,每支试管、每个菌种瓶、每个种植袋(甚至每个接种穴)中都必须让银耳菌丝(双核菌丝,又称白毛团或芽孢状菌种)和伴生菌香灰菌丝在培养基(料)中按比例、协调地生长,才能培养出有实用价值的,可以用于实际种植的有效菌种,这点不同于其它食用菌品种。
为了保证银耳菌种质量,科研人员首先把银耳双核菌丝"白毛团"、酵母状分生孢子"芽孢"、香灰菌丝(又称羽毛状菌丝、耳友菌丝)分别单独分开培养,分开保藏。
只有到了制种季节才把两种纯菌种搭配起来,进行混合培养,制成生产上用的各级母种、原种或种植种供各地菌种场或种植者使用。
由此可以知道,研究单位保藏的银耳菌种和生产单位使用的菌种是不同的。
研究所用的银耳菌种,可以说是一种始祖菌种,是社会上一切生产种的老祖宗,育种学家们称之"原原种",是单一菌种的纯培养物。
这些纯菌种供育种、研究专用,一般不对外供应。
而社会生产用的银耳母种、原种和种植种则是双菌培养物,即把银耳菌丝或芽孢与香灰菌丝(子囊菌)同时接种在培养基中进行混合培养。
这样的菌种一般只使用一次。
否则在转管时容易人为地把双菌分开,使培养物中银耳菌丝逐渐减少,绝大部分剩下香灰菌丝而致使银耳种植失败。
下面介绍银耳菌种的分离、制备及保藏技术:分离技术:获得银耳菌种的方法主要有担孢子弹射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和耳木分离法。
银耳技术标准及检验方法
银耳技术标准及检验方法银耳技术标准及检验方法本标准以GB 11675-2003《银耳卫生标准》、DB35/T 70-2000《古田银耳》和NY/T 834-2004《银耳》为基础,结合公司生产实际,提出下列标准及检验方法。
一、品种片状银耳:鲜银耳经削除耳基、剪切、漂洗、浸泡、日晒(增白)和烘干而成片状或连片状的干银耳。
朵型银耳:鲜银耳经削除耳基、漂洗、浸泡、日晒(增白)和烘干而成保持自然朵形且形态较疏松的干银耳。
干整银耳:鲜银耳用日晒或烘干方法进行干燥,保留自然色泽和朵形的干银耳。
二、技术指标1、感官指标(根据NY/T 834-2004《银耳》制定)项目要求级别特级一级二级形状呈自然近圆朵形,耳片疏松,带有少许耳基色泽耳片半透明有光泽,耳基呈米黄色或橙色白较白黄气味无异味或有微酸味碎耳片,%≤≤≤拳耳,%00≤一般杂质,%00≤虫蛀耳00≤霉变耳0有害杂质0注:1、碎耳片指直径≤0.5mm的银耳碎片2、拳耳:在阴雨多湿季节,因晾晒或翻晒不及时,致使耳片相互黏裹而形成的状似拳头的银耳。
2、理化指标项目指标特级一级二级干湿比(泡松率)≤1:≤1:≤1:水分,%≤15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备注:1、水分在手感测试出现异常时应进行水分检测。
2、泡松率应不定期检测。
3、卫生指标项目指标备注总砷(以As计),mg/kg≤总汞(以Hg计),mg/kg≤1、供方附自检报告并提供每铅(以Pb计),mg/kg≤年2次的官方检验报告镉(以Cd计),mg/kg≤2、当银耳(有无硫磺熏制)氯氰菊酯,mg/kg≤较难判断时,应进行亚硫酸盐溴氰菊酯,mg/kg≤检测亚硫酸盐(以SO2-计),mg/kg≤400米酵菌酸,mg/kg≤三、试验方法1、感官检验每批来货,应进行整批的感官检验,肉眼观察形态、色泽,检查其中的虫蛀、霉变、拳耳、杂质情况,用嗅觉检查其气味是否正常无异味。
水分简易判定:手感测试干度搓之扎手,具有弹性,耳片不碎为含水量适兰,握之扎手易碎,为干燥过度,握之不扎手,手感柔软为含水量过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4年第72号——古田银耳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4年第72号——古田银耳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4.06.16•【文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4年第72号•【施行日期】2004.06.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4年第72号)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我局通过了对古田银耳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现批准自即日起对古田银耳实施原产地域保护。
