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门头悬艾草菖蒲的传说

合集下载

端午节挂菖蒲和艾草是什么意思端午节为什么挂菖蒲和艾草

端午节挂菖蒲和艾草是什么意思端午节为什么挂菖蒲和艾草

端午节挂菖蒲和艾草是什么意思端午节为什么挂菖蒲和艾草
1、古代民间认为,农历的五月正是蛇虫鼠蚁非常多的时候,端午节挂艾草和菖蒲可以去除阴邪之气,去除病毒蚊虫,有着祈求家人身体健康的美好寓意。

2、随着时代科学常识的普及,当下人们很少会有驱邪驱魔的迷信思想,挂艾蒿菖蒲成为了端午节的一种习俗,更多是驱除蚊虫,纪念屈原等。

3、传言草蒲是古时候防疫驱邪的灵草药,它就像可以驱逐不好的东西的利剑一样。

同时也因为它的外形像剑一样,于是挂在门口就像宝剑一样可以驱逐邪气。

人们称它为“水剑”或“蒲剑”。

在清代和晋代古人有所记载,称它为可以驱邪的宝物;艾草就是人们非常见的草药,从中国古代开始就将它作为治病的药材,我们平时看到的中医治疗时,艾炙就是用艾草为主要材料制成的。

所以民间不仅将它用作治病的良药,也将它挂在门口当作驱邪的物品。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和菖蒲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和菖蒲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和菖蒲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在这一天,人们会庆祝端午节并且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其中包括挂艾草和菖蒲。

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和菖蒲呢?下面将为你详细解答。

端午节源于中国古代的屈原纪念日,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

根据传说,屈原在公元前278年的这一天投江自尽,以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忠诚之情。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渐渐形成了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并且将屈原的故事与民间的各种习俗相结合。

艾草是端午节中使用最多的植物之一,也是必不可少的。

艾草的独特香味和草本的特性,使其成为了端午节不可缺少的符号之一。

关于艾草的使用,有几个不同的解释。

首先,有一种说法是挂艾草能够驱邪和驱灾。

据传,在古代,人们相信邪恶之鬼会在特定日期出现,而屈原选择了端午节的这一天投江。

为了避免邪鬼侵扰,人们挂艾草在门口、窗户等地方,以驱散邪恶之气。

此外,艾草还可以用于清洁和祭祀,能够消除病毒和恶气,保护家庭成员的健康和安全。

其次,艾草也与驱虫有关。

在夏季,蚊虫等害虫繁多,挂艾草的香味能够驱走这些害虫,保证家庭环境的清爽和卫生。

此外,还有一种解释是,艾草还与保健有关。

实际上,艾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在古代,人们相信艾草可以驱寒、祛湿、舒筋活络。

所以,将艾草绑成香囊挂在身上,人们相信它可以驱除寒气,保持身体健康。

除了艾草,端午节还有一种常见的物品是菖蒲。

在古代,人们将菖蒲叶挂在门口,相信它可以驱邪护身。

菖蒲被视为驱使邪鬼和毒虫的神物,所以人们使用它来保护自己免受邪恶的侵害。

而且,菖蒲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舒缓疲劳和清除湿气。

总而言之,端午节挂艾草和菖蒲是源自古代对于保护自身安全和健康的需求。

通过挂艾草和菖蒲,人们可以驱邪护身、祛虫驱病,保证家庭的平安和健康。

同时,挂艾草和菖蒲也成为了端午节的独特风俗,丰富了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每逢端午佳节,人们总会挂上艾草和菖蒲,既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屈原的缅怀,也增添了节日氛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端午节插菖蒲艾草的习俗传说

端午节插菖蒲艾草的习俗传说

端午节插菖蒲艾草的习俗传说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端午节插菖蒲艾草的习俗传说_端午节习俗,希望大家喜欢!黄巢与端午节插菖蒲艾草的习俗有些地区,会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于门上,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

不过,关于这项艾习俗的起源,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

在民间传说中,端午节在门口插菖蒲艾草的习俗与他也有着莫大的渊源。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

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

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妳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

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妳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

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

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

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

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端午节挂艾草习俗1、辟邪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蒲草(蒲剑)等都有其原因。

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因为蒲草(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端午节门上为什么要插艾草

