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题文】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谈论、抒情、描写。

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其中诗歌的重要特点就是抒情,因此诗歌的抒情方式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的重中之重。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都有对抒情方式的考查,因此在备考中我们肯定要高度重视,应娴熟把握抒情方式的内涵和高考命题、答题规律。

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心情,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这首词写梦忆江南,李煜降宋后,懊悔长伴,追忆不断“多少恨”直接抒发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指通过对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谈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间接抒情的类型与示例:1.触景生情是指人物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了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

情因景起,先有景后有情。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首句从闺妇“不知愁” 说起;其次句承上“不知愁”来;第三句转出“忽见”二字,正是“杨柳”勾起了少妇的情思,触景生情,产生怨恨之情。

2.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

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周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备西夏。

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

人物是将军和征夫。

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哀痛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

诗歌鉴赏专题 如何突破抒情方法题

诗歌鉴赏专题  如何突破抒情方法题

诗歌鉴赏专题如何突破抒情方法题?情感内涵和抒情手法一直是高考古诗词鉴赏考查的重点。

强化抒情手法的知识构建和答题规范显得尤为必要。

一、重点掌握几种常见的抒情方法(一)常见的抒情方法古诗常见的抒情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考查重点,主要有:①借景抒情,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③借事抒情,④借人抒情,⑤用典抒情,⑥借古讽今,⑦借议抒情(寓情于理)。

另外,像衬托对比、虚实结合、联想想象以及对写法、无理而妙等手法,也属于抒情方法。

应该说,它包括表达技巧中的几乎所有的表现手法。

但要注意:一些写景技巧,如动静结合、正侧结合、多感官结合,又如个别修辞手法,它们都与表达情感关联性不够紧密而直接,一般不在抒情方法的知识系列中。

(二)两类易混的抒情方法1.借景抒情与借物抒情(1)借景抒情。

这是古诗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也是最重要的抒情方法。

虽说有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等几种形式,但从高中复习的实际看,都可叫借景抒情。

高考对它的考查,不只是在判断上,更是在景与情的关系和所要抒发的情感上。

借景抒情中的景与情的关系主要有三种: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乐景哀情(这时多答成“反衬”)。

理清了关系,才有助于理解所要抒发的情感。

①乐景写乐情。

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人用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图,抒发了自己经过战乱的奔波流徙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

②哀景写哀情。

如杜甫的《登高》,全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哀景)的描写,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哀情)。

③以乐景写哀情。

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更让人觉出无限悲凉。

④以哀景写乐情。

这一类比较少见,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中语⽂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般语⽂书中的现代诗歌也会讲解,也需要背,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诗歌深层次的情感,结合作者的背景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关于⾼中语⽂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家阅读参考学习!1⾼中语⽂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表达⽅式、表现⼿法、修辞⼿法、构思⽴意的技巧四⼤类。

(⼀)表达⽅式主要涉及抒情⽅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和描写⽅法【正⾯描写(明写)/侧⾯描写(暗写),⽩描/⼯笔,实写/虚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动景/静景,远景/近景】。

(⼆)表现⼿法包括⼀些具体的描写技巧【如衬托(正衬、反衬)、对⽐、渲染、⽩描、细节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俯仰结合、情景交融、乐景哀情等】;也包括形象意义的表现⽅式【如象征】;还包括材料的组织⽅式【如联想、想象】。

(三)修辞⼿法包括⽐喻、拟⼈、夸张、借代、对偶、排⽐、反语、双关、⽤典、设问、反问等。

(四)构思⽴意的技巧包括先景后情、以景作结、起承转合、抑扬、铺垫(蓄势)、照应、过渡、以⼩⻅⼤、借古讽今等。

2⾼中语⽂诗歌鉴赏表达的技巧1、衬托A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

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使所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可以是⼈烘托⼈,如《秦罗敷》中借“⾏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或者以景物烘托⼈物,如《琵琶⾏》中三次写江中之⽉,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琵琶⼥的技艺⾼超和⼈物凄凉孤独⽽悲伤的⼼情。

反衬,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作背景,烘托主体。

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实与虚等相结合,互相形成对⽐衬托,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如杜牧《⻬安郡后池绝句》最后两句:“尽⽇⽆⼈看微⾬,鸳鸯相对浴红⾐。

