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一、第一章:认识科学实验1. 教学目标:a. 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b. 学会使用基本的实验工具和仪器。

c.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教学内容:a. 科学实验的定义和意义。

b. 实验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c. 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b. 示范法:演示实验操作和工具使用。

c. 实践法:学生动手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二、第二章:观察植物的生长1. 教学目标:a.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b. 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c.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2. 教学内容:a.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b. 观察植物的生长方法和要求。

c. 记录和分析植物生长变化的数据。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b. 示范法:演示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方法。

c. 实践法: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实验。

三、第三章:探索声音的产生1. 教学目标:a.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b. 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工具进行声音实验。

c.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2. 教学内容:a.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b. 实验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步骤。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b. 示范法:演示声音实验的操作和结果。

c. 实践法:学生进行声音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四、第四章:制作简单的电路1. 教学目标:a. 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b. 学会使用简单的电路元件进行电路制作。

c.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教学内容:a. 电路的定义和基本组成。

b. 电路元件的使用方法和电路制作步骤。

c. 分析电路的原理和实验结果。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b. 示范法:演示电路制作的过程和结果。

c. 实践法:学生进行电路制作并分析实验结果。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1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1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1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二〕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创造、生产新材料。

二.教学准备:1.学生自备一些玩具。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1.检查学生带来的玩具。

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玩具?2.学生研究自己带来的玩具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1〕教师说说研究的要求。

把各自带来的玩具合在一起,研究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人小组共同研究,将研究的结果记在P85的表格中。

〔2〕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教室里的物品以及你平时见过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可以下位到教室里的各个角落去研究。

3.小组汇报。

钢铁、不锈钢、塑料、木块、布、玻璃、纸……4.指导学生将自己发现的这些材料分类,分类的标准学生自定。

〔三〕课后作业。

课后研究家里的物品都是些什么东西做成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1. 使学生知道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平时所经历的科学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归纳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1.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科学就是研究事物的规律的。

2.推理归纳事物开展的必然规律的是难点1. 实验材料。

按课文要求准备。

2. 挂图1课时1.让学生懂得要进入科学领域必须从自己开始。

2.让学生对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和记录数字。

一、引入活动1.通过插图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图片与插图相结合;口头与教材相结合。

2.通过演示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简单易做的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问题,不解释为什么。

3.参考实验:挂物体吸盘、空气占据空间。

4.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5.关于电视提问题,可安排小组讨论。

注意:让学生提问题,首先让学生有问题,其次能够提出问题,要给出时间、时机。

三年级 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 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我们周围的物体1.1 观察身边的物体学习目标: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节。

能够描述物体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教学步骤:1. 准备一些不同的物体,如石头、树叶、玩具等。

2. 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这些物体,并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3. 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1.2 比较轻和重学习目标:能够比较物体的重量。

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如天平,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教学步骤:1. 准备一些不同重量的物体,如书本、石头、糖果等。

2. 让学生使用天平来比较这些物体的重量。

3. 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

第二章:我们的地球2.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习目标:能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能够解释白天和黑夜的形成。

教学步骤:1. 通过图片和模型向学生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让学生观察天空,理解白天和黑夜的形成。

3. 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自己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

2.2 天气和气候学习目标:能够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能够描述不同天气和气候的特点。

教学步骤:1. 向学生解释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描述不同的天气和气候特点。

3. 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自己对天气和气候的理解。

第三章:生物的世界3.1 生物和非生物学习目标:能够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

2.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区分它们是生物还是非生物。

3. 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自己对生物和非生物的理解。

3.2 植物的生长学习目标: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能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步骤:1. 向学生解释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让学生观察一颗植物,并记录下它的生长变化。

3. 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自己对植物生长的观察结果。

第四章:物质的性质4.1 物质的形态学习目标:能够了解物质的不同形态,如固态、液态、气态。

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形态的变化。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物质的不同形态。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索科学问题。

2. 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乐于探究未知。

2. 学生能够培养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对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实验基本操作1. 实验步骤:准备实验器材,介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现象。

2. 实验注意事项:安全操作,遵守实验规则,保护实验器材。

第二课时:物质的变化1. 实验步骤:观察物质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征,进行物质的变化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现象。