端午节门上为什么要插艾草

端午节门上为什么要插艾草端午节门上为什么要插艾草我们所期盼的端午节到来的时候,有很多人会在门上挂艾草, 端午节为什么要插艾草?我们都知道端午节这天要在门上挂艾草,端午节插艾草的风俗流传也有上千年。

那么,到底为什么端午节要插艾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门上为什么要插艾草,希望你会喜欢!一、端午节门上要插艾草的原因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娱乐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

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端午节门前挂上艾叶,除了“辟邪”,更重要的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二、端午节插艾叶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按常规瘟神在端午节要降灾,天帝产生恻隐之心,便派人下凡体察民情。

五月五日,天帝的使臣扮成卖油翁吆喝道:“一葫芦二斤,二葫芦三斤。

”大家争先抢购,只有一个老头不仅不买,还告诉老翁账算错了。

等油卖完,老翁尾随那个不买油的老头,说:“你是天下的好人,今天晚上瘟神降瘟灾,你在屋檐下插上艾蒿、菖蒲,就可以躲过瘟灾。

”老头听说后就挨家挨户告诉了所有的人,于是,家家插上艾蒿、菖蒲,瘟神无法降瘟灾,人们都平安得救了。

后来世代相传,习以为俗。

菖蒲艾叶的避邪之说,下面还有一段具有人文意义的传说。

据传晋朝邓攸,曾任吴郡(今苏州)太守,为官清廉,爱民如子。

端午节放艾叶由来

端午节放艾叶由来

端午节放艾叶由来为您解答,欢迎阅读。

【端午节放艾叶的由来】端午节放艾叶的意义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

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

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

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

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

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

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

悬艾草: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端午节挂艾草由来传说大全

端午节挂艾草由来传说大全

端午节挂艾草由来传说大全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

下面是小编推荐的端午节挂艾草由来传说大全_端午节由来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挂艾草传说据传说,黄巢造反的时候,所到之处基本上都是屠城。

一天他带兵路过乡下一条小路的时候,看见一位妇人和两个小孩子,妇人身上背着大的孩子,小的孩子跟着走。

黄巢觉得奇怪,经询问知道:背的是丈夫的前妻所生,路上走的是自己亲生。

黄巢深受感动,于是告诉妇人,决定不杀这一家人。

让她在端午节的早晨在家里屋檐下挂上艾草和桃枝。

于是,妇人把消息告诉了大家。

随后黄巢把这一命令通知了手下所有人。

没想到第二天一进城,士兵们发现城内所有人家都高悬桃枝和艾草。

城内所有人躲过一劫。

黄巢率兵经过,发现每位人家门前都挂着桃枝和艾草。

知道了一定是那位善良的妇人所为。

黄巢遵守了诺言,军队没有杀这个城一个人。

后来端午节清晨挂艾草和桃枝这一典故就做为一种保平安的习俗延续了下来。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投江的故事。

当年,屈原参政时主张:对内举贤授能,修明法度,改革弊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坚持合纵联盟。

这一主张遭到贵族的反对与陷害,导致屈原被流放。

公元前277年白起攻破楚国郢都,屈原痛感国家的败亡,而自己又不能力挽狂澜,于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悲愤地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爱国主义者,每年都要到江边祭奠屈原,表达哀思!后来,农历五月初五逐渐演变成为端午节。

每到节日,人们包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习俗有哪些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端午节的习俗挂菖蒲和艾草

端午节的习俗挂菖蒲和艾草

端午节的习俗挂菖蒲和艾草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有着许多传统习俗,其中之一就是挂菖蒲和艾草。

挂菖蒲和艾草不仅是一种装饰,还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民间传说。

一、菖蒲和艾草的起源和文化意义据历史记载,挂菖蒲和艾草的习俗起源于古代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当时,人们相信这些植物能够辟邪消瘟,保护家庭免受疾病和灾难的侵扰。

