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复习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第一部分1. 在西方教育史上,首先提出“课程”这一术语,并将之概念化为“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博比特。
32.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它以布鲁纳的教学思想为理论基础。
这场运动被称为学科结构运动。
133. 施瓦布在《实践3:转化为课程》一文中确立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实践性课程”。
在施瓦布看来,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的,这四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174. 施瓦布提出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
185.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其目的是在于探讨怎样理解课程。
21其本质“解放兴趣追求”。
246.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
257.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阐明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268. 卢梭倡导“自然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因而被称为“自然教育论”。
他在《爱弥尔》中开宗明义:“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299. 赫尔巴特的代表名著《普通教育学》,是一本西方近代教育史上最严整的教育学体系、教学论体系。
3610. 赫尔巴特认为“兴趣”乃是人的意识的“内在动力”,是一种心灵的“内现的力量”。
它在《教育学讲授纲要》中就提到了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多方面的兴趣。
3711. 赫尔巴特提出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
3912. 杜威创造性地确立了四个教育哲学命题,即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其中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是最基本的命题,该命题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儿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连续发展。
4113.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命题的提出者是斯宾塞。
5214. 课程”一词在我国文献中的出现,始见唐代的孔颖达。
52“为了教学所计划的行动”是一种“把课程作为目标或者计划”的课程定义。
《计算机测控技术》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计算机测控技术》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若连续信号的最高频率为wmax,按采样定理要求采样频率ws应大于()。
答案:2wmax2.采样定理的描述为:若信号的最高频率为fmax,只要采样频率f大于最高频率的()倍,采样信号就能唯一复现原信号。
实际应用中,一般取f>5~10fmax。
答案:23.若系统欲将一个D/A转换器输出的模拟量参数分配至几个执行机构,需要接入()器件完成控制量的切换工作。
答案: 反多路开关4.DAC的分辨率指()电压与最大输出电压之比答案:最小输出5.在10位A/D转换器中,设满量程为±5V,试写出模拟量为0V时,所对应的数字量为()H。
答案:2006.在10位A/D转换器中,设满量程为±5V,试写出模拟量为-2.5V时,所对应的数字量为()H。
答案:1007.由于计算机只能接收数字量,所以在模拟量输入时需经()转换。
答案:D/A转换器8.ADC0809是一种带有8通道模拟开关的8位()式A/D转换器。
答案:逐次逼近9.8位的A/D转换器分辨率为()。
答案:1/(28-1)10.变送器输出的信号为()或4~20mA的统一信号。
答案:0~10mA11.步进电机的()指的是完成一个磁场周期性变化所需脉冲数。
答案:拍数12.步进电机的相数指的是()。
答案:线圈组数13.按动力区分,执行机构最常用的类型是()。
答案:气动型14.按动力区分,()型的执行机构相对价格昂贵,体积较大。
答案:液动型15.DAC0832的工作方式有()、单缓冲方式、双缓冲方式。
答案:直通方式16.微机的三总线是()、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答案:数据总线17.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监控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实时决策、实时控制。
答案:实时数据采集18.采样保持器可实现以下功能:在采样时,其输出()输入;而在保持状态时,输出值不变。
答案:等于19.控制系统的()指的是响应的最大偏移量与终值的差,与终值比的百分数。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复习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复习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复题1.填空:1.学生的数学研究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2.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
3.解决问题的起点是现实生活情境,问题由自己提出,方法由自己选择。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的是生活的经验、与人相处的策略和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
4.数学活动是支撑数学课程目标体系的最佳支点。
5.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6.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研究的指标。
7.《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研究领域。
课程内容的研究,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8.有效的数学研究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研究数学的重要方式。
9.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10.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11.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2.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3.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数与代数的有关内容等。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5.对数学研究评价要关注学生研究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研究过程。