2. 实验注意事项:注意物质的变化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如加热、切割等操作。

第三课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1. 实验步骤: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实验验证,记录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现象。

2. 实验注意事项: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

三、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2.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包括实验步骤的正确性、实验器材的使用情况等。

2. 学生实验报告的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包括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结果的分析等。

3. 学生日常表现的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烧杯、滴管、试剂等。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8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8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8篇)第1篇:三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常见材料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按名称对常用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教学准备:学生自备一些玩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1.检查学生带来的玩具。

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玩具?2.学生研究自己带来的玩具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1)教师说说研究的要求。

把各自带来的玩具合在一起,研究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人小组共同研究,将研究的结果记在P85的表格中。

希望能帮助到您(2)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教室里的物品以及你平时见过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可以下位到教室里的各个角落去研究。

3.小组汇报。

钢铁、不锈钢、塑料、木块、布、玻璃、纸……4.指导学生将自己发现的这些材料分类,分类的标准学生自定。

(三)课后作业。

课后,家里的东西是用什么做的?探访蚯蚓的家目标:知道土壤的构成;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愿意合作与交流,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

准备:蚯蚓、学校附近的土壤、放大镜、小铲子、透明杯子、塑料袋或纸袋、水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选择问题(1)引入活动。

教师课前捉几条蚯蚓,上课时出示蚯蚓并提出问题:“认识这是什么吗?”“蚯蚓的家在哪儿?”当学生回答出“土壤”之后,接着引导他们思考“关于土壤我们已经知道些什么?”根据回答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把握他们的学习起点,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提供希望能帮助到您依据。

(2)提出问题和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探究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我们还有哪些问题?”就是训练学生成为敢提问、爱提问、会提问的孩子。

学生在“问题银行”里存入了许多问题,但不是每个问题都适合自己研究。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7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7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7篇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通过观察砂糖、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

3、养成实验中仔细、耐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学生每小组一份:烧杯4只,玻璃棒4支;砂糖、高锰酸钾、砂子、粉笔、食盐、面粉、味精和五香粉各一小包;方糖一块。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研究“溶解现象”。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1)观察砂糖是什么样子的?(2)观察砂糖在水中的变化情况,把砂糖放入水中,渐渐地砂糖的小颗粒就不见了。

(当学生使用各种感官时,提醒学生:当你不知道是什么物质时,千万不要去尝!)(3)根据现象提出问题:砂糖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2、对问题作出推测(估计学生有以下几种说法)。

(1)化了;(2)到水里去了;(3)变得很小了,到水里去了;(4)变得很小很小,分散到水里去了。

3、设计实验:学生仍然会设计用砂糖放入水里观察;教师建议改用高锰酸钾代替砂糖进行实验。

4、实验操作:把一小颗的高锰酸钾晶体轻轻地放入一杯水中,不要搅拌,静静地观察一分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大约一分钟后,将会看见水中高锰酸钾颗粒的周围有紫红色的像云雾一样的物体向外扩散;这时再轻轻地搅动一下,就可以看见紫红色的云雾向水的四面八方扩散开去,最后,这一杯水全部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

5、得出结论:高锰酸钾的颗粒在水中变得很小很小,并且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像砂糖、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的现象是溶解现象。

6、运用知识。

将砂子、粉笔、食盐、面粉、方糖果、味精和五香粉等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哪些物品溶解了,哪些物品没有溶解。

并在课本42页下面的表格中记录下来。

三、研究如何加快物品在水中的溶解。

1、使一块方糖在水中尽快溶解。

学生会想出很多的办法做实验,比如:用热水来溶解,先将方糖研碎,然后再加入水中溶解;不停地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以上三种方法一起使用等。

2、交流实验情况,将实验方法记录在书上表格中。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一、第一章:认识科学实验1.1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1.2 实验原理: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如观察、假设、实验、验证等。

1.3 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如显微镜、试管、烧杯等。

1.4 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事项。

1.5 实验现象: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1.6 实验总结: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二、第二章:探究水的性质2.1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如透明、无色、无味等。

2.2 实验原理:介绍水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2.3 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所需的水、杯子、滴管等。

2.4 实验步骤:1)观察水的颜色、气味和味道。

2)使用滴管滴入红墨水,观察水的变化。

3)将水放入冰箱冷藏,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2.5 实验现象: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2.6 实验总结: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水的性质结论。

