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一年级美术上册 滚动乐园教学反思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 滚动乐园 1教案 人美版
滚动乐园
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活动,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共性;
2.在游戏中教会学生观察和会提出问题,能用绘画工具大胆地表现滚动现象,创作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地有趣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所见、所想,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各种各样能滚动的物体,水彩笔、油画棒;
2.教师课前准备:电脑课件、实物等。
教学过程: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长组,两两相对,组成两大编队。
教学点评:
在学生闭上眼睛用手摸不同形状的物体——找出能滚动的物体——再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中,完成对圆形物体的初步认识。
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随机而有效的引导中得到增强,学生的思维在不断高涨的情绪中得到激活。
之后,再将学生的认识过程引导到滚动的游戏中去,使学生的情绪进入高潮,尽情体验玩耍的乐趣,进一步感知圆形物的特点,使学生对圆形物有了比较丰富的认识与心理体验,再引导学生进行大胆联想,使学生的表现欲望、专注态度、观察能力以及创造精神都得到充分体验,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完成作业,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
小学美术教案《滚动乐园》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小学美术教案《滚动乐园》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从课前准备开始到教学全部过程,全由学生主体的活动贯穿着:探索——感受——体验——联想——表现——评价各个环节。
探索:课前与学生交流,寻找能滚动的东西带入课堂。
体现出自然和生活是第一课堂。
创作表现来源于生活。
感受:在滚动玩耍时,看、摸、闻等触觉行为,影响着学生对物体的认识。
体验:玩耍的经历说明了物体的形态、特征、共性。
联想:滚动中物体位置不断变动,其快慢、翻转、碰撞、弹蹦、滑行、停止,引出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记忆和联想,触发了创意思维。
表现:学生作品中丰富的形、色、线充分体现了儿童的感受和思维。
真实的物体充实着他们的形象思维。
评价:学生讲述和交流所画景象情节,词语和绘画两种语言的互动促进和扩展了儿童的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在感知活动中,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
其中感知行为是显性的,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是隐性的。
2.会有序而友好地合作游戏,隐性的道德行为。
3.会观察和提出问题,包含着内在的隐性活动。
4.随意大胆地使用绘画工具表现出感受到的或想到的滚动现象,创作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趣味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边线自己所见、所想。
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学生分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好奇、好动成为他们的特点。
课堂上,哪怕有那么一丁点儿令他们希奇的事,便会控制不住情绪,笑笑闹闹,跑跑跳跳,使课堂难以安静。
尤其是在实施美术课程标准的过程中,需安排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课堂秩序往往更难调控。
对这种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采取强硬的命令或粗暴的斥责去规范学生的行为,往往是难以奏效的。
这时教师要运用教学的机智、采用随机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引导到有序的学习活动中来,使其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时: 1课时过程设计:导入新课课件:画面上滚动出西红柿、大苹果、小足球并配以卡通声音。
美术教学反思
美术《滚动乐园》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以造型游戏方式进行有主题的想象、创造、表现、展示。
旨在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了解“滚动”,赏析各种物象的滚动特点及规律所在,初步了解物象的运动特点,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运用多样的媒材形式、技能表达自己的创意,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我按照教学设计的教学流程上课时,在一开始就通过教师拿大家熟悉的道具如:小瓶子、透明胶、橡皮擦都能给学生演示,让学生找出它们共同的地方“滚动”,一下就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达到了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接着让学生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滚动,并让学生自己探索这些物体如何在画面上滚动的方法,引发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他们认识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又通过欣赏不同的画面,教师的示范,学生还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的形式,对创造能力进行了培养;达到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这一教学目的。
