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解题先误例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诗歌鉴赏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作为语文科目的重点内容之一,具备一定的难度。
在鉴赏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阻碍了同学们对诗意的真正理解。
本文将针对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帮助同学们提高鉴赏水平。
一、主旨把握不准确在鉴赏诗歌时,理解诗歌的主旨是十分关键的。
但是很多同学在主旨把握上常常会出现错误。
一方面,有的同学只是凭感觉去猜测主旨,没有深入细致地挖掘诗歌中的意义;另一方面,有的同学过于追求个性化的主旨解读,忽略了人文关怀和艺术追求。
改进方法:1. 仔细阅读诗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 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意象、符号等表现手法,揭示隐藏在其中的主题;3. 注意诗歌的整体氛围和情感表达,找出与之相关的主题;4. 综合上述分析,找出与主题有关的细节和语句,加以积累和总结。
二、诗歌韵律错误诗歌的韵律对于表达诗意和营造氛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同学们在掌握和运用诗歌韵律上经常出现错误。
常见错误包括:对韵脚、韵律规则理解不深刻,韵脚选择不恰当等。
改进方法:1. 学习基本的韵律规则,掌握不同诗体的韵律变化;2. 多读、多背优秀的诗歌作品,感受诗歌韵律的美妙;3. 在写作时,注重选择合适的韵脚,并注意韵律的整齐和协调。
三、文采不足一首好的诗歌不仅要求思想深刻,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采。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同学们在表达中常常出现文采不足的问题。
表现在词汇选择单调,修辞手法运用简单等方面。
改进方法:1. 多读、多积累诗歌素材,学习优秀的诗歌表达方式;2. 增加阅读广度和深度,在不同文学作品中寻找灵感,丰富自己的词汇库;3. 学习修辞手法,并灵活运用于写作中;4. 注意诗歌的韵味和节奏感,通过押韵、借音等手法,增加作品的艺术感。
四、缺乏思考鉴赏一首诗歌,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索诗歌背后的意义。
然而,在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缺乏思考的情况较为普遍。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出错类型及应对策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出错类型及应对策略考纲要求(本节教学目标)知识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要求1、提高诗歌鉴赏能力2、明确诗歌鉴赏题解题过程容易出现的错误类型,减低答题中不必要的失分。
复习内容分析诗歌鉴赏题一直以来都是高考中失分最严重的题目,究其原因,我认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智力因素,一类是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是因为诗歌本身的简练但内蕴丰富的特点,让学生鉴赏诗歌时难于解读,诗歌读不懂,那么题目就无法解答。
可是我认为这一方面的原因并不是主要的,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学生读过的、教师分析过的诗歌不下百首,而且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更会教授各种鉴赏诗歌的方法与解题思路,所有到高考时,学生都能基本读懂考题中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其表达的中心思想。
可为什么诗歌的得分率不高呢,我认为非智力因素是主要原因。
在非智力因素中,首先是情感方面的原因,由于诗歌难读,学生本来就对诗歌没有太多的兴趣,况且每一年的高考分析中,诗歌鉴赏题都是学生失分最严重的,这些都使得学生对诗歌鉴赏有了恐惧心理,最怕解答诗歌鉴赏题。
第二就是学生的粗心大意,对诗歌鉴赏题目以及出题者的意图搞不清,所以出现答非所问或者答题不完整的情况,这样丢分的现象在平时的考试中占了大部分,而且如果因为这样的原因丢分就显得非常可惜。
因此,在这堂课中我要和学生共同分析诗歌鉴赏题出错的类型及商讨应对的策略。
复习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诗歌鉴赏题容易出错的类型,与学生共同探讨应对的策略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是平衡班的学生,学生本来的底子就不是很理想,尤其在诗歌鉴赏方面,每一次的考试得分率都较其他题型要差。
学生对解答诗歌鉴赏题的信心不足。
分析他们的答题情况,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能够读懂诗歌,可是在答题时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审题,导致答非所问或者答题不全面而被扣分,也有许多学生是因为答题不规范,缺乏答题技巧而被扣分。
每一次由于上述原因被扣分的平均有1.5分,这对于高考来说是很宝贵的,所有出来继续加强诗歌鉴赏知识的教授外,我认为学生更需要的是答题规范性技巧的传授。
古代诗歌鉴赏题错误析因-精选
▪ 例4: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 问:这首山水田园诗,紧紧扣住山村的特色加以表现。如果 说首句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则显山居之“深”。 作者是如何使读者体验山行的趣味的?
