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教学案例
《亡羊补牢》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亡羊补牢》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内容,并理解其中的寓意。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预见性。
二、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寓意和道理。
三、教学准备1.教材:故事《亡羊补牢》。
2.教具:幻灯片、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幻灯片,其中有一张幻灯片写着“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请学生看这句话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引导学生谈到类似的情境,如:考试前突击复习、考虑到下雨就带伞等。
2.讲解(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寓言故事的特点,并让学生猜测故事的主题。
然后,教师简要讲述故事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故事的寓意和道理。
学生大概可以得出故事的寓意为“预见的智慧”。
3.阅读和分析(25分钟)教师将故事分成几个段落,让学生分组阅读,并找出每个段落的重点。
然后,每个小组轮流分享他们的发现。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和道理。
4.讨论与思考(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主人公要修补围栏?他有没有考虑到南方可能会攻击?(2)围栏修复后,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3)主人公在担心什么?为什么他这么担心?(4)该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5.总结与拓展(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寓意和道理,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预见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寓言故事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和寓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学生得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道理,并能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学生参与度高。
但是,教学过程较为紧凑,时间控制上还需加强。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言,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亡羊补牢》教案(15篇)
《亡羊补牢》教案(15篇)《亡羊补牢》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生字的读音结构,并能给生字组词,理解含义。
2.理解本课词语的含义,并能用词语造句。
3.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含义,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过程与方法:1.借助图片字词典及教材,学习每个生字词语的读音及含义。
练习使用工具书,提高自学能力。
2.通过对词语的学习,学习并理解课文。
3.学习重点句型,练习造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主动学习的兴趣.2.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语的读音结构偏旁,并会组词。
2.理解词语含义,能用词语造句,并能实际运用重点句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心思想。
4.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窟窿、堵、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5.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教学难点:1.理解词语含义,并能实际运用.2.理解课文内容,总结中心思想。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引导学生在体会寓意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生字和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引导法,合作探究法,示范例举法,练习法。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文一(词语、生字)课型:词语课、生字课课时目标:1.掌握生字词语结构、偏旁及含义。
2.能为词语造句,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过程:导入:谈话,提问方式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一、问答导入师:今天我们学习《亡羊补牢》,齐读课题。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很有道理的故事)师:蕴涵着道理的故事。
(它的特点就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则:相当于篇师:那我们要怎样学好寓言?(学习道理)板书:道理)师:除了学习道理,还要学习什么?一开始就学习道理吗?(要知道故事)板书:故事)师:今天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习好课文。
《亡羊补牢》教案(精选15篇)
《亡羊补牢》教案《亡羊补牢》教案(精选15篇)《亡羊补牢》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引出新课1.看图片猜故事。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猜出这些故事的名字吗?(《乌鸦喝水》《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2.这些故事简短有趣,又含有深刻的道理,我们称之为“寓言”。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
(板书:寓言二则)(相机识记“寓”和“则”两个生字)3.(出示课题)谁来读一读故事的题目?学习生字“亡、牢”。
(1)“亡、牢”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们呢?减一减法:忙-忄=亡字理识字法:(出示“牢”的字理图)甲骨文的牢字,像一头牛被困在圈栏之中。
(2)指名读课题。
4.质疑课题。
“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2.检测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请小老师领读。
羊圈叼走街坊后悔从此劝告丢过钻进去(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做摘苹果的游戏。
寓则亡牢圈钻叼坊悔此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指导读好重点句。
(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教师相机强调“街坊”中的“坊”读轻声;“钻入”中的“钻”读“zun”;“ 叼”的读音为“dio”。
4.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5.出示填空,请学生补充完整。
课文中的养羊人丢了______次羊,最后他把羊圈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亡羊”的?(第1~4自然段)2.丢羊的原因是什么?默读第1~4自然段,画一画相关的句子。
第12课《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基本情节、寓意和实际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寓言道理。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寓意提取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理解“亡羊补牢”的含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寓言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故事中的情节和道理。
6.实践创新: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寓言道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词:牢、羊、丢、修、告诉、后悔、邻居、劝告等。
-理解并运用词语:寓言、亡羊补牢、后悔、劝告,明白它们的含义和在故事中的具体应用。
-在理解词语环节,教师通过具体语境举例,让学生明白“亡羊补牢”指的是事情出了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挽回损失的道理。
2.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深层寓意,即事情发生后要及时补救,避免更大的损失。
