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信道容量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简答题答案2(个人整理)

通信原理简答题答案2(个人整理)

第一章绪论1-2何谓数字信号?何谓模拟信号?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答:数字信号:电信号的参量值仅可能取有限个值。

模拟信号:电信号的参量取值连续。

两者的根本区别是携带信号的参量是连续取值还是离散取值。

1-3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偶哪些优缺点?答:利用数字信号来传输信息的通信系统为数字通信系统。

优点: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传输差错可控;便于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数字信息进行处理、变换、储存;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缺点:一般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系统设备较复杂。

1-4 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中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信源编码: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通过数字压缩技术降低码速率),完成A/D转换。

信道编码/译码: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加密与解密:认为扰乱数字序列,加上密码。

数字调制与解调: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带通信号。

同步:使收发两端的信号在时间上保持步调一致。

1-5 按调制方式,通信系统如何分类?答:基带传输系统和带通传输系统。

1-6 按传输信号的特征,通信系统如何分类?答: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7 按传输信号的复用方式,通信系统如何分类?答:FDM,TDM,CDM。

1-8 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通信方式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解释他们的工作方式。

答:按照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分类。

单工通信:消息只能单向传输。

半双工:通信双方都能收发消息,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和发的工作方式。

全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同时收发消息。

1-9 按数字信号码元的排列顺序可分为哪两种通信方式?他们的适用场合及特点?答: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方式。

并行传输一般用于设备之间的近距离通信,如计算机和打印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串行传输使用与远距离数据的传输。

1-10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答:有效性和可靠性。

1-11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哪些?答:有效性:传输速率,频带利用率。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

附录: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就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及网络管理软件的管理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实现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共享②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③提高可靠性④提供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能力⑤集中管理⑥综合信息服务2. 略3. 用户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是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组成;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

通信子网为用户资源子网提供信息传输服务;用户资源子网上用户间的通信是建立在通信子网的基础上的。

网络书稿第二版-(附习题答案)4. 星型的中心节点是主节点,它接收各分散节点的信息再转发给相应节点,具有中继交换和数据处理功能。

星型网的结构简单,建网容易,但可靠性差,中心节点是网络的瓶颈,一旦出现故障则全网瘫痪。

网络中节点计算机连成环型就成为环型网络。

环路上,信息单向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传送路径固定,没有路径选择问题。

环型网络实现简单,适应传输信息量不大的场合。

由于信息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都要经过环路中的每个节点,任何节点的故障均导致环路不能正常工作,可靠性较差。

总线结构中,各节点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线路与公共总线连接。

总线型结构简单、扩展容易。

网络中任何节点的故障都不会造成全网的故障,可靠性较高。

树型网络是分层结构,适用于分级管理和控制系统。

与星型结构相比,由于通信线路长度较短,成本低、易推广,但结构较星型复杂。

网络中,除叶节点极其连线外,任一节点或连线的故障均影响其所在支路网络的正常工作。

网状结构又称为不规则型,网络中各节点的连接没有一定的规则,一般当节点地理分散,而通信线路是设计中主要考虑因素时,采用不规则网络。

目前,实际存在的广域网,大都采用这种结构。

5. 服务器操作系统:它安装在网络服务器上,提供网络操作的基本环境。

通信原理(第四章)

通信原理(第四章)

27
第4章 信 道 章
四进制编码信道模型
0 0
1 送


1
收 端

2
2
3
3
2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4章 信 道 章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恒参信道的影响 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是确定的或者 是变化极其缓慢的。因此,其传输特性可以 等效为一个线性时不变网络。 只要知道网络 的传输特性,就可以采用信号分析方法,分 析信号及其网络特性。 线性网络的传输特性可以用幅度频率特 性和相位频率特性来表征。 现在我们首先讨论 理想情况下的恒参信道特性。
平流层 60 km 对流层 10 km 0 km 地 面
6
第4章 信 道 章
电离层对于传播的影响 反射 散射
7
第4章 信 道 章
电磁波的分类: 电磁波的分类: 地波 频率 < 2 MHz 有绕射能力 距离: 距离:数百或数千千米 天波 频率: 频率:2 ~ 30 MHz 特点: 特点:被电离层反射 一次反射距离: 一次反射距离:< 4000 km 寂静区: 寂静区:
13
第4章 信 道 章
4.2 有线信道
明线
14
第4章 信 道 章
对称电缆:由许多对双绞线组成, 对称电缆:由许多对双绞线组成,分非屏蔽 (UTP)和屏蔽(STP)两种。 )和屏蔽( )两种。
塑料外皮
双绞线( 5对)
图4-9 双绞线
15
第4章 信 道 章
同轴电缆
16
第4章 信 道 章
n2 n1 折射率
25
第4章 信 道 章
4.3.2 编码信道模型
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通过k(t)和 使已调信号发生波形 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通过 和n(t)使已调信号发生波形 失真。 失真。 编码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则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 ฀ 编码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则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即将 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数字序列。 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数字序列。误码 输入、输出都是数字信号, ฀ 输入、输出都是数字信号,关心的是误码率而不是信号 失真情况,但误码与调制信道有关, 失真情况,但误码与调制信道有关,无调制解调器时误码由 发滤波器设计不当及n(t)引起 引起。 收、发滤波器设计不当及 引起。 编码信道模型是用数字的转移概率来描述。 ฀ 编码信道模型是用数字的转移概率来描述。