因此,在端午节期间,人们开始挂菖蒲和艾草,希望可以驱邪避祸,增加家庭的福气。

菖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一种神圣的植物,具有驱邪辟邪的功效。

菖蒲的香气被认为可以抵御各种邪恶,保护人们免受恶意的侵害。

在古代,人们就喜欢用菖蒲熏香来驱赶瘟疫和邪灵。

挂菖蒲的习俗就是为了迎接夏季的到来,同时也是为了祈求家庭平安和疾病消失。

艾草与菖蒲一样,也是端午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部分。

艾草被认为具有驱邪辟邪的功效,常被用来清除家中的不祥之气。

人们相信在端午节期间挂上艾草,可以辟除疫病和邪恶,给家庭带来好运和健康。

二、挂菖蒲和艾草的习俗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将新鲜的菖蒲和艾草捆成一束,然后挂在门口、窗户上或是悬挂于门梁。

挂菖蒲和艾草的方式各地略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端午节的独特敬意。

有些地方,人们将菖蒲和艾草插在家庭成员的帽子上,或是夹在衣领和袖子上。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疾病的威胁。

还有一些地方,人们会将菖蒲和艾草放在枕头下面,以驱赶噩梦和邪灵。

无论是挂在门口还是佩戴在身上,挂菖蒲和艾草都是为了祈求平安健康。

还有一种说法是,挂菖蒲和艾草能够保佑孩子平安健康地成长。

因此,许多家长会用红线将菖蒲和艾草挂在孩子的脖子上,以期望孩子能够远离疾病和灾难。

三、传说与故事挂菖蒲和艾草的习俗背后还有许多传说和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屈原和孤竹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由于忠诚于国家,他的忠言逆耳,被贵族所排挤和诽谤。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为何要在门口挂艾草和菖蒲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为何要在门口挂艾草和菖蒲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为何要在门口挂艾草和菖蒲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它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并抵御瘟疫,消灾祈福的重要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有许多有趣而古老的习俗,其中之一就是在门口挂艾草和菖蒲。

那么,为什么要在门口挂艾草和菖蒲呢?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传统习俗的来历和象征意义。

一、艾草的象征意义艾草在中国文化中拥有悠久的历史,被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

根据传说,屈原在自杀后被人们怀念,于是用艾草敷在江边,以避免鱼噬食他的尸体,这也成为了端午节挂艾草的始祖。

在民间,艾草有驱邪、辟秽的作用,人们相信它可以驱走不幸、疫病和恶鬼。

因此,挂艾草在门前被视为消灾驱邪、保护家庭平安的符号。

二、菖蒲的象征意义菖蒲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在端午节被广泛应用。

菖蒲的叶子长而直立,枝叶丰茂,具有宽广的叶片和芳香的气味。

在中国古代,菖蒲被视为祛邪避恶之物,被用于驱散蚊虫和其他恶劣物质。

传说中,菖蒲还可以消炎防蛇,人们认为它具有辟邪、保平安的功效。

因此,在端午节挂菖蒲可以辟疫病、保一家人平安。

三、与屈原的恶鬼相关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在公元前278年自河中投江自尽,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据说,人们救他之后,将艾草投入江中以防止鱼虾吞食他的尸体。

此外,也有一种说法是屈原死后,因对政治腐败的忧虑,他成为了一位恶鬼,菖蒲是唯一能够赶走这位恶鬼的植物。

因此,为了纪念屈原和驱散邪恶,人们在端午节会在门口挂上艾草和菖蒲。

四、挂艾草和菖蒲的方法在挂艾草和菖蒲时,需要注意一些传统的方法。

首先,挂艾草和菖蒲的时间要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其次,挂的位置通常是在门口,即家门上方,寓意着将灾祸挡在门外,守护家人平安。

最后,艾草和菖蒲要新鲜且洁净,人们会亲自将它们来自田间的初生嫩芽摘下,然后在门口搭起架子,将艾草和菖蒲挂在上面,以期带来好运和保护。

总而言之,挂艾草和菖蒲是中国端午节传统习俗中的重要环节。

艾草和菖蒲不仅有驱邪消灾的象征意义,也是对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

端午节门上挂艾草的传说

端午节门上挂艾草的传说

端午节门上挂艾草的传说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重要的节日中,人们会做粽子、赛龙舟、享用艾叶酒等活动。

其中,最特别的一项活动是门吊艾草。

这项活动不仅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同时也有很多传说和故事,成为了端午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门吊艾草这一活动的历史意义。

艾草是一种泛古代以来就在中国广泛应用的草药。

从古时候起,人们就把艾草视作消除疾病、驱邪、祛病的神奇草药。

因此,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家庭都会在门上挂上艾草,用以驱邪、祛病、吸收瘟疫等。