从作业情况看,刚入学一年级的孩子对小学美术课的要求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因此在部分画面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构图不理想(虽说有交代,但孩子没听进去)涂色没按要求进行等,有待于尽快完善。
本课旨在凸显美术学科与学生生活想结合,从而巧妙地调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通过紧紧地围绕学生身边熟悉的物象展开教学,使知识的展开更容易,更能让学生接受,使学生在感知、思维、探索等过程中进行自主性学生,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促使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让学生生活经验为媒介教学,更能够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达到引导学生认识到美术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这一教学目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视频、附件等)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用户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美术计划总结之美术《滚动乐园》教学反思
美术计划总结之美术《滚动乐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泥塑制作的方法,陶冶审美情操,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愿望.有以下反思:一、课前准备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饼干警长》一小段的卡通片,学生的反应特别大,一个个的都睁着眼在看.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泥塑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这节课对于学生又有多大的作用.二、在“玩”中增进乐趣.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天性就是玩,这一课就是利用了这个特点来展开.通过玩泥巴的小练习,让他们深深体会到如何才能使泥巴听话(水多了,泥巴会怎样;水少了,泥巴又会怎样).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提高了他们自觉的艺术创造力.但是,在“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同学一碰到泥巴就爱不释手了,没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跑.经过多次的提醒,他们才把手中的泥巴放下,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设计一些指令,让学生自觉约束自己.三、大胆创作,发散思维这节课中,在基本掌握玩泥巴的基础上,让学生多一点想象:你们能用泥巴做什么呀?同学们想到生活中的很多事物:水果,房子,汽车等等.我先做一个示范,再引导他们用泥巴将这些事物做出来.启发学生多想象,引导他们多练习:学生的想像力虽说是天生的,但要求想得有意义、有意思,还得有教师正确的启发与指导,使他们从生活中得到切实的体验,并将活动中的感悟表现出来,多想、多练,这样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在本课教学中,我应做的就是不断激发起儿童的创造热情,引导儿童坚决而自信地“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儿童的表现可能性.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但在美术课堂教学这条道路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会继续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认真上好每堂美术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一年级美术上册 滚动乐园教案2 人美版
第三课滚动乐园教学对象:某小学一年级。
教学课时:一个课时教具学具:实物圆球、彩色水笔、油画棒、多媒体教学目标认知:通过观察让学生对滚动的物体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了解滚动的轨迹以及原理,注意它的色彩及纹理的变化。
技能:能够描绘出物体滚动的轨迹、运动线及运动时所产生的色彩和纹理的变化。
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绘画活动中体会美术课的乐趣,培养对美术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1、观察物体滚动时的运动线。
2、观察物体滚动时在色彩和纹理的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画笔来表现圆球滚动时的运动感,它运动时色彩和纹理的变化特点教学过程导入课题:激发同学同学们!滚动乐园竞选!?水果大王们都要参加,老师想让你们当评委,它们哪些可以通过呢?你们选择哪一号,为什么呢?学生:学生自由回答、讨论,并说明理由。
联想观察: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滚动的物体呢?学生:皮球、篮球、足球、等。
感知滚动物体:师:大家看看,课本中的小朋友在玩什么呢?(在滚球、滚水果)看起来是不好玩啊?(是)你们想不想玩呢?(想)同学们!请到老师这来,分别从蓝子拿出物体。
现在,大家一起滚动你手中的物体,你们可以和自己周围的同学交换一下,再滚动一次。