-培养学生从故事中抽象出一般道理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其能够将寓言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勇于改正错误。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1. 成语“亡羊补牢”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表达情感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案例教学法:以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成语“亡羊补牢”的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牢固掌握。
(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3. 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成语“亡羊补牢”的理解。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 案例分析:(1)教师出示与成语“亡羊补牢”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2)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成语“亡羊补牢”。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成语“亡羊补牢”的理解。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亡羊补牢教案(优秀8篇)
亡羊补牢教案(优秀8篇)《亡羊补牢》的教案篇一设计理念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寓意深刻,教学时应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品读、实践等教学活动,理解内容,感悟寓意,从而陶冶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能组词、扩词。
2、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两则寓言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
3、有主动学习寓言的愿望。
教学重点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动物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情景导入1、祖国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有语言精湛、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有形式固定、意思精练的成语,还有约定俗成的俗语、谚语。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寓言。
2、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借助拼音读课题。
3、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本节课我们学习《坐井观天》。
4、媒体出示:(小鸟飞来落到井沿上,一只青蛙坐在井里)师解说图像。
5、青蛙和小鸟见面了,它们说些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听听吧。
一边看着书,一边听录音。
二、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
3、小组交流: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识记生字。
4、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正音、齐读。
5、指导书写“此”、“渴”(可让学生交流)。
6、勾出文中生词,并读几遍。
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寓意1、释题:坐井观天。
质疑:谁坐在井里看天,看到的天是什么样?2、齐读课文,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事而争论不休?3、小组讨论:(1)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事而争论?(2)青蛙和小鸟各自认为天有多大,理由是什么?4、汇报交流。
5、媒体出示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对话。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读,通过读、议、评,体会句子的意思。
6、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对谁错,为什么?7、实践活动:用白纸卷成一个小筒,从筒的一头看天。
交流体会,从而理解青蛙认识事物的局限性。
亡羊补牢教案
亡羊补牢教案【亡羊补牢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和故事背景;2. 学会正确运用成语“亡羊补牢”;3. 培养学生对于行动和责任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成语教学:亡羊补牢;2. 案例分析:亡羊补牢的故事背景及寓意;3. 课堂活动:亡羊补牢的运用实践;4. 主题讨论:行动与责任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成语‘亡羊补牢’吗?它的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回忆与分享自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应用。
正文:1. 成语教学:老师将成语“亡羊补牢”写在黑板上,向学生解释其意义:“亡羊”指的是羊已经丧失了,不可挽回;“补牢”则指的是及时采取行动来修补损失,防止进一步的损害。
因此,“亡羊补牢”的意思是指及时发现错误并采取措施弥补过失。
要求学生跟读和背诵成语,并解释一下自己对成语含义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老师讲解“亡羊补牢”的故事背景及寓意,可以选取相关的故事和实例:故事背景:古代一个养羊人,曾经有一次,他出去办事后,忘记关羊栏的大门。
结果,一只羊跑出去了。
他回来后,发现羊已经丢掉了。
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立即修补羊栏,防止更多的羊逃跑。
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犯错或损失已经发生之后,及时采取行动来弥补错误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及时行动才能阻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老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以及自己对于“亡羊补牢”寓意的感悟。
3. 课堂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请他们思考一个问题,“在你们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亡羊补牢的情况?请分享一个你们亲身经历的实例。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并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如何进行亡羊补牢。
4. 主题讨论:向全台学生提问:“在你们看来,为什么在发生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会更好?这与我们的行动和责任意识有关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教师可以适时总结学生们的回答,引导他们认识到行动和责任的重要性,以及及时采取行动的益处。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优秀3篇)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优秀3篇)《亡羊补牢》教学设计篇一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故事的题目叫“亡羊补牢”。
谁来读。
2、请给“亡”组词,“死亡、灭亡”,请给“牢”组词。
“监牢、坐牢”。
师:那“亡羊补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读了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解题。
1、自由地去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下面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想一想“亡、牢”的意思。
3、读着,读着,你们知道“亡、牢”的意思了吗?①你说,哦,“亡”是丢失的意思,因为被狼叨走了,养羊人的羊丢失了。
②“牢”的意思呢?→你说,是指羊圈,羊圈就是羊住的地方。
对,街坊说的修羊圈就是补牢。
③那“亡羊补牢”连起来就是丢失了羊后去修羊圈。
三、精读。
1、那养羊人共丢失了只羊?(对两只),请你找出句子读一读。
2、你读,出示句子:“一天早上……叨走了。
”“第二天早上……叨走了。
”第一句这句话里生字很多,“羊圈”的“圈”是个多音字,还有一种读音是圈quān,圆圈的圈。
窟窿,要注意读好轻声,齐读。
全班一齐读这两句话。
3、读着读着,你知道了什么?你说。
对呀,羊丢失的原因,主要是羊圈破了个窟窿→这该死的窟窿让他丢失了两只羊,太可惜了,谁来读。
4、养羊人丢了第一只羊,又丢了第二只羊,其中还有别的原因吗?你说,对他不听街坊的劝告。
师“街坊”就是指谁?(邻居)下面就请同桌同学一人当街坊,一人当养羊人来演一演,说一说,开始练习。
