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盐产生的过程及对水产养殖的危害
水体亚硝酸盐超标怎么办
水体亚硝酸盐超标怎么办?亚硝酸盐是广泛存在于水体的一种物质,是水体氮循环的产物之一。
养殖水体中利用目前的水质分析盒一般不得检出,能检出的浓度对鱼虾都会产生影响。
亚硝酸盐要在水体中完全不存在是不可能的,只是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其危害浓度。
近几年,亚硝酸盐中毒一直是养殖过程中碰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当前还没有能降解亚硝酸盐的特效药,但实践中,可以选择各种措施来缓解和降低亚硝酸盐带来的危害。
一、亚硝酸盐对水产养殖的影响亚硝酸盐能促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造成血液输送氧气能力的下降。
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呈现褐色,称之为“褐血病”。
水体中低浓度的亚硝酸盐就能使鱼虾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后,血液的携带氧的能力减弱,即使含氧丰富的水体,鱼类也容易形成类似缺氧的症状。
处于应激状态的鱼类,易交叉感染细菌性块状烂鳃病,不久出现大批死亡。
亚硝酸盐中毒分为两种:1、慢性中毒:症状不明显,一般肉眼很难看出,但严重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生活。
中毒较深的摄食量减少,活动能力减弱,鱼体消瘦,体表无光泽,这为池塘的整体症状,只要细心观察,同样可以发现,见人回避反应缓慢。
只要水体转好,该症状会逐步消失,但如果不及时调节水质,就会严重影响成活率,特别是恶劣天气或病毒侵害时,会造成极大损失。
2、急性中毒:一般发生在清晨,肉眼观察似缺氧浮头,且往往伴随缺氧症状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分,但仍然还是可以区别的,缺氧浮头,鱼大多可以集群,但亚硝酸盐中毒就不同,鱼在整个池塘中不均匀分布,到处都是,即使注水解救,在短时间内也不会出现游向水口的情况,太阳出来后,症状也不会很快消失,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严重,晴天中午都不会解除,只有在下午有点缓解,第二天更严重,甚至造成大批死亡,其死亡率可达90%以上,损失十分严重。
二、预防及解救预防措施:1、彻底清塘、消毒、避免有机物的大量积累。
2、投饵不能过量。
3、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体的微碱性状态。
亚硝酸盐的来源和危害
亚硝酸盐的来源和危害亚硝酸盐的来源和危害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听到亚硝酸盐、氨氮等关乎水质的指标,那你真的了解亚硝酸盐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亚硝酸盐的来源与危害。
亚硝酸盐的来源亚硝酸盐是鱼塘中氮素循环的中间产物之一。
饵料被鱼类消化吸收之后,额外的氮被转化为氨,氨作为废物排泄到水体当中,与此同时,未被利用的残余饵料、动植物残体和排泄物等有机物在氨化细菌的作用下也转化为氨,从而使得养殖系统中积累大量的氨氮。
溶解氧充足时,产生的氨氮可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硝酸盐,在这过程中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和碳。
亚硝酸盐是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在缺氧的条件下,硝化作用生成的硝酸盐经反硝化作用转化为氮气从而离开养殖系统。
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是养殖水体中产生亚硝酸盐的两个最主要的过程,因此,亚硝酸盐的产生取决于水体中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强弱,所有影响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进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都可能影响亚硝酸盐的产生,这些因素单独或者相互作用,共同决定水体亚硝酸盐的积累情况。
除此之外,一些化肥、农药的使用,甚至生活污水和工业废物排放进入河流或池塘中都可能影响水中亚硝酸盐的产生。
亚硝酸盐的危害亚硝酸盐对鱼的毒性较强,主要是通过鱼的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使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和氧结合的能力,使鱼类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下降,出现组织缺氧或者窒息死亡。
亚硝酸盐的处理当然,我们定期清除池底淤泥,改善池底环境,减少水中含氮有机物的含量,从根本上消除亚硝酸盐产生的条件和物质基础。
定期检测水体主要指标,并根据情况适时注入新水,排出底层老水。
从养殖中期开始,定期使用鱼康的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酵素等微生态制剂对改善水质和降解亚硝酸盐有一定作用。
当养殖水体中出现亚硝酸盐过高的时候,应及时采取解救措施。