一、地域保护范围:古田银耳原产地域范围以福建省古田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确定古田银耳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的报告》(古政文[2004]121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福建省古田县现辖行政区域。
二、质量技术要求:古田银耳应具备以下主要质量技术要求条件:品种:采用当地银耳野生种和Tr01、Tr21、Tr63等品种的银耳纯白菌丝和香灰菌丝进行优化组合、提纯、复壮、出耳试验所选育出的菌种。
工艺流程:配料→装料→灭菌→接种→菌丝体培养→出耳管理→采收。
加工:以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以日光催白和热风烘干相结合的方法,工艺流程为:消除耳基清洗→泡洗→日晒→烘干→精选分级→包装贮存。
产品特性:总糖≥8%,蛋白质≥6%,含水量≤15%。
三、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使用在古田银耳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如使用古田银耳“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须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设立的申报机构申请并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古田银耳“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开始对古田银耳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措施。
特此公告。
二00四年六月十六日。
银耳菌种的制作
斜面培养基上,加棉塞后置22-24℃下恒温培养6-8天。
当银耳菌丝长至似绣球状如黄豆大小时,再连同香灰母种一起移入接种室(箱)里,按无菌操作用接种铲在距银耳纯菌丝团约2厘米处,接入一小块香灰菌丝母种,培养2天在接种块上便可见到白色菌丝,7天左右即形成白毛团而覆盖银耳纯菌丝团,12-15天在白毛团的上方可见到有红、黄色水珠即为成功。
需要指出,用银耳与香灰菌的斜面混合母种扩接原种时,应切去斜面的前后端,只取其绣球状的银耳纯白菌丝及附近黑灰色的香灰菌丝用于转接。
因此1支斜面母种只能接1瓶原种。
2、瓶装木屑原种混接法 如果没有银耳纯菌丝,将银耳孢子培养出芽孢母种,再接入瓶装木屑培养基制成的香灰菌母种,混合培养而成。
根据接种需要量,按1支香灰斜面母种扩接12-15瓶木屑培养基的比例,将香灰菌母种试管和经灭菌的瓶装木屑培养基,以及接种用的器具,一起放入接种箱里,按无菌操作,用接种铲挑取黄豆大小的香灰菌母种一块,接入木屑培养基瓶中。
接种完毕,移至24-26℃下培养,约经2天即可见到接种块上萌发白色菌丝。
此后要隔天检查,发现杂菌及时检出剔除。
一般培养11天左右,香灰菌丝可向培养基内延伸约3厘米,此时可观察到培养基表面有灰褐色或黑褐色的分泌物,这表明香灰菌丝生长旺盛,应及时接入银耳芽孢母种。
按1:12-15的比例,取银耳芽孢母种试管和培养好的木屑培养基香灰菌母种;一起放入接种室(箱)中,按无菌操作,用无菌接种刀划破香灰菌丝表层,再用无菌接种铲挑取少量银耳芽孢,接入香灰菌丝体中。
混合后将瓶移至23-25℃下培养,经10天左右即可见到银耳芽孢接种处生长浓白色菌丝。