在古代养生经书《黄帝内经》中,就有着“苦寒无毒”的记载,说明艾草具有非常好的补益养生效果。

因此,在端午节这一天挂艾草,不仅可以起到清凉舒适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促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

同时,门上挂艾草还具有驱邪避凶、祛病开运的作用。

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邪气入户,病媚而至”,所以在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挂上艾草,用以驱邪。

此外,传统认为在端午节这一天挂艾草,还可以抵御黑暗力量的侵袭,保护家庭平安,迎来好运和福气。

除了历史和文化的意义外,门上挂艾草还有很多传说和故事。

一个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屈原》的传说。

相传屈原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他对国家的忠诚和爱国精神深受人们的赞赏。

但后来,他的政敌诬陷他,并让他被放逐。

屈原离乡背井,思乡之情一直萦绕在他的心中。

后来,他听闻故乡被侵略,心中更是痛感无比。

终于,他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身于汨罗江,以自己的生命守护故乡和民族的荣誉。

屈原的故事感人至深,也是端午节传统节日的起源。

传说为纪念屈原,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舞龙船、吃粽子,还会在门口挂上菖蒲和艾草,向屈原致敬,为他祈福。

这个传统一直流传至今,成为端午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除了屈原的故事外,门上挂艾草还有一个寓意深长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某个村庄里的一位老人得知村民都要在端午节这一天挂艾草,于是也准备在门口挂一捆。

可是当他到了门口,却发现村里的每户人家都已经挂起了艾草,不知道自己拿出的艾草放在哪里好。

端午节挂艾草和菖蒲的寓意

端午节挂艾草和菖蒲的寓意

端午节挂艾草和菖蒲的寓意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民欢庆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其中最为流行的说法是:“端午之日,历史久远,有古老的祭龙、祈夏的习俗。

传说屈原是楚国的大臣,他深恶痛绝秦国的暴政,通过写《离骚》反映人们苦难的生活。

但由于得罪了权贵,最终被贬谪至汨罗江。

在那里,屈原饱受排挤,受尽了磨难。

他感到非常悲哀,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他跳入汨罗江,以自己的生命来表达对祖国的深切思念和痛苦。

”端午节的艾草和菖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着深厚的内涵和意义。

艾草代表着中国传统的五谷,五谷包含了人们的日常主食,是维持生命和身体健康的重要物质来源。

而菖蒲则代表着中国传统的文化、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将艾草和菖蒲挂在门前或屋内进行祭祀。

这其中也有着深刻的寓意。

缘由于艾草和菖蒲的象征意义,它们被挂起来,不仅仅是为了祈求财运和平安,还代表着人们对家庭幸福和社会文化的追求。

艾草与五谷代表着人们对于健身之道的重视。

人们重视五谷,是因为它们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来源。

艾草也是如此,它是一种药材,有消肿、祛湿、补脾胃的功效。

因此,人们用艾草做成薰蒸器,在端午节当天进行薰洗,以驱除病邪,增强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

同时,菖蒲的象征意义也非常深远。

它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艺术之美。

在古代,菖蒲被认为是符合儒家思想的植物之一,具有净化人心、提升人文修养的寓意。

在汉代,菖蒲更是被用来制作「汉酩」酒,来代表权利与文化,是一种尊贵的饮料。

除此之外,菖蒲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素材。

它的根茎可以提炼出一种香气浓郁的精油,用来制香、制胶、制水墨,是传统文化艺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同时,它的形状优美,也被赋予了一种韵律感和美感。

在古代,人们用菖蒲来制作管乐器,和制作各种文艺用品,以达到启迪心灵和增强艺术美感的目的。

端午节的艾草和菖蒲,是对传统文化的保留与传承,是我们对于生命与文明的追求。

端午节习俗解读为什么要挂艾草和菖蒲

端午节习俗解读为什么要挂艾草和菖蒲

端午节习俗解读为什么要挂艾草和菖蒲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习俗。

在庆祝端午节的过程中,挂艾草和菖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习俗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和传统习俗等方面,解读为什么要挂艾草和菖蒲。

一、历史背景端午节起源于古代中国,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

相传,端午节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是楚国的政治家和文人,因忠诚于国家和不满楚王政策,最终投江自尽。

