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国内外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趋势是什么

国内外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趋势是什么

国内外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趋势是什么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使得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程度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了整个数学教学的效果。

(1)课堂互动不足。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

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低,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单一。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和PPT,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得课堂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结果记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题海战术。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布置大量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反复练习。

这种做法使得学生陷入机械记忆的怪圈,难以培养起真正的数学思维能力。

(2)忽视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答案的正确与否,而忽视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和思路。

这种做法导致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数学学习中,对概念的理解是基础。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解决具体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

(1)概念教学方式单一。

部分教师在教授概念时,仅仅停留在定义的层面,未能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变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缺乏辨析与对比。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未能充分引导学生对相似概念进行辨析与对比,导致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难以准确把握概念的适用范围。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首先明确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这不仅仅是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和发展趋势(一)培养目标更加突出了一个共识,即更加强调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更加强调通过形形色色、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内外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目的。

创造性志向要从小培养,培养学生改造环境,勇于参与健全的人类活动,自愿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为祖国的繁荣强盛,建设发展而创造的意向和理想,并从小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志向,首先要诱导学生的创造愿望,使之成为学生掌握创造才干的重要动力。

因此,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普遍存的以计算技能和解决常规问题为重点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反之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尽量使学生思想开阔活跃,不受压抑,不因循守旧,不沿袭传统,不唯书唯上。

换句话说,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和自我构建能力,是教学实践中应该考虑的核心之一。

认识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寓教于游戏的浓厚趣味,促进学生提问和多思路的解题的参与意识,都是引起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儿童的强烈学习动机是培养其创造志向并进而掌握创性才干的前提。

(二)学习方式更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的正确途径是什么呢?国内外为此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形成多样、效果不一。

但在有一点已经达成了共识即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必须改变。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思维深邃、逻辑严谨的科学。

一个数学问题,既有数学结构,又有逻辑一一语言结构。

因此,学生在上数学课,尤其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包含着复杂的心智活动,如联想、分析、分类、想象、选择作计划、预测、推论、心算、估算、检验和评价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安排适当的情境,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理解问题和形成多渠道的发散思维。

亦即要善于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常规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而非仅仅是通过感官学习;引得学生多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自主探索问题的结论,而非一味模仿或机械记忆;要善于应用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鲜事例,将学生引向自己探索发现的道路,而非完全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新趋势与挑战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新趋势与挑战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新趋势与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正面临着新的趋势和挑战。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新趋势1. 强调实践性与实用性随着社会进步的要求,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将通过实践活动和问题解决,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强调启发性与探究性新的趋势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质疑与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调跨学科融合新的趋势下,小学数学课程将与其他学科进行更紧密的融合。

例如,与科学课程结合,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与艺术课程结合,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提高学生对数学美感的体验。

4. 强调信息技术应用新的趋势下,信息技术将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工具。

教师和学生将通过电子课本、教学软件、互联网等手段,增加教学资源和方式,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所面临的挑战1. 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而改革后的课程需要教师更多地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需具备探究式教学能力和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

2. 教材与教学资源的更新小学数学课程改革需要更新教材和教学资源,以适应新的课程要求。

这要求教育部门、出版社和教师共同努力,提供高质量的教材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

3.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样化,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可能会下降。

因此,教师需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增加趣味性的教学内容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评价体系的重构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记忆,而新的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评价体系需要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新时期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新时期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新时期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在新时期,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就新时期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探究其意义、目标和路径。

一、改革的意义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不言而喻。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奠基阶段,对学生未来数学学习的发展至关重要,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基本素质,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也需要更多的与社会需求接轨。

当前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也必须与时俱进,满足社会需求。

二、改革的目标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明确改革的目标,明确教学要达到的效果。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使数学能够贴近生活,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潜力。

三、改革的路径在探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时,我们应该着眼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更新。

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来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多媒体教学、游戏化教学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更新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增加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题材、扩大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等。

四、改革的具体措施在进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时,我们还需要明确改革的具体措施。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加强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实践内容,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数学的含义和真实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学习更具有趣味性。

我们可以通过培训教师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只有教师具备了更好的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习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小学数学课程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更新,以适应教育的新要求。

本文将从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实施和成果等方面,探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一、背景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内容偏难、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实践应用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课程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目标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实践应用等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内容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更新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求,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更新,增加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应用题和活动题,减少纯理论性的题目。

2、改进教学方式: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情景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加强实践应用: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和数学游戏等方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学科融合: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实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新课程的实施方法和策略,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加强资源建设: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包括教材、教具、网络资源等,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平台。

