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地方政府管理的范围
第五章 政府间关系 地方政府管理
2、立法控制 立法控制包括两个基本方面:第一,中央政 府通过规范地方政府权限行使的各种法律, 要求地方政府遵循。第二,中央政府监督地 方政府的立法。
3、行政控制
行政控制则是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活动过程中 所进行的经常性控制,通常是由中央行政机关 行使这种控制。 由于地方政府所承担的事务性质和各国具体情 况不同,行政控制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事务上 呈现出差异。
中央与地方权限的划分,涉及两个领域:政治 的和行政的。政治领域内的权限划分有两种情 况,一种涉及到主权,反映在联邦制国家中; 另一种与主权无关,反映在单一制国家中,表 现在中央政府与混合体地方政府、自治体地方 政府的关系上。 中央政府与行政体地方政府不存在政治领域的 权限划分问题。
行政方面的权限划分表现为国家对社会公共事 务的权限划分:谁对这些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 做出决定,谁去执行决定和进行管理。
与国家整体利益相关事务、与当地居民利益相 关、与国家整体利益相关但须在地方执行实施。
2、联邦政府权限的来源
成员政府的权限是自身固有的,并不来自联邦政府; 相反地,联邦政府的权限则来自于成员的授予。成 员政府基于建立联邦的目的,将与之有关的部分主 权授予联邦政府。在成员政府管辖的地域内,成员 对其保有的权限,拥有最高的权威,即拥有相对的 主权。 联邦政府与成员政府的权限划分以宪法规定的形式 进行。
1992年,浙江对13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进行扩 权,扩大了县级政府机关在基本建设 、技术改造 和外商投资等项目的审批权。 2002年8月17日,313项属于地级市经济管理的 权限被下放到20个县级行政区头上。涵盖了计划、 经贸、外经贸、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等12大类 扩权事项。 随后一条更显决心:对国务院有关部委办文件规定 的,须经市审核、审批的事项,原则是也要放。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第五章)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
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地方各 级人民政府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 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中央人民政府的 领导。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
(一)合议制领导体制 在1982年以前,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 行的是合议制领导体制。
5.4 县级人民政府
一、县级人民政府的范围 县级人民政府是指行政级别上相当于县一级的行 政机关,主要包括县人民政府、市辖区人民政府、 县级市人民政府。 (一)县人民政府 (二)市辖区人民政府 (三)县级市人民政府 (四)自治县、自治旗人民政府 (五)直辖市的街道办事处、特区、工农区、林区 等政府
(4)依照法律的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国 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5)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 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 体育事业、环境和资源保护、城乡建设事业和财 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 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6)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 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 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 和其他权利。
五、省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1954年地方组织法规定,省、自治区的人
民委员会在必要的时候,经国务院批准, 可以设立若干专员公署作为派出机关。 1975年宪法取消了省政府派出机关的设置, 规定在省、县之间设地区人民代表大会和 革命委员会,作为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1978年宪法和1979年地方组织法规定, 重新恢复行政公署作为省级政府的派出机 关。
我国经济特区政府有四种行政管理体制模式: (1)副省级特区由地方政府全面管辖。(深圳市) (2)珠海、厦门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隶属所在市人 民政府统一管理。 (3)汕头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由广东省授权,相对 独立,不隶属汕头市人民政府管辖。 (4)海南省级地方政府管理海南大特区。
中国地方行政组织构架
中国地方行政组织构架中国是一个国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拥有辽阔的国土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因此地方行政组织的构架十分复杂且丰富多样。
地方行政组织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具体的地方事务管理和服务。
本文将从地方行政组织的概念、职能、分类和构架等方面介绍中国地方行政组织的构架。
一、概念与职能地方行政组织是指国家对地方行政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包括地方政府和地方行政机构。
地方政府是指代表国家管理一个行政区域的政权机关,包括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行政机构是指在地方政府领导下,进行具体的行政工作的机构,包括各级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
地方行政组织的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执法管理:地方行政组织负责对地方行政事务进行管理和执法。
2.行政服务:地方行政组织负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的服务。
3.公共管理:地方行政组织负责管理行政区域内的公共事务,包括交通、环保、城市规划、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4.地方立法:地方行政机构负责对地方行政事务进行规范和制定地方法规。
5.维护社会稳定:地方行政组织负责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
6.其他职能:地方行政组织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如统计、档案管理、宣传等。
二、分类根据中国地方组织的性质和功能不同,可以将地方行政组织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政府组织:政府组织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一种,是代表国家行使行政职权的机关。
政府组织包括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区级政府等。
2.党政组织:党政组织是指以党和政府为主体的组织,其任务是在实现党的基本路线、纲领和决议的基础上,代表国家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党政组织包括党委、政府、人大和政协等。
3.职能性组织:职能性组织是指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主要从事专门工作的机构。
职能性组织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环保等方面的机构。
4.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具有一定独立法人资格,主要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主要包括公立学校、公立医院、公共图书馆等。
地方政府学重点整理
地方政府学重点整理第一章1.地方政府的界定:从内涵上讲,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对称,是中央政府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负责行政工作的国家机关。
从外延来看,在单一制国家,它包括全国中央政府之外的各级政府;在联邦制国家,它包括联邦政府的直辖政府和联邦成员的下级政府。
2.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地方政府的权力不具有主权性,是中央政府依法设置的,中央政府可以依法对其予以变更或撤销。
地方政府的权限是局部的。
第一,权限所及地域范围是局部的;第二,权限所及的权限是局部的。
地方政府的职责是完成地方社会管理。
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环境、生产环境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事务是基层政府管理和服务的主要职责。
第二章1.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建立政权和巩固政权,依据领土大小、自然环境、政治、经济及文化状态、民族、人口分布、历史传统、军事防御、国家发展战略等因素,将领土进行合理的分级划分,并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构成一国的地方行政建制的一种有意识的国家行为。
2.行政区划的结构要素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行政区划是一个包含地方行政建制、地方行政单位和地方行政区域三者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的概念。
.地方行政建制:国家设置的组成国家的结构单元,是一定地域和居民组成的政治实体。
地方行政单位: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置的治理该国结构单元的一级政府,是该单元各地方国家机构组成的整体。
地方行政区域:国家为推行政务而划分的有确定界线的区域。