展示表演读:看了他们的表演,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生1:这位街坊在劝别人,让人感觉到他的真诚。
生2:街坊的劝说让人感到他非常担心谁再来当当街坊劝一劝。
养羊人表演得怎样?生1:→养羊人在说这句话时感受到无所谓,满不在乎的谁再来说一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意思就是说……你说,对,意思就是不用修羊圈了。
哪两位孩子还愿意来表演。
5、养羊人不听街坊的劝告,不修羊圈,结果养羊人丢失了两只羊后,他心里可能怎么想,怎么做呢?展开你们的想象生1:如果我丢失第一只羊后马上修羊圈,就不会丢失第二只羊了。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的教案一等奖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的教案一等奖1、小学语文《亡羊补牢》的教案一等奖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亡羊补牢》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在字典中有四种解释:(1)逃亡(2)失去、丢失(3)死亡(4)灭亡在课文中是哪张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牢是什么意思呢?在课文中指羊圈。
这个词你读得很准,圈还有一个读音你能组个词吗?3、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4、从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1)选择正确的读音羊圈、窟窿、钻进去、叼走、街坊、劝告、结结实实(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
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7个关键词说一句话概括) 板书:第一次第二次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做事要及时,并能将这一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故事内容,抓住主题。
2.学生能够从故事中体会到“亡羊补牢”的道理,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PPT、图片、挂图、活动设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请学生们谈谈他们知道的关于“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并帮助学生们理解“亡羊补牢”的含义。
二、教学展示(35分钟)1.教师介绍故事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并给学生讲解故事中一些不熟悉的词语和句子,以确保学生理解。
2.学生阅读故事,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来测试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例如:a.故事的主题是什么?b.为什么小明没有及时修理羊栏?c.小明为什么后悔?d.小明最后做了什么?3.教师引导学生们讨论故事中的道理:“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要及时采取行动?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4.教师分组让学生们合作讨论,在小组中讨论一个他们生活中的例子,可以是亲身经历或者他们周围人的经历,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想法。
5.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讨论内容,并分享他们的思考。
教师与学生们一起总结他们的观点和理解。
三、巩固练习(20分钟)1.学生们进行一次练习,用自己的话回答以下问题:a.小明为什么没有及时修理羊栏?b.如果小明及时修理羊栏,会发生什么事情?c.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请分享一下。
2.学生们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思考一个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场景,写一篇小短文来说明“亡羊补牢”的道理。
四、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亡羊补牢”的道理,并鼓励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要及时采取行动。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能够理解故事《亡羊补牢》的含义,并能够将这一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练习,学生们的理解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亡羊补牢》优秀教案(通用9篇)
《亡羊补牢》优秀教案《亡羊补牢》优秀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亡羊补牢》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亡羊补牢》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
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
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
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的意思是失去。
“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àn”,不要读成“quān”。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修”:左右结构,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写成“三点”词语解释: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四、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
亡羊补牢教案3篇亡羊补牢的教案
亡羊补牢教案3篇亡羊补牢的教案下面是我整理的亡羊补牢教案3篇亡羊补牢的教案,以供借鉴。
亡羊补牢教案1《寓言两则》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五四》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两则》中第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目标依据相关课标陈述:总目标最接近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文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第二学段最接近目标表述: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5、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能用普通话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相关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过很多寓言故事,但学习的时候并没有接触到怎样学习寓言,以致能自学的能力。
但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复述能力,可以在引导学生复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寓言故事的道理,学会方法,并学以致用。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但表达能力有限,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故事情节,从而体会人物性格,这是符合三年级学生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同时能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的音形义。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难点: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评价活动设计1、概括文章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通过朗读,能体会寓言故事中人物形象。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6篇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6篇《亡羊补牢》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即时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关注点一、播放动画激趣:教师播放《亡羊补牢》这则成语故事。
学生观看后,思考:“亡羊补牢”的意思。
“亡羊补牢”的理解二、理解题意。
看了故事之后,你知道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什么意思吗?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文中指羊圈。