▪
俗话说:行有行话。诗歌鉴赏也有名词术语,如借景
抒情、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清新自然、托物言志等。许
多学生做题时,总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不知
道怎样来表述,或张冠李戴,不能准确表达。
▪ 例6: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 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 问:“一杯一杯复一杯”这句诗通俗浅近,但意 趣丰富。请简要赏析其写法。
▪ 答:意思是,去年结婚用的绣有鸳鸯的被子,随 着春天的来临消尽了寒意,抚摸上去那么柔软、 温暖,用玳瑁装饰的华荚的床上也生出温馨的气 息。这两句,摹写佳人在室内的内心活动,以乐 景写哀愁,用“鸳鸯被”“玳瑁床”这些色彩鲜 艳、浓丽的事物来反衬她的孤独、无聊。
2020/5/21
9
四 弄错题意,答非所问。
▪
▪ 答: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高洁 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是诗人想象中理想 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偏见,高洁、正直 而又纯洁,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
2020/5/21
5
二 、就诗论诗,引申不当。
▪ 鉴赏诗歌要“知人论世”,联系写作背景、作 者生平、诗歌风格等方面去体味,不能拘泥于诗句 本身,而应该去体察诗人的灵魂,读懂言外之意, 句外之情。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失误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失误分析引导考生了解古代诗歌鉴赏的常见失误以及失误原因,是古代诗歌鉴赏训练的有效途径之一。
以2005年全国卷Ⅲ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刘??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命题说明]这是一道非常标准的命题,答题角度(从“静”与“动”的角度)限制明确,要求具体(“赏析”)。
答这一个题的要求是在读懂的基础上,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其表述思路是:怎样写“静”-―怎样写“动”――怎样体现“动静结合”。
[参考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就是这样一道标准的命题,答题要求如此明确,但考生的答案却五花八门,错误百出。
较为普遍的失误主要有以下八种:一、术语误漏[例1]这首诗先从首联、颔联描写池塘水面的静,用它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檐楹来表现,而颈联、尾联则是通过一阵东风吹来,吹动杨柳舞动,水面泛起波纹来描写它的动,全诗形成了一种静中之美、动中之丽的图画。
[诊断]该考生答题思路清晰,但偏偏遗漏了“动静结合”的术语。
而且错用了文体方面的术语,犯了常识性错误。
(绝句没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之分,单独一个句子也不成“联”)[例2]一池塘水,平若明镜,倒映出岸边的檐楹,明净而恬淡。
微风忽起,吹皱平静的水面,岸边垂杨随风起舞。
池水、垂杨、荷心相映成趣。
(诊断]该考生对这首诗的理解比较正确,语言表述较生动,(如“平若明镜”“明净而恬淡”“相映成趣”)但没有运用术语点出“动”“动静结合”。
(处方]诗歌鉴赏有一些专业术语。
表现手法方面的术语主要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语言评价方面的主要有“激越高亢”“清婉秀丽”“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粗犷豪放”“缠绵哀怨”“含蓄蕴藉”“悲怆幽怨”“用语华丽。
经典诗词赏析答题失误例析教案
经典诗词赏析答题失误例析教案问题背景在学生研究诗词赏析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答题失误的情况。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答题准确性,本教案以经典诗词赏析为例,分析了常见的答题失误,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研究建议。
失误一:理解偏差在阅读诗词题目时,学生往往未能准确理解题目的意思,导致答案偏离正确的方向。
常见的理解偏差有:1.主旨理解错误:未能捕捉到诗词的主题或中心思想,答案与题意不符。
2.意象理解错误:未能理解诗词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导致对诗词的理解不准确。
3.情感理解错误:未能准确把握诗词表达的情感,导致对诗词的理解偏差。
解决方法:1.熟悉诗词作者及其时代背景,了解其创作动机和环境,帮助理解诗词背后的意义。
2.通过多读、多思考,培养对诗词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3.在阅读诗词时,仔细审题,确保理解题目的意思。
研究建议:1.多读经典诗词,积累词汇量和修辞手法的认知水平。
2.学会分析并总结诗词的题目模式和考点,提前做好准备。
3.阅读时注意理解诗词的上下文,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线索。
失误二:字词误解在答题过程中,学生常常对诗词中的字词理解错误,导致答案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
常见的字词误解有:1.对古代字词的理解错误:由于不熟悉古代用字和意义,对原意的理解产生偏差。
2.对诗词中虚实用字的误解:未能准确理解诗词中虚实用字所指的事物或概念。
3.对语义的误解:对于多义词或隐喻比喻的理解不准确,导致选错答案。
解决方法:1.针对常见的古代字词,进行专项研究和记忆。
2.研究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虚实用字,并结合具体语境加深理解。
3.注重语义的准确理解,多查阅字典,积累对多义词的正确理解。
研究建议:1.多读经典诗词,积累古代字词的理解能力。
2.深入理解阅读材料中存在的虚实用字,掌握其具体的意义和用法。
3.制作词汇笔记,记录和总结多义词的正确理解和用法。
失误三:选择错误在答题中,学生常常因为选项的干扰或自身理解偏差而选择错误答案。
常见的选择错误有:1.干扰选项的诱导: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选项使学生产生困惑,误选错误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角度及解题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角度及解题技巧古诗文阅读2013-04-28 16:13失败肯定有原因,成功必然有方法,无论是原因还是方法,都是源自你做事的习惯。
成功良言只有你的行动,决定你的价值!【学习目标】研究命题角度,强化得分意识,把握解题技巧。
【重点难点】组织答案规范,保证最大限度得分。
【教学过程】一、高考考纲要求和学生答题失误1、考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答题失误(1)答题不规范,步骤不全,能读懂诗歌,易漏掉一些要点,非常可惜。
(2)缺乏鉴赏用语的积累,只能意会,不能有效言传,造成词不达意。
