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合集下载

对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对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 . 、 。 , 。 。


,
分子 大开 方 便 之 门 从 中渔 利 3 大肆挥霍公有资财 利 用 公款 吃 喝 漂 赌 利 用 公有资 财 为个 人 谋 福 利 长期过度 占有使 用公有 财
.
,



,


思考之 三 腐败 导 致的 严重 后果
腐败对社会经济有极大的危害性
,
:

主 要 表现 在 以


1
.
收 受贿赂

在 各 部 门掌 有干 部提 升 权



文 化 卫 生 等 部 门 真可谓 靠 山吃 山 靠 水 吃 水 集体腐 败 之 所 以 被人们所 忽 视 是 因 为集体腐 败
,



,



,
,

.

有 它 的隐蔽性奎 它 通常 以 本单位 职工集体 福利 的 面 目出现 使 人 们感 觉 到 它是合法 的 这样造成 了行业 之 间 单位 之 间 收 入差距悬 殊 一 些单位发 不 出工 资 而 另一 些 单 位 却 滥发钱 物 其危害性是很大的
, ,

4
.

,

思考之 二 权 钱交易 的背后
腐败是 一 种地 下 经济 活 动 具有很 强 的隐蔽性 其 现 表 是复杂多样的 涉及 到 的社会领域是很宽广的 目前我 国 的腐败从 主 体来看 主要 有个 人 腐败 和 集体腐 败两 种 个 人 腐败是掌握一定公共权 力 的人 利 用 手 中 的 权 力谋取个 人 私 利 个 人 腐 败 主 要 表 现 在 以下 几个 方

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关于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一、腐败的经济学定义及其影响分析腐败是指利用职务之便、权力之力或者职务、权力之外的其他手段谋取不正当私利的行为。

在经济学中,腐败通常会给整体经济造成不利的影响。

首先,腐败增加了公共资源的浪费。

其次,由于腐败导致政府机构的效率低下,影响了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效力。

最后,腐败也会损害企业经济竞争力,使其面临更大的市场不确定性。

二、腐败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其解决思路腐败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包括制度、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解决腐败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强化监管、加强司法力度、完善制度和加强教育等方面。

三、腐败问题下经济效率的探究腐败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浪费资源、削弱竞争、破坏经济安全。

为此,需要从经济学角度探究腐败问题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以及如何评估腐败的成本。

四、腐败问题的国际比较分析不同国家的腐败程度存在很大差别,这其中涉及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腐败问题不是某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一种全局性的现象。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进全球反腐败进程。

五、基层腐败问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基层腐败是指一些低层次的公共服务单位和基层政府中存在的腐败行为。

基层腐败不仅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还严重威胁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需要加强基层反腐败工作,提高监管能力,树立廉洁奉公的意识。

案例分析:1、湖南耒阳市大堰镇贪污案2019年7月,湖南省耒阳市检察院对耒阳市大堰镇原副镇长李某某、财政所原所长刘某某等21人涉嫌受贿、贪污等违法行为进行了公诉,案值高达1.5亿元。

该案反映出耒阳市大堰镇政府腐败问题突出、层层掩盖、互相包庇等现象,在当地引起了很大震动。

该案的存在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玻利维亚国有企业腐败案玻利维亚国有企业腐败案,是指玻利维亚电力公司、水泥公司等国有企业在2006年起的一系列腐败行为。

涉案金额高达数亿美元,其中不乏招标黑幕、贪污、虚假发票等腐败行为。

腐败与遏制腐败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腐败与遏制腐败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摘要:腐败是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

腐败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都面临的难题。

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看,腐败的成因有个人因素、产权因素和制度因素。

遏制腐败不仅需要提高公职人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更需要合适且有效的正式制度约束和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反腐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

关键词:腐败遏制腐败新制度经济学腐败是公共部门的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

随着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各种腐败现象也逐渐滋生蔓延。

我国已进入腐败高发期,腐败正不断侵蚀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延误现代化进程与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影响政治、经济和社会正常发展的大敌。

1.腐败的成因分析1.1腐败产生的个人因素经济学理论中,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都有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的倾向和追求收益内在与成本外化的行为。

公职人员代理行使人民委托的公权力,其角色原本是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行政人,但他们也是理性经济人,追求私利最大化。

公职人员通过权衡腐败的成本和收益,在行使公权力的过程中作出符合其个人经济理性的选择。

而现实中人们面临复杂又不确定的环境,各种交易中存在信息不完全或不确定,人对环境的计算和认知能力有限,因此人的行为是有限理性的。

虽然存在监管制度,但制度运行也存在不确定性,权力运用也难免偏离最初设定的程序。

由于信息不对称及制度环境的弱化,腐败的私人成本远小于巨额预期收益,腐败便成为一本万利甚至无本万利的手段用来谋取私利。

1.2腐败的产权因素分析资源的权利属性很复杂导致测定每种属性都要成本,资源的各种权利属性总是无法得到完全界定,这些未被界定的权利其价值就留在了“公共领域”里形成租金。

[1]产权界定不清晰导致公共领域中的租金巨大且每项交易成本很高。

公权力被委托给了公共部门代为行使,在人民和公共部门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其权利归属就显得模糊。

当寻租方认为争取公共领域的租金比进行正常生产活动更有利可图时,就会进行寻租活动。

对党政机关腐败行为的经济学思考

对党政机关腐败行为的经济学思考

对党政机关腐败行为的经济学思考由于党政机关的腐败行为总是与政府、组织、权力、官员相联系,因此,这些年人们多从政治的角度对腐败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

然而也应该看到,党政机关的腐败行为同政治、法律行为一样,与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从经济学的视角对其作一些分析思考是大有益处的。