通信原理第4章信道

通信原理第4章信道
1
第4章 信道
4.0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 4.1 无线信道 4.2 有线信道 4.3 信道数学模型 4.4 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5 信道中的噪声 4.6 信道容量
2
本章教学目的:了解各种实际信道、信
道的数学模型和信道容量的概念。

本章的讨论思路:通过介绍实际信道的例
子,在此基础上归纳信道的特性,阐述信道的 数学模型,最后简介了信道容量的概念。
信道模型的分类: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信 息 源 信 源 编 码 加 密 信 道 编 码 数 字 调 制 数 字 解 调 信 道 译 码 解 密 信 源 译 码 受 信 者
信道 噪声源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31
4.3.1 调制信道模型
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一对(或多对)输出端; 绝大多数的信道都是线性的,即满足线性叠加原理;
41
相位-频率畸变
指相位-频率特性偏离线性关系所引起的畸变。
1、理想相频特性是一直线
群延迟-频率特性
|H( )|
d ( ) ( ) d

( ) td
O (b) td
K0
O (a)

O (c)

42
2、实际电话信道的群延迟特性 一种典型的音频电话信道的群延迟特性。
25
光纤呈圆柱形,由芯、封套和外套三部分组成(如 图所示)。芯是光纤最中心的部分,它由一条或多 条非常细的玻璃或塑料纤维线构成,每根纤维线都 有它自己的封套。由于这一玻璃或塑料封套涂层的 折射率比芯线低,因此可使光波保持在芯线内。环 绕一束或多束有封套纤维的外套由若干塑料或其它 材料层构成,以防止外部的潮湿气体侵入,并可防 止磨损或挤压等伤害。

通信原理第四章 (樊昌信第七版)PPT课件

通信原理第四章 (樊昌信第七版)PPT课件

则接收信号为
2 1
fo(t) = K f(t - 1 ) + K f(t - 2 ) 相对时延差
F o () = K F () e j 1 + K F () e j ( 1 )
信道传输函数
H()F F o(( ))K Keejj 11((1 1 eejj ))
常数衰减因子 确定的传输时延因子 与信号频率有关的复因子
课件
精选课件
1
第4章 信道
通信原理(第7版)
樊昌信 曹丽娜 编著
精选课件
2
本章内容:
第4章 信道
信道分类
信道模型
恒参/随参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信道噪声
信道容量
定义·分类
模型·特性
影响·措施
信道噪声 信道容量
精选课件
3
概述
信道的定义与分类
n 狭义信道:
—传输媒质 有线信道 ——明线、电缆、光纤 无线信道 ——自由空间或大气层
1. 传输特性
H ()H ()ej ()
H() ~ 幅频特性
()~ 相频特性
2. 无失真传输
H()Kejtd
H() K
()td
精选课件
27
n 无失真传输(理想恒参信道)特性曲线:
恒参信道
|H()|
K
() td
td
0
H() K
幅频特性
0
0
()td
()d() d
td
相频特性
群迟延特性
精选课件
28
n 理想恒参信道的冲激响应:
恒参信道
H()Kejtd
h(t)K(ttd)
若输入信号为s(t),则理想恒参信道的输出:

第4章_信道

第4章_信道

32
4.3 信道的数学模型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
4.3.2 编码信道模型
由于信道噪声或其它因素的影响,将导致输出数字序列发生 错误,因此输入输出数字序列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组 转移概率 来表征。 转移概率:在二进制系统中,就是“0”转移为“1”的 概率和“1”转移为“0”的概率。
8
4.1 无线信道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
地波
频率在2MHz以下的电磁波,趋于沿弯曲的地球表面传 播,有一定的绕射能力。 地波在传播过程中要不断损失能量,而且频率越高损 失越大,因此传播距离不大,一般在数百千米到数千千米。
传播路径 传播路径
发射天线 发射天线
地面 地面
接收天线 接收天线
导体 绝缘层
图4-9 双绞线
21
4.2 有线信道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
传输电信号的有线信道主要有三类:
明线、对称电缆和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
由内外两根同心圆柱导体构成,两根导体之间用绝缘体 隔离开。内导体多为实心导线,外导体是一根空心导电管或 金属编织网,在外导体外面有一层绝缘保护层。其优点是抗 干扰特性好。
增大视线传播距离的途径 卫星中继(卫星通信)
利用三颗地球同步卫星可以覆盖全球,从而实现全球通信。
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能够增大一次 转发的距离,但是却增大了发射功 率和信号传输的延迟。 此外,发射卫星也是一项巨大的工 程。 故开始研究使用平流层通信。 图4-5 卫星中继
15
4.1 无线信道
发射天线 发射天线
地面 地面
接收天线 接收天线
图4-4
无线电中继
特点:容量大、发射功率小、稳定可靠等。