告诉老师,你们有什么感受?同学:圆形物体滚得快、方形物体不好滚、三角形滚不动(讲述并操作)同学们摸一摸滚动的物体和不会动的物体,比较一下它们的区别?小结:它们的形状不同,师生共同小结:原来圆的东西会滚动,因为它没有角。
探索滚动的奥妙: 1、同学们第一次滚动实验,探索不同物体同时滚动的速度差异。
请小朋友左、右手各拿一件不同的物体,同时滚动发现了什么?2、同学们第二次滚动实验。
探索相同物体同时滚动时的速度差异。
请同学们左、右手各拿一件相同的物体,同时滚动,观察有什么发现。
3、大家相互交谈自己的发现(学生自由讨论)4、学生讲述并操作自己的发现。
5、小结:同时滚动不同物体,它们的速度不一样;同时滚动相同物体时,用的力越大,速度越快;用的力越小,滚动速度越慢。
滚动乐园人美版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滚动乐园教学目标:1.在感知活动中,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
2.友好的合作游戏,随意大胆的使用绘画工具表现感受到的或想到的滚动现象,创作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教学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趣味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所见、所想。
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教学准备:滚动的物体、彩笔、油画棒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教师将学生分成几小组,推选小裁判。
二、讲授新课1.教师给学生提供能滚动的物体,为丰富感知活动创造条件。
教师问:什么形状的物体会滚动?探索:学生寻找滚动的物体和滚动的现象,儿童自然联想、列举具有滚动共性的物体,联想回随认知展开,让学生走向生活,拓宽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
2.小组游戏。
感受:学生在滚动玩耍时,看、摸、闻等触觉行为,影响学生对物体的认识。
体验:玩耍的经历说明了物体的形态、特征、共性。
联想:滚动的物体位置不断的变动,其快慢、翻转、碰撞、滑行、停止,引出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记忆和联想,触发了创意思维。
教师与学生共同游戏、共同感知,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
小组的裁判指挥滚动游戏,其他成员围成圆圈,推动教具滚动并抵挡物品滚出场地。
各小组可以互相交流物品,聚集群体的力量,扩展认知面。
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经验,展开不同的玩耍方式,体会滚动形式,尊重学生自我表达方式和感情的投入,发挥内在的动力。
3.绘画表现。
通过联想引发更多的滚动的物体,教师引导学生给滚动的物体起名字,如:足球大哥、香瓜大王、红脸苹果等,赋予童话色彩和幽默感。
学生画出观察到的或想象中的滚动的物体,可以根据画面的内容编出故事情节。
4.作品评价、评说。
教师引导学生讲述和交流所画景象情节,词语和绘画两种语言的互动促进和扩展了儿童的表现力。
运用评价引起竞争,促进小组间、学生间的表现力。
5.提出问题课后讨论。
滚动的用处;哪些地方利用了滚动的道理;用滚动的现象能发明什么。
人美版美术一上《滚动乐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第3课滚动乐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观察圆球在滚动时色彩、花纹的变化,用绘画的方式,添加一些拟人的内容(表情、肢体)或运动线表现滚动的感觉。
过程与方法目标:会有序而友好地合作游戏,隐性的道德行为。
会观察和提出问题,包含内在的隐性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绘画活动和游戏中体会美术课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美术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圆球滚动时在色彩和花纹上的特点。
表现滚动的感觉。
教学难点:通过色彩和花纹的变化来表现圆球的滚动感。
教学准备:各种能滚动的物体,示范作品。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1、组内展示自己带来皮球,并介绍它的颜色和花纹,为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排球、足球身上的花纹平时比较容易被学生忽略,在此给孩子一个好好观察、欣赏的机会。
)2、以小组为单位,将组中最好看的球画出来,有办法让它在纸上滚动起来吗?3、欣赏书中作品,作者是通过什么办法让圆球“滚”起来的?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加动态线(教师演示),加上圆球的五官、表情或四肢(教师演示),画上斜坡可以体现滚动的感觉。
(通过画动态线,加表情、五官,斜坡的方法表现球的滚动,学生比较喜欢,学生最容易从欣赏的作品中发现和在自己绘画中表现。
)二、游戏、欣赏1、滚动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滚滚玩玩,注意观察球体上色彩和花纹的变化,选出在滚动中最美丽的圆球。
2、根据学生回答总结:花纹看不清,连成了一片或一串了。
颜色也连成一片了。
请学生用手指的旋转动作来体会花纹和色彩的变化。
3、欣赏书中作品,你能感受到球上花纹和色彩在滚动时特有的变化吗?作者是怎样画的?4、欣赏作品,画中除了皮球在做滚动游戏之外,还有那些东西也在做滚动的游戏?三、绘画表现1、要求:画几个正在比谁滚得最快的圆球。
2、教师巡回。
指导重点:大小的安排,帮助画的过小的学生,提示学生表现出遮挡。
提示学生处理花纹和色彩的变化四、欣赏作品《滚动乐园》教学反思《滚动乐园》是人美版第一册的教学内容,这是一节综合、探索课。
一年级美术上册《滚动乐园》教案分析
一年级美术上册《滚动乐园》教案分析第三:滚动乐园一、教材分析:本从前准备开始到教学全部过程,全由学生主体的活动贯穿着:探索——感受——体验——联想——表现——评价各个环节。
探索:前与学生交流,寻找能滚动的东西带入堂。
体现出自然和生活是第一堂。
创作表现于生活。
感受:在滚动玩耍时,看、摸、闻等触觉行为,影响着学生对物体的认识。