要关注学生数学研究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复习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复习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使小学生能够适应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部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更新和调整。
以下是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复内容。
一年级- 认识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基本部件和功能,如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
- 基本操作:研究如何打开和关闭计算机,以及如何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简单的操作。
- 媒体意识:研究如何识别常见的数字媒体,如图片、视频和音频。
二年级- 文件管理:研究如何创建、保存和命名文件夹,并将文件整理分类。
- 网络安全: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研究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上网的基本规则。
- 电子邮件:研究如何编写和发送简单的电子邮件,并了解电子邮件的基本规范和礼仪。
三年级- 网络搜索:研究如何使用搜索引擎进行网络搜索,培养良好的信息检索能力。
- 数据处理:研究如何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 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意识,了解互联网的优缺点和正确的使用方式。
四年级- 编程思维:研究基本的编程概念和逻辑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信息伦理:了解信息伦理的重要性,研究如何正确、合法地使用他人的作品和知识产权保护。
- 多媒体制作:研究如何使用多媒体软件创建简单的图像和音视频作品。
五年级- 网络通信: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研究如何使用网络进行即时通讯和远程协作。
- 网络应用:研究如何使用常见的网络应用软件,如在线编辑、云存储等。
- 数据安全:了解数据安全的重要性,研究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
六年级- 信息检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研究如何利用专业数据库和在线资源进行高效搜索。
- 创新应用:发展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 信息道德:加强对信息道德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以上是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复习内容。
学生们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将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并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考试资料
(Oo467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考试资料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开展第三,学科专家的建议。
因而,为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需要对相关资料进行两次我别一哲学的甄别、心理学的甄别。
为准确又清楚地陈述目标,泰勒建议使用由“行为”和"内容”所构成的“二维图表”.③学习经验:指学习者与他能够作出反响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一般原则:第一,为到达既定的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给学生有时机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时机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第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第三,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响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第四,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到达同样的教育目标;第五,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
纵向组织:指不同阶段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
横向组织:指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如五年级地理课与五年级历史课提供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
连续性:有效的纵向组织的一个主要因素。
序列性:整合性:指课程经验之间的横向联系。
⑥泰勒认为评价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方案实际完成教育目标的程度的问题。
.1)把评价与目标结合起来,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泰勒评价理念的特点. 只是到达目标的手段;2)用评价观替代了传统的测验观,从而通过扩充评1 价概念的内涵而作出了真正的奉献。
(2)过程模式①由斯腾豪斯系统确立起来。
②对目标模式的批判-目标模式误解了知识的本质目标模式误解了改善课程实践的过程的本质③过程模式的根本内容D 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2)过程原则的本质含义在于鼓舞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 ⑤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制造作用。
3)斯腾豪斯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④过程模式的价值和特点:把学生主体性、制造性的开展作为教育的广泛目标,尊重并鼓舞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把这一目标与课程活动、教学过程统一起来,进而又将之统一于教师的主体作用上。
课程论复习资料
课程概念:课程是学生通过学校教育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性经验。
它具有经验性、统整性、目的性、综合型必修课程: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公共课程或教学科目,它体现了国家对各阶段学生的学生发展的共同的基本要求。
选修课程:是指学习开设的课程,并不要求学生人人都学,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能力有一定选择自由的教学科目选择自由度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共同学科,是学校所设课程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是核心学科、共同基础课的同义语。
学科课程: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根据一定规则,进行体系化后的知识的教学科目。
活动课程:是指学生通过各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而获得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