信息论与编码第三版 第4章

信息论与编码第三版 第4章
C max H ( X ) log 3
p( x)
信息论与编码
3. 根据平均互信息量I(X; Y)达到信道容量的充要条件式对C进行验证:
p ( y j ) p ( xi ) p ( y j / xi )
i 1 3
1 P 0 0
0 1/ 2 0
0 1/ 2 0
0 0 1/6
x1 x2 x3 x4 x5
1 1 1 1 1
y1 y2 y3 y4 y5
1 0 P 0 0 0
0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解】 该信道的信道容量为:
C max I ( X ; Y ) max H ( X ) log 5
C max I ( X ; Y ) max H (Y )
p( x) p( x)
由于
p( y ) p( x) p( y / x),由于信道转移概率是确定的,求使H (
X
Y)
达到最大值的p ( x )的最佳分布就转化为求p ( y )的最佳分布。由极大离 散熵定理知,在p ( y )等概率分布时,H ( Y ) 达到最大,则
I ( x2 ; Y ) p ( y j / x2 ) log
j 1 2
p ( y j / x2 ) p( y j ) p ( y j / x3 ) p( y j ) p ( y j / x4 ) p( y j ) p ( y j / x5 ) p( y j )
1 log
1 1/ 2
log 2
I ( x3 ; Y ) p ( y j / x3 ) log
j 1 2
1 log

通信原理思考题答案

通信原理思考题答案

通信原理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1以无线广播和电视为例,说明图1-1模型中的信息源,受信者及信道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无线电广播中,信息源包括的具体内容为从声音转换而成的原始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乘的声音;在电视系统中,信息源的具体内容为从影像转换而成的电信号。

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的影像;二者信道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分别是载有声音和影像的无线电波1.2何谓数字信号,何谓模拟信号,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数字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仅可能取有限个值;模拟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可以取连续值。

他们的区别在于电信号参量的取值是连续的还是离散可数的1.3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优缺点:1.抗干扰能力强;2.传输差错可以控制;3.便于加密处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越来越重要,数字通信的加密处理比模拟通信容易的多,以话音信号为例,经过数字变换后的信号可用简单的数字逻辑运算进行加密,解密处理;4.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数字通信的信号形式和计算机所用的信号一致,都是二进制代码,因此便于与计算机联网,也便于用计算机对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处理和交换,可使通信网的管理,维护实现自动化,智能化;5.设备便于集成化、微机化。

数字通信采用时分多路复用,不需要体积较大的滤波器。

设备中大部分电路是数字电路,可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因此体积小,功耗低;6.便于构成综合数字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

采用数字传输方式,可以通过程控数字交换设备进行数字交换,以实现传输和交换的综合。

另外,电话业务和各种非话务业务都可以实现数字化,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缺点:占用信道频带较宽。

一路模拟电话的频带为4KHZ带宽,一路数字电话约占64KHZ。

1.4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中的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数字通行系统的模型见图1-4所示。

其中信源编码与译码功能是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进行模数转换;信道编码和译码功能是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加密与解密的功能是保证传输信息的安全;数字调制和解调功能是把数字基带信号搬移到高频处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同步的功能是在首发双方时间上保持一致,保证数字通信系统的有序,准确和可靠的工作。

通信原理第7版第4章(樊昌信版)课件

通信原理第7版第4章(樊昌信版)课件

正确
错误
Pe P(0)P(1/ 0) P(1)P(0 /1)
学习交流PPT
24
四进制 无记忆 编码信道

0
1
发 送 端2
3
学习交流PPT
0
1
接 收 2端
3
25
§4.4
恒参/随参信道特性 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学习交流PPT
26
恒参信道 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线性时不变系统
• 特点:传输特性随时间缓变或不变。
传播路径 天波传播方式
学习交流PPT
6
无线信道
视线传播 line-of-sight
d
频率: > 30 MHz
h
发射
特性:直线传播、穿透电离层 天线 r
用途:卫星和外太空通信
传播途径
d
D
接收 天线
r
超短波及微波通信
视线传播方式
距离:与天线高度有关
D2 D2 h (m)
8r 50
D 为收发天线间距离(km)
So()C()Si()
C n (t )
学习交流PPT
22
不同的物理信道具有不同的特性C() = 常数(可取1)
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模型
学习交流PPT
23
§4.3.2 编码信道模型 模型: 可用 转移概率来描述。
二进制 无记忆 编码信道 模型
P(0/0) + P(1/0) = 1
P(1/1) + P(0/1) = 1
例如 设收发天线的架设 高度均为40 m,则最 远通信距离为:
D = 44.7 km
学习交流PPT
7
微波中继(微波接力) 卫星中继(静止卫星、移动卫星) 平流层通信