一、党政机关腐败行为的本质是权力商品化各级党政机关,是具体履行我们党执政领导职能,代表人民行使党政管理职权的领导机关和办事部门。

在党政机关中,领导干部比较集中,党员在干部职工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他们掌握着大大小小的权力,其行为总是同权力紧密相连。

正因为如此,党政机关中的腐败行为也总是与权力密切联系。

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经济上的权钱交易、组织人事上的权官交易、生活作风上的权色交易等。

但无论何种交易,均离不开公共权力的变异,也离不开一个“钱”字。

从这个意义上说,权力的商品化是党政机关中腐败行为的基本特征。

应当说,各级党政机关中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

但确有少数党员干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经受不住考验,权力腐败现象仍在“边打边冒”。

从广州市直属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材料分析看,党政机关中的腐败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一些领导干部处在领导位臵,手中的权力比较大,他们将其变成了谋私的条件和资本,利用掌握的审批权、决定权、发包权,收受贵重礼品和巨额贿赂,笑纳下属单位和求其办事的人员送给的各种名堂的“孝敬费”。

从1994年到1998年,广州市直机关受处分的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占违纪党员总数的53%。

第二种是,握有实权部门中的具体办事人员,“官不大,权不小”,他们“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以致“行霸”式的“吃、拿、卡、要”现象屡禁不止。

这几年,广州市直机关查处的贪污受贿案件,相对集中在拥有各类实权的部门、部位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种是,一些部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用权力换取部门利益。

有些部门利用管理国有资产的权力,“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些部门利用行政管理的权力,随意增设收费、罚款项目,以致多一项管理就多一个收费项目;有的部门为了维护本部门、本系统的利益,利用权力限制“非嫡系部队”进行本行业自由经营,以致引起民怨。

从经济学角度浅论腐败成因

从经济学角度浅论腐败成因

摘要腐败是社会的一大现象,以腐败中贿赂为例,从贿赂产生的四个基本条件出发,用简易的数学论证方式来浅究行贿者与受贿者行为的经济学成因,并依据数学分析提出治理行政官场贿赂腐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腐败贿赂权力寻租一、引言水不平则溢,人不平则鸣,腐败是社会不公正现象并导致社会动荡的最大根源。

历史规律已深刻证实了当社会腐败成为一种社会风潮并且人们已对腐败熟视无睹时候,这个社会就会出现剧烈的阶层分化和对立,如果对这种阶层分化和对立不能进行有效地制止和纠正,社会就会累积巨大动荡风险。

这种累积的风险就像高高在上的堰塞湖一样,当我们构筑的社会体系不能有效地疏导和降低这种风险时,它最终会冲破这种社会体系构架,实现摧枯拉朽之势的社会变革。

当腐败问题成了一种社会生态,反腐则是任重道远。

本文所探讨的腐败问题并不是全民性质上的腐败,譬如生活中排队的总想插队,办证的总想快点,家长们总是想着给孩子的老师送礼、给自己的上司送礼。

而是限于政治官场上的腐败(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

这种腐败广义上泛指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从狭义上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蜕变现象。

譬如结党营私、徇私枉法、颠倒黑白等各种犯罪;利用出身背景,政治地位、经济权利、熟人关系进行贪污枉法,吃喝享乐等。

在这一系列行为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政治贿赂为例,从简单的数学角度来阐述腐败的经济学上的成因。

二、贿赂产生的条件贿赂这一过程的产生,必须要有四个基本的条件,即受贿者必须要有权力寻租的条件以及进行权力寻租活动的意愿,行贿者要有行贿的动机以及行贿的能力。

在探究腐败的经济学成因时,必须要从腐败存在的这四个原因入手。

(一)权力寻租的条件权力寻租是指握有公权者以权力为筹码谋求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

权力寻租是把权力商品化,或者说是以权力为资本,去参与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谋取金钱和物质利益。

即通常所说的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持人的行为是“ 理性的” 假设 , 尽管人们并不否认非理性的道德 、 品质等因素确实是人类行为的一项重大决 定 因素 。
本文 在分 析腐 败 与反 腐败 行 为时 , 始 终 坚 持人 的行 为是 “ 性 的 ” 设 , 为 行 为 人 的行 为与 纯 粹 的 将 理 假 认
“ 道德 ” 关 , 无 也不 存在 所谓 的“ 念之 差 ” 认 为行 为人 的行 为将 会 始 终贯 彻 使 自身效 用 ( 满 足 ) 一 , 或 最大 化 的
时 , 国人 民的物 质文 化生 活 水平 是逐 步 提高 的 , 我 社会 总 福 利 实现 了帕 累托 改 进 。但 我 们 无 法 由此 认 定 , 社 会 总福 利 的提 高是 单单 由腐 败 带来 的 , 并且 即便 不 否认 腐败 在 一定 程 度上促 进 了社会 物 质福 利水 平 的提高 , 但 腐败 同时也带 来 了社 会风 气 败坏 等非 物 质意 义上 的社会 福利 损失 。
收稿 日期 : 0 9—1 2 20 2— 3 作者简介 : 陈定华(9 4 ) 男 , 16 一 , 江苏丹阳人 , 主要从事公共经济学研究 ; 徐
骊 (92 ) 女 , 18一 , 江苏镇江人 , 经济师 , 主要从事国民经济学研究。