再培养18天左右即出现红、黄色水珠,25天左右便可观察到有扭结状子实体原基,说明培养成功。
1瓶这样的木屑混合种可扩接30-40瓶原种(二级种)。
栽培种的生产 根据原种生长的好坏,耳基大小,银耳菌丝“吃料”的深度,来决定每瓶原种应扩接的瓶数。
为了保证质量,尽量控制在40-60瓶之内。
银耳的菌种怎么制作
银耳的菌种怎么制作银耳种植的原料广泛,取材容易,因此大有发展前途。
你知道银耳的菌种要怎样制作吗?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银耳的菌种制作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银耳配料种植银耳的培养料,根据当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主要原料,并配合其他辅料制成。
阔叶树如杨、柳及各种果树的木屑均可用。
也可将这些树的枝条切成薄片,晒干,再粉碎成粉状的木屑。
棉籽壳是种植银耳的好原料,单产比木屑可提高20—30%,此外玉米芯、甘蔗渣、花生壳、葵花籽等,晒干后粉碎成细屑均可用于种植。
配方1: 木屑100千克,麸皮25千克,石膏粉4千克,尿素0.4千克,石灰粉0.4千克,硫酸镁0.5千克,水100—110千克。
配方2: 棉籽壳100千克,麸皮25千克,石膏粉4千克,尿素0.4千克,石灰粉0.4千克,水100—200千克。
配方3: 甘蔗渣40千克,棉籽壳20千克,木屑40千克,麸皮30千克,石膏粉3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尿素0.5千克,水100—110千克。
选定配方后,把主要原料同麦皮、石膏粉等干料倒在水泥地上,把蔗糖、化肥、硫酸镁等放入水中溶化后,倒进干料中,经三次反复搅拌,过筛,打散团块,拌匀,含水量掌握55—65%。
配料要选择晴天或阴天上午进行,雨天不宜。
银耳装袋拌好的培养料必须抓紧时间装入种植袋。
银耳种植袋,应选择低压高密度聚乙烯筒膜,直径扁宽12厘米,薄膜厚度3.5—4丝米,长50厘米,每千克筒料可裁制成220—240个种植袋。
也可用罐头瓶作种植容器。
一般农户采用手工装料。
装一半时抖一抖,压实后再装。
大面积生产应采用食药用菌专用装袋机,每小时可装400袋。
装袋要求装紧装实,袋口用塑料绳绑扎。
在料袋璧上打4—5个接种穴,穴口直径1.2厘米,深1.5厘米,然后擦去袋面沾的木屑后,用3.3×3.3厘米的方块纸胶带贴封穴口,即成种植银耳的培养基。
从拌料到装袋结束最好不超过5小时,以防培养基发酸变质。
银耳灭菌在大锅灶上放蒸笼,把袋子叠于蒸笼内,胶带一面要朝上。
银耳菌种规范化生产工艺讲座_二_银耳菌种分离方式与操作技术
Zhejiang Shiyongjun2010,18(3):16~19)))银耳菌种分离方式与操作技术丁湖广(福建省古田县新元食用菌研究所,古田352200)关键词银耳;菌种;分离;标准1母种分离的种耳标准银耳母种分离的种耳,来源于野生和人工栽培。
野外采集标本时,必须注意生态环境,特别是植被和植物群落组成;了解其采集地的基质、气温、地温、湿度、光照强度等,为驯化提供原始参考资料。
各地科研部门驯化银耳菌种已取得成效,许多菌株已有大面积人工栽培,成为定型的速生高产菌株。
现有银耳的制种,大部分是从人工栽培菌株中选择的种耳。
标准的种耳应具备以下条件:¹种性稳定。
经大面积栽培,普获高产优质,且无种性变异或偶变现象。
º生活力强。
菌丝生长旺盛,原基分化正常,出耳快,长势好;新鲜子实体耳肉厚,叶片大,展片疏松,形似牡丹花;基质和子实体无病虫害。
»确定季节。
种耳以春秋产季的为好,冬春产季的耳花展片差,不宜使用。
¼成熟程度。
通常在接种后30天左右、子实体展片成形、弹性强时采集。
此时若在种耳的底部铺上一张塑料薄膜,一天后用手抚摸,有滑腻的感觉,表明已弹射担孢子。
½环境考验。
室内栽培的银耳,还必须将被选作种耳的菌袋搬到环境适宜的野外,考验1~2天后取回,使其适应自然环境。
¾入选编号。
确定被选的种耳,适时采集1~2朵,编号,并标记原菌株代号。
2孢子分离与提纯技术211孢子的收集(1)分离前消毒。
