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计划和产业政策法律制度
产业政策法__经济法学讲解
技术引进对发展中国家的 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具有特殊 价值。有效的技术引进是有史 以来一切后发国赶超先行国的 出发点和捷径。
技术引进制度在产业技术政策法 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对技术引进向 来持积极态度。
高新技术鼓励政策是建立在 研究与开发政策基础上的一种产 业技术政策,其主要政策目标是 实现本国高新产业技术研究与开 发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和国际 化。
(三)产业技术政策法的内容
技术创新制度 技术成果转化制度 技术引进制度 高新技术鼓励制度 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制度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 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 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 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 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 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 场价值。
产业组织政策法的核心问题是 处理好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之间的 矛盾。它既要享受规模经济的效益, 又要维护市场有效竞争,并通过协 调市场经济规模和市场竞争效率, 建立起正常的市场秩序,取得现实 的利益。
产业组织政策法的内容:
反垄断 中小企
政策法
业政策 法
企业兼并联合政策法
一、反垄断政策法
企业兼并是政府用来 抑制企业间过度竞争, 形成大规模企业,提 高市场集中度以实现 规模经济的重要手段。 企业兼并的结果是减 少了产业内企业的数 量,扩大了现存企业 的规模。
企业联合的两种类型
以业务为纽带,建 立企业间的专业化 分工协作关系。此 类联合一般不涉及 资产关系; 以资产和业务两重 纽带组成企业集团;
中型企业:年销售收入 和资产总额均在5千万 元以上5亿元以下的; 大型企业:年销售收入 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 以上50亿元以下的; 特大型企业:年销售收 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 亿元及以上的; 其余的均为小型企业。
产业政策法
产业政策法
产业政策法是指为了促进产业发展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
产业政策法的主要目的是指导、规范和推进特定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加速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产业政策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机制
2.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
3. 扶持和引导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4.防范和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的政策举措
5. 重要产业的行政管理规定等。
在产业政策制定的过程中,需考虑到国家发展、社会需求、市场规律等多方因素,并合理调整政策措施,以促进特定产业的良性发展。
同时,对于可能产生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政策法的实施涉及到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
政府部门应当采取科学决策、公开透明、有序推进的方式,确保政策的执行效果和社会效益。
企业应当按照政策规定,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
力,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升级和发展。
社会各界应当积极参与产业发展,打破行业壁垒,促进产业间的合作和共赢,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产业政策法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平衡各方利益,遵循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做到既能促进产业发展,又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2022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2022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10.04•【字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5号•【施行日期】2022.1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5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已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于2022年9月28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2年10月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2006年9月2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2022年9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财税支持第三章融资促进第四章创业扶持第五章创新支持第六章市场开拓第七章服务措施第八章权益保护第九章监督检查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依法设立并符合国家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
第四条自治区严格落实国家促进中小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严格落实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各类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其中的小型微型企业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小企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国家规定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建立中小企业促进工作协调机制,统筹中小企业促进工作。