5l ・
由于腐败 的影 响是 十分 广 泛 的 , 文 不可 能 对 此作 出详 本
腐 败 必 须 在 坚持 帕 累托 最优 原 则 基 础 上 , 取 综 合 治理 方 案 , 调 反 腐 败 的 根 本 在 于 制 度 建 设 , 法 治_ C “ 刑 采 强 即 t a严 _
峻 法” 和思 想上 的“ 认真” 风气的形成 。
关键 词 : 败 ; 型 ; 理 ; 腐 模 机 思路 中 图分 类 号 :33 1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0 .18 2 1 ) 1 0 1 4 0 884 (0 0 0 - 5 - 0 0

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腐败问题已成为困扰全球的一个大问题,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在中国腐败问题也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动摇政权基础、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公害。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腐败产生、蔓延的原因和治理腐败的对策进行分析,考察在给定各种异致腐败的非经济变量前提下,经济因素如何决定腐败行为和反腐败行为的情况,并不是否定其他各种非经济变量对腐败和反腐败行为的影响。

一、腐败的定义及我国目前腐败的现状对腐败概念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经济性腐败、政治腐败、生活腐败、失渎职等。

狭义的主要指权钱交易为主的经济性腐败。

本文认为,对腐败的概念所包括的内涵不宜泛化,还是从狭义的角度来把握腐败的概念比较合适。

腐败的主要特征是利用公权谋私。

鉴此,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把“腐败”一词作以下定义:腐败是经济人违反制度规则用公权资源,为自己或小团体谋取利益的一种经济行为。

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假设,即:人是经济人,人的行为决策都是理性的,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

腐败者也是经济人,腐败者作为经济人参与腐败活动的决策是理性的,其目的也是为了追求腐败利益的最大化。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看,腐败行为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生产”,这种“生产”也存在成本和收益的问题。

一般来说社会转型时期,往往是腐败现象产生和泛滥比较严重的时期。

因为一系列的政治变化,使以往正常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受到冲击和破坏,不仅使原来隐蔽的腐败现象显现出来,而且迅速地传播与蔓延。

有资本主义国家学者认为,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社会状况发生剧变的阶段,也是腐败最严重的阶段。

联合国调查了107个国家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国家人均收入在265-1000美元时期,是社会剧变革时期,也是社会经济、思想状态等变化最大的阶段,经济学论文《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分享好文◆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剧烈变革时期,由于存在体制性的缺陷,加上种种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腐败产生的可能性空间非常大,而对腐败的惩治又不够有力,导致腐败成为一种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益的行业,使腐败之风越刮越盛,腐败的渗透面越来越广,腐败涉及的金额越来越大,涉及的人员越来越多。

腐败与遏制腐败的法经济学思考

腐败与遏制腐败的法经济学思考

2008年第2期(总第50期)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JOURNALOFHUNANADMINISTRATIONINSTITUTENo.2,2008GeneralNo.50文章编号:1009-3605(2008)02-0058-03现在,腐败已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领域中少数人不道德或恶意违规的个别现象,而是一个有着广泛的经济根源和深刻制度原因的普遍的客观存在。

目前反腐败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改善政治体制、提高道德水平、完善干部选拔、教育和监督制度以及打击惩罚力度等非经济方面。

本文试图运用法经济学方法对腐败活动中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其行为规律,以期对制定行之有效的反腐败的政策和措施有所启示。

一、腐败产生的经济学原因产生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总体上说,我国现阶段出现腐败是源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生产力水平从不发达向发达,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时期。

新旧体制交替导致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主体多元化造成的利益关系、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多元化,各种关系错综复杂,而与之不协调的又是: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法制不够健全,在这种情况下,腐败的出现是有其土壤的。

如果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分析腐败的产生,对它的透彻说明莫过于西方学者提出的所谓“寻租理论”。

20世纪70年代,一些西方学者在分析了某些国家的腐败现象后发现,腐败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有权运用行政权力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

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政府官员对企业运作或公民生活的自由裁量权越大,腐败滋生的可能性也越大。

政府的干预、管制妨碍了市场竞争的作用,创造了少数特权者凭权力取得超额收入的机会。

从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发表《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一文起,人们开始把这种超额收入叫做“租金”,而把谋求得到这种权力以取得“租金”的活动称作“寻租活动”。

“寻租理论”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权力腐败的产生机制,对政府干预经济所生弊端进行了剖析,用寻求“租金”来说明政府官员以权换钱行为。

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从我 国的情 况 看 , 败 问题 还 处在 易发 和 高发 时期 , 在 面广 、 大 的状 况 。面广 , 腐 存 量 即腐 败 的面 越来 越 广 , 败现 象 渗透 到 角角 落 落 , 但 油水 衙 门有 , 腐 不 而且 清 水衙 门也有 , 在 已 很难 觅 得 到一 方 不被 腐败 所 污 现
时期 , 是社 会 经济 、 想状 态 等变 化最 大 的 阶段 。 也 思 中 国正处 于 社会 转 型 的剧烈 变 革时期 , 由于 存在 体 制 性 的 缺 陷 , 上种 种 主 观 因 素 的 影 响 , 腐 败 产 加 使
生 的可能 性 空 间非 常大 , 对腐 败 的惩治 又不 够 有力 , 而 导致 腐 败 成 为 一 种 低 风 险 、 成 本 、 效 益 的 行 业 , 低 高
维普资讯
第2 2卷 第 3期
232年 6月 1 0








Vo . 2 No. 12 3
J RN F S OX NG U I E S TY OU AL O HA I N V R I
J n. o 2 u 2 0
对 腐 败 问题 的 经 济 学 思 考
提 高腐 败 所 付 出的 成 本 , 根 本 上 有 效 地 遏 制 腐 败 现 象 的 滋 生 蔓 延 。 从
关 键 词 : 败 ; 腐 败 ; 本 ; 权 ; 督 体 制 腐 反 成 公 监
中 图分 类 号 : 5 34 D 2 .
文献标 识码 :
文 章 编 号 :0 8 9 X 20 )3— 0 1 0 10 —23 (02 0 0 4 — 6
往 正 常的社 会 政 治制度 和秩序 受 到 冲击 和破 坏 , 仅使 原 来 隐蔽 的腐败 现 象显 现 出来 , 且迅 速 地传 播 与 不 而