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人们撒下艾叶和菖蒲叶,以保佑屈原的魂魄。

二、艾草的文化意义艾草,在我国古代有着重要的草药药用价值,被誉为“百草之王”。

同时,艾草在民俗文化中也有深厚的意义。

首先,艾草有驱邪和辟邪的功效。

根据民间传说,艾草可以驱散瘟疫和凶恶之气,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其次,艾草具有辟邪驱鬼的神奇能力。

艾草被认为可以驱走厄运,保佑人们平安吉祥。

因此,在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被视为一种祈福祝福的表达。

三、菖蒲的文化意义菖蒲,是一种古老的花草,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养心香料之一。

菖蒲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首先,菖蒲象征高洁和纯洁。

它生长在污泥中却不染身上污泥,被赋予了高尚纯洁的象征意义。

其次,菖蒲还具有驱邪辟恶的功效。

传说中,菖蒲可以驱走邪魔,保护人们远离凶险。

因此,在端午节挂菖蒲的习俗被视为一种祈求平安和祛除不祥的表达。

四、传统习俗挂艾草和菖蒲是端午节传统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通常会将新鲜的艾草和菖蒲束在门前或挂在门廊上,也有人将其挂在床头或悬挂在竹竿上。

这种习俗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寓意着祈求平安、祛邪和祈福。

此外,人们还会以鲜花、五色丝线等装饰品搭配挂艾草和菖蒲,使其更加美观和庄重。

总结起来,挂艾草和菖蒲是端午节习俗中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

艾草和菖蒲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了对平安、祝福和吉祥的祈愿。

这一习俗也展示了中华民族浓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是人们对古老传统的传承和发扬。

端午节挂艾草习俗由来_端午节风俗

端午节挂艾草习俗由来_端午节风俗

端午节挂艾草习俗由来_端午节风俗端午祭正式被韩国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获得成功,这对我们中国人本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挂艾草习俗由来,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挂艾草习俗由来端午节有在家门前悬挂艾草的习俗。

在民间传说中,这种草是神仙的宝剑。

传说,在远古时候,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用来做他的地盘,可是这样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怜悯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个方法。

神仙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宝剑,先去找水怪决斗,在经过了几天几夜以后,神仙终于胜利了。

水怪答应神仙,只要是神仙的子孙,那它就不去侵犯,如果做不到,就让神仙做法砍死。

神仙答应了,他们就说好,只要在墙上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那就属于神仙,没有的,那就归水怪所有。

到端午的时候,水怪乘着浪头来了。

当浪来到一户户人家的屋檐下的时候,水怪总会看见这人家屋檐下挂着一束象宝剑一样的艾草和菖蒲,跑了许多的地方,只淹了一些没人住的空房子。

最后,天黑了,水怪只好悻悻的回去了。

原来那天决斗后,神仙就把手中用来做宝剑的艾草和菖蒲洒到了人们住的房子上面,所以到了端午,才出现了这样的情景。

后来,到了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就会在自己家的墙上挂一些艾草和菖蒲,来吓退水怪,以此来保存自己的房屋和财产。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端午节挂菖蒲习俗的传说

端午节挂菖蒲习俗的传说

端午节挂菖蒲习俗的传说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端午节挂菖蒲习俗的传说_端午节习俗,希望大家喜欢!端午节挂菖蒲习俗的传说美丽的菖蒲花。

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民间方士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

菖蒲身上这层驱邪避害的文化含义使它成了人们过端午节时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

关于端午挂菖蒲的习俗,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解释它的由来。

童谣唱道:“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扒龙船……”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叫做端午节,俗称“五日节”。

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就准备过节的礼物。

这些健康、有益的美德良俗,至今还在民间广泛流传着。

本文单说端午节,农家门窗上挂菖蒲习俗的由来。

端午节,有的农家有挂菖蒲的习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穷秀才的妻子,名叫青英。

她不但口才很好,而且会吟诗作对。

有一年,天大旱,好几个月没下一滴雨,田地荒芜,草木枯死。

五月初四这一天,青英看丈夫还未回家,明天是端午节,又是自己的生日,可是家里一贫如洗,那要如何才能使这两个节日过得热闹一些呢?她在家里坐立不安,就从屋子里走出来。

突然,看见房屋旁边她阿公栽种的药草————菖蒲,在烈日下碧绿青翠,青英心里想,何不如挖几棵菖蒲,过节来充喜?她持锄过来,挖了几棵菖蒲,用清水洗干净了,挂在大门上。