开动增氧机有利于池底有害物质的溢出,尤其是氨气、氮气等氮素的排出对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有利,使用西安海光的亚硝速净或者亚硝克星可快速降解亚硝酸盐,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无鳞鱼禁止使用亚硝克星,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鱼康的免疫多糖也有一定的缓解亚硝酸盐毒性的作用。
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危害与应对措施
提高池塘氧化还原电位最经济做 法是于塘时, 晒塘、 浸塘、 翻耕充分 氧化分解塘底有机质; 带水时可定期 向池底投放高氧化物 ,如高锰酸钾 、 高铁酸钾、 铁矿渣、 过氧化物等,氧化类消毒药亦有 同样效果,要把握好浓度,前提不致于引起细菌的大
量死亡 。
减少有机质和降低氨浓度途径亦很多, 从肥塘环 节开始, 除新塘可少量使用有机肥外, 池塘最好不用 有机肥, 包括发酵有机肥。提倡用发酵液体肥和化 肥, 少量多次使用; 天气晴好, 溶氧充足时使用芽胞 杆菌和光合菌能够快速大量降低有机质和氨氮。 碳氮磷等营养因子平衡问题是我们现在最少关注 的方面。要得到池塘营养需要准确数据是很难的。目 前可以通过池塘藻相得知藻类多样性程度, 从而间接 了解池塘营养因子的大体情况。养殖中后期大部分池 塘有效磷普遍偏低, 可少量多次添加磷酸二氢钙或磷 酸二氢钾改善, 每次泼 300一0 克/ 亩, 50 每隔7一 天 o r
具 防爆型灯具
线以不改变被加工物的本色为宜,故光源多采用高效
节能荧光灯; 其色温应为中间色 (白色) , 既不能过 高 (偏蓝) , 也不能过低 (偏红) ; 显色性应接近自 然
光,以 便清楚辨明被加工物的实际状态, 通常要求显 色指数 Ra ) 9 。因此,建议采用中色温 (4 0 K 左 0 5 右) 自 然色TS 荧光灯管。 1.3 附件选择
酸盐。
二、亚硝酸盐过高的原因 高密度养殖水体大量投喂饵料, 大量残饵、死藻及水生动物的排泄物 等污染物质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 不 断在水体中富集。当水体的自 净能力 不足以及时分解这些污染物质时,就 会造成水体的某些营养循环中断。水 体中亚硝酸盐的积累主要是水体的氮 循环过程中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环 节出现中断引起的。水体氮循环过程 中有毒的亚硝酸盐转化为无毒的硝酸 盐环节起作用的是硝化菌类和反硝化 菌类细菌,这类细菌因为高密度养殖 水体环境和营养因素无法成长为优势
剖析水产养殖中的亚硝酸盐
剖析水产养殖中的亚硝酸盐1.养殖池中亚硝酸盐是如何产生的?养殖池塘中的残饵、粪便及死亡藻类等含氮有机物经过异养性细菌的作用,蛋白质及核酸会慢慢地分解,产生大量的氨等含氮有害物质,而有毒的氨再以过亚硝化细菌或光合细菌的作用下很快转化成亚硝酸,而亚硝酸与一些金属离子结合后形成亚硝酸盐,从而亚硝酸盐又可以与胺类物质结合,形成具有强烈致癌作用的亚硝胺。
2.因为在养殖的前期池塘中的残饵、粪便等含氮有机物较少,池中原有的硝化细菌有能力降解其所生产的亚硝酸盐,随着养殖过程中的投饵量增加,亚硝酸盐的量也不断加大,但是分解亚硝酸盐的硝化细菌产生速度很慢,大约需要20多小时才能繁殖一代,加上养殖者大量投放几分钟、最多十分钟就繁殖一代的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繁殖速率快的有益微生物,很快地充满水体,更加抑制了硝化细菌的繁殖。
从而就使亚硝酸盐的降解进度更加迟缓,所以对虾养殖中后期,池中亚硝酸盐普遍偏高。
3.有报道说,亚硝酸盐中毒后,血液的携带氧的能力减弱。
也就是说,池水中的溶氧并不低,而只是血液的携氧能力降低后,虾体比较容易形成缺氧的症状,常在池底死亡,死亡后又无明显症状,也就是大家统称为“死底症”、“偷死症”、“冒底”。
尤其在脱壳时,大批虾由于“缺氧”而造成脱壳不遂而死亡。
如果搬起料台后,或把到虾起水或集中后,虾体很快就会变白而死亡。
亚硝酸盐中毒的对虾外表症状有黑鳃、黄鳃、肝胰脏模糊不清晰,解剖后显微镜观察,鳃丝肿胀充水,甚至糜烂粘有污物,肠道充血发炎,肝胰脏空泡甚至糜烂。
4.亚硝酸盐的毒性与水体各理化因子关系密切,它会使氨的毒性增强;亚硝酸盐的毒性通常不受温度的影响。
pH值对亚硝酸盐的毒性影响较小;而亚硝酸盐的毒性随着水的硬度和盐度的升高而降低。
由于海水中有极高的硬度和盐度,因此,同样浓度的亚硝酸盐,在海水中的毒性远远小于淡水中的毒性,池中的其他离子也会影响亚硝酸盐的毒性,如氯离子(CL-);淡水中亚硝酸盐的致死浓度是海水中的30倍以上。
池塘亚硝酸盐是怎么产生的?亚硝酸盐高了怎么处理
池塘亚硝酸盐是怎么产生的?亚硝酸盐高了怎么处理中国水产频道报道,现今的水产养殖大都是以高密度池塘养殖为主,一般都会有亚硝酸盐的存在,亚硝酸盐会将鱼虾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丧失平衡能力、侧卧,极易诱发疾病的发生。
在很多情况下会全池暴发疾病,引起大量死亡,其诱发草鱼出血病就是其中一种。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形成过程主要由于残存在池底的残饵、粪便、死藻等物质分解成有毒性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或者没有科学使用化学消毒剂,将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杀灭,使亚硝酸盐不能及时被分解,从而造成亚硝酸盐集聚。