分科课程:课程内容仅由某一学科领域的内容构成。
综合课程:课程内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的内容构成。
科学研究发展的大趋势、儿童的认知特点、适用的学段与课时比例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关注的是学科知识本身,重点探讨学校教育应该选择什么知识、如何组织知识等问题。
永恒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强调以学生个人的需要和兴趣组织课程与教学。
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强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分析来进行课程设计。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依据特定课程的名义性开发主体,可以分出国家本位课程、地方本位课程、学校本位课程从以群体共性为参照到针对具体情境中特定群体的特殊需要都在国家整体的课程规划之列。
国家对于地方[本位]课程、[学]校本[位]课程只进行有限的硬性规定隐性课程: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
具有隐含性、依附性、持久性。
显性课程:校内课程VS校外课程:依据课程的存在场域课程并不仅仅存在于学校这个教育场域就像教育并不仅限于在学校中开展一样课程结构: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逻辑顺序组织与心理顺序组织;渐进性组织与跨越性组织。
如何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如何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一、课前预习1.了解课程安排:在课前预习之前,我们要先了解课程的安排和目标。
查看教材或课程大纲,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目标,对后续的课前预习有一个清晰的目标。
2.浏览教材:在课前预习时,先快速浏览一遍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主要内容,熟悉章节标题和关键概念。
3.提前了解知识点: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可以选择查找相关资料或参考书籍,提前了解一些基础知识点。
通过预先了解相关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讲解,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4.进行思考和提问:在课前预习时,可以思考一些问题并提出疑问。
通过思考问题和提出疑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聚焦课程内容,激发学习的兴趣。
5.做好笔记:在课前预习时,可以准备一本笔记本,将重要的知识点和问题记录下来。
这样可以在课堂上更好地听讲和做笔记,同时也方便后续的复习和回顾。
二、课后复习1.及时回顾课堂内容:在课后复习时,要及时回顾当天上课的内容,整理和复习课堂笔记。
将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梳理,遗忘的内容及时补充记忆。
2.做好错题整理:在课后复习时,要仔细分析和整理错题。
将错题进行分类整理,找出错误原因并进行订正。
通过对错题的整理和订正,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楚知识点的理解差异,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3.主动扩展学习:在复习阶段,可以主动拓展学习,查找相关资料,扩大知识面。
除了教材上的内容,还可以参考其他书籍、课外资料等,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进行自测和总结:在课后复习时,可以进行自测和总结。
通过自测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同时,通过总结可以将知识点更好地内化,并且提炼出核心要点,方便后续的复习和回顾。
5.制定复习计划:在课后复习时,要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按照学科的重难点和自己的优劣势,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和复习时间。
旅游消费心理学分析课程教案复习资料
旅游消费心理学分析课程教案复习资料一、课程简介旅游消费心理学分析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特征、消费行为和消费决策过程,从而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和营销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旅游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旅游市场现象和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掌握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和消费行为。
3. 学会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旅游市场现象和实际问题。
4. 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为旅游行业提供优质服务。
三、教学内容1. 旅游消费心理学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旅游消费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旅游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旅游消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体系2. 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特征旅游消费者的认知、情感和态度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动机和需求旅游消费者的心理成长和发展3. 旅游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旅游消费者的信息搜索和评估旅游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购买过程旅游消费者的满意度、忠诚度和口碑传播4. 旅游市场现象分析旅游市场的趋势和特点旅游市场的细分和定位旅游市场的竞争格局和市场策略5. 旅游实际问题分析旅游产品设计和创新旅游服务质量和顾客体验提升旅游营销策略和市场推广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旅游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旅游市场现象和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创新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特征、消费行为和市场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情景模拟:设计旅游消费场景,让学生模拟旅游消费者的行为和决策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课程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中的表现。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旅游市场现象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创新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对旅游消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4. 情景模拟表现:评估学生在模拟旅游消费场景中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何平衡各科目的复习