通信原理第7版第4章PPT(樊昌信版)选编

通信原理第7版第4章PPT(樊昌信版)选编

多径效应
n
n
r(t) ai (t) cosi cosct ai (t)sini sin ct
i 1
i 1
包络 X (t) cosct Y (t)sinct 同相 ~ 正交形式
相位 随机
V (t)cosct (t)
包络 ~ 相位形式
缓变
瑞利

分布
窄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课件制作:曹丽娜
入出关系:
r(t) s0 (t) n(t) so (t) f [si (t)] c(t) si (t)
So () C()Si ()
C 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课件制作:曹丽娜
不同的物理信道具有不同的特性C() = 常数(可取1)
电离层
平流层
对流层
地面
对流层:约 0 ~10 km 平流层:约 10~60 km 电离层:约 60~400 k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60 km 10 km 0 km
课件制作:曹丽娜
电磁波的传播方式:
地波 ground- wave
频率: < 2 MHz 特性:有绕射能力 距离:数百或数千米 用于:AM广播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课件制作:曹丽娜
§4.5
信道噪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课件制作:曹丽娜
1. 何谓噪声
2. 噪声类型

按 人为噪声
噪 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然噪声
来 内部噪声
源 (如热噪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按 脉冲噪声

第四章-信道(1-1)介绍

第四章-信道(1-1)介绍

明线 对称平衡电缆(市内) 固体介质 电缆 小同轴(长途) 中同轴(长途) 长波 中波 短波 超短波 移动 1 传输媒介类型 空气介质 视距接力 微波 对流层 散射 电离层 卫星 光波 波导 混合介质 光缆
3>根据用户数量
单用户信道 多用户信道
电话线 广播信道
4>根据输入和输出关系 无反馈信道 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没有影响
反馈信道 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 如网络传输信道
5>根据信道参数和时间关系分
固定参数信道 信道参数(统计特性)不随时间而变化,如光纤
时变参数信道 信道参数(统计特性)随时间而变化,如无线信道
信道划分是人为的,比如:
信源 编码 A 媒介 B 译码 信宿
干扰 c1 c2 c3 c4
其中:c1为连续信道,调制信道; c2为离散信道,编码信道; c3为半离散、半连续信道; c4为半连续、半离散信道。
4.1.2 信道参数 P(Y|X) X X=(X1,X2,….XM) 对信道描述的三要素: 1 信道输入统计概率 2 信道输出统计概率 3 信道本身的统计特性 p(X) p(Y) 转移概率:p(Y|X) 信道 Y Y=(Y1,Y2,….YN)
SISO
SIMO 6>根据输入输出通道数目
对单用户信道而言 MISO
MIMO
7>根据信道统计特性分
无记忆信道 某一时刻,信道的输出消息仅与当时的输入消息 有关,用信道传输概率p(Y/X)来描述。 有记忆信道 信道的输出消息不仅与当时的输入消息有关,还与 以前时刻信道的输入消息和(或)输出消息有关。 码间串扰信道和衰落信道都属于有限记忆信道。

通信原理简答题答案

通信原理简答题答案

通信原理第六版课后思考题第1章绪论1、何谓数字信号?何谓模拟信号?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答:数字信号:电信号的参量仅可能取有限个值;模拟信号:电信号的参量取值连续;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电信号的参量取值是有限个值还是连续的。

2、画出模拟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3、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答:数字通信即通过数字信号传输的通信,相对模拟通信,有以下特点:1)传输的信号是离散式的或数字的;2)强调已调参数与基带信号之间的一一对应;3)抗干扰能力强,因为信号可以再生,从而消除噪声积累;4)传输差错可以控制;5)便于使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6)便于加密,可靠性高;7)便于实现各种信息的综合传输3、画出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答:4、按调制方式,通信系统如何分类?答:分为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5、按传输信号的特征,通信系统如何分类?答:按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可以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6、按传输信号的复用方式,通信系统如何分类?答: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7、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第3章随机过程1、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主要有哪些?它们分别表征随机过程的哪些特征?答:均值:表示随机过程的n个样本函数曲线的摆动中心。

方差:表示随机过程在时刻t相对于均值a(t)的偏离程度。

相关函数:表示随机过程在任意两个时刻上获得的随机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2、何谓严平稳?何谓广义平稳?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严平稳:随机过程(t)的任意有限维分布函数与时间起点无关。