体验:玩耍的经历说明了物体的形态、特征、共性。
联想:滚动中物体位置不断变动,其快慢、翻转、碰撞、弹蹦、滑行、停止,引出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记忆和联想,触发了创意思维。
表现:学生作品中丰富的形、色、线充分体现了儿童的感受和思维。
真实的物体充实着他们的形象思维。
评价:学生讲述和交流所画景象情节,词语和绘画两种语言的互动促进和扩展了儿童的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在感知活动中,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
其中感知行为是显性的,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是隐性的。
2会有序而友好地合作游戏,隐性的道德行为。
3会观察和提出问题,包含着内在的隐性活动。
4随意大胆地使用绘画工具表现出感受到的或想到的滚动现象,创作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趣味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边线自己所见、所想。
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学生分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好奇、好动成为他们的特点。
堂上,哪怕有那么一丁点儿令他们希奇的事,便会控制不住情绪,笑笑闹闹,跑跑跳跳,使堂难以安静。
尤其是在实施美术程标准的过程中,需安排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堂秩序往往更难调控。
对这种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采取强硬的命令或粗暴的斥责去规范学生的行为,往往是难以奏效的。
这时教师要运用教学的机智、采用随机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引导到有序的学习活动中来,使其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1时过程设计:(一)导入新:画面上滚动出西红柿、大苹果、小足球并配以卡通声音。
《滚动乐园》教学反思
《滚动乐园》教学反思1、《滚动乐园》教学反思《滚动乐园》是人美版第一册教学内容,这是一节综合、探索课。
让学生滚一滚各种圆形的物体,在玩耍中,感受体验物体的形态和共性。
我在课堂教学中,这节课让学生找生活中滚动的物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教师的诱导下,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各种形状的特性和滚动差异。
在作业要求上,为了让学生有多样性的艺术创造,引导学生画出自己观察、联想到的各种有趣的、有情节的画面,使学生的个性创造得以充分的发展。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都处于有趣味的动态感知活动中,趣味使学生主动探究和感到快乐。
每个实践步骤都在吸引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滚动活动中,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注意观察会滚动的物品,鼓励孩子提出不同的.问题,当问题提出来以后,不是采用老师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去探索。
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自己提出假说,进行实践,相互讨论,养成了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和尝试。
这节课中,学生创作出的作品效果是多样的,丰富多彩的。
2、小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会滚动的物体》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会滚动的物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1、能积极尝试那些物品可以动。
2、体验自己身体滚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1、球、瓶、纸盒、桶、积木、轮胎、圈、瓶盖等材料若干。
2、适合滚动的场所、垫子。
活动过程:1、探索发现会滚的东西。
①玩一玩准备的东西,说说哪些东西会滚。
②找一找。
教室里有哪些东西会滚,交流找到的是什么。
③找一找操场上有哪些东西会滚,交流找到的是什么,是怎么样滚动的。
2、探索身体滚动。
①介绍游戏《乒乒乓》的玩法,将手臂弯曲,按儿歌节奏在胸前环绕边做边说“乓乒乓乒乒乓,轱辘轱辘一,轱辘轱辘二,轱辘轱辘三,辘轱辘轱四,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大家一起滚起来。
2019-2020年人美版美术一上《滚动乐园》教案及反思
2019-2020年人美版美术一上《滚动乐园》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感知活动,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共性;2、在游戏中教会学生观察和会提出问题,能用绘画工具大胆地表现滚动现象,创作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地有趣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所见、所想,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三、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各种各样能滚动的物体,水彩笔、油画棒;2、教师课前准备:电脑课件、实物等(1)导入新课课件:画面上滚动出西红柿、大苹果、小足球并配以卡通声音。
师:它们是从滚动乐园来的小使者,接你们到滚动乐园去做客的,你们想去么?板书课题:《滚动乐园》(2)联想观察师:滚动乐园里都有什么呢?课件展示:滚动乐园里圆形的物体。
师:什么物体可以滚动呢?(3)对比感受师:方形或其他形状的物体可以滚动么?实验:方形物和圆形物滚动。