五、成果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了提高: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和内容,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得到了提高,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教育具有活动性的特点。

以课题覆盖大纲的策略就是英国数学教学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教师以教学目标的某一项及学习大纲的某个水平为出发点,组织学生学习活动,这类活动针对性强,内容集中,便于教学组织,能使较多学生达到某个水平的学习要求。

教师也可以提出开放性课题任务,进行开放性教学活动,往往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多个教学目标,涉及多个学习水平。

教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记录,以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水平。

(三)计算机与数学教育相结合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育,十分重视计算机辅助教与学的研究与实施。

例如,英国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来发展并应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能力。

美国2000年标准明确提出了“技术原则”也反映出这种趋势。

2000标准最大的特点也许是强调科学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强调科学技术与数学教学过程相结合,并提供大量的形象化电子版中的数学例子,使得教师懂得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去运用信息科技。

数学教育的技术化趋势,也成为近年来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引人注目的特点,而且日趋活跃。

各种现代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已经出现:结合具体数学内容编制各类软件,借助计算机快速、形象与及时反馈等特点,配合教师教学,使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作用,从ICAI(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融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更趋自然的MCAI(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随着数学教学中的技术含量的提高,电脑、网络技术等成为学生学习手段之一,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数学思考活动。

(四)目标的个性化与差别化目标的差别化和弹性是目前国际小学数学教育设计的一个重要动向。

英国国家数学课程由学习大纲和教学目标两部分组成。

其中教学目标按照五个知识块展开,学习大纲则按照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发展被划分为八个水平。

国家数学课程明确规定每个水平的学习要求。

新中国小学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新中国小学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一、改造阶段(1949-1952)

(一)指导思想 1949 年 12 月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制定 的教育工作方针,明确规定当时课程改 造的基本原则为:“建设新教育要以老 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 某些有用的经验,特别要借助苏联教育 建设的先进经验。”
一、改造阶段(1949-1952)
件具备的一部分全日制小学在五、六年级开设外语课, 每周3课时,适当减少语文、数学的上课时数。
数学、生物、历史、地理等搞了合并性的综合 课程。

4 、中学设置了选修课程。 高三开
设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立体解析几何、制图、 历史文选、逻辑等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愿 和爱好,任选一门或两门。

5、小学增加了外国语课程。规定师资条 6、增加了课时。与1957年小学教学计划和958
年中学教学计划相比,语文、数学、物理、化学、音 乐等课程增加了课时,每年的教学周也相应增加,每 周课时也比较大幅度增加。每学年授课总课时,小学 从5336课时增加6620课时,中学从6094课时增加到 6708课时。


(二)改造特点
将1949年6月制定的华北区小学教育暂行 实施办法中规定的“小学各科及每周教 学时间”(参见附录一),国民党政府 教育部1936年7月颁布《小学规程》中规 定的“小学教学科目及每周教学时间” (参见附录二)和1948年颁发的小学课 程及教学时间总表(参见附录三),与 1952年2月教育部颁发的《四二旧制小学 暂行教学计划》(参见附录四)进行对 比。
一、改造阶段(1949-1952)



改造后的新课程的特点为: 1、像解放区一样取消了“公民训练”以及 “社会”中的公民知识内容。 2、继承了1948年课程分科目和活动的结构形 式。 3、同时发展了集体活动形式,把活动区分或 规范化为朝会或课间会、周会、校内课外活动 以及校外社团活动等四种。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育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育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育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育中,背景介绍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数学教育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新课程改革的出台,为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探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通过研究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同时,对课程设置的变化、教学方法的转变、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教师角色的转变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因此,本文将就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育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发展,教育教学工作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入研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通过对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课程设置的变化、教学方法的转变、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教师角色的转变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可以为教育管理者、教师以及家长提供参考和借鉴,指导他们更好地开展数学教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研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重大,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2. 正文2.1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是深远而积极的。

新课改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新课改还提倡多元评价和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的发展全面性和个性化特点。

2024年小学数学课改方案

2024年小学数学课改方案

2024年小学数学课改方案
在2024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日益受到关注。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提出了一些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首先,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传统的数学课程强调的是机械化计算和记忆,而我们希望通过引入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从而增强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其次,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学科,我们将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探索和实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不仅仅是“会做题”,而是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

另外,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数学是一门合作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将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改革方案,让小学数学课程更加符合时代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全面性和创新性,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与成长,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第 1 页共 1 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浅谈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浅谈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因为数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现行课程的特点、改革的方向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是迫切需要的。