广义平稳:1)均值与t无关,为常数a。

2)自相关函数只与时间间隔=-有关。

严平稳随机过程一定是广义平稳的,反之则不一定成立。

4、平稳过程的自相关函数有哪些性质?它与功率谱的关系如何?答:自相关函数性质:(1)R(0)=E[]——的平均功率。

(2)R()=R(-)——的偶函数。

(3)——R()的上界。

信息论与编码第4章习题解答

信息论与编码第4章习题解答

《信息论与编码》第四章习题解答4.1 计算如下所示离散无记忆信道的容量: 习题4.1图[解] (a )信道概率转移矩阵为−−−−=δεδεεδδε11P , 信道是准对称信道,因此在输入为等概分布时达到信道容量,即5.0)1()0(====X P X P 时达到信道容量。

这时δ5.05.0)0(−==Y P δ==)1(Y Pδ5.05.0)2(−==Y P相应的信道容量为);1();0(Y X I Y X I C ====∑==2)()0|(log)0|(j j p j p j p 0111-ε1-δε δ 00 121-ε-δ εδδ 1-ε-δ1ε0 221 0.5 δ 110.250.25 0.50.50 2 21-ε ε ε 1-ε1ε 11-ε 0 0 223/41/4 111/3 1/31/3 1/43/40 2 311/3 211/31/3 1/31/31/3 1/3 1/31/3 (c)(a)(b) (e)(f)(d)δεεδδδδδεδε5.05.0log log 5.05.01log)1(−++−−−−−=)5.05.0log()1(log )1log()1(δδεεδεδε−−−+−−−−= (b )信道概率转移矩阵为=5.05.0025.025.05.0001P当5.0)2()0(====X P X P ,0)(=X P 时,5.0)0(==Y P ,25.0)1(==Y P ,25.0)2(==Y P1)()0|(log )0|();0(2===∑=j j p j p j p Y X I bit∑===2)()2|(log)2|();2(j j p j p j p Y X I 125.05.0log 5.025.05.0log 5.0=+= bit10);1(≤==Y X I ; 所以满足定理4.2.2条件,由达到信道容量充要条件可知,信道容量C =1 bit/次(c )信道转移概率矩阵为−−−=εεεεεε101001P ,信道是对称信道,当输入为均匀分布时,即31)2()1()0(======X P X P X P 时,达到信道容量。

第四章《通信原理》信道

第四章《通信原理》信道

理想无失真信道, 理想无失真信道,它的
H ( jω ) = ke
jω t d
H ( jω ) = k 幅频特性 (ω ) = ωt d 相频特性
实际的信道往往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例如电话信号 实际的信道往往不能满足这些要求。 的频带在300Hz 3400Hz范围内 300Hz范围内; 的频带在300Hz-3400Hz范围内;而电话信道的幅频特性 和相频特性示于下图。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1、调制信道 指从调制器输出到解调器输入端的所有变换装置 及传输媒介。因为从调制解调角度而言, 及传输媒介。因为从调制解调角度而言,调制信道仅 对已调信号进行传输,因此可视为一个整体。 对已调信号进行传输,因此可视为一个整体。
2、编码信道 、 指从编码器输出到译码器输入端的所有变换装置 及传输媒介。因为从编译码的角度而言, 及传输媒介。因为从编译码的角度而言,它们之间的 一切环节只起了传输数字信号的作用, 一切环节只起了传输数字信号的作用,因此可视为一 个整体。 个整体。
第四章 信道
在讲通信系统模型中我们知道, 在讲通信系统模型中我们知道,信道是信息传 输的媒介。它可分为两大类: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输的媒介。它可分为两大类: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传统的固定电话网用有线信道作为传输媒介。 传统的固定电话网用有线信道作为传输媒介。而无 线电广播则是用无线信道传播电台节目。 线电广播则是用无线信道传播电台节目。 信号在信道中传输,一方面受信道特性的影响; 信号在信道中传输,一方面受信道特性的影响; 另一方面还要受到信道中噪声的影响。 另一方面还要受到信道中噪声的影响。本章简单介 绍信道特性和信道中的噪声, 绍信道特性和信道中的噪声,以及信道特性对信号 传输的影响。 传输的影响。
一、加性噪声的分类