三者关系地方行政建制在这三者中最为稳定,或设或撤。
地方行政单位在建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出现两个方面的变化:其具体组成的地方国家机关的改革,或其行政隶属关系的改变。
行政区域是最易改变的,在同一地方行政单位管辖下,边界调整或下属行政单位的改变,都可以导致行政区域的改变。
3.影响行政区划的因素:自然环境对行政区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国家的大小是行政区划的基本依据第二,许多自然地理物常常成为行政区划的边界、政治因素对行政区划的影响。
中国的地方政府与地方治理
中国的地方政府与地方治理地方政府是中国国家政治权力机关在地方层面的组织和管理机构,负责地方行政管理和公共事务的运行。
地方治理是指地方政府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管理和调控。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广阔领土的国家,中国的地方政府与地方治理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一、地方政府的组织与职责中国的地方政府按层级划分为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分别对应省、市和县。
地方政府在中国的政治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很强的行政权力。
地方政府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1. 经济发展:地方政府负责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吸引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2. 社会事务:地方政府负责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事务的规划和管理,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3. 建设规划:地方政府负责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以提高城市化水平和生活质量。
4. 环境保护:地方政府负责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
5. 公共安全:地方政府负责公共安全事务,包括保护社会稳定,打击犯罪,维护秩序。
二、地方治理的特点与挑战中国的地方治理具有以下特点:1. 多层级管理:中国地方治理采用多层级管理模式,不同层级的政府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形成有效的决策和执行机制。
2. 基层自治:中国注重基层自治,通过村委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组织,鼓励居民参与决策和事务管理,提高社会治理的民主和透明程度。
3. 地方特色:中国各个地方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资源禀赋,地方政府需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和治理。
然而,中国的地方治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地域差异巨大,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发展差距,地方政府需要兼顾不同区域的需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 政绩考核压力:地方政府在考核体系中往往受到经济指标和政绩的约束,容易导致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和短期效益,忽视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
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行政区划的管理,保障行政区划的稳定和统一,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行政区划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领土完整;(二)有利于行政管理、经济社会发展;(三)有利于历史传承和文化保护;(四)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五)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三条行政区划管理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行政区划的设立、调整、变更,应当依法进行;(二)行政区划的设立、调整、变更,应当经过相应的法定程序;(三)行政区划的设立、调整、变更,应当充分考虑历史、民族、地理、经济等因素;(四)行政区划的设立、调整、变更,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方面和人民群众的意见。
第四条国务院设立行政区划管理部门,负责全国行政区划的管理工作。
国务院行政区划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二)负责全国行政区划的设立、调整、变更的审批;(三)负责全国行政区划的调查研究、规划编制和实施;(四)负责全国行政区划的监督检查和行政复议;(五)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行政区划管理工作。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相应的行政区划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区划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行政区划的设立、调整和变更第六条行政区划的设立、调整和变更,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符合国家行政区划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二)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三)符合历史、民族、地理、经济等因素;(四)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五)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行政区划的设立、调整和变更,应当依法进行,具体程序如下:(一)提出申请。
提出行政区划设立、调整、变更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国务院行政区划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附具有关资料。
(二)审核。
国务院行政区划管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第五章五代及宋的行政管理
第五章五代、宋的行政管理一、中枢机构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有枢密院、中书门下和三司使。
枢密院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和皇帝共同决策,并拥有军务方面的执行权。
中书门下则是一个行政执行上的综理机关。
三司使可单独与皇帝商议财政方面的决策,并负责财政事务的执行工作。
二、二府三司制两宋时期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以强化的时期,皇权高度发展,宰相权力则进一步遭到削弱。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文、武,后人称之为“两府”,另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司使,又称“计相”。
故一般将宋代中央行政体制称为二府三司制。
北宋初年,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场所,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宋初宰相制度是一种集体宰相制,群相轮流值日掌印。
后又增设参加政事为副宰相,与宰相轮流掌印,形成正、副宰相制。
正、副宰相制仍然是一种集体相制,正、副宰相之间相互牵掣。
宋代还设置了另外两个中枢机构与分宰相之权,即以枢密院执掌军务,三司使执掌财政,这使宰相的权力大为缩小,所受的牵掣进一步加大。
枢密院是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关,"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
枢密院长官称枢密使,或称知枢密院事,副职为枢密副使。
三、宋代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概述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二百余年藩镇割据局面以后建立起来的宋王朝为了避免重蹈唐末五代地方割据之祸,在地方行政体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形成路、州、县三级行政区划的管理体制,在各级地方官员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制约关系。
四、路北宋初年,州、府、军、监总数超过三百,管理幅度显然过大,需要在管理层次上进行调整,故从至道三年(997年)起,在府、州之上增加路一级行政区划。
路仅是一个遣使级的行政层级,其本身十分不规范,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一路中无主管机构,实行分权制管理方式,分别设置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转运使司,各司互不统辖,互相制约,直接对中央负责;二是四监司辖区并非完全吻合,交叉治理之处甚多,且侧重于监察权,明确称为“监司";三是监司长官职位的临时性。
地方政府治理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地方政府治理》课程学习指导书⏹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1、《地方政府治理》的课程内容:《地方政府治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介绍地方政府治理的基本原理、环境、机制以及行为,重点介绍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运行机制和政治过程、地方政府及其治理的特点以及地方政府未来治理的新模式。
该课程注重基础性,突出地方政府治理的基本原理与模式。
课程的主要内容总体上分为五个主要部分:(1)地方政府组织结构与基本职能。