1. 复习是考试前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平衡各科目的复习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2. 首先,应该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阶段和考试时间,以便有计划地安排各科目的复习。
3. 其次,应该根据各科目的重要性和自身的掌握程度来制定复习计划。
对于较薄弱的科目,应该多安排时间进行复习,而对于掌握较好的科目则可以适当减少复习时间。
4. 第三,考虑到记忆的遗忘曲线,应该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和回顾。
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做题、讲解、笔记等等。
5. 除了科目之间的平衡,还应该考虑到自身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
不能因为过度复习而导致身体不适或者精神抑郁,否则会影响考试表现。
6. 在制定复习计划的同时,也要注意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
过度疲劳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工作,反而适得其反。
7. 最后,应该在复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信心,相信自己已经做了足够的准备。
不要因为一时的挫败而放弃或者失去信心。
8. 总之,平衡各科目的复习需要有计划、科学、合理。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取得好的考试成绩。
课程复习计划表
课程复习计划表
周一:
- 上午:复习数学,主要集中在代数和几何方面的知识点,例如解方程,平面几何等。
- 下午:复习语文,主要复习课本中的重要篇章和常见的作文题目,并整理相关的写作技巧和语法知识。
周二:
- 上午:复习英语,主要复习语法知识和常见的单词和短语,同时进行阅读理解和听力练习。
- 下午:复习物理和化学,重点复习常见实验和实际应用,并进行相关习题的训练。
周三:
- 上午:复习历史,重点复习重要事件和人物,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进行历史地图的练习。
- 下午:复习地理,重点复习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和重要地理概念,了解各大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
周四:
- 上午:复习生物,重点复习生物的分类体系和相关的生物知识,例如细胞结构和功能等,并进行相关的实验和图表题的练习。
- 下午:复习政治,重点复习国家机关和政治制度,了解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件,并进行相关的习题和案例分析。
周五:
- 上午:进行综合复习,整理各科目的重点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并进行模拟考试。
- 下午:对模拟考试的试卷进行自我评估,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
周末:
- 根据个人情况安排时间进行针对性复习和练习,同时进行放
松和休息,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课程资料:复习第7课 汉字与书法我的定稿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渊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 刻画符号 ) 2、商代(甲骨文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3、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 金文 )。
4、春秋战国:对文字做有益尝试,但对汉字任意
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A
B
C
D
11.《楹联续话》卷一:“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 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 杯”。下列作品与楹联描述的书法风格—致的是
12(2016年全国2卷).下图为三国曹魏《三 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 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 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等混乱状况,削弱了汉字的( 交流功能 )。 5、秦始皇时:推行“ 书同文字 ”,把(小篆 ) 作为统一的文字,后来更简便的(隶书 )也得到
推广。
6、魏晋后,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 )
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
◆汉字的演变脉络:
古文字阶段---隶楷阶段 古文字阶段:甲骨文、大篆(金
1、秦汉以前主要实用性文字。
2、魏晋南北朝成为自觉书法艺术
3、隋唐时,书法达到新的高峰,书 法理论日趋成熟。
(1)代表人物
草书大家:张旭、怀素 楷书名家:欧阳询、“颜筋柳骨” (2)风格:或狂放不羁;或注重 规范法度。 (3)背景:国家统一,政治安定, 经济繁荣,思想开放,民族融合, 对外交流。法度和规范成为普遍的 社会需要。
《会计学》课程知识 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会计学》课程知识复习学习材料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A.制造费用B.直接费用C.管理费用D.销售费用2、会计人员在结账之前发现,在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入账时,误将600元记成6000元,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应采用(B)更正A.补充登记法B.划线更正法C.红字更正法D.蓝字更正法3、复式记账法逐步发展成为科学的会计记账方法是在(B)A.13~15世纪B.15~20世纪C.20世纪80年代D.18~19世纪4、记账凭证是根据(B)编制的A.经济业务B.原始凭证C.账簿记录D.审核后的原始凭证5、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余额反映(C)。
A.费用额B.收益额C.亏损总额D.利润总额6、会计的基本职能是(C)A.预测和决策B.分析和考核C.核算和监督D.控制和检查7、.在借贷记账法中,账户的哪一方记增加,哪一方记减少是由(B)决定的。
A.记账规则B.账户性质C.业务性质D.账户结构8、财产清查结果,经查明是因计量器具原因造成的盘亏时,应作(D)处理A.待处理财产损失B.营业外支出C.其他应收款D.管理费用9、下列项目中属于外来原始凭证的是(D)A.借款单B.工资结算单C.限额领料单D.购买材料的发票10、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看,只有交纳(B)后的利润才是企业最终的财务成果。