亚硝酸盐是水体中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中间产物,在整个氮素转化过程中,从含氮有机物到氨氮需要的时间不长,由多种微生物进行分解完成这个过程;从氨氮到亚硝酸盐由亚硝化细菌经过硝化左右完成这个过程,亚硝化菌的生长繁殖速度为18分钟一个世代,因此其转化的时间不长;从亚硝酸盐到硝酸盐是由硝化细菌进一步通过硝化左右完成这个过程,硝化菌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其繁殖速度为18个小时一个世代,因此由亚硝酸盐转化到硝酸盐的时间就长很多。
在养殖过程中亚硝酸盐很容易超标,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超标,主要原因有七个方面:养殖密度过大、过量饲料投喂,造成池塘鱼类粪便、残饵过多。
饲养至中、后期时,饲料投喂量会更为增加,残饵、粪便等含氮有机物多;池底形成淤泥过厚;水体溶氧不足等。
养殖密度过大时,在浮游植物不足或天气急剧变化时,会导致水体系统溶解氧下降,将出现有利于反硝化作用的条件,当环境中同时出现能量物质不充足时,反硝化作用进行不彻底会造成亚硝酸盐的积累。
亚硝酸菌、硝酸菌的繁殖速度不同,易造成亚硝酸盐积聚。
亚硝酸菌的生长繁殖速度为10分钟——20分钟一个世代,先形成种群优势,导致前期亚硝酸盐大量积累,而硝酸菌为20个小时一个世代。
所以从氨氮很快可以转化成亚硝酸盐,而从亚硝酸盐转化到硝酸盐的时间却比较长,一般亚硝酸盐被有效分解需要7天——10天,甚至更长时间。
水产养殖亚硝酸盐如何产生,如何控制
亚硝酸盐是氮元素在水体循环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之一。
正常的水体系统自净平衡状态下,氮循环正常,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不会超标。
水产养殖亚硝酸盐怎么控制处理,可以咨询渔管家。
现在随着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超高的放养密度和集中投喂产生了大量的残饵、粪便和死亡的动植物尸体,这些有机物沉积于池底,在异养菌的作用下腐败发酵,产生大量含氮有害物质,使养殖水体水质迅速恶化,造成严重的自身污染,打破了水体的自净平衡状态。
同时大量使用的消毒药物,把有害的和有益的细菌通通杀灭,浮游植物也遭受到殃及或同被扑灭,光合作用再度减弱,产氧与供氧机能更为不足,进而又会造成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分解与氨氮物质的重复积累,势必造成硝化过程受阻,这就是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高的主要原因。
然而,部分有害致病微生物往往是抗性极强,不易扑灭,反而又容易复发侵袭致病,造成养殖水体环境恶性的循环状态。
此外在秋冬季节,池塘水温的突然变化,也会阻碍硝化细菌的作用,使亚硝酸盐的浓度增高。
目前生态处理法主要有:(1)培养或增加优质藻类,通过藻类对氨氮的吸收,使氨氮向亚盐的转化减少;提高藻类浓度以吸收更多的硝酸盐,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转化,减少亚硝酸盐的积累。
(2)添加具有去除亚硝酸盐能力的微生态制剂:硝化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可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而被藻类利用,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自然界中硝化细菌广泛存在,但因其繁殖时间长(约20小时一个繁殖周期)限制了硝化细菌的应用效果。
(3)在养殖前期,要创造条件促进硝化菌的生长建立起硝化体系。
除保证充足溶氧外,有研究表明,向模型体系中投加Mo元素(亚硝酸氧化酶的活性中心Mo-Fe-S蛋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硝化作用的进行,缩短了亚硝酸盐积累所持续的时间,并加快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速度。
(4)在养殖密度过高或是养殖池塘溶氧比较低时,要创造反硝化细菌的适合生长条件,促进反硝化作用对氮的转化:比如在养殖水体中投加能量物质(有机酸、乙醇等)能够促进反硝化作用的进行,但是能量物质一定要投放充足,不然会导致反硝化作用进行的不彻底,仅能完成硝酸盐向亚硝酸盐的转化,亚硝酸盐无法进一步转化为N2,造成亚硝酸盐的过度积累。
亚硝酸盐对水产养殖的危害
亚硝酸盐对水产养殖的危害亚硝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
主要指亚硝酸钠。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鱼,虾,蟹,贝生活环境中,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含氮化合物。
今天和大家分享引起亚硝酸盐偏高的四个原因。
1.施肥不当造成亚硝酸盐超标养殖前期单细胞藻类是水体中必不可少的浮游生物,一方面能给苗期提供天然饵料,另一方面还可维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促进氮的良性循环,从而减少亚硝酸盐的蓄积。
而藻类繁殖的第一限制性元素就是氮,这就要求水体中必须拥有氮元素,大部分养殖户习惯用高浓肥、化肥(尿素、碳铵、氯化铵等),这些肥料含氮量较高,用后水色来得较快,但往往由于养殖户过分信赖这些化肥,在用法用量和施肥时间上控制不当(比如施肥后正好赶上阴雨天),导致藻类繁殖速度减慢,从而使氮肥蓄积在水体中,氮的循环系统受到阻碍,这样氮元素必然会逐渐转变为亚硝酸盐,导致亚硝酸盐偏高。