小结:只有圆溜溜的物体才好滚动。
请同学闭上眼睛,把手伸进桌斗里摸一摸:那些物体能滚动?那些物体不能滚动?(4)感知体验组织游戏(5)观察联想在刚才的滚动游戏中,那些物体滚动的最快?为什么?(6)欣赏作品课件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7)愉快表现提出作业要求。
教师巡视辅导,参与解决绘画中存在问题。
(8)讲述评价(9)课后拓展看画面,初步感受滚动。
学生回忆生活中可以滚动的物体。
学生设想学生观察试验,并总结会滚动物体的特征。
学生用手摸很多形状的物体,找出能滚动的。
做游戏:把所有能滚动的东西传到每组的最前面,师生共同游戏,体会滚动不同形式。
学生回忆、分析问题。
将刚才的滚动游戏编成小故事。
学生分析作品每组用一条长长的纸共同完成作业,教师从每组最前方把纸滚到最后一个人面前。
小组合作完成一幅作品来表现滚动乐园的故事。
课后反思: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最让我感动和吃惊的就是小孩子大胆超出的想象力。
一年级美术上册 滚动乐园教案2 人美版
第三课滚动乐园教学对象:某小学一年级。
教学课时:一个课时教具学具:实物圆球、彩色水笔、油画棒、多媒体教学目标认知:通过观察让学生对滚动的物体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了解滚动的轨迹以及原理,注意它的色彩及纹理的变化。
技能:能够描绘出物体滚动的轨迹、运动线及运动时所产生的色彩和纹理的变化。
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绘画活动中体会美术课的乐趣,培养对美术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1、观察物体滚动时的运动线。
2、观察物体滚动时在色彩和纹理的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画笔来表现圆球滚动时的运动感,它运动时色彩和纹理的变化特点教学过程导入课题:激发同学同学们!滚动乐园竞选!?水果大王们都要参加,老师想让你们当评委,它们哪些可以通过呢?你们选择哪一号,为什么呢?学生:学生自由回答、讨论,并说明理由。
联想观察: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滚动的物体呢?学生:皮球、篮球、足球、等。
感知滚动物体:师:大家看看,课本中的小朋友在玩什么呢?(在滚球、滚水果)看起来是不好玩啊?(是)你们想不想玩呢?(想)同学们!请到老师这来,分别从蓝子拿出物体。
现在,大家一起滚动你手中的物体,你们可以和自己周围的同学交换一下,再滚动一次。
告诉老师,你们有什么感受?同学:圆形物体滚得快、方形物体不好滚、三角形滚不动(讲述并操作)同学们摸一摸滚动的物体和不会动的物体,比较一下它们的区别?小结:它们的形状不同,师生共同小结:原来圆的东西会滚动,因为它没有角。
探索滚动的奥妙: 1、同学们第一次滚动实验,探索不同物体同时滚动的速度差异。
请小朋友左、右手各拿一件不同的物体,同时滚动发现了什么?2、同学们第二次滚动实验。
探索相同物体同时滚动时的速度差异。
请同学们左、右手各拿一件相同的物体,同时滚动,观察有什么发现。
3、大家相互交谈自己的发现(学生自由讨论)4、学生讲述并操作自己的发现。
5、小结:同时滚动不同物体,它们的速度不一样;同时滚动相同物体时,用的力越大,速度越快;用的力越小,滚动速度越慢。
人美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滚动乐园1教学设计
滚动乐园教学目标:1.通过感知活动,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共性;2.在游戏中教会学生观察和会提出问题,能用绘画工具大胆地表现滚动现象,创作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地有趣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所见、所想,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各种各样能滚动的物体,水彩笔、油画棒;2.教师课前准备:电脑课件、实物等。
教学过程:将全班同学分成四长组,两两相对,组成两大编队。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让学生看到滚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自主探索,自己总结知识点。
制造神秘气氛,增强学生好奇心。
共同游戏、共同感知、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感受圆球体的特征。
启发思维、引导联想,为创作打基础。
锻炼学生对他人作品的评议能力,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让学生再次感受滚动乐趣。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一、导入新课课件:画面上滚动出西红柿、大苹果、小足球并配以卡通声音。
师:它们是从滚动乐园来的小使者,接你们到滚动乐园去做客的,你们想去么?板书课题:《滚动乐园》二、联想观察师:滚动乐园里都有什么呢?课件展示:滚动乐园里圆形的物体。
师:什么物体可以滚动呢?三、对比感受师:方形或其他形状的物体可以滚动么?实验:方形物和圆形物的滚动。
小结:只有圆溜溜的物体才好滚动。
请同学闭上眼睛,把手伸进桌斗里摸一摸:那些物体能滚动?那些物体不能滚动?四、感知体验组织游戏。
五、观察联想在刚才的滚动游戏中,那些物体滚动的最快?为什么?六、欣赏作品课件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七、愉快表现提出作业要求。
教师巡视辅导,参与解决绘画中存在问题。
八、讲述评价九、课后拓展看画面,初步感受滚动。
学生回忆生活中可以滚动的物体。
学生设想学生观察试验,并总结会滚动物体的特征。
学生用手摸很多形状的物体,找出能滚动的。
2019-2020年人美版美术一上《滚动乐园》教学简案
2019-2020年人美版美术一上《滚动乐园》教学简案教学目标 ;(一)通过感知活动,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共性;(二)在游戏中教会学生观察和会提出问题,能用绘画工具大胆地表现滚动现象,创作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备:各种各样能滚动的物体,水彩笔、油画棒;(二)教师课前准备:电脑课件、实物等。