经济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经济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在21世纪,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发展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重要一环。
因此经济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经济法作为调整各类经济体之间和人民之间的基本利益,调整生产与再生产的关系的基本法律,它确保了经济社会的高速且有序的发展。
经济法和社会都具有和谐,稳定,有序的特点,本质上,经济法和和谐社会在理念上和特点上具有高度契合性。
本文结合了我国实际国情,以经济法是如何促进社会和谐,以及从多个方面论述经济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一、前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党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是我国经济也有许多不和谐的方面。
例如城乡收入水平差距巨大,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也愈演愈烈。
经济法是以社会和平稳定发展为前提,保障经济有序进行,促进友好交流贸易的法律。
它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密不可分的,处理好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是经济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
二、经济法的概念和实践情况(一)经济法的背景介绍“经济法”最初是由摩莱里于1755年在《自然法典》中提及,由法国学者德萨米于1842年出版的《公有法典》发展,二者都辩证分析了自然运动的规律,来论证社会运行的法则。
“经济法”的真正出现是在德国,当时国家对于经济的过度干预,严重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在人们高昂声中,“经济法”应运而生,调节了自由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之间的关系,它提出了综合运用了“市场之手”和“国家之手”,经济才能高速稳定的发展。
我国经济法出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随着改革的浪潮出现的。
是一种调节经济在计划管理下和自由发展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法律,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规范法律部门的职能,保证国家和谐安康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我国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状况经济法出现30年,目前对于经济法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经济法在我国法律中能否作为一个独立法律的存在,一直没有统一的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十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新)
第十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新)一、名词解释“看不见的手”:正常情况下,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的运行。
其中主要依据的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人理性原则,以及由经济人理性原则支配下的理性选择。
这些选择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这些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之中支配着每个人,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运行。
“市场失灵”:市场竞争所实现的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或市场机制不能实现某些合意的社会经济目标物价稳定:指全社会范围内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而不是指各种商品和要素之间相对价格的稳定。
充分就业:指每一个愿意工作的劳动者按其能够接受的工资全部找到职业的一种经济状态。
经济政策手段:国家为了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政策工具和实施政策的方法两个方面。
财政政策手段:通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调节有效需求,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手段:中央银行通过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调节国民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活动,进而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
行政管制手段: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凭借政权的威力,通过发布命令、指示等形式来干预经济生活的经济政策手段经济法制手段:国家依靠法律的强制力量来保障经济政策目标实现的手段二、简述题1、简述政府干预的必要性经济自由主义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会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并因此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认为政府的职责主要是维护市场秩序。
但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并不具备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若政府完全不干预经济活动,将会出现“市场失灵”现象。
在发展中国家,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垄断导致的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全导致的市场失灵、分配不平等导致的市场失灵、体制不完善导致的市场失灵。
既然市场机制不是尽善尽美的,那么在市场失灵的场合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就是必要的。
2、简述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有哪些优势。
(1)征税权。
以消除由污染引起的外部负效应为例,政府可以通过对污染企业课税和对消除污染的企业给予补贴来解决污染问题。
《经济法》PPT课件
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仲裁法律制度
仲裁的概念和特点
仲裁是指当事人自愿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的一种解决 方式,具有自愿性、民间性、保密性等特点。
仲裁机构和仲裁员