2.饲料投喂引起亚硝酸盐超标有些养殖户说,他什么肥料都没用,怎么亚硝酸盐也偏高呢?一方面可能和外河水源有关,另一方面,虾苗在刚放入大棚时,投喂的都是鸡蛋、虾片等高蛋白物质,而食物在虾类肠道中的停留时间本身就比较短,再加上虾苗个体又比较小,食物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更短。
这样就会造成大量的高蛋白物质通过粪便排入水体(通常在虾苗期食物中会有50%左右的蛋白被浪费),再加上部分养殖户投喂不当,这势必会造成水体中氮元素的积累,从而引起亚硝酸盐超标。
3.水温的影响一般外河水源水温较低,即使亚硝酸盐高也只不过在0.2~0.3 毫克/升,而由于大棚在放苗前必定要将水温升起来,这样就会使池底中处于休眠状态的各种细菌苏醒繁殖,比如亚硝化细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而亚硝化细菌比硝化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繁殖速度也远远快于硝化细菌,这样就会使亚硝酸盐不断蓄积升高。
所以,很多养殖户在放苗前测得亚硝酸盐比较正常,而在水温升高放苗后测得亚硝酸盐突然升高。
亚硝酸盐的形成
亚硝酸盐的形成、危害和降解方法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形成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形成过程主要由于残存在池底的饵料、粪便、死藻等物质分解成有毒性的氨氮,然后转化为亚硝酸盐,或者不恰当时间使用化学消毒剂将硝化细菌等微生物杀灭,从而造成亚硝酸盐集聚。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养殖中、后期,鱼的密度大;饲料大量投喂,造成粪便多,含氮有机物多;池底淤泥过厚;水质混浊,水底溶氧不足等有关。
与亚硝酸菌、硝酸菌的繁殖时间不同有关,易造成亚硝酸盐积聚。
亚硝酸菌的生长繁殖速度为10~20分钟一个世代,而硝酸菌为20个小时一个世代。
所以从氨氮转化到亚硝酸盐时间不长,亚硝酸盐可以3~4天达到高峰浓度;而从亚硝酸盐转化到硝酸盐的时间比较长,亚硝酸盐的有效分解需要7~10天,甚至更长时间。
与天气气温陡降有关。
温度对水体硝化作用有较大的影响,硝酸菌在温度变低时,硝化作用减弱,造成亚硝酸积累。
亚硝酸盐对水产养殖动物的作用机理及危害亚硝酸盐主要是通过鱼虾的呼吸作用,有鳃丝进入血液,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出去组织缺氧。
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丧失平衡能力、侧卧,此时如果解剖鱼类会发现鱼类血液为黑紫色或红褐色,甚至由于改变了内脏器官的皮膜通透性,渗透调节失调,引起充血,呈现与出血病相似的症状。
亚硝酸盐在水产养殖中是诱发各种疾病的重要环境因素。
在很多情况下会全池暴发疾病,引起大量死亡,其诱发草鱼出血病就是其中一种。
亚硝酸盐对虾蟹的毒性更大,主要表现在对肝脏的损害,虾蟹中毒时鳃受损变黑,最后死亡。
在池塘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偏高现象相当严重,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即使有时达不到致死浓度,但由于含量超过养殖对象的忍耐程度,导致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影响生长或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
亚硝酸盐是水产动物致病根源,为确保鱼虾蟹良好生长及安全,在养殖过程中应将水体亚硝酸盐含量控制在0.02ppm以下。
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和防治措施1、水体中氮的循环在水产养殖水体中氮是水生植物和浮游植物的营养元素。
水体中无机氮以硝酸盐(N03-)、亚硝酸盐(N02一)、氨(NH。
)和铵(NHt+)四种形式存在,绝大多数藻类总是优先利用氨(NH。
)和铵(NHt+),然后再用硝酸盐氮(N037)。
水体中氮的循环可简述如下:影响硝化作用的因子主要有溶解氧和水温,其适宜溶解氧值应大于1毫克/升,在5—6毫克/升时硝化作用可达到一个高峰值。
当水温在5-30。
C范围内,硝化作用的强度可随水温上升而升高。
反硝化作用也称为脱氮作用,是在脱氮菌(反硝化细菌)作用下完成的。
影响反硝化作用的因子主要有溶解氧、PH值和底物浓度。
溶解氧在0.15—0.5毫克/升范围内利于反硝化作用;PH值在7-8间利于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随N03一和N02一浓度升高而升高,最后达饱和速率。
在水产养殖水体中铵(N}I。
+)和硝酸盐(N03’)是微毒或视为无毒,而氨(NH3)和亚硝酸盐(N02-。
)对鱼类是有毒的,在池塘养殖中养殖密度大表现尤为突出,必须加以控制。
2、氨氮2.1氨氮的来源及危害氨氮在养殖水体以氨(NH。
)和铵(NH4+)两种形式存在,前者对鱼类有较强的毒性。
氨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它通过鳃和皮膜进入鱼体,损伤鳃表皮细胞,使血液和组织中氨的浓度升高,降低血液的载氧能力,使血液PH值升高,从而引起鱼体内多种酶的活力异常变化,反映为机体代谢功能失常或组织机能损伤,使鱼体不能正常反应,严重时由于改变了内脏器官的皮膜通透性,造成渗透调节失调,引起充血,呈现与出血性败血症相似的症状,并降低鱼体的免疫力,影响鱼类的生长。
养殖水体中氨氮的主要来源是水中的残饵、鱼类代谢产物、肥料和水生动植物残骸。
在精养池中人为的大量投饵和施肥,会使池塘中含氮有机物增加,造成水体的污染。