教学重点 :通过师生共同创设地有趣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所见、所想,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教师活动的方式与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课件:画面上滚动出西红柿、大苹果、小足球并配以卡通声音。
师:它们是从滚动乐园来的小使者,接你们到滚动乐园去做客的,你们想去么?板书课题:《滚动乐园》(一)联想观察师:滚动乐园里都有什么呢?(二)课件展示:滚动乐园里圆形的物体师:什么物体可以滚动呢?对比感受师:方形或其他形状的物体可以滚动么?实验:方形物和圆形物的滚动。
(三)小结:只有圆溜溜的物体才好滚动。
请同学闭上眼睛,把手伸进桌斗里摸一摸:那些物体能滚动?那些物体不能滚动?(四)感知体验组织游戏(五)观察联想在刚才的滚动游戏中,那些物体滚动的最快?为什么?(六)欣赏作品课件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七)愉快表现提出作业要求教师巡视辅导,参与解决绘画中存在问题。
(八)讲述评价(九)课后拓展看画面,初步感受滚动。
学生回忆生活中可以滚动的物体。
学生观察试验,并总结会滚动物体的特征。
学生用手摸很多形状的物体,找出能滚动的。
做游戏:把所有能滚动的东西传到每组的最前面,师生共同游戏,体会滚动不同形式。
学生回忆、分析问题。
学生分析作品每组用一条长长的纸共同完成作业,教师从每组最前方把纸滚到最后一个人面前。
小组合作完成一幅作品来表现滚动乐园的故事。
让学生看到滚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自主探索,自己总结知识点。
一年级美术上册 滚动乐园教案2 人美版
第三课滚动乐园教学对象:某小学一年级。
教学课时:一个课时教具学具:实物圆球、彩色水笔、油画棒、多媒体教学目标认知:通过观察让学生对滚动的物体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了解滚动的轨迹以及原理,注意它的色彩及纹理的变化。
技能:能够描绘出物体滚动的轨迹、运动线及运动时所产生的色彩和纹理的变化。
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绘画活动中体会美术课的乐趣,培养对美术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1、观察物体滚动时的运动线。
2、观察物体滚动时在色彩和纹理的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画笔来表现圆球滚动时的运动感,它运动时色彩和纹理的变化特点教学过程导入课题:激发同学同学们!滚动乐园竞选!?水果大王们都要参加,老师想让你们当评委,它们哪些可以通过呢?你们选择哪一号,为什么呢?学生:学生自由回答、讨论,并说明理由。
联想观察: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滚动的物体呢?学生:皮球、篮球、足球、等。
感知滚动物体:师:大家看看,课本中的小朋友在玩什么呢?(在滚球、滚水果)看起来是不好玩啊?(是)你们想不想玩呢?(想)同学们!请到老师这来,分别从蓝子拿出物体。
现在,大家一起滚动你手中的物体,你们可以和自己周围的同学交换一下,再滚动一次。
告诉老师,你们有什么感受?同学:圆形物体滚得快、方形物体不好滚、三角形滚不动(讲述并操作)同学们摸一摸滚动的物体和不会动的物体,比较一下它们的区别?小结:它们的形状不同,师生共同小结:原来圆的东西会滚动,因为它没有角。
探索滚动的奥妙: 1、同学们第一次滚动实验,探索不同物体同时滚动的速度差异。
请小朋友左、右手各拿一件不同的物体,同时滚动发现了什么?2、同学们第二次滚动实验。
探索相同物体同时滚动时的速度差异。
请同学们左、右手各拿一件相同的物体,同时滚动,观察有什么发现。
3、大家相互交谈自己的发现(学生自由讨论)4、学生讲述并操作自己的发现。
5、小结:同时滚动不同物体,它们的速度不一样;同时滚动相同物体时,用的力越大,速度越快;用的力越小,滚动速度越慢。
人美版美术一上《滚动乐园》教案2课时
人美版美术一上《滚动乐园》教案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应知:在感知活动中,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
其中感知行为是显性的,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是隐性的。
应会:1、会有序而友好地合作游戏,隐性的道德行为。
2、会观察和提出问题,包含着内在的隐性活动。
3、随意大胆的使用绘画工具表现出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滚动现象,创造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教学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趣味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所见、所想。
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课前准备:①师生各自找来自己感兴趣的能滚动的物件,做为课上大家共用的感知材料。
②根据学生的条件,使用便利的画笔。
教学过程:一、探索:让每位学生举起手中自己带来的圆形物件,大家互相观赏。
给滚动物件起名字。
如:足球大哥、香瓜大王、秃瓢西红柿、红脸苹果。
整个感知活动赋予童话色彩和幽默感。
全班分成几小组,推选小裁判,发令并指挥滚动游戏。
其他成员围成圈,推动教具滚动并抵挡物品滚出场地。
二、感受:在滚动玩耍时,看、摸、闻等触觉行为,影响着学生对物体的认识。
滚动现象,在儿童的认识中展开的是:形、体(有大小、多少之差别)、色(用于画点、面、线)、动力(作用力、速度、方向、轨迹)。
三、体验:玩耍的经历说明了物体的形态、特征、共性。
四、联想:滚动中物体位置不断地变动,其快慢、翻转、碰撞、弹蹦、滑行、停止,引出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记忆和联想,触发了创意思维。
通过滚动的东西所具有的滚动功能,大家很容易地理解滚圆的东西是没有棱角的圆鼓鼓的球体。
1、欣赏课本上四幅学生作品展现了学生在体验性的学习中,思维也随玩乐而活跃起来。
自此,儿童会很自然地列举出众多具有滚动共性的物体,联想也会随认知展开。