仲裁机构是依法设立的专门处理经济纠纷的机构,仲裁员是由仲裁 机构聘任的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专家。
仲裁程序和裁决的执行
社会保险的实施与监管
介绍社会保险的实施机构、监管机构和监管措施,以及社会保险争议的处理方式和程序。
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法律制度
社会福利概述
介绍社会福利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以及社会福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
社会优抚概述
阐述社会优抚的基本概念、对象和内容,以及社会优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 作用。
主要包括市场主体、市场行为、 市场监管、宏观调控等方面的经 济关系。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04
平等原则
经济法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地位平等,享有平等的权利和
义务。
自愿原则
经济法主体在从事市场经济活 动时,应当遵循自愿原则,自
主决定交易对象和条件。
公平原则
经济法应当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禁止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
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 法院依法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程序和执行
行政复议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和决定等步骤,行政诉讼程序包括起诉、受理、审理和判决等步骤 。行政复议决定和行政诉讼判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
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3.27•【字号】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7号•【施行日期】2024.07.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7号《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已于2024年3月27日经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3月27日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2024年3月27日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管控第三章生态保护与修复第四章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五章防汛与工程安全第六章污染防治第七章高质量发展第八章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第九章保障与监督第十章法律责任第十一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类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黄河流域,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黄河干流、支流和湖泊的集水区域所涉及的菏泽市、济宁市、泰安市、聊城市、济南市、德州市、淄博市、滨州市、东营市的相关县级行政区域。
第三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流域管理与属地管理、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机制,统筹组织、协调推进本行政区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
高级经济师专业知识与实务-考点手册-运输经济
运输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
第一章!运输与运输业
考点 "!运输的含义
将人或物的空间场所移动或信息的传递统称为交通或交通活动 将为实现人和物的移动 提供服务而进行的活动称为运输 为实现人和物的空间场所移动而提供服务的部门称为交 通运输部门它是人类生产与消费活动的一种社会单位
向需求者提供运输服务的过程称为运输生产它同物的生产在性质上有很大不同 交通运 输不是给物以质的变化而只是在保持其原样的情况下使之进行空间场所移动从而具有移动 价值 一般将物的生产成果称为有形产品而将运输生产成果称为无形产品
考点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资源配置的原则
" 服从整个国民经济宏观层次上的资源配置 ' 有利于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协调发展 ( 有利于整个综合运输体系的优化
考点 )!运输布局的基本原则
交通运输要适应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但要解决全社会资源中的运输配置比例以 及运输资源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配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且要解决运输的宏观布局问题 总结我国半个世纪 以来运输布局的经验教训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运输布局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考点 $!运输资源配置的内涵
运输资源配置所要研究的问题是资本劳动和技术这三种资源及其总和在铁路公路航 空水运和管道五种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配置与倾斜配置以及运输资源在不同地区运输系统 之间的配置与倾斜配置
要研究运输资源配置首先必须弄清以下两个需要区分的问题 第一运输方式倾斜与地区倾斜即运输资源在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倾斜配置和在地区间的 倾斜配置 第二运输资源配置的倾斜与综合运输量增长的倾斜即投入倾斜与产出倾斜 这是就整 个运输系统内五种运输方式的范围而言的 从运输系统运行的一个周期来看投入是起点产 出是终点投入即运输资源配置产出即综合运输量增长
2024年度经济法基础(全部)
在选择监管方式时,应根据不同领域和行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 种因素,选择最合适的监管方式。
2024/3/24
28
经济法实施评价与指标体系建设
实施评价的意义
对经济法实施进行评价可以了解 法律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为改进和完善经济法提供依据。
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定量指标和定 性指标两大类,涵盖法律实施的各 个方面和环节。
评价方法选择
评价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2024/3/24
29
THANK YOU
2024/3/24
30
外汇管理法
对外汇的收支、兑换、使用等 进行规范和管理,维护国家外
汇秩序和金融安全。