二、分类讲练(一)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命题角度及答题技巧例析&题。
(7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③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命题方式简析某字的妙处。
命题变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诗(词)中的诗(词)眼是什么?为什么?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或说明其使用的技巧。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高考答案隔,隔断、阻隔之意。
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
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
一语双关,增强对江东的留恋之情。
※学以致用——课堂过关※题。
(6分)菩萨蛮北固题壁【清】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
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设误角度与解题策略(考情报告+典例剖析+解题策略+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设误角度与解题策略(考情报告+典例剖析+解题策略+对点训练+答案解析)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四大考点(思想内容、形象画面、表达技巧、语言特点),选择题通过给出的选项内容,不仅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考情报告】考情调研:2022年高考语文新高考卷两套和全国卷两套的古代诗歌阅读题的第一小题都采用了“四选一”的选择题形式,选项多是从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形象画面、表达技巧、语言特点等角度设计题目,覆盖面广,要求高,需要学生对给出的阅读材料有全面、深刻、细致的理解,才能够选出正确的选项。
1.思想内容:主要从某个词语、句子或整首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入手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判断选项给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否符合诗歌内容。
2.形象画面:主要从归纳概括诗歌中的人、事、景、物等形象特征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判断选项给出的形象特征的正误。
3.表达技巧:主要从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景物和情感之间的关系以及诗歌的结构等角度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判断选项中涉及的有关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的正误。
4.语言特点:主要从分析诗歌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入手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判断选项对诗歌的语言特色、语言风格等表述的正误。
从2022年高考古代诗歌选择题的命制角度分析,错误项的命制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望文生义。
解释诗句时,不考虑整体内容,错误解说诗句中的字词等;②无中生有。
凭空解说一些诗歌中没有体现的内容,比如相关的表达技巧等;③说法绝对。
选项内容太过绝对,不符合客观情况;④胡乱联系。
选项的内容将诗歌的某些特点与学生学过的诗句联系起来,但这种联系不是必然的;⑤拼凑词句。
把几句没有本质联系的话放到一起来解释诗歌。
【典例剖析】(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啃掉”高考诗歌鉴赏题答题的常见失误
山北写望 林逋 晚来山北景,图画亦应非。村路飘黄叶,人 家湿翠微①。 樵当云外见,僧向水边归。一曲谁 横笛,蒹葭白鸟飞。 【注】①翠微:青绿色的山气。
(2)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 的妙处。(4分) 答:尾联写动景,以“一曲横笛”惊飞了“蒹葭” 中的“白鸟”,以动衬托出山间的宁静,并与前 两联的静景“飘黄叶”“湿翠微”等照应,共同 营造出了一幅幽美闲适的山居图,含蓄巧妙地表 达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高考语文总复习讲座
考生何以 “考场得意,考分失意”?
• 教学目标
•
通过实例分析了解答题失误 原因,提高学生古诗鉴赏能 力及答题规范能力,提高得分 率。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山北写望 1.“图画亦应非” 晚来山北景, 图画亦应非。 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 村路飘黄叶, 人家湿翠微①。 样的观点和情感?请 樵当云外见, 僧向水边归。 简要概括。(2分) 一曲谁横笛, 蒹葭白鸟飞。
2.作者借物抒情,用了菊、兰、燕子、明月等一 系列意象表达了景物无情人有情的情感,强烈地 抒发了自己的离恨苦。 6.浅尝辄止,缺乏分析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于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问: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 参考答案:首句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表面写菊 愁兰泣,实则是人内心悲伤;然后用燕子双飞来 反衬人的孑然一身,凸显出主人公的孤独和对所 思之人的期盼;最后两句再次使用拟人的手法, 埋怨月光照朱户的无情,以明月“不谙”衬“人 谙”。反复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巧妙地表现离 恨苦。
课堂练习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古代诗歌鉴赏题常见答题失误与对策
古代诗歌鉴赏题常见答题失误与对策古代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的传统题、必考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浅显的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涉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两个方面。
要求考生具备相当的理解、分析、概括和鉴赏评价能力才能够答好。
在指导学生复习备考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一些在学生答题时常犯的错误。
现加以整理,以期给学生以帮助。
一、方法不当,理解失误要能准确地回答后面的题目,就必须准确读懂诗歌的内容,而我们有许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或者是对有关诗歌知识的积累不够,导致对诗歌的理解出现失误,痛失全分。