”以成双成对的“鸳鸯”衬托出⼈孤寂的⼼情。

如“蝉噪林愈静,⻦鸣⼭更幽”、“僧敲⽉下⻔”“⽉出惊⼭⻦,时鸣春涧中”等以声衬静,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寂静。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类答题技巧汇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类答题技巧汇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类答题技巧汇总(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4.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二)分析思路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表达技巧(艺术技巧)】1.诗歌表达方式:抒情、描写、记叙、议论2.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3.描写方法:(1)景物描写方法:A.描写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时间空间变化B.色彩运用:明暗对比、色彩对比C.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D.衬托渲染E.白描、工笔细节描F.修辞:比喻、夸张、拟人等G.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2)人物描写方法:(1)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肖像/神态描写、)、细节描写(2)侧面描写(3)正侧结合4.表现手法:衬托(烘托、反衬)、对比、象征、渲染、赋(铺叙)比兴、用典、以小见大、抑扬结合(先抑后扬、先扬后抑)、虚实结合、对写法(即对面落笔)、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怀古讽今,卒章显志等5.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顶真、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反复等。

6.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过渡、铺垫、伏笔、悬念等。

(三)答题步骤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答题示例例题1: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案:(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常见抒情方式辨析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常见抒情方式辨析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常见抒情方式辨析抒情方式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抒情方式的种类很多,而且有些抒情方式极易混淆,如情景交融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用典抒情与借古讽今等。

怎样区别这些容易混淆的抒情方式呢?本章节将为你讲述区别它们的主要方法。

一、情景交融与借景抒情的区别:“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必须暗含情,即所有景语皆情语也。

“借景抒情”者,抒情的一种方法,即借助于景物,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二者的共同点是,以抒情为中心。

其区别是,前者表面写景,实质写情;后者写景、抒情都是明写,只是景为由、情为根而已。

如: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里的开头两句是“借景抒情”,诗人借故都长安的残破景象,抒发了无限悲痛的心情:昔日的繁荣荡然无存,此乃安史叛军之罪。

这里体现了“景为由、情为根”的理念。

第三四句是“融情于景”,灾难中的春花感于时事,露水化眼泪;被战乱吓破胆的春鸟,闻声而心惊。

这里明写“花”与“鸟”,但是,一个“感”、一个“恨”字,却道破了句句在表现“人”即作者的情怀:此处的“景语”,都是“情语”。

前两联诗句,重点都在抒情,而所用方法却明显不同,可见杜甫的笔法是非常高明的。

二、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不同:(1)“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

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3)“托物言志”不在内容上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

诗歌鉴赏专题之表达技巧——抒情方式(优秀课件)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之表达技巧——抒情方式(优秀课件)答案
判断直接抒情的方法—— 判断方法:诗人在其诗歌中比较直 观地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 情,诗句中有直接表明情感的字、 词、句。
如:
杜甫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
独破死亦足” ,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 天下贫寒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
技巧类诗歌答题规范
• 【答题步骤】 • (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 法。 • (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 是用了这种手法。 • (3)析作用:此手法有什么样的表 达效果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①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 托物言志 ③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古抒怀、咏史抒怀 ④借典抒情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考试常出现类型
表达方式(抒情方式) 表现手法(描写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
结构技巧
记叙 议论
角度:上下、高低、俯仰、远近 描写 内容:所见、所闻、所感 表达方式 方法:正侧、虚实、动静、点面、 说明 白描、细节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 用典抒情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 间接抒情: 交融、 触景生情) 咏史抒情 托物言志
四句借蝉声远传,不需要凭借某种外物自能声 名远播的特点,表达出作者高尚的品格和自信 的人生态度。
练习巩固:
• •
• •
• 绝句二首 杜甫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诗歌中的一、二两句的作用。 答:一二两句采用了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反衬出全诗抒发了羁 旅异乡的感慨,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 • 画菊 郑思肖(宋末诗人)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说说诗歌是如何抒情的。 答: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用宁可在枝头枯萎也 不愿意飘落风中的菊花寄托了自己宁死不屈,坚守民族 大义的高尚气节。