他们手中的画笔是那么无拘束地描述着自己喜爱的皮球、糖球,有童趣表情的有大有小的果子,他们想到了车轮;石子,想到了圆溜溜的小动物。
画面描述着很多彩球被踢、被投而滚向球门;好吃的果实站不稳而滚;斜坡上会发生滚、宽厚的车轮歪歪斜斜地飞滚;震动会发生滚,滚动是有原因的。
人美版美术一上滚动乐园教案设计(2)
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小组,推选小裁判。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给学生提供能滚动的物体,为丰富感知活动创造条件。
探索:学生寻找滚动的物体和滚动的现象,儿童自然联想、列举具有滚动共性的物体,联想
回随认知展开,让学生走向生活,拓宽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
2、小组游戏
感受:学生在滚动玩耍时,看、摸、闻等触觉行为,影响学生对物体的认识。
体验:玩耍的尽力说明了物体的形态、特征、共性。
联想:滚动的物体位置不断的变动,其快慢、翻转、碰撞、滑行、停止,引出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记忆和联想,触发了创意思维。
小组的裁判指挥滚动游戏,其他成员围成圆圈,推动教具滚动并抵挡物品滚出场地。
个小组可以互相交流物品,聚集群体的力量,扩展认知面。
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经验,展开不同的玩耍方式,体会滚动形式,尊重学生自我表达方式和感情的投入,发挥内在的动力。
3、绘画表现
通过联想引发更多的滚动的物体,教师引导学生给滚动的物体起名字,如:足球大哥、香瓜大王、红脸苹果等,赋予童话色彩和幽默感。
学生画出观察到的或想象中的滚动的物体,可以根据画面的内容编出故事情节。
4、作品评价、评说
教师引导学生讲述和交流所画景象情节,词语和绘画良种语言的互动促进和扩展了儿童的表现力。
运用评价引起竞争,促进小组间、学生间的表现力。
5、提出问题课后讨论
滚动的用处;哪些地方利用了滚动的道理;用滚动的现象能发明什么。
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一年级美术上册滚动乐园教学反思人美版
《滚动乐园》这节课全由学生主体的活动贯穿着:探索——感受——体验——联想——表现——评价等环节。
探索:课前与学生交流,寻找能滚动的东西带入课堂。
体现出自然和生活是第一课堂。
创作表现来源于生活。
感受:在滚动玩耍时,看、摸、闻等触觉行为,影响着学生对物体的认识。
体验:玩耍的经历说明了物体的形态、特征、共性。
联想:滚动中物体位置不断变动,其快慢、翻转、碰撞、弹蹦、滑行、停止,引出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记忆和联想,触发了创意思维。
表现:学生作品中丰富的形、色、线充分体现了儿童的感受和思维。
真实的物体充实着他们的形象思维。
评价:学生讲述和交流所画景象情节,词语和绘画两种语言的互动促进和扩展了儿童的表现力。
在学生闭上眼睛用手摸不同形状的物体——找出能滚动的物体——再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中,完成对圆形物体的初步认识。
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随机而有效的引导中得到增强,学生的思维在不断高涨的情绪中得到激活。
之后,再将学生的认识过程引导到滚动的游戏中去,使学生的情绪进入高潮,尽情体验玩耍的乐趣,进一步感知圆形物的特点,使学生对圆形物有了比较丰富的认识与心理体验,再引导学生进行大胆联想,使学生的表现欲望、专注态度、观察能力以及创造精神都得到充分体验,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完成作业,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
附送:
2019-2020年一年级美术上册滚动乐园教学实录人美版
一、活动背景:
晨间接待时,小朋友们在随意的滚动各种物体,三三两两的在玩“谁滚得最远”的游戏,孩子们玩得非常投入。
雨轩得意地说:“我的皮球比你的罐罐滚的快!”幼儿的话匣子顿时打开了,相互间发生了争执,各自议论纷纷。
于是,我马上抓住了这个契机,设计了一个关于“滚动乐园”的教学活动与幼儿一起探索。
二、设计思路
新《纲要》中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幼儿学习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
本次活动的设想来源于幼儿的兴趣,为了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集会滚动
的的废旧物品。
根据大班幼儿喜欢探索的年龄特点,我们设计滚动乐园游戏情境,让孩子在自由尝试滚动各种物体中认识球体、圆柱体,感知球体、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在设计活动过程时,教师以伙伴的身份介入与幼儿一起探讨问题:会滚动的物体长的一样吗?——怎样滚动的?——如何制作会滚动的物体。
每个问题之间是层层递进的,一步一步加深幼儿探索的难度,这恰好符合幼儿的就近发展区的规律,逐步提高幼儿探索的欲望,每个问题都是通过三步曲:1、发现问题2、探索问题3、解决问题。
在最后活动延伸环节,我采用问题情境的策略,提出:“这些物体在别的地方滚动又会怎样呢?会滚动的物体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呢?”的问题。
再次激发了幼儿的探索的欲望,对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圆柱体,感知球体、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2.探索制作球体、圆柱体,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四、活动准备:
1.提供大小不同的球、易拉罐、塑料瓶、擀面棍、积木等实物。
2.长方形纸张、报纸、圆形图片、橡皮泥、毛线、碎布、双面胶、透明胶等
五、活动过程实录:
1.创设“滚动乐园”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师:我们今天到滚动乐园玩一玩,看看有些什么东西?可以怎么玩?
幼儿1:这个皮球能滚来滚去真好玩。
幼儿2:我的大皮球能拍的,也能滚。
幼儿3:我的罐罐能滚的,也能站的。
幼儿4:哇,这些东西都可以滚来滚去的呀。
……
2.滚一滚,自由尝试滚动各种物体。
师:这些会滚动的物体长的一样吗?它们是怎样滚动的?