三、第三章:空气的力量3.1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3.2 实验原理:介绍空气的压力和吹气的原理。

3.3 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所需的气球、纸杯、吸管等。

3.4 实验步骤:1)吹胀气球,观察气球的形状和硬度。

2)用吸管吹气球,观察气球的膨胀速度。

3)将纸杯倒扣在桌子上,用吹气的力量将纸杯吹起来。

3.5 实验现象: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3.6 实验总结: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空气的力量结论。

四、第四章:简单的机械4.1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机械原理,如杠杆、滑轮等。

4.2 实验原理:介绍杠杆和滑轮的原理。

4.3 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所需的杠杆、滑轮、绳子等。

4.4 实验步骤:1)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改变杠杆两端的重量,观察平衡点的变化。

2)使用滑轮组,观察物体上升的速度和力量的变化。

3)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起重机,观察其工作原理。

4.5 实验现象: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最新4篇)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最新4篇)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最新4篇)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一第一单元植物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引言二、看照片上的大树三、回忆中的大树四、观察真正的大树第二课校园的树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观察树木的方法二、观察记录一棵树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板书设计: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树干、树皮都有树叶、果实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科学实验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科学实验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科学实验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科学实验一直是科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是关于“科学实验”的课程。

在这个学习单元内,学生将了解科学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并通过实验来探究科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的重要内容及其意义。

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了解科学实验的意义在本单元中,学生将通过学习科学实验的意义,了解为什么要进行科学实验。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科学实验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能够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实验的意义。

同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来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2.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进行设计、记录数据和分析结果等方式,来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在本单元中,学生将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例如热水蒸发实验、焦点测试实验、水的密度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将进一步了解科学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掌握科学实验基本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理解实验的结果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理解实验的结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不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实验结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来促进学生们在实验结果方面的积极交流。

二、本单元的教学意义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在本单元中,学生将通过实验来探究科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尝试解释实验结果等活动,学生的科学思维将得到很好地锻炼和提高。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本单元中,学生将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

通过亲身操作实验,学生将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

【导语】科学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实现具体统⼀的实践活动,它是通往预期⽬标的桥梁,也是联结现实与理想的纽带。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果实累累的季节 教学⽬标: 1、根据物体特征进⾏简单分类 2、对植物的果实进⾏分类 3、了解蟋蟀的⽣活习性,了解果实的种类 教学要点: 这⼀节课所要探究的事物是果实。

通过学⽣全⾯的探究,知道什么是果实。

学⽣准备果实,⽑⼱或餐⼱纸。

教师准备⼩⼑,盘⼦。

教学过程: 1.激发活动兴趣 先评⽐上节课制作的树叶书签:⼩组内评⽐,每个⼩组推荐2件好作品。

教师对优秀作品进⾏点评,并在“⼩科学家成果展⽰栏”⾥展⽰⼀个星期。

提出问题:植物都长有形状不同、颜⾊各异的叶⼦。

除了叶⼦之外,树上最常见的还有什么? 2.果实展⽰会 ⼤家拿出⾃⼰带来的果实,开⼀个展⽰会。

(1)果实都有不同的形状和颜⾊。

看到的和触摸到的果实形状⼀样吗? (2)果实都有不同的味道,闻到的和吃到的味道⼀样吗? 学⽣⼩组内进⾏观察。

边观察、边讨论、边记录。

把观察到的问题存⼊“问题银⾏”。

3.趣味活动——找“星星” 选择梨、苹果等果实,指导学⽣从不同的⽅向⽤⼩⼑切,看谁能找到“星星”,即种⼦的排列形式。

归纳果实的特征: 注意事项: (1)使⽤⼩⼑时要注意安全,既不能伤害⾃⼰,更不能伤害到他⼈; (2)找到“星星”后,切开的果实、餐⼱纸等要及时清理; (3)⼩⼑、盘⼦、⽑⼱要及时清洗⼲净。

4.分类:找果实 ●把⽔果分⼀类,蔬菜分⼀类; ●把桔⼦分⼀类,苹果分⼀类; ●根据能否⽣吃进⾏分类; ●按照果实的颜⾊分类; 科学⾃助餐:马铃薯为什么不能参加果实⼤会。

