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一)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诗歌简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在情感上则蕴含了一种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绪。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二)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库全书》这是一首写景诗。

写农村中夏日急雨之壮观:一个家住溪西的牧童,一早就骑着牛去溪北放牧。

正在放牧时,忽然乌云翻滚,风雨骤至。

牧童慌忙冒雨向西南方向渡溪回村,可是雨又“骤晴”,“山又绿”了。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纪村事》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纪村事》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纪村事》含答案解析[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纪村事
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2分)
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

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

(2分)
解题思路应先对诗句意思进行解读,然后概括其描绘的画面特点。

答题时要抓住上句,总结出“忙碌”,抓住下句,总结出“祥和”。

【白话诗歌】绿色的植物藤蔓映照着农家的一对门扉,一条若隐若现的小路顺着墙边蜿蜒向前。

近来雨水很多,庭院中的果子掉落腐烂,田里的稻子已经熟了,水边的禽鸟很肥。

家家户户酿造香醇的美酒,准备迎接新社,远处传来的捣衣声送走了落日的余晖。

忽然清脆的笛声从牛背上传来,是谁家送饭的人从田间归来了。

【诗歌鉴赏】首联通过写绿植和小路,展现了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

颔联中的“果烂”“稻熟”写出了农忙时节令人喜悦的丰收景象。

颈联描绘了农家的日常生活场景,寄寓了渴望来年丰收之情。

尾联视听结合,描写了农人送饭归来时悠闲自得的场景。

本诗运用白描手法,动静结合,描写了农村农忙时节的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古代诗歌杜甫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杜甫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杜甫阅读练习及答案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其中以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尤为著名。

杜甫以其浓厚的写实主义风格、深邃的哲理思考和激情四溢的感慨,成为了后世诗坛的巨擘。

如今,我们仍然可以通过阅读杜甫的作品去领略他那份与世俗不同的情怀和思考。

杜甫的诗歌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比如他的《登高》一诗中,写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他以登高喻人生,比喻了自己从过去的荣华富贵走向此刻的落魄困顿,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思索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这个主题在古代诗歌中并不罕见,但杜甫用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使得这首诗更加震撼人心。

另一个经典的杜甫作品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表达了对悲剧命运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他以自己茅屋被秋风吹毁的遭遇,象征了人生的坎坷和悲欢离合。

而他对这种命运的批判和思考,让我们对生命的不易和它的种种曲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杜甫的诗歌除了对社会与人生的关切外,还充满了对自然美与历史传统的咏叹。

比如他的《月夜忆舍弟》一诗中写到“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他以兄弟的相思之情,描绘了明月与故乡的联想,让人感受到了对家乡的思恋之情和文化传统的追忆。

杜甫的诗歌深邃而广阔,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他用辛酸和痛苦来记录这段历史,同时也用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之美的颂扬来寻求一种精神的寄托。

因此,阅读杜甫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文学欣赏,更是一次思考人生与社会的机会。

然而,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古代诗歌并不容易理解。

诗歌虽然美丽,但其中的意境和象征往往需要读者通过挖掘和思考去发掘。

因此,如何有效地阅读杜甫的作品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杜甫所处的历史环境,以及他所经历的政治和社会动荡。

只有了解了这些背景,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诗中的言外之意。

其次,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文学修养,比如对古代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的了解。

凤凰山王安石 古代诗歌阅读

凤凰山王安石 古代诗歌阅读

《凤凰山》是王安石的古代诗歌,以下为该诗的部分原文及翻译。

原文:
欢乐欲与少年期,人生百年常苦迟。

白头富贵何所用,气力但为忧勤衰。

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在贞观开元时。

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

译文:
多想把此刻的欢乐送给我少年之时,可人生百年美好事物总苦于来太迟。

满头白发再得富贵加身又有什么用,精神体力都已因一生忧劳衰弱渐失。

真想做五陵街市富贵人家的浪荡子,生活在贞观开元这天下大治的盛世。

每天就斗鸡赛犬闲散荒唐度过一生,而对天下安危和国家兴亡不闻不知。

注释:
与:赠与。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
平陵,在长安附近。

当时富家豪族和外戚都居住在五陵附近,因此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

轻薄:形容举止轻佻,行为放浪。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理解《送别》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理解《送别》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理解《送别》含答案(2022·新高考全国Ⅱ·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