高中诗歌鉴赏答题思路和破题技巧

高中诗歌鉴赏答题思路和破题技巧

高中诗歌鉴赏答题思路和破题技巧【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

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

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

(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

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赏析诗词名句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赏析诗词名句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赏析诗词名句【题文】古代诗歌阅读题中,诗句赏析题综合性较强,能够全面考查考生的鉴赏水平,因此,这种题型在近几年的高考卷中频频出现,而大多数同学在做题时不得要领,失分严重。

那么,该怎样做好这类题目呢?1. 从内容上赏析诗词名句诗词中有许多精辟独到的名句妙语,往往能使诗意深邃,形式优美,集中体现了语言的精妙。

这些诗词名句从内容上看,往往在“情、景、理、趣”方面有为人称道的地方。

在赏析时,如果是描写、抒情类诗句,就要赏析诗句的情与景,也就是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景,抒发了怎样的情;如果是议论类诗句,就要赏析诗句的理与趣,也就是阐释诗句述说了怎样的理,或给读者以怎样的启发。

要注意的是,有些描写的诗句中,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我们细细体味。

比如,陆游的千古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表达了出现扑朔迷离的情况时,只要锲而不舍就会出现新天地的哲理。

2.从手法上赏析诗词名句从手法上赏析诗词名句注意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1)描写的层面。

从描写方法看,我们要分析这句诗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如果是正面描写,还要辨明描写对象是人物还是景物,是人物就要考虑是否运用了动作、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是景物就要考虑是否运用了白描、工笔细描的方法;从描写角度看,我们要分析这句诗是否运用了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视听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衬托、渲染等方法,我们要特别留意诗句中表示颜色、声音、视线远近以及富有表现力的词,从这些词中找到赏析的切入点。

如2015年四川卷诗歌阅读题: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做这道题,要注意句中表示声音的词“风声”、表示颜色的词“月色”,从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衬托的角度进行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技巧之表达方式——抒情手法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技巧之表达方式——抒情手法

劣,但此处的哀景是为反衬作者杀敌报国的豪情的。

严酷的环境没有让他消沉,反而意气风发,愿意以身许国,杀敌建功。

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壮志豪情力透纸背这种方法能使诗歌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可以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借景抒情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把情与景分开写。

可以先写景,后抒情;或者先抒情,后写景。

也可以把景和情穿插起来写。

另一种是把景和情糅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种写法不必添加任何词语,我们就可以从作者描绘的景物中看出人物(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2)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

诗人本无所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却因身在一定的环境中,或因景的秀丽而欢喜,或因景的萧瑟而忧愁。

这种情是由景激发的,是景决定了情。

如因鸟语花香而怡然,因狂风暴雨而忧伤。

又如:①“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是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自然是触景生情。

②“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是一位姓秦的游人游西湖时面对岳飞墓很自然地产生的情感。

③再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阕:“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写的是作者一天之内所做之事,所触之景:清秋季节,独自泛舟,上西楼,见回雁。

但其中也有其所生之情:“谁寄”锦书,自然是无人寄锦书,表达的是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以及盼望其锦书而望断天涯的愁苦之情。

下阕以“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以花落水流之景喻人生、爱情、离别的无可奈何之感,从而触动作者所有情思。

往后五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转为完全的抒情,最后三句尤其精巧别致,在全篇景物描写的烘托下,只觉其愁思在眉头心间流动荡漾,有了更大的艺术吸引力。

(3)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在结尾处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抒情方式(讲解+练习)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抒情方式(讲解+练习)