主要介绍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层级结构、功能结构、权力结构、地方政府的职能界定、职能划分与职能转变。
(2)地方政府的管理范围与方式。
主要介绍地方政府内部管理、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地方政府管理的具体方式等。
(3)地方政府治道变革。
主要介绍地方政府治理的理念更新、地方政府治理的社会生态环境等。
(4)地方政府的法制架构与财政体制。
主要介绍地方立法体系、地方司法体系、地方行政执法体系、地方财政预算、地方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等。
(5)地方治理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创新。
主要介绍地方多中心治理的理念、地方社会资本的培育、地方公共组织网络体系的构建、地方治理的制度创新经验以及目标模式等。
2、学习基本要求:《地方政府治理》课程注重专业性与基础性。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地方政府治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地方政府及其治理行动的特点,具备从事地方各级政府工作或其他相关部门工作的能力,提高服务于地方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地方政府未来治理的新模式。
⏹课程学习进度与指导章节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学习指导第一章地方政府的基本范畴与历史沿革2学时以课件学习为主,重点理解地方政府的基本内涵与外延、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以及中国地方政府的历史发展。
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注重用历史的视野来观察地方政府。
第二章* 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4学时以课件学习为主,重点了解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层级结构以及功能结构,注意从总体上树立系统、整体的观念来理解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
地方政府管理PPT培训课件
02
地方政府管理的主要内容
负责制定城市规划方案,监督城市建设活动,确保城市有序发展。
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
维护和管理地方公共设施,如道路、桥梁、公园、图书馆等,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公共设施管理
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监管环境污染源,保护地方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管理
负责地方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管理,保障居民健康权益。
回应性服务
服务原则
绩效管理
推行绩效管理,对政府工作进行科学评估,提高政府工作效能。
行政效率
地方政府应优化行政流程,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创新驱动
鼓励政府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效率原则
04
地方政府管理的体制与机制
1
2
3
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是指地方政府在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的地位、职能、权责及组织形式等。
机遇
地方政府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地方政府管理需要不断深化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的方向包括简政放权、优化政府职能、加强监管和服务等。
在改革的基础上,地方政府管理还需要不断创新,探索适应新形势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创新的方向包括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治理、多元化参与等。
地方政府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方向
促进政府形象建设
地方政府管理的重要性
地方政府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地方政府管理
古代地方政府管理以人治为主,行政效率低下,缺乏法制约束。
近代地方政府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制的完善,近代地方政府管理逐渐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
现代地方政府管理
现代地方政府管理强调服务型政府建设,以满足人民需求为核心,注重行政效率和透明度,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
地方政府学复习重点
地方政府学——60分第一章绪论一、地方政府学的含义P4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二、地方政府学的基本特点P81、地方政府拥有的权力不具有主权性;2、地方政府的权限是局部的;3、地方政府的职责是完成地方社会管理;三、地方政府学的分类1、按地方制度的不同安排,地方政府可分为三种类型:行政体地方政府;自治体地方政府;混合体地方政府; 1行政体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任命产生的地方政府;它不存在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当地居民利益和意愿的地方权力机关,只存在一个作为中央或上级政府下级机构的行政机关;行政体地方政府实质上只是一个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2自治体地方政府是由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国家部分地域的居民,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组成地方自治社团,选举产生治理本地域社会公共事务的地方政府;由地方自治社团成员即当地居民选出的地方政府,依据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自治事务范围内,按照并代表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愿望,处理地方社会公共事务,独立地行使职权,只对选举产生它的当地居民负责;3混合体地方政府也是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的,但它的行政机关同上级政府的行政机关之间却存在着不同形式的上下级关系;将这类政府称为混合体地方政府,是因为:从这类地方政府的产生看,它相同于自治体地方政府,不同于行政体地方政府;但从它的行政机关与其他政府中央或上级政府的行政机关之间关系看,它又相同于行政体地方政府,不同于自治体地方政府;2、从行政区划单位设置的目的看,地方政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般性地方政府;特殊性地方政府;结合我国国情,按照行政区划的设置目的,地方政府又可以细分为四种类型:一般地域型;民族区域型;城镇型;其他特殊型1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在于:第一,它是纯出于地域治理需要而设置的地方政府,对它不存在其他特定需要;第二,它所辖的地域范围,通常都包含城镇地区和乡村地区,即便出现为城镇地区专设的地方政府后,除部分基层地方政府外,其他地方政府和大多数高层地方政府仍然是兼辖城乡的地域性政府;第三,这类地方政府所在的行政区划单位,设置时不存在某种特定的要求,如关于人口数量或经济发展程度的要求这不同于城镇地方政府,或关于民族构成比例的要求;2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单一制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的特殊性地方政府;国家建立这类地方政府的目的,是期盼通过这类地方政府的活动能有效地落实国家的民族政策,维护少数民族的权益,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从而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的统一;因而这类地方政府的活动,除去实现一般性的地域治理职责外,更重要的在于通过政府的有效活动来落实国家的民族政策3城镇型地方政府是基于城镇地区管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在城镇地区专门设置的一种地方政府;国家在城镇地区设置不同于一般的特殊性地方政府,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第一,由于城镇是非农业居民密集地区,居民生活的高度社会化,以及城镇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水平通常都高于其邻近地区,且发展变化迅速,因而引发了一系列基于城镇特点的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需求,这种需求随城镇发展而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如若国家不能及时妥善满足这种需求,则极易产生城镇社会的混乱,以至动荡不安和社会的不稳定,进而影响国家的政治统治;第二,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城镇对邻近地区产生的多方面影响,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呼应;在这种情况下,城镇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导致城镇地区的社会混乱,其后果必然会迅速波及其邻近地区,进而影响整个国家;4其他特殊型地方政府包括为政治需要而设的特殊型地方政府和为行政管理需要而设的特殊型地方政府;3、根据地方政府在层级结构体系中所居的位置,地方政府可分为三种类型1高层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直接监控的地方政府,所在的行政区区划单位,使构成国家的结构单元,具有极强的政治性质;2基层地方政府处于层级结构最底层的地方政府,在它的辖域范围内,不再存在更低层的地方政府;3中层地方政府介于高层和基层之间的具有连接与中转作用的地方政府四、地方政府的作用P111、对国家政治统治的持续和稳定有重要的影响;2、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加强和发展;3、有利于中央政府完成对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4、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5、有助于形成凝聚地方居民向心力的共同体,从而促进地方的社会进步;五、地方政府的产生与发展——会有小题第二章地方政府的权力与单位一、地方政府的权力的来源P651、全国人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2、全国人民→中央政府→地方居民→地方政府二、地方政府的权力的构成P64地方政府在行政区域内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应该如何治理本行政区域,如何实现本行政区域的治理,以及如何通过对本行政区域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来完成这种治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构成了地方政府的三种权力:议决权,执行权和行政权;1、议决权是决定如何治理本行政区域的权力,亦即通过商议共同做出治理本行政区域决定的权力;2、执行权是如何实现本行政区域治理的权力,亦即在明确居民意愿与利益后,通过具体的行动,采取相应措施以实现这种意愿与利益的权力;3、行政权是对本行政区域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权力;三、地方政府的权力体制一地方政府权力体制概述 