20
05
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
2024/3/24
21
自然资源法律制度
2024/3/24
自然资源所有权制度
规定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归属、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利。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制度
规范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行为,包括开发许可、资源税、 资源补偿费等制度。
产税、车船税等。
2024/3/24
19
金融法律制度
银行法
规定银行的设立、变更、终止 以及银行业务规则等制度,保
障银行业的稳健运行。
2024/3/24
证券法
规范证券的发行、交易、信息 披露等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 法权益,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 展。
保险法
规定保险合同的订立、履行、 变更和终止等制度,保护保险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保险 业健康发展。
02
依法享有经营自主权,承担社会责任,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
会公共利益等。
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
(2024年)经济法完整ppt课件
2024/3/26
15
计划和产业政策法律制度
2024/3/26
计划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01
阐述计划法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明确国家计划的
法律效力和执行方式。
产业政策的法律调整
02
分析产业政策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手段,探讨产业政策法在促
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计划与产业政策法律制度的实施与监管
2024/3/26
污染防治法
针对大气、水、土壤等环 境污染问题,制定污染防 治法律,加强污染源的监 管和治理。
生态保护法
加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 性保护,制定生态保护法 律,推动生态修复和生态 补偿。
21
能源法律制度
能源法
制定能源基本法律,明确 能源发展的基本原则、制 度和政策。
2024/3/26
可再生能源法
包括安全权、知情权、选 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 权等。
包括守法义务、接受监督 义务、保障安全义务、提 供信息义务等。
包括消费者权益的确认与 保护、消费者权益争议的 解决、法律责任等。
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 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健康发展。
2024/3/26
14
CHAPTER 04
03
探讨如何加强计划和产业政策法律制度的执行和监管,确保政
策的有效实施。
16
财政法律制度
2024/3/26
财政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阐述财政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明确财政法的地 位和作用。
预算法律制度
分析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和调整等环节的法律规定,探讨如何 加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
国债法律制度
自考《经济法概论》第十章 计划法律制度 笔记
第十章计划法律制度主要内容:一、计划与计划法概述二、外国的计划法律制度三、我国计划法的基本制度第一节计划与计划法概述一、计划概述(一)计划概念:是国家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是由一定组织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的关于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预测以及目标的相互协调的政策性措施。
注意:计划与规划的区别。
规划是指国家或者地区的长远发展计划。
是对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德指导纲要,但不是具体项目方案。
规划是比较长远的分阶段实施的长期计划。
(二)国家计划概念:全称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由国家制定并负责实施的,有关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项目的未来的综合的行动部署方案。
国家计划的特征:针对性、事前性、综合性、法定性、组织性(三)国家计划的分类1.根据计划的期限,可分为长期计划(一般为十年计划)、中期计划(为五年计划)、短期计划(为年度计划)注意:这一组计划形式是国民经济计划体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计划形式。
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是要加强中长期计划,简化年度计划,把五年计划作为国家计划管理、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的计划形式。
2.根据计划实施的范围,可分为中央计划、地方计划、基层计划。
3.根据计划的保证手段和效力,可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例题·单选题】国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中需要由国家调拨、分配的部分和关系经济全局的经济活动,以法令形式下达的并必须执行的计划指标称为()。
A.中央计划B.地方计划C.指令性计划D.指导性计划【答疑编号911100101】【答案】C【解析】指令性计划指标是国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中需要由国家调拨、分配的部分和关系经济全局的经济活动,以法令形式下达的并必须执行的计划指标。
指导性指标是指国家为了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对除指令性指标以外的其他重要产品、项目和经济活动所下大的主要依靠经济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计划指标。
其调整的对象是市场。
4.根据计划的经济、社会内容,可分为社会总产品计划、国民收计划、工业生产计划、农业生产计划、第三产业计划、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交通运输和邮电计划等等。
计划、产业调节法律制度
计划、产业调节法律制度引言在现代社会中,计划和产业调节法律制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有序的行动和措施。
而产业调节法律制度则是针对特定产业进行调节和规范的法律制度。
这两个法律制度的实施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平竞争,维护社会稳定。