她觉得这下子,门庭好象充满了生机、喜气,便触景生情,取出文房四宝,用红纸写了一首诗,贴在大门旁边。

诗是这样写的:自嫌薄命嫁穷夫,明日端阳祭礼无。

莫叫良辰错过去,聊将清水洗菖蒲。

傍晚,秀才(丈夫)转回家,看到大门旁妻子写的诗,既羞赧又惭愧,觉得自己无面再见妻子,匆匆返身而去。

不知走了几百步,抬头看见一只老黄牛在田埂上吃草,周围一个人影都没有。

他想,何不如把牛牵去卖掉,弄一些钱回家,让妻子高兴高兴。

秀才不管三七二十一,牵了牛就往前走。

可是才走不到半里路,牛主人就追赶上来,把他抓住,送去见知县。

端午节挂艾草和菖蒲的寓意

端午节挂艾草和菖蒲的寓意

端午节挂艾草和菖蒲的寓意〔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有很多的风俗,其中有项风俗是挂艾草和菖蒲。

那端午节挂艾草和菖蒲的寓意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相关〔节日学问〕,期望能关怀到大家!端午节挂艾草和菖蒲的寓意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艾〞,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惊异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

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确定防病作用的,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缘由。

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由于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由于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那么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在城市已经很少有时机在端午节挂艾草祛病防病了。

假设家中有艾益生艾灸仪器的伴侣,可以在家做艾灸,可以到达更好地驱寒祛湿,活血排毒,通经活络,祛病防病,保健养生的作用。

另外,用完的艾饼通过燃烧熏房间,还可以驱蚊驱虫。

端午节什么时候挂艾草最适宜:端午节早晨一般端午节插艾蒿在早晨,主要是为了避邪驱瘴。

其实关于端午节端午节插艾草在早晨还是晚上,这个没有特殊的说法,早晚都可以。

就是大局部人都是在早上就插好了。

端午挂菖蒲

端午挂菖蒲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

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小故事
传说有一年五月初五日,本地来了一个跛脚道人,沿门化食,每到一户都送一张字条,字条上写“端午门插艾,无悲无烦恼”。

到了端午节,相信的人门前插了艾叶,不信的就没把它当回事。

端午过后,突然天降一场瘟疫,门前插了艾叶的全都免难,没插的则难逃厄运。

事后,人们再回想起跛脚道人的开示,才恍然大悟,认为是屈原的化身来救苦难,因此,就有“五月五日午,屈原骑艾虎,手持菖蒲剑,驱魔归地府”之说,相沿成俗。

当时,当地人还把菖蒲当成屈原佩带的长剑,比喻有神化的屈原把守门窗,妖魔鬼怪都不敢进屋。

端午节挂艾草的传说故事介绍

端午节挂艾草的传说故事介绍

端午节挂艾草的传说故事介绍我国的端午节,是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由来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纳祥、辟邪攘灾。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挂艾草的传说故事,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挂艾草的传说故事一、艾草驱逐水怪传说在远古时候,有一个水怪看中了一个地方,并想淹没这块地以此扩大自己的地盘。

可是水怪的这种想法很快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怜悯地上的百姓,为了让这些百姓免遭此劫,于是神仙用艾草和菖蒲做成的宝剑与水怪决斗。

最后经过几天几夜的决斗后,神仙终于打败了水怪。

水怪跪地求饶说以后绝不侵犯神仙的子孙。

于是神仙告诫水怪说只要是在墙上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那都是神仙的子孙。

水怪记住了,并退回到水中。

而神仙马上想办法告知那里的百姓,让他们在端午节那天,在门前插上艾草和菖蒲。

到端午节那天,那里的老百姓早早就在自家门前挂上了艾草和菖蒲。

当天色刚暗下来,水怪就乘着浪头准奋偷袭那里的百姓时,发现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挂有艾草和菖蒲。