ask:制度、体制、机制1、地方政府权力体制是指有关地方政府权力在政府各机关如何分配,由何种机关行使何种权力的制度系统;2、地方政府权力体制形成的因素1权力行使的特性 p692政治理念3、地方政府权力体制的特点 p701不一定同国家的权力体制相同2同一个国家的地方政府,其权力体制可能并不相同3一般来说,基层地方政府当其规模不大时,大都采用议行合一甚至绝对议行合一体制二议行合一体制美国的议会经理制P72重中之重——30分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在议决权和执行权配置上,或者议决权和执行权由同一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或者由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及由其产生并对其负责的执行机关分别行使;依据议决权和执行权配置的差异,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又分为绝对议行合一体制和相对议行合一体制两种;1、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绝对议行合一的地方政府,是指议决权和执行权由一个机关统一行使的地方政府,这种地方政府只存在一个由选民选举产生的机关议会或委员会,它同时直接拥有议决权和执行权,还直接承担对本行政区域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责,执掌行政权;因此,地方政府的议决权、执行权和行政权由同一个机关执掌;这类体制的地方政府所辖地域和居民规模大多比较小,较典型的模式是英国的议会委员会制和美国的委员会制;2、相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与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相比,相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权力配置具有不同特点;在这种体制下,选民选举产生一个议决机关,同时统一行使议决权与执行权两种权力;还存在一个负责统一领导地方行政事务的机关,行使行政权;地方政府的权力由两个机关分别行使;该种体制的具体模式有美国的议会经理制和德国的市行政主任制;三议行分立体制美国的强市长议会制美国的议会经理制P73重中之重——30分议行分立体制将地方政府的议决权和执行权交由两个不同的机关分别行使,而行政权由承担执行权的机关行使;在实际运作中,议行分立体制的地方政府又分为绝对议行分立体制和相对议行分立体制的地方政府;1、绝对议行分立体制的地方政府绝对议行分立体制的地方政府,由议决机关和执行机关组成;它们都是由选民直接选出,彼此不存在产生与负责的关系,由两个权力中心各自独立行使议决权和执行权;行使执行权的通常是一个执行长官,同时行使行政权,成为地方行政首长;绝对议行分立体制下的地方议决机关与地方执行长官行政首长之间的关系,由于权力制衡程度的差异,形成若干种具体模式,如美国的强市长议会制和日本地方政府的权力配置;2、相对议行分立体制的地方政府与绝对议行分立体制相比,相对议行分立体制的地方政府,具有这样的特点:选民只投票产生地方议会,由议会依法选举产生一位行使执行权的地方长官;地方长官负责领导地方行政部门的工作,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议会干预,议会也无权罢免他;在这种体制下,议决权由议会行使,执行权和行政权由地方长官行使;法国城市政府采用的市长议会制就属此种体制;四双轨体制双轨体制地方政府的主要特征是: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存在两个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行政机关,一个是经由行政区域地方政府议决机关选举产生的行政机关,另一个是由国家在该行政区域设置的国家行政机关;双轨体制的地方政府主要有行政并列制、国家代表制和双重领导制等模式;五中国地方政府权力体制1、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国家的根本制度;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并将全部国家权力交给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只有一个中心,即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从权力结构体系看,中国是一个“议行合一”的国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务院,国务院是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也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执行权和行政权由同一国家机关行使;2、中国地方政府根据权力来源可以分为两种:混合体地方政府,中国大陆各地方政府属于此类双重领导体制;自治体地方政府,目前即港澳特区政府;3、中国地方政府在权力配置上同中央政府是一致的,也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只是中国在国家组织体制内部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领导体制;这一体制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既是同级地方人大的执行机关,也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因而各级人民政府之间存在上下隶属的行政关系,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是中央和上级人民政府的下级机关,国务院是国家的中央人民政府;同其他国家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体制相比,中国地方政府属于相对议行合一体制这一类型,但同时又具有双轨体制的特点;四、地方政府单位的含义国家按地方行政建制设置的治理所辖地域的政府单位,它是由相应的国家机关组成的整体;五、中国地方政府单位1、中国地方政府单位构成1混合体地方政府单位,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政府构成;2自治体地方政府单位,由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立法会构成;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规模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和会期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3、地方各级行政机关1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组成与任期2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六、行政三分制指什么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三重结构;必考行政三分制:将“政府”职能部门分为决策部门、执行部门、监督部门三大板块;决策局只有决策权而没有执行权,执行局只有执行权没有决策权,监察局和审计局将作为监督部门直属市长管辖; “行政三分制”的核心在于“决策权在决策局,执行权、审批权在执行局”;决策部门和执行部门之间,以“行政合同”或“绩效合同”确定双方的权、责关系,监督部门则依此合同文本行使督察之职;中国地方政府的三重结构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结构,不仅包括地方政府之间的层级结构,还包括地方政府与其相应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以及与中央政府国务院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概括为:一地方政府与其相应层级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形成了“党政结构”;二地方政府与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形成了“宪政结构”; 三地方政府与上级政府之间形成了“科层结构”;在当代中国的地方政府运行中,党政结构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科层结构功能发挥往往也借助于党政结构;在这三重结构下,地方政府机构之间形成了三种关系,上下关系科层结构、平行关系宪政结构、交叉关系党政结构;三重结构使地方政府在运行中既具有合力也带来了摩擦力;党政关系体现:首先是按照政权层级平行设置各级党组织,即设置各级党委;其次,在各类国家机构,如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者,都设置党组织,即设置党组;一般是部门的行政首长兼任党组书记;再次,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在接受同级党组织领导的同时,还接受来自职能部门的上一级党组织的领导;优点:这种党政关系结构,使各级党委成为当地事务的重要协调机构,而党委的集中决策有利于政令的统一和管理效率;“通过党组织进行各部门间有力的协调,党的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是协调的组织体制保障,民主集中制的党的组织原则是协调的制度保障,下级服从上级是协调的纪律保障;”引自于沈荣华:中国地方政府学问题:第一,地方各级党委的决策和执行过程往往集中在党委的一把手和其他少数人手里,易于导致决策失误和腐败现象;由于组织和个人身份难以界定清楚,领导者的个人意志可能会以组织决定的面目出现,容易出现假公济私、任人唯亲等问题;第二,由于地方各级党委是权力的中心,不仅进行重大问题的决策,还进行具体问题的决策和执行,造成党政权责关系的模糊和紧张,妨碍地方政府机关形成独立的工作系统;前景:党政分开,改革以来,地方各级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党政分开的实验,如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将地方各级党政的一把手分开,即不兼职;,撤销“对口部”;减少专职书记等等,但是在中国,党政分开依然是一个存而不论的两难问题;按照当局的比较统一观点是,党政不能绝对分开,但党政在职责上有一定的界限,主要为:第一,规范党政的职责范围,党决定重大事务和方针;第二,党政关系应该走上法制化和程序化;第三,将党政关系在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的框架下进行定位; 