本文将介绍计划和产业调节法律制度的定义、类型以及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计划的定义和类型计划是指根据特定目标制定的一系列有序的行动和措施。
计划可以分为国家计划和企业计划两种类型。
国家计划是指国家机关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的一系列计划。
国家计划可以包括经济发展计划、社会发展计划、科技发展计划等。
国家计划的实施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计划是指企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需要制定的一系列计划。
企业计划可以包括生产计划、销售计划、人力资源计划等。
企业计划的实施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调节法律制度的定义和作用产业调节法律制度是指为了调节和规范特定产业的运作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制度。
产业调节法律制度的实施可以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产业升级。
产业调节法律制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市场准入:产业调节法律制度可以规定特定产业的准入条件和程序,防止无序竞争和低水平竞争。
2.价格监管:产业调节法律制度可以规定特定产业的价格管理办法,防止垄断行为和价格虚高。
3.配额管理:产业调节法律制度可以规定特定产业的生产、销售和进口配额,保护国内产业的利益和竞争力。
4.技术标准:产业调节法律制度可以规定特定产业的技术标准,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
计划、产业调节法律制度与社会经济的关系计划和产业调节法律制度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密切。
它们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计划和产业调节法律制度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制定计划和产业调节法律制度,可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
9.计划法与产业法
《经济法》第九讲
计划法与产业法
产业布局关系
• 产业布局是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实现经 济地区在空间上优化组合的基本途径。 • 产业布局关系主要是国家在确定各产业 在地区分布过程中形成的地区之间以及 地区与产业之间产生的社会关系。
《经济法》第九讲
计划法与产业法
产业法的体系构成
产业结构法 产业组织法 产业技术法 产业布局法
《经济法》第九讲 计划法与产业法
计划的涵义
• 一般意义上的计划是指特定主体对未来的行动 和工作所作的安排和部署。 • 计划法中的计划指的是国家计划,亦称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即国家在掌握相关经济运 行信息基础之上,对资源条件、外部环境和经 济运行规律作出分析,确定的未来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行动目标和和行动方案。
计划法律程序
• ⑴ 计划的编制:政府根据科学、民主、 公开、规范的原则,收集各类经济与社 会发展信息,听取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 的意见。 • ⑵ 计划的审批:各级人大根据各自的 权限范围分别审议批准本级政府编制的 计划。
《经济法》第九讲
计划法与产业法
计划的实施与调整
• 政府应运用多种有效的政策手段动员和引导社 会力量,确保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实施, 不得作擅自作出修改和调整。 • 但在出现特殊重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了未能预 料的重大情况、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等重大 情况严重影响到原定计划的实施时,可以向人 大提出调整要求。经人大批准后,按修改后的 计划执行。
• 1.预测经济前景,提供宏观信息指导; • 2.确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并促进其 实现; • 3.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对经济进行宏观调 控; • 4.协调利益关系,增进全民经济福利。
《经济法》第九讲
计划法与产业法
产业政策法
产业政策法一、概述产业政策是指国家对特定产业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旨在推动该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产业政策法是对产业政策进行法律化管理的工具,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
本文将对产业政策法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二、产业政策法的重要性1. 促进经济发展产业政策法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指导。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可以优化产业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实现经济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2. 增强国家竞争力产业政策法可以帮助国家提升产业竞争力。
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国际化发展,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从而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增加国际话语权。
3. 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产业政策法可以促进绿色发展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通过对环境要求的规定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引导和激励企业从事环保产业和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4. 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产业政策法可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通过规范市场行为、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可以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推动市场健康发展,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三、产业政策法的制定与执行1. 制定过程制定产业政策法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立项调研:政府部门在制定产业政策法前会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以了解目标产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