拓展活动:采集植物的种⼦。

观察⽔⽣植物 【学习⽬标】 科学概念: 1.⽔葫芦叶柄部位膨⼤的海绵体充满空⽓是浮在⽔⾯上的原因。

2.⽔⽣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长需要⽔分、阳光和空⽓。

流程与⽅法: 1.⽤简图画出⽔⽣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式。

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10篇)

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10篇)

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10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

(2)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2、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些常购买的纺织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

(2)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二、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纺织布料,放大镜、镊子、火柴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学生带来的纺织布料情况。

(二)自主学习:1、认识纤维。

(1)师出示几种纤维。

人们穿的衣服都是纤维做成的。

根据加工的方法,纤维一般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化学纤维又可以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

2、学生认识布料。

(1)4人小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按照P53上图的方法(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分类。

如果认为还有其他的类别,也可以列出。

(2)分组研究。

(3)小组汇报。

(4)同学分的对不对呢?3、教师讲解一些辨认的方法。

(1)讲解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布料。

棉、麻是植物纤维,燃烧时易燃,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灰烬。

丝、毛燃烧时有烧头发的气味,燃烧后灰烬很少。

合成纤维燃烧时成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的灰烬呈黑色固体物质。

(2)注意安全。

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学生分组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组汇报辨认情况。

你们是怎样做实验的,你还发现了些什么现象?它们都是些什么材料做成的?(5)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6)通过衣服上的标签来辨别布料的成份。

4、指导学生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

(1)让学生通过用眼看、手摸、观察纤维的光泽、粗细、长短和弯曲情况,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

可以从柔软必、透气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科学探究第一课什么是科学教学目标1. 认识科学的概念2. 研究科学的方法和技能3. 能够解决简单的科学问题教学重难点1. 科学方法的概念及应用2. 科学技能的研究和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探讨“科学是什么”,引入科学的概念2. 研究科学的概念:播放科学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定义和含义3. 研究科学的方法:解释科学方法的概念,帮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方法了解科学的方法和过程4. 研究科学技能: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掌握科学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能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学生实验成果第二课科学常识教学目标1. 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和科学知识2. 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 科学常识的研究和了解2. 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和技能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科学常识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科学常识2. 研究科学常识:介绍一些科学常识,例如植物的生长过程、昆虫的蜕变等3. 观察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训练学生发现事物、观察事物的能力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观察实验报告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课生活中的力教学目标1. 认识一些力的作用2. 掌握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3. 学会如何利用力教学重难点1. 不同种类的力的概念和效应2. 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3. 力的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探讨“力是什么”,引出课堂主题2. 研究力的概念:介绍力的概念和种类,例如重力、摩擦力等3. 力的测量:让学生研究如何测量力的大小,例如使用弹簧测力计等4. 利用力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力的实验,学会如何利用力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第四课生活中的定向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地图和罗盘2. 掌握定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重难点1. 地图和罗盘的使用方法2. 定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定向”,引入课堂主题2. 地图和罗盘的使用:介绍地图和罗盘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和罗盘3. 定向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如何使用地图和罗盘进行定向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定向实践成果第三单元声音传播第五课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2. 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教学重难点1. 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2. 声音的传播特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声音是什么”,引入课堂主题2. 声音的产生:介绍声音的源头和产生方式,例如乐器、嗓子等3. 声音的传播: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例如声音的传播速度等4. 声音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声音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声音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第六课声音的利用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作用和用途2. 学会利用声音教学重难点1. 声音的作用和用途2. 利用声音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声音的作用和用途”,引入课堂主题2. 声音的利用:讲解声音的常见用途,例如广播、聆听音乐等3. 利用声音:引导学生设计并实践利用声音的小项目,例如制作乐器、录制广播等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声音实践项目成果总结本教案以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为基础,设计了第一单元科学探究、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和第三单元声音传播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8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8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8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观察活动,体验看、听、摸、闻等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2、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感悟到自然界的美妙、研究自然的乐趣,从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研究活动。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交流、合作对学习的作用。

教学重点:开展科学观察活动,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水槽、橡皮泥,水杯、盐、细铁丝。