问题还是存在宪政结构宪法规定的地方权力机关法定的“决定权”与党的“领导权”之间缺乏明确界定能否明确界定呢,容易导致地方政府行为的困境;首先,在市场经济发达、利益结构分化的地区,地方利益意识觉醒,公民参与的积极性逐步增强,往往围绕地方人大开展激烈的利益表达和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使得党的领导权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党的协调能力受到影响;其次,但更多的情况是,党的领导权事实上超越地方权力机关,造成地方利益表达机制的集权化,也造成地方民主参与的不足;科层结构在我国,地方政府的科层结构的问题突出的表现为“条条”“块块”之间的矛盾;块块结构是指一级地方政府对所管辖区域的各方面事务所实行的综合管理体制,体现为一级地方政府内部按管理内容所划分的不同部门或机构;条条机构是指从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或机构到地方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或机构的垂直业务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在权力下放过程中,随着地方财政权和企业管理权的扩大,管理体制开始从原来的条条为主逐渐变成了块块为主;促进了地方政府自主行为的发展,有利于地方政府创新;但是,条块矛盾依然存在,在区域发展和协调的背景下,片面的强调地方政府的自主行为不利于整体效率的提高;党组党组不是一级党委,是上级党的委员会在非党组织中的派出机关;党组成员由批准成立党组的党的委员会指定,党组必须服从批准它成立的党的委员会的领导,代表上级党的委员会指导本机关和直属组织内党的工作;这是党组的特殊性质;党组和党的委员会的主要区别有四个方面:1党的委员会是由党员大会或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党组则是由党的委员会决定;2党的委员会可以批准接收党员,党组不能;3党的委员会可以决定或批准对党员的纪律处分,党组一般不能直接决定或批准对党员的纪律处分;4党的委员会可以召开党代表大会党员大会或代表会议,选举出席上级党代表大会的代表,而党组不能召开这些会议;5党的委员会与下属单位党组织是领导关系,党组与下属单位党组织是指导关系;第三章地方政府职能一、地方政府职能的制约因素P1081、地方政府自身的能力2、地方政治制度3、经济体制4、社会发展水平5、地方政府的辖境及其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条件6、地方政府的财力二、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特性P109双重性、差异性、局部性、服务性、规范性三、发达国家地方政府职能的特点P1121、这些国家大都采用地方自治体制,各级地方政府在政府职能承担上采用“职能分工”模式,分别有各自专有的职能;2、地方政府基本上不承担政治性职能;对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社会事务进行公共管理和提供服务,是地方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3、在经济事务各方面,地方政府不承担主要职责,相关机构的设置也很少,其工作内容也以提供相应的服务为主;4、近年来呈现的新特点:加强区域规划、重视环境保护、改善公共基础设施的提供、突出职业教育与培训、参与领土整治;四、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未来趋势P1241、在职能内容方面,定位将日趋明确;2、在职能实现模式方面,将从管治型转向服务型;3、在职能目标方面,将从追求效率、追求社会效益,进而发展为追求综合效益;第四章地方政府关系一、地方政府关系的含义地方政府纵向的上下关系、横向的左右关系以及与无隶属关系的不同地区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关系,是地方政府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二、地方政府关系的影响因素P1281、经济结构影响2、政治结构影响3、历史传统影响4、环境变化影响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类型从静态意义上讲,我们一般可以把国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结构划分为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和均衡型三种模式;P1301、中央集权型模式中央政府基本上垄断了所有的重要权限,地方政府只是中央政府派生出来的政府体系,或者说,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在地方的代理人;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对中央政府负责,接受其控制和监督;为了保证地方政府的这种角色定位,中央政府一般都建立了各种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体系,从而保证了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绝对服从;集权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基本特征就是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是一种单向式的自上而下的等级权力体系;2、地方分权型模式地方政府的权力主要不是来自中央政府的授予和让渡,而主要来自地方民众,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员是通过地方选举产生;地方政府拥有较多的地方自治权,如立法权、行政权、执行权、维护公共安全权、改良社会设施权、发展社会福利权、财政权等等;因此,在地方分权型的国家里,地方政府往往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与中央之间不是被控制与控制的关系;3、均衡型模式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配制的适度性与选择性,即通过法律的形式对两者之间的权限进行明确的界定,从而保证中央政府与地方权力的有效均衡:一方面体现中央政府集权的选择性,这些权力主要是涉及整个国家的全局利益和至高的利益,如主权和安全方面的权力等;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拥有仅涉及地方利益的各种权力;四、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P1331、控制的原因1、各国政府社会管理与服务的职能的扩大,而这些职能中的大部分是地方政府承担;与此同时,随民主政治在地方的发展,原由中央政府承担的某些职能也转移给了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扩大了的职能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全国性的性质,中央政府必须对此制定相应的统一标准供各地遵循,以防止可能因此出现的影响全国稳定的混乱;2、各地方政府所能用来履行其职权的资源很不一样,地方财力有时相差悬殊;为了使国内各地居民的生活在全国范围内大体保持均衡,要求各地方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与服务等方面应有一个大致相差不多的水平;为保证中央财政资助的有效使用,中央政府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3、地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地方政府权限的增加,除导致地方政府作用充分发挥外,也会导致地方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如过分重视本地的地方利益,漠视甚至损害全国利益,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地方分离主义倾向;2、控制的目的1、仅力求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的消极目的2、在稳定基础上为寻求均衡发展而促进地方的发展的积极目的3、控制的手段1、立法控制①中央政府通过规范地方政府权限行使的各种法律,要求地方政府遵循②中央政府监督地方政府的立法2、行政控制①行政控制或出现于地方政府行为之前,或出现于后,但一般不直接干预地方政府行为;②中央政府设置主管地方政府事务的专门机构;③制定各种行政性条例等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必要时才采取直接干预;④通过干预地方政府人事来加强控制;3、财政控制①划定税收范围②补助③控制地方财务行为如审查开支,限制借债等五、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沟通渠道①全国人大代表是按地域选出,并在会议期间按产生的地区组成代表团,能充分反映地方的意愿;在全国人大常委举行会议时,常邀请省级地方人大常委负责人列席,以沟通意见;⑤国务院经常召集省级行政首长会议,就全国性重大问题进行讨论,使中央政府在做出重大决策时,能与地方进行充分协商;②中央行政机关各部门经常就有关行政事务,举行有地方政府负责人参加的专门会议,进行沟通;③中央常就一些重大的法律文件、决议、计划等,在正。
地方政府管理
地⽅政府管理第⼋章地⽅政府管理第⼀节地⽅政府管理概述地⽅政府管理就是地⽅政府按照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依法管辖政府的⾃⾝事务并对所辖区域中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等项⼯作实施管理,提供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以服务和满⾜辖区公民与各类社会组织的需要,使辖区政治、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地⽅政府管理是⼀个国家⾏政管理不可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地⽅政府管理的概念(⼀)地⽅政府管理释义“管理”就是统领和协调。