②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B.“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结合“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分析,只是说即将去的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友人到了一定会很喜欢,没有选项中意思。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技巧的能力。

“飒飒芦花复益愁”意思是说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写秋天送别友人,本就依依不舍,兼之萧瑟凄凉的景象,心情愈加惆怅哀愁。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渲染悲伤的气氛,一派衰败的景象中,诗人因离别而伤感的情绪浓重,可见友情之深厚,难舍难分。

结尾“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写远眺友人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以景结情,委婉含蓄,诗人远望友人离去,直至船帆消逝于视线,可见遥望时间之长久,以杳无踪影的船帆和一去不复返的长江水作结,景象中融入了诗人万般情结,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寂聊凄冷的心境让读者能够以形象的画面中身临其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极具感染力。

高三高考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①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③试新茶④。

诗酒趁年华。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

②寒食: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

③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④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雨前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景色,“风细柳斜斜”为读者形象地展现了“春未老”的图景。

B.下片中的“咨嗟”意为叹息,与李白《蜀道难》中“侧身西望长咨嗟”所流露的情感相同。

C.“寒食后”点明时间,此时正是清明时分,可以另取榆柳之火,以此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

D.全词情景交融,通过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表现了作者细微复杂的内心活动。

2.“超然”一词是如何贯穿全词的?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B【解析】李白的“咨嗟”既是对蜀道之难的感慨,又饱含着对友人的劝诫和对国事的隐忧;而本词中的“咨嗟”则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和欲归不得归的无奈。

2.①台名“超然”:作者将楼台拟名“超然”,并登台作此词;②景色“超然”:作者登临超然台上远眺,满城春色尽收眼底,烟雨笼罩千家万户,一片超然脱俗之景;③心境“超然”:清明无法归乡,词人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来自我调适解脱苦闷;“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

(3点6分)【参考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

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①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水路,离家渐行渐远。

“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C.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

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

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15.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以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的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之。

古诗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优秀5篇

古诗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优秀5篇

古诗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诗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优秀5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题组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①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橹②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

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①1166年春,词人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

这首词就是这一年词人归家不久闲居镜湖时所作。

汉初邵平不愿为官,在长安青门外种瓜。

②橹:另作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用典,并着一“懒”字,词人借以表达不想学古人种瓜都城门外的心境。

B.上片三四句,紧承“渔钓”,动静结合,状写了镜湖新燕翩飞、沙鸥憩晚的美丽春色。

C.下片一二句,歌声与橹声并作,“缥缈”“呕哑”相映,以动衬静,极写山水的宁静。

D.下片第三句,以清露喻杯中酒,以花喻盘中菜,状物传情,想象丰富而自然。

2.这首词移情于景,含而不吐,举重若轻,耐人寻味。

请结合“只将渔钓送年华”一句,分析其“举重若轻”之妙。

题组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闲居自述陆游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②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③。

昔事前军④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⑤。

所赖今天子⑥,汉道日休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以山翁自称,懒于世事,认为外物不关自身,表达了远离世俗的心志。

B.第五句写诗人的居室窗户打扫得洁净明亮,几案不加雕饰,清净而又素朴。

C.第六句写诗人穿过茂密的竹林,行走在河岸边,头上戴着乌巾,悠闲自得。

D.末句运用典故,即使没有立足之地也不觉得贫困,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2.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其精妙之处。

题组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甲)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专练04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练(新高考)(解析版)

专练04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练(新高考)(解析版)

专练04 古代诗歌阅读真题回顾(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

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A2.(1)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3)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做人的道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