第三步:实战演练 (只写出抒情方式即可)
演板人:______
阴雨 (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注】①元和十四年,白居易由江州司马诏授忠州刺史。本诗作于赴任途中。 ②北窗琴:晋陶渊明曾置无弦琴一张,又喜卧北窗下。 14.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此时此地景象:清晨,山岚雾霭十分浓重;
B.“独占鳌头”,借指居首位或第一名,肯定张可久在曲坛上的领袖地位。
C.从这首曲子的赞颂来看,作者多次把张可久与唐代“诗仙”李白相比拟。
D.全曲气势横溢,一片至诚,文词典雅庄重,行笔流畅,是颇具才气之作。
14. A “套曲”错,应为“小令”。
58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元代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由单支曲子组成,但可以重复;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15~16 题。
【双调】燕引雏 奉寄小山先辈
大食惟寅
气横秋,心驰八表快神游。词林谁出先生右?独占鳌头。诗成神鬼愁,
笔落龙蛇走,才展山川秀。声传南国,名播中州。
[ 注] 张可久字小山。大食惟寅,阿拉伯人,生平不详。
14.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套曲题为《奉寄小山先辈》,作者以后学的身份寄赠曲坛的宿老张可久。
答:①用典抒情。开头两句用典,是对张可久才气、文思的称赞,赞其是 一位才华横溢、文思敏捷的大手笔。②运用反问抒情。“谁出先生右?” 以反问句表述在词林中无人可匹比之意,起到特别强调的作用。③ 用典、
排比抒情。“诗成”三句用典,同时也是排比,赞美张可久的曲作的艺术 效果。④运用对仗直接抒情。最后两句直接赞扬张可久的名望之高,影响 之大。⑤借事抒情。全篇对张可久一生事迹作了高度概括,表达了对他的 仰慕之意。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抒情方式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抒情方式
答题规范:诗歌采用××方式,诗中××句表达了 诗人××感情。
间接抒情
• 判断方法:作为一种委婉含蓄的抒情 手法,诗人往往借助多种手段委婉地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说这 样的诗句中往往没有直接表明情感的 词、句。
借景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
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 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 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 情。)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 •这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 “情”,试分析本诗抒情的特色。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 效果? •请从情景角度鉴赏此诗。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这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1. ①本诗全篇的抒情方式(手法)是以乐景 衬哀情。②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 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秋之萧瑟。末 一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他 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解思乡之苦, 作者乡思愈浓。③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但 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 2. ①颔联、颈联借景抒情,承“物候新”展开 描写,借写他乡春色,暗点怀乡之思。②尾联则 直抒胸臆,点明“归思”的主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 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
如:
杜甫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
独破死亦足” ,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 天下贫寒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

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手法及技巧归纳篇

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手法及技巧归纳篇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篇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因事抒情抒情方式乐景乐情借景抒情哀景哀情间接抒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1例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例2:杜甫《倦夜》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问: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答: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2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①因事抒情:例3: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例4: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②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衬哀情:例5: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后两句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

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

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哀景衬乐情:例6 :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

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 高考复习(高三)

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 高考复习(高三)

教学目的:1.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着重借景抒情的方式2.学会运用必备的答题技巧有条理规范的答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抒情表意是诗歌的核心和归宿。

鉴赏古代诗歌,无论试题作何要求,都要达到情意层面,否则,无法正确理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而要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又有必要了解诗歌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

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学会运用必备的答题技巧有条理的答题三、鉴赏理论指导诗歌表达思想感情,主要有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先秦诗歌和后来的乐府民歌直抒胸臆的较多。

(课本举例)A、刘兰芝用“君当作磐石,妾当作-------”来直接抒发自己对爱情的执着。

B、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直接抒发了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包含着对友人处境的担心以及对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C、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接抒发了诗人傲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3)看看如下诗句属于哪种抒情方式A、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借景抒情。

作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B、赵师秀《约客》中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借事抒情。

通过“敲棋子”这个细节动作,将诗人焦躁而期望的心情刻画得细致入微。

C、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托物言志。

通过刻画梅花淡雅朴素,高洁清秀的特点,抒发了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高洁的操守。

D、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借古抒怀。

借周瑜借得东风一举打败曹操一事来抒发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诗中最后两句,世称绝妙。

它的意思是说赤壁之胜全属侥幸;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那么东吴将曹操所灭,二乔也将被虏而藏在铜雀台中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表达技巧四大方面:一、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二、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 白描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比喻(比兴) 夸张借代四、行文结构:过渡铺垫(伏笔)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①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②衬托。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可以是人烘托人,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或喜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③含蓄。

含蓄顾名思义,不直说、不明说,委婉曲折地表达主观感情。

④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及技巧一、答题基本方略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高中语文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1.抒情言志的方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三)语言方面: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

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三、语文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一)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题文】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其中诗歌的重要特点就是抒情,因此诗歌的抒情方式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的重中之重。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都有对抒情方式的考查,因此在备考中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应熟练掌握抒情方式的内涵和高考命题、答题规律。