A.城建税B.所得税C.增值税D.教育费附加11、下列项目属于费用的是(C)A.应付职工薪酬B.应交税费C.管理费用D.应收账款12、对往来结算款项的清查通常采用(D)A.复核法B.顺差法C.抽查法D.询证法13、能够直接确定并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为(C)A.制造费用B.间接费用C.直接费用D.期间费用14、借贷记账法下,账户余额平衡法的理论依据是(A)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B.经济业务事项的双重性C.会计记录的双重性D.记账规则15、在生产过程中,为生产某种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称为(A)。
幼儿园课程复习(参考)
1.学科维度和经验维度答:学科维度:从学(领域)维度界定的课程,我国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就将这些科目当作历史课程的含义。
《辞海》对课程的定义为:“课程即教学的科目,可以指一个教学科目,也可以指学校的或一个专业的全部教学科目,或指一组教学科目。
经验维度:从经验维度界定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也叫做生活课程、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经验课程的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
P3-52.维果斯基对课程最为直接的影响在维果斯基的理论中,“最近发展区”、“鹰架教学”、“心理工具”是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影响最为直接的概念。
P403.教育目标分类学学习的所有领域都可以分为三个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梅杰认为一个行为目标必须描述:(1)表现学习者达成目标的行为;(2)学习者达到目标时所面对的条件;(3)可接受的最低的熟练水平。
P924.高/低结构化的教育活动高结构化的教育活动:高结构活动指向是鲜明的,具体的教育的目标,活动的内容都有严密的流程,老师事先预设好的,幼儿是按照预设的流程进行的,老师作为组织者,调控者,控制整个活动走向和流程。
(以儿童获得预期的行为变化为主要取向。
)低结构化的教育活动:低结构的活动实践上指的是,目标比较模糊,比较笼统,目标的表述是表现式、展开式的,活动的过程是比较的自由,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自由选择,教师的控制是比较间接和隐蔽的。
(以儿童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为主要取向。
)5.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作为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
表现性目标:“艾斯纳”艺术领域运用技能加以扩展,探索,得出自己的观点,意象和情感,是一种对“解放理性”的追求。
第六章幼儿园课程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六章幼儿园课程1、关于课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学生是课程的主体B.课程是师生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过程C.课程即课程表D.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2、关于素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素质具有整体性和潜在性B.素质具有稳定性、不可变C.幼儿园课程能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D.素质具有基础性3、课程的轴心是(),它决定着课程的方向和状态A.课程目标B.课程内容C.课程形式D.教育目的4、幼儿园课程内容最内在的形态是()A.知识经验B.活动C.人、事、物的现象与情境D.现实生活情境5、计划拟定的重点是()A.学年计划B.学期计划C.一日计划D.具体教育活动计划6、社会生活常识的学习以()最好A.直接教学B.间接教学C.集体活动D.课堂教学7、最为经济的组织形式是()A.集体活动B.直接教学C.小组活动D.个别活动8、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幼儿可以不参加任何兴趣小组活动,家长和教师不能强迫B.幼儿园个课程的目标、内容及组织可由每个幼儿园自己定C.因为幼儿园不存在考试,所以幼儿园的教育是素质教育D.幼儿园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部分9、哪种课程内容的方式有利于幼儿直接经验的发展()A.分科课程B.核心课程C.活动课程D.选修课程10、教育结构性最高的活动是()A.教师专门组织的活动B.幼儿自选活动C.幼儿自发自主活动11、下列教育观点不正确的是()A.评价是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B.课程评价中教师即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C.在评价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D.幼儿的接受学习是指幼儿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是被动的让幼儿学习,应予以取缔12、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具体途径是()A.幼儿园教育活动B.幼儿园教学C.上课D.游戏13、研究幼儿园课程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有()①幼儿园应努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②提供哪些内容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③如何有效地组织教育内容④如何确定教育目标是否达成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4、课程是指在学校教师的直接和间接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与()相互作用的学习活动的总和A.教育者B.教育环境C.教育内容D.教材教具15、()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是什么2、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3,(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4、 1918年,博比特的《课程》问世,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课程的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5、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八年研究”)。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原理一、名词解释:1、课程计划;2、课程标准;3、课程4、儿童本位课程二、填空:1、按照影响课程的三个基本要素,课程可以分为知识本位课程、(社会本位课程)和(儿童本位课程)。
2、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等。
二、简答:1、如何理解课程的含义(一)从课程的要素层面来界定课程是学科:把课程作为科目,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化,教育进程的计划性。
教育的任务是继承前人的知识经验。
课程是经验:课程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二)从课程的功能或作用层面来界定课程作为计划或方案:课程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一套实施方案,是实施教育计划的蓝图。
课程作为活动或进程:课程不再仅仅是需要贯彻的课程计划,包含了教学活动的整个进程。
(三)从课程与社会的关系层面界定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人是社会的人,教育就要促使个体的社会化。