经济学视角下的腐败问题及治理策略

经济学视角下的腐败问题及治理策略

经济学视角下的腐败问题及治理策略【摘要】腐败是一个特殊而又严峻的社会问题,他不仅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同时也关系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兴衰成败。

许多学者有从法律、政治、社会、伦理、心理、文化道德等不同角度对它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腐败的本质、成本—收益和影响,并提出治理腐败的策略。

【关键词】腐败;经济学分析;寻租;成本—收益从广义上说,腐败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的现象。

生活糜烂堕落,思想道德卑下,一味追求私利、私欲,贪图安逸、享受等行为,即便发生在私人领域,也是一种腐败行为;从狭义上说,腐败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的现象。

其中,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是腐败现象最主要、最集中的表现。

一、腐败的经济学本质(一)腐败是一种寻租活动寻租是一种“直接非生产性寻利”,也就是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活动。

从本质上讲,寻租是一种非生产性利润的再分配活动,它本身并不会新创社会利益,相反却给社会造成了多个方面的资源浪费;其次,寻租造成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碍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行;还有,寻租还会导致其他的层次的再寻租。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市场的运作并不一定是完备的,经常会出现一些市场失灵,因此为政府介入市场提供了可能。

但政府介入市场,其结果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额外收益点,即权力导致的租金,也产生许多的权利资本。

政府官员的个人寻租行为就是我们常说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这种行为直接导致腐败现象的泛滥。

经济学家图洛克、布坎南等把寻租活动产生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

政府拥有各方面的特权、优惠权和垄断权,寻租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影响各种公共权力的运用来获取巨额租金。

因此,寻租就会出现反复无穷的设租和寻租、再设租和再寻租。

(二)腐败缘由信息不对称人们所从事的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的竞争是否完全,将会决定个人能否实现腐败效用最大化。

经济领域防治腐败的思考

经济领域防治腐败的思考

经济领域防治腐败的思考
在经济领域防治腐败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思考方向:
1. 建立健全的法律和制度框架:包括制定和完善反腐败法律法规,建立独立的反腐败机构,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

同时,要确保这些法律和制度的严格执行和有效实施。

2. 增强透明度和公开性:透明度是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

政府部门和企业应该加强信息公开,提高决策的透明度,确保公平竞争和公正分配资源。

3. 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

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对涉及腐败的行为进行调查和惩治。

4. 建立全面的反腐败体系:除了上述措施,还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文化倡导、意识形态建设等手段,树立廉洁道德意识,增强全社会对腐败的抵制力。

5.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腐败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协作,共同应对。

国际合作可以包括信息共享、资金追踪和司法合作等方面。

6. 打击腐败源头:除了治标之外,还需要注重治本。

通过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完善选人用人制度、改进市场监管、促进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公开合作等,从源头上减少腐败的发生。

综上所述,经济领域的腐败问题需要多方面的措施综合施策。

只有建立起健全的法律和制度框架、增强透明度和公开性、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培育廉洁文化等,才能有效地防治经济领域的腐败。

谈如何从经济学角度反腐倡廉

谈如何从经济学角度反腐倡廉

而 侵犯 职业 规则 的行 为” 的解释 。如 果从 经济 学角 度来看 待 “ 腐 纪 检监察 机关 就对 l O l 5 5 人因 腐败违规 问题进 行 了党政 纪处分 ,
败” 这一 特殊 的经济现象 , 则主 要指 的是 以政 府官员 为代表 的“ 经 这 还仅 仅是 一个 省 的数据 。这 些事件 都 充分暴 露 出我 国在反腐 济 人” , 为 实现个 人利益 最大化 而牺牲 公共利 益 的行 为方式 , 这种 倡廉监 督体 制上 的孱弱 和无 力 。 利 益 最大化 既可 以是 金钱 方面 的收 益 ,也可 以是 政治方 面 的收 二、 腐 败产生 的经 济危 害以及 开展 反腐倡 廉 的经济意 义
中国的腐败 行为 多发于权 利能干预 的经济 活动领 域 、 资产 管 使 打着 公示 、 招 标 的幌子 却 以欺 世 盗名 的手 段进 行 暗箱操 作 , 有
理 尚未明 晰的特 大型 国有 企业 以及监控 系统“ 鞭长未及 ” 的部位 , 违 市场透 明化和信 息对 称 的交 易原 则。权 贵经 济逐 渐 成为与 市 钱、 权、 色 等丑 恶现象 屡 次发生 。 从整 个社 会 的经济 环境 来讲 , 我 场 经济相 提 并论另 外一 种经济 形态 。 比如早 在 2 O多年 以前 的菲
定不移 的将 我国 的党 风廉政 建设和 反腐败 斗争 引向深入 , 最终在 收益来讲 可谓 是“ 沧海 一粟” , 特 别是在 中国政 府开展 追捕引渡 腐
反腐 倡廉 的长久 战争 中取 信于 民获得 实质性 的胜 利 。

败官员难 以奏 效的情 况下 , 外逃 成为贪 污腐败 行为暴 露后 的最好
冠军 , 而象 索马里 、 阿 富汗 等 国家 则 以极低 的指数成 为腐 败严 重 腐败 发生 的最大 原 因。 当前 我 国社会上 流行 着“ 裸 官” ~说, 根据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我国目前的腐败现象,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分析它们的源头,从经济方面来说主要有三个:一是利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活动,进行权钱交易。