水产养殖中总氮浓度与投饲率及饲料蛋白含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多少主要取决于饲料中蛋自的含量和投饲量。
亚硝酸盐在小棚虾养殖中的危害与防治
近几年,小棚虾养殖异军突起,但水体中亚硝酸盐偏高,已经严重影响了对虾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跟踪案例,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危害、预防、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养殖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小棚虾养殖中水体亚硝酸盐产生的原因正常小棚虾养殖水体亚硝酸盐一般以不超过0.1毫克/升为宜,当其积累到0.1毫克/升以上,就会造成南美白对虾血细胞数量和血蓝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长期应激就会造成南美白对虾的慢性中毒。
如何降低亚硝酸盐成为养殖户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由于南美白对虾的市场行情相对较好,小棚虾的放养密度也逐年在增加。
在养殖中后期,随着饲料投喂量的增加,水体中残饵、粪便等有机物含量高,势必会造成水体中氮元素的积累,从而引起亚硝酸盐超标。
同时,水体中肥料使用不当,包括用法、用量不合理、施肥时间不恰当等,也会导致水体亚硝酸盐指标偏高。
二、小棚虾养殖中水体亚硝酸盐过高的危害亚硝酸盐主要是通过南美白对虾体表渗透和吸收进入血液,亚硝酸盐会与血蓝蛋白结合,造成南美白对虾体内各器官之间失去输送溶氧的能力,阻止血液中血蓝蛋白的合成,从而抑制了血液的载氧能力。
所以南美白对虾在亚硝酸盐中毒后常表现为缺氧症状,即使水体中溶氧充足,也依然表现出摄食量下降、呼吸困难、游动缓慢、体力衰退等,严重情况下则会出现“浮头”和“偷死”等现象,容易造成对虾蜕壳不遂、软壳等现象的发生。
此外,南美白对虾长时间生活在亚硝酸盐含量偏高的水体中,机体活力普遍较差,自身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暴发性疾病,严重影响养殖户的养殖效益。
三、降解小棚虾水体中亚硝酸盐实例实例1: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滨海港镇高老板养殖南美白对虾,共有60张棚,小棚规格为40米×10米。
2023年4月初发现南美白对虾有蜕壳不遂现象,出现大量软壳虾,并逐渐开始“偷死”。
在排除疾病因素后,怀疑可能是水质的影响。
4月10日对水样进行检测,结果发现pH及氨氮含量正常,但亚硝酸盐含量偏高,达到0.25毫克/升左右。
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的来源、危害及防治
同时 由于它 的长期 蓄积 中毒 作用 , 导致 鱼 、 虾等抗
病 力降 低 , 易 招致 各种 病原 菌 的侵 袭 , 故被 视为是 鱼、 虾 的 致病 根 源 , 使 养殖 户 蒙 受 了严 重 损失 , 极
大 地 限制 了水 产 养殖业 的发 展 。
2 . 1 中 毒 机 理
接 导致 鱼类 中毒 , 而且 会 大 大 降低 养 殖 鱼 虾 类 的
李 佳
( 清 河 县 农 业 局畜 牧办 公室 , 河北 清河 0 ¥ 4 8 0 0 )
随着养 殖密 度 的不 断 提 高 , 超 限量 的放 养 和
集 中投 饵产 生 了 大量 的残 饵 和粪 便 , 再 加 上 死 亡 的动植 物尸 体 , 这些有 机物 沉积 于池底 中 , 在低 氧 环 境 中腐败 发酵 , 水体 中产生大 量 的氨氮 、 亚硝 酸 盐 等有 害物 质 , 尤 其是 高 浓 度 的亚 硝酸 盐 不 仅 直
亚硝酸盐应控制在 0 . 1 m g / L以下 。
2 危害
高 浓度 的亚 硝 酸盐 不 仅 直 接危 害养 殖 动 物 , 节更 新水 质 , 要 注 重 机 械
一
81 —
《 河北 渔业  ̄ 2 0 1 5年 第 1 0期 ( 总第 2 6 2 期) 增氧 , 使水 体上 下层 面对 流 , 促 进有 机腐 败物 质 的
《 河北 渔业 ) ) 2 0 1 5年 第 1 0期 ( 总第 2 6 2期 )
o专论 与综 述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6 7 5 5. 2 0 1 5 . 1 0 . 0 2 6
水 产 养 殖 中亚硝 酸 盐 的来 源 、 危 害 及 防 治
池塘水体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及预防
进行分解发酵, 消耗氧气 , 在发酵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氨等含氮的有害物质 , 这些物质在经过一系
列反应后就会产生有害的亚硝酸盐。
12 池水混浊可产生亚硝酸盐。在养殖的过程中, . 不注意对水质的调节 , 致使水体中有益微生 物和单细胞藻类含量减少, 无法有效分解和转化水体中鱼类排泄物及残饵等有机物 , 这些排泄
亡。大多鱼池夏季整池同时死鱼, 一般的就属于此类现象。在晚秋 , 冬季和早春的几个月里 , 由
于水温较低, 氨的同化作用减少, 但氨的浓度受上述原因的影响有时也会明显增加。
14 投喂饲料不合理可产生亚硝酸盐。在饲养的过程 中, . 投喂饲料 的质量和方法对产生亚硝
酸盐的影响很大。特别是驯化养鱼 , 投喂的颗粒饲料含蛋白较高, 有一些蛋 白是鱼类无法利用
15 鱼类密度过大也是产生亚硝酸盐的主要因素。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冬季越冬或冬季钓鱼的 .