“亡羊补牢”的意思: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学生思考回答题意理解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教师出示朗读要求: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出自己不懂的生字。
教师强调重点、难点的生字。
如: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将重点字帖在黑板上)学生朗读掌握难点生字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四、指名朗读,交流疑问教师指名朗读,同时提出要求:通过听读,你对课文有什么质疑?学生可能问道: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疑点。
学生交流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紧扣课题五、课后延伸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学生交流意见正确即可六、教后小结今天我学到了什么?今天我的收获是什么?学生交流意见正确即可板书设计:亡羊补牢丢失羊圈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即时改正,就不算晚幼儿园大班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28)天,一年共365天。
2、通过游戏,知道日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他们的方法。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包含的道德教育意义,引导学生学会及时纠错,避免将错就错。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亡羊补牢》故事的意义和结构。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德教育意义。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亡羊补牢”的深刻含义。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意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的背景和故事大意,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然后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过《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吗?你觉得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2.讲解故事(20分钟)教师通过简短的讲解和讲述,帮助学生了解《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重点介绍故事中“亡羊补牢”的寓意,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及时纠错、改正错误。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故事中所表达的道德意义,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每组可以设计小节目或者小演讲来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4.课堂展示(15分钟)每组展示完毕后,全班进行交流讨论,学生们可以就不同小组的表现和思考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思考反思(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在生活中我们是否能从《亡羊补牢》中得到启示?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将错就错,及时纠正错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6.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的深刻道德内涵和对我们的启示。
同时也可以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思考、及时纠正错误。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或其他方式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亡羊补牢》这个故事所要传达的道德教育意义,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道理。
小学语文教资《亡羊补牢》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教资《亡羊补牢》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亡羊补牢》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2)运用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承认错误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1)理解《亡羊补牢》的寓意。
(2)将故事情节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亡羊补牢”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
2.学生分享朗读感受,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生字词。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寓意。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农夫一开始不把羊圈修好?2.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观点。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亡羊补牢”的故事寓意是什么吗?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亡羊补牢》的寓意。
2.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个道理。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角色表演《亡羊补牢》的故事。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如何解决的?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讨论如何运用“亡羊补牢”的道理。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亡羊补牢》的读后感。
2.课后实践:在生活中尝试运用“亡羊补牢”的道理,记录下来。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掌握故事寓意。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提高了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第1篇: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本节课是在学校组织的“双优课”评选活动中,展示给校领导和老师们的。
我亲切、谦和的教态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许,同时对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致关的重要。
我非常满意的是学生们的表现,学习兴致高涨,参与意识强烈,发散思维活跃、学习效果良好。
一节课的教学安排,老师可以精心准备,但课上的突发事件(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或是无关的),确实往往让老师始料未及的,怎样巧妙的处理好,就要看老师的应变能力,和多年的教学经验。
继而就本课书的教学,发表几点不成熟的见解:1、目标明确,方法落实: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老师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扎实进行,落实有效。
从题目激趣导入,探究“寓言”的意思,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引导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创设平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的落实扎实到位。
2、循环反复,螺旋深化:简单的环节,训练却绝不简单,训练在反复中提高。
第一,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习:在课文中整体认读、在具体的语句中读准确、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习掌握生字是积极的,第二,读故事,悟出道理,却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读故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学反思《亡羊补牢》这则成语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有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1、谈话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寓言”的含义。