二是利用转轨时期财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将公共财产掠为已有。

三是利用市场体制的不完善、不规范,用各种违法违规手段牟取暴利。

这三种腐败活动都与权力有关。

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权力制衡机制往往没有能够及时建立起来,某些人就可以利用不受公众约束的权力来谋取私利。

一、当前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一)利用行政权力对市场活动的干预谋利在转轨时期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经济机制:一种是市场机制,一种是权力机制。

渐进转轨的特点在于,这两种机制是扭结在一起的。

于是某些人就可以利用干预市场的权力谋取私利。

对于这一类腐败行为,曾经出现过几次热烈的讨论。

第一次讨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腐败的热点问题是所谓“全民经商”。

这里讲“全民”,是言其多也,并不是真的全体人民都在经商,事实上只是少数与权力有关的个人和人群才得到了经商的特权。

在计划经济时期,所有的工业、商业都只能由国家办。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人为地把农业生产的粮食、棉花、原材料价格压低,在工业里又把上游产品的价格压低;这样就把农业和上游工业的利润挤到了下游工业,最后再挤到商业里。

商业的国有垄断程度最高(这是在对资本主义改造时就已经形成的格局),所以国家可以在这个环节上把利润全部拿到了自己手里,去派作各种用途。

所以商业部门是一个盈利很高的部门。

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允许机关、事业单位办一点自己附属的商业,解决子女从农村回城的就业问题和为职工发放奖金和津贴。

由于商业的利润很高,谁能得到办服务公司或者开商店的许可,谁就可以赚不少钱,于是形成了“工农兵学商,一起来经商”的热潮。

这在南方地区尤为突出。

这在社会上引起很多反映,说这是腐败现象。

过了一段时间,随着商业向社会开放,再加上领导采取一些措施规范机关办的商业,社会上议论就少了,最终没有引起太大的波动。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2015-04-27 09:10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宋士强周博文张霁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腐败虽是一种政治现象,但经济因素无疑起着重要作用。

现代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经济人假定”基础之上的,即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经济人”,时刻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个人实现欲望手段的有限性,产生了腐败的原始动力。

因此,在反腐败的斗争中应该充分考虑相关人员的经济人属性,运用经济学的手段去惩防腐败。

强化制度建设,压缩腐败交易的市场空间腐败的有效治理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和体制建设密切相关,要按照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大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只有彻底解决权力结构中权力过分集中、群众民主参与权利受制约的弊端,实现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的转变,才能缩小腐败的生存空间。

一是坚持市场化改革道路,通过市场机制对生产要素进行配置。

要防范和抑制权力进入市场,尽量减少和杜绝“寻租空间”,通过将生产要素市场化,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引入市场机制,从体制上减少权钱交易的可能性。

要最大限度地削减行政审批的数量,严格限制行政管制范围。

要按照改革的原则清理行政管制项目,取消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解除行政机关对经济活动和生产要素分配的不合理控制,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审批制度。

二是转变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方式。

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政资分离和政企分离,对现有的国有集体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产权多元化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内容提要:腐败是一个涉及诸多领域的制度现象,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经济现象。

从历史上看,腐败“无代无之”,世界各国似乎都无法免除腐败现象的困扰。

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腐败更呈阶段性多发、高发态势,腐败的惩治和预防因而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腐败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反腐败的重点在于遏制腐败的发生,而明晰产权、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和意识形态教育是遏制腐败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腐败经济权力在严格的经济学分析中,行为分析的基础和出发点只能是个体。

巴泽尔指出,一切行为分析的基本单位是“个人”,所谓“组织”的行为最终不过是众多个人行为的整合。

因此,如果我们以经济学为基础展开对腐败行为的分析,就必须从个体分析入手,某些所谓的“集体腐败”、“群体腐败”现象只不过是多个个人腐败行为的结果或行为组合。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所定义的腐败仅是指公职人员的一种个人行为。

一般而言,腐败总是与权力联系在一起。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把腐败定义为:“腐化(败),即公职人员为实现其私利而违反公认规范的行为”,“腐化(败)的基本形式是政治权力与财富的交换。

”。

美国经济学家A.谢莱法和R.韦欣尼则把腐败定义为“政府官员为了个人利益出售政府财产。

”这里所谓的政府财产是指政府“生产”的“物品”,包括执照、许可证、通行证、签证以及其他一些禁止或限制“私人”提供的“物品”。

换言之,已有研究中多将腐败的基本形式或内容定义为权力与金钱的交换。

此外,由于寻租行为更多、也更容易产生腐败,因而国内部分学者将腐败定义为权力寻租。

这是不准确的。

寻租是指厂商或其他组织、个人为获取政府特许以获得额外的或垄断的利润而向政府官员施加各种影响的努力。

其中尽管包含了“钱—权交易”的可能,但这种活动在更多情况下是对利益的一种合法再分配活动,更多地是采取法律允许的方式和针对集体,如院外游说。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腐败是指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违法、不道德和不公正行为。

反腐败则是指防止和打击这些行为的措施和活动。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腐败和反腐败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腐败会破坏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损害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效率。

腐败导致市场上存在不公平竞争,偏袒某些企业,妨碍其他企业进入市场并获得成功。

腐败还导致政府资源和金融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限制了社会和市场的发展和治理。

2. 腐败会降低投资和外商投资的信心和效率。

腐败会导致投资环境不稳定,增加投资风险,使投资者难以确定市场前景和可行性。

这会减少吸引外商投资的机会,降低对本国企业和经济的支持力度。

3. 反腐败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发展。

反腐败可以改善市场环境,提高投资环境的稳定性,吸引更多的国内和外国投资,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企业效率。