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情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 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这首词写梦忆江南,李煜降宋后,悔恨长伴,追忆不断“多少恨”直接抒发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指通过对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间接抒情的类型与示例:1.触景生情是指人物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了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

情因景起,先有景后有情。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首句从闺妇“不知愁” 说起;第二句承上“不知愁”来;第三句转出“忽见”二字,正是“杨柳”勾起了少妇的情思,触景生情,产生怨恨之情。

2.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

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

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

人物是将军和征夫。

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

饮浊酒,愁不能寐。

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3.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一般情况下,有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以乐景衬哀情,哀景写乐情,以景结情5种写法。

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比较常见,这里重点介绍后三种。

(1)乐景衬哀情:例:谢亭送别唐谢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2)哀景衬乐情:例: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

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

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3)以景结情这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例: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结句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让人产生诸多情思:或是无限的乡愁或是立功边塞的雄心或是对于现实的忧怨。

4.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诗人借富有特征的事物来寄托、传达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例: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

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5、借叙抒情所谓借叙抒情,指诗人对某事或某人充满激情的时候,便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感情熔化于对具体事件的叙述中,借叙述来抒发自己难以遏止的感情。

如:怨词二首(其一)崔国辅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这首诗借叙事表现了宫女的凄凉怨情。

6、借议抒情借议抒情,指在诗歌中,诗人往往在叙事写景的基础上,通过议论来抒发思想感情。

这是一种依附于事理的抒情,诗人为了抒情的目的,“寓情于理”,其中的议论表现出诗人对客观事理认识感受后的情感判断和情感评价,与单一的议论不同,不重在摆事实、讲道理。

如: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诗中“无情最是台城柳”是议论,诗人说“台城柳”“无情”,是拿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朝豪华作对比,台城堤柳,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它堆烟叠雾,容颜未改,春来依旧绿遍十里长堤。

在这里,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

7、用典抒情用典抒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情。

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

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诗用了如下典故:(1)孙仲谋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怀念,表达了收复失地的理想。

(2)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北伐的决心。

(3)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诗人将今昔对照,内心沉痛。

前三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主战派的期望,还借此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进行讽刺和谴责。

(4)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这一典故,借古讽今,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

(5)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尽用人才的慨叹。

8、借古讽今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

如:绣岭宫词李洞春日迟迟春草绿,夜棠开尽飘香玉。

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一位白发老翁唱太平曲,意在借古讽今。

借开元盛世反衬僖宗的荒淫昏朽,表达人们对太平盛世的思慕,对危机深重,国势飘摇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三、高考抒情技巧设问模式提问方式: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这首诗是如何(明确手法)来抒情的?四、高考抒情技巧一般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抒情手法。

(给了明确手法的此步省略)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怎么用的这种手法。

第三步若是间接抒情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是什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五、赏析范例(2016·朝阳高三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题。

青溪王维言入黄花川,每逐①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②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③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①逐:循、沿。

②趣:通“趋”。

③澹:安静。

王维在诗中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对青溪的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抒情手法。

①借景抒情。

②直抒胸臆。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怎么用的这种手法。

①借景抒情。

青溪流过乱石时水声喧腾,而流经松林时却没有声息,与松林相映,色调优美。

水波荡漾,浮着菱角和荇菜,清澈的溪水倒映着芦苇。

②直抒胸臆。

最后四句直接抒情。

第三步若是间接抒情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通过对青溪幽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青溪的热爱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①借景抒情。

青溪流过乱石时水声喧腾,而流经松林时却没有声息,与松林相映,色调优美。

水波荡漾,浮着菱角和荇菜,清澈的溪水倒映着芦苇。

诗人通过对青溪幽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青溪的热爱赞美之情。

②直抒胸臆。

最后四句直接抒情:我的心平素已习惯闲静,淡泊的青溪更使我忘忧。

让我留在这盘石上好了,终日垂钓一直到生命尽头。

【学以致用】1.(2016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2)从“切合题目”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2.(2016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问题: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3.(2016·九江高三检测)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①宋之问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①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写北岭北驿的一首律诗。

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

②阳月:农历十月。

问题: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诗歌的颈联作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题: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