现行数学课程存在以下问题:1. 内容单一:传统数学课程重视运算技能和计算方法的训练,忽视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数学往往只是机械地进行计算,缺乏对数学的深刻理解。

2. 缺乏趣味性:过于注重传统教学方法,缺少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3. 考试导向:现行数学课程体系过于注重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变得功利化,忽视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兴趣的培养。

对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需要从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和创新。

二、现行课程的特点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体系的建构:现行小学数学课程主要包括数与数运算、量与度量衡、图形与空间、数据与图表等几个模块。

这些模块的内容主要以基本数学概念和技能为主,强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基本应用能力。

2. 教学方法的传统化:现行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练习、作业等为主,缺乏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缺乏探究、发现问题的机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程度不高。

3. 评价体系的单一化:现行小学数学课程的评价主要以考试为主,对学生进行笔试、听力测试等形式的考核,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

以上特点反映了现行小学数学课程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三、改革的方向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多元化、个性化和实用化。

在具体实施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知识的拓展:小学数学课程应该从传统的运算技能和算法训练中拓展,增加一些数学领域的新知识,如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小学数学教研员讲座

小学数学教研员讲座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小学数学的教研讲座。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研员,我深知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国家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一、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1. 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空间想象、问题解决等方面。

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小学数学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

3. 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小学数学教育应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 注重数学文化的传承数学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教育应注重数学文化的传承,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数学家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小学数学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游戏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引导探究,培养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3. 注重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

4. 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小学数学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小学数学的发展和变化趋势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从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技术应用等方面,探讨小学数学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首先,课程改革是小学数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传统的数学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数学素养的要求。

因此,教育部门开始进行数学课程的改革,力求使小学生学习到更为实用和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新的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数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通过引入更多的实际问题和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其次,教学方法的变化也对小学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机械的计算,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现代的数学教学方法倡导学生参与、合作和探究,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数学的规律和思维方式。

此外,技术应用也对小学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部门开始将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例如,通过使用电子教具、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资源,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直观和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使用数学软件和应用程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术应用的引入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途径。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的发展和变化趋势主要体现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技术应用等方面。

新的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数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教学方法的变化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浅谈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浅谈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浅谈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小学数学课程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和关键。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从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当前数学课程的重点以及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进行浅谈。

一、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而启动的。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程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组合,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教学目的和教育理念的延伸。

因此,小学数学课程需要走出“题海战术”的误区,进一步深化数学教学改革。

二、当前数学课程的重点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重中之重。

小学数学课程的课程设置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数的认识: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和意义,初步了解负数和进行五则运算等。

2.算式与运算:掌握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计算应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如算商、算离合、算比例、计算长度、面积、体积、容积、重量等。

4.几何初步:了解图形的概念、性质和分类,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直线、角等。

5.统计规律:统计数种、班级、学校、市、省、国家人口等基本概念,初步了解概率。

三、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1.建构主义教学法。

学生学习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活动来建构知识体系。

2.探究式教学法。

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渠道或讯息搜集信息,自我探究达成对问题的理解。

3.案例式教学法。

结合真实的应用案例达成对数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把数学抽象概念转变成生活中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工具。

4.情境化教学法。

透过建构情境来营造学生的兴趣,促使生生动地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

总之,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让学生真正明白数学的意义和重要性,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走进新课程,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走进新课程,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走进新课程,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运用新课程理念和方法,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决策者需要共同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如何走进新课程,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一、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数学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阶段,教学内容的更新将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新课程要求将数学学科的传统内容和新理念相结合,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数学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数学、感受数学,通过思考、合作和探究,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层次的理解能力。

在更新教学内容的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创设多元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利用数学实验、数学游戏、数学拓展、数学应用等手段,拓宽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离不开教学方法的创新和革新。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1.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索和实践来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2.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互相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情境化教学法情境化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习情境、强调实际应用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数学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第二章 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第二章   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第二章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一、建国以来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全面学习苏联的数学课程与教学体系20世纪60年代总结与提高文革期间毁灭性的破坏80年代—90年代逐步开始复兴与繁荣7个教学大纲以教学目标为例1950年暂行标准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1952年大纲第一次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教育1956 年大纲突出强调以整数计算为中心,重视解答实际问题1963年大纲第一次提出培养“空间观念”1978年大纲第一次提出“初步了解现代数学中的某些最简单的思想1986年大纲同上,更具体1992年大纲同上,四则计算要求下降,分层提出要求二、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同月,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9月开始,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实验2002年秋季,500个县、区开展实验2005年秋季,全面实施新课改。