政府管理是指国家⾏政机关进⾏的管理活动。
地⽅政府管理是指地⽅政府中的⾏政机关依靠宪法和法律对⾃⾝事务和辖区社会公共事务,⾏使法定权⼒,履⾏⾃⼰职能,进⾏控制和谐调职能的总称。
地⽅政府管理包含如下内容:⾸先,地⽅政府管理有主体(地⽅政府)和⾏政相对⼈(管理对象——只在⾏政法律关系中相对应⼀⽅的公民、法⼈和其他组织)之分;地⽅政府管理的主体是地⽅政府,⾏使的是国家公共权⼒其次,地⽅政府管理具有地域性;即⼀级地⽅政府管理权限,仅限在国家划定的或承认的⾏政区域内,超出范围就失去效⼒。
再次,地⽅政府管理的权⼒具有国家强制性。
即⾏政相对⼈必须服从不得违抗。
(⼆)近现代地⽅政府管理的产⽣与演变(1)绝对君主制时的地⽅政府管理(15、16世纪)其特点是地⽅政府的管理体制⼗分粗糙简单(2)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的地⽅政府管理体制A、⾃由主义时期的地⽅政府管理(18世纪):“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B 、凯恩斯主义和“福利国家”时期的地⽅政府管理(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国家和政府对社会经济和分配实⾏强有⼒的⼲预C、新保守主义时期的地⽅政府管理(1960年后):“⼩政府、⼤社会” ,分为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两个阶段⼆、地⽅政府管理的内容与特点(⼀)地⽅政府管理的内容1)概括起来地⽅政府管理有着两个⽅⾯的内容:第⼀、地⽅政府对⾃⾝的管理、即作为⼀级⾏政组织对⾃⼰系统的管理,通常称为地⽅政府的内部管理第⼆、地⽅政府对辖区社会经济和政治事务的管理,即地⽅政府作为地⽅国家公共权⼒的体现者,对辖区实⾏的公共管理。
五、地方政府构成
• 地方议决(立法)机关的产生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 地方议决(立法)机关的规模与组织
• 地方议决(立法)机关的任期与会期 • 地方议决(立法)机关的职权 地方立法权 财政权 人事权 重大事项决定权 监督权
三 地方行政机关
• 概述
地方政府单位的组成部分,行使地方行政权的机关,承担对地方公共
事务管理职责的机关。
组织
职权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
•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组成和任期
职权
第五章 地方政府的构成
一、地方政府单元及其构成
地方政府单位:国家按照地方行政建制设置的治理所辖
地域的政府单位,是由相应的国家机关组成的整体。 内涵: 地方政府单位的基础是地方行政建制 地方政府单位由国家设置
地方政府单位必须实施对所辖地域的治理
地方政府单位是由相应的国家机关组成的整体
行政体地方政府单位的构成
存在于浓厚帝制色彩政治体制的国家、实行地方自治国家中的部
分高层级地方政府和联邦制国家中由联邦直接管理的地区的政府。
沙特阿拉伯 地区(省)--分区(县)--中区(乡)
加拿大
省/行政区-专员公署
芬兰共和国 省--市
自治体地方政府的构成
由实施地方自治的自治机关构成。
绝对议行合一体制--英格兰地方政府
相对议行合一体制--美国市议会经理制
282个地级市、30个自治州; 1470个县、117个自治县、374个县级市、845个市辖区、49个旗、3个自治旗; 2个特区、1个林区; 16636个乡、1147个民族乡、20226个镇、279个苏木、2个民族苏木 共41497个地方政府单元(2003)
•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产生
介绍中国的地方政府和地方政权
介绍中国的地方政府和地方政权中国的地方政府和地方政权中国是一个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组成的国家。
地方政府是中国政府的基层组织,负责管理和执法各地区的事务。
地方政府在中国的行政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为地方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维护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地方政府和地方政权。
一、地方政府的层级和职责中国的地方政府分为四个层级,包括省级政府、地级市政府、县级政府和乡级政府。
省级政府是地方政府的最高层级,负责全省的行政事务。
地级市政府是在省级政府下设立的,负责全市的行政事务。
县级政府是在地级市下设立的,负责全县的行政事务。
乡级政府是在县级政府下设立的,负责全乡的行政事务。
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和执行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管理地方资源和财政收支,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
地方政府还负责各地方政权的管理,以及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事务。
二、地方政权的组织和运作地方政权是指地方政府的权力机构和管理系统。
地方政权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在不同的地方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遵循中央和地方分权的原则。
地方政权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会由各级人民代表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地方的立法权。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代表团或代表委员会,负责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代表团或代表委员会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设立专门委员会和工作组,负责处理各项事务。
地方政权的执行机构是地方人民政府,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执行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地方政府的工作。
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成员由省级以上政府的领导干部组成,包括省长、市长、县长等。
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各级政府部门和机关,负责处理各项事务。
地方政权还包括地方政府的司法机构和监察机构。
地方政府的司法机构负责审判和处理地方的法律案件,维护社会公正和法治。
地方政府的监察机构负责监督和检查地方政府各级部门的工作,打击腐败和滥用职权的行为。
三、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代表和执行者,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有部分权力的控制和监督。
地方政府名词解释
地方政府名词解释地方政府名词解释1、地方政府:是指由中央政府依法设置的,治理国家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的政府。
2、行政体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中央和上级政府的下级行政机关,不存在代表当地公民利益和意愿的代议机关。
行政体地方政府实质上是集政治统治权、行政管理权于一身的实体。
3、自治体地方政府:是由一定地域居民,为在其居住区域管理本地地方公共事务,依照国家法律组成的地方自治社团,是一个拥有自身权利、义务和独立人格的公共团体(公法人)。
自治型地方政府最主要的功能是从事本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管理,而不是帮助中央和上级政府实施政治统治,维持统治秩序。
4、指令指定城市:是市中的一些规模较大的即具有50万人口以上的市,经批准可叫作“政令指定城市”,在组织上、职能上与其他市不一样,类似我国的计划单列市。
现在实际要达到100万人口的,可以被批准为“政令指定城市”,目前已有11个城市。
5、大行政区:大行政区(简称大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地方设置的一级政权机构。
它既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也是地方政权的最高机构,领导着大行政区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工作。
建国初期全国划分为六个大区,分别是华东、华北、东北、西北、西南、中南。
6、大区:法国新的地方领土单位和行政建制。
法国的.第一级行政划分,下分为省。
目前法国共有26个大区,其中22个位于法国本土,其余4个则位于海外。
7、封建制:古代的帝王将自己开拓的疆土,分封给自己的同姓和有功的臣民,让他们在分封的疆土上建立诸侯国,以屏天子,也称“封土建国”,并按天子、诸侯、大夫、士、庶民的等级世袭爵位的一种政治制度。
8、一内阁制:在这种体制下,地方议会的执行机关由和内阁组成: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由从议会中任命的两名或两名以上的议员组成内阁。
-内阁制执行机关的成员人数不得超过10人。
这种体制下的地方议会应由直接选出的、议会主席和议员组成。
8、市议会经理制:又称市经理制,市议会作为市的权力机关和决策机关,同时“聘请”1名行政管理专家为市经理对市政府和城市实行专业化管理。
中国地方分级管理制度
中国地方分级管理制度一、省级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区是中国国土行政区划中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是直接受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行政管辖。
中国共有22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各省级行政区的管理事务主要包括对下级行政区域的行政管理,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的贯彻执行等。
二、地级行政区划地级行政区是位于省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之间的一个行政级别。
中国共有334个地级行政区,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四个直辖市。
地级行政区的管理事务主要包括对下级县级行政区域的管理、对农村经济建设、对市场监管等。
三、县级行政区划县级行政区是中国国土行政区划中居中级位置的行政区划,是地级行政区和乡级行政区之间的一个行政级别。