・
1 ・ 9
总第 17期 0
黑龙江水产
池塘中, 由于放养密度过大 , 投喂饲料量也大 , 很容易造成水体缺氧, 含氮有机物分解而产生氨, 水生动物代谢的最终产物一般是以氨的状态排出。氨的毒性很强, 即使浓度很低也会抑制鱼类 的生长。在高密度的精养鱼池, 尤其是换水不及时 , 底层水缺氧, 有机物发生厌氧分解 , 也会使
黑龙江水产
20 年第 3 05 期
池塘水体 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及预 防
许 艳 关娇宏 葛 娟 彭忠波
( 绥化市北林区水产总站 , 黑龙江 绥化 125 ) 503
在有的池塘养殖水体中, 亚硝酸盐含量偏高现象相当严重 , 而且在不注意 的情况下还会突 然升高 , 导致养殖对象的突然死亡 , 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 即使有时达不到致死浓度,
水产养殖池塘亚硝酸盐控制措施
水产养殖池塘亚硝酸盐控制措施水产养殖池塘亚硝酸盐控制措施亚硝酸盐超标是水产养殖中常遇到的难题,作者探讨了常见的7种降亚硝酸盐方法的可行性,同时也介绍了11项实际操作步聚以供业者参考。
一、亚硝酸盐超标的危害、原因、表现1、亚硝酸盐超标的危害亚硝酸盐超标的主要危害是导致水生动物的慢性中毒,功能性缺氧。
亚硝酸盐进入养殖动物血液,令血液失去携氧能力,从而表现为缺氧症状,甚至窒息死亡。
2、亚硝酸盐超标的原因池塘残饵、排泄物、尸体腐败后,造成水体严重恶化,极易引起池塘亚硝酸盐含量过高。
3、亚硝酸盐中毒的主要表现亚硝酸盐中毒的主要表现为引起水生动物鳃部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鱼体消瘦,体表无光泽,严重时则发生暴发性死亡。
对虾则表现为肌肉白浊,尾部、足部和触须略微发红,同时伴随空胃、浮头、爬边、偷死等症状,刚蜕壳的软虾较容易中毒,蜕壳高峰期常出现大量急性死亡的现象。
二、讨论几种解决亚硝酸盐超标方法的可行性主要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1、直接控制法(1)氧化法利用强氧化剂将NO2-离子氧化转变为无毒的NO3-。
适合在养殖水体中使用的有三氯异氰脲酸、二氯异氰脲酸、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几种强氧化消毒剂。
在养殖过程中,如果亚硝酸盐的浓度在0.2毫克/升左右时,我们可以利用泡腾二氧化氯或三氯异氰脲酸按常规用量干撒于塘底,既能改善塘底,杀灭病原体,也能延缓更多的亚硝酸盐生成,不影响养殖动物正常生长。
但当养殖过程中亚硝酸盐超标时,要想用强氧化剂的方法来迫降,那就得使用很大的量(具体多大的量能降到什么程度尚未有人论证),但是养殖动物也忍受不了超量的氧化剂,所以此法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这样的方法只适合水源差,刚进好水未投苗或留老水继续养殖的亚硝酸盐超标的池塘,大量使用消毒剂之后,澄清水质,杀灭病原,待药物无残留后再进行培水试苗。
(2)还原法利用NO2-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而被还原的特点,使用还原剂将NO2-还原降解成为N2(氮气)。
亚硝酸盐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成就世界水产品牌
Pa1) 合理安排放养密度。 (2) 根据天气、池塘水质情况,适时肥水,使用芽孢杆菌、 硝化细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 (3) 定期改良底质。 (4) 合理使用增氧机。晴天中午开,阴天早上开,连绵阴 雨半夜开,泼洒药物开;傍晚不开,暴雨不开。闷热天气长 开,凉爽天气短开;半夜长开,中午短开;施肥长开,不施 短开;风小长开,风大短开。 (5) 加水。 (6) 合理投喂饲料量。
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成就世界水产品牌
Page 4
一、亚硝酸盐的产生及原因
肥水
增氧
亚硝化细菌
18小时一代
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成就世界水产品牌
18分钟一代
Page 5
一、亚硝酸盐的产生及原因
造成亚硝酸盐超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浮游植物不足。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 等含氮物质,当浮游植物不足时,这些含氮物质便不能够及时被吸收转 化,当溶氧不足时便会导致亚硝酸盐超标。
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成就世界水产品牌
Page 6
一、亚硝酸盐的产生及原因
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成就世界水产品牌
Page 7
二、亚硝酸盐的危害
亚硝酸盐对鱼虾的毒性较强,作用机理主要是:
通过鱼虾的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可使正常的 血红蛋白氧化成高价血红蛋白,使运输氧气的蛋白推动氧的 功能。出现组织缺氧从而导致鱼虾缺氧,甚至窒息死亡。
◎5、对虾免疫力下降,亚硝酸盐高会造 成对虾应激严重,容易感染病原菌引发 其他的疾病。
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成就世界水产品牌
Page 9
三、亚硝酸盐的处理方法
降解亚硝酸盐的必须条件: 首先要有藻类吸收,防止亚硝酸盐反弹----水要肥; 第二要有硝化细菌才能转化----勤用生物制剂; 第三要有充足的氧气协作分解有机物,避免影响硝化细菌 繁殖----平时多开增氧机,天气不好撒增氧剂。
细说亚硝酸盐的产生、危害、预防和处理方法(不支持活菌)
细说亚硝酸盐的产生、危害、预防和处理方法(不支持活菌)中国水产频道报道,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对鱼虾的毒性较强。
在有的池塘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偏高现象相当严重且普遍,而且在不注意的情况下还会突然升高,导致鱼虾的突然死亡,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即使有时达不到致死浓度,但由于持续时间过长或者含量超过鱼虾的忍耐程度,导致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影响生长或引起其它疾病的发生。
亚硝酸盐是养殖水域中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可以造成鱼虾慢性中毒,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严重时则发生暴发性死亡。
在饲养的过程中,投喂饲料的质量和投喂方法对产生亚硝酸盐的作用很大。
特别是驯化养鱼,投喂的颗粒饲料含蛋白较高,有一些蛋白质是鱼类无法利用的,这些蛋白要排泄到水体中,还有投喂方法不当,造成鱼类吃得过饱,有一些饲料来不及消化就排泄到水中,此外,有的饲料直接落入水中未被鱼儿吃食,这些排泄物和残饵在水中分解会产生大量的氨和有毒物质,再经过亚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的作用很快转化为亚硝酸,亚硝酸与一些金属离子结合后形成亚硝酸盐。