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

“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词的末三句“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此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

首先,作者由“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感悟到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是说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

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

这里可以象征为幸福、美好。

“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可以看做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这是作者所肯定的。

其次,作者由人们在人日这一天的祈求丰收、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提醒人们,“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黄山道中【金】赵沨小榖城荒路屈盘,石根寒碧涨秋湾。

千章秀木黄公庙,一点飞雪白塔山。

好景落谁诗句里?蹇驴驮我画图间。

膏肓泉石真吾事,莫厌乘兴数往还。

【注】黄山:一名毅城山,在山东东阿。

小榖城:即东阿县铜城镇。

章:大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点题,通过描写登山道路屈曲盘旋,岩底一湾碧绿秋水闪着寒光,为全诗定下了凄清伤感的基调。

B.颔联具体描写黄山的名胜风光:黄公庙掩映在高大挺拔的树木之中,白塔山顶点缀着一抹银亮的雪痕。

C.颔联对仗工整,设色精巧:黄公庙周围的古木色调浓暗,白塔山顶的白雪色调明亮,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黄山十分喜爱,即使病人膏肓也要经常来往。

“莫厌”运用拟人,情味盎然。

E.诗歌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而以第兰联绾合前两联景语,尾联补足第三联余意,章法谨严,颇具匠心。

2.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小题。

初到黄州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注释】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

水曹郎:水部员外郎。

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

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

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

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开篇两句,用语简洁,诗人借“自笑”“为口忙”“转荒唐”之语,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B. 三四两句宕开一笔,描绘初到黄州,风尘仆仆之中,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羡笋香,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C. 第五句中诗人以“逐客”自命,是夸张愤怼之语。

第六句中诗人以古今诗人自比,表明自己所得官阶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白下驿饯唐少府》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白下驿饯唐少府》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白下驿饯唐少府》含答案(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4.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3.A4.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直抒胸臆的方法来排遣离愁。

“海内”两句直接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襟怀,而“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

①本诗通过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方法来排遣离愁。

颈联的“浦楼”两句实写饯别时凄清的场景,夕阳西下,余晖照水边酒楼,一路风烟;尾联的“去去”两句虚写友人要去的地方在日边,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之情。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错误,颔联“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的大意是互相了解哪里需要时间早?只要心意是一样的,便不需要在乎认识时间的早或晚。

言外之意是两人认识时间不长,所以唐少府并非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与比较诗歌内容的能力。

古诗词的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和情景交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大意是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经典基础题一、古代诗歌阅读(2020·楚雄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人东归温庭筠荒戍①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注:①荒戍:荒废的防地营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及时节,荒凉的古垒边,黄叶飘零,强烈渲染了此时此刻远行友人的悲伤离愁。

B.颔联两句互文,意即:“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山门。

”统指荆山楚水,展示辽阔雄奇境界。

C.“江上几人在”句想象归客一个人归还将遇见哪些故人,这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及对故交的情意。

D.诗的最后一句透露出依依惜别的情怀,当此送别之际,设想他日重逢,开怀畅饮,更见惜别之情。

2.这首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021·清原满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

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

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

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⑤裂帛:指写家信。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

B.“日暖南山石。

”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颔联上句中的“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

D.“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

4.请简要分析本诗表达的情感。

(2020·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06:古代诗歌阅读(2023·全国·统考新高考I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

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全国·统考新高考I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4.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2023·全国·统考全国乙卷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读史》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读史》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读史》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

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答案】1.B2.①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②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错,“行藏终欲付何人”意思是,在死后,他们的行藏最终又会托付给什么人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建功立名时,他们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都是自主的;但是,之后他们的一切又要不自主地委之他人,任其摆布,任其剪裁了,对于这一点他们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

并非选项所说“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的意思。

故选B。

2.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古代诗歌阅读真题汇总(解析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精讲(全国通用)

【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古代诗歌阅读真题汇总(解析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精讲(全国通用)