2.立法草案的起草:根据调研结果,政府部门起草立法草案,明确法律的目标、原则和具体的政策措施。
3.征求意见:立法草案起草完毕后,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以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反馈。
4.立法审议:立法草案会提交相关机构或立法机关进行审议,审议过程中进行修改和完善。
5.法律公布和实施:经过审议和批准后,产业政策法会正式公布并开始实施。
2. 执行机制产业政策法的执行涉及多个部门和层级的合作。
主要执行机制包括:1.产业政策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产业政策和措施,协调各部门的合作,推动政策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我国计划法的体系
计划法的体系是指计划法中相互联系的各 部分所构成的逻辑整体,计划法包括计划 实体法和计划程序法。其中计划实体主要 包括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法、宏观经济协 调法、产业结构法、经济稳定与增长促进 法等,而计划程序法则主要表现为计划的 编制、审批、执行等程序方面的法律规范 或法律制度。
2014-7-24 经济法学 景富生主讲
(二)计划法在宏观调控法体系中的作用 计划、财政、金融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三大 支柱。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国家计划 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三大手 段在功能上应紧密配合,共同搞好总量平 衡,又要各有侧重。财政、金融手段主要 着眼于近期发展的总量平衡问题,调控重 点在于需求管理方面;而计划手段主要着 眼于中长期增长和结构优化问题,调控的 重点在于供给管理方面。
2014-7-24 经济法学 景富生主讲
根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 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 置的通知》(国发〔2008〕11号),设立国家发 展和改革委员会,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主要职责 包括: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 研究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国民经济发展、 价格总水平调控和优化重大经济结构的目标、政 策,提出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 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提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的报告。
2014-7-24
经济法学 景富生主讲
六、我国计划法的主要内容
(一) 我国现阶段实行“统一计划、分层决策、 分级负责、以间接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是审议、 批准和监督计划执行的国家权力机关。各 级人民政府是计划编制和实施的行政机关。 国务院设立国家计划主管部门,国务院各 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立计 划工作机构。
2014-7-24 经济法学 景富生主讲
(二 ) 1、展望经济前景,提供宏观信息指导。国家计划涉及的是有关公共物品供 求的未来景况,如经济体制改革动向、中长期总体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有 关宏观经济总量增长指标、基础部门的优先发展次序和开发重点,国家总体 布局状况以及其他的公共服务改善前景,所有这些都不是依靠市场信息所能 显示的,而要通过国家计划的形式来公示这些宏观信息,以此指导和影响企 业发展方向和微观经济决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计划,在本质上不具有 指令性质,其对微观市场活动和经济决策不具有直接强制约束力,而主要是 进行宏观指导,特别是宏观信息指示。因此,前景预测科学准确,宏观信息 2 计划通过协调和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政策及作为其实现手段的经济杠杆来对 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并在宏观调控过程中表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战略意图,引导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使之有利于实现计划所确定的经济和 3、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4、协调利益关系,增进全民经济福利。
2014-7-24 经济法学 景富生主讲
四、国外计划立法及对我国计划立法的借鉴
(一)法国计划立法的演变 法国是战后进行计划立法最早、历时最长、最 具特色且经济计划理论最为完备的发达国家。从 1947年至今,法国政府已制订实施了10个中长期 计划。从计划的名称上看,前三个计划称为“现 代化与装备计划”,第四至第八个计划被称为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第九个计划开始又扩 展为“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计划”,表明计划 立法已从单纯对经济的宏观管理转向促进经济、 社会和均衡发展。从计划的约束性来看,法国的 计划立法是从部分强制性向指导性并进而向战略 性方向演进。第十章 计划和产源自政策法律制度2014-7-24
经济法学 景富生主讲
本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因此,要用 法律——计划和产业政策法来规范和调整 市场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发展问题。本章旨 在阐明计划和产业政策的性质、职能、内 容,并在借鉴国外立法的基础上,对我国 宏观经济立法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2014-7-24 经济法学 景富生主讲
三、计划法在宏观调控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计划和计划法在国家经济生活和法律生活中的 地位如何,学者们的认识不一。在我国,计划法 曾一度被公认为是经济法的“龙头法”,而在 1992年后,有人又认为计划调节和计划法都不重 要了。应该承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和计 划法的内容、范围乃至作用和地位同以前实行计 划经济体制相比,已明显不同。 计划体现着各种经济政策和经济手段的协调, 体现着市场机制运行的方向和目标。因此,国家 必然要把计划加以法律化。
2014-7-24
经济法学 景富生主讲