信息论与编码第4章习题解答

信息论与编码第4章习题解答

P[ Z N
= 1|
X
= 0] =
P
Z
'
N
>
1 2
|
X
= 0
=
PZ 'N
−p
>
1 2

p|
X
=
0

P|
Z
' N

p
|>
1 2

p|
X
=
0

σ2 Z 'N |X =0

1 2

p 2
= p(1 − p) N (1 − p)2 2
当 p < 1 ,以及 N 充分大时 2
求该级联信道的容量 C N
,并证明
lim
N →∞
C
N
=0
X0
BSC X1
BSC X2 ……
BSC XN
习题 4.4(1)图 级联信道
(2)并联输入信道,把输入 X 并联接到各信道,输出是矢量,当 N → ∞ 时并联输
入信道容量趋于 1。
X
BSC Y1
BSC Y2
BSC YN
习题 4.4(2)图 并联输入信道
所以
C = 6 ⋅ 1 log 1/ 3 + 3 ⋅ 1 log 1/ 3 9 2/9 9 1/3
= 2 log 3 bit/次 32
(f)信道转移概率矩阵
P
=
1
− δ
ε
1
ε −
δ

利用方程求逆方法计算信道容量。设
p( X = 0) = q , p( X = 1) = 1 − q , 0 < q < 1

通信原理_第四章 信道

通信原理_第四章 信道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通信原理
第四章


东北大学网
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1) 传播路径
地面高度为60km — 400km
反射层 入射角φo 4000km D F2 F1 E 吸收层
地球
■ □ □ □
电离层: 各个层次的高度、厚度、电子密度等都会随时间变化。 一次或多次反射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且与入射角有关。 不同层次(F1、F2)的不同高度上都会产生反射。
通信原理
4.1 无线信道
第四章


东北大学网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通信原理
第四章


东北大学网
一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
对流层:地面上 0 ~ 10 km 平流层:约10 ~ 60 km 电离层:约60 ~ 400 km
60 km 对流层 10 km 0 km 地 面 电离层
典型的模拟信道是调制信道。 典型的数字信道是编码信道。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通信原理
第四章


东北大学网
引言(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 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分别是模拟信道与数字信道的 典型例子。
自编码器
调 制 器
发 送 转 换 器
传输媒体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第四章


东北大学网
通信卫星
卫星中继信道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通信原理

第4章离散信道

第4章离散信道
特性p(x)共同决定的,
I ( X ;Y )
XY
p(xy) log
p(y | x) p( y)
XY
p( y
|
x) p(x)log
p(y | x)
p(y | x) p(x)
I(X;Y)
X
信道1的容量
但是容量C已对所有
信道2的容量
可能的p(x)取最大值,因此
容量C仅与信道特性p(y|x)有关,
也就是说,容量C是信道的固有 特性,与信源无关。
H(X|Y)≤H(X):收到输出符号Y以后,总能 消除一些对X的不确定性,获得一些信息。
【定义4-1】 称信道的输入空间X对输出空 间Y的条件熵
H (X | Y ) p(xi y j ) log p(xi | y j )
为信道疑义度。XY
信道疑义度的含义是观察到信道的输出之 后仍然保留的关于信道输入的平均不确定 性。
I ( X ;Y ) I (Y; X ) p(xy) log p( y | x) H ( p p) H ( p)
XY
p( y)
固定信道
p固定 从0到1 变化
固定信源
固定 p从0到1 变化
4.4 信道的组合
组合方式
并行:积信道 例如:Internet
串行:级联信道 例如:GSM
积信道
P P1P2
2 p(1 p)
(1
p)2
p2
则 I(X;Y)=1-H(p) I(X;Z)=1-H(2p(1-p))
从图中能够看出 I(X;Z)≤I(X;Y)
例4-8
X 1/3
Y
Z
1
信道I和信道II的信道矩阵分别为 1/3 2/3
1 1 1

通信原理第4章

通信原理第4章

人为噪声 - 例:开关火花、电台辐射
自然噪声 - 例:闪电、大气噪声、宇宙噪声、热噪声
33
4.5 信道中的噪声

热噪声
来源:来自一切电阻性元器件中电子的热运动。 12 Hz。 频率范围:均匀分布在大约 0 ~ 10 热噪声电压有效值:

V 4kTRB
(V)
式中
k = 1.38 10-23(J/K) - 波兹曼常数; T - 热力学温度(º K); R - 阻值(); B - 带宽(Hz)。 性质:高斯白噪声
4.2 无线信道--频带与电波传播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
12/52 12
4.2 无线信道--频带与电波传播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
13/52 13
4.2 无线信道

无线电视距中继信道
14
4.2 无线信道

卫星中继信道
15
4.2 无线信道

无线电广播与移动通信信道
16
4.3 信道的数学模型
广义信道:从消息传输观点出发,把信道范围扩大(包含通信系统 中某些环节)以后定义的信道。常用于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衰减随时间变化 时延随时间变化 多径效应:信号经过几条路径到达接收端,而且每条路径
的长度(时延)和衰减都随时间而变,即存在多径传播现象。
24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产生多径效应的分析
多径传播示意图
25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多径效应分析: 设 发射信号为 A cos0t 接收信号为
R(t):是一个包络和相位随机缓慢变化的窄带信号。
结论:发射信号为单频恒幅正弦波时,接收信号因多径效应变 成包络起伏的窄带信号。

d第四章

d第四章

《通信原理》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4-5 某个信息源由A 、B 、C 、D 四个符号组成。