例如:阅读下面一首童谣,然后回答问题。
桓灵时童谣汉无名氏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问:这首童谣讽刺尖锐,它反映了东汉末年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正确答案是:诗歌反映了东汉末年选才用人名不副实的不合理现象。
而我们很多同学由于相关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秀才”“孝廉”理解不到位,故而不能准确答出。
对诗歌内容理解不到位常见的还有;忽视诗歌题目中暗示的信息。
不大关注作者的相关情况及诗后的注解,对关键词语把握不准。
从而导致对诗歌的思想内容理解错误。
对策: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在阅读时先局部理解,然后整体把握,最后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观照全局。
具体研读时,应做到:①看标题,控信息。
③看作者,寻提示。
③看注解,获帮助。
④抓关键,明主旨。
⑤调积累,求比照。
二、答非所问,目中无题诗歌鉴赏题学生历来得分低,除对诗歌理解不到位外。
不重视审题,不会审题也是重要原因。
有的学生对题目一扫而过,连问的是什么也没弄明白就匆忙下笔;有的学生对题中概念、术语不理解,因而无从下笔,乱写一气;有的学生抓不住重点、关键和限制条件,回答不符合题目要求。
审题是答题的第一步,只有审清题干问的是什么,弄懂要求我们答什么,才能够明确答题方向,从而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答对题,答全题。
高中语文解题技巧 古典诗词鉴赏之误答例析专题辅导
高中语文解题技巧古典诗词鉴赏之误答例析闻冠军、幸晓艳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古诗词鉴赏的答题错误都源于考生对考查要求把握的偏差,考生在解答古诗鉴赏题时,常常陷入以下几个误区:误区之一:忽视标题阅读标题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诗歌的标题常常包含诸多信息,例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只有读了标题以后,才知道本诗谈的其实是读书的感受。
鉴赏诗歌时如果忽视标题阅读,解答常常出现偏差。
【举例】阅读下面这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
玉芙蓉·喜雨冯惟敏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
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
都开罢:荞花、豆花。
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提问】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和情感?【误答】这首小令通过写劳动人民恶劣、贫穷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统治者残酷压榨的愤怒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解析】本题直接考查学生审读诗歌标题并以标题中暗含信息解题的能力。
病例根本没有关注诗歌标题,而旁涉其他想当然地作答。
其实我们只要紧扣诗歌标题中的“喜”字,再联系学过的杜甫的《春夜喜雨》的主旨,就不难作出回答。
【答案】此诗表现了诗人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心情,体现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可贵精神。
误区之二:不读注释在高考诗歌阅读题中,为帮助考生充分理解诗歌,命题人往往在诗歌后面附几条注释。
这些注释或帮助考生理解词句,或为答题做暗示,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切不可不看注释,而应利用注释加深理解,正确解题。
【举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释】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田荐其为工部侍郎。
【提问】本试题为“贫女”,写的是怎样的一个贫女形象?请结合全诗简单分析。
【误答】一位女子因为贫穷,虽然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可有不愿抛开女儿家的羞怯矜持请人做媒,表现了那位女子不迎合流俗的高洁操守。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出错类型及应对策略
三、答非所问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人说:“诗忌说理”,可本诗的理说得很好,试 作简要分析。 正确答法:本诗前两句写登楼所见的景色——壮阔雄 失误举例:本诗道出了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启 浑,后两句紧承写景,即景生意,不仅写出了诗人高瞻远 迪人们要有远大的目光。 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将道理与 景物、情理融合得天衣无缝 。
一、对诗歌
鉴赏题给出的注释关注不够
注释不仅告诉了 我们这个地点所在的 城市,更重要的是, 他给了我们一个重要 的信息,那就是这个 地方曾经是“吴王夫 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 乐之地”,由此我们 不难想见此地昔日的 繁华及六朝帝王荒淫 奢侈的生活。据此, “空有姑苏台上月” 蕴含的深意就容易理 解了。
例2004年全国卷(丙)
鉴赏题给出的注释关注不够
“水无情”明写 落日余晖金陵城外 长江浩荡东去的景 色,暗指六朝帝王 被历史无情地淘汰, 他们荒淫豪奢的生 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明写六朝 繁华已去,只剩月 亮高挂,暗寓警示 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之意。
例2004年全国卷(丙)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今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① 杜 甫
去郭轩槛②敞,无村眺望赊③。 澄江平少岸,幽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②轩:长廊。 槛:柱子。③赊:远。
七、对作者的创作风格只作单纯的解读
水槛遣心二首 (其一)① 杜 甫 去郭轩槛②敞, 无村眺望赊③。 澄江平少岸, 幽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 此地两三家。
诗歌欣赏答题失误例析教案
诗歌欣赏答题失误例析教案一、引言诗歌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在诗歌欣赏答题中出现失误的情况。
这不仅仅是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够深入,更可能是由于答题技巧和思维方式不当所导致。
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学生在诗歌欣赏答题中常犯的失误,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答题准确性和深度。