课程即社会改造:课程重点放在当代社会问题、社会主要弊端、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等方面。
(四)从课程的层次或结构层面界定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面提出课程可分为五个层次: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2、如何理解古德莱德课程的五种层次(一)理想的课程:研究机构、学术团体、课程专家倡导的课程。
这种课程停留在观念层次上,是最抽象的课程。
(二)正式的课程: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是以文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课程。
(三)理解的课程:教师领悟的课程,又是一种观念的课程。
不同教师领悟的课程不同,比正式课程要具体。
(四)运作的课程: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在实施中,教师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是一种动态的课程。
课程论复习习题
课程论复习习题——名词解释1.课程的概念:一般来讲,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人所制定和生成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
2.课程设计:是课程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术语,其含义是指按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3.生成性目标: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的理论认为,生成性目标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像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
生成性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能力的差异,强调目标的适应性、生成性。
4.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标是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提出的一种目标取向,指在教育情境的种种遭遇中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表现性目标关注学生的创造精神、批判思维,适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安排。
5.分科课程:分科课程,又叫学科课程。
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他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分科课程强调各门课程各自的逻辑体系,教学以各个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进行。
6.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又称统整课程,是指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而为一的课程形态。
综合课程是以分科课程改革者的面孔出现的。
它针对分科课程分科过度精细的学科化倾向,力主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日益综合化的需要。
综合课程体现了这样一种课程取向:它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
7.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他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8.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有较隐蔽课程、无形课程、潜在课程等,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课程目标:在博比特看来,课程目标指的是那些人们需要掌握和形成的能力、态度、习惯、鉴赏和知识的形式。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
它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
3、生成性目标: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展开的,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成的内在要求。
4、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
它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的怎么样、个性展示得怎么样是相一致的。
5、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以现代学习理论为基础,科学合理地运用系统理论的思想与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教学观念、教学经验、个性风格,分析教学中的问题与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和组织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资源,为达到预期的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系列的教学实施方案的过程。
6、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7、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研究中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论的产物,它主张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把教学现象与教学活动看做由各因子、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大系统,教师水平、学生状况、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要素都处在系统联系之中,并与外部的教学情境发生关系。
8、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形式,也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简答题1、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依据答:社会发展对人的教育提出的要求和人的自身对教育提出的要求,这两个要求是相辅相成的,具有发展与要求的内在一致性。
同时,由于课程与教学的核心成分是学科知识。
因此制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必须对学生、社会及学科进行研究,并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VB课程总复习
第六章 数组
一、静态数组的定义及使用
二、动态数组的定义及使用
1、看到二维数组就要画…… 2、二维数组通常和for 循环的嵌套是密不可分的 3、有关数组的两个函数ubound\lbound和两个语 句:option base 1 for each v in arr …… next 4、动态数组的关键命令:redim preserve……
程序,还是求一个程序的运行结果,还是在一
个程序中填上空行,都需要对程序的基本组成
部分,每一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分析清楚。应该
怎样分析一个程序呢?