2021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真题汇总(2021·新高考I卷·T15、T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白居易。

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

③莫谩:不要。

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答案】B【解析】B“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错,第三句是说诗人曾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

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6分)答:【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案】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

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尾联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

(每回答一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第二句的字面意思,然后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全诗分析该句是如何体现委婉劝告的。

从情感上看,诗人旨在劝告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

从结构上看,此句提及僧人和寺庙,为尾联正式的劝告做了铺垫。

附【白话译文】江州司马啊,我的朋友,是不是平安依旧?高僧惠远曾住的东林寺,不知你去住过吗?我曾听说湓水萦绕似衣带,就在此处入海;也听说那庐峰,比香炉峰更具神韵和风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全词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全词凄楚绝伦,表现了词人与唐氏眷恋之深
和相思之切,深刻抒发了婚姻悲剧所造成的 痛苦郁愤而又难以言状的哀伤之情
4、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试举例分析 如上阙,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 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现,就越使得他们被 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 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感情 的强烈对比。 再如上阙写“红酥手”,下阙写“人空 瘦”,在形象、鲜明的对比中,充分地表 现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精神 折磨和痛苦。
延伸
欣赏
传说,唐婉见了这首词 后,感慨万端,提笔和 《钗头凤· 世情薄》词一首。 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 陆游对唐婉的感情,经历 了时间的洗礼和考验,陪 伴了陆游的一生,过了四 十年,陆游七十多岁,仍 怀念唐婉,重游沈园,留 下了让后人唏嘘不已的两 首绝句《沈园》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 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 难!
2、诗末句点出“短愁”,其实诗中句句含愁,




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日已暮”写出诗人盼回家 “孤灯”、“一雁”暗含诗人的孤单 “离心”、“乡梦”直接抒写诗人的思乡 之情 “落”、“寒”也透露出诗人的愁绪
1、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宋之文《渡汉江》)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 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 托。莫,莫,莫!
1、对这首次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C )( D ) A、“红酥”形容女性肤色,从“红酥手”可以 想见美好的仪态。 B、“东风恶,欢情薄”是说春风猛烈,好景不 长,欢情难再。 C、“泪痕红浥鲛绡透”描写悲苦的情态,“红 浥”是红色的面庞。 D、当年的海誓山盟虽然记得,但难以托付给锦 绣华丽的图书。 E、全词最后三个“莫”字,表现了作者绝望之 情。
பைடு நூலகம்
夜 泊 钱 塘
江行日已暮, 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 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 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 微吟寄短愁。
茅坤
1、诗的第三联中“迸”、“入”两字精妙 传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迸:显示了力量,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 重,浓重的思乡之情使树叶断裂而下。
入:化无形的乡愁为有形,诗人的乡愁 与钱塘江水融为一体,如钱塘江水一样澎 湃起伏,无休无止。
古 代 诗 歌 阅 读
职 教 中 心 姬 增 群
知识与能力: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重点:
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难点:
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 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 瞒!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陆游
梦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尤吊遗踪一泫然。
谢谢! 再见!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薛道衡《入日思归》)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钗 头 凤
陆游
据史载:南宋诗人陆 游在二十岁时曾经和他的 表妹唐琬结婚,伉俪恩爱, 琴瑟甚和,却得不到陆母 欢心,被迫与唐婉分袂, 后离异。 十余年后,二人在沈 园邂逅。当时唐琬已改嫁 赵士程,陆游也已另娶王 氏。陆即未忘前盟,唐亦 心念旧欢。唐劝其后夫遣 家童送陆酒肴以致意。陆 不胜悲痛,在园壁题《钗 头凤》词一首
2、这首词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忆往昔 第一层:回忆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表现恩 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 第二层: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无奈和悲 伤之情。 下阕:痛现实 第一层:在沈园重逢唐氏时的情状,表现“几年离 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痛苦。 第二层:抒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双方的痛苦和绝 望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