(一)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1、时代发展的要求科技迅猛发展美国创意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全球性中小学数学教育目标:所有学生学习并重视数学所有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信心所有学生都成为数学问题的解答者所有学生都学会用数学与人沟通所有学生都会数学性的推理思维一支铅笔的用途纽约里士满区有一所穷人学校,它是贝纳特牧师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创办的。

1983年,一位名叫普热罗夫的捷克籍法学博士在做毕业论文时发现,50年来,该校出来的学生在纽约警察局的犯罪记录最低。

于是普热罗夫展开了漫长的调查活动。

从80岁的老人到7岁的学童,凡是在该校学习和工作过的人,他就给他们寄去一份调查表,问:圣.贝纳特学院教会了你们什么?在将近6年的时间里,他共收到3756份答卷。

在这些答卷中有74%的人回答,他们知道了一支铅笔有多少种作用。

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9、2012—
修订新课标,重编数学新教材
2011年12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外因:由于科;国际局势趋于缓和而 经济竞争日益激烈。
内因:中等教育的普及和终身教育思想的兴起;
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下降。
GOTO
新数学运动简介
新数学运动亦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运动,简称“新数运动” 是数学教育近代化运动的延续。数学教育的近代化运动亦称 “克莱因-贝利”运动,是在20世纪初由德国的数学家克莱因和 英国的数学教育家贝利倡导的。 这场运动的原因是由于当时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严重脱离 并落后生产发展和高等教育的需要,运动的目的是变革中学 数学教学目的和任务,克莱因主张用近代数学观点改造传统 中学数学内容,而贝利更强调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由于受传统观点的影响,数学的近代化运动并未取得很好 的效果,但它促使了数学的现代化运动——“新数学运动”
•增强课程设置的弹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2、关于数学教学内容
•拓宽知识面,使学生尽早体会数学的全貌
•注重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重视在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习数学, 理解数学 •加强几何直观,特别是三维空间的认识,降低传统欧氏 几何的地位,用现代数学思想处理几何问题
•较早引入计算器,计算机,发挥现代技术手段在探索数 学,运用数学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三、世界各国数学教育改革的特点和趋势 1、关于中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重视问题解决是各国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

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卢江21世纪即将到来,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信息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才。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人才素质的培养。

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数学的应用在不断地深化和扩展,科学家们展望,在下个世纪里,数学的知识和技术将成为社会公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必需的一种通用技术。

面向21世纪,用教育现代化的观点审视目前的中小学数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数学教育的改革必须在现有的数学教育成果基础上,以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为依据,重新认识数学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探讨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能力。

本文结合主要发达国家的改革思想、经验,以及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成果,阐述笔者对小学数学课程和教材进一步改革的一些粗浅见解。

一、数学教育改革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由于数学在科学技术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面对未来国际间的竞争,各主要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数学教育的质量。

80年代以来,纷纷提出数学教育改革的新观点、新方案,力图通过合理、科学的变革,获得高质量的数学教育成果。

1989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美国数学教育的末来的报告《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公布了新的《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等文献,阐明了改革美国数学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数学教育改革的目标,逐步建立起数学教育改革全国性的共识。

美国有关人士认为:对所有学生进行优质的数学教育是兴旺发达的经济所必需的。

为了在未来的世界中,美国能维持其强国的地位,在本世纪末美国要有世界最好的数学教育。

1988年,英国议会颁发了教育改革法,建立了国家课程(义务教育阶段)。

国家课程数学对于英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有着深刻的影响。

1989年英国颁布了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经几次修订,于1995年颁布了最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这一课程标准在内容安排上,一改传统的安排体系,分为:运用和应用数学、数、代数、图形和空间、数据的处理五大块。

小学数学课程 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与变革

小学数学课程 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与变革

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与变革
1999年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0年《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2001年6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011年12月28日《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 版)》
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与变革
1956年颁布《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
1963年8月颁布《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1978年2月颁布《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试行草案)》
1986年《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同年12月《全日制小 学(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1992年6月《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试用)》
认识小学数学
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与变革
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与变革
始于清末 废科举,兴学堂 建国前 1919-1949 学习日本 欧美 鸡兔同笼 1950年7月 《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1952年7月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小学珠算 教学大纲(草案)》 1953年9月 《试行小学四二制教学计划(草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教育具有活动性的特点。