一个程序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初始化部分,算
法实现部分,结果处理部分。
怎样分析程序
1. 初始化部分
通常,程序的初始化部分包括:
· 声明变量和数组 · 变量赋初值
变体(赋值)
2、常量和变量的定义、表示方法,强制显式声明变量
类型的语句(option explicit)
3、VB各种运算符及表达式(算术、关系、逻辑) 4、VB的主要内部函数(算术、字符串、转换)
5、数据的输入与输出(Format、Print)
典型例题 1、运行下列语句,窗体上输出的结果是 Dim a As Boolean a = -5 Print a = -5 A.a=-5 B.-5 C.True D.False 2、运行下列语句时,系统给出错误提示的是 A.Print –32000-769 B.Print “ab” & 128 C.Print “1E2”+8 D.Print 3=2=4
(2)语法性错误。如循环、选择结构前后不配套,嵌
套时内外交叉。建议书写程序时就采用缩格的格式,
出现错误,一目了然,阅读分析也方便。 等等。
复习课说课稿
复习课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作为复习课,其作用在于巩固学生前期所学知识,加深对课程要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复习课在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既是对前期学习内容的回顾,也是对后续学习内容的铺垫。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对课程重点、难点的梳理,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与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体系。
(1)课程回顾:本文涵盖前几章的核心知识点,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重要公式等。
(2)典型例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涵盖不同难度层次,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3)学习方法指导:本文还针对学生特点,给出相应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4)拓展提升: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本文还设计了部分拓展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熟练掌握课程核心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程核心知识点的掌握,典型例题的分析与讲解。
(2)难点:知识体系的构建,解题方法的灵活运用,拓展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同时,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复习课真正起到巩固、提升的作用。
四、说教法在本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 启发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在讲解典型例题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亮点:与传统的直接传授知识不同,我更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探究中深化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称为无阻尼固有频率
延迟环节的传递函数:
G( s ) e s ,为纯延迟时间。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
4.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 开环传递函数为: Go ( s ) G( s ) H ( s ) 闭环传递函数为: ( s )
X o ( s) G( s ) X i ( s ) 1 G( s ) H ( s )
1 G1C G( )G3G4 G2C G3( s )G1G2G3G4 2s C ( s) 1 R( s ) R( s ) N ( s ) N ( s ) C ( s ) [G1G2G3G4 R( s ) G3G4 (1 G1G2 ) N ( s )]
式中 则:
ci ( s pi )F ( s ) s pi
1 p1t
f (t ) L F ( s) c1e
c2 e
p2 t
cne
pn t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拉普拉斯反变换
2. F( s ) 的极点包含有共轭复数
B( s ) F ( s) ( s p1 )( s p2 )( s pn )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都有相同的特征多项式。
系统的固有特性与输入、输出的形式、位置均 无关;同一个外作用加在系统不同的位置上,系 统的响应不同,但不会改变系统的固有特性;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
5.传递函数的求取方法
拉氏变换 传递函数 (1)微分方程
(2)有源、无源网络 直接复阻抗法 传递函数
2)准确性使系统误差尽可能小;
3)快速性亦即系统动态要求,要求系统超调量小,调节时间短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绪论
5、工程控制论的内容可归纳为如下: (1)已知系统和输入,求系统的输出,即系统分析问题;
(2)已知系统和系统的理想输出,设计输入,即最优控制问题;
(3)已知输入和理想输出时,设计系统,即最优设计问题; (4)输出已知,确定系统,以识别输入或输入中的有关信息, 此即滤波与预测问题; (5)已知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求系统的结构与参数,即系统辨 识问题。
L f ' (t ) sF ( s) f (0)
(2)微分定理
d n f ( t ) n n 1 n 2 L s F( s ) s f ( 0 ) s f ( 0 ) n dt
(3)积分定理
f ( n 1 ) ( 0 )
( 1 ) F( s ) f (0) L f ( t )dt , f ( 1 ) ( 0 ) f ( t )dt t0 s s 1 1 1 ( n1 ) ( 1 ) L f ( t )dt n F ( s ) n 1 f (0) f (0) s s s n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
一般系统方框图简化方法:
1)明确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针对每 个输入及其引起的输出分别进行化简; 2)若系统传递函数方框图内无交叉回路,则根据环节串联, 并联和反馈连接的等效从里到外进行简化; 3)若系统传递函数方框图内有交叉回路,则根据相加点、分 支点等移动规则消除交叉回路,然后按每2)步进行化简; 注意:分支点和相加点之间不能相互移动。
D(s)
R( s)
G1 ( s ) G2 (s)
C (s)
SM
变速器
负载
G3 (s)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绪论
功率放大器.