水怪想着自己对神仙的许诺,只好悻悻的回去了。

二、燕王扫北,妇人舍小保大,艾草护周全河北民间风传燕王杀人不眨眼,所到之地鸡犬不宁,很多人对此传闻信以为真。

这一年,燕王来到保定府管辖的雄县境内,看到一个妇人身上背着一个五六岁的大男孩,手上牵着一个二三岁的小男孩。

妇人见到燕王连忙跪地求饶说:“大王,你要杀就杀我和这个孩子吧,请你放过我背上的孩子!”说完,妇人就把手上牵着的孩子推到燕王面前,自己则惊慌的护着背上孩子。

燕王对妇人的这种举动感到奇怪,因为按常理说妇人背着小的,牵着大的才跑得快啊!于是燕王说:“我不杀他可以,但你要说出不杀他的理由。

”于是妇人似信非信,一字一泪的说:“这大的是我邻居的孩子,他爹被抓去修城墙累死了,他妈在家也病死了,丢下这个可怜的独苗,这小的是我亲生的,万一出了事,我要舍去小的保大的。

”燕王一听,对这位妇人的高贵品质十分敬仰。

于是和气地说:“你爱邻居的孩子,我爱天下的百姓,只要有爱心,怎会被杀呀?”说话间,见路旁长满了艾苗,便伸手拔了两棵递到妇人手里,并嘱咐道:“只要穷苦百姓在门前插上这艾草,就不会遭杀害。

端午节挂艾草传说

端午节挂艾草传说

端午节挂艾草传说端午节挂艾草传说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中国。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庆祝这个国家法定节日,庆祝夏季的开始和防病除害。

也是为了表达对历史英雄屈原的怀念和敬意。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赛龙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就是挂艾草。

那么,为什么要在端午节挂艾草呢?有什么意义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述一下传说中的故事。

据说,在古时候,有一个叫屈原的人,他是楚国的大臣,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他为国献策,提出了许多建议,但是被其它贵族所嫉妒,最后被贬谪到荆山。

屈原被贬谪到荆山后,不断思考如何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于是他写下了《九章》,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怀念和热爱。

然而,楚国的敌人秦国趁机进攻楚国,屈原痛心疾首,无法阻挡敌人的进攻,最终,他选择自尽。

当楚国人民知道了这个消息后,都非常的难过,纷纷涌到江边把粽子投给江中,以示对他的怀念和哀悼。

有人甚至把艾草捆成菖蒲,插在江边,在人们的眼中,艾草代表着他们心中那份不灭的热爱和如草木般的生命力。

在后来,人们就把端午节定在屈原自杀的那天,每年五月初五煮粽子、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

挂艾草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屈原和传递艾草的民间传说。

在五月初五,将艾草捆成一个手环,系在手腕上或者门前,可以驱瘟避灾辟邪,也有许多人觉得艾草有驱蚊的效果。

在中国各个地区,艾草也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在民间,有这样的传说,五月初五将食用过的五色小饼放在河里不会吸引鲤鱼,并且用洋葱叶在家门口扫一扫,可以驱走害虫疾病。

在山西,人们会用艾草祭祀祖先,增加子孙后代的福气。

在广阔的东北地区,大家普遍热爱吃粽子,将五香艾草烫熟后配入糯米制作成五香豆沙、五香鲜肉、五香鲜虾等口味的粽子,味道非常好。

端午节挂艾草,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传承这项活动,就是在传承中华文化。

在现代社会,许多人已经忘记了这个节日的起源和意义,我们应该通过这样的传统活动,维护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端午节为什么要在门上挂艾草从文字上来说,这个“艾”是多音字,读ài和yì。

作为植物的名称,读“ài”,有一个词叫“方兴未艾”,意思是说“刚开头,还没有停止结束,形容事物正兴兴向荣的进展”。

这样从汉字的构成来分析,艾草之所以叫“艾”,是从本义上生出来并命名的,加之具有仲夏驱蚊虫成效,又是时令植物,人们选择艾草在端午节插放就自然而然了。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

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仆人身体健康。

驱蚊虫,艾叶可以散发一种独特的香气,可以有效驱逐蚊虫,在户外〔野营〕时,点燃艾草可以让四周没有蚊子、苍蝇等毒虫靠近,提高平安性。

1、求吉利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利的风俗。

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以下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强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

也有地方风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

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

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

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一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特别奇怪,就询问缘由。