以课题覆盖大纲的策略就是英国数学教学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教师以教学目标的某一项及学习大纲的某个水平为出发点,组织学生学习活动,这类活动针对性强,内容集中,便于教学组织,能使较多学生达到某个水平的学习要求。

教师也可以提出开放性课题任务,进行开放性教学活动,往往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多个教学目标,涉及多个学习水平。

教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记录,以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水平。

(三)计算机与数学教育相结合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育,十分重视计算机辅助教与学的研究与实施。

例如,英国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来发展并应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能力。

美国2000年标准明确提出了“技术原则”也反映出这种趋势。

2000标准最大的特点也许是强调科学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强调科学技术与数学教学过程相结合,并提供大量的形象化电子版中的数学例子,使得教师懂得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去运用信息科技。

数学教育的技术化趋势,也成为近年来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引人注目的特点,而且日趋活跃。

各种现代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已经出现:结合具体数学内容编制各类软件,借助计算机快速、形象与及时反馈等特点,配合教师教学,使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作用,从ICAI(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融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更趋自然的MCAI(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随着数学教学中的技术含量的提高,电脑、网络技术等成为学生学习手段之一,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数学思考活动。

(四)目标的个性化与差别化目标的差别化和弹性是目前国际小学数学教育设计的一个重要动向。

英国国家数学课程由学习大纲和教学目标两部分组成。

其中教学目标按照五个知识块展开,学习大纲则按照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发展被划分为八个水平。

国家数学课程明确规定每个水平的学习要求。

体现了统一要求又具有弹性的结构。

(五)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也是一个重要的趋势。

这是近二十年来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这一趋势在英国数学课程标准、日本的课题综合学习中体现尤为清楚。

国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对我国的启示总之,国际数学教育改革上述趋势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

第一,目前国际小学数学出现一些共同的趋势,如个性化、活动化和实践性,注重学生个人的感受和差别化的数学教育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在我国小学数学改革的实践中应该注意到这些趋势。

第二,我国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总是存在一些担心,深怕一旦计算机器或计算机应用于小学数学教育就会削弱学生的运算能力。

上述国家改革的经验表明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计算器(机)是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我们应该努力提高电脑技术应用于数学教育的水平,增加我国数学教育的技术含量,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第三,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在吸收国际经验的同时,必须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实际上,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中有许多优势,例如,我国的方块字中存在着许多几何图形,小学中的乘法口诀,古代的数学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方法,都体现了我国数学的民族特色。

又如,我国小学生基本知识和能力相对比较好。

我们在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中,应该发扬我们的优势,克服我们的不足。

因此,在吸收国际数学教育改革有益经验的同时,充分考虑我国的文化特点,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和中国特点的小学数学教育体系。

第二节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分析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数学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代的学校教学科目“六艺”中就有“数”。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大多带徒讲学,其中或多或少包含着数学的知识内容。

秦汉时期,相继出现了《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这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数学教材。

到了唐代,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中设有算学馆。

为了教学的需要,由李淳凤等人审定并注释了汉朝以来的十部算经,统称《算经十书》,作为教学用书,并由唐高宗下令定为全国通用的数学教材,这是我国国家审定数学教科书的开端。

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算经十书》是我国古代数学的经典教材,前后流行1200余年,对中国的数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最大的特点,一是以问题为线索,按照由问题归纳“术”的方式进行研究;二是提倡实用,注重计算技能的培养。

尽管我国古代的数学教学有数千年的历史,但由于统治者对小学教育采用放教于民间的办法,所以按照现代的学制、课程概念来看,我国真正在小学设置算术课程,始于清朝末年,比很多国家要晚。

一、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演变发展的历史沿革(一)清末民初至新中国成立前1904年,清朝政府颁布了仿日本学制而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其中《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中规定:“算术,其要义在使知日用之计算,与以自谋生计必须之知识,兼使精细其心思,……以便将来寻常实业之用。

”同期颁布的《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中也有类似的规定。

清末的小学算术教材,以模仿日本教材为主,而且内容极为简单。

初等小学堂修业五年,“先就百以内数示以加减乘除之方,使之纯熟无误,然后渐加其数至万止,兼及小数;并宜授以珠算”。

高等小学堂修业四年,则“授以复杂之算术”,内容主要有度量衡、货币及时间的计算,小数、分数、百分数,以及比例、求积、日常簿记。

辛亥革命以后,小学学制改为初小四年,高小三年。

1912年公布的《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中规定:“算术要旨,在使儿童熟习日常之计算,增长生活必需之知识,兼使思虑精确。