第一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规划)法律制度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要建立的新 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使 市场在国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 作用。人们的思想随之得到解放,然而, 很多人却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搞市场 经济不需要计划。殊不知,计划经济不等 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 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内生 于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诸多文明成果 之一。 2014-7-24 经济法学 景富生主讲
2014-7-24
经济法学 景富生主讲
七、计划的编制和审议
(一 ) 国家计划工作的重点,应从制定年度计划为主,转向 在我国,根据计划内容的不同,计划由不同的机构进行 编制。全国性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由国务院编制和 管理,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负责编制的具体工作。全 国性的行业计划由国务院各个部门负责编制。地方性的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包括省一级和县一级的计划,分 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策和县人民 政府编制和管理,由同级计划委员会负责具体编制工作。 基础计划由企业和基层单位参考国家计划并结合本单位的 实际情况自行编制。
2014-7-24 经济法学 景富生主讲
(三)韩国计划立法的特点 韩国政府从1962年实施第一个经济发展 五年计划起,已经制订与实施了七个五年 计划,每个五年计划都力求解决当时面临 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七个五年计划的成功 实施,使得韩国从60年代初的“绝对贫困” 国家迅速成长为一个富裕的工业化国家, 创造了“人为的经济奇迹”。
一、国民经济计划法的概念
(一 ) “计划”是一个多涵义的术语。计划的本意是人们对事业的未来发展所作 的部署和安排。它包括三个主要特征:⑴它必须与未来有关;⑵它必须与行 动有关;⑶必须有某个机构负责促进这种未来行动。我们这里讨论的显然是 市场经济中“理性经济人”的计划,故在此把计划定义为:一定的经济人适 应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并借助各种市场关系对其未来行动的理性预期安排。国 家计划是指,一个国家中,主要通过市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社会公众, 在政府权威的主导和协调下,就国家公共品供求的未来情况所预先进行的公 共选择行动。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是:首先,国家计划主体是一个国家的社 会公众,而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国家计划实际上是由整个社会公众 参与的公共选择行为,在国家计划的制订和执行过程中,政府机构只是作为 一种具有权威的公共机关,起到主持、指导和协调作用。当然,政府对计划 的最终决策作用可能有更大的决定性影响,但市场经济背景下国家计划决不 是政府说了算的指令情计划。其次,国家计划不是“替代”市场经济中经济 人的自由选择,而是在市场经济基础上,以经济人的自主选择为前提条件而 进行的公共选择。再次,国家计划的对象和内容,并非就是整个国民经济本 身,而是对国民经济中关于“公共品供求”的未来景况所作的预期选择。
2014-7-24
经济法学 景富生主讲
(一 ) 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计划的性质与职能有所不同。在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计划是指令性的。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下,国家计划在总体上是指导性的,基本性质是 指导性的。国家计划是政府的综合经济纲领,集中体现宏 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但全国人大批准的计划,对国务院就 具有责成性。计划指标是否具有指令性,上下级政府之间 和政府与企业之间就不能一概而论。不向企业下达的指标, 不一定不能向下级政府下达。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计划,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宏 观性、中长期性和战略性。
2014-7-24
经济法学 景富生主讲
1、计划和规划。二者并无本质区别。不过,计划多用于中短期计 划,规划习惯用于长期计划和专项计划,如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十年(1991-2000年)规划》。一般来说,规划的内容比较简略,
2、计划和计划管理。二者有密切联系但有区别。计划管理是指以 计划作为手段进行的管理活动或管理工作,包括计划的研制、计划的 3、计划和计划经济。二者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计划经济是指一 种经济体制,一般是指以国家计划作为配置社会资源的基本手段的那 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下必然运用计划手段,但是, 不能说只要运用计划手段就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因为市场经济也有 4、计划和计划体制。计划体制是指计划管理的制度的总称。有计 划和计划管理,必然有计划体制。计划的作用、性质、范围、程度取 决于不同的计划体制。计划体制改革,是指转变计划管理的职能,更 新计划观念,改革计划方法,但不是否定计划的作用。
2014-7-24 经济法学 景富生主讲
(二 ) 国家计划工作的任务是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宏观 调控目标和产业政策,搞好经济预测,规划重大经济结构,生产力布 局,国土整治和重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计划要突 出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这就决定了国家计划应逐步由年度计划 为主转向以中长期计划为主,从战略高度和长远利益着眼在更高层次 上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体现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殊 优势,提高全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为此,国家计划调控作为宏观调 控的重要方面,主要侧重于中长期调控,并以中长期调控目标指导短 期宏观调控,促进全社会有效供给的长期稳定协调增长,保障产业结 构的合理化,保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比例关系的协调和国内经济与对 外贸易的协调发展,保持重大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合理化, 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组织并引导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