二、常见失误例析1. 答非所问学生在答题时常常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例如,题目要求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而学生却只侧重诗歌的押韵和格律等表面形式。
这种失误缺乏对诗歌整体意义的理解,只注重某个细节。
2. 格律不准确有些学生在诗歌欣赏中对诗歌的格律理解不准确,导致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产生偏差。
例如,他们可能会错误地将一首自由诗当作是押韵诗,或没有意识到韵律对于诗歌意义的贡献。
3. 缺乏情感和思想深度部分学生在答题时只停留在对诗歌表面层面的描述,缺乏对诗歌深层意义的思考。
他们可能只解读诗歌的字面意思,而忽略了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策略1. 强调答题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强调学生对题目的准确理解,并引导他们在答题前先仔细阅读题目。
学生应该明确理解题目中提到的关键词,如“意象”、“韵律”等,以便答题时能够聚焦在相关方面。
2. 培养整体理解能力为了使学生避免答非所问的失误,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整体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诗歌,通过分析其主题、情感以及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整体内涵。
3. 强调诗歌的格律和韵律为了避免学生在格律方面的错误,我们应该特别强调诗歌的格律和韵律规律。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韵律类型和押韵方式,提升学生对韵律的敏感度。
4. 引导深入思考学生在诗歌欣赏答题中常常只停留在表面描述,缺乏对诗歌情感和思想的深入思考。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读诗歌,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
四、结论以上是关于诗歌欣赏答题中常见失误例析的教案。
诗歌赏析答题失误例析教案
诗歌赏析主观题答题失误例析这几年高考,诗歌鉴赏大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而不再采用选择题。
这种考查方式有利于测定学生实际鉴赏水平,也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其积极意义是显然的;另一方面,这道题也最容易暴露同学们在鉴赏方面的问题。
下面分析几例具体答案,了解诗歌赏析主观题答题典型失误,以期引起重视。
只译不议以释代析【原题】阅读晏殊的《蝶恋花》,然后回答问题。
词的上阙,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答案】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看上去像是满怀忧愁;兰花上沾着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
清晨,罗幕之间飘荡着阵阵轻寒,燕子穿过帘幕飞走了。
月亮不解我的心,天亮了,我也不曾安睡。
【评析】这样的答案只是对诗句的译述,而是不赏析。
鉴赏离不开对诗句的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鉴赏,因此诗歌鉴赏时往往有串释一下诗句内容的必要,但是这种串释只是鉴赏的前提,而不是鉴赏本身。
只译不议,以释代析,结果便是取消赏析,因而很难得分。
【参考答案】诗人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融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的哀愁;用燕的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用明月之“圆”来暗衬离别之“缺”,又借对明月的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彻夜未眠,从而更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
思而无评,以感代论【原题】阅读下面的诗,试分析诗中画眉鸟的形象。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林间自在啼。
【答案】裴多菲唱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自由是生命的主题,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有蓬勃的生机,才能有勃发的生命,奴才无价值。
我们要做自由的人,“百啭千声随意移”,不做金丝笼里的鸟。
【评析】这只是读后感,不是对诗中形象的分析。
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形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是:(1)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2)概括形象特点;(3)揭示整理情感。
诗歌鉴赏失误例说及对策
诗歌鉴赏失误例说及对策连晓莲(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二中学 福建 泉州 362801)引言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考试说明》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近年来全国高考诗歌鉴赏试题考点涉及意境、技巧、语言、炼字、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思想主旨的概括归纳等方面。
全国卷客观题5分,简答题6分。
其中简答题,更突现了诗词教学对能力素质、思维素质的注重,对理解、表达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可是不少高三学生对诗歌鉴赏存在畏难情绪,答题东拉西扯、答非所问,得分不高。
因此,到了高三总复习阶段,教师更应按照考点精选例题,针对学生答题失误精确分析,规范答题模式,保证复习的有效性。
以下是笔者搜集整理学生答题情况,对其进行分析归纳。
一、失误例说及对策1.读不懂诗歌(1)对作品中的关键字词体味不深,以致答题有偏差闻新蝉赠刘二十八①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
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
白发生头速,青云②入手迟。
无过一杯酒,相劝数开眉。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学生答案:1“白发生头速”诗人感慨时光易逝,“青云入手迟”写出诗人晚年为官,怀才不遇的不满心情。
2本诗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对自然的喜爱,感慨时光易逝,无法施展才能和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闲适生活的喜爱。
失误原因:两个答案都忽视对尾联“相劝数开眉”的体味。
答案1脱离诗句,没有抓住重点词句“迟”分析,“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情”不当,虽然“青云入手迟”,但毕竟还是“入手”了。
答案2“对自然的喜爱”“对闲适生活的喜爱”,显然忽略了整体把握诗歌情感。
主观臆断,牵强附会。