反腐败可以促进政府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公正,提高政府的服务素质和效率,大力推进市场和社会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催化剂。

综上所述,腐败和反腐败对经济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人们需要通过有力的措施和行动来抵制和打击腐败,改善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进而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腐败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与反腐败的对策

腐败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与反腐败的对策

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 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
的用途 。固然 , 所考 虑 的不 是社 会 利 益 , 他 而是 他 自身 的 利 益 。 帕累托认 为 , ” 经济 人 总 是 在 比较其 边 际效 用 , 总是
即被发 现后所 承担 的损 失 。这 类损 失 主 要包 括 受法 律 惩 罚 的损 失 、 经济损 失 、 精神损 失 和未来 收益损 失等 , 腐 因此
奕。 当腐败收益远远大于腐败成本时 , 寻租 活动就猖獗 , 腐败就会滋 生蔓延 ; 当政 府加 大反 腐力度 , 致使腐败 收益等 于或小 于腐败成本 时, 腐败 活动就 会收敛 , 腐败现 象就会得到遏 制。 因此 , 进一步健 全政府和社会 的反腐败机 制, 要 使“ 漏网之 鱼” 来越 少, 腐败 者在 经济上得 不偿 失, 越 让 声誉上身败名裂。

腐败 与反 腐败 成本收 益的 经济 学分析
马克 思主 义认 为 , 学 的东西都 可 以用数学 量 化。反 科 腐 败要走 向制度 化 、 学 化 , 需要 对 腐败 和 反 腐败 进 行 科 就
量 化研究 。
生 腐败行 为 的内 因。在腐败 动机 的驱使 下 , 行为 人是否 可 能产生腐 败行 为 , 取决 于 是否 具 备 腐 败条 件 。“ 腐败 条 件
维普资讯
j 9 } : . 霄2
经理与践 济论实
腐 败 成 本 收 益 的 经 济 学 分 析 与 反 腐 败 的对 策
彭 敏 , 阳标 华
( 中共赣州市委党校 , 江西 赣州 3 10 ) 4 00
[ 摘
要 ]从经济 学角度分析 , 腐败 的产生与遏制 , 主要取 决 于腐 败的成本 收益 与反腐败 的成本 收益之 间的博

最新-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精品

最新-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精品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一减少行政干预和行政审批,铲除寻租活动的基础我们根据经济学的分析指出,行政权力对经济活动的广泛干预,即寻租环境的存在是腐败产生的重要根源。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为了从根本上治理腐败,要在消除寻租活动赖以存在的环境,即减少行政权力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上下功夫。

2000年尉健行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为了从源头上反腐败,要尽量减少行政审批。

这个提法抓到了问题的关键。

后来,中纪委第三次全会的公报也提出了从源头上反腐败要尽量减少行政审批。

中纪委的这一决定是与现代经济学对寻租活动的理论分析完全一致的。

对于行政审批与腐败的关系,常常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加强审批是抑制腐败的有力手段。

其实正像寻租理论告诉我们的,事情恰恰相反,增加一道审批就增加了一项新的寻租可能性。

以股市的情况为例,有些人想用加强省级推荐和实质性审批的办法来抑制上市过程中的舞弊、诈骗活动,一个公司要上市,要经过管理机关的多道审批,由此把申请上市的过程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多环节的寻租过程,所需付出的寻租成本也规模巨大。

中国的证券市场曾经有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就是一个已经资不抵债的空壳上市公司的名号所谓壳资源要卖几千万元。

原因很简单,走当时法定的审批程序所需付出的机会成本,即打点各方的费用也高达几千万元。

在中纪委三次全会公报的影响下,减少行政审批成为去年两会的一项中心议题,各级党政领导纷纷提出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审批。

一年过去了,各部门和各地区都公布了自己已经取消了多少项行政审批。

不过也有一种议论,认为有些地方公布的成绩有水分。

例如取消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审批项目,却把重要的审批项目保留下来。

还有一种情况是本部门取消了,别的部门又给加上了。

这些议论要引起重视,再接再厉,把减少行政审批的工作进行到底。

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使之到位国企改革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布局调整,放中放小和退出非战略性行业;另一方面是实现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制。

就前一方面而言,现在各地区的发展不平衡,还需要继续努力。

治理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治理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方 法 控 制 腐 败现 象 的 滋 生 和 恶 性 发 展 根 据 经 济 学 中 的利 润 规 律 提 出 了用
, ,
,
;
,
加 大 举 报 概 率 和 举 报 立 案 概 率 的方 法 最 大 限 度地 揭 露 腐 败 现 象和 腐败 行 为 从 治理 方 略 上 进 行 了新 的 有 意 义 的
。 “ ” 、

,
,

.
政治资本 所谓加 大腐败 政 治成本 是指利用组 织手段对腐败 主 体具 有的职 务 职位 职级及荣誉等项政治资本要素进行强力 逆向调控 让 腐败 主体付出高昂的政 治代价 使其政 治资本丧失

,
,
,
如 任人 为亲 买官卖官 压 制民主 等 经 济腐败是 指政治权力与 物 质利益的非法交 易 如娜用公共资源 收受回扣等 ; 作风 腐败 是 指 公职 人员背 离公 共道 德的行为 如腐化堕落 性骚 扰等 (本 文所 指的腐败 是指违 反党政 纪 的腐败问 题 下同 ) 其 中政治腐 败和 经 济腐败与经 济利益 关系更 为密切 这两 种腐败行为的发