设每个符号独立出现,其出现概率分别为1/4、1/4、3/16、5/16,经过信道传输后,每个符号正确接收的概率为1021/1024,错为其他符号的条件概率()i j P x y 均为1/1024,试画出此信道模型,并求出该信道的容量C 等于多少b/符号。

【注意】本题中的信道属于具有对称噪声特性的信道,即正确接收概率相同,其余错误转移相同。

这类信道的信道容量为2()()max[()()]max ()()log ()p x p x C H x H x y H x H x y N H x y =-=-=-解:(1)此信道模型为发送端接收端AB D CABDC说明:粗线表示正确接收,其概率为1021/1024,细线表示错误转移,其概率为1/1024。

(2)条件信息量为4421142122()()()log ()()log ()1021102131log log 10241024102410240.0335(/)j i j i j j i i j i j i H x y P y P x y P x y P x y P x y b sym ===⎡⎤=-⎣⎦⎡⎤=-⎣⎦⎡⎤=-+⎢⎥⎣⎦≈∑∑∑因此该信道的信道容量为2log 4() 1.967(/)C H x y b sym =-≈4-6若个习题4-5中的四个符号分别用二进制码组00、01、10、11表示,每个二进制码元宽度为5ms 的脉冲传输,试求出该信道的容量t C 等于多少b/s 。

解:码元传输速率31100(B)2510B R -==⨯⨯因此该信道的信道容量100 1.967196.7(b/s)t B C R C ==⨯=4-7 设一幅黑白数字相片有400万个像素,每个像素有16个亮度等级。