(2)忽视对注释的把握,影响答题的准确性晚泊浔阳望庐山挂席①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②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注]①挂席:扬帆。
②远公:东晋高僧慧远。
刺史桓伊曾在庐山为他建造禅寺,名“东林精舍”。
诗歌三、四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实例分析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中主观题审题失误的析因与对策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中,简答题的审题与作答对考生有较高的要求。
审题与作答的任何一点失误,都将成为失分的直接原因。
2018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广东阅卷总量68万多份,其中主观题(第15 题)平均分为2.32 分(满分为6 分)。
相较于其他题,该题得分率较低,结合评卷反馈及学生训练、测试答题暴露出来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学生失分的原因是审题出了问题。
对古诗鉴赏来说,如果说读懂是一个前提,那么答准就是一个关键。
读懂一首诗歌后,如何审准题干,把答案答到点子上更为关键。
结合高考阅卷感悟和高三古诗复习与训练中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考生在审题过程中会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有三个:研究的主题有中文分词的技术、方法、算法、系统、分词器等;具体技术有分词词典、基于统计、情感词典、专业词典、歧义字段、相似度、特征项、未登录词、词性标注、字符串等;应用范围有机器检索、全文检索、文本挖掘、情感分析、情报工作、文本分类。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NF-κB与HMGB1阳性表达率。
所有手术获得的相关标本均常规行甲醛固定和石蜡包埋后制成厚度为4 μm的连续切片,检测时常规脱蜡入水,行枸缘酸盐缓冲液微波抗原修复,3%双氧水溶液对内源性酶进行灭活后滴加相应一抗,在4 ℃环境中过夜后滴加二抗,室温下孵育30 min行DAB显色,显微镜下观察显色满意后进行梯度酒精脱水并以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显微镜下NF-κB阳性为细胞质染色为棕黄色,HMGB1阳性为细胞质或细胞核染色为黄色或棕黄色,统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NF-κB与HMGB1阳性率。
并统计患者的T分期和N分期。
一是审题意识薄弱。
“重答题,轻审题”是考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对题目只是“一扫而过”,关键词都没有标注,迅速地看了一遍题目,马上就去看诗文。
比如2018 全国I卷第15 题“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有部分考生审题时都没有关注到“最后两句”这个范围要求,在答题时进行了通篇分析。
【32】【诗歌鉴赏解题失误原因分析】【标准版】
【32】【诗歌鉴赏解题失误原因分析】【标准版】一、【不能联系全诗,片面答题】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这首诗是苏轼贬谪黄州后所作,题目中的“东坡”既是他劳动与生活的处所,也是他的“号”的来源。
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
【问题】:很多评论者都认为,“雨洗东坡月色清”一句中的“清”字用得极好,你的看法如何?请具体说说你的理由。
【缺陷答案】:他既写出了月光之洁白、月夜之清静,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清冷。
【缺陷分析】:这个答案的可取之处是看到了“清”不仅指客观的景,也映射诗人主观情感这一层,但它显然只注意到了“雨”和“清”的一般意义,就从经验出发(而不是从诗歌本身出发)武断地得出了诗人心情孤寂、凄冷的结论。
其实只要考生注意三、四句中的“莫嫌”和“自爱”这些关键词,再联系雨洗月清后东坡清朗澄澈的意境及注解中的说明,是很容易理解到诗中“清”不仅指景物清新宜人,也应指心情的清净恬淡这一层的。
着眼全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这个答案的另一缺陷是过于笼统,没有考虑到题目中所说的“请具体说说你的理由”这一要求。
如果考生注意到了“具体”,自觉地去联系全诗,也许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缺陷答案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里的“清”字既写出了月色和地面景物,又写出了心情,情景交融,的确很好。
一场雨后,天空和地面都很洁净,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倾泻在珠水晶莹的万物之上,显出一澄明清朗的境界,这是写景;诗人虽然被贬黄州,仕途坎坷,但随遇而安,开朗乐观,心净无尘,这是写情。
二者和谐统一。
二、【不能知人论世,架空分析】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涧户、山楹:指普通人家。
涧户,涧边的人家。
山楹,就是山岩凿成的房屋。
【问题】: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子的形象?请试作具体说明。
诗歌常见错误及分析
“转”开生面
? “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 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 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 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 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 者思路,它也是我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 线索。
妙合主旨
? 明结:直接抒情、言志、阐理。
?
淋漓尽致,强烈。
? 暗结:以景结情
?小结:诗歌的结构谋篇 ——起承转合
诗词的结构又称章法。分“起”“承”“转”“合” 四部分。
起,用一个话头,引出下面想说的话。 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 下说。 转,引起波澜。 合,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 算完整。
起—— 明点、暗示——情
起
承
承——正衬、反衬——情
小结:鉴赏诗歌要有文本意识。 文本指的是诗歌作品本身。在分析作者的思想
感情时,同学们最容易出的问题是只会孤零零地答 出一个“思乡”、“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空 对空地说表现了什么;而答不出之所以是“思乡”、 “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的理由与根据,结果使 赏析流于笼统空泛。这是一个大忌。一定要注意从 诗歌中寻找答题根据,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分 析。这对防止把题答偏是大有帮助的。
高考诗歌鉴赏题常见错误及 对策
避免这四种不良倾向,才能有的放矢, 一箭正中靶心!