那位妇人不熟悉黄巢,所以就直接说由于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惟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

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知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2、驱鬼辟邪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缘由。

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由于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由于生长的季节和形状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端午节门头悬艾草菖蒲的传说
关于端午节门头悬艾草菖蒲的传说
端午节之际,湖南湘中一带的百姓要在门前挂葛藤,插艾蒿、菖蒲,吃大蒜肉,为小孩画朱砂符,给小孩挂小香包,还有写“五月五日午,天时骑艾虎,手持龙虎剑,邪魔归地府”字样张贴的。

其实,此类习俗,在我国各地非常普遍。

谚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民谣又曰:“五月初五过端午,天师尊神骑艾虎,蒲剑利刃斩百邪,鬼魅瘟神入虎口。

”艾,即白艾,白艾又叫家艾、艾蒿,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白艾入中药,性温,味苦,可以祛寒湿。

干艾搓成绳,点燃后可以驱蚊蝇,至于用艾绒做成灸条治病,在西汉时就有了。

蒲,即菖蒲,是一种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挥发性芳香油,可以提神、通窍、杀菌。

在端午节,我国南方地区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是为艾虎,妇人争相佩戴,以避邪驱瘴。

而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可以散发芳香,驱赶飞虫,清除污浊空气;或将艾叶和苍术、白芷、大黄、芸香等中草药放在室内燃熏,能赶走蛇虫百脚,也是一种空气消毒的良方。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毒月”、”恶月”,百事多禁忌;而五月初五日是“重午”,又是民间所谓的九“毒日”之首,更是犯忌的日子。

“杏子黄,大夫忙”,正是说的端午时分,因为夏季来临,天气渐转湿热的缘故,百病易生。

所以,端午节前后一段时间正是劝人
们讲卫生、逐瘟疫、除虫害的日子。

端午在门上悬挂艾草、菖蒲的习俗,据说来源于这样一个传说。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这年五月,黄巢大军兵临邓州城下。

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在一个村外的路口,遇见一位年轻妇女,背背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小孩,另一只手却抱着一位年纪较大的男孩,正慌忙逃路。

黄巢以为这个妇女不仁,抽刀欲斩,经询问,方知原来大孩子是妇人大哥的遗孤,小孩子是妇人所亲生,她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受苦,也不愿让侄儿遭罪,为的是不负大哥托孤之意。

黄巢一听,对这位年轻妇人肃然起敬,认为她是天下少有的义妇,于是挥剑砍下路旁艾草菖蒲,让她拿回家去挂在门上,并严令将士:“进军途中,如遇门挂艾蒲者,须加保护。

”妇人听了,半信半疑,但她回到城里后,还是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左邻右舍。

第二天正是端午节,黄巢的军队攻打邓州城,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了艾草菖蒲。

黄巢果然信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领兵离去。

从此,端午节挂艾草菖蒲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江南许多地方在端午节时还有采药、驱狼等传统。

俗话说:“五月端午草,百样都是药”,“端午节前都是草,端午来到都是药”。

于是民间有在端午节这天上山采集地椒、野茶、苣苣、蒲公英、匾蓄、刺蓟等药材,以备单方土法治病之用。

湖南湘中一带,在端午日偏重于采集久明光、天泡草、苦瓜叶、马齿苋、蒲公英、苦秣菜、金银花等,以便暑天备用,前三种是洗药,能防疮疖及痱子;后几种是吃药,能防痢、消炎、清肺热。

还有的此日抓条蛇装入瓶内,日久腐化,涂
抹疮疴;有的在田间抓只蛤蟆,在其嘴内塞入一块墨锭后挂起风干,备作药用,故民谚有“蚧蛤蟆躲端午,躲得了今年,躲不了明年”之说。

从前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常有恶狼出没,小孩及家禽被狼叼走的灾祸时有发生。

传说,每逢端午这天狼儿子出“肤花”(天花),死亡率高,成活率低,这样狼就难以大量繁衍。

人们也乘狼之危,于端午这天,塞封狼窝,烟熏驱狼,以保人畜平安。

另有“洗百病”的习俗。

端午节那天,男女老幼前往野外郊游,采集花草,做“斗百草”游戏,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清除身上污垢,舒筋活血,以利于身体健康。

[关于端午节门头悬艾草菖蒲的传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