R( s )
电机
TL
速度传感器 位置传感器
C ( s)
转台控制系统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绪论
3、控制系统的分类 按系统输出量对输入量之间关系分: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满足叠加原理;非线性方程的特点是系数与变量 有关,或者方程中含有变量及其导数的高次幂或乘积项。 4、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准、快 1)稳定性确定系统是否稳定;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拉普拉斯变换的概念
拉氏变换的定义式:
L f ( t ) F ( s )
0
f ( t )e st dt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拉普拉斯变换的运算定理
拉氏变换的运算定理 (1)线性性质
Laf1 (t ) bf2 (t ) aF1 ( s) bF2 ( s)
系统在输入xi(t)及扰动n(t)共同作用下的总输出为:
X o ( s ) X 01 ( s ) X 02 ( s ) G1 ( s )G2 ( s ) G2 ( s ) X i (s) N (s) 1 G1 ( s )G2 ( s ) H ( s ) 1 G1 ( s )G2 ( s ) H ( s )
(3)结构图化简 等效变换 传递函数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
方框图的化简 遵循原则:交换前后变量关系保持等效 ①交换前后前向通路中传递函数的乘积应保持不变; ②回路中传递函数乘积应保持不变 注意:⑴移动前后必须保持信号的等效性 ⑵相加点和分支点一般不宜交换其位置 ⑶“-”号可以在信号线上越过方框移动,但不能越过 相 加点和分支点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拉普拉斯反变换
3. F( s ) 的极点包含有相等的实数
拉普拉斯变换的运算定理
(4)实位移定理(延迟定理) L f (t ) e s F ( s)
(5)复位移定理(位移定理) L e at f (t ) F ( s a) (6)相似定理 (7)初值定理 (8)终值定理 若sF(s)的所有极点位于左半s平面, 即:
M(s)=0的根, 称为传递函数的零点;影响瞬态响应曲线
的形状,不影响系统稳定性
N(s)=0的根,称为传递函数的极点;决定系统瞬态响应曲
线的收敛性,即稳定性 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就是系统的特征根。零点和极点的数值 完全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参数。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
3.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反馈控制系统具备测量、比较和执行三个基本功能。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一、绪论
2、控制系统的两种基本控制方式: 开环控制-----没有反馈通道,结构简单,实现容易 闭环控制-----存在反馈(系统的输出对系统有控制作用), 控制精度较高,但易振荡
若反馈信号是与输入信号相减而使偏差值越来越小,则 称为负反馈;反之,则称为正反馈。 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环节。
G( s ) Xo ( s ) K Xi ( s )
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G( s ) X o ( s ) K
Xi ( s )
Ts 1
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G( s )
Xo ( s ) s Xi ( s )
微分环节常用来改善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二、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
1.基本概念 ① 传递函数(线性定常系统):当输入及输出的初始条件为零 时,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② 传递函数的主要特点:表达了系统本身的动态性能而与输 入量的大小及性质无关,也不反映系统内部的任何信息。 ③ 传递函数分母中s的最高阶次,等于输出量最高阶导数的 阶次。
Xo(s)
Xi(s)
B(s)
E(s)
G(s)
H(s)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
在输入Xi(s)作用下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X 01 ( s ) G1 ( s )G2 ( s ) i ( s) X i ( s ) 1 G1 ( s )G2 ( s ) H ( s )
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
例3 由图示系统的结构图求C(s)/R(s), C(s)/N(s)
R(s) G1 _ _ G2 _
+
N(s)
G3
G4
C(s)
解:分析:本题为多输入情况下求传递函数的问题。对于线 性系统,在求C(s)/R(s)时,可令 N(s)=0,反之求C(s)/N(s) 说明在什么条件下,输出 时,可令R(s)=0。系统输出应为 R(s)和N(s) 共同作用下的输 C(s)不受扰动 N(s) 的影响? 出量:
R(s)
_
E(s) B(s)
+
N(s)
G1(s) H(s)
G2(s)
C(s)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
2.传递函数的形式
传递函数的一般形式:
X o ( s ) bm s m bm 1 s m 1 b1 s b0 G( s ) (n m) n n 1 X i ( s ) an s an1 s a1 s a0
拉普拉斯反变换
拉氏反变换的定义式:
拉氏反变换的求解方法:
1 j st f ( t ) L F ( s ) F ( s ) e ds 2j j
1
1. F( s ) 的所有极点都是不相等的实数
cn B( s ) c1 F ( s) ( s p1 )( s p2 )( s pn ) s p1 s pn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
例1 用方框图化简或信号流图的方法求下图所示系统的闭 环传递函数Xc(S) / Xr (S)。
例2 某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所示,求系统的传递函数C(s)/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