;
,
,
殆尽 政 治资本对于 腐败主 体来说是 护 身符
,



,
一 般经 过 多年的
,


积累而成 有的甚至 是 终生努力的结果 如果 我们用组 织 手段对 腐败的 政治成本 按成本规律调 节 就能在宏 观 上 控制腐败行



,
,
,
,
为滋生和 蔓 延 经 济学的常识 告诉我们 当腐 败 政 治成本 高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我国目前的腐败现象,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分析它们的源头,从经济方面来说主要有三个:一是利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活动,进行权钱交易。

二是利用转轨时期财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将公共财产掠为已有。

三是利用市场体制的不完善、不规范,用各种违法违规手段牟取暴利。

这三种腐败活动都与权力有关。

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权力制衡机制往往没有能够及时建立起来,某些人就可以利用不受公众约束的权力来谋取私利。

一、当前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一)利用行政权力对市场活动的干预谋利在转轨时期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经济机制:一种是市场机制,一种是权力机制。

渐进转轨的特点在于,这两种机制是扭结在一起的。

于是某些人就可以利用干预市场的权力谋取私利。

对于这一类腐败行为,曾经出现过几次热烈的讨论。

第一次讨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腐败的热点问题是所谓“全民经商”。

这里讲“全民”,是言其多也,并不是真的全体人民都在经商,事实上只是少数与权力有关的个人和人群才得到了经商的特权。

在计划经济时期,所有的工业、商业都只能由国家办。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人为地把农业生产的粮食、棉花、原材料价格压低,在工业里又把上游产品的价格压低;这样就把农业和上游工业的利润挤到了下游工业,最后再挤到商业里。

商业的国有垄断程度最高(这是在对资本主义改造时就已经形成的格局),所以国家可以在这个环节上把利润全部拿到了自己手里,去派作各种用途。

所以商业部门是一个盈利很高的部门。

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允许机关、事业单位办一点自己附属的商业,解决子女从农村回城的就业问题和为职工发放奖金和津贴。

由于商业的利润很高,谁能得到办服务公司或者开商店的许可,谁就可以赚不少钱,于是形成了“工农兵学商,一起来经商”的热潮。

这在南方地区尤为突出。

这在社会上引起很多反映,说这是腐败现象。

过了一段时间,随着商业向社会开放,再加上领导采取一些措施规范机关办的商业,社会上议论就少了,最终没有引起太大的波动。

*本文系作者于2002年5月20日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研究室主任培训班上的报告稿,刊发时略有删节。

载《中国监察》杂志2002年8月号。

第二次讨论是在80年代中期,讨论的热点是一种新的现象:开始的时候议论的对象叫“倒爷”,后来集中到有权力背景的“倒爷”,即“官倒”身上。

所谓“倒”,就是在当时存在的计划分配渠道和市场流通渠道之间倒腾商品,赚取利润。

在计划经济时期,所有的重要物资都是由国家按计划价格(调拨价)统一调拨的。

改革开放以后,企业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企业超计划的产品可以不按计划价格,而是按照市场的协议价格自行出售。

同一种产品的市场价格往往比计划调拨价格高很多。

这就带来了“双轨价格”的问题。

到了1985年,“双轨价格”变成了一种正式的制度。

比如说,那时候钢材的计划价格只有市场价格的二分之一。

如果有人能拿到调拨钢材,然后把它拿到市场上去出售,就赚了一倍的利润。

但是没有权力,一般人是拿不到调拨物资的指标的。

所以,能够靠从事这种倒卖活动赚大钱的人多数都是“官倒”。

对于“官倒”现象,当时有两种对立的看法:一种意见来自计划经济思想保留得比较多的人。

他们认为腐败是一种旧社会才有的丑恶现象,它之所以又出现在我们的社会中,是因为市场取向的改革促成了人们追求财富、金钱的贪欲。

他们认为,应当纠正改革的方向性错误,不应该强调货币和市场的作用,而应当强调计划和纪律。

持有另一种观点的人们虽然承认市场作用的增大、货币作用的提高会使人的贪欲提高和腐败行为增加,但是他们强调,如果不开放市场,不强调货币的作用,那么我们的经济就搞不好,整个国家富不起来。

所以,为了经济的发展,应该忍受腐败。

他们说,腐败的扩散是为发展经济所不能不付出的成本,不应该为了保持道德上的纯洁性而牺牲经济发展的根本利益;其中有的人甚至说,计划经济是一部生了锈的机器,要让它运转起来需要润滑剂,腐败就是这种润滑剂,它能够降低交易成本。

所以不要大惊小怪,要为了发展经济的利益容忍腐败。

除了上面这两种观点,还有一部分比较熟悉现代经济学的经济学家认为这两种观点价值观虽然截然对立,但拥有一个相同的理论前提,这就是对金钱的追求造成腐败的蔓延;而这一论断是不正确的。

这些经济学家并不认为腐败是跟市场经济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他们认为,市场的发展,货币作用的加强,使得人们获得的财富欲望可以不受实物范围的限制。

可是,问题并不在于人们获取财富的愿望有多大,要使这种贪欲能够实现,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或制度环境。

他们引进了一个70年代发展起来的经济学范畴叫做“寻求租金的环境”来分析这一问题。

租金是经济学早就有的一个概念,它指由于供给弹性不足导致的稳定的超额利润,如地租、房租等等。

在一般行业中,由于没有进入障碍,供给弹性充足,哪里有超额利润,大家就都去干,价格就跌了下来,超额利润也就随之消失了。

但是,如果像农业那样,由于现有土地已经掌握在土地所有者和经营者手中,不可能随便进入,超额利润就会保持在那里,转化为地租。

所以马克思说,绝对地租是由所有权垄断产生的,级差地租是由经营权垄断产生的。

20世纪70年代,西方一些研究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经济学家和研究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学家发现,不只是产权垄断可以形成进入障碍,行政垄断一样可以形成进入障碍,产生租金。