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亡羊补牢》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成语故事之一,它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通过教授这个成语故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还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做事态度。
下面我将为大家设计一堂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的教学方案,以《亡羊补牢》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故事。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亡羊补牢”。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懂得及时补救错误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及故事背后的道理。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成语“亡羊补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提前复习成语故事,做好听课准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成语“亡羊补牢”的故事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故事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故事的寓意。
**第三步:成语理解(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成语“亡羊补牢”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成语背后的道理。
**第四步:情境演练(15分钟)**教师设计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体会“亡羊补牢”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场景。
**第五步:讨论交流(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步: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亡羊补牢》这个故事,还有哪些类似的故事或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
成语故事《亡羊补牢》教案设计
成语故事《亡羊补牢》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成语故事《亡羊补牢》的含义和教育意义;
2.能够复述《亡羊补牢》故事的情节;
3.能够运用《亡羊补牢》成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电脑和投影仪;
2.《亡羊补牢》成语故事的图片或幻灯片;
3.学生练习本;
4.互动式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引入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兴趣。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成语故事的了解和想法。
2. 故事阅读(15分钟)
•将《亡羊补牢》故事的图片或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和
猜测故事内容。
•阅读《亡羊补牢》故事,并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3. 讨论与分析(1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并讨论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对应的道理。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寓意,引发他们对成语的思考和思考成语的
应用场景。
4. 拓展活动(15分钟)
•引导学生运用《亡羊补牢》成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现实中类似的场景进行对话或角色扮演,运用成语来解决问题。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和思考,
•让学生评价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和提出建议。
四、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成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鼓励学生收集和分享其他有趣的成语故事。
五、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成语故事《亡羊补牢》的读后感,字数不少于500字。
亡羊补牢的教案
亡羊补牢的教案一、引言亡羊补牢是一句古老的谚语,意指在问题出现后及时加以补救的重要性。
纵观教育领域,这个谚语同样适用。
在教学中,当我们意识到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缺陷时,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弥补。
因此,本教案旨在探讨如何利用“亡羊补牢”的原则开发一套高效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亡羊补牢的涵义,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2. 能够利用诊断型评估的工具准确识别学生的学习差距;3. 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和策略,帮助学生填补知识与技能的缺陷;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1. 识别学生的学习缺陷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好对学生的诊断,以便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差距。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诊断:a.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观察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合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b. 个别访谈:与学生进行个别访谈,了解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c. 诊断测试:通过定期的测试和评估,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从而准确判断学生的学习差距。
2. 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根据对学生学习差距的诊断,我们需要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便更好地弥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缺陷。
具体的策略包括:a. 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有效的学习支持;b. 个别指导:为学生设计个别指导计划,针对他们的学习困难提供针对性的辅导;c.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主动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更好地填补学习的空白。
3. 教学评估与反馈教学评估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具体的评估方法包括:a. 格式化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学习中的问题;b. 反馈评估:通过问卷、讨论等形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教学的评价和意见,从而改进教学效果;c. 学习档案: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反馈信息,以便跟踪教学效果并进行个别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第一课时之《亡羊补牢》
执教人:张敏
本节课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及“窟窿”、“街坊”、“结结实实”等
字的读音。
2、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把这则寓言故事讲下来。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用自己的话把这则寓言故事讲下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教授寓言《亡羊补牢》。
第二课时:教授寓言《南辕北辙》。
教学过程:
一、关注单元导读,引入新知。
1、由单元导读引入:自读单元导语,说说这组课文将告诉我们什么?
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寓言两则》。
出示课题,看“寓”这个字,“我给大家提个醒”?