采集的种耳,表面可能带有杂菌,可用75%的酒精擦洗2~3遍,然后用无菌水冲洗数次,再用无菌纱布吸干表面水分。
分离前,先要进行器皿的消毒。
把烧杯、玻璃罩、培养皿、剪刀、不锈钢钩、接种针、镊子、无菌水、纱布等,一起置于高压灭菌器内灭菌。
然后将酒精灯和75%酒精或011%升汞溶液,以及装有经过灭菌的琼脂培养基的三角瓶、试管和经过消毒的种耳等,放入接种箱或接种室内一并进行消毒。
(2)孢子的收集方法。
银耳菌种的制作
银耳菌种的制作2012年8月14日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字号[ 大中小]母种、原种的制作把分离提纯后的银耳菌丝和香灰菌丝单独分开培养于试管中(详细的分离方法请浏览:银耳菌种的分离技术一文)。
生产母种时,先取出银耳菌丝,并扩大到所需要的管数。
然后放在25℃培养到银耳菌落直径约lcm左右。
此时,再在每支长了银耳菌丝的试管中,接种极少量香灰菌丝,待两者长在一起时,就可以出售或用于原种生产了。
如先接香灰菌丝,因香灰菌丝生长快,很快覆盖斜面,并很快消耗养料,其后接上的银耳菌丝就不易生长。
若香灰菌丝和银耳菌丝同时接种在一支试管中,同样会出现银耳菌丝少、香灰菌丝数量多的缺陷。
因此,生产银耳母种(试管种)时一定要注意接种的先后,以及注意控制两者的比例。
制作银耳菌种有必要了解银耳及其“伴生菌”香灰菌丝的关系:在可以人工种植的食药用中,属于这种类型的菌目前仅有银耳和金耳。
它们子实体的形成,银耳除了要有纯银耳菌丝外,还必须有“伴生菌”即香灰菌的帮助;金耳除了要有纯金耳菌丝外,还必须有粗毛硬革菌的帮助,两者缺一不可。
在一般条件下,银耳和金耳的纯菌丝体生长相当缓慢,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极弱,分别要依赖于香灰菌丝和粗毛硬革菌丝分解基质,提供它们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否则便不可能形成子实体。
所以在扩繁银耳、金耳母种时,必须将两种相应的菌丝体,移接在同一培养基上进行混合培养。
现以银耳为实例介绍两种菌丝混合制种技术:1、斜面母种混接法取纯银耳菌丝试管母种和新配制的PDA斜面试管各一支,连同接种器具一起放入接种室(箱)中,按无菌操作进行转接,即挑取米粒大小、带培养基菌种一块,移接于空白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加棉塞后置22-24℃下恒温培养6-8天。
当银耳菌丝长至似绣球状如黄豆大小时,再连同香灰母种一起移入接种室(箱)里,按无菌操作用接种铲在距银耳纯菌丝团约2厘米处,接入一小块香灰菌丝母种,培养2天在接种块上便可见到白色菌丝,7天左右即形成白毛团而覆盖银耳纯菌丝团,12-15天在白毛团的上方可见到有红、黄色水珠即为成功。
银耳原种的制作方法!
银耳原种的制作方法!
将试管母种移接到瓶装木屑培养基上进行繁殖,所获的的菌种成为原种。
为了生产的需要,必须将母种进一步培育成原种。
1.接种方法
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已消毒的接种针在母种的白毛团四周划一圈,将其与香灰菌丝分开,然后从中央挑起白毛团,迅速接入原种培养基上,接入时注意白毛菌丝朝上。
一支母种一般能接一瓶原种。
如果母种数量有限,也可将银耳菌丝用接种刀分割成2-4块,分别接入2-4个菌种瓶,但不可切得太小,以免降低原种质量。
另一种方法是在木屑培养基上混合培养母种,母种培养结束后,选择已形成子实体原基的菌种一瓶,与待接原种料瓶按1:30-40的比例,连同接种工具一起放入接种箱,按无菌操作方式,用接种刀、长柄镊或其他铁器小心地敲去母种瓶的上部,再用接种刀将上部的结块和黑点清除干净,露出白色菌丝,然后任取一瓶原种培养基,横置于接种接上,瓶口接近酒精灯火焰,用接种匙在白毛团周围约3CM处挖取菌丝体,迅速移入原种培养基瓶中,压碎、搅匀后从中分别取出花生米大小的菌块,接入原种培养基内,一般每瓶母种可接入原种30-40瓶。
2.培养基管理
接种后的菌瓶要及时搬入已消毒过的培养室内,分层摆放于培养架上,瓶间留一定的空隙。