? 一.片面答题型 ? 二.浅尝辄止型 ? 三.空洞分析型 ? 四.发挥评价型
一.片面答题型(不全面)
? 这种错误就是对问题的理解上出现 偏颇,不能全面客观地分析回答问 题,甚至抓住一点,遗漏其它答题 点,对已经跑偏的问题越答越起劲, 造成试题的走向出现偏差,被扣分 是在所难免的。
四.发挥评价型(不切题)
? 一些考生误把对诗歌的语言、形象、 技巧等进行鉴赏理解为作题抒怀, 抛开诗歌的思想内容大谈自己的感 想,借题发挥,结果离题万里
诗歌鉴赏答题失误例析教案
诗歌鉴赏答题失误例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鉴赏答题中常见的失误类型;2. 分析答题失误的原因;3. 掌握避免答题失误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答题失误类型分析在诗歌鉴赏答题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出现以下失误类型:1. 答非所问:没有理解题目要求,直接从自己的角度回答,与答案要求不符;2. 理解错误:对诗歌的含义、主旨或意象理解错误,导致答案与正确答案相悖;3. 漏答或错答关键信息:没有注意到诗歌中的一些关键信息点,或者理解错误后错过了关键信息;4. 表述不准确或语法错误:即使理解正确,也没有准确地表述出来,或者答题过程中出现语法错误。
2. 失误原因分析下面分析一下造成这些答题失误的原因:1. 阅读理解能力不足:学生对复杂的诗歌鉴赏题目缺乏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抓住关键信息点,导致无法正确理解题目要求;2. 语文基础不扎实: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语法运用能力都有所欠缺,导致答题时出现失误;3. 缺乏细致入微的分析能力:学生对诗歌中的细微之处没有仔细分析,导致关键信息点被忽略或错误理解;4. 答题技巧不熟练:学生对于诗歌鉴赏答题的技巧掌握不够充分,无法准确应对各种题目要求。
3. 避免失误的方法和技巧为了避免答题失误,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技巧:1. 认真阅读题目:在答题之前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理解题目的要求和要点,确保在回答时不偏离题目;2. 仔细阅读诗歌:在阅读诗歌时,要有系统性思维,注意关键信息点的捕捉和理解,确保全面理解诗歌的内涵;3. 注重注释:对于生词、疑难词语、句子结构等需要解释的部分,应及时和准确地进行注释,确保理解正确;4. 多练多总结:通过大量的答题练,积累经验,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5. 添加答题技巧: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掌握一些答题的技巧和方法,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解:通过讲解答题失误的类型、原因和避免失误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2. 分析:以具体的案例为例,分析答题失误的原因和如何避免失误;3. 练:设计一些有代表性的练题,让学生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答题练;4. 讨论:学生在答题练后,进行讨论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分享解题技巧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海燕不能联系全诗,片面答题例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这首诗是苏轼贬谪黄州后所作,题目中的“东坡”既是他劳动与生活的处所,也是他的“号”的来源。
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
很多评论者都认为,“雨洗东坡月色清”一句中的“清”字用得极好,你的看法如何?请具体说说你的理由。
缺陷答案:他既写出了月光之洁白、月夜之清静,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清冷。
缺陷分析:这个答案的可取之处是看到了“清”不仅指客观的景,也映射诗人主观情感这一层,但它显然只注意到了“雨”和“清”的一般意义,就从经验出发(而不是从诗歌本身出发)武断地得出了诗人心情孤寂、凄冷的结论。
其实只要考生注意三、四句中的“莫嫌”和“自爱”这些关键词,再联系雨洗月清后东坡清朗澄澈的意境及注解中的说明,是很容易理解到诗中“清”不仅指景物清新宜人,也应指心情的清净恬淡这一层的。
着眼全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这个答案的另一缺陷是过于笼统,没有考虑到题目中所说的“请具体说说你的理由”这一要求。
如果考生注意到了“具体”,自觉地去联系全诗,也许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缺陷答案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里的“清”字既写出了月色和地面景物,又写出了心情,情景交融,的确很好。
一场雨后,天空和地面都很洁净,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倾泻在珠水晶莹的万物之上,显出一澄明清朗的境界,这是写景;诗人虽然被贬黄州,仕途坎坷,但随遇而安,开朗乐观,心净无尘,这是写情。
二者和谐统一。
二、不能知人论世,架空分析例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涧户、山楹:指普通人家。
涧户,涧边的人家。
山楹,就是山岩凿成的房屋。
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子的形象?请试作具体说明。
缺陷答案:诗人描写的是一位喜欢往返于山水田园、寻常人家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乐他人的隐士形象。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风出没于寻常人家,表明它追求的是闲适安乐的生活;“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风在日落了山水也静了时,吹动松树发出一阵阵松涛,使夜不沉寂,表明了它的情意。
诗人所咏之风,正是诗人自身形象的写照。
缺陷分析:这个答案的可取之处是先概括再具体,层次清楚。
但说风是一个隐士形象就有点架空分析了。
教材中有《滕王阁序》,考生对王勃应该不陌生,他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怎么会成隐士呢?如能知人论世,这样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答案:诗人笔下的风是一个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奉献者和“有情”人形象。
它使山林清爽,它驱散烟雾,并且在日落山静的时候,为人们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乐章。