中国共有2852个县级行政区,包括县级市、县、县级市和自治县。
县级行政区的管理事务主要包括对下级乡级行政区域的管理、对农村发展、对公共服务等。
四、乡级行政区划乡级行政区是中国国土行政区划中最基层的行政区划,是县级行政区和村级行政区之间的一个行政级别。
中国共有约40000个乡级行政区,包括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等。
乡级行政区的管理事务主要包括基层政治、农业生产、社会福利等。
在中国地方分级管理制度中,各级政府机构的权责是有明确规定的。
省级政府负责对下级地级行政区的管理、对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和指导;地级政府负责对下级县级行政区的管理、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和指导;县级政府负责对下级乡级行政区的管理、对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和指导;乡级政府负责对本地区村级行政区的管理、对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和指导。
中国地方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既保障了地方各级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又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实践中,地方各级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以及各级政府机构对下级行政区域的支持与帮助,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地方分级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将有助于建设更加公平、稳定、繁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清地方管理制度
清地方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清地方管理,规范地方管理制度的实施,保障清地方管理的顺利进行,根据《清地方管理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清地方管理指的是对地方公共设施、环境、交通、市容市貌等进行规范管理,保障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第三条清地方管理工作应当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综合管理、公开管理的原则,遵循民主、法治、协商、便民、利民的要求,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市民合法权益,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第四条清地方管理实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全面推进的工作机制。
各级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统筹推进清地方管理工作。
第二章地方管理范围第五条地方管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包括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更新、城市规划管理等。
(二)市容市貌管理:包括城市道路、广场、街区、绿化带、河道、湖泊、海域等的管理。
(三)环境卫生管理:包括城市环境卫生、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的管理。
(四)交通管理:包括交通秩序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园林绿化及乡镇、村庄、街道、社区的管理等。
(五)公共设施管理:包括公共厕所、垃圾处理设施、照明设施、绿化设施、广告设施等的管理。
(六)其他地方管理事项。
第六条各级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确定地方管理范围,合理划分管理责任,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履行地方管理职责。
第三章地方管理措施第七条地方管理实施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增强市民自觉遵守地方管理规定的意识和自律性。
(二)加强巡查监督,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网格化巡查体系,落实行政执法人员和社区服务人员责任,及时发现和处理地方管理问题。
(三)实施奖惩机制,对履行地方管理职责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拒不履行、失职失责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惩处。
(四)建立清地方管理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地方管理的决策、实施和结果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中国现代行政制度
中国现代行政制度一、行政区划行政区域的划分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1、全国分为盛自治区、直辖市;2、盛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4、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5、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中国现代行政制度。
中央政府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
中国行政区划的层级二级制:直辖市--区;三级制:盛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四级制:盛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
二、地方政府的类型一般行政地方的政府包括:在盛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分别设立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法院和检-察-院。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由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所产生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经国务院批准而组织的维护本地治安的武装部队。
特别行政区的地方政府特别行政区的政府制度,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具体规定。
特殊形式的地方政府经济特区政府、开发区、矿山工业区、自然保护区等,其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同于一般地方政府。
三、省政府省政府省政府是中国一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全国共有23个剩省政府必须服从国务院的统一指挥和领导。
国务院有权规定中央和省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并有权发布或撤销省政府作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省政府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向省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省政府的各项工作,改变或撤销省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
省政府有权统一领导辖区的市、县、乡、镇等各级政府的工作,统一管理辖区内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等行政事务。
盛自治区政府的派出机关盛自治区的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国务院批准,可以设立若干派出机关。
所设立的派出机关一般被称为"行政公署"。
行政公署是盛自治区政府的派出机关,不是一级政府。
它所管辖的区域也不是一级行政区域。
行政管理区域概念
行政管理区域概念
自古以来,行政管理区域一直被认为是构成政治系统的重要要素。
行政管理区域一般指在一定范围内由政府来行使其职能,此范围可以是国家、领域、省、州、县,或者其他行政管理单位。
行政管理区域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基本的是行政区域,即政府控制的行政管理区域,这种行政区域分为内部行政区域,如国家、省、州等,以及外部行政区域,如洲、域、民族等。
另外一种行政管理区域是联邦制度,它由一定数量的联邦部分组成,每个联邦部分有自己的职权。
行政管理区域还可以有地方特色。
例如,一些地区可能会特别重视文化、经济、教育等方面,并将此领域的政策制定具有地方特色,从而更好地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
此外,行政管理区域也可能会因为政府的职能和政策而发生变化。
例如,政府可能会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特征而改变行政管理区域的范围,也可能会创造新的行政大区,改变原有的行政管理区域。
行政管理区域的划分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
比如,联邦制度中的多个独立行政区域,有助于促进全国各地的统一,可以更好地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并有助于建立更稳定可靠的政治经济政策。
另外,行政管理区域的划分还有利于实现政府的治理目标,比如实施计划、瞄准目标、制定政策等。
行政管理的区域划分可以有
助于政府更加有效地实现政策。
综上所述,行政管理区域是构成政治系统的重要要素,它的划分不仅具有政治意义,还有利于实现政府的治理目标。
因此,行政管理区域的划分对于政府改革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必要做出深入研究,为政府改革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中国行政区域管理制度体系
中国行政区域管理制度体系一、国家行政区划国家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范围。
国家行政区划是指中国政府对国土领域进行的行政区划划分,主要包括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等。