3、请同学们书空,和老师一起写题目。
板书:寓言两则
4、二年级时我们就学过两则寓言,谁还记得是哪两则?我们通过短小的故事得到一个道理,这就是学习寓言带给我们的收获。
5、出示《战国策》图,作简要介绍并引出学习内容。
板书: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
1、“亡羊补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解解“亡”和“牢”的意思。
出示“黄泡泡”,我们先来看看学习小伙伴是怎么学懂的。
读读。
2、课前,我们都做过预习,已经对“亡”和“牢”查过字典了,谁说说?你们选择的字义对不对呢?请你再好好读读课文,像学习小伙伴那样联系课文内容,再来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
3、要求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解词。
板书:丢失羊圈
4、处理“圈”这个多音字。
5、小结:
我们关注了“黄泡泡”的提示,又掌握了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再联系课文内容,就能找到词语更准确的意思了。
6、明确题目“亡羊补牢”的意思。
7、检查读书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关注句式,读懂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1、了解故事起因,指读起因部分。
板书:窟窿叼走
2、随文识字“窟、窿、叼”。
3、了解句式,引导学生关注段落结构。
养羊人养了好几只羊,一天早上发现少了一只,为什么少了一只呢?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这一次书中没有用这个句式说明原因和结果,而是用了“原来”一词引出了原因,读的时候要把原因清清楚楚告诉大家。
自己读读,再指名读。
(二)揣摩人物内心,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1、看到窟窿,发现羊少了一只,街坊是怎么说的?养羊人又是怎么回答的?自读人物对话。
2、板书:街坊换个意思相同的词?
3、透过街坊和养羊人说的话,想想:他们是怎么想的?师生接读人物对话。
4、分别指两到三组读,在读中老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确:街坊看到和想到的都是羊圈里还没有丢的那些羊,所以是着急的。
而养羊人只看到、想到的是已经丢了的那只羊,所以不着急也无所谓。
5、街坊在用事实教育养羊人,想说服他修补羊圈,这就叫什么?板书:劝用“劝”组词。
6、小结:
在修羊圈这件事上,街坊看到的是羊圈里没丢的那些羊,所以心里很着急,想的是要赶快修羊圈、堵窟窿。
(齐读街坊说的话)而养羊人看到的是那只丢了的羊,想的是已经丢了,所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板书:不接受)不补羊圈。
(齐读养羊人说的话)看来,面对同样的事情,看问题、想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待事情的态度、想法、做法也就不同了。
7、同桌对读,指一组再读。
(三)再次关注句式,读懂养羊人第二次丢羊的原因。
1、谁来通过读书告诉我们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
关注两个“又”强调的是不修羊圈的后果,狼再次把羊给叼走了。
丢羊人损失又大了一次。
2、出示: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课文再次用“原来”一词引出再次丢养的原因及不补羊圈的后果。
板书:做错事
(四)学习事情结果部分,感知寓意。
1、面对这样的结果,养羊人的表现呢?(板书:后悔)读书上的句子。
2、理解“后悔”一词,读懂养羊人“悔”的是什么。
板书:不该不接受
3、理解“不该不接受”的意思,读懂这样表达情感更强烈。
4、深入理解“不晚”,养羊人想现在修羊圈还不晚。
(板书:还不晚)请大家想想:除了修羊圈不晚,还有什么是不晚的?板书:听意见改错误
5、读读养羊人悔改的表现。
(板书:结结实实)换个词说说?
6、结果呢?板书:再也没丢
四、观察插图,练习说话,深入理解寓意。
1、课文插图画的正是养羊人修补羊圈改正错误的过程。
请你仔细观察养羊人的神态、动作,想想:他心里会想什么?街坊看到养羊人的做法,会是什么表现?会说些什么?
2、谈学过课文后受到的启发。
出示: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3、自己再读一遍课文,感受故事带给我们的启发。
五、依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练讲故事。
1、说说什么是“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提示:可以借助课文中的词句,用自己的语言,通顺地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
2、借助板书上的词语,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3、提示:主要情节要展开想象讲。
本文可以在人物对话及养羊人修补羊圈处加以想象来讲。
4、提示:如果能在讲故事时加上动作、表情,会更加吸引人。
布置作业:
1、抄写本则故事的生字、字词。
2、把这则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听。
3、(选作)收集、阅读其他寓言故事,班会上与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
窟窿叼走
做错事街坊劝不接受
丢失羊圈听意见后悔不该不接受
亡羊补牢改错误结结实实
还不晚再也没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