2、学生准备:橡皮泥、铝箔、潜水艇、筷子、塑料管、泡沫板、生鸡蛋或土豆、硬币、针线。

教学时间:1课时课前准备:记录卡、放大镜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门新课——科学,谁能说一说,你认为科学课上我们会做些什么?”(学习科学知识,观察,做可实验,进行科学考察等活动)“对,科学课上我们就是要记性一些观察、实验,要亲身经历一个个的认识周围环境,认识周围事物的探究活动,在研究、认识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

可不要小看这一个个的活动,今天我们人类所有的科技成果,都是科学家在观察、实验、研究活动的基(☆)础上获得的。

谁知道一些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科学发现的故事?能讲给大家听吗?”二、学生自主学习。

1、看图上的树。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第2页,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一棵大树,叶子,枝条,茎……)让学生把看到的记录在活动本上。

2、回忆曾经看到的树。

师:“你在大树前看到过什么?” (生说出记录)“想再去看一看吗?” 生在说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用记录的词语:嫩绿、绿叶、黄叶;大树、小树;绿皮、干皮等3、观察一棵树。

(1)讨论观察方案。

师:“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 “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2)组织学生到学校的大树前开始活动。

(让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学生把看到的记录在活动本上。

4、比较三次的记录。

带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通用5篇)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通用5篇)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通用5篇)【篇1】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一、活动目标:1、经过引导幼儿自我动手做实验,从而明白两种颜色加在一齐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本事。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今日,教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齐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2、自由讨论:师:谁明白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教师!3、自由探索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教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③总结:我们此刻一齐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4、探索操作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师:那又是怎样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教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能够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

(幼儿调色并记录)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能够用瓶子,也能够用调色卡,还能够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③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方法。

(2)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2)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仪器和工具。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实验仪器(1)学习实验仪器的基本名称和用途。

(2)了解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

2. 第二课时:简单的物理实验(1)学习观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学习测量长度、重量等基本物理量。

3. 第三课时:有趣的化学实验(1)学习观察化学反应现象。

(2)学习使用化学试剂和仪器。

4. 第四课时:植物的生长实验(1)学习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2)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5. 第五课时:天气与气候实验(1)学习观察天气现象。

(2)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实验演示法,直观展示实验过程。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4. 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和试剂:显微镜、望远镜、天平、量筒、试管、酒精灯等。

2. 实验材料:植物、天气现象图片等。

3. 教学课件和视频:实验操作演示、科学知识讲解等。

4. 实验报告模板:学生填写实验结果和收获。

六、教学环境与安全1. 教学环境:(1)教室内的科学实验室,配备实验桌、椅、实验仪器和试剂等。

(2)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件和视频。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2、会拓印树皮的图案;画出树叶的形状。

3、能搜集一些实物的标本。

教学重点: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描述树。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树皮的拓印、几张大树的照片。

2、学生准备:白纸若干。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大家已经观察了一棵大树,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观察的那棵树是什么样的?”二、学生自主学习。

1、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师:“请你用动作告诉别人你看到的树的树冠形状;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 学生进行交流。

2、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师:“你看到的树的树皮是什么样的?” (生说师板书:粗细干…)“你能拓下来给大家看一看吗?”3、学生到教室外拓印树皮。

(1)指导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

师:“除了拓树皮,还有其他描述大树的方法吗?”(2)画画树叶的形状。

(3)展示从树上掉下来的果实。

师小结:用图画、拓印做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4、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师:“我们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

学生到校园里寻找这课树。

三、课后研究。

试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二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植物”、“动物”、“我们自己”、“水” 、“纸”、“米饭喝淀粉”等六个单元的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难点: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1小包食盐,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碱,装有水的烧杯1个,玻璃棒1根]1.出示食盐,提问: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

预设: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

)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使之溶解。

3.提问: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预设:白糖,味精,红糖等。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小苏打和碱,并出示小苏打和碱。

(板书:小苏打,碱。

)5.提问:如果我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一直加一直加,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那小苏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吗?(学生进行猜测。

)6.提问:那么,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一样吗?(学生猜测。

)7.揭示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板书)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一、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学习如何照顾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实验材料】1. 植物种子。

2. 种植盆。

3. 土壤。

4. 浇水工具。

【实验步骤】1. 准备种植盆和土壤,将土壤放入种植盆中。

2. 播撒植物种子,覆盖一层薄土。

3. 每天定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 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长叶、开花等。