头10天室温控制在23℃-25℃,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每间隔3天检查一次,
发现杂菌及时剔除,每天注意通风2-3次,每次30min。
10天后将室温将至20-22℃,2-3d检查一次,每天通风4-5次,每次20min。
注意保持室内干燥、清洁、防止阳光直射,以利菌丝生长。
在适当条件下,经15-20d,可见菌种块上分泌出红、黄色水珠。
继而出现胶纸状原基并展开耳片,原种基培育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67.080.20 B 39备案号:DB35古田银耳标准综合体 菌种制作规程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前言本部分是古田银耳标准综合体中菌种制作规程,规定了菌种制作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设备、一级种制作、二级种培养、三级种培养、病虫害防治、菌种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标志包装保存运输。
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福建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古田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古田县食用菌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祖寿、蔡金波、张国雄、彭冬祥、徐彦彦、张汉文、戴维浩。
古田银耳标准综合体菌种制作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古田银耳标准综合体菌种制作中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设备、一级种制作、二级种培养、三级种培养、病虫害防治、菌种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标志包装保存运输。
本规程适用于古田银耳菌种制作。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耳片银耳子实体的瓣片。
2.2 耳基银耳子实体基部,呈桔黄色或垩白色、硬实、蒂状与培养基质相联结的部分。
2.3 交合将培养成熟的银耳纯菌丝与香灰菌丝按一定比例混合,培育有生产价值的银耳菌种的方法。
2.4 基质块在银耳子实体的耳基正下方,由以银耳纯菌丝为主和少量香灰菌丝、培养基扭结而成的硬块层。
2.5 基内分离在生长子实体的培养基内分离出菌种的专门技术。
2.6 分泌液银耳菌种正常的生理活动产生的无色、清黄或清红色的分泌液。
2.7 吐黑水银耳菌种被病原菌污染,或培养条件不适宜出现的异常现象。
2.8 “杨梅霜病”(俗名)菌种受为害时,局部表面出现白色粉斑,周围白毛团生长受抑制或逐渐消溶。
2.9 “死菌”菌种受为害时,前期香灰菌丝可生长,中期香灰菌丝稀疏,菌丝前端出现粉红色或褐色,后期香灰菌丝停止生长。
3 基本设备3.1 原料仓库面积等于或大于20m2,建在制种厂的西北向,要求干燥、通风、环境卫生、远离畜、禽舍。
3.2 洗涤室面积等于或大于10m2,水泥地面,平整,有水源。
室内配备:台秤,工业天平,50、100、500ml 量杯,铁铲,水桶,铝锅,电炉,煤气炉,小压板,瓶刷,试管筐,试管(18×180mm),玻璃漏斗,漏斗架,纱布,棉塞,750ml菌种瓶。
3.3 灭菌室要求水泥地面,有水源。
室内配备:手提高压蒸汽灭菌锅,卧式高压蒸汽灭菌锅。
3.4 菌种培养室菌种培养室应设2间。
每间面积等于或大于15m2,要求干净、通风、保温,水泥地面,平整。
室内配备:加温设备、加湿设备、空调机、多层菌种架、温湿度计、吸尘器、恒温箱。