在中国,省级行政区是国家行政体制中最基本的行政区划单位,省级行政区下设地级市和县级行政区;自治区行政区按照各民族的特点和历史沿革划分,具有一定自治权利,自治区下设自治州、自治县等自治区地级行政区。
直辖市是国家直接管理的城市,地位较特殊,直辖市的市级行政区直接隶属国务院管理,并且在行政管理上享有省级地位。
国家行政区划是国家管理国土领域的基本范围,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和核心。
在国家行政区划范围内,省级行政区、自治区行政区和直辖市行政区组成了中国国土领域的基本行政单位,为国家的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地方行政区划地方行政区划是省级行政区、自治区行政区和直辖市下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划划分,主要包括地级市、县级市、县和自治县等。
地方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区划的补充和细化,是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范围。
地方行政区划的建立有利于地方政府在更加细化的范围内进行管理和服务,加强基层政府的管理能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地方行政区划的建立也有利于地方政府更好地规划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更好地满足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特殊需求。
在地方行政区域范围内,地级市、县级市、县和自治县构成了中国国土领域更为具体和细化的行政单位,为地方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更为细致和精准的基础。
三、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是国家行政区域管理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建设是指国家对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环境等进行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是国家在城市领域中进行综合管理和综合协调的重要手段。
城市建设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国家实现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城市建设是国家行政区域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体制中发展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在城市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地方政府管理概述
5.1.1 地方政府管理的概念 5.1.2 地方政府管理的范围
5.1.3 地方政府管理的特点
5.1.1 地方政府管理的概念
关于管理的不同理解(提问)。
泰勒(Frederick W Taylor)认为管理就是确切 地了解你希望工人干什么,然后设法使他们用最好、 最节约的方法完成它。 法约尔(Henri Fayol)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一书中指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和控制”,并第一次提出了管理的这五项职能。
5.1.2 地方政府管理的范围
1.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范围
内部管理
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组织对自身内部事务的管理
公共管理
地方政府对辖区内的各项整治、经济、文化及其他的管理 2.影响因素:
社会发展状况 自然环境状况 政治体制因素
5.1.3 地方政府管理的特点
(1)地方政府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 的客体(重点强调) (2)地方政府管理既具有服从性,又具有 独立性
第5章 地方政府管理的范围
关键术语:
地方政府管理 地方政府内部管理 机关事务管理 政府公开 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管理 地方政府公共管理
重点问题: 地方政府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地方政府内部组织机构管理 地方政府内部的流程管理 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管理 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管理 地方政府公共安全管理
1955年孔茨(Harold Koontz)在《管理学》中 指出,“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 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
5.1.1 地方政府管理的概念
西蒙在《管理决策的新科学》中指出:“管 理就是决策”。
霍德盖茨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 成工作。” 陈传明认为,“管理就是指由专门机构和人 员进行的控制人和组织的行为使之趋向预定 目标的技术、科学和活动。”
(3)地方政府管理2.1 地方政府内部管理概述
5.2.2 地方政府内部组织机构管理
5.2.3 地方政府内部的流程管理 5.2.4 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管理
5.2.1 地方政府内部管理概述
1.地方政府内部管理的概念:
地方政府内部管理是对地方政府机关内部事 务进行管理。包括对组织目标的设计与战略 选择、组织结构的调整与人员的配备、人力 资源的筛选与开发、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等 各项工作。
地方政府管理与一般管理的不同之处基于地方政府的 特殊性。它规定了这一管理活动的权威性和公共性。 地方政府管理是指地方政府依据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 权力,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对其自身内 部事务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实现预期目标而从事的 组织和协调活动。 地方政府管理的主体主要是各种地方政府,客体是一 切地方政府所应管辖的内容,主要包括辖区内的社会 公共事务和政府机构内部事务两部分。
财务管理。对本机关内部的行政经费运作进行的各项 管理活动,包括预算、决算管理、收支管理和审计。
5.2.3 地方政府内部的流程管理
1.程序规范
在机关管理过程中,除了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和明确的 分工以外,还需要有完善的流程管理,这样才能够保证 地方政府管理的秩序和高效。
地方政府内部管理的程序规范,要求地方政府对任何管 理工作都要有一套明确的、有效的、制度化的运行程序, 对于常规性的工作要严格按程序进行,对于紧急突发的 工作要有明确的程序预案。 地方政府内部管理程序规范的两方面要求 “有程序可依” “有程序必依”
5.2.1 地方政府内部管理概述
3.地方政府内部管理的特点
系统性。地方政府是整个国家政府机构体系中的一个 子系统,而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又是这个子系统内部 的几个相关部门开展的。 法制性。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机制和手段要依照宪法、 法律、法规、程序、规范等执行。 服务性。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是为地方政府实现其职 能服务的。 技术性。在工作分工越来越细、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 的今天,政府管理的技术性特点也越来越明显。
地方政府内部的机构设置应遵循精简、高效、权责明确和 法制化的原则。
5.2.2 地方政府内部组织机构管理
2.机关事务管理 机关事务指地方政府自身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各项 具体的、一般性的综合事务。
(1)机关事务管理的特点
综合性。机关事务的内容非常广泛。 程序性。机关事务的管理工作往往有严格的规 章制度和明确的管理程序。 服务性。机关事务实质上是一种基础性工作, 它的首要职责就是服务。
5.1.1 地方政府管理的概念
概括地讲,“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 期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对管理概念的五个要点: 一是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二是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三是该协调活动必然产生在社会组织中; 四是协调活动的中心是人; 五是协调方法是多样的。
5.1.1 地方政府管理的概念
5.2.2 地方政府内部组织机构管理
(2)机关事务管理的内容(?)
文档管理。包括文书管理和档案管理两方面内容。 资产管理。包括对办公楼、办公设施、办公车辆等政 府资产的管理。 会议管理。对与会议召开有关的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包括会前筹备工作、会间会务工作、会议善后工作等 内容。
后勤管理。对所有政府工作提供后方供应和服务的工 作,包括办公用品与设备的供应与管理、生活后勤管 理、班车车次管理、办公环境管理和其他服务工作。
5.2.1 地方政府内部管理概述
2.地方政府内部管理的范围
地方政府内部管理是地方政府对自身进行的管理, 它的范围局限于政府内部,包括对事务的管理和对 人的管理。 事务管理从静态上说是指对地方政府各组织机构 的管理,从动态上说是对地方政府工作流程的管 理。 对人的管理,则是地方政府的人事行政,从公共 管理的角度讲,就是人力资源管理。
5.2.2 地方政府内部组织机构管理
1.机构设置管理
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纵向体现在政府的层级结构上;横 向体现在每个层级中都并列地设置一些地位平等的机构、 部门。
何一个特定层级的地方政府,都需要对自身的机构、部门、 职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和有效的管理。 地方政府机构的设置应以地方政府的职能为基础,并因具 体国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