”算术的教学内容较清末变化不大,只是改用七年学完。

当时各书局所编教材很杂,大多沿袭日本、美国教材的编排体系,教学内容深浅不一。

以后几十年,多次颁布、修订的《小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算术课程的目标,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一)增进儿童日常生活中关于数量的常识和观念;(二)培养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计算能力;(三)养成计算敏捷和准确的习惯。

三项目标比较具体、明确,也明显反映出受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强调以儿童生活为中心。

‘这在当时是一种进步,而且重视儿童的特点与儿童的主体性,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在这期间,小学学制改为六年。

曾经一年级,甚至一二年级不设算术科,采用以儿童活动为主的方式“随机教学”。

即在游戏活动或其他学科中遇到需要时就随机教一点算术知识,例如认数、记数,求一共多少,比较长短、大小、高低、远近,区分方圆等。

相应的教材以图为主。

由于随机教学系统性差,难以保证必要的练习,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当时所用教材和清末民初一样,仍以个人编写为主,版本不一。

多数教材编排上直线式、螺旋式兼有,笔算与心算并重,珠算则单编成册。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建国以来,国家十分重视学校课程教材的建设,小学算术(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已经先后颁布了八份。

这一系列的修订工作,反映了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概括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果。

与此同时,教材编写工作也经历了多次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人才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回顾这段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七个各具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

1.百废待兴建国初期,国家首先于1950年颁布了《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其中规定小学算术课程目标是:“一、增进儿童关于新社会日常生活中数量的正确观念和常识。

二、指导儿童具有正确和敏捷的计算技术和能力。

三、训练儿童善于运用思考、推理、分析、综合和钻研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四、培养儿童爱国主义思想,并加强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等国民公德。

”这四项目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和思想教育都提到了,比较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与旧教育的不同。

它表明我国第一部小学算术课程标准就达到一定的水平。

它的不足主要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目标、空间观念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明确提出。

当时百废待兴,没有采得及据此编写全国统一的教材加以全面贯彻。

于是采取临时措施,确定了两套选用课本。

后又换成一套,并作了一些修改。

2.学习苏联五十年代初,学习苏联,把各科的课程标准改称“教学大纲”,在1952年底颁布了《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这部大纲是参考当时苏联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为我国的五年一贯制小学制定的。

关于教学任务的规定是:“小学算术教学的任务,是保证儿童自觉地和巩固地掌握算参知识和直观几何知识,并使他们获得实际应用这些知识的技能。

算术教学应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逻辑思维,使他们理解数量和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这部大纲,第一次确立了直观几何知识在我国小学算术课程中的地位。

但对教学任务的概括不如1950年课程标准的目标那么全面。

一年后,由于师资等条件准备不足,暂时停止推行五年牛贯制,恢复初小四年、高小二年。

根据“四、二制”小学的教学计划,对前一部教学大纲进行了修定,在1956年颁布了《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

该大纲指出:“小学算术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使儿童能够自觉地、正确地和迅速地进行整数运算,能够用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去解答算术应用题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计算问题。

算术教学必须有助于儿童智慧的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以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的实现。

算术的学习应该做到使数和量成为儿童认识周围现实的工具。

”这一修订草案第一次提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

但是,这个时期内两个教学大纲的最大缺点,就是过低估计我国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不顾国情,机械照搬外国经验,把当时苏联小学(只有四年)的教学内容拉成五年、六年教学。

从1952年起,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同年颁布的教学大纲,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编写新教材,到1955年编完全套课本(包括珠算),开创了我国有一个统一的教材体系的新局面。

这套新编课本与旧的算术课本相比,系统性、科学性和思想性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加强了口算,也比较重视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的教学。

但是,在内容上六年只教完整数四则计算和简单的小数、分数加减法,降低了小学算术的程度。

当时我国大多数小学毕业生不能升人初中,而要直接参加生产劳动,但他们掌握的数学知识却很少,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在编排上重复过多,特别是整数部分,安排了七个循环圈,忽视我国的记数特点,生搬硬套地加上“千”的循环圈,没有必要。

在编写上采用习题汇编形式,例题、习题不易分清,给教学带来不便。

3.小学教完算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反映出小学算术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需要。

195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指示,对原教材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加以适当的精简,然后进行必要的补充,三年之内全部补完,并编辑出版了各册的暂用本。

这套暂用教材虽然是临时性的,却是小学算术教学改革的重要转折点。

首先,把初中算术下放到小学,提高了小学毕业生的数学水平,初步克服了学习外国经验中的教条主义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