4 一级种制作4.1 培养基制作4.1.1 琼脂培养基制作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即去皮马铃薯200g、琼脂18g~20g、葡萄糖20g、水1000ml;pH自然。
按常规方法,将培养基配制,装入试管,灭菌制成试管斜面培养基。
4.1.2 木屑培养基制作木屑培养基配方:银耳适生木屑71%、麸皮25%、蔗糖2%、石膏粉1.5%、硫酸镁0.2%、磷酸二氢钾0.3%;料水比,高温季节1:1.3,低温季节1:1.2。
按常规方法,将培养基拌匀,装瓶(瓶内装料7cm~8cm高),灭菌制成木屑培养基。
培养基的pH 6~6.5,培养基的酸碱度不合要求,可按常规方法进行调整。
4.2 一级种制作4.2.1 纯分离再交合法4.2.1.1 银耳纯菌丝分离4.2.1.1.1 材料选择子实体生长28d左右,朵大7cm~8cm,朵型圆正,生长健壮,耳片白且厚,无病害的银耳菌袋。
4.2.1.1.2 取基质块切去银耳子实体,挖出耳基正下方基质块,并切成2cm×2cm×2cm的方块做分离材料。
4.2.1.1.3 基质块脱水将基质块用纱布包好,置于底层放有变色硅胶或五氧化二磷干燥剂的玻璃干燥器中强行脱水10~20d,或置于阴凉通风处30d左右风干。
4.2.1.1.4 分离培养在无菌箱内,把基质块切开,在基质块的中、上层,钩取1mm3的白色菌丝(含基质),接种在琼脂培养基上,每支试管接1至3粒。
用同样方法接20支~30支试管,在24℃的室温中培养8d~10d。
4.2.1.1.5 提纯转管选取生长健壮,圆正,丰满的白毛团,用接种针在白毛团边缘挑取1.5mm3带培养基的银耳纯白菌丝,移接到已灭菌新的PDA试管斜面上,置于20℃~24℃下培养10d左右。
4.2.2 香灰菌丝分离4.2.2.1材料选择子实体生长28d左右,朵大7cm~8cm,朵型圆正,香灰菌丝生长有力,培养料表面黑色素分布均匀,无病虫害的菌袋。
4.2.2.2从银耳菌袋底部直接钩取香灰菌丝0.5mm3,置于PDA试管斜面上培养。
用同样方法接20支~30支试管斜面,培养温度24℃~26℃。
4.2.2.3 提纯转管培养5~6d左右,取香灰菌丝尖端部位约0.5mm3(含琼脂培养),移接到已灭菌的PDA试管斜面上。
用同样方法接20~30支试管斜面,在24℃~26℃温度下培养5d左右。
4.2.2.4 交合培养将培养10d左右,用接种钩从试管中取出一个生长健壮的白毛团,放在灭菌过的木屑培养基瓶中表面中央,同时钩取直径2mm3的香灰菌丝块,放在白毛团旁边。
在室温22℃~24℃,湿度70%以下,培养15d,此时白毛团分泌黄色或棕红色水珠,再经5d培养,选其中白毛团胶质化快,出现原基早,并能形成银耳子实体,同时瓶壁上出现黑色花纹的为一级菌种。
4.2.3 混合分离法(基内分离法)4.2.3.1 材料选择按4.2.1.1.1)的要求。
4.2.3.2 银耳菌袋表面消毒切去子实体留下耳基,菌袋表面用75%酒精消毒。
4.2.3.3 取基质块在接种箱内按无菌操作要求,用接种铲挖出耳基下方的基质块,用接种刀将基质块表面老菌丝铲除,取中下层基质块,放在灭菌过的木屑培养基菌种瓶中,用拌种铲捣碎后,再用接种匙取约1g~2g的基质块碎粒接入已灭菌过的菌种瓶内木屑培养基上面。
用同样方法接30~50瓶。
4.2.3.4 培养置于室温22℃~24℃下培养,5~7d后,选取木屑菌种瓶料面上生长的圆正、丰满的白毛团,且香灰菌丝长势好,培养基上有黑色花纹的进行纯化移接。
用接种钩挑取一个白毛团直接移入灭菌过的菌种瓶内木屑培养基上面。
用同样方法移接40~50瓶,在22℃~24℃温度下继续培养25~35d。
经培养后,选其中香灰菌丝长势均匀,吃料快,白毛团胶质化快、出耳早、朵型圆正、耳片伸长好、无杂菌污染的为一级菌种。
该一级菌种直接提供制作三级菌种。
5 二级种制作5.1 培养基配制采用木屑培养基,其配方和制作按4.1.2操作。
5.2 接种5.2.1 在接种箱内,按无菌操作要求,用接种刀割去用纯分离再交合法培养的一级种瓶内的银耳子实体,用拌种铲将培养基表面的老化菌丝和“黑疤”点清除干净。
5.2.2 用拌种铲,将耳基下方2cm~3cm洁白的菌丝块捣碎。
5.2.3 用接种匙取2g~3g的菌种碎粒。