【思考与讨论】1. 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2. 如何才能让植物健康生长?二、实验二:制作简易风向标【教学目标】1. 学习风向标的作用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材料】1. 木棒。

2. 颜色纸。

3. 胶水。

4. 针。

【实验步骤】1. 将木棒削成圆锥形,作为风向标的主体。

2. 在木棒上粘贴颜色纸,制作风向标的翅膀。

3. 在翅膀上端固定一枚针,作为风向标的指针。

4. 将风向标放在户外,观察风向变化。

【思考与讨论】1. 风向标是如何工作的?2. 如何通过风向标判断风向?三、实验三:探究光的传播【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特点。

2. 学习如何进行科学实验。

【实验材料】1. 手电筒。

2. 障碍物(如书本、纸张等)。

3. 白色墙面或屏幕。

【实验步骤】1. 关闭房间内的光源,打开手电筒,观察光的传播。

2. 在光线传播路径上放置障碍物,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

3. 改变障碍物的位置,观察光线传播的变化。

【思考与讨论】1. 光是如何传播的?2. 光线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四、实验四:制作火山模型【教学目标】1. 学习火山爆发的原因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实验材料】1. 火山模型材料(如火山石、泥土等)。

2. 颜料。

3. 浇水工具。

【实验步骤】1. 收集火山模型材料,制作火山模型。

2. 在火山模型上涂抹颜料,增加视觉效果。

3. 模拟火山爆发,向火山模型中倒入水,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思考与讨论】1. 火山爆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2. 火山爆发对周围环境有哪些影响?五、实验五:观察水的溶解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的概念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课拓印树皮或树叶授课教题师让学生掌握拓印树皮或树叶图案的方法。

认识不同实验目树干的纹理和光滑程度不同。

标实验器树干、白纸、蜡笔材或药品实验设树皮图案是否可以拓印在纸上,想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1.把白纸紧压在树干1.树皮图案被拓印在白纸上。

上。

2.不同树干的纹理和光滑程2.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度不同。

压。

3.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部分染上颜色。

实验结树皮图案可以通过拓印方法获得,不同树干的纹理和光论滑程度不同。

实验课观察叶的形态授课教题师实验目认识叶的结构。

标实验器放大镜材或药品实验设叶有生长和衰老的过程吗,想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1.认识各种美丽的叶。

1.叶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观察完整的叶和残缺2.被破坏过。

的叶。

3.叶由叶柄和叶片组成。

3.认识叶的组成。

3.新鲜的叶是活的,落叶是4.比较新鲜的叶和落死的。

叶。

实验结论叶是有生命的,有生长和衰老的过程。

实验课观察常见的植物授课教题师实验目识别常见植物的根、茎、叶、花等植物器官,并学会标一定的观察方法。

实验器放大镜、皮尺材或药品实验设植物的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想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1.远观树形; 1.像一把撑开的大伞;2.观测树干; 2.树的周长40厘米,树干上有树瘤,地面有小草。

3.观察树枝。

3.叶面绿色、叶的背面有棕色的细毛。

4.树枝的顶端有果实和新芽。

实验结大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论实验内容:蜗牛观察实验实验器材: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酒、玻璃片实验类型:教师放在食物展台上展示实验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教师课前捕捉蜗牛需要在雨后的花坛旁边寻找,如果条件不合适,暂几只蜗牛时没找到蜗牛,可以将本课适当延迟。

在上课前,一定要让蜗牛饿上1,2天,实验效果才可能比较明显。

2(观察蜗牛将捕捉到的蜗牛放在黑暗的盒子里一段时间,实验时拿出来放在小玻璃片上,这样可以让学生观察它的爬行,并能从下面观察蜗牛足的移动。

3(蜗牛食性实验 1、在盘子周围一圈分别间隔放上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

盘子不宜太小。

2、放入蜗牛,指导学生安静,耐心观察,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3、交流实验结果。

4(蜗牛对刺激性1、把蜗牛放在盘子中间,在蜗牛面前滴一点醋或一点酒,的反应观察其反应。

(不要倒在蜗牛身上)2、静静观察,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5、实验总结填写实验报告,认识蜗牛的食性和对刺激的反应实验结论:上述食物,蜗牛只吃菜叶,如用书上几种材料,蜗牛除了菜叶还喜欢黄瓜。