三、只及一点,答题不周例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1.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请就“断弦”这一细节简要赏析。
缺陷答案:(1)第一句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断弦”的原因,是因为流人心中的情感太深太烈,以至于情到深处竟将琴弦拨断。
缺陷分析:这个答案显然考虑不周到。
考生既看出了第一句为全诗奠定感情基础,也应该能看出它点出了事情发生的环境,这一点没答出来可能是疏忽了。
如果再顺着景与情的关系这一层住深处想,也应该可以想到诗人在景中寄寓的个人情感。
第二问考生注意到了事与情的关系,却忽视了事情本身,即断弦与弦律和演奏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1)①交代了环境;②为全诗定下了清冷的基调,烘托了气氛;③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
(2)①“断弦”反映了筝曲的激越;②“断弦”反映了弹筝人的忘情;③“断弦”也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
四、画蛇添足,淹没要点例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写景有“虚景”和“实景”之分,请具体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虚景和实景。
缺陷答案:诗中写了白雪、牧马、明月等实景,也写了梅花、关山等虚景。
从诗句中看,诗人看到了“飘雪”、“牧马还”等景象,由此产生了联想,想到梅花一夜间洒满了关山,表现出一种置身大漠边关的豪壮之情。
缺陷分析:题目只要求给出哪些实景哪些虚景,答案中第一句已经回答了,第二句属多余。
第二句前半句是第一句的重复,后半句答非所问。
诗歌鉴赏答题应该遵循“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不要节外生枝,让多余的话淹没答题要点。
参考答案:前两句写实景——胡人居住的边塞地区,冰雪已经消融,傍晚,放牧的马群陆续归来,一轮明月升起,清辉洒满大地,羌笛悠悠,在戍楼间响起。
后两句写虚景——试问梅花被吹到何处了呢,那色那香一夜之间遍布了边塞的关隘山川。
五、画龙不点睛,开花不结果例5 上文例题2缺陷答案:风是有形的,有力的,它可以驱烟,可以卷雾,可以起松声;风是无形的,它来去无踪;风又是有情的,它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到来。
缺陷分析:这个答案只有具体分析,忘了概括总结。
还要提醒考生的是,概括时如能用恰当的术语是最好不过的,大多数老师阅卷是凭答案中的关键词给分的,而这些关键词往往是术语。
参考答案:见例2。
六、误用术语,乱贴标签例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居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两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缺陷答案:连用“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产生了蒙太奇效果。
“片云”、“孤月”借景写情,表现了诗人孤寂的心情,“落日”、“秋风”则托物言志,表明了诗人壮心不已,愿意为国家效力的心迹。
缺陷分析:运用术语进行诗歌鉴赏一定要讲究恰当,那种只要心里有,一股脑儿地用上去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
这个答案中的“蒙太奇”就用得莫名其妙,弄巧成拙。
蒙太奇原是电影术语,是剪辑组合的意思,借用到诗歌中当指通过多个意象的巧妙衔接组合构成意境的手法。
这首诗中的几个意象各自领起一个诗句,不是蒙太奇。
参考答案:“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苦和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浑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或者: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写实又有喻意。
云在空中飘,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月亮和“我”都如此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喻指自己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落日”虚实相应。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清冷意境。
)七、主观臆断,无据可凭例7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浇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
此诗写于他晚年闲居之时。
陂,水池。
前人评价这首诗说:“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悲壮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缺陷答案:诗人托物言志,用杏花自喻,花被春风缠绕并占尽春色,实写自己官场辉煌,写花纵使被吹作雪也胜过碾作尘泥,也就是说自己纵使客死任上也一无所用强。
以花喻人,写出了自己悲壮的决心。
缺陷分析:这个答案显然没有注意到题中的注解,也没有读懂全诗,凭主观猜测答题。
这首诗写于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之时,诗人以北陂杏花自喻,以南陌杏花衬托,表白自己宁肯被吹作雪飘,也绝不做那浮世之尘的高洁情操。
参考答案:诗人借助杏花形象,赋予其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以“纵被”和“绝胜”来强调,形象而深沉地表达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
八、忽视隐含问点,问答不对应例8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缺陷答案:“凉”字最能体现诗人感情。
第三句一个“凉”字推波助澜,将悲凉的气氛进一步升华,点明主题。
作者因思念而难眠,因难眠而觉天凉。
缺陷分析:题目要求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分析这两句诗是如何营造意境的,这道题含四个问点:哪个字;什么情;什么意境;怎样表现。
这四者说得清楚准确,才算答得圆满。
这个答案指出了“凉”字,却对其中情感未加说明,对另两个问点也答得不准确了,只注意到第三句,把第四句和这两句的关联给丢了,因此,答案失之偏颇,似是而非。
参考答案:“凉”。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情孤寂。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