在不少养殖地区,仍然是采用投饲和施肥相结合的方法养鱼,使用的是有机肥和碳酸氢铵等肥料,这些肥料在水体中可能会产生大量氨态氮,氨态氮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被氧化为亚硝酸氮,进而被硝化细菌氧化为硝酸氮。
养殖池塘长时间不清除池底淤泥,这些过多淤泥在养殖的过程中进行分解发酵,消耗氧气,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氨态氮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在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就会产生有害的亚硝酸盐。
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投喂饲料量也大,很容易造成水体缺氧,含氮有机物分解而产生氨。
水体的溶氧越不足,在PH值越低,水温越低的情况下,亚硝酸盐的含量就越高。
在春秋季节,温度变化较大的时候,养殖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不足(主要是由于低温、营养不足、天气不好等)引起藻对氨氮的吸收能力减少,使得硝化细菌对氨氮负荷加大。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调控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调控技术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水体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亚硝酸盐的积累对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养殖业者开始探索和应用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调控技术,本文将对这一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来源和危害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水体污染物,它主要来自水体中的氨氮。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残渣、鱼类粪便和尿液中的氨氮会经微生物的作用转化成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的积累会导致水体氧含量降低,鱼类受到缺氧的困扰,甚至会引起鱼类死亡。
此外,亚硝酸盐还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亚硝酸胺类物质,对人体健康也带来一定的威胁。
二、常用的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调控技术1. 微生物处理技术微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调控方法。
通过将一些对亚硝酸盐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引入水体中,可以加速亚硝酸盐的转化过程,有效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
常用的微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好氧微生物法、厌氧微生物法和共培养技术等。
2. 添加养殖水体抑制亚硝酸盐生成的物质除了通过降解亚硝酸盐的方法外,还可以采取措施抑制亚硝酸盐的生成。
在养殖水体中添加一些抑制细菌产氨酶活性的物质,如硝酸盐、硫酸盐等,可以有效减少亚硝酸盐的积累。
此外,还可以利用藻类吸收氨氮的特性,添加一些适当的藻类来调控亚硝酸盐的生成。
3. 水体曝气和水质调控水体曝气是一种常用的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调控手段。
通过增加水体的氧气含量,可以提高氨氮的氧化速率,从而减少亚硝酸盐的积累。
此外,在养殖过程中,合理调控水质参数,如温度、PH值等,也可以对亚硝酸盐的生成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三、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调控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调控技术具有以下优势:首先,技术成熟,应用范围广。
目前,微生物处理技术、添加物质法和水体曝气等方法在实际养殖生产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调控效果稳定可靠。
这些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浓度,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亚硝酸盐产生的过程及对水产养殖的危害
亚硝酸盐的产生过程及对水产养殖的危害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对池塘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增加,水体的负载大都达到或超过饱和程度,进而使水体的理化条件不断恶化,水体的氨氨、亚硝态氮等有毒有害物质夫最产生.致使养雅鱼类容易生病甚至中毒死亡,往往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一、亚硝酸盐的产生过程硝酸盐是氯素存自然界循环过程中的产物之水体中含氮化合物存在的主要形式有:有机氨和氨态氯(NH3-N)。
氨化作用即由氨化细菌或菌的作用将有机氯分解成为氨与氢化合物,氨态氯在硝化作用下转化为硝酸盐氮,这是一个耗氧、耗碱度的过程,亚硝态氯是其中不稳定的中间形式,对养殖生物具有很强的毒性。
溶氧充足时,经硝化作用可转化为无毒的硝态氮,在缺氧条件下则经反硝化作用.又可能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氨氮。
从氨态氮转化成硝态氮的过程分两步进行:①2NH4+ +3O2一一2NO2- +4H++ 2H2O+ 能量②2NO2-+O 2一一2NO3 -+能量反应①在反硝化杆菌的作用下进行,反应②在硝化杆菌的作用下进行,二者统称为硝化细菌,其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低于20℃,氨氯的去除能力逐渐下降,低于1 5℃.硝化反应受到抑制,低于5℃硝化反应几乎停止二、亚硝酸盐对水产养殖生物的影响有报道随,亚硝酸盐中毒后,血液的携带氧的能力减弱也就是说,池水中的溶氧并不低,而只是血液的携氧能力降低后,养殖对象比较容易形成类似缺氧的症状。
例如虾类,常在池底死亡,死亡后又无明显症状,即大家统称的“死底症”、“偷死症”、“冒底”。
尤其在脱壳时.大批虾由于“缺氧”造成脱壳不遂而死亡。
如果搬起料台后,或把虾起水或集中后.虾体体很快就会变白而死亡。
亚硝酸盐中毒对虾外表症状有黑鳃、黄鳃、肝胰脏模糊不清晰,解剖厉显微镜观察.鳃丝肿胀充水,甚至糜烂粘有污物.肠道充血发炎,肝胰脏空泡甚至糜烂。
鱼类哑硝酸盐中毒分为两种:1.慢性中毒:症状不明显,一般肉眼很难看出,世严重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生活。
亚硝酸盐是对虾高密度养殖的头号杀手!