若用3kHz 带宽的10dB ,试问需要传输多少时间?2log 1S C B N ⎛⎫=+ ⎪⎝⎭来求解本道题,已知S N 和带宽B ,可由题目的C 即信息传输速率的最大值,然后再求传输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j1
N
P( y j ) 2
j C
j 1,2,, N
j 1,2,, N
P( y j ) P ( x i ) P( y j / x i )
i 1
N
解出P(x i )
i 1,2,, N
例1:已知二元信道( Z信道)Y / X ~ P(Y / X) 0 1 P(Y / X) 0 . 25 0 . 75 求信道容量C及达到C的信源概率P(X)
j1 j1
N
C P( y j / x i )C i 1,2,, N
j1
P(y / x )[logP(y ) C] P(y / x ) P(y / x ) log P(y / x )
j1 j i j j1 j i j j1 j i j i
N
N
N
i 1,2,, N
P( y j ) [P( y j ) log P( y j )] P( x i ) j1 P ( y j )
M N N [ P( x k )P( y j / x k ) log P( y j / x k )] [ P( x k ) 1] P( x i ) k 1 j1 P ( x i ) k 1 M N [P( y j ) log P( y j )] [ P ( x k ) P ( y j / x k )] P( x i ) k 1 j1 P ( y j ) M N N [ P( x k )P( y j / x k ) log P( y j / x k )] [ P( x k ) 1] P( x i ) k 1 j1 P ( x i ) k 1 M
j1
达到C的信源概率P(X)
1 P( x i ) N i 1,2,, N
对称信道行可置换
H(Y / X) P( x i , y j ) log P( y j / x i ) P( x i ) P( y j / x i ) log P( y j / x i )
i 1 j1 i 1 j1 N M N M
C log 2 0.9 log 0.9 0.1log 0.1 0.531 (bit )
1 P( x 0) P( x 1) 2
例5:已知二 四元对称信道 Y / X ~ P(Y / X) 1 / 3 1 / 6 1 / 6 1 / 3 P(Y / X) 1 / 6 1 / 3 1 / 3 1 / 6 求信道容量C及达到C的信源概率P(X)
解出P(x1 ) P(x 2 ) P(x N )
P(x ) NP(x ) 1
i 1 i i
N
1 P( x i ) N
i 1,2, , N
例4:已知二元对称信道 Y / X ~ P(Y / X ) 0.9 0.1 P(Y / X) 0 . 1 0 . 9 求信道容量C及达到C的信源概率P(X)
第4章 信道容量
4.1 单符号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1、N元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① N元信道
将N元信源转移为N源信宿的信道
②N元信道的信道容量
信道容量C
C log[ 2 j ]
j1 N
其中 j由 P( y j / x i ) j P( y j / x i ) log P( y j / x i )解出
C
i 1,2,, N
当M=N,方程有唯一解
引入辅助变量 j logP(y j ) C
P( y j / x i ) log
j1 N N
j 1,2,, N
N
P( y j ) P( y j / x i )
P( y j / x i ) log P( y j ) P( y j / x i ) log P( y j / x i )
[logP( y j ) log e]P( y j / x i ) P( y j / x i ) log P( y j / x i )
j1 M j1
M
M
P( y j / x i ) log P( y j ) log e P( y j / x i ) log P( y j / x i )
i 1,2,, N
C
注意到 P( x i )P( y j / x i ) log
i 1 j1
P( y j / x i )
P( x i )[loge ] log e
i 1
N
P( y j / x i ) log
j1
M
P( y j ) P( y j / x i )
行可置换—— {1 / 3,1 / 6,1 / 6,1 / 3},{1 / 6,1 / 3,1 / 3,1 / 6}
列可置换—— {1 / 3,1 / 6}, {1 / 6,1 / 3}, {1 / 6,1 / 3}, {1 / 3,1 / 6}
②对称信道的信道容量
对称信道的信道容量C
M
C log M q j log q j
由11 02 1log1 0 log 0 0 0.251 0.75 2 0.25log 0.25 0.75log 0.75 0.811 解出1 0 2 1.082
C log(20 21.082 ) log1.472 0.558(bit )
2、对称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①对称信道
行可置换——矩阵中每一行都是集合 {q1 , q 2 ,, q M }中各 元素的不同排列 列可置换——矩阵中每一列都是集合 {p1 , p2 ,, p N }中各 元素的不同排列 对称信道——信道转移概率矩阵既行可置换又列可置换
例2:二元对称信道 Y / X ~ P(Y / X) P(0 / 0) P(1 / 0) q P( Y / X ) P(0 / 1) P(1 / 1) q q q
1 1 1 1 C log 4 2 log 2 log 0.082 (bit ) 3 3 6 6
1 P( x 0) P( x 1) 2
3、二元删除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①二元删除信道
弱对称信道——信道转移概率矩阵行可置换,且按列分 为s个不相交的子信道,各子信道的转移概率矩阵既行可置 换又列可置换 二元删除信道——二-三元弱对称信道
i 1
N
I(X; Y) [ P( x i ) 1]
i 1
N 令 {I(X; Y) [ P( x k ) 1]} P( x i ) k 1 N {H(Y) H(Y / X) [ P( x k ) 1]} P( x i ) k 1
N
M N M N { P( y j ) log P( y j ) P( x k )P( y j / x k ) log P( y j / x k ) [ P( x k ) 1]} P( x i ) j1 k 1 j1 k 1
P(X) j1 j1
M
?
M
信宿等概率是否可达?
对称信道列可置换,不失一般性,记信道转移概率矩阵
p1 p 2 p p 3 2 P(Y / X) p N 1 p N p N p1
如果信宿等概率
1 P( y1 ) p1P( x1 ) p 2 P( x 2 ) p N 1P( x N 1 ) p N P( x N ) M 1 P( y 2 ) p 2 P( x1 ) p 3P( x 2 ) p N P( x N 1 ) p1P( x N ) M
例6:二元删除信道 Y / X ~ P( Y / X) 0 P(0 / 0) P(e / 0) P(1 / 0) 1 P(Y / X) P ( 0 / 1 ) P ( e / 1 ) P ( 1 / 1 ) 0 1
行可置换—— {1 , ,0}, {0, ,1 } 按列分为两个不相交的子信道
j1 M j1
M
( y j / x i )
log e
0
i 1,2,, N
P( y j / x i ) log
j1
N M
M
P( y j ) P( y j / x i )
loge
P( y j )
P(0 / 0) P(1 / 0) 1 0 P1 (Y / X) P ( 0 / 1 ) P ( 1 / 1 ) 0 1
行可置换—— {1 ,0},{0,1 }
列可置换—— {1 ,0},{0,1 }
P(e / 0) P2 (Y / X) P(e / 1)
P( x i ) q j log q j q j log q j
i 1 j1 j1
N
M
M
C max I(X; Y) max[H(Y) H(Y / X)]
P(X) P(X)
max H(Y) q j log q j log M q j log q j
P( y1 ) 21 C 200.558 20.528 0.679 P( y 2 ) 22 C 21.082 0.558 21.640 0.321
由P( y1 ) 1P( x1 ) 0.25P( x 2 ) 0.679 P( y 2 ) 0P( x1 ) 0.75P( x 2 ) 0.321 解出P( x1 ) 0.572 P( x 2 ) 0.428
行可置换—— {q, q}, {q, q} 列可置换—— {q, q}, {q, q}
例3:二 - 四元对称信道Y / X ~ P(Y / X) P(0 / 0) P(1 / 0) P(2 / 0) P(3 / 0) 1 / 3 1 / 6 1 / 6 1 / 3 P(Y / X ) P ( 0 / 1 ) P ( 1 / 1 ) P ( 2 / 1 ) P ( 3 / 1 ) 1 / 6 1 / 3 1 / 3 1 /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