遇到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立刻缩回到壳里。

实验课观察小动物授课教题师实验目认识蚂蚁的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标实验器放大镜面包屑和白糖材或药品实验设蚂蚁为什么能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想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1.用面包屑和白糖作为1.身体分为头、胸、腹和三对足;诱饵,把蚂蚁引出窝来。

2.蚂蚁用信息素引导后面的蚂蚁2.用放大镜对蚂蚁进行走相同的路线。

观察。

实验结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和三对足,用信息素交流信论息。

实验课认识常见动物的食授课教题性师实验目知道不同的动物食性不同。

标实验器蚕、蚂蚁、蜗牛、桑叶、面包、菜叶材或药品实验设蚕、蚂蚁、蜗牛会不会都喜欢同一种食物呢, 想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1.把桑叶、面包、菜叶蚕爱吃桑叶、蚂蚁爱吃面包、分别放进蚕、蚂蚁、蜗牛的蜗牛爱吃菜叶。

纸盒里。

2.观察他们爱吃什么。

实验结不同动物吃的食物不同。

论实验课认识常见材料的性授课教题质师实验目认识金属的共同特征。

标实验器铁丝、铜丝、铅丝、砂纸、木头、纸材或药品实验设铁丝、铜丝、铅丝这三种金属的性质一样吗, 想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1.比较铁丝、铜丝、铅1.金属比较硬。

丝、木头、纸的硬度。

2.打磨后的金属有光泽,其他2.用砂纸打磨以上三种没有。

金属。

3.金属传热快,非金属传热3.把铁丝、铜丝、铅丝、慢。

木头投入到热水中比较它们的传热性能。

金属有延展性、比较硬、有光泽、传热快。

实验结论比较天然材料实验课授课教与人造材料的不同题师实验目通过实验能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标实验器棉花、蚕茧、粘土、棉线、丝绸、陶罐材或药品实验设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有什么不同,想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1.观察实验物品。

1.棉花、蚕茧、粘土是天然材料。

2.区分材料。

2.棉线、丝绸、陶罐是人造材料。

实验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使用的材料有天然材料,也有论人造材料。

实验内容:谁更容易吸水实验器材:不同颜色的水、纸巾;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教师演示染纸 1、教师现场演示染纸,将白色纸巾的四个角的一端分别放入不同颜色的水中(不同颜色的水可以用不同的颜料调制而成)。

2、学生观察,并提出自己的发现:水会沿着纸巾向上爬升。

3、提出研究问题:水为什么向上爬升,水还会沿着哪些物体向上“爬升”,2.探究水会沿着1、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 缝隙向上爬升 2、提供实验材料: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3、预测:你认为水会沿着这些物体向上“爬升”吗,4、指导实验方法:用手拿着它们的一端,把它们的另一端轻轻竖直放进水里,然后仔细观察。

5、学生分组实验,并及时在记录纸上记录实验结果。

6、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水会沿着纱布、粉笔、两块玻璃向上爬升,水不会沿着塑料片、一块玻璃向上爬升。

7、两块玻璃片实验:边实验边仔细观察,水在玻璃各个地方爬升的一样高吗,8、实验交流:缝隙越小,水爬升的越高。

3(探究水会沿着1、讨论:水为什么会沿着粉笔向上爬升呢, 小孔向上爬升 2、观察粉笔内部:粉笔里面有许多小孔。

3、出示实验材料: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药店有粗细不一的毛细管卖,效果较好。

)4、预测:把它们放入水中,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呢,5、提出对比实验要求:同时放、放到同一深度、比的时间要一样等。

6、学生分组对比实验。

7、实验交流:孔越小,水爬升的越高。

4、实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毛细现象。

6、整理器材清洗使用过的玻璃器皿,清洁桌面。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缝隙或小孔向上“爬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孔隙越小,水爬升得越高。

实验内容:我们来造一张纸实验器材:报纸、A4白纸、餐巾纸、卡纸、放大镜、滴管、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比较纸的纵向1、指导学生自己拿出报纸和小刀,分别从横向和纵向和横向的结实程裁出宽度相同、长短相同、边缘平滑的3组纸条。