亚硝酸盐是对虾高密度养殖的头号杀手!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偏高是工厂化高密度对虾养殖常见问题,易造成对虾蜕壳不遂、软壳,甚至“偷死”。
现就养殖对虾亚硝酸盐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处理作以下初步分析: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产生天然水域中,氮的存在形态可粗略地分为5种:溶解游离态氮气、氨(铵)态氮、硝酸态氮、亚硝酸态氮及有机氮化物。
天然水体中各种形态的氮在生物及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断迁移、转化,构成一个复杂的动态循环(见图1)。
图1 水中氮的转化关系从上图可见,含氮物质的分解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氨化作用。
即蛋白质、氨基酸等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释放氨态氮的过程;第二阶段,硝化作用。
即氨态氮在亚硝化细菌(18分钟左右繁殖一个世代)的作用下被氧化成亚硝酸盐后,在硝化细菌(18小时左右繁殖一个世代)的作用下进一步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硝化过程受水体溶解氧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硝化速度随溶解氧含量的升高而增大,硝化作用的适宜pH值范围为弱碱性;第三阶段,脱氮作用(反硝化作用)。
即在脱氮细菌的作用下,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在低溶氧条件下被还原为氮气等的过程。
由上述可知,对虾养殖过程中以下几种情况均会造成亚硝酸盐偏高:1.大量投喂含氮高(高蛋白)的饲料,造成水体残饵、粪便积累;2.大量施肥,特别是含氮高的难溶性有机肥;3.养殖水体中后期藻类死亡。
藻类能够吸收一定量的亚硝酸盐作为营养自身繁殖,死亡后使池塘中产生过多的含氮有机物;4.频繁、过量使用消毒剂,杀灭微生物和养殖水体中的藻类;5.池塘增氧能力不够,氧气供应不足,硝化过程受阻;6.有些地下水或河道水源本身含有较高的亚硝酸盐或氨氮,也会造成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偏高。
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过高的危害亚硝酸离子通过对虾的呼吸系统进入到血液循环,可将血液中的亚铁血蓝蛋白氧化为高铁血蓝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导致养殖水产动物缺氧或中毒。
亚硝酸盐偏高对对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虾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时会大量上浮,严重时直接导致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硝酸盐的产生过程及对水产养殖的危害
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对池塘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增加,水体的负载大都达到或超过饱和程度,进而使水体的理化条件不断恶化,水体的氨氨、亚硝态氮等有毒有害物质夫最产生.致使养雅鱼类容易生病甚至中毒死亡,往往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一、亚硝酸盐的产生过程
硝酸盐是氯素存自然界循环过程中的产物之水体中含氮化合物存在的主要形式有:有机氨和氨态氯(NH3-N)。
氨化作用即由氨化细菌或菌的作用将有机氯分解成为氨与氢化合物,氨态氯在硝化作用下转化为硝酸盐氮,这是一个耗氧、耗碱度的过程,亚硝态氯是其中不稳定的中间形式,对养殖生物具有很强的毒性。
溶氧充足时,经硝化作用可转化为无毒的硝态氮,在缺氧条件下则经反硝化作用.又可能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氨氮。
从氨态氮转化成硝态氮的过程分两步进行:
①2NH4+ +3O2一一2NO2- +4H++ 2H2O+ 能量
②2NO2-+O 2一一2NO3 -+能量
反应①在反硝化杆菌的作用下进行,反应②在硝化杆菌的作用下进行,二者统称为硝化细菌,其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低于20℃,氨氯的去除能力逐渐下降,低于1 5℃.硝化反应受到抑制,低于5℃硝化反应几乎停止
二、亚硝酸盐对水产养殖生物的影响
有报道随,亚硝酸盐中毒后,血液的携带氧的能力减弱也就是说,池水中的溶氧并不低,而只是血液的携氧能力降低后,养殖对象比较容易形成类似缺氧的症状。
例如虾类,常在池底死亡,死亡后又无明显症状,即大家统称的“死底症”、“偷死症”、“冒底”。
尤
其在脱壳时.大批虾由于“缺氧”造成脱壳不遂而死亡。
如果搬起料台后,或把虾起水或集中后.虾体体很快就会变白而死亡。
亚硝酸盐中毒对虾外表症状有黑鳃、黄鳃、肝胰脏模糊不清晰,解剖厉显微镜观察.鳃丝肿胀充水,甚至糜烂粘有污物.肠道充血发炎,肝胰脏空泡甚至糜烂。
鱼类哑硝酸盐中毒分为两种:
1.慢性中毒:症状不明显,一般肉眼很难看出,世严重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生活。
中毒较深的摄食量减少,活动力减弱,鱼体消瘦.体表无光泽,这为池溏的整体症状,只要细心观察,同样可以发现.见人回避反应缓慢只要水体转好.该症状会逐步消失,但如果不及时凋节水质,就会严重影响成活率,特别是在恶劣天气或病害侵入时,会造成极大损失。
2.急性中毒:一般发生在清晨.肉眼观察似缺氧浮头,且往往伴随缺氧症状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分,但仍然还足有区别的,缺氧浮头.鱼大多集群.肯时甚至集聚得很紧,但硫化氢气体中毒就不同,鱼在整个池塘中不均匀分布,到处都是,即使注水解救,往短时间内也不会出现游向水口的情况,太阳出来后,症状也不会很快消失,甚至随时间的推移.症状越来越重,晴天中午都不会解除,有的一直按缺氧解救,只在下午有点缓解,第二天病情更重,连续几天部不能解除.甚至造成大批量死亡,其死亡率可达90%以.损失十分严重。
三、预防及解救
亚硝酸盐是广泛存在于水体的一种物质,是水体氮循环的产物之一,要在水体中完全不存在是不可能的.只足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其浓度,而其危害浓度是利用目前一般的水质分折盒不能检出.能检出的浓度对鱼类都会产生影响,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
1..彻底清淤、消毒,避免有机物的大量沉积。
2.投饵不能过量
3.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体的微碱性状态。
经常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
4.给池塘装上增氧曝气设备,保持高溶氧水平
5.避免使用未发酵的有机肥,最好使用较好的水产专用肥
6.经常使用硝化细菌、芽孢杆蒲、光台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以调节水质。
解技方法:造成亚硝酸盐中毒的主要原因是水质已受到严重污染。
故而应首先使用化学制剂及增氧剂(有条件的应加注新水及打开增氧机).每亩水面1米水深水质保护解毒剂用量为l500克,速效增氧剂用量为1000克。
先用前者,化水稀释全池均匀泼洒;再用后者.直
接撒于池中。
条件许可.最好同时进行。
症状消失后.应使用亚硝酸盐降解剂调节水质,并保证池塘的营养充足,因为此现象的发生水体肯定偏酸性.故可经常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