例如,发展中国家常常有某些可以获得高额利润的特殊出口产品。

为了保护民族利益,发展中国家通常对出口实行主动配额制度,使超额利润能够保持。

但是,配额制度搞得不好就会引起严重的腐败。

因为谁能够得到许可证,谁就可以获得租金。

为了能够拿到“租金”,人们会去贿赂有权开许可证的人。

这种活动叫做寻租活动。

1988年,一些经济学家引入了这套理论用以说明“官倒”现象的本质。

他们指出,腐败的蔓延,并不是源于市场取向改革,而是源于行政权力对于市场交易活动的干预,即所谓“权力搅买卖”。

“官倒”们的贪欲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当时存在着一种体制条件,即“双轨制”:一条是计划轨,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调拨物资的价格是低廉的;另外一条是市场轨,在这条轨道上买卖的商品价格是随行就市的。

由于转轨经济通常仍然是短缺经济,因此双轨之间有一个很大的价格落差。

于是拿到了物资调拨“批文”有权按调拨价购买的人们就可以取得额外的差价收入。

“官倒”这个名称表明,一般老百姓虽然没有学过经济理论,但他们从千百次的经济活动中认识了“官倒”这种经济现象的本质。

人们发现“倒爷”们并不需要把调拨物资到手、再“倒”到市场上去卖,他们“倒”的只是调拨指令、批文,买卖的是权力。

当时外汇买卖也实行官价和市场价的“双重汇率”,银行贷款则实行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双轨制”,这两者也是“官倒”的生财之道。

到了90年代初期,商品价格差不多都放开了,从倒卖物资批文寻租已经没有油水了。

这时出现了两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贷款和土地成为最重要的寻租对象。

于是从80年代的商品寻租为主转向要素寻租为主。

国家银行保持着一种计划经济时期继承下来的把贷款利率定得很低的习惯。

90年代初期一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国家银行贷款的实际利率就变成了负数。

这时向国家银行借钱实际上不但不用付利息,还拿到了倒贴。

比如1994年的通货膨胀率是24%,你借了银行一万元,年利率为11%。

这时由于纸币贬值,借钱时的1万元应该值12400元,结果一年之后连本带利只还了11100元,不但没有付利息,反而赚了1300元。

另外一个寻租对象就是土地。

当时绝大多数地方都采用协议批租的办法,批多少地,按什么价格批都由行政领导说了算。

有的地方原来已经建立了成熟的拍卖批租制度,这时也改为协议批租。

在协议批租的情况下,关系好的或者付了寻租成本的人,就能用很低的价格批到好地,一倒手就发了大财。

比如那时的北海市有许多干部陷入其中,公共财富损失不计其数。

租金价值的科学估算,是寻租问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现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安·克鲁格1974年发表过一篇题为《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的著名文章。

在这篇文章里,她用一个模型计算了当时世界上最腐败的两个国家——印度和土耳其的租金总额。

它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是7.3%和15%。

从那以后,人们把这个比例看成一个国家腐败程度的指标。

为什么租金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是反映一个国家腐败程度的指标呢?原因是寻租者愿意付出的贿赂金额即寻租成本的上限是租金总额,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一个国家用于贿赂的金额的上限愈高,这个国家的腐败程度也愈严重。

仿效克鲁格的做法,中国经济学家胡和立和万安培分别计算了中国1987、1988和1992年的租金总额,他们的计算结果令人震惊,数值比土耳其、印度高得多,我国租金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在20世纪80年后期和90年代初期大概是20%到40%。

这意味着全国人民一年生产出来的物质财富中有三分之一都变成了寻租者和贪官的收入。

这才能够解释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非法流出的资金每年上百亿美元,有些人官不大,却能在国外购豪宅,给家小办“投资移民”。

总之,在市场化改革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通过行政权力分配资源的体系和市场分配资源的体系搅在一起。

腐败就在这种体制下流行起来了。

这种情况又使一些人进行“设租”、“造租”的活动,即以种种名义加强行政权力对于经济活动的干预,增加行政审批的项目,以便增加“寻租”的机会。

这就使腐败活动愈发严重起来。

(二)利用财产关系的调整来谋求私利转轨时期是一个所有制结构大变动、利益关系大调整的时期。

由于原来公共财产的产权界定就并不明晰,而产权的重新界定是在政府领导下进行的,如果对权力的运用监督不力,有些掌权的人就能够利用手中的权力蚕食或鲸吞公共财产。

这构成了腐败产生的第二个重要根源。

财产制度是社会的一种基本制度。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在全社会的财产都属于国家所有的情况下,就无须对产权究竟属于何人作出明确界定。

改革开始以后,继续保持产权界定不明晰的状况,就有很大的问题。

这是因为,改革意味着利益结构和产权关系大调整,而且允许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在产权没有明确界定、所有者不在位的情况下由各级官员掌握这种调整,就使某些有权力的人有可能利用权力侵夺公共财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情形:1、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老板”不出面,让受雇的经理人员处理企业财产。

在很长一段时间,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对企业的领导人,即厂长、经理放权让利。

这件事由谁来办呢?通常由放权让利的对象,即企业的领导人去主持。

于是从这里产生了一个管理学中叫做“自我交易”的问题,也就是说,企业领导人作为所有者的全权代表向自己放权让利,这样,他很容易用损害所有者利益的办法来取得自己的利益。

一种常见的做法是通过多种形式把公共“大金库”的利益输送到企业的“小金库”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