接入经灭菌过的菌种瓶内木屑培养基上面,每瓶一级种扩接20~35瓶的二级种。
5.3 培养置22℃~24℃室温下培养10d左右,菌种碎粒出现白毛团,再培养5~10d,白毛团分泌黄色或棕红色水珠,随后白毛团呈胶质状原基,最后出现小耳基与小耳片;香灰菌丝生长健壮,分布均匀,分泌黑色素,使培养基表面出现黑色花纹和黑疤。
前后经30d左右培养即成二级种。
6 三级种制作6.1 培养基制作木屑培养基配方:银耳适生树木屑78%、麦皮20%、石膏粉2%;料与水比,高温季节1:1.3,低温季节1:1.2。
按常规方法,将培养基拌匀,装瓶(瓶内装料4厘米~5厘米),灭菌制成木屑培养基。
培养基pH6~6.5,pH不合要求,可按常规方法进行调整。
6.2 接种6.2.1 在接种箱内,按无菌操作要求,用接种刀割除去用纯分离再交合法培养二级种的瓶内子实体或用混合分离法培养的一级种的瓶内子实体,再用拌种铲将培养基表面的老化菌丝和“黑疤”点清除干净。
6.2.2 用接种铲将耳基下方2厘米~3厘米的洁白菌丝块挖松、捣碎。
6.2.3 用接种匙取2克~3克左右菌种碎块,放在种瓶经灭菌过的培养基表面,每瓶用纯分离再交合法培养的二级种或用混合分离法培养的一级种可扩接40~60瓶。
6.3 培养置于温度22℃~24℃、相对湿度70%以下,弱光、空气清新的菌种室内培养,经5d左右,香灰菌丝生长均匀吃料3厘米左右,再将菌种室温度调到21℃~23℃继续培养5d,培养基表面出现许多白毛团,分泌少量无色水珠,瓶壁有淡黑色花纹,即成三级种。
7 病虫害防治7.1 主要病虫害种类a)常见杂菌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绿色木霉、链孢霉、黑霉、毛霉等)。
b)潜伏性病害,如“杨梅霜病”、“死菌”。
c)害螨等。
7.2 防治方法a)按防治病虫害常规方法,把好培养基选料、装管(瓶)、灭菌和接种时无菌操作的环节。
b)选用健壮菌种。
选用无污染、生长健壮的适龄一级种和二级种。
c)试管口和瓶口的棉塞松紧要适中。
接种时,发现棉塞潮湿要换上灭过菌的干棉塞。
e) 培养菌种过程中防止污染。
培养室要清洁卫生,使用前进行消毒。
菌种培养期间,每天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要预防老鼠、蟑螂等为害。
f) 菌种室温度和湿度要调控适宜。
防止高温、高湿。
g) 经常检查。
接种后第三天开始,每天检查一次,发现有病虫害的菌种瓶,要立即拣出处理,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克服。
8 菌种质量要求8.1 感观质量要求8.1.1 一级种木屑一级种的银耳菌丝和香灰菌丝比例适当,菌丝纯正,生活力强,白毛团圆正、色白,菌丝健壮丰满,接种15d后白毛团分泌液呈黄色或棕红色,20d后白毛团胶质化,随后出现子实体;香灰菌丝前期呈灰白色细绒状,生长健壮。
10d左右长满培养基表面,20d左右长满全瓶,能分泌黑色素,使培养基变黑色、褐色或棕色,瓶壁上出现黑色花纹、无杂菌、无杂斑和无拮抗线,菌龄25~45d。
8.1.2 二级种银耳菌丝与香灰菌丝比例适当,白毛团丰满、色白,接种培养15d后,白毛团分泌液黄色或棕红色,随后较快出现胶质化原基、小耳基和小耳片;香灰菌丝生长健壮,灰白色,后期在耳基下方成束根状分布,分泌黑色素,使培养基变黑色、褐色,瓶壁上出现黑色花纹,无杂菌污染。
菌龄15~30d。
8.1.3 三级种银耳菌丝与香灰菌丝比例适当,培养基表面有许多白毛团,白毛团色洁白,菌丝细短,密集,健壮,有少量白色水珠;香灰菌丝生长有力,均匀,整齐,能分泌黑色素,瓶壁上有黑色花纹。
菌龄7~12d。
9 检验方法9.1 感官检验棉塞无松动,试管、玻璃瓶无破损;无杂菌、害虫侵染;白毛团色洁白,形状圆整、丰满,分泌液清亮,无浊液;香灰菌丝生长有力,分布均匀,分泌黑色素,瓶壁上出现黑色花纹;培养基有香灰菌丝所产生的特有香味,手捏培养料有弹性。
9.2 显微镜检验银耳纯白菌丝纤细,粗细均匀,有锁状联合,锁状突起小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