度。

2、同桌2人分别抓住一张纸条的两端,抓的位置离中间距离相等,然后同时缓缓用力向两边拉。

3、进行三组重复实验,重复三次实验也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比较实验结果。

2.观察纸张边缘1、每组分别横向和纵向各撕下一张纸条,用放大镜分别纤维观察被撕下的边缘,边观察边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比较观察结果。

3.比较不同纸张1、提供材料:一张白纸、一张餐巾纸、卡纸(同样大小)。

的吸水性 2、预测:按照纸张的吸水性由强到弱排序。

3、交流实验方法:我们可以怎样来比较不同纸张的吸水性,分别用滴管在纸的中间滴一滴同样大小的水滴,仔细观察水扩散的变化(为了提高实验的可见性,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红墨水)。

4、指导滴管的正确使用:先按住上面的胶头,排掉空气,将滴管口伸入水中,松开胶头,然后轻轻提起,将滴管垂直滴向目标。

5、学生分组实验,并按照纸张的吸水性由强到弱排序。

6、汇报实验结果。

4.比较不同纸张1、提供材料:一张白纸、一张餐巾纸、一张卡纸(同样的透光性大小)。

2、预测:按照纸张的透光性由强到弱排序。

3、交流实验方法:我们可以怎样来比较不同纸张的透光性,可以将纸蒙在课本上(最好有彩色图的),看看那种更容易透光,也可以用手电筒对着纸射出光线,比比那张纸后面最亮等。

5、学生分组实验,并按照纸张的透光性由强到弱排序。

6、汇报实验结果。

5.实验总结对纸的不同特点进行归纳。

6.整理器材清洗相应的器材,使用过的纸张放进垃圾桶,保持桌面整洁。

实验结论:纸的特点主要有:1、沿着报纸纹路裁出的纸条更结实,逆着纹路的纸条易断;2、被撕过的纸的边缘是有很多毛毛的纤维,说明纸是由纤维组成的;3、纸的吸水性、透光性有强有弱;4、纸的吸水性、透光性和纤维分布的疏密有关系,而横向、纵向的结实程度和纤维的分布方向以及纤维本身的结实程度有关。

实验名称:认识水实验目的:了解水的性质实验材料:烧杯、水实验步骤:1、观察烧杯中的水。

2、用鼻子闻一闻烧杯中的水。

3、用筷子沾少量烧杯中的水放入口中。

实验现象: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实验结论: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注意事项:在老师的指导下闻和尝。

实验名称:测量水的多少实验目的:学会使用量筒。

实验材料:量筒、水、滴管实验步骤:1、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必须选用合适规格的量筒。

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凹面相切的刻度即可。

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

实验结论:量筒能准确测量水的体积。

注意事项:、不能加热,量筒上一般标有20?字样,这就要求所量液体的温度应控制在20?1左右,若相差太多,一是量取的体积有误,二是容易损坏量筒。

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若仰视,造成读数偏小,所量液体体积偏大,俯视反之)。

实验名称: 空气在哪里实验目的:探究杯子里面有空气实验材料:纸、玻璃杯、水槽、水实验过程 :1、在杯子底部塞紧一团干燥的纸将杯子口向下,竖直压入水中,直至没过杯底,再竖直提起,用毛巾擦掉杯口的水,观察纸团湿了吗,2、再把杯子竖直压入水中,在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纸团没有湿。

2、杯子里有气泡冒出,纸团湿了。

实验结论: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空气,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课验证空气的存在授课教题师实验目通过实验感知空气的存在。

标实验器塑料袋、玻璃杯、香、火柴、水槽材或药品实验设空气存在吗,想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1.打开塑料袋,快速封1.塑料袋装了一袋空气。

住口,有什么现象,2.玻璃杯里由于有空气水进不2.在水槽里装上水,把了玻璃杯。

玻璃杯倒扣在水槽中有什么3.空气在流动。

现象,3.用火柴点燃香又有什么现象,实验结空气存在,且空气能占据空间、会流动。

论实验课研究空气的各种性授课教题质师实验目通过实验懂得空气有重量。

标实验器一根筷子、铁架台、棉线、气球。

材或药品实验设空气有重量吗,想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1.在筷子的中间栓上棉当调平的筷子挂上气球时是线,并挂在铁架台上,调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