幼儿5:有的长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幼儿6:皮球有大的,有小的,他们都是圆溜溜的,可以滚这边,滚那边的滚来滚去,(边说边用手比划)
幼儿7:这罐罐能向前面滚,也能向后面滚,不能向旁边滚的,但它能站。
幼儿8:这罐罐、瓶瓶都长的长长的,象柱子一样。
……
3.比一比,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特征。
师拿起乒乓球和易拉罐,说:滚动乐园的两个宝宝都说自己本领大,大家想想看,它们谁的本领大?
(孩子们拿起球和罐,认真地比较起来,有的让球和罐赛跑;有的摸摸球,摸摸罐,让罐罐站站,让球站站;有一个孩子拿起了绳子,想量一量罐罐的两头有没有一样大……)幼儿9:球滚的比罐罐快。
幼儿10:罐罐能站着,球站不稳。
幼儿11:罐罐会直直的滚,球会到处跑。
幼儿12:球和罐罐放在桌子上,球会滚下来,罐罐不会滚下来。
幼儿13:罐罐里面可以装东西,会发出声音,球不可以的。
幼儿14:罐罐两边有两个圆形的,好像一样大。
……
师:可以往前滚往后滚,往左也能滚往右也能滚的,象这样能往各个方向一推都能滚的东西,我们叫它“球体”。
象这样的两头一样圆,一样大(合拢),上下一样粗的东西,叫“圆柱体”
4.说一说,引导幼儿想想、说说日常生活看到过的物体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柱体?
师:平常见过象球体、圆柱体的东西吗?家里有吗?路上见过吗?
幼儿15:我们人的头象球体
幼儿16:人的眼睛是球体。
幼儿17:我们的手臂是圆柱体的。
幼儿18:吸管是圆柱体的。
幼儿19:电线杆是圆柱体的。
幼儿20:地球是球体的。
幼儿21:西瓜是球体的。
……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常见的球体、圆柱体的东西)
5.变一变,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球体、圆柱体。
师:滚动乐园想用一些球体、圆柱体制作一些好玩的玩具,可是球体、圆柱体不够多,我们来帮他们一起做球体、圆柱体,有困难吗?
孩子们都异口同声说:没问题!高兴地喊“耶”
孩子们开始积极地寻找制作球体、圆柱体的材料,有的孩子选择报纸做金箍棒,有的选择长方形纸张做望远镜,有的把圆形图片叠在一起做柱子,有的用橡皮泥做球……立夫拿起毛线绑
来绑去的,说“太难做了”我走到他身边,捡起地上的毛线团起来,立夫高兴地说,“我会了,把线团起来就可以变成球了。
”静怡拿起碎布也团团团,变成球。
……
活动反思:
为了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科学探究,我把孩子带入滚动乐园游戏情境,由于情境中活动的材料都是孩子们自己收集的废旧物品,有的是他们玩的玩具,有的是他装东西的瓶子……
他们开心地自由地观察、触摸和摆放,“我的大皮球能拍的,也能滚。
”“我的罐罐能滚的,也能站的。
”“哇,这些东西都可以滚来滚去的呀。
”孩子发现滚动乐园里的东西都能滚动的,开始对所有会滚动的物体感兴趣,想知道“会滚动的物体长的是不是一样的?它们是怎样滚动的?”于是他们自由尝试滚动各种物体,“皮球有大的,有小的,他们都是圆溜溜的,可以滚这边,滚那边的滚来滚去,”(边说边用手比划)“这罐罐能向前面滚,也能向后面滚,不能向旁边滚的,但它能站。
”在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初步感知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在“比本领”游戏中,孩子开始学会比较球体和圆柱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有的让球和罐赛跑;有的摸摸球,摸摸罐,让罐罐站站,让球站站;有一个孩子拿起了绳子,想量一量罐罐的两头有没有一样大……“球滚的比罐罐快。
”
“罐罐能站着,球站不稳。
”“罐罐会直直的滚,球会到处跑。
”“球和罐罐放在桌子上,球会滚下来,罐罐不会滚下来。
”“罐罐两边有两个圆形的,好像一样大。
”……孩子们把自己的发现兴奋地告诉大家。
他们发现球体可以向任一方向滚动,而圆柱体放平之后就不能滚了。
经过比较,孩子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异同,从而加深对圆柱体特征的了解。
最后,孩子思考着如何制作会滚动的物体。
有的孩子选择报纸做金箍棒,有的选择用长方形纸张做望远镜,有的把圆形图片叠在一起做柱子,有的用橡皮泥做球……立夫拿起毛线绑来绑去的,说“太难做了”我走到他身边,捡起地上的毛线团起来,立夫高兴地说,“我会了,把线团起来就可以变成球了。
”静怡拿起碎布也团团团,变成球。
……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形象地感